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突变、表观遗传变异及表观遗传学
1
作者 白丽荣 牛玉璐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6,共3页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没有DNA序列变化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的改变。它主要通过DNA的甲基化、组蛋自修饰、染色质重塑和非编码RNA调控等方式控制基因表达。近年发现,一个等位基因被另外一个等位基因在转录水平上沉默的副突变现象可能包含有...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没有DNA序列变化的可遗传的基因表达的改变。它主要通过DNA的甲基化、组蛋自修饰、染色质重塑和非编码RNA调控等方式控制基因表达。近年发现,一个等位基因被另外一个等位基因在转录水平上沉默的副突变现象可能包含有表观遗传性质的变化。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系统既相区别,又彼此影响,相辅相成,共同确保细胞的正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 副突变 表观遗传变异 DNA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变异及其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江静 钱前 +1 位作者 马伯军 高振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9-475,共7页
天然植物群体中存在着大量的遗传变异,包括遗传物质改变和表观遗传变异,它们是物种赖以生存和进化的源泉。表观遗传变异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或者蛋白表达的变化,但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或)减数分裂实现世代间的稳定遗传。文章主要从表观... 天然植物群体中存在着大量的遗传变异,包括遗传物质改变和表观遗传变异,它们是物种赖以生存和进化的源泉。表观遗传变异不涉及DNA序列的改变或者蛋白表达的变化,但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和(或)减数分裂实现世代间的稳定遗传。文章主要从表观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植物远缘杂交及多倍体化、环境中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两方面,总结了表观遗传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分析了它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变异 环境胁迫 远缘杂交 作物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处理下入侵植物黄顶菊表观遗传变异与表型可塑性响应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田佳源 张思宇 +3 位作者 皇甫超河 杨殿林 田秀平 王慧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39-2650,共12页
为明确不同氮素水平对黄顶菊入侵性的影响,本文模拟4种农田施氮梯度,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研究不同处理下黄顶菊叶片DNA甲基化的变化特征,以及黄顶菊生物量、生长和光... 为明确不同氮素水平对黄顶菊入侵性的影响,本文模拟4种农田施氮梯度,采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MSAP)技术研究不同处理下黄顶菊叶片DNA甲基化的变化特征,以及黄顶菊生物量、生长和光合生理指标的表型可塑性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8对引物共扩增出690条MSAP条带,引物多态性百分比为86.38%,T2(275 kg·hm^(-2))和T3(375 kg·hm^(-2))施氮处理下半甲基化和总甲基化水平变化差异显著,各施氮处理的全甲基化水平与CK处理比较变化差异显著;施氮量的升高显著增加了黄顶菊的生物量和根生物量分配,而降低了支持结构生物量分配,同时促进了植物的营养和生殖生长及其光合作用;施氮处理下黄顶菊花蕾数、叶面积指数和根生物量的表型可塑性指数最高,分别为0.824 7、0.666 0和0.531 1,而生物量分配和光合生理指标的表型可塑性指数相对较低,表明黄顶菊主要通过调节自身的营养和生殖生长及根生物量等指标来适应环境氮素水平的变化;表型可塑性与表观遗传变异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黄顶菊半甲基化、全甲基化和总甲基化水平分别与花蕾数、根生物量、株高、叶面积指数、根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叶生物量比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梯度 黄顶菊 表观遗传变异 DNA甲基化 表型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苜蓿表观遗传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邵长勇 王德成 +6 位作者 杨鹏 刘亮东 尤泳 王光辉 唐欣 梁凤臣 张丽丽 《中国种业》 2015年第3期12-14,共3页
介绍了表观遗传学的概念、概述了其研究范畴及相关进展,主要从表观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总结了基于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表观遗传在苜蓿改良中的应用,阐述了其具体实施方法,并且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表观遗传变异 冷等离子体 种子播前处理技术 苜蓿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产量性状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和育种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道磊 甘雨军 +1 位作者 乐亮 普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1-42,共12页
作物表型的多样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表观遗传变异可以通过表观修饰调控基因表达来控制作物性状及胁迫响应,进而影响农作物产量。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叶夹角、根系等株型因素。此外,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种... 作物表型的多样性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表观遗传变异可以通过表观修饰调控基因表达来控制作物性状及胁迫响应,进而影响农作物产量。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叶夹角、根系等株型因素。此外,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种质资源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作物中主要的表观调控方式包括组蛋白修饰、DNA修饰、RNA修饰、非编码RNA及染色质重构。本综述重点总结了表观遗传修饰对玉米主要产量性状的调控机制及表观遗传变化在作物品种改良中的重要性,并结合表观遗传编辑技术提出了提高玉米产量的表观育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 表观遗传变异 产量性状 表观修饰 表观编辑 玉米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染色体加倍的表型和遗传学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淑洁 裴怀弟 +3 位作者 刘新星 陈军 江晶 张朝巍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1079-1084,共6页
多倍体植物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由于其相对于二倍体的生长优势和更好的环境适应性被广泛关注。分析染色体加倍对植物产生的表型和遗传学效应,可为应用染色体加倍技术进行作物遗传改良和倍性育种提供指导。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从染色... 多倍体植物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由于其相对于二倍体的生长优势和更好的环境适应性被广泛关注。分析染色体加倍对植物产生的表型和遗传学效应,可为应用染色体加倍技术进行作物遗传改良和倍性育种提供指导。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从染色体加倍前后植物外部形态、生物学特性和细胞形态方面,分析了染色体加倍引起的表型变异,通过代谢水平、蛋白质水平、DNA/RNA水平和表观遗传方面的变异分析,揭示了染色体加倍的遗传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倍体 染色体加倍 表型变异 遗传变异 表观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DNA甲基化与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陈强 毕晓华 +2 位作者 徐昕 陶思源 李雪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共5页
