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的乳腺癌术后脂质体多柔比星与表柔比星个性化治疗推荐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宋徐春 周济春 吕旭东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54,共12页
目的比较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与因果领域个体化干预效果(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effect,ITE)评估深度学习这两类方法在真实临床数据集上的个性化推荐性能差异,构建乳腺癌术后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pegylated liposomal d... 目的比较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与因果领域个体化干预效果(individualized treatment effect,ITE)评估深度学习这两类方法在真实临床数据集上的个性化推荐性能差异,构建乳腺癌术后聚乙二醇脂质体多柔比星(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PLD)与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推荐模型,通过评估药物疗效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904名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87例采用PLD治疗,517例采用EPI治疗,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比较两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结局;应用CFR_WASS等6种ITE模型预测患者在两种药物治疗下5年DFS概率,使用随机森林等6种机器学习模型作为基准进行性能分析比较;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评估预测性能,通过计算实际使用治疗与模型推荐治疗一致组和对照组的5年DFS率差异评估治疗推荐有效性。结果153对匹配病例中,PLD组和EPI组5年DFS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对病例PLD组临床结局优于EPI组,12对病例EPI组临床结局优于PLD组,验证两种药物存在个体治疗收益差异。CFR_WASS模型获得了最优预测性能(AUROC为0.7368);多数ML组与对照组的5年DFS率无明显差异,ITE组5年DFS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FR_WASS组5年DFS率较对照组低2.13%。结论相比于ML模型,ITE评估深度学习模型能更准确地估计两种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效果,给出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推荐,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表柔比星(EPI) 脂质体多柔比星(PLD) 个性化治疗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柔比星或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胡薇 施俊义 +3 位作者 盛湲 李莉 苏东玮 王持坤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或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的近期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40例LABC行吡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方案(PT组)或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方案(PE组)行新辅助化疗。记录患者每周期肿... 目的观察吡柔比星或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的近期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40例LABC行吡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方案(PT组)或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方案(PE组)行新辅助化疗。记录患者每周期肿块大小、术后病理以及毒副反应分度。结果两组患者均接受共6个疗程的化疗。其中39例新辅助化疗2~4个周期后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完成剩余疗程;1例新辅助化疗6周期后行手术治疗。PT组20例病理完全缓解率(pCR)、临床完全缓解率(cCR)以及临床部分缓解率(cPR)分别为10.0%、20.0%和75.0%,PE组为5.0%、30.0%、70.0%,两组总有效率(RR)无统计学差异。化疗过程中两组心脏毒性和造血系统毒性均为Ⅰ~Ⅱ度,且无统计学差异;PT组Ⅲ度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45.0%,低于PE组的90.0%(P<0.05)。结论吡柔比星或表柔比星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治疗LABC近期疗效较好,化疗后手术切除率高,心脏毒性及骨髓抑制较轻,但PT较PE方案胃肠道毒副反应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吡柔比星 表柔比星 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雷替曲塞及表柔比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3
作者 王保信 武振明 +6 位作者 张锐 胡新华 邹庆华 范宜锋 邢宏建 肖芳芳 齐秀恒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725-728,共4页
