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4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表型性状的茶梅初级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莹 解丰羽 +1 位作者 孙迎坤 李辛雷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2-88,共7页
为了筛选出茶梅(Camellia sasanqua Thunb.)核心种质构建的适宜方法并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有效性评价,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山茶种质资源圃中保存的216个茶梅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45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调查。采用不同... 为了筛选出茶梅(Camellia sasanqua Thunb.)核心种质构建的适宜方法并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有效性评价,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山茶种质资源圃中保存的216个茶梅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45个表型性状进行系统调查。采用不同取样比例(10%、20%和30%)、取样方法(优先取样法结合多次聚类随机取样法、优先取样法结合多次聚类变异度取样法和完全随机取样法)和聚类方法(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不加权平均法、可变类平均法、可变法和离差平方和法)构建茶梅核心种质,并利用多样性指数、表型保留比率和表型频率方差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茶梅核心种质构建的适宜方法为采用优先取样法结合多次聚类变异度取样法取样,取样比例为20%,并采用重心法聚类。利用该方法构建的茶梅初级核心种质包含43个品种,其总体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1.074)高于总群体,表型保留比率达0.978,表型频率方差为0.063。说明采用适宜方法构建的茶梅初级核心种质能够有效代表茶梅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梅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125株野生杏叶片与核仁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杨丽 王玉柱 +5 位作者 凌娟娟 张俊环 姜凤超 张美玲 于文剑 孙浩元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1,共11页
【目的】加强对北京地区野生杏资源的保护,提升其生态与经济效益,并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25株野生杏叶片与核仁的6个描述型性状和16个数量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6个描述型... 【目的】加强对北京地区野生杏资源的保护,提升其生态与经济效益,并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25株野生杏叶片与核仁的6个描述型性状和16个数量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6个描述型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0.00~1.46,平均值为0.74,核形状多样性最丰富,其次依次为成熟期、叶基形状、仁苦味、叶缘锯齿、核粘离。16个数量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38%~31.68%,除核侧径外,叶片长等其他1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0%,表明其多样性丰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6个数量型性状间90对互为显著或极显著正、负相关,其中单核质量与核横径相关系数最大,单仁质量与单核质量相关系数最大,出仁率与仁侧径相关系数最大。对16个数量型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以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提取了5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主要表征核、仁大小和质量,第2主成分主要表征核、仁厚度,第3主成分主要表征叶片大小,第4主成分主要表征核、仁形状,第5主成分主要表征叶片形状;5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526%,能够反映16个数量型性状的大部分信息。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对125株野生杏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综合得分前10的单株用于不同用途开发。【结论】北京地区野生杏叶片与核仁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可用于新品种选育、工艺品开发、加工产品原料供应等多种用途,增值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杏 表型性状 多样性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份狼尾草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和观赏性综合评价
3
作者 田宏 党志强 +4 位作者 张鹤山 熊军波 陆姣云 吴新江 刘洋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70-1279,共10页
