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同带宽行比对玉米/大豆带状间套作群体产量和氮素效率的影响 |
李银水
黄翔
罗金华
吕典
金晶
李必钦
秦璐
顾炽明
余常兵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玉米间作大豆行比配置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
李海
沈鹏
吕凯
阮贞静
李梅
刘廷菊
安曈昕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5
|
|
3
|
河西绿洲灌区玉米与大豆间作行比对产量的影响 |
李斌
邓浩亮
潘小番
王玉锦
杨平峰
王丽晶
|
《现代农业科技》
|
2024 |
0 |
|
4
|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不同行比对作物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
李雅佩
|
《农业科技通讯》
|
2024 |
0 |
|
5
|
马铃薯/玉米不同行比套作对马铃薯生理特性和群体产量的影响 |
黄承建
赵思毅
王季春
王龙昌
赵勇
蔡叶茂
滕艳
杨国才
|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6
|
马铃薯/玉米套作不同行比对马铃薯不同品种商品性状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
黄承建
赵思毅
王龙昌
王季春
赵勇
蔡叶茂
滕艳
杨国才
|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
2013 |
4
|
|
7
|
杂交油菜制种行比的研究 |
王国槐
官春云
李木旬
于长海
陈社元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
1996 |
10
|
|
8
|
玉米豫玉15号制种最佳行比和密度研究 |
孙君艳
张凯
刘传铃
陈彦伟
王荣献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
2005 |
3
|
|
9
|
机插秧行比对科S/华占制种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
熊朝
唐荣
刘爱民
张海清
舒志芬
肖层林
|
《作物研究》
|
2015 |
3
|
|
10
|
玉米大豆间作行比对早熟春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
谢运河
李小红
王业建
李立
周虹
|
《湖南农业科学》
|
2011 |
15
|
|
11
|
甘蓝型油菜与白菜薹种间杂交制种的播期和行比 |
王国槐
刘本坤
|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2
|
马铃薯/玉米套作行比和马铃薯品种选择研究 |
黄承建
赵思毅
王季春
王龙昌
|
《农业科技通讯》
|
2013 |
1
|
|
13
|
国产单胚甜菜保持系和不育系制种行比对发芽率的影响 |
王茂芊
王维成
吴则东
王丛玲
王华忠
|
《中国糖料》
|
2015 |
0 |
|
14
|
2∶2与3∶2行比下不同马铃薯品种与玉米套作的光合生理响应机制(摘要) |
王季春
黄承建
赵勇
唐道彬
吕长文
高旭
蔡叶茂
陈香颖
杨国才
|
《南方农业》
|
2013 |
0 |
|
15
|
马铃薯/花生不同行比套作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
孙晓涵
孟艳
郑宾
任雅喃
李增嘉
宁堂原
|
《山东农业科学》
|
2018 |
2
|
|
16
|
湘杂油1号制种父母本不同行比与产量的关系 |
杨英雄
田森林
|
《作物研究》
|
2005 |
3
|
|
17
|
不同行比配置对鲜食玉米—绿豆套种甘薯体系产量效益的影响 |
肖富良
肖国滨
郑伟
肖小军
吕伟生
李亚贞
黄天宝
吴艳
|
《湖南农业科学》
|
2021 |
6
|
|
18
|
油葵绿豆不同行比间作对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
张璐
何录秋
杨学乐
|
《湖南农业科学》
|
2021 |
1
|
|
19
|
旱地沟播小麦施肥量与行比关系的研究 |
董彦卿
张建刚
张冀涛
|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1993 |
1
|
|
20
|
高寒冷凉山区马铃薯套种玉米的最佳行比初探 |
和新元
|
《云南农业》
|
2005 |
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