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保罗·利科的行动阐释学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进
蒲睿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122,193,共13页
阐释学对“固态”语言文本的过度重视,使得关于“活态”行动的阐释学理论一直处于相对匮乏的地位。保罗·利科的“行动阐释学”理论从行动出发,分析了文本行动中“说明”与“理解”“解释”的相互渗透。他将批判性渗透到对“间距”...
阐释学对“固态”语言文本的过度重视,使得关于“活态”行动的阐释学理论一直处于相对匮乏的地位。保罗·利科的“行动阐释学”理论从行动出发,分析了文本行动中“说明”与“理解”“解释”的相互渗透。他将批判性渗透到对“间距”的阐释中,认为文本一经形成便具有了自身的独立性,文本的行动是一个“去语境化”和“重构语境”的过程。行动并非由单个行动者构成,而是“多元行动者”的协同运作和“即兴表演”。人类行动者也并非传统哲学意义上的“主体”,而是被行动裹挟却具备部分能动性,并在放弃自我的过程中理解自我。利科的“行动阐释学”虽没有完全摆脱“语言符号”模态,但他扎根经典阐释学理论,使得“固态”的语言文本再度“活态化”,并揭示了行动的部分运作机制,孕育了一种新的关于“行动”的阐释模式,呼应并一同汇入当代试图变革阐释学理论的潮流之中。当利科的“行动阐释学”与当代新兴的行动理论相遇,或许会生成一种更具阐释效力的“行动阐释学”理论,并进一步通向一种“多模态”的“事件阐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罗·利科
行动阐释学
重构语境
多元
行动
者
语言符号模态
事件
阐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保罗·利科的行动阐释学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进
蒲睿
机构
兰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122,193,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审美文化中外互通问题研究”(17ZDA272)。
文摘
阐释学对“固态”语言文本的过度重视,使得关于“活态”行动的阐释学理论一直处于相对匮乏的地位。保罗·利科的“行动阐释学”理论从行动出发,分析了文本行动中“说明”与“理解”“解释”的相互渗透。他将批判性渗透到对“间距”的阐释中,认为文本一经形成便具有了自身的独立性,文本的行动是一个“去语境化”和“重构语境”的过程。行动并非由单个行动者构成,而是“多元行动者”的协同运作和“即兴表演”。人类行动者也并非传统哲学意义上的“主体”,而是被行动裹挟却具备部分能动性,并在放弃自我的过程中理解自我。利科的“行动阐释学”虽没有完全摆脱“语言符号”模态,但他扎根经典阐释学理论,使得“固态”的语言文本再度“活态化”,并揭示了行动的部分运作机制,孕育了一种新的关于“行动”的阐释模式,呼应并一同汇入当代试图变革阐释学理论的潮流之中。当利科的“行动阐释学”与当代新兴的行动理论相遇,或许会生成一种更具阐释效力的“行动阐释学”理论,并进一步通向一种“多模态”的“事件阐释学”。
关键词
保罗·利科
行动阐释学
重构语境
多元
行动
者
语言符号模态
事件
阐释学
Keywords
Paul Recoeur
Hermeneutics of action
Recontextualization
Multiple-agent
Language/symbols modality
Event hermeneutics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保罗·利科的行动阐释学
张进
蒲睿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