本研究对31份狼尾草种质资源的株高、花序长、花序宽、叶长、叶宽、始花期、花序色泽、花序形态、叶色、叶形、抗旱性共11个性状进行测定,通过变异系数、香农-维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对31份狼尾草种质资... 本研究对31份狼尾草种质资源的株高、花序长、花序宽、叶长、叶宽、始花期、花序色泽、花序形态、叶色、叶形、抗旱性共11个性状进行测定,通过变异系数、香农-维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灰色关联度和聚类分析对31份狼尾草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1份狼尾草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其中始花期变异系数最高(51.51%),其次为花序色泽(23.53%)和叶长(20.46%),株高、花序长、花序宽、叶形和抗旱性变异系数较小(11.87%~10.16%)。31份狼尾草种质资源的株高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最大,叶形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最小。数量性状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总体高于质量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种质资源LW1与理想品种的关联度最高(0.978),其次为LW20(0.957)和LW21(0.935)。LW15、LW4和LW3与理想品种的关联度较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1份狼尾草种质资源被分为3类,第1类包括15份种质资源,该类种质资源抽穗开花早、花序形态美观、花序色泽鲜艳;第2类包括13份种质资源,该类种质资源植株高大、叶宽、花序较粗;第3类仅包括3份种质资源,该类种质资源抽穗开花晚、植株矮小。综合而言,LW1、LW20、LW21、LW13、LW25和LW29性状优良,可作为亲本用于观赏性狼尾草新品种的选育。本研究为中国本土狼尾草种质资源在观赏、生态、饲用等方面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尾草 表型性状多样性 灰色关联度分析 观赏价值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楠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及其核心种质资源构建
4
作者 王洋 丁凯 +2 位作者 张毓婷 张俊红 童再康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4-164,共11页
[目的]旨在分析闽楠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并以此为基础比较不同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代表性性状差异,优化闽楠种质资源的保存策略,构建可靠的初级核心种质群体,以提升闽楠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方法]基于来自福建、江西、... [目的]旨在分析闽楠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并以此为基础比较不同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代表性性状差异,优化闽楠种质资源的保存策略,构建可靠的初级核心种质群体,以提升闽楠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方法]基于来自福建、江西、湖南、浙江、广西的221个半同胞闽楠家系的生长性状和叶部性状,采用欧几里得法(欧氏距离)和马哈拉诺比斯法(马氏距离)计算样本间性状遗传距离,类平均法、离差平方和法、最长距离法和最短距离法进行层次聚类,随机取样法、优先取样法和偏离度取样法进行取样。通过4个核心种质代表性参数对各核心种质进行检验,并进一步比较7个取样比例(10%、15%、20%、25%、30%、35%、40%),最终筛选出最优取样策略。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样品分布图比较核心种质与原始种质的代表性。[结果](1)闽楠种质资源中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3.70%~33.84%,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表明闽楠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广泛的多样性;(2)通过马氏距离—离差平方和聚类—随机取样法(30%取样比例),构建的包含66个家系的闽楠核心种质,其均值差异百分率为0.00%、方差差异百分率为55.56%、极差符合率为96.00%、变异系数变化率为121.00%,能够最有效地代表原始种质群体;(3)原始种质与核心种质的样品主成分分布总体相似,核心种质重叠部分较少,表明核心种质在去除遗传冗余的同时,很好地代表了原始种质的总体遗传特征。[结论]闽楠种质资源各性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变异,筛选出的66个核心种质能够较好地代表原始种质群体,为闽楠种质资源的保存与优良种质的选育提供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取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的蝴蝶兰初级核心种质构建
5
作者 钟淮钦 罗宇婷 +3 位作者 钟声远 吴建设 林兵 樊荣辉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2,共10页
【目的】基于表型性状构建蝴蝶兰初级核心种质,为蝴蝶兰资源的保存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0份蝴蝶兰种质资源为材料,对32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其中包括13个质量性状和19个数量性状。采用3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优先... 【目的】基于表型性状构建蝴蝶兰初级核心种质,为蝴蝶兰资源的保存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0份蝴蝶兰种质资源为材料,对32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其中包括13个质量性状和19个数量性状。采用3种取样方法(随机取样法、优先取样法、偏离度取样法)、2种遗传距离(欧氏距离、马氏距离)、3种取样比例(20%、25%、30%)和8种聚类方法(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不加权类平均法、可变类平均法、可变法、离差平方和法),探讨最佳取样策略,构建核心种质。利用均值差异百分率(Mean difference percentage,MD)、方差差异百分率(Variance difference percentage,VD)、极差符合率(Range coincidence rate,CR)和变异系数变化率(Variation coefficient change rate,VR)对备选核心种质进行评价,利用均值、极值比较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核心种质进行确认。