目的:评价雷替曲塞联合表柔比星介入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不适合手术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目的:评价雷替曲塞联合表柔比星介入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在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中的疗效。方法选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2011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不适合手术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给予雷替曲塞联合表柔比星介入下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5-FU)联合表柔比星介入下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以上治疗每4周1次,共进行3~6周期。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疾病进展时间、生存率以及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转氨酶、胆红素的下降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结果研究组的 RR 为52.5%,对照组为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 =0.006);研究组的 DCR 为87.5%,对照组为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13,P =0.005);研究组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2.2个月,对照组为8.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118,P =0.00);研究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为85.0%、60.0%,对照组分别为65.0%、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267、4.053,P 值分别为0.039、0.044);研究组化疗栓塞术后1个月 AFP、转氨酶、胆红素水平下降超过50%的病例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81、4.114、5.000,P 值分别为0.036、0.043、0.025)。结论雷替曲塞联合表柔比星介入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对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有一定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雷替曲塞 表柔比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柔比星、亚叶酸钙、氟尿嘧啶与顺铂联合化疗方案(ECF-L)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强 金懋林 +9 位作者 沈琳 张晓东 吴晴 王清水 陈黎 李楠 袁耀宗 王永华 刘端祺 安晓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 :评价表柔比星、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以及顺铂 (ECF L)联合化疗方案对无法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晚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入选对象为经病理学证实的具有至少一个可测量病灶的原发性或转移至其他部位的无法手术切除的胃... 目的 :评价表柔比星、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以及顺铂 (ECF L)联合化疗方案对无法手术切除或术后复发的晚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入选对象为经病理学证实的具有至少一个可测量病灶的原发性或转移至其他部位的无法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所用化疗方案为 :表柔比星 50mg/m2 第一天 ,亚叶酸钙 2 0 0mg/m2 第1~ 3天 ,氟尿嘧啶 60 0mg/m2 第 1~ 3天 ,以及顺铂 2 0mg/m2 第 1~ 3天静脉给药。 3周为 1周期 ,3个周期为一次疗程。治疗过程中允许必要的支持治疗。结果 :2 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8月期间 ,各院共有 79例患者入选并接受化疗 (1 6例为Ⅲ期 ,63例为Ⅳ期 ;37例为初治患者 ,42例为复治患者 ;53例为术后复发患者 )。最终 66例患者可以评价疗效 ,其中CR 4例、PR 1 8例 ,总缓解率为 33 .3 % (2 2 /66) ;初治患者缓解率为 36 .7% (1 1 /30 ) ,复治患者缓解率为 30 .6 % (1 1 /36) ,具有淋巴软组织转移的患者其缓解率为 50 .0 % (1 5/30 )。除缓解病例外 ,NC患者 2 5例 ,PD患者 1 9例 ,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组患者 1 3例 (出组率 1 6 .4 % ,1 3/79)。化疗过程中发生的毒副反应 (WHO标准 )Ⅲ度~Ⅳ度主要为骨髓抑制 2 0 .1 %、脱发 5 .1 %和恶心、呕吐 2 .3 %。