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湘两省山地土壤粘粒矿物的研究──Ⅲ.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北坡土壤的粘粒矿物与表面化学特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凡 徐凤琳 李学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9-69,共11页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神农架垂直带土壤矿物的风化脱硅作用较弱,粘土矿物以2:1型矿物为主,1:1型高岭含量很少。(2)随海拔升高,矿物的淋溶脱钾和层间羟基铝化作用增强,低海拔土壤的2:1型矿物以水云母为主,高海拔土...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1)神农架垂直带土壤矿物的风化脱硅作用较弱,粘土矿物以2:1型矿物为主,1:1型高岭含量很少。(2)随海拔升高,矿物的淋溶脱钾和层间羟基铝化作用增强,低海拔土壤的2:1型矿物以水云母为主,高海拔土壤以1.4nm矿物为主,其中1.4nm过渡矿物相对增多。(3)土壤的络合态铁、铝和非晶形铁,铝含量随海拔升高明显增大。(4)土壤的可变电荷量,阴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酸和铝饱和度等均随海拔升高而提高,非晶形铁,铝对土壤表面化学特性的影响增大。根据土壤粘粒矿物的固相组成和该区的生物气候条件,分析讨论了神农架山地土壤粘粒矿物的风化与成土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铝氧化物 山地土壤 表面化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木浆细小纤维表面化学特性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丽莎 戴红旗 +2 位作者 王燕 周如金 王莺莺 《中国造纸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4-47,共4页
以漂白KP桉木浆中的原生细小纤维(P200)和长纤维(R30)打浆剥落的细小纤维碎片(P′200)为研究对象,发现它们在物理形态与表面化学性能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细小纤维中戊聚糖含量P200为26.16%,P′200为20.06%;羧基含量P200为6.... 以漂白KP桉木浆中的原生细小纤维(P200)和长纤维(R30)打浆剥落的细小纤维碎片(P′200)为研究对象,发现它们在物理形态与表面化学性能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细小纤维中戊聚糖含量P200为26.16%,P′200为20.06%;羧基含量P200为6.386 mmol/100 g绝干浆,P′200为5.484 mmol/100 g绝干浆;灰分含量P200是P′200的3.6倍;比表面积P200为14.36 m2/g绝干浆,P′200为91.66 m2/g绝干浆。细小纤维比原浆有更大的保水值,且细小纤维的保水值随着系统pH值的升高而增大;P2′00比P200吸附有更多的水和更高的阳离子需求量。纸浆系统电导率的升高对P200的保水值基本上没有影响,对原浆和P′200的水化程度有一定的压缩作用,且都呈缓慢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细小纤维 纤维碎片 表面化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小纤维表面化学特性研究(Ⅱ)——浆料系统电导率对细小纤维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刘丽莎 戴红旗 +3 位作者 王淑梅 叶春洪 龚木荣 马金霞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8-42,共5页
对漂白桉木KP浆的细小纤维及长纤维打浆后产生的细小纤维在电导率作用下的电荷需求量、叩解度和保水值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随着电导率升高,P200(原生细小纤维)与P2′00(打浆产生的细小纤维)的阳离子需求量及阴离子需求量都在... 对漂白桉木KP浆的细小纤维及长纤维打浆后产生的细小纤维在电导率作用下的电荷需求量、叩解度和保水值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随着电导率升高,P200(原生细小纤维)与P2′00(打浆产生的细小纤维)的阳离子需求量及阴离子需求量都在增大,电导率为0.3s/m时分别达到最大值0.0135和0.151meq/g。P200和P′200的初始叩解度分别为51.5和64.5°SR,初始保水值分别为318.7%和452.3%。随着纸料电导率的升高,P200的叩解度有明显下降趋势,而P′200基本不变;P200的保水值在轻微上升,而P′200则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电导率接近0s/m时P200的阴离子和阳离子需求量的胶体滴定比率(CTR)值高出P2′00的一倍,但在电导率达到0.3s/m以后,两者的CTR值基本接近。在一定的电导率影响下,P200的初始保水值高于其对照值,P′200的初始保水值低于其对照值,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P200和P′200的保水值都呈增大趋势,电导率对P200的保水值影响较小,而对水化程度大的P2′00水膜层压缩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白桉木浆 细小纤维 电导率 表面化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西山古土壤母质上发育的土壤之粘粒矿物与表面化学特性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向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38,共4页
为研究北京西山地区古土壤母质上发育的土壤的发生分类 ,用土壤化学和土壤物理的方法 ,分析了两个受古红色粘土影响的土壤之粘土矿物种类和表面化学特性 .结果表明 :粘土矿物种类主要为伊利石、伊利石 蒙皂石混层矿物 ,以及绿泥石和高... 为研究北京西山地区古土壤母质上发育的土壤的发生分类 ,用土壤化学和土壤物理的方法 ,分析了两个受古红色粘土影响的土壤之粘土矿物种类和表面化学特性 .结果表明 :粘土矿物种类主要为伊利石、伊利石 蒙皂石混层矿物 ,以及绿泥石和高岭石等 .剖面上下层之间的粘粒全量组成和性质分异不明显 ,硅铝率为 1 .6~ 1 .9,和我国南方的红壤相似 .土壤发育受红色粘土类成土母质影响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西山 古土壤母质 粘土矿物 表面化学特性 土壤发育 成土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钛膜表面的化学特征和亲水性研究
5
作者 杨振宇 游梦 +4 位作者 王虎 刘媛媛 李明霞 巴凯 林颖洁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25-127,共3页
目的构建4级纳米钛膜实验模型并研究其表面化学特征和亲水性。方法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通过温度控制制备不同粒度的纳米颗粒钛膜,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常温组,100、250和380℃组以及对照组样品的表面化学元素及其质量分数,静态水接触... 目的构建4级纳米钛膜实验模型并研究其表面化学特征和亲水性。方法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通过温度控制制备不同粒度的纳米颗粒钛膜,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常温组,100、250和380℃组以及对照组样品的表面化学元素及其质量分数,静态水接触角测试其表面的亲水性能。结果所有样本表面均存在着钛、氧和碳元素,且含量基本相同,仅对照组和380℃组的氧和碳元素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水接触角测试显示,对照组接触角最小,与其他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温组的接触角较100℃组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各组间纳米钛膜表面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基本相同。