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土壤表层含水量序列预测深层含水量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丽丽 陈家宙 +2 位作者 吕国安 罗勇 王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2-165,169,共5页
土壤剖面含水量的预测对于灌溉、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环境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每天测量红壤不同层次含水量,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依据表层10cm含水量序列预测20cm,30cm,40cm和60cm土层含水量。结果表明,各不同土层... 土壤剖面含水量的预测对于灌溉、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环境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每天测量红壤不同层次含水量,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依据表层10cm含水量序列预测20cm,30cm,40cm和60cm土层含水量。结果表明,各不同土层含水量之间呈极显著性相关;利用分布滞后模型根据10cm土层含水量预报各深层土壤含水量,模型的滞后时间随着被预报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预报模型相对误差不超过6%,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0%。10 cm土层含水量分别联合20 cm,30 cm,40 cm和60 cm土层含水量,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相应各土层含水量模拟预报,缩短了滞后时间,模型表达式更简洁,精度仍然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表层含水量 土壤深层含水量 时间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置方式林草地对土壤表层含水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贺翔宇 马礼 狄伟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8期136-138,共3页
以地处阴山北麓丘陵区化德县七号镇为研究区,选择相互毗邻的、配置方式不同的林草地,在距地表30 cm深处采集土样,并测其含水量.结果表明:(1)草地土壤表层含水量总体高于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自然草地高于人工草地和耕地.(2)平地柠... 以地处阴山北麓丘陵区化德县七号镇为研究区,选择相互毗邻的、配置方式不同的林草地,在距地表30 cm深处采集土样,并测其含水量.结果表明:(1)草地土壤表层含水量总体高于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自然草地高于人工草地和耕地.(2)平地柠条林地土壤表层含水量高于坡梁地,坡梁地上坡位土壤表层含水量不及中、下坡位.(3)柠条灌木林地耐旱性能较好,灌草带状相间是主要配置方式,造林密度以灌木带宽1 m,带间距6~8m宽为宜.(4)不同植被类型生态耗水量不同,耗水量大的植被会吸收利用毗邻耗水量小的植被地块的土壤水分.因此,半干旱区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植被类型、科学的配置方式以及合理的管理措施,以减少土壤水分过度消耗,为即将开启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表层含水量 退耕还林草 配置方式 化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作用下膨胀土边坡表层含水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谢灿荣 董宏源 +2 位作者 裴佩 赵艳林 梅国雄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31-38,共8页
含水量是影响膨胀土裂隙开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控制含水量(后称"控水")的思路治理膨胀土边坡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提出利用滴灌加湿作用控制膨胀土边坡裂隙的理念。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滴灌作用下膨胀土表层初始含水... 含水量是影响膨胀土裂隙开展的关键因素,基于控制含水量(后称"控水")的思路治理膨胀土边坡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提出利用滴灌加湿作用控制膨胀土边坡裂隙的理念。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滴灌作用下膨胀土表层初始含水量、滴灌量、滴灌历时以及坡度等关键敏感性因素对边坡表层含水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膨胀土具备较强的保水性能;初始含水量低、持时短、大间距的滴灌,不利于土体水分重分布;多点源交汇滴灌下的坡度越大,滴灌浸润范围越大。因此,可通过开启较高的滴灌临界含水量、设置较大坡度以及合理的滴头水平间距来增强膨胀土边坡表层土体的加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边坡 滴灌 表层含水量 膨胀土裂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蒸散和表层土壤含水量遥感模拟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春梅 王鹏新 +2 位作者 朱向明 郑文娟 杨鹤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7-133,313,共8页