结论 :本研究提示E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柔比星 亚叶酸钙 氟尿嘧啶 顺铂 联合化疗 治疗 晚期 胃癌 安全性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甲长春花碱加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灿铭 沈坤炜 +6 位作者 吴炅 陆劲松 庄传经 韩企夏 刘邦令 邵志敏 沈镇宙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了解诺维本加表柔比星(表阿霉素)的联合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2001年9月~2003年2月,76例Ⅱb期至Ⅲb期的局部晚期乳腺癌病人入组本次临床试验。入组病例术前接受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为:诺维本2... 目的:了解诺维本加表柔比星(表阿霉素)的联合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2001年9月~2003年2月,76例Ⅱb期至Ⅲb期的局部晚期乳腺癌病人入组本次临床试验。入组病例术前接受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为:诺维本25 mg/m2,第1、8天;表阿霉素60 mg/m2,第1天,每三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分别观察新辅助化疗后肿瘤原发病灶和区域淋巴结的缓解情况,并观察新辅助化疗的毒性反应。结果:原发病灶临床有效率为84.2%,其中完全缓解(CR)19.7%,部分缓解(PR)64.5%,疾病稳定(SD)14.5%,疾病进展(PD)1.3%;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4.5%(11/76)。32例化疗前细针穿刺活检明确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人中,9例(28.1%)术后病理腋淋巴结转移阴性。毒性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症、脱发和恶心/呕吐,共有39例(54.2%)病人发生了Ⅲ到Ⅳ度的白细胞减少症,但未有因此而发生的败血症和死亡病例。结论:诺维本加表阿霉素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在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中疗效显著,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长春花碱 表柔比星 化疗 治疗 局部 晚期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和短期5-FU持续滴注的EOF_5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晓东 赵晓莹 +8 位作者 彭伟 孙思 曹君 季冬梅 刘欣 王辰辰 于慧 李进 印季良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15-621,共7页
背景与目的:晚期胃癌治疗中,ECF(表柔比星、顺铂及5-FU持续滴注21 d)方案系经典一线方案,2004年起我们以奥沙利铂取代顺铂,以低剂量5-FU持续滴注120 h取代标准剂量持续滴注21 d,组成EOF5方案,以期提高疗效及依从性,先后开展了... 背景与目的:晚期胃癌治疗中,ECF(表柔比星、顺铂及5-FU持续滴注21 d)方案系经典一线方案,2004年起我们以奥沙利铂取代顺铂,以低剂量5-FU持续滴注120 h取代标准剂量持续滴注21 d,组成EOF5方案,以期提高疗效及依从性,先后开展了小样本探索性研究及扩大样本的Ⅱ期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该两项Ⅱ期研究结果。患者均接受了表柔比星50 mg/m2,静脉推注,第1天;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2 h,第1天;每天5-FU的剂量为375~425 mg/m2,低剂量持续输注5 d共120 h;每3周重复,每6周评价疗效。治疗到进展、不能耐受或患者退出,对于6~8个疗程后稳定以上疗效的患者根据医师推荐及患者的意愿,选择氟尿嘧啶类药物维持治疗或观察。结果:178例晚期胃癌患者纳入本研究,170例可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估,7例(3.9%)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76例(42.7%)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CR+PR)为46.6%,69例(38.8%)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18例(10.1%)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为6.0个月(95%CI:5.2~6.8),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12.6个月(95%CI:8.9~16.3),1、2年生存率分别为50.9%和28.0%。3~4度以上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23.0%及38.8%、血红蛋白下降6.5%、血小板下降23.5%、恶心呕吐14.1%、手足麻木1.2%。接受二线治疗的75例患者,二线治疗中位生存时间8.0个月(95%CI:4.8~11.2)。结论:EOF5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有效率高,PFS和OS同ECF及其改良方案类似,不良反应可控,是安全有效的晚期胃癌一线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联合化疗 表柔比星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柔比星联用紫杉醇或多西他赛在Ⅲ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 被引量:20
7
作者 尹子毅 王丕琳 +1 位作者 张铁 宋茂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59-462,共4页