为更好地理解植物DNA甲基化在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表观遗传的调控作用,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及作物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照,对DNA甲基化的产生及维持机制、生物学作用以及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中DNA甲基化模式重建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DNA甲基化 表观遗传变异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作物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致癌物二羟环氧苯并[α]芘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尹张雅 李聪亚 竹俊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07-3223,共17页
苯并[α]芘(benzo[α]pyrene, B[α]P)是一种常见的环境致癌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气等,其在体内经过一系列代谢反应,最终生成活性代谢物二羟环氧苯并[α]芘(B[α]PDE)从而发挥... 苯并[α]芘(benzo[α]pyrene, B[α]P)是一种常见的环境致癌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烟气等,其在体内经过一系列代谢反应,最终生成活性代谢物二羟环氧苯并[α]芘(B[α]PDE)从而发挥强致癌作用。B[α]PDE与DNA碱基共价结合形成B[α]PDE-DNA加合物,引起DNA碱基突变,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最终形成肿瘤。B[α]PDE亦可通过激活相关信号转导通路调控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或沉默,干扰DNA修复功能,导致细胞代谢及细胞周期紊乱从而诱导肺癌的发生发展。B[α]PDE也可以通过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mi RNA、多聚ADP核糖甘油水解酶、代谢重编程、lnc RNA等表观遗传变异来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深入研究B[α]PDE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可以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研发靶点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有利于指导污染环境及烟雾环境暴露下肺癌的防治措施,也为禁烟控烟的健康中国措施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α]PDE 支气管上皮细胞 恶性转化 肺癌 表观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入侵种喜旱莲子草的染色体核型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蔡华 韦朝领 陈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4期530-534,共5页
对外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Atl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入侵种的染色体数为2n=96,属六倍体物种,各染色体间形态差异不明显,均为中着丝粒或近中着丝粒染色体,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相对长度比为2.10,全... 对外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Atl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入侵种的染色体数为2n=96,属六倍体物种,各染色体间形态差异不明显,均为中着丝粒或近中着丝粒染色体,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相对长度比为2.10,全套染色体未见随体,核型公式为2n=96=60m+36sm,核型类型为进化程度较高的2B型。喜旱莲子草的多倍性特征及2B核型为其生物入侵性提供了重要的细胞学证据,文中同时提出不改变基因组DNA序列结构的表观遗传变异可能是喜旱莲子草成功入侵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旱莲子草 染色体 多倍性 入侵性 表观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细小病毒基因组与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峰伟 朱新产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8-51,共4页
鹅细小病毒(GPV)可引起1月龄内雏鹅和番鸭急性肠炎及肝、肾、心实质脏器炎症等病变,即小鹅瘟(GP),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程短、致病性强、病死率高(90%~100%).随着环境的变化GP的流行形式也发生了新的转变,易感群... 鹅细小病毒(GPV)可引起1月龄内雏鹅和番鸭急性肠炎及肝、肾、心实质脏器炎症等病变,即小鹅瘟(GP),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程短、致病性强、病死率高(90%~100%).随着环境的变化GP的流行形式也发生了新的转变,易感群的发病日龄逐渐增大,呈现无规律的散发性流行,用传统方法难以确诊此类带病个体.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数百种与复杂疾病相关的基因突变,但这些突变大部分对增加患病风险的贡献都非常小,其大部分的遗传性无法检测到[1].因为影响较小的大量变异体尚未发现,存在一些基因型分析技术上无法检测到的罕见的结构变异或表观遗传变异,以及难以检测到的基因之间和与环境之间的调控网络作用.因此需要探索GPV与宿主“易感基因”表达的相互作用及其致病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基因组 致病机制 雏鹅 败血性传染病 表观遗传变异 基因突变 鹅细小病毒 基因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和有性亲体效应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罗芳丽 王沫竹 +2 位作者 董必成 陈禹含 于飞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474-6486,共13页
植物表型受自身基因型、所处环境及其亲体所经历环境的共同影响;其中,亲体环境对子代表型的影响被称为亲体效应。亲体效应不仅可通过有性繁殖产生的种子传递给后代(即有性亲体效应),也可以通过克隆生长等无性繁殖产生的分株传递给后代(... 植物表型受自身基因型、所处环境及其亲体所经历环境的共同影响;其中,亲体环境对子代表型的影响被称为亲体效应。亲体效应不仅可通过有性繁殖产生的种子传递给后代(即有性亲体效应),也可以通过克隆生长等无性繁殖产生的分株传递给后代(即克隆亲体效应)。亲体效应对植物种群,特别是对有性繁殖受限、缺乏遗传变异的克隆植物种群的长期进化可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亲体效应研究进展的梳理非常必要。对克隆亲体效应和有性亲体效应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并论述了克隆和有性亲体效应对子代表型、适合度、种内/种间竞争能力以及种群/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潜在影响;阐述了亲体效应的潜在调控机制,包括供给机制、代谢物质调控机制、表观遗传机制等;论述了克隆亲体效应在克隆植物适应进化中的作用。未来可以就克隆亲体效应的遗传稳定性及其对克隆生活史性状变异的贡献程度,以及克隆和有性亲体效应引起的表型多样性对种内/种间关系、种群/群落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的影响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植物 母代效应 跨代可塑性 表观遗传变异 表型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