以甘肃省武威市为研究区域,应用灌溉前后两景Landsat TM-5卫星遥感数据,采用SEBAL模型进行了区域蒸散估算,综合应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Ts),计算了该区域的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并估算了表层土壤含水量(0~20 cm)。在获... 以甘肃省武威市为研究区域,应用灌溉前后两景Landsat TM-5卫星遥感数据,采用SEBAL模型进行了区域蒸散估算,综合应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Ts),计算了该区域的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并估算了表层土壤含水量(0~20 cm)。在获得区域净辐射通量、地表温度以及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灌溉前后两景影像中日蒸散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蒸散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遥感估算与地面同步观测值比较,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域的蒸散和地表含水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当土壤较干时,区域蒸散的空间分布变异较大,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异较小。在灌溉前后两景影像中,日蒸散与净辐射通量、地表温度和覆盖度之间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决定系数均在0.90以上,而日蒸散量与表层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以灌溉后较高。此外,表层土壤含水量与地表温度、覆盖度都呈显著的相关性,但比较而言,地表温度指数关系的离散性较小,相关系数也大。但地表温度、覆盖度与表层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都依赖于土壤干湿程度,通常土壤越湿,相关性也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表层土壤含水量 空间变异 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冬小麦相对蒸散与叶面积指数及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靖 李湘阁 +1 位作者 刘恩民 于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2-34,共3页
冬小麦相对蒸散(农田蒸散量ET与自由水面蒸发量ET_0之比)表征冬小麦受土壤水分和作物生长状况制约下的耗水规律。冬小麦生长季利用大型蒸渗仪测定农田蒸散,用E601型水面蒸发器测定水面蒸发,并用平行观测方法测定叶面积指数,分析冬小麦... 冬小麦相对蒸散(农田蒸散量ET与自由水面蒸发量ET_0之比)表征冬小麦受土壤水分和作物生长状况制约下的耗水规律。冬小麦生长季利用大型蒸渗仪测定农田蒸散,用E601型水面蒸发器测定水面蒸发,并用平行观测方法测定叶面积指数,分析冬小麦相对蒸散与叶面积指数和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并建立了冬小麦返青~收获期相对蒸散与叶面积指数和0~60cm表层土壤含水量的经验公式为。在田间条件下由RE和ET_0推算出小麦耗水量ET,并可用于冬小麦适时、适量灌溉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冬小麦 相对蒸散 叶面积指数 表层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河谷沟壑区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冉红 方海东 +5 位作者 刘辉 邓青春 史亮涛 舒成强 向卫 张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060-2064,共5页
【目的】研究干热河谷沟壑区表层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方法】通过使用农业环境监测仪,测定沟壑区不同土壤类型(燥红土和变性土)、不同季节(旱季和雨季)、不同草本盖度、模拟浇灌条件下的表层土壤含水量。【结果】不同环境条件下,干热... 【目的】研究干热河谷沟壑区表层土壤水分的变化特征。【方法】通过使用农业环境监测仪,测定沟壑区不同土壤类型(燥红土和变性土)、不同季节(旱季和雨季)、不同草本盖度、模拟浇灌条件下的表层土壤含水量。【结果】不同环境条件下,干热河谷沟壑区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具有差异性。燥红土表层土壤含水量小于变性土,二者含水量的变化幅度均较小,变性土含水量按幂函数微弱的衰减,而燥红土大体上呈波动性稳定;雨季土壤含水量大于旱季;高盖度草地区的表层土壤含水量高于低盖度草地区,随光照强度呈现同步变化;模拟灌溉条件下燥红土与变性土的土壤水分呈幂函数下降,尤其是在初期燥红土的衰减速度更快。【结论】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干热河谷沟壑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也能为区域生态恢复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含水量 变化规律 沟壑区 干热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土壤有机碳含量对侵蚀坡面表层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夏彬 朱世硕 +1 位作者 郝旺林 许明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5-181,共7页