背景与目的:蒽环类表柔比星联合紫杉类药物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日趋广泛,而不同的紫杉类药物在应用中显示有一定差异。本研究对照观察表柔比星(EPI)分别联合紫杉醇(PTX)与多西他赛(DOC)在Ⅲ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毒... 背景与目的:蒽环类表柔比星联合紫杉类药物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日趋广泛,而不同的紫杉类药物在应用中显示有一定差异。本研究对照观察表柔比星(EPI)分别联合紫杉醇(PTX)与多西他赛(DOC)在Ⅲ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64例Ⅲ期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术前分别接受ET 3周方案(EPI静脉滴注60 mg/m^2,第1天,21 d为1个周期,PTX静脉滴注175 mg/m^2,第2天,21d为1个周期)和ED三周方案(EPI静脉滴注60 mg/m^2,第1天,21 d为1个周期,DOC静脉滴注75 mg/m^2,第2天,21 d为1个周期)新辅助化疗,2~4周期后,进行疗效与不良反应评价。结果:全组总有效率为87.5%,其中ED组有效率为92.9%0,高于ET组的83.5%,但差异无显著性(P=0.253)。而达到pCR的病例,ED组(8例)明显高于ET组(3例),差异有显著性(P=0.033)。ED组(24例)化疗后病理评价达Ⅳ/Ⅴ级的患者高于ET组(21例),差异有显著性(P=0.017)。两组脱发、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相似,周围神经毒性在ET组发生率较高(P=0.002),白细胞下降、皮疹、静脉炎ED组发生率较高,其中白细胞下降显示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34)。结论:在Ⅲ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中,蒽环类表柔比星联合紫杉类有较好的疗效。ET与ED 3周方案疗效相近,但含DOC的ED方案pCR患者明显高于含ET组。两组不良反应相似,在周围神经毒性和白细胞下降方面显示出差异,所有毒副反应均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表柔比星 紫杉醇 多西他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及氟尿嘧啶的化疗方案提高局部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机会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晓文 龙子雯 +1 位作者 蔡宏 王亚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90-895,共6页
背景与目的:转化性化疗能使肿瘤降期,提高胃癌根治性手术的切除率,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EOF方案是否可以提高局部晚期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同时评价转化性化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30例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患者,影像... 背景与目的:转化性化疗能使肿瘤降期,提高胃癌根治性手术的切除率,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旨在探讨EOF方案是否可以提高局部晚期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同时评价转化性化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30例经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患者,影像学评估为潜在可根治的局部进展期胃癌入组。采用EOF方案进行治疗,具体为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注射(2 h),第1天;表柔比星50 mg/m2,静脉注射(2 h),第1天;氟尿嘧啶2 400 mg/m2,静脉注射(48 h),每3周重复1次,共行2~4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评估。结果:30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接受了EOF方案的化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为3.3%(1/30),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为26.7%(8/30),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为46.7%(14/30),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为23.3%(7/30),临床总有效率(CR+PR)为30%(9/30)。66.7%(20/30)的患者行手术切除,其中46.7%(14/30)获得根治性切除,20%(6/30)行姑息性手术。主要的化疗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53.3%(16/30),中性粒细胞减少53.3%(16/30),食欲减退43.3%(13/30),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EOF方案在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且耐受良好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胃癌 转化性化疗 奥沙利铂 表柔比星 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内单次与多次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元芳 张祖豹 +3 位作者 唐涌志 刘本春 孙福康 汤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研究表柔比星单次与多次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 ,比较与丝裂霉素疗效的差异 ,探讨表柔比星单次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可行性。