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不饱和脂肪酸调控基因表达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段铭 高宏伟 帅丽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2年第3期29-31,共3页
本文综述了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 ,尤其是 n-3系的 PUFA,可降低脂肪酸以甘油三酯形式的沉积 ,同时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合成糖原。其具体机制是 PUFA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生因子受体 α(PPARα)来控制氧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 ,... 本文综述了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 ,尤其是 n-3系的 PUFA,可降低脂肪酸以甘油三酯形式的沉积 ,同时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葡萄糖合成糖原。其具体机制是 PUFA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活化增生因子受体 α(PPARα)来控制氧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 ,而其对脂肪合成途径中有关基因的抑制则是通过降低能传递胰岛素和碳水化合物信息的转录因子与 DNA的亲和力和转录因子的核内丰度。尤其是 PUFA抑制了类固醇调控单元结合蛋白 -1 (SREBP-1 )的核内丰度和表达 ,降低了核因子 Y(NF-Y)、Sp1和肝核因子 -4(HNF-4)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饱和脂肪酸 调控基因 表达分子 调控机制 过氧化 酶体活化 增生长因子α受体 类固醇调控单元 结合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Ab共刺激PBLs膜表面分子表达与肝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明利华 陈维春 +3 位作者 林月霞 黄树林 符生苗 邓立群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5-197,共3页
目的 :研究McAb共刺激PBLs前后的表型变化及与肝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PBLs被刺激前后的表型 ,用电镜超微结构和DNA梯子电泳观察肝癌细胞凋亡。结果 :CD3、CD4分子表达高于刺激前约 10 % ,肝癌细胞出现凋亡 ,细... 目的 :研究McAb共刺激PBLs前后的表型变化及与肝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PBLs被刺激前后的表型 ,用电镜超微结构和DNA梯子电泳观察肝癌细胞凋亡。结果 :CD3、CD4分子表达高于刺激前约 10 % ,肝癌细胞出现凋亡 ,细胞核固缩、边聚、裂解。同时也出现典型的DNA梯子。而肝癌患者用共刺激PBLs后 ,CD3和CD8增高 (P <0 0 5 )。结论 :共刺激使共刺激信号分子增加 ,抗原呈递能力增强 ,也使细胞因子分泌增加 ,这些因素促使肝癌细胞凋亡 ,而肿瘤患者T细胞增加时向CD8+ 分化 ,结果提示膜分子的表达与凋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抗共刺激 肝癌细胞 细胞凋亡 McAb PBLS膜表达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去血清后HITASY细胞分子表达及表型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韩雅玲 康建 +1 位作者 张剑 李少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68-873,共6页
以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克隆株HITASY为实验材料 ,探讨HITASY细胞分子表达与表型转换间的关系 ,为阐明血管新生内膜形成及再狭窄病理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表明 ,在含血清或去血清培养条件下 ,平滑肌细胞于体外发生表型转换 .去血清后细胞... 以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克隆株HITASY为实验材料 ,探讨HITASY细胞分子表达与表型转换间的关系 ,为阐明血管新生内膜形成及再狭窄病理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实验表明 ,在含血清或去血清培养条件下 ,平滑肌细胞于体外发生表型转换 .去血清后细胞外基质蛋白合成中止 ,增殖及移行能力趋于降低 ,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平滑肌α肌动蛋白、肌球蛋白重链及钙调结合蛋白等的表达随去血清时间延长而增加 .进一步实验证实 ,在血管活性介质作用下 ,胞液钙离子浓度骤增产生膜信号级联反应 ,引发细胞面积减小而显示收缩功能 .上述处于分化表型的细胞经补加血清后其表型特征又恢复到原有去分化型 ,提示体外培养人平滑肌细胞可发生表型转换 .为验证去血清诱导表型转换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用差异显示PCR筛选出E1A激活基因阻遏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 血管 表型 细胞分化 收缩 分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分子表达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庆山 杨春明 +5 位作者 刘春燕 辛大伟 邱红梅 单大鹏 金振国 宋英博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35-240,共6页