【结果】优先取样法能够使核心种质更具代表性,欧式距离优于马氏距离,25%为最佳取样比例,最优聚类方法为最长距离法,最终抽提出52份材料的初级核心种质。构建的核心种质各项评价参数优秀,能够代表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主成分信息得到保留,并且很好地去除了原种质的遗传冗余。【结论】构建的蝴蝶兰初级核心种质可以优先作为后续蝴蝶兰种质资源研究的材料,为种质的保存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初级核心种质 表型性状 取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型性状与分子标记在大麦DUS测试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陈翠萍 李新 +1 位作者 王晨宇 刘洋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170,182,共7页
为了探讨DUS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2种方式在大麦DUS测试中的应用,以31份大麦品种为材料,基于大麦DUS测试指南中的表型性状与分子标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子检测将31份大麦品种分为34对相互近似的品种组合;聚类分析表明,31份大麦品种... 为了探讨DUS表型性状和SSR分子标记2种方式在大麦DUS测试中的应用,以31份大麦品种为材料,基于大麦DUS测试指南中的表型性状与分子标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子检测将31份大麦品种分为34对相互近似的品种组合;聚类分析表明,31份大麦品种可以分为两大类;随着分子检测差异位点数的增多,DUS测试差异性状数量也增多;同一品种不同年份间代码可能会出现不同,每个品种平均差异性状数量为2.5个,主要集中在QN性状;对于有关花青甙显色有无及强弱的性状,不同重复或不同年份之间的代码可能会出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表型性状 SSR标记 DUS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8份长豇豆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7
作者 李武 赵付安 +3 位作者 王晓青 肖亚川 黄聪聪 杨晓杰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98,共6页
为明确长荚豇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以298份长豇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5个表型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5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11.78%~55.85%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6~2.00之间,说明29... 为明确长荚豇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以298份长豇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多样性指数、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25个表型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5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在11.78%~55.85%之间,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16~2.00之间,说明298份长豇豆类型多样、遗传多样性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所有材料可划分成三大类,其中第Ⅰ大类主要是目前生产上推广的豆荚为浅绿色和翠绿色的品种;第Ⅱ类为矮生直立型和蔓生型2种类型,豆荚多为翠绿、深绿色,种皮主色以红色和黑色为主,大部分种皮无次色分布的一类资源。第Ⅲ类花色主要以黄白、紫红色为主,豆荚多为深绿色和紫红色,部分品种豆荚有次色的一类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荚豇豆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种子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
8
作者 武瑞瑞 李亚男 +3 位作者 张晓芳 吕玉兰 杨旸 李贵平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23-29,共7页
分析不同产地不同咖啡品种种子性状变异及开展种子性状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优良种质。对采自保山潞江坝、临沧幸福镇、普洱、德宏瑞丽和芒市等地33个咖啡种子进行考种,测定种子质量、种子长、种子宽、紧致度、长宽比、形数、种子含水量... 分析不同产地不同咖啡品种种子性状变异及开展种子性状综合评价,以期筛选出优良种质。对采自保山潞江坝、临沧幸福镇、普洱、德宏瑞丽和芒市等地33个咖啡种子进行考种,测定种子质量、种子长、种子宽、紧致度、长宽比、形数、种子含水量等7个性状,并采用显著性差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隶属函数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性分析显示,不同样品各个性状间有一定差异,不同性状间的变异程度也不相同;相关性分析显示,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种子性状间不是独立的。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提取了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3.235%,第1主成分主要代表种子宽、长宽比、紧致度和形数,第2主成分主要代表种子长、紧致度和形数,第3主成分主要代表了种子质量和含水量。根据主成分的得分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得出33个咖啡种子的性状综合评价值,其中位列前5的依次是编号18、20、23、27、28,即T5175(临沧幸福镇)、爱伲CV-19(普洱)、瑰夏(临沧幸福镇)、瑰夏–圆(临沧幸福镇)、爱伲C36(普洱)。咖啡种子性状都具有丰富的变异性,种源间形态差异较大。从综合评价结果得出,各种植区的咖啡豆大小不一,在同一地点种植的不同咖啡品种各性状间也存在差异。在咖啡推广种植时,应该注意种植品种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种子 表型性状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差异显著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吐哈地区葡萄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吴雨卓 刘嫒 +6 位作者 孙锋 伍国红 秦伟 刘立强 赵梓琪 祖拜依热木·亚森 周伟权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9-572,共14页