方法 :对多中心入选病例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随访患者肿瘤复发... 目的 :研究表柔比星单次与多次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 ,比较与丝裂霉素疗效的差异 ,探讨表柔比星单次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可行性。方法 :对多中心入选病例行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随访患者肿瘤复发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表柔比星单次灌注组 (A组 ,80mg/次 )、多次灌注组(B组 ,40mg/次 )及丝裂霉素多次灌注组 (C组 ,40mg/次 )病例术后 1年复发率分别为 2 2 2 % (8/ 36 )、18 2 % (6 /33)、2 1 9% (7/ 32 ) (χ2 检验 ,P >0 0 5 )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2 5 % (9/ 36 )、42 4% (14/ 33)、43 8% (14/ 32 ) ,表柔比星单次灌注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C两组者 (χ2 检验 ,P <0 0 1)。 3组患者随访 1年的无病间期经F检验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表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作用可靠 ,单次灌注法经济、方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表性膀胱癌 手术后复发 表柔比星 丝裂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宁 张阳德 +2 位作者 廖明媚 赵劲风 陈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5期490-494,共5页
目的:探讨盐酸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方法:盐酸表柔比星和奥沙利铂单独及联合给药用MTT法测定HepG2细胞的增殖,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核凋亡情况,用DNA ladder检测DNA的裂解情况。结果:人肝癌HepG2... 目的:探讨盐酸表柔比星联合奥沙利铂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方法:盐酸表柔比星和奥沙利铂单独及联合给药用MTT法测定HepG2细胞的增殖,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核凋亡情况,用DNA ladder检测DNA的裂解情况。结果:人肝癌HepG2细胞经奥沙利铂、盐酸表柔比星以及两者联合作用后,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均能出现细胞抑制作用,并且均呈现剂量-时间依赖效应,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抑制率明显增高,q值大部分为0.85~1.15,呈现明显的相加作用,在(35+5)μg/mL组作用24h,(20+2)μg/mL组作用48、72h时两组实验组q值<0.85,出现拮抗作用。(25+3)μg/mL组作用24h为最佳作用时间和作用浓度。结论:奥沙利铂及盐酸表柔比星对肝癌HepG2细胞有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两药联合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其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奥沙利铂 盐酸表柔比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表柔比星磁性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检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于江 徐可 +3 位作者 丁强 李映川 郭佳 张元芳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7-430,共4页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磁性纳米高分子聚合物-载表柔比星的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并对其表征、载药率进行检测。方法选用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作为骨架材料。与具有超顺磁性的Fe3O4纳米粒、丙烯酸单体及抗癌药物表柔比星制备磁性纳米粒,并通过透射...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磁性纳米高分子聚合物-载表柔比星的磁性壳聚糖纳米粒,并对其表征、载药率进行检测。方法选用可生物降解的壳聚糖作为骨架材料。与具有超顺磁性的Fe3O4纳米粒、丙烯酸单体及抗癌药物表柔比星制备磁性纳米粒,并通过透射电镜、振动样品磁强计等考察磁性纳米粒的理化性质及体外磁场响应性。结果载表柔比星的磁性壳聚糖纳米粒直径约200nm,磁化曲线提示其超顺磁性,测得载药率15%、包封率20%。结论磁性表柔比星纳米粒粒径小,载药率和包封率高,体外具有良好的磁场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表柔比星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利度胺联合表柔比星抗SMMC7721增殖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鲁光平 潘骥群 +2 位作者 于志坚 周雪峰 袁洪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38-1040,共3页