表层土壤含水量能敏感反映降雨、气温、侵蚀等环境要素的变化,明确表层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可为农业生产及土壤环境效应评价等提供参考。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有机碳水平的侵蚀坡面为对象,连续监测了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0-5 cm土壤含... 表层土壤含水量能敏感反映降雨、气温、侵蚀等环境要素的变化,明确表层土壤含水量时空变化特征可为农业生产及土壤环境效应评价等提供参考。以黄土丘陵区不同有机碳水平的侵蚀坡面为对象,连续监测了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0-5 cm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结合降水资料,分析了不同土壤有机碳水平下侵蚀坡面沉积区、侵蚀区及对照区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表层土壤含水量不同季节变化差异显著,夏季变幅最大,单日最大变幅可达14.3%,春、秋、冬季的单日最大变幅<8.0%。换言之,夏季是土壤水分变化的敏感期。(2)土壤有机碳水平、坡面部位、土壤温度对表层水分变异的影响程度因季节而异。(3)土壤侵蚀加剧了坡面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异,变异程度表现为沉积区>侵蚀区>对照(未侵蚀)区;侵蚀前后侵蚀区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化量与沉积区变化量的差值随有机碳水平升高从0.85%增加至9.81%。(4)侵蚀坡面表层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异质性随有机碳水平升高呈非线性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含水量 侵蚀坡面 有机碳水平 不同季节 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园不同耕作模式土壤表层水分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惠云 魏团仁 +2 位作者 高贤玉 吕玉兰 罗心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9期243-244,247,共3页
通过对怒江干热河谷区荔枝园内不同耕作模式土壤表层水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灌水后1~40 d,树盘未覆盖和行间清耕的土壤表层含水量比树盘覆盖和生草覆盖的土壤含水量下降快,灌水40 d土壤表层水分含量树盘覆盖〉生草覆盖... 通过对怒江干热河谷区荔枝园内不同耕作模式土壤表层水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灌水后1~40 d,树盘未覆盖和行间清耕的土壤表层含水量比树盘覆盖和生草覆盖的土壤含水量下降快,灌水40 d土壤表层水分含量树盘覆盖〉生草覆盖〉树盘未覆盖〉行间清耕。荔枝园的空气温度与湿度成负相关,与4个处理土壤表层含水量成显著负相关;空气湿度与4个处理土壤表层含水量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园 耕作模式 土壤表层含水量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下滴灌前后表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 被引量:3
9
作者 谭帅 王全九 +1 位作者 罗小东 马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9,共7页
以2 m×2 m的网格布点,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一次灌溉前后膜下滴灌棉田的表层土壤体积含水量的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表明:(1)灌溉前后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CV)分别为28.7%和21.8%,均表现出中等变异特性,颗... 以2 m×2 m的网格布点,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一次灌溉前后膜下滴灌棉田的表层土壤体积含水量的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表明:(1)灌溉前后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CV)分别为28.7%和21.8%,均表现出中等变异特性,颗粒分布能为灌溉前后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变化提供参考。(2)灌溉前后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半方差函数均可用高斯模型很好地描述(R2>0.9),对应的空间异质比(C0/(C0+C))分别为0.201和0.324,表现出强烈和中等的空间依赖性;灌溉后,表层土壤含水量空间自相关性减小,4.373 m可作为该研究区域的参考取样步长。(3)灌溉前后表层土壤含水量的Moran’s I随滞后距离变化的趋势大体一致,且灌前表层土壤含水量的自相关性较灌后显著。(4)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灌溉前后含水量空间分布较相似,表现出显著的变异性,且灌后含水量分布较灌前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表层土壤含水量 空间自相关 KRIG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荒漠植物干旱期根区土壤贮水量的确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永华 任立良 吕海深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6,13,共4页