为筛选优质的葡萄种质资源,本研究以新疆吐鲁番-哈密地区的110份葡萄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系统分析了这些葡萄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多样性,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55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为0.149~2.867,其中果粒形状多样... 为筛选优质的葡萄种质资源,本研究以新疆吐鲁番-哈密地区的110份葡萄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系统分析了这些葡萄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多样性,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55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H′)为0.149~2.867,其中果粒形状多样性指数最高;24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7.77%~48.96%,其中果粒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通过主成分分析,将24个数量性状简化为7个主成分,这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2.336%,果粒横径、叶片面积、成龄叶叶柄长、穗梗直径、叶绿素相对含量、成熟枝条节间粗度、成熟枝条节间长度、果粒鲜重、成龄叶叶宽、穗梗长度、果穗长度、可溶性固形物、果梗长度和果皮厚度为主要贡献性状,这些性状可用于更高效地开展葡萄种质资源评价和选育工作。通过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得分(D值),初步筛选出4个综合性状优异的品种,分别为香妃无核白鸡心、黑葡萄(2022)、无核白鸡心和天山。本研究结果为葡萄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及遗传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品种资源 表型性状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份冰草属牧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通锐 王星 +4 位作者 胡鹏飞 叶雨浓 高雪芹 张金青 伏兵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81,共11页
[目的]揭示不同来源冰草属(Agropyron)野生牧草种质材料的遗传变异规律和变异特性,为冰草属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64份冰草属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株高、分蘖数、茎粗、茎节数、基部茎长、穗下茎长、旗叶... [目的]揭示不同来源冰草属(Agropyron)野生牧草种质材料的遗传变异规律和变异特性,为冰草属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64份冰草属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株高、分蘖数、茎粗、茎节数、基部茎长、穗下茎长、旗叶长、旗叶宽、旗叶叶鞘长、倒二叶长、倒二叶宽、倒二叶叶鞘长、花序长、穗质量、小穗数、小穗长、小穗宽、种子长、种子宽、单株产量等20个表型性状,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揭示冰草属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规律和变异特性。[结果]20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0.93%~45.98%,其中基部茎长的变异系数最大,种子长的变异系数最小;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1.83~2.09,旗叶叶鞘长的多样性指数最高,茎节数的多样性指数最低;株高在冰草属材料间的差异性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19个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20个表型性状之间基本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将64份冰草属种质材料分为4类,第Ⅰ类包含32份种质,表现为植株短叶低产;第Ⅱ类包含1份种质,表现为高株多叶、穗重高产;第Ⅲ类包含7份种质,表现为花序长、穗小;第Ⅳ类包含24份种质,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短穗小。[结论]冰草属野生种质存在丰富的形态变异,其中基部茎长、单株产量、旗叶宽、穗质量、倒二叶宽的变异系数较大,可用于冰草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草属牧草 牧草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份辣椒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及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赛赛 聂智星 +4 位作者 傅鸿妃 王同林 邵志勇 王宏 郑积荣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10,共11页