目的:通过细胞培养研究沙利度胺(Tha)联合表柔比星(EPI)抗SMMC7721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Tha单药及其联合EPI作用于SMMC7721一定时间,检测细胞抑制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细胞凋亡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 目的:通过细胞培养研究沙利度胺(Tha)联合表柔比星(EPI)抗SMMC7721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Tha单药及其联合EPI作用于SMMC7721一定时间,检测细胞抑制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细胞凋亡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浓度、不同时间Tha、Tha+EPI组组内、组间细胞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浓度Tha与SMMC7721细胞作用48h后,随着浓度升高,VEGF蛋白表达相应降低,联合EPI后,VEGF蛋白表达进一步降低;不同浓度Tha、Tha+EPI与SMMC7721作用48h后,其组内、组间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联合EPI后,细胞凋亡率进一步升高。结论:Tha具有抑制SMMC7721细胞增殖、抗VEGF蛋白表达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联合EPI可以显著提高抗SMMC7721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柔比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SMMC7721 沙利度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柔比星、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晓东 王碧芸 +3 位作者 曹军宁 曹东 洪小南 印季良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67-369,373,共4页
背景与目的:对进展期及转移性胃癌目前还没有标准化疗方案,迄今为止,仅少数方案如ECF(表柔比星,顺铂,氟尿嘧啶)联合方案疗效被Ⅲ期试验所验证。但ECF方案中5-Fu持续滴注21天,不良反应大且不便。近来,有研究示奥沙利铂在胃癌中... 背景与目的:对进展期及转移性胃癌目前还没有标准化疗方案,迄今为止,仅少数方案如ECF(表柔比星,顺铂,氟尿嘧啶)联合方案疗效被Ⅲ期试验所验证。但ECF方案中5-Fu持续滴注21天,不良反应大且不便。近来,有研究示奥沙利铂在胃癌中疗效优于顺铂,而不良反应较顺铂轻。因此,我们以奥沙利铂取代ECF方案中的顺铂,将5-Fu持续滴注21天改为5天,组成EOF5方案,用于晚期胃癌的治疗,以期提高疗效及安全性。本试验曰的是评价EOF5方案治疗复发转移或进展期胃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符合人组条件的胃癌患者采用表柔比星50mg/m^2静脉推汴,dl;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2h,dl;氟尿嘧啶375—425mg/m^2.d1-5d静脉持续输注120h,每3周重复,每化疗2疗程评价1次疗效。对该方案的安全性、近期疗效及生活质量(包括症状的改善)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晚期胃癌患暂17例,其中进展期胃癌无法手术的6例,术后复发转移的11例,可评价疗效者16例,其中完全有效(CR)2例(2/16,12.5%),部分有效(PR)5例(5/16,31.3%),稳定(SD)8例(50%),进展(PD)1例,其中一线治疗总有效率(ORR)50%(7/14)。主要的毒副作用为骨髓抑制、粘膜炎、肢端麻木及消化道反应。17例患者共接受64周期EOF,厅案化疗,其中Ⅲ度以上不良反应周期百分比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各为6.3%,血红蛋白下降1.6%,血小板下降1.6%,恶心呕吐3.2%,口腔粘膜炎1.6%,手足麻木1.6%,静脉炎1.6%。其中除血小板下降外,余不良反应均未达Ⅳ度,所有周期治疗中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未有患者出现心功能异常,或新发心律失常。在未采用PICC的12例患者中,Ⅱ度以卜静脉炎达50%,5例采用PICC者无1发生静脉炎,所有患者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EO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高,不良反应轻而且安全,是安全有效的晚期胃癌治疗方案,可用于一线治疗,但其疗效、TTP、生存期等资料还需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表柔比星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柔比星加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鹏 杨德启 +4 位作者 乔新民 曹迎明 佟富中 周波 刘宏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研究表柔比星加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用TE方案(紫杉醇加表柔比星)对Ⅱ、Ⅲ期的20例乳腺癌进行新辅助化疗,3-4周为1个周期,患者完成2-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并以VE方案(长春瑞滨加表柔比星)作对... 目的:研究表柔比星加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用TE方案(紫杉醇加表柔比星)对Ⅱ、Ⅲ期的20例乳腺癌进行新辅助化疗,3-4周为1个周期,患者完成2-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并以VE方案(长春瑞滨加表柔比星)作对照组进行比较,TE方案:表柔比星(EPI)60 mg/m2,第1天,静脉注射;紫杉醇(TAX)150mg/m2,第2天,静脉点滴;3周为1个周期。VE方案:EPI 60mg/m2,第1天,静脉注射;长春瑞滨(VNR)30mg/m2,第1、8天,静脉注射;4周为1个周期。