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统中,植物根区土壤贮水量是一个重要水源。对植物根区贮水量的研究是对该连续统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准确估计植物根区土壤贮水量将为估计灌溉水量、生态需水量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特别是在中国干... 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统中,植物根区土壤贮水量是一个重要水源。对植物根区贮水量的研究是对该连续统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准确估计植物根区土壤贮水量将为估计灌溉水量、生态需水量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特别是在中国干旱内陆河下游地区,由于水量减少造成植物根区贮水量减少而产生植物死亡.由此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基于在一定边界条件下Richard方程的解,利用地表测值(0~10cm土层容积含水量——遥感方法可确定的值)及根系分布密度来确定黑河下游地区天然荒漠植物根区土壤贮水量,从而证明了利用遥感方法可以确定中国荒漠天然植物根区土壤贮水量。为今后从面上确定根区贮水量提供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根区土壤贮水量 表层土壤含水量 Richard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山地典型阔叶混交林土壤表层水分空间异质性研究
11
作者 胡万银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8-501,共4页
在华北山地典型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中选择研究样地,应用地统计学理论,定量分析林分土壤表层含水量空间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以白桦和山杨为优势树种的阔叶混交林,不同空间样点间土壤表层含水量差异不大。土壤表层含水量在较小尺度... 在华北山地典型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中选择研究样地,应用地统计学理论,定量分析林分土壤表层含水量空间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以白桦和山杨为优势树种的阔叶混交林,不同空间样点间土壤表层含水量差异不大。土壤表层含水量在较小尺度范围(13.10 m)空间异质性明显,空间自相关因素所占比重较大(71.9%)。空间格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混交林 土壤表层含水量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西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春季表层土壤水分对风蚀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雄兵 马义娟 +2 位作者 苏志珠 刘蓉 胡子豪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230-234,271,共6页
以晋西北为研究区域,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春季表层土壤含水量、风蚀量及其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类表层土壤含水量大小表现为樟子松苗圃地>苦荞留茬地>撂荒地>杨树林地>春季翻耕地>柠条灌木地>退耕还草... 以晋西北为研究区域,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春季表层土壤含水量、风蚀量及其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类表层土壤含水量大小表现为樟子松苗圃地>苦荞留茬地>撂荒地>杨树林地>春季翻耕地>柠条灌木地>退耕还草地;随深度增加不同地类表层土壤水分流失量的垂直分布基本呈现减少的趋势,春季翻耕地表层土壤水分流失量最大,为6.52%,其次依次为退耕还草地、柠条灌木地、撂荒地、苦荞留茬地、杨树林地,最小的为樟子松苗圃地,仅有2.00%;各地类土壤风蚀量89.00%集中于近地表0~10 cm高度,春季翻耕地风蚀量最大,为8.93 g,其次依次为苦荞留茬地、退耕还草地、撂荒地、柠条灌木地、杨树林地,最小的为樟子松苗圃地,为0.36 g;农田地与非农田地的表层土壤含水量与风蚀量均呈现线性负相关关系,农田地土壤风蚀量对表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响应更敏感。因此,农田地秋收后应实行留茬、覆盖等保护措施,春季翻耕要尽量靠近播种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表层土壤含水量 风蚀量 土壤风蚀 晋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坡面管理措施对表层土壤储水和草被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普颖颖 张文太 +4 位作者 李政 顾祝军 黄国平 胡雨彤 赵红梅 《中国水土保持》 2021年第3期34-37,62,I0001,共6页