对37份辣椒种质材料的22个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SRAP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别基于表型性状观测数据和SRAP分子标记进行聚类分析。种质间的22个表型性状存在差异,平均变异系数为44.49%,平均香农多样性指数为2.00;共提取了... 对37份辣椒种质材料的22个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SRAP分子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别基于表型性状观测数据和SRAP分子标记进行聚类分析。种质间的22个表型性状存在差异,平均变异系数为44.49%,平均香农多样性指数为2.00;共提取了7个主成分,可以代表辣椒种质表型性状81.48%的遗传信息;基于果实形状分为短羊角椒、长羊角椒和灯笼椒3个类群;筛选出的17对SRAP引物的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香农多样性指数及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42、0.61和0.75;基于SRAP分子标记在遗传相似系数0.86处将37份辣椒分为5个类群。37份辣椒种质资源表型性状表现形式丰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结合SRAP分子标记可知供试材料种质资源同质化,需要引进其他类型的种质资源,为品种选育提供改良空间。结合形态学观测和SRAP分子标记辅助辣椒新品种选育,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源,提高亲本的选择效率,充分利用杂种优势提高育种精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表型性状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梨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优质资源筛选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晓斐 冯军仁 +5 位作者 陈鹏 甄伟玲 郭爱 王玉凤 赖钟雄 陈斌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0-532,共13页
【目的】分析甘肃梨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出优质资源,为甘肃梨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3份甘肃梨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29个表型性状(17个质量性状和12个数量性状)进行观测,通过遗传变异分析、... 【目的】分析甘肃梨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出优质资源,为甘肃梨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3份甘肃梨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29个表型性状(17个质量性状和12个数量性状)进行观测,通过遗传变异分析、多样性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甘肃梨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对甘肃省地方梨种质资源表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53份甘肃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63%~23.94%,其中,一年生枝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3.94%,柱头数变异系数最小,为4.63%。数量性状中,节间长度的Simpson指数(D)和Shannon-Wiener指数(H´)最高,分别为0.9857和4.099;质量性状中花蕾颜色和芽托大小的D最高,均为0.9900,皮孔数量的H´最高,为4.20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除花蕾颜色、花瓣形状和叶尖形状与其他性状不存在相关性,其余性状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呈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相关的性状分别有28对和25对。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76.331%,花芽粗度和花冠直径等是影响梨表型的主要性状。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武威猪头梨、武都鸡腿梨、甘谷麻化心梨为综合表现优良的地方种质资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3份梨种质源划分为六大类,各类群的表型性状表现相对一致,其中第Ⅰ类群的一年生枝长度和一年生枝粗度最大,第Ⅱ类群树姿为下垂型,第Ⅵ类群花药含紫红色。【结论】甘肃梨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种质间亲缘关系与其原产地来源无必然联系,筛选出综合表现优良的地方品种资源可用于梨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的花苜蓿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伟业 李润泽 +3 位作者 唐芳 杜柯 伊风艳 陈鸿玺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2,共12页
为了科学保存和研究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 L.)种质,本研究以113份野生花苜蓿种质资源为材料,基于测定的20个表型性状数据,采用2种遗传距离、3种取样方法、8种系统聚类方法和6种取样比例构建花苜蓿核心种质,通过对比核心种质的均值... 为了科学保存和研究花苜蓿(Medicago ruthenica L.)种质,本研究以113份野生花苜蓿种质资源为材料,基于测定的20个表型性状数据,采用2种遗传距离、3种取样方法、8种系统聚类方法和6种取样比例构建花苜蓿核心种质,通过对比核心种质的均值差异百分率、方差差异百分率、极差符合率和变异系数变化率,探寻构建花苜蓿核心种质的最佳策略,并通过比较核心种质和原始种质的变异系数、方差、多样性指数和主成分,对构建的核心种质进行代表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欧氏距离+优先取样法+不加权类平均法+25%的取样比例”是构建花苜蓿核心种质的最佳策略。核心种质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和多样性指数的符合率均达到90%以上,主成分累计贡献率高于原始种群,表明构建的28份苜蓿核心种质均匀分布在原始种质范围内,能够有效代表原始种质。本研究为科学利用和深入挖掘花苜蓿种质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优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苜蓿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表型性状 取样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不同种源地胡桃楸果核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惠欣 李明昊 +4 位作者 许金石 仝伯强 鲁仪增 刘丹 胡德昌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47,共11页
