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演型人格倾向对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影响
1
作者 赵云泽 薛婷予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73,共11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浸入式发展,社交媒体逐渐成为个体最重要的自我展露的“表演”平台。同时,用户的表演型人格倾向也会对公共舆论产生重要影响。为探究表演型人格倾向对个体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在理论阐释的基础上,使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浸入式发展,社交媒体逐渐成为个体最重要的自我展露的“表演”平台。同时,用户的表演型人格倾向也会对公共舆论产生重要影响。为探究表演型人格倾向对个体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影响,本研究在理论阐释的基础上,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社交媒体的使用中,表演型人格倾向会正向影响意见领袖特质、自我表露及错失信息焦虑;意见领袖特质会正向影响自我表露,负向影响错失信息焦虑;自我表露会正向影响错失信息焦虑。同时,自我表露在表演型人格倾向与错失信息焦虑、意见领袖特质与错失信息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证实了“表演”天赋在意见领袖擢升及平台运行逻辑中的重要地位,为宏观层面的互联网公共治理和个人层面的社交媒体环境适应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型人格 意见领袖 自我表露 错失信息焦虑 社交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人表演型人格倾向筛查问卷的初步编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红政 王骞 +2 位作者 陈海燕 任晋文 赵晓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224-2231,共8页
目的 编制符合部队需要的表演型人格倾向筛查工具。方法 根据临床经验和文献研究的结果,从现有量表中提取条目,经专家评议后形成试测问卷。使用试测问卷、PDQ-4^+的表演型人格分量表对400名部队官兵施测;筛选出PDQ-4^+表演型人格分量... 目的 编制符合部队需要的表演型人格倾向筛查工具。方法 根据临床经验和文献研究的结果,从现有量表中提取条目,经专家评议后形成试测问卷。使用试测问卷、PDQ-4^+的表演型人格分量表对400名部队官兵施测;筛选出PDQ-4^+表演型人格分量表为阳性的官兵后,用SCID-Ⅱ对这部分官兵实施访谈。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初步构建问卷结构,分析条目的区分度,问卷的信度、效度、灵敏度和特异度,最终确定量表的划界分。结果 经专家评议的试测问卷有37个条目有效,30个条目存在部分争议,25个条目专家认为无效;修订后进行试测,理解力测评显示除条目32、41、51外,其余条目均有90%以上的官兵认为可以理解。探索性因素分析后量表划分为易变性、关系认知、肤浅性、自我中心、挫折反应和挑逗行为六个因子,共可解释41.08%的变异,各因子可解释的变异在3.43%-18.40%之间。6个条目区分度不佳,18个区分度尚可的条目应作调整。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776,分半信度系数为0.625,效标效度为0.357(P〈0.05)。ROC曲线分析中AUC=0.910(P〈0.05),31.5分的灵敏度为0.848,特异度为0.875;32.5分的灵敏度为0.881,特异度为0.750,选取32分为量表划界分。结论 初步编制的表演型人格倾向筛查问卷可用于部队筛查表演型人格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型人格倾向 表演型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特质 筛查问卷 量表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演型上访”:作为弱者的上访人的“武器” 被引量:24
3
作者 尹利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8-24,共7页
构建"表演型上访"的解释框架,旨在解释作为"弱者"的上访人采用何种武器进行利益表达的问题。上访人之所以采取"表演"的方式来作为上访的武器,与上访目标的确定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有关,而深层次的根源还... 构建"表演型上访"的解释框架,旨在解释作为"弱者"的上访人采用何种武器进行利益表达的问题。上访人之所以采取"表演"的方式来作为上访的武器,与上访目标的确定性和结果的不确定性有关,而深层次的根源还在于国家宏观的政治结构与上访治理方式的非制度化特性。上访过程的表演性凸显,给信访的制度化吸纳增添了障碍。因此,推动实施宏观政治结构的变迁与制度化的信访治理方式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型上访 剧场 剧目 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形成和治疗 被引量:7
4
作者 何克 刘丽君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1期97-102,共6页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症状是寻求关注。具体表现有装腔作势、轻佻、浅薄、情感易变、善交际和分裂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发生发展 ,主要与父母的养育方式不当和患者的自我塑造有关。改善父母的养育方式可以预防表演型人格障碍。改变患者... 表演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症状是寻求关注。具体表现有装腔作势、轻佻、浅薄、情感易变、善交际和分裂等。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发生发展 ,主要与父母的养育方式不当和患者的自我塑造有关。改善父母的养育方式可以预防表演型人格障碍。改变患者的认知和行为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型人格障碍 寻求关注 养育不当 自我塑造 认知方式 行为方式 症状表现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场“伪狂欢”盛宴——表演选秀型节目的结构及隐喻 被引量:1
5
作者 董华峰 霍丽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60,共4页
近年来,表演选秀型节目占据荧屏,且有愈发火爆的趋势。这些节目以其全民性、颠覆性、平等性和仪式性特征而被定性为媒体和大众共同参与的"狂欢"。但由于其采用的是不折不扣的神话结构,因而狂欢只是这类节目的表象,其本质在于... 近年来,表演选秀型节目占据荧屏,且有愈发火爆的趋势。这些节目以其全民性、颠覆性、平等性和仪式性特征而被定性为媒体和大众共同参与的"狂欢"。但由于其采用的是不折不扣的神话结构,因而狂欢只是这类节目的表象,其本质在于追求和建构一种新的秩序。因而,这类真人秀节目本质是一场"伪狂欢"盛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艺术 大众传播 表演选秀节目 神话结构 狂欢 伪狂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数学教师素质的类型及其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陶兴模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5-97,共3页