研究不同坡面土壤水分变化和草地植被生长状况,可为退化草地恢复管理提供参考。通过监测灰钙土和棕红土两种土壤类型坡面表层土壤水分和植被生长状况,分析了枯草覆盖、水平沟、增渗孔、补灌等不同坡面管理措施对草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不同坡面土壤水分变化和草地植被生长状况,可为退化草地恢复管理提供参考。通过监测灰钙土和棕红土两种土壤类型坡面表层土壤水分和植被生长状况,分析了枯草覆盖、水平沟、增渗孔、补灌等不同坡面管理措施对草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降雨量越大,各处理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幅越大,恢复到稳定状态的时间越长,最长可达22天;综合3场不同量级的降雨来看,降雨后水平沟处理拦蓄雨水的效果最好,其土壤含水量在灰钙土坡面上较对照高1.8百分点,在棕红土坡面上较对照高8.3百分点;降雨后表层土壤含水量恢复到稳定状态期间,枯草覆盖处理表层土壤含水量与对照差异最大,在灰钙土上高0.8百分点,在棕红土上高2.9百分点;两种土壤类型上,几种坡面管理措施均对草地植物生长有显著影响,其中效果最好的是枯草覆盖,与对照相比,灰钙土坡面植被覆盖度提高了33.9百分点、地上生物量提高了257.6%,棕红土坡面植被覆盖度提高了41.6百分点、地上生物量提高了67.3%。采取适当的坡面管理措施,可促进草地植物的生长,实现退化草地的生态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管理措施 草地植物 表层土壤含水量 生长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条件植被温度指数的干旱监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苏涛 王鹏新 +4 位作者 许文宁 苏伟 刘东升 刘翔舸 武洪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8-213,共6页
以黑龙江军川农场为研究区域,应用Landsat TM卫星遥感数据计算和反演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采用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的方法对该区域进行土壤表层水分监测。通过与同一时期的LST和NDVI模型的反演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VTCI与该... 以黑龙江军川农场为研究区域,应用Landsat TM卫星遥感数据计算和反演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采用条件植被温度指数(VTCI)的方法对该区域进行土壤表层水分监测。通过与同一时期的LST和NDVI模型的反演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VTCI与该模型的纹理特征相似,干旱的分布规律几乎一致。应用土壤表层含水量数据对干旱监测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VTCI与土壤表层含水量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进一步证实了VTCI是一种实时的干旱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CI 反演 土壤表层含水量 干旱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地调控对灰肉红菇的增产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广宇 赵志珩 +1 位作者 高中海 李宝财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8-112,共5页
为实现灰肉红菇(Russula griseocarnosa)增产,在林地改造技术基础上,对林地采取增加地表层含水量、升温及冬季间伐树干等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各处理增产效果显著,其中,2017~2018年,在增加地表层含水量及间伐措施基础上,增加... 为实现灰肉红菇(Russula griseocarnosa)增产,在林地改造技术基础上,对林地采取增加地表层含水量、升温及冬季间伐树干等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各处理增产效果显著,其中,2017~2018年,在增加地表层含水量及间伐措施基础上,增加升温措施,增产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肉红菇 间伐 表层含水量 升温 增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森林作业对林地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霞 张媛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21,共2页
本文从土壤压实、水土流失及沙漠化等 5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森林作业对林地土壤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森林作业 林地土壤 土壤压实 水土流失 沙漠化 土壤表层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碾压混凝土坝分层浇筑施工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蒋荣清 刘伟佳 +4 位作者 牛旭婧 谭尧升 刘春风 李庆斌 胡昱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6-179,共4页