结果:TE组有效率为80%,其中临床完全缓解(cCR)3例,部分缓解(PR)13例,无变化(NC)4例,病理完全缓解(pCR)2例;VE组有效率为80%,其中cCR 3例,PR 13例,NC 4例,pCR2例。两组均无进展(PD)者。进行4周期新辅助化疗患者有效率高于2周期患者。两组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面色潮红和静脉炎等毒副反应相似,VE组乏力、脱发、神经毒性程度比TE组显著(P<0.05),而在关节头痛方面TE组显著(P<0.05)。结论:两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乳腺癌近期有效率较高,疗效相当;VE组毒副反应较TE组高,但均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紫杉醇 长春瑞滨 表柔比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QR3增强乳腺癌细胞SK-BR-3的表柔比星敏感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剑波 罗鑫荣 +2 位作者 孔令泉 向廷秀 任国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1658-1662,共5页
目的探讨PAQR3增强乳腺癌细胞对表柔比星的敏感性。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比较ER、PR及HER2受体不同的4株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SK-BR-3及T47D)的PAQR3表达情况。在乳腺癌细胞SK-BR-3中转染人源性PAQR3全长表达质粒,设立对照组... 目的探讨PAQR3增强乳腺癌细胞对表柔比星的敏感性。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比较ER、PR及HER2受体不同的4株乳腺癌细胞(MDA-MB-231、MCF7、SK-BR-3及T47D)的PAQR3表达情况。在乳腺癌细胞SK-BR-3中转染人源性PAQR3全长表达质粒,设立对照组,观察比较转染PAQR3细胞组与空载质粒细胞组对表柔比星的敏感性,分别计算其所对应的IC50。通过细胞凋亡检测、Western blot探讨PAQR3增加表柔比星敏感性的机制。结果在4株乳腺癌细胞中,受体三阴性细胞MDA-MB-231的PAQR3表达量最高,SK-BR-3与MCF7表达量相对较低;SK-BR-3过表达PAQR3后,其对表柔比星的化疗敏感性显著升高,IC50显著降低[(25.33±0.94)μg/mL vs(17.72±1.11)μg/mL,P<0.05];PAQR3本身并未促使SK-BR-3凋亡,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凋亡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同等浓度表柔比星的作用下,PAQR3促使SK-BR-3表达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7,从而导致表柔比星抑制率增加,对CleavedCaspase-3、Bcl-2、Bcl-xL表达则无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PAQR3可抑制乳腺癌化疗中表柔比星所致的ERK活化,因而促使乳腺癌细胞对表柔比星敏感。结论 PAQR3可提高乳腺癌细胞对表柔比星的化疗敏感性,PAQR3表达可能与乳腺癌对表柔比星的敏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PAQR3 表柔比星 RAS RAF ERK 化疗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增强表柔比星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凋亡和抑制其自噬的机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谷文 印胡滨 +1 位作者 刘言 苟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72-777,共6页
目的研究表柔比星(EPI)诱导人膀胱癌T24细胞发生自噬的分子机制,探讨茶多酚(TP)联合EPI对T24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T24细胞分成对照组、EPI组、TP组、TP联合EPI组。分别处理8 h,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自噬体形成情况,Western blo... 目的研究表柔比星(EPI)诱导人膀胱癌T24细胞发生自噬的分子机制,探讨茶多酚(TP)联合EPI对T24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T24细胞分成对照组、EPI组、TP组、TP联合EPI组。分别处理8 h,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自噬体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T24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p62水平。处理24 h后,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T24细胞中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c-caspase-3)、活化的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PARP)水平。用自噬通路抑制剂氯喹、3-甲基腺嘌呤联合EPI处理T24细胞8 h,Western blot法检测T24细胞LC3Ⅱ水平,再将TP与c-Jun氨基端激酶(JNK)通路抑制剂SP分别联合EPI处理8 h后,检测2组细胞LC3Ⅱ及磷酸化的JNK(p-JNK)水平。结果 TP联合EPI组T24细胞自噬体数量及LC3Ⅱ含量明显少于EPI组;JNK通路抑制剂SP能显著降低EPI引起的LC3Ⅱ表达,p-JNK水平与EPI呈时间依赖性增强;TP联合EPI能降低JNK通路活性;联合组细胞凋亡率及c-caspase-3和c-PARP蛋白水平明显高于EPI组。结论TP通过抑制JNK通路活性抑制膀胱癌T24细胞自噬并增强其对EPI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柔比星(EPI) 茶多酚 自噬 细胞凋亡 c-Jun氨基端激酶(J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表柔比星混合杂质对照品的研究与制备 被引量:3