[目的]开展胡桃楸果核的表型性状差异性研究,掌握其变异规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种质鉴定及资源利用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比较东北地区13个种源地胡桃楸果核的质量及数量性状,计算相关指数,检测多样性水平,开展方差分析、相关性分... [目的]开展胡桃楸果核的表型性状差异性研究,掌握其变异规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种质鉴定及资源利用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比较东北地区13个种源地胡桃楸果核的质量及数量性状,计算相关指数,检测多样性水平,开展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聚类分析,探究分化程度。[结果](1)供试材料果核质量性状D_(s)与H'指数分别为0.25~0.59和0.41~0.98,数量性状为0.72~0.84与1.41~1.95,多样性丰富;除纵径外,数量性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显著或极显著。(2)数量性状表型分化系数为16.44%~52.53%,均值31.53%,主要表现为居群内变异。(3)表型变异系数1.10%~27.45%,平均8.75%,种源地平均变异系数中泰安寺TAS最大(12.99%),黑河市红光林场HHS最小(1.60%)。(4)果形指数与三径均值、质量相关性不显著,其它表型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5)聚类分析结果与种源地位置相关性不明显,推断各居群遗传背景相似,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结论]东北地区的胡桃楸果核多为卵圆形,基部、顶部尖端突出明显,大多数表面纹饰多且刻纹沟深;表型多样性较丰富,数量性状多样性水平明显大于质量性状;果核质量变异幅度大,其余性状较为稳定;居群内变异是该物种果核性状变异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楸 果核 表型性状 变异分析 多样性指数 分化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6份蝴蝶兰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15
作者 丁玲 赵莹 +5 位作者 冯可婧 杨春梅 阮继伟 瞿素萍 吴丽芳 余蓉培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5-596,共12页
为探究不同蝴蝶兰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特征,提高种质资源利用效率,本研究以76份蝴蝶兰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表型性状的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分别对大花型、中花型和小... 为探究不同蝴蝶兰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特征,提高种质资源利用效率,本研究以76份蝴蝶兰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表型性状的差异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并分别对大花型、中花型和小花型蝴蝶兰进行观赏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蝴蝶兰品种间差异性最显著的是株高,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花朵数,大部分性状之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花朵宽度和花朵长度是导致蝴蝶兰表型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因素。R型聚类分析将11个表型性状分为3个大类,其中花朵长度和花朵宽度在欧式距离为1.1时最先聚为1类,表明其相关程度最高;Q型聚类分析显示76份种质资源可划分大花型、中花型和小花型3个类别。在观赏性综合评价中,大花型包括白花红心、幻影、V3,中花型:初恋、黄袍、吉祥、孟菲斯、79、阿玛等,小花型包括吉祥如意、小梅花、宝贝、圣诞树、LL29、满天红等品种综合评分较高。本研究结果将为蝴蝶兰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杂交亲本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份辣椒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6
作者 王童童 郭志伟 +9 位作者 任广乾 孙强 刘贺娟 张蓓 程相杰 靳正雅 任福森 甄俊琦 吴涛 李仪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76,共10页
为了加强对收集到的辣椒种质资源的利用,提高育种效率,对40份稳定自交系的21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1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464~1.997,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株幅,... 为了加强对收集到的辣椒种质资源的利用,提高育种效率,对40份稳定自交系的21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21个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464~1.997,其中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株幅,数量性状中单果质量变异系数最大(52.92%),说明40份辣椒种质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距离20处可以将40份辣椒资源聚为2个类群,第Ⅱ类群多为紧凑型植株,果实细长且皮薄,果形指数相对较大,可以为后续不同果形和株型的育种实践提供材料基础。