纳米钛膜表面的亲水性差异主要由其形貌差异引起,因为钛基底形貌的特殊性导致镀膜组纳米钛膜表面的亲水性小于未镀膜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结构 钛膜 表面化学特性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芳香烃对柴油燃烧颗粒物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郭富男 汪映 +2 位作者 王小琛 王东兴 白元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25,90,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结构的芳香烃对柴油燃烧颗粒物理化特性的影响规律,开展了掺混苯及四氢萘对高压共轨柴油机排气颗粒物理化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分别采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曼光谱仪(R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及同步热分析... 为了研究不同结构的芳香烃对柴油燃烧颗粒物理化特性的影响规律,开展了掺混苯及四氢萘对高压共轨柴油机排气颗粒物理化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分别采用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曼光谱仪(R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及同步热分析仪(TG)研究了不同燃料燃烧颗粒物的微观结构、石墨化程度、表面化学特性及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柴油燃烧颗粒的氧化温度最高,为594.5℃;柴油/四氢萘混合燃料燃烧颗粒物次之,为589.8℃;柴油/苯燃烧微粒的氧化温度最低,为575.8℃。此外,较柴油而言,苯/柴油、四氢萘/柴油燃料燃烧微粒的基本碳粒子直径分别增大了0.411nm和2.169nm,并且混合燃料燃烧微粒的D1峰与G峰的面积比与高度比增加,sp3杂化的碳原子数量与sp2杂化的碳原子数量的比值变大,这说明掺混芳香烃后,微粒的石墨化程度下降,纳观结构更加无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颗粒物 芳香烃 微观形貌 表面化学特性 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材料吸附空气中丙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程存喜 刘芳 +1 位作者 邵再东 郑煜铭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1-52,共12页
丙酮气体的无控排放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吸附法因具有操作简单、经济环保等优点,是去除丙酮气体的有效方法之一。吸附剂是影响吸附性能的关键,其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微观结构及表面物化特性。该文综述了现阶段多孔材料用... 丙酮气体的无控排放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吸附法因具有操作简单、经济环保等优点,是去除丙酮气体的有效方法之一。吸附剂是影响吸附性能的关键,其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微观结构及表面物化特性。该文综述了现阶段多孔材料用于丙酮吸附研究进展,从吸附剂的种类和吸附机理着手,详细论述了吸附剂的制备及改性对其物化特性的影响,以揭示吸附剂结构及表面化学特性与吸附丙酮性能间的构效关系。结果表明,高浓度(大气体分压)条件下,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大小是影响丙酮吸附的主要限制因素;低浓度(小气体分压)条件下,超微孔和表面官能团则对丙酮吸附起主要作用。目前多孔材料在吸附丙酮气体的应用仍面临一定的挑战,提高吸附剂制备效率、开发高性能吸附剂和构建多因素吸附体系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 多孔材料 孔结构 表面化学特性 吸附机理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ysical, chemical, and surface charge properties of bauxite residue derived from a combined process 被引量:5
8
作者 REN Jie CHEN Juan +3 位作者 GUO Wei YANG Bin QIN Xiao-peng DU P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2期373-382,共10页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osition,buffering capacity,surface charge property,and metals leaching behavior of bauxite residue is the key to improved management,both in reduc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us...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osition,buffering capacity,surface charge property,and metals leaching behavior of bauxite residue is the key to improved management,both in reduc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using the material as an industrial by-product for other applications.In this study,physical,chemical,and surface charge properties of bauxite residue derived from a combined process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in alkaline solids in bauxite residue were katoite,sodalite,and calcite.These minerals also lead to a higher acid neutralizing capacity of bauxite residue.Acid neutralizing capacity(ANC)to pH 7.0 of this residue is about 0.9 mol H^+/kg solid.Meanwhile,the Fe-,Al-,and Si-containing minerals in bauxite residue resulted in an active surface;The isoelectric point(IEP)and point of zero charge(PZC)were 7.88 and 7.65,respectively.This also leads to a fact that most of the metals in bauxite residue were adsorbed by these surface charged solids,which makes the metals not readily move under natural or even moderately acidic conditions.The leaching behavior of metals as a function of pH indicated that the metals in bauxite residue present low release concentrations(pH>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uxite residue surface charge properties METALS chemical species leaching behavi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