RNA作为基因表达的产物,在基因研究中处于重要的地位。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RNA分子技术被建立起来,为基因克隆和基因表达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工具。根据RNA分子表达技术的技术基础,将RNA分子技术分为4类: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差示... RNA作为基因表达的产物,在基因研究中处于重要的地位。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RNA分子技术被建立起来,为基因克隆和基因表达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工具。根据RNA分子表达技术的技术基础,将RNA分子技术分为4类: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差示筛选、扣除杂交、RNase保护分析、基因芯片和微阵列;以PCR技术为基础的差异显示PCR、c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以消减杂交和PCR相结合为基础的cDNA代表性差示分析、抑制性消减杂交、交互式扣除RNA差别显示技术、全长基因获得消减杂交、基因鉴定集成法、快速消减杂交;以测序为基础的表达序列标签、基因表达系列分析、表达序列标签串联排列连接、GeneCalling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 分子表达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心脏移植后淋巴细胞5种免疫分子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顾云 黄益民 +4 位作者 张永科 吕燕宁 林筝 张颖 葛六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1-433,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异体异位心脏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 ,淋巴细胞相关免疫分子的表达水平、供心存活率及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探讨免疫排斥反应的相关时间进程。方法 :分别经供体SD大鼠的心脏主动脉、肺动脉与受体Wistar大鼠的腹主动脉及下... 目的 :观察大鼠异体异位心脏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点 ,淋巴细胞相关免疫分子的表达水平、供心存活率及心肌组织的病理学改变 ,探讨免疫排斥反应的相关时间进程。方法 :分别经供体SD大鼠的心脏主动脉、肺动脉与受体Wistar大鼠的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吻合 ,进行异位心脏移植术。于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 ,取血分离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淋巴细胞上CD4、CD8、IL 2R、ICAM I和MHC II类分子的表达水平。对供心心肌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 :于移植后2 4h ,只有MHC II类分子的表达水平增加 ,CD4、IL 2R和I CAM I的表达水平降低 ,CD8无改变。术后 72h,CD4、CD8及IL 2R的表达增加 ,其中CD8和IL 2R达峰值。术后 7~ 10d ,除CD4的表达继续增加外 ,其他 4种免疫分子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术后不同时间点移植心脏的存活率分别为 :10 0 % (2 4h)、85 .7% (72h)、16 .7% (7d)、0 (10d和 12d)。病理学检查显示 ,移植后 2 4h ,心肌组织无明显的病理学变化 ,术后 3d ,7只大鼠中 4只出现ⅠA级及以上病理改变。术后 7d ,6只大鼠全部发生Ⅱ级以上的病理学变化。结论 :大鼠心脏移植后的 2 4h内 ,外周血淋巴细胞为以MHC II分子表达为主的抗原识别、呈递期 ,并伴有一过性免疫功能降低 ;术后 2 4~ 72h为T细胞活化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心脏移植 免疫分子表达 心肌组织 淋巴细胞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种与杂种猪肌肉生长相关分子表达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章杰 罗宗刚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70-2378,共9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纯种与杂种猪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的分子调控差异,并分析其对猪胴体和肉质的影响。选用体重50kg左右的纯种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以及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为研究对象,每个重复6头猪,从表型和分子水平上对其背最长肌进... 本研究旨在了解纯种与杂种猪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的分子调控差异,并分析其对猪胴体和肉质的影响。选用体重50kg左右的纯种杜洛克猪、长白猪和大白猪以及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为研究对象,每个重复6头猪,从表型和分子水平上对其背最长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纯种猪相比较,杂种猪背最长肌的肌纤维面积、白肌纤维比率、乳酸脱氢酶A基因表达量和线粒体DNA拷贝数显著提高(P<0.01);虽然与纯种猪相比较,有些基因的表达量在杂种猪背最长肌中的提高或降低不显著(P>0.05),但总体上来说,促进肌纤维生长发育的相关基因IGF1、PDK1和GLUT4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抑制肌纤维生长发育的相关基因MSTN和FOXO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促进白肌纤维转化的相关基因PGC1A的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抑制白肌纤维转化的相关基因MEF2A、MYOZ1、MRF4和NFATC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促进肌纤维增殖的miR-1和miR-133表达量显著提高了(P<0.01),抑制白肌纤维生长的miR-499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结果提示,杂交改善猪的胴体性状是通过改变其分子调控水平来实现的,但对肉品质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 生长 分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B诱导的CD4^+ T细胞无能、凋亡及MHC-I类分子表达下调 被引量:2
7