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之间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性状有74对,表明大部分表型性状之间相互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高达77.493%,可反映表型性状的基本特征,表型性状中果横径、果形指数、果实横切面形状等12个表型性状能够作为评价辣椒表型遗传多样性和辣椒品种遗传改良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为辣椒种质资源的利用、创新以及品种选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永州甘蔗野生种质资源考察收集及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17
作者 宗文一 张保青 +7 位作者 张革民 刘俊仙 刘菁 周忠凤 周珊 黄玉新 徐超华 段维兴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1-1044,共14页
【目的】分析湖南永州市野生甘蔗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甘蔗遗传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从永州市11个县(市、区)51个乡(镇)共收集了4个属5个种的野生甘蔗种质资源99份,根据相关行业标准对26个表型性状(6个数量性状和2... 【目的】分析湖南永州市野生甘蔗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甘蔗遗传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从永州市11个县(市、区)51个乡(镇)共收集了4个属5个种的野生甘蔗种质资源99份,根据相关行业标准对26个表型性状(6个数量性状和20个质量性状)进行测定,计算变异系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及数量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并基于数量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本次湖南永州市野生甘蔗种质资源考察共收集到99份种质资源,其中,河八王37份,割手密28份,斑茅20份,芒12份,五节芒2份,主要分布在海拔83.0~549.0 m、24°34′00″N27°35′38″N、111°09′03″E112°35′58″E的区域。野生甘蔗种质资源种间性状变异丰富,平均变异系数为25.0%35.1%,河八王种质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大,为35.1%,割手密种质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为25.0%。节间长度与叶长、茎径、锤度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下同),锤度与叶长、株高之间也无显著相关性。99份野生甘蔗种质资源质量性状的H′为0~1.3086。聚类分析及优异资源筛选结果显示,河八王种质第Ⅳ类群的2023HBW212、割手密种质第Ⅰ类群的2023GSM206和2023GSM007、斑茅种质第Ⅲ类群的2023BM204、芒种质第Ⅰ类群的2023M204共5份种质产量和品质性状优良。【结论】本次野生甘蔗种质资源考察收集行动填补广西甘蔗种质资源圃(南宁)在湖南省永州市系统调查的空白,采集的99份野生甘蔗种质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筛选出5份综合表现优异的种质,具有育种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野生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湖南永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与SSR分子标记的木薯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18
作者 丘鸿 王明 +7 位作者 肖鑫辉 李开绵 叶剑秋 应东山 杨延青 孟俊霖 袁爱娟 朱莹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90-2500,共11页
【目的】分析114份木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木薯种质资源保存、评价与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114份国内外木薯种质的株高、主茎高、节间长、株型、单株块根数、主茎粗、主茎外皮颜色、主茎内皮颜色、块根表皮等12个表型性状... 【目的】分析114份木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木薯种质资源保存、评价与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114份国内外木薯种质的株高、主茎高、节间长、株型、单株块根数、主茎粗、主茎外皮颜色、主茎内皮颜色、块根表皮等12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结合SSR荧光分子标记和毛细管电泳方法,评估木薯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12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5.73%~81.74%,平均为39.86%,其中单株鲜薯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主茎粗的变异系数最小;12个表型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5671~2.0059,平均为1.4202,表明供试种质的遗传多样性较高。从12个表型性状中初步筛选出变异系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高的4个表型性状,分别为主茎高、单株鲜薯重、主茎粗、主茎外皮颜色。基于12个表型性状的聚类结果显示,114份木薯种质在欧式距离为20时被分为六大类,Ⅰ~Ⅲ类分别包含62、38和5份种质,第Ⅳ、Ⅴ和Ⅵ类均包含3份种质。