根据现代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素质特征,可将现代中学数学教师划分为4个类型:表演型教师、应试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竞赛型教师.表演型教师的特点是:联想丰富,表达能力强,课堂教学生动.应试型教师的特点是:课堂教学注... 根据现代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素质特征,可将现代中学数学教师划分为4个类型:表演型教师、应试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竞赛型教师.表演型教师的特点是:联想丰富,表达能力强,课堂教学生动.应试型教师的特点是: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点的落实,注重题型的训练,注重公式定理的运用.学者型教师的特点是:善于研究,善于发现,善于探索,课堂教学常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模式.竞赛型教师的特点是:解题能力强,认识问题深刻,思维跳跃性大,课堂教学粗糙.只有同时具有4种素质的复合型教师才能真正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全方位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素质类 表演型 应试 学者 竞赛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音乐学术道德规范的关键在于综合治理相关学术环境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民康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当前音乐学术界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十分严重,若欲综合治理音乐学术环境,首先应该把好各个教学与审核环节的关隘,对于严格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论文写作能力及其训练过程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教学上则应该主要抓学生的初始学习阶段与教师... 当前音乐学术界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十分严重,若欲综合治理音乐学术环境,首先应该把好各个教学与审核环节的关隘,对于严格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专业论文写作能力及其训练过程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教学上则应该主要抓学生的初始学习阶段与教师的继续学习阶段两个重要环节。另外,我国音乐院校目前师资水平的参差不齐、名实不符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对此,应该在制定相关发展策略时,注重区分和培养“研究型”与“创作表演型”两类音乐教学人才,并努力消除长期以来在该领域存在的一些明显的观念误区和制度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学术道德规范 一般学术规范 音乐学行业规范 研究人才 创作表演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灵之倾
8
作者 张嘉玮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6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表演型人格障碍 杏花 丈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structure evolution of cement paste by 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 被引量:3
9
作者 何永佳 Jason Mote David A. Lange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1115-1121,共7页
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CT) was applied to obtain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cement paste (water-to-cement mass ratio of 0.5) at different ages. By using the Amira software, component p... 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CT) was applied to obtain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cement paste (water-to-cement mass ratio of 0.5) at different ages. By using the Amira software, component phases of the cement paste such as pores, hydration products, and unhydrated clinker particles were segmented from each other based on their 3D image grey levels; their relative contents were also calculated with the software, and the data are 61.2%, 0% and 38.8% at the beginning of hydration and 11.8%, 78.5% and 9.7% at 28 d age, respectively. The hydration degree of cement paste at different ages was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acquired by loss on ignition (LOI)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data reasonably agree with each other, which indicates that micro-CT is a useful and reliable approach to characterize the micro structure evolution of hydrating cement pas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CT) 3D image MICROSTRUCTURE cement pas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