17
作者 闻宏亮 蒋孟虹 +3 位作者 杨美成 秦峰 刘浩 胡昌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51,共6页
目的研究盐酸表柔比星的杂质谱并制备混合杂质对照品。方法通过对盐酸表柔比星杂质谱的研究,选择合适的目标杂质;采用控速降解条件结合添加工艺杂质,优化制备工艺,研制了混合杂质对照品;以质谱法和单体对照品对照法,鉴定了混合杂质对照... 目的研究盐酸表柔比星的杂质谱并制备混合杂质对照品。方法通过对盐酸表柔比星杂质谱的研究,选择合适的目标杂质;采用控速降解条件结合添加工艺杂质,优化制备工艺,研制了混合杂质对照品;以质谱法和单体对照品对照法,鉴定了混合杂质对照品中各主要杂质。结果制备了含有6种主要杂质的盐酸表柔比星混合杂质对照品,可用于有机杂质峰的确认。结论在杂质谱研究基础上,研制混合杂质对照品,不仅可有效评价色谱体系对各杂质的分离效能,还可快速准确归属多个杂质色谱峰,为分析杂质来源、评价样品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表柔比星 杂质谱 混合杂质对照品 制备 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表柔比星中6种有机溶剂残留 被引量:4
18
作者 任丽莉 陈国广 +1 位作者 王丞 沈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86-1387,共2页
关键词 表柔比星 有机溶剂残留 外标法 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联合表柔比星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帆 何卫阳 +2 位作者 朱鑫 刘关羽 苟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78-1083,共6页
目的:研究茶多酚(polyphenols,TP)对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诱导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两者联合对T24细胞生长影响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TP和EPI作用膀胱癌T24细胞24 h,MTT试验选择药物作用浓度TP(88.8μmol/L)和EPI(... 目的:研究茶多酚(polyphenols,TP)对表柔比星(epirubicin,EPI)诱导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两者联合对T24细胞生长影响的机制。方法:不同浓度TP和EPI作用膀胱癌T24细胞24 h,MTT试验选择药物作用浓度TP(88.8μmol/L)和EPI(4.6μmol/L)。试验分空白对照组、TP组(88.8μmol/L)、EPI组(4.6μmol/L)、联合组(TP 88.8μmol/L+EPI 4.6μmol/L)共4组,处理T24细胞24 h后,Annexin V-PI双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处理T24细胞8 h后,透射电镜观察各组细胞内自噬体的变化;处理稳定表达GFP-LC3的T24细胞8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LC3荧光斑的形成与变化;处理T24细胞不同时间,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自噬标志蛋白LC3-Ⅱ(8 h)、底物蛋白P62(8 h)、凋亡相关蛋白CASP3、PARP(16 h)表达变化。结果:TP(88.8μmol/L)联合EPI(4.6μmol/L)处理组较单药组引起的细胞增殖抑制率(F=730.411,P=0.000)和细胞凋亡率(F=161.945,P=0.000)明显提高。EPI(4.6μmol/L)单药处理T24细胞后引起明显自噬,透射电镜下细胞质内自噬体双层膜结构形成;荧光显微镜下胞质内有明显点状荧光斑聚集形成,且含荧光斑的细胞数量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944,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PI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的表达增多,P62表达降低。联合TP作用后自噬明显减弱,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降低,而凋亡相关蛋白活性显著增高。结论:TP可以增强EPI对膀胱癌T24细胞的致凋亡敏感性,其机制与TP抑制EPI化疗过程中诱导的保护性自噬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自噬 茶多酚 表柔比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柔比星长循环脂质体冻干粉的制备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晖 贺霞 +3 位作者 杨文涛 姜伟化 杨磊 王东凯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7-921,共5页
目的对表柔比星长循环脂质体进行冷冻干燥以提高制剂稳定性,并对所得的冻干制剂进行初步质量评价。方法考察冻干保护剂种类、预冻时间及总干燥时间对制剂的影响;并考察表柔比星长循环脂质体冻干粉在温度为(25±2)℃、相对湿度(60... 目的对表柔比星长循环脂质体进行冷冻干燥以提高制剂稳定性,并对所得的冻干制剂进行初步质量评价。方法考察冻干保护剂种类、预冻时间及总干燥时间对制剂的影响;并考察表柔比星长循环脂质体冻干粉在温度为(25±2)℃、相对湿度(60±10)%条件下放置3个月的稳定性。结果以海藻糖为保护剂,保护剂与脂质体的比例为3∶1。预冻温度-70℃,预冻时间8 h,冷冻干燥时间24 h。表柔比星长循环脂质体冻干后粒径、包封率、含量基本不变;加速条件下放置3个月,冻干制剂的再分散性好,包封率>94%,含量>99%。结论将表柔比星长循环脂质体进行冷冻干燥,可以有效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柔比星 长循环脂质体 冷冻干燥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