作者 梁峰 尉承泽 +1 位作者 陈钰 彭虹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3-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B)体外诱导外周T细胞免疫耐受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EB体外刺激C57BL/6J(B6)小鼠的脾细胞后,以MTT比色法检测脾细胞的增殖,并用PI染色后以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不同时间段处于S期、G0~G1期的细... 目的:探讨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B)体外诱导外周T细胞免疫耐受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EB体外刺激C57BL/6J(B6)小鼠的脾细胞后,以MTT比色法检测脾细胞的增殖,并用PI染色后以流式细胞术(FCM)分析不同时间段处于S期、G0~G1期的细胞及无能T细胞的凋亡,测定T细胞亚群及MHC-I(H一2Kb)表达的变化。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不同时问段凋亡T细胞的DNA特征。结果:部分去除CD8+T细胞后,SEB可刺激B6小鼠脾细胞中CD4+T细胞大量增殖。在SEB刺激后第3天,CD4+T细胞中处于S期的比率最大,此后开始下降;而处于G0~G1期的CD4+T细胞变化则相反。在初次刺激后第3天,增殖的CD4+T细胞出现无能。FCM检测及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查DNA ladder证实,在第7天,无能CD4+ T细胞出现凋亡,且凋亡细胞的比率逐渐增多,不因加入抗CD3抗体或ConA而逆转。在SEB刺激后,CD4+ T细胞表面MHC-I类分子(H-2Kb)的表达,随细胞无能的出现而明显下调。结论:SEB诱导的T细胞免疫耐受,可能与CD4+ T细胞的无能、凋亡及细胞表面分子MHC-I的表达下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B CD4^+ T细胞 细胞凋亡 MHC-I类分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曲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中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夏斌 赵忠新 +1 位作者 张玲珍 邵福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99-901,共3页
目的 :观察巴曲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黏附分子和血清中可溶性黏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 :治疗组 18例 ,予巴曲酶 3d(2 0 BU )并予其他常规治疗 ;对照组 18例 ,除未予巴曲酶外 ,余用药同巴曲酶治疗组。采用流式细... 目的 :观察巴曲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黏附分子和血清中可溶性黏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方法 :治疗组 18例 ,予巴曲酶 3d(2 0 BU )并予其他常规治疗 ;对照组 18例 ,除未予巴曲酶外 ,余用药同巴曲酶治疗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卒中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CD11b、CD18、CD6 2 L、CD5 4的表达以及血清中可溶性 ICAM- 1、VCAM- 1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 ,巴曲酶治疗组卒中患者在发病 2 4 h后中性粒细胞 CD11b的表达下降 (P<0 .0 5 ) ,单核细胞 CD11b、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CD18、CD6 2 L、CD5 4的表达及血清中可溶性 ICAM- 1、VCAM- 1的水平均无显著性变化。 结论 :巴曲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黏附分子的表达的影响有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外周血 黏附分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移植后PBMC表面蛋白分子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比较 被引量:1
9
作者 顾云 黄益民 +3 位作者 孟旭 白涛 李玉梅 辛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0-762,共3页
目的: 比较心脏移植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蛋白分子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学改变时相间的差别,探讨免疫分子的活性变化与移植器官排斥反应时间进程间的关系.方法: 6例心脏移植患者于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取外周血,用不同荧光单克... 目的: 比较心脏移植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表面蛋白分子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学改变时相间的差别,探讨免疫分子的活性变化与移植器官排斥反应时间进程间的关系.方法: 6例心脏移植患者于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取外周血,用不同荧光单克隆抗体(mAb)标记PBMC表面的蛋白分子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HC-II、CD3、CD4、CD8、HLA-DR和ICAM-I的表达.常规移植术后供心组织病理检查, 根据国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病理诊断标准分级.结果: (1)6例实施心脏移植的患者中, 有3例在不同时间发生不同程度的急性排斥反应.(2)发生排斥反应的病例在整个30 d的观测期内, CD3、CD4及CD8的表达水平, 均高于未发生排斥反应的病例.(3)发生移植排斥反应的患者,其PBMC上HLA-DR的表达于移植术后72 h出现高峰, 出现高峰的时间较用活组织检查诊断排斥反应的时间早4~7 d.(4)发生排斥反应的患者PBMC上MHC-II及ICAM-I的表达,分别于术后3 d及2 d 出现高于术前的表达峰,于术后15 d达峰值,峰值的出现时间与病理改变基本同步.结论: (1)心脏移植患者术前的免疫功能状况,与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性有一定的相关性.(2)监测PBMC表面HLA-DR、MHC-II及ICAM-I分子的表达, 对临床早期发现心脏移植排斥反应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急性排斥反应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免疫分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大鼠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巨 张涛 +3 位作者 吕娟 胡格 穆祥 蒋文灿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28,I0001,共4页