坝区高温低湿、大风等极端天气会使分层浇筑混凝土层间结合性能发生劣化。通过测定极端天气环境(如:高温低湿、大风)下混凝土的层面状态(含水量、贯入阻力)和层间劈裂抗拉强度,对3种施工措施(如表面不处理、覆盖保温被和界面凹槽)进行... 坝区高温低湿、大风等极端天气会使分层浇筑混凝土层间结合性能发生劣化。通过测定极端天气环境(如:高温低湿、大风)下混凝土的层面状态(含水量、贯入阻力)和层间劈裂抗拉强度,对3种施工措施(如表面不处理、覆盖保温被和界面凹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碾压混凝土坝在极端环境下浇筑存在施工风险。在高温低湿条件下覆盖保温被并不能有效避免层间结合质量的下降,界面凹槽可以小幅度地提高坯层间结合强度;在大风条件下坯层表面覆盖保温被及采用界面凹槽处理是比较可行的措施,可以保证坯层间结合质量满足要求。在大风条件下覆盖保温被,一方面防止了水分的散失,另一方面延缓了混凝土的凝结速率,使得层间劈拉强度得到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水泥 碾压混凝土 分层浇筑 表层含水量 贯入阻力 劈裂抗拉强度 施工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度及坡长对膨胀土边坡径渗流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灿荣 裴佩 +3 位作者 董宏源 申权 赵艳林 梅国雄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15-1423,共9页
在降雨条件的诱发下,膨胀土边坡常发生浅层滑坡,传统方法大多将其处理成缓坡,且认为边坡越缓越稳,但膨胀土坡却具有缓坡滑动的特性。膨胀土边坡表层含水量的变化可影响边坡浅层稳定性,而坡度和坡长等又是影响受雨后边坡表层含水量的重... 在降雨条件的诱发下,膨胀土边坡常发生浅层滑坡,传统方法大多将其处理成缓坡,且认为边坡越缓越稳,但膨胀土坡却具有缓坡滑动的特性。膨胀土边坡表层含水量的变化可影响边坡浅层稳定性,而坡度和坡长等又是影响受雨后边坡表层含水量的重要因素。采用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坡度及坡长对膨胀土边坡表层含水量影响规律。现场试验结果显示:膨胀土边坡坡度越陡,坡长越短,承雨面积越小时,降雨以地表径流为主,渗流为辅。通过数值模拟研究发现坡度越陡,坡长越短,越有利于边坡排水,膨胀土陡坡表层含水量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由于膨胀土具低渗透性,可防止雨水进入膨胀土坡体内部而产生不利影响。研究成果表明坡度及坡长对膨胀土边坡表层含水量的影响至关重要,为解释稳定的膨胀土植绿陡坡提供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土边坡 坡度 坡长 径渗流 表层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热耦合模型在三江源冻土活动层水热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晓玲 向小华 +1 位作者 王船海 邵全琴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0-135,共6页
为揭示青海三江源区水文活动规律,描述季节性冻土分布区内冻、融变化过程中土壤内部热量交换和水分迁移等物理过程,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热传导方程和非饱和土壤水运动方程并对其进行耦合求解,建立了冻土区土壤水热耦合模型。利用2005~2... 为揭示青海三江源区水文活动规律,描述季节性冻土分布区内冻、融变化过程中土壤内部热量交换和水分迁移等物理过程,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热传导方程和非饱和土壤水运动方程并对其进行耦合求解,建立了冻土区土壤水热耦合模型。利用2005~2007年间9个测站的土壤水热观测资料,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冻土活动层内的土壤水热特征,对土壤融化深度、表层土壤温度及表层土壤含水量等变化过程的模拟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模拟结果符合当地的水热运动规律。并定量分析检验了模型方法的有效性,揭示了三江源区的土壤水热运动规律,为该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 水热耦合 土壤融化深度 表层土壤温度 表层土壤含水量 青海三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鱼卡-大柴旦盆地绿洲地下水位埋深遥感反演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战 李向全 高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1期81-85,共5页
以卫星遥感数据获得鱼卡-大柴旦盆地绿洲地下水位分布状况,利用TM8数据获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利用大气传输方程法反演地表温度TS,构成TS-NDVI特征空间,计算得到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对研究区表层土壤含水量进行估算。干旱区土壤水依... 以卫星遥感数据获得鱼卡-大柴旦盆地绿洲地下水位分布状况,利用TM8数据获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利用大气传输方程法反演地表温度TS,构成TS-NDVI特征空间,计算得到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对研究区表层土壤含水量进行估算。干旱区土壤水依赖于地下水,利用表层土壤含水量和TVDI与地下水位埋深的经验方程得到研究区地下水位埋深分布图并进行实地验证。结果表明:研究结果符合实际,用土壤含水量和TVDI反演得到的地下水位埋深与实测地下水位埋深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3和0.7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含水量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 地下水位埋深 地表温度 TM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