通过28对SSR核心引物对114份木薯种质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等位基因数(Na)为168个,每对引物检测到的Na为3~14个,平均为6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777~7.1136个,每对引物平均检测到的Ne为3.1217个;香农指数(I)为0.6418~2.1958,平均为1.2712;观测杂合度(Ho)为0.2280~0.8070,平均为0.5877;期望杂合度(He)为0.3661~0.8594,平均为0.6444;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3205~0.8472,平均为0.5978,表明114份木薯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基于SSR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显示,114份木薯种质分为九大类群,Ⅰ~Ⅸ类群分别包含1、1、13、4、11、7、9、15、53份种质。表型性状聚类结果与SSR分子标记聚类结果不一致,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地理来源规律。【结论】主茎高、单株鲜薯重、主茎粗和主茎外皮颜色是木薯种质资源鉴定和核心种质筛选的重要表型性状,可用于木薯种质资源评价、品种创新和优良种质筛选。114份木薯种质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28对SSR核心引物能有效分析木薯的遗传多样性,可用于鉴定种质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表型性状 SSR荧光标记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6个紫薇新品种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19
作者 田舒妍 王湘莹 +5 位作者 唐丽 王晓明 乔中全 陈艺 曾慧杰 李永欣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3-64,共12页
【目的】探究紫薇新品种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紫薇育种、亲本选配和种质资源高效保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6个紫薇新品种为研究对象,选取11个数量性状及17个质量性状进行调查测定,采用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 【目的】探究紫薇新品种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紫薇育种、亲本选配和种质资源高效保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6个紫薇新品种为研究对象,选取11个数量性状及17个质量性状进行调查测定,采用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紫薇新品种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12.40%~48.8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877~2.145;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0.069~1.940,其中花色、叶色、花瓣爪颜色的多样性指数较大,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部性状与叶部性状呈极显著相关,在生产中可通过改善叶部状态而提高花部的品质。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1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5.144%,花芽长、花芽宽、花序长、花序宽、花色、花瓣爪颜色是造成紫薇新品种表型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R型聚类将28个性状分为2类,其中数量性状多数聚集在第Ⅱ类,且性状间的相关性较强,与相关性结果相吻合。Q型聚类将供试紫薇分为4类,第I类可用来选育花瓣紫红色、深紫红色和深紫色,花朵适中且密集的紫薇品种;第Ⅱ类可作为培育花色紫红色、花朵较小的亲本材料;第Ⅲ类可用于选育中花型,乔木状的品种;第Ⅳ类可用于选育大花型、乔木状品种。‘紫玉’‘苍翠’‘潇湘华鑫’与多数供试紫薇品种差异较大,可作为育种的重要材料。【结论】紫薇新品种的28个表型性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变异,多样性程度高,为高效利用紫薇资源、选育新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新品种 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6个表型性状的青稞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20
作者 旺姆 卓嘎 +6 位作者 扎桑 西若曲宗 达瓦顿珠 郭刚刚 张京 卓嘎 伦珠朗杰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526-1537,共12页
通过青稞种质遗传多样性评估,能够深入了解资源的优势变异,为青稞育种中优异互补亲本的选择提供便利,有效提高优异基因的交流聚合和新品种选育的效率。本研究选用了来自青稞种植区域的不同生态类型的1112份供试材料,通过6个表型性状的... 通过青稞种质遗传多样性评估,能够深入了解资源的优势变异,为青稞育种中优异互补亲本的选择提供便利,有效提高优异基因的交流聚合和新品种选育的效率。本研究选用了来自青稞种植区域的不同生态类型的1112份供试材料,通过6个表型性状的综合鉴定,评估遗传多样性和鉴定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1)青稞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丰富,分蘖数、株高、穗长、茎粗、主穗粒数和主穗粒重均表现了丰富的变异;从农家品种到人工杂交选择的育成品种主要在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有较明显的变化,育种的遗传增益主要体现在增加穗粒数和穗粒重;(2)区内人工杂交选择的育成品种遗传多样性相比区外人工杂交选择的育成品种低,但总体性状表现优于区外品种;(3)系统聚类分析,将青稞资源分成4类,第Ⅰ类6个性状表型平均值最高,第Ⅱ类分蘖数最多,其他性状表现中等,第Ⅲ类分蘖数最少,其他性状表现中等,第Ⅳ类各性状的表型平均值最低;(4)主成分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综合评判表明,除穗长对青稞综合表型影响较低以外,其他5个性状可作为青稞表型鉴定的主要指标,解释率R2高达0.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Hordeum vulgare L.)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综合评价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