关键词 微血管内皮细胞 黄芪多糖 分子表达 免疫相关 非特异性免疫 心肌 大鼠 抗原呈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CT肺灌注成像及其与恶性分子表达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1
作者 周满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77-380,384,共5页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CT肺灌注成像及其与恶性分子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TNMⅠ期35例,TNMⅡ期47例,TNMⅢ期19例,TN...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CT肺灌注成像及其与恶性分子表达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TNMⅠ期35例,TNMⅡ期47例,TNMⅢ期19例,TNMⅣ期11例。取同期在本院接受肺部手术的非肿瘤患者73例作为对照组。经CT肺灌注成像、肺组织免疫组化、血清及胸膜腔灌洗液ELISA检测相关恶性分子表达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T肺灌注BV、PS值高于对照组患者,且随着肿瘤分期增加、BV及PS值也上升(P〈0.05);观察组患者的肿瘤组织中OCT4、CD44v6、PCNA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患者,E-cad、Beclin1、MAPLC3的肿瘤组织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患者的血清DNMT1、PEDF平均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NapsinA、TTF-1、ALDO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CT灌注成像参数BV、PS与OCT4、CD44v6、PCNA、VEGF、NapsinA、TTF-1、ALDOA水平均呈正比,与E-cad、Beclin1、MAPLC3、DNMT1、PEDF呈反比。结论:CT肺灌注成像可以反映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肺组织参数异常,相关参数值与肿瘤恶性分子表达水平存在直接相关关系,可以成为评价肿瘤分期、治疗效果及预后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T肺灌注 恶性分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貂食管的形态学及其分子标记物的表达谱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博 王磊 +1 位作者 赵伟 范玉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8-435,共8页
目的分析雪貂食管形态学及分子表达,探讨其作为人食管疾病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取生长期为6~8月成年雪貂食管和出生1 d、3 d、5 d、1周和2周幼年雪貂食管各5只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病理科制成冷冻切片、包埋石蜡组织。通过苏木精-伊... 目的分析雪貂食管形态学及分子表达,探讨其作为人食管疾病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取生长期为6~8月成年雪貂食管和出生1 d、3 d、5 d、1周和2周幼年雪貂食管各5只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病理科制成冷冻切片、包埋石蜡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过碘酸雪夫染色(PAS)对成年雪貂食管粘膜下腺体(SMG)进行形态学分析;Mucin染色检测MUC5B和MUC5AC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角蛋白(CK):CK4、CK5、CK7、CK8、CK14、CK17、CK18、CK19、CK20等相关蛋白在成年雪貂食管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LEF1在雪貂食管上皮和食管粘膜下腺中表达情况。结果HE、PAS结果显示,成年雪貂食管粘膜下腺体为食管粘膜肌层下方结缔组织,具有分泌含有粘蛋白粘液的功能;细胞角蛋白在成年雪貂食管不同类型的细胞中呈差异性表达,粘液细胞主要表达CK4,导管细胞表达CK8,上皮细胞表达CK20,其中粘液细胞中细胞角蛋白类型表达最多;Mucin染色结果显示MUC5B、MUC5AC在成年雪貂食管腺体的粘液细胞胞质及腺体管腔内呈阳性表达;粘膜细胞中特异性结合双花扁豆凝集素(DBA)、鸡冠珊瑚树凝集素(ECL)、非偶联西非单叶豆凝集素Ⅰ(GSL Ⅰ)、非偶联西非单叶豆凝集素Ⅱ(GSL Ⅱ)、大豆凝集素(SBA)、他卡林生物化合物凝集素、荆豆凝集素(ULEX)、麦胚凝集素(WGA);导管细胞细胞膜上特异性结合凝集素GSL Ⅰ、GSL Ⅱ,上皮细胞细胞膜凝集素ECL、花生凝集素(PNA)和WGA呈阳性表达;凝集素伴刀豆凝集素(ConA)、红腰果E型凝集素(PHA-E)和红腰果L型凝集素(PHA-L)在浆液细胞胞膜呈阳性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提示,随着腺体的发育,在雪貂出生后3 d至1周可见到发育腺体中LEF1的表达,当腺体分化成熟时LEF1表达消失。将第1天至第7天龄雪貂食管腺体中LEF1表达强度与两周龄的雪貂食管腺体中荧光强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雪貂食管与人类食管组织具有相似的结构和部分共同标记物,尤其是与人类相似的食管粘膜下腺体,未来可将雪貂作为人食管疾病动物模型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雪貂 粘膜下腺体 形态学分析 分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白细胞粘附分子CD_(11a)、CD_(11b)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熊海 杨小明 +2 位作者 赵清华 雷梅 刘中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的机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用单克隆抗体(McAb)定量测定了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周围血中白细胞CD11a、CD11b的阳性表达率并与4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液CD11a在单核细...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的机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用单克隆抗体(McAb)定量测定了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周围血中白细胞CD11a、CD11b的阳性表达率并与4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液CD11a在单核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11b在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它在淋巴细胞上的表达两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生时白细胞CD11a、CD11b表达上调,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明显增强可能会加重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患者 白细胞粘附分子 CD_(11a) CD_(11b) 分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及其粘附分子活性表达在体外循环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仇万山 景华 +2 位作者 李德闽 李忠东 胡小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白细胞及其粘附分子表达在体外循环相关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随机连续选取 36例经检查确诊需在CPB下手术的心脏病患者 ,按病种分成 4组 :风心病单瓣组 (Ⅰ )及双瓣组 (Ⅱ )、先天性心脏病紫绀组 (Ⅲ ...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白细胞及其粘附分子表达在体外循环相关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随机连续选取 36例经检查确诊需在CPB下手术的心脏病患者 ,按病种分成 4组 :风心病单瓣组 (Ⅰ )及双瓣组 (Ⅱ )、先天性心脏病紫绀组 (Ⅲ )及非紫绀组 (Ⅳ )。分别于术前 (A)、肝素化后 (B)、主动脉开放前 (C)及开放后半小时(D)、鱼精蛋白中和后 (E) 5个时间点 ,分别抽取左右心房血样各 5ml行白细胞计数和CD11b水平测定。观察术后不同时间点肺功能改变。每例患者手术前后构成自身对照。 结果 :各组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显著 (P <0 .0 5 )。所有患者术中各时间点白细胞计数及跨肺前后的差值均较术前明显升高 ,其中B点升高轻微 ,C、D、E点均明显升高。不同组间变化不一 ,甚至存在显著差异。CD11b作为激活白细胞的表面标记 ,其荧光强度变化与白细胞计数变化相似。 结论 :CPB可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 ,导致白细胞激活。CD11b作为白细胞激活的表面标记物 ,在CPB导致的急性炎症粘附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分子 体外循环 急性肺损伤 白细胞 CD11B 分子活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威麦宁对肺癌细胞(PG)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娄金丽 邱全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34-1635,共2页
目的:研究威麦宁对人高转移巨细胞肺癌细胞(PG)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 方法:实验分为威麦宁高剂量(WMH,100 mg/L)、低剂量(WML,62.5 mg/L)两组.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威麦宁对PG细胞表面CD44表达的影响;细胞免... 目的:研究威麦宁对人高转移巨细胞肺癌细胞(PG)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 方法:实验分为威麦宁高剂量(WMH,100 mg/L)、低剂量(WML,62.5 mg/L)两组.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威麦宁对PG细胞表面CD44表达的影响;细胞免疫组化法检测威麦宁对PG细胞表面CD44V6表达的影响;RT-PCR法检测威麦宁对PG细胞αVβ3mRNA表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附分子表达 肺癌细胞 威麦宁 免疫组化法检测 CD44V6表达 CD44表达 PG细胞 PCR法检测 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风病人T细胞亚群相关免疫分子表达的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宝泉 尹格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6-467,470,共3页
很多疾病其外周血免疫学检测与分析多见报道[1,2],相比之下,麻风病由于患者数量有限,其外周血相关免疫学指标的检测相对较少。本研究对新发、复发48例经我院治疗的麻风病患者,在治疗前及第2、4周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相关免疫分子进行了动... 很多疾病其外周血免疫学检测与分析多见报道[1,2],相比之下,麻风病由于患者数量有限,其外周血相关免疫学指标的检测相对较少。本研究对新发、复发48例经我院治疗的麻风病患者,在治疗前及第2、4周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相关免疫分子进行了动态流式细胞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病人 免疫分子表达 T细胞亚群 外周血T淋巴细胞 免疫学检测 调查 相关免疫分子 患者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胆道感染时相关粘附分子的表达变化及在肝损害中的意义
17
作者 黄显凯 韩本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62-362,365,共2页
严重胆道感染时相关粘附分子的表达变化及在肝损害中的意义Expressionofrelatedadhesionmoleculesandtheirroleinhepaticdamageinseverecholangiti... 严重胆道感染时相关粘附分子的表达变化及在肝损害中的意义Expressionofrelatedadhesionmoleculesandtheirroleinhepaticdamageinseverecholangitis黄显凯韩本立(第三军医大学附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感染 粘附分子表达 肝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托普利对缺氧再氧化后内皮白细胞黏附及P-选择素和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唐惠芳 全智华 +1 位作者 曹仁贤 刘江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58-358,共1页
关键词 卡托普利 缺氧 再氧化 内皮白细胞黏附 P—选择素 细胞黏附 分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刺激分子在Behcet病患者结节红斑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红 杨培增 +3 位作者 彭晓燕 周红颜 黄祥坤 刘云霞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Behcet病患者结节红斑中B7:CD28/CTLA-4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例Behcet病活动期患者腿或臂部结节红斑中CD4、CD8、CD19、CD68、HLA-DR、B7-1、B7-2、CD28和CTLA-4分子表达的情况进行了检测,并用双重染色方法探... 目的探讨Behcet病患者结节红斑中B7:CD28/CTLA-4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例Behcet病活动期患者腿或臂部结节红斑中CD4、CD8、CD19、CD68、HLA-DR、B7-1、B7-2、CD28和CTLA-4分子表达的情况进行了检测,并用双重染色方法探讨了细胞来源。结果Behcet病结节红斑中表皮约90%的细胞表达B7-1和B7-2,但无CD28和CTLA-4表达。真皮和皮下表达CD4、CD8、CD19、CD68、HLA-DR、CD1a、CD28、CTLA-4、B7-1和B7-2的细胞均显著增多。双染结果显示,100%CD4+T细胞表达CD28分子,47.9%的CD4+T细胞表达CTLA-4分子。100%CD68+细胞表达B7-1和B7-2分子。分别有74.5%和60.8%的HLA-DR+细胞表达B7-1和B7-2分子。结论CD28和CTLA-4分子主要表达于CD4+T细胞,B7-1和B7-2分子主要表达于单核巨噬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和角朊细胞。B7:CD28/CTLA-4通路可诱导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功能和活性,对Behcet病患者结节红斑的发生、炎症的持续和扩大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HCET病 结节红斑 B7:CD28/CTLA-4 共刺激分子 患者 CD4^+T细胞 T细胞表达 组织 免疫组化方法 CD28分子 单核巨噬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 CD19 CD68 T淋巴细胞 HLA 分子表达 细胞来源 染色方法 CD1A 角朊细胞 CD8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依赖对巨噬细胞MHCⅡ和CD80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鹏 王新华 +2 位作者 傅强 田野苹 石学银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4-287,共4页
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 (MHC )和协同刺激分子 CD80表达的影响。 方法 :BAL B/ 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吗啡依赖组采用后肢皮下注射剂量递增的吗啡建立模型 ;戒断组在注射吗... 目的 :研究吗啡依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 (MHC )和协同刺激分子 CD80表达的影响。 方法 :BAL B/ 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吗啡依赖组、吗啡戒断组。吗啡依赖组采用后肢皮下注射剂量递增的吗啡建立模型 ;戒断组在注射吗啡前 30 min皮下预先注射 1 / 1 0吗啡剂量的纳洛酮 ;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组 1 5只动物 ,各组又分为 3个亚组 ,分别连续皮下给药 3、5、7d,并于末次给药后处死动物 ,分离获得腹腔巨噬细胞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MHC 和 CD80分子的表达。结果 :在连续给药 3d后 ,吗啡依赖组和戒断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MHC 和 CD80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 ;连续给药 5 d后 ,两组 MHC 的表达较对照组分别下降 4 0 .4 %和 2 8.0 % (P<0 .0 5 ) ,而 CD80表达量则较对照组分别增加了 4 5 %和 33% (P<0 .0 5 ) ,戒断组下降及增加的幅度均低于吗啡组 (P<0 .0 5 ) ;给药 7d后 ,两组 MHC 表达保持在较低水平 ,较对照组分别降低 4 5 .7%和 34.6 % (P<0 .0 5 ) ,而 CD80仍然处于高表达水平 ,较对照组分别增加 5 3%和 4 4 % (P<0 .0 5 )。 结论 :小鼠在吗啡依赖过程中 ,腹腔巨噬细胞 CD80表达显著升高而 MHC 分子表达显著下降 ,可能是导致腹腔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下降的原因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巨噬细胞 MHCⅡ CD80 分子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