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规划设计原则及施工建设要求 被引量:4
1
作者 魏盛 耿希文 +13 位作者 徐凯勇 张浩 赵峰 胡明会 艾志福 贺文彬 秦冬冬 王晓良 葛加兵 王斌 徐子翔 苏茜茜 李自发 王可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7-115,共9页
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已经是神经科学和脑科学领域最基本的支撑条件,本文拟从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设计建设一般原则、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布局及功能区划、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相应配套设施设备、小动物神经行为学... 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已经是神经科学和脑科学领域最基本的支撑条件,本文拟从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设计建设一般原则、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布局及功能区划、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相应配套设施设备、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施工建设要求方面系统论述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规划设计原则及施工建设要求,以期为小动物神经行为学专业化实验室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规划设计参考及施工建设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动物神经行为学实验平台 规划设计 施工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小鼠帕金森病行为学评价方法概述及常用动物模型特点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胡毅龙 赵怡楠 +1 位作者 苗晋鑫 苗明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2-954,共13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第二大中老年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周期长、治疗过程复杂,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巨大挑战。PD动物模型的行为学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实验动物的成模情况与药物干预后的变化情况。因此选择规范的动...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第二大中老年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病周期长、治疗过程复杂,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巨大挑战。PD动物模型的行为学变化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实验动物的成模情况与药物干预后的变化情况。因此选择规范的动物模型以及相适宜的行为学检测方法是进行PD机制研究、抗PD药物研发的基础。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大小鼠的帕金森行为学实验方法进行归纳,对常用帕金森行为学实验的实验设备、实验方法、评价指标、注意事项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同时对目前常用的帕金森模型进行了概述,对模型的造模机制、与帕金森临床特征的吻合情况、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帕金森模型与行为学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大小鼠 行为学实验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乙醇提取物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改善小鼠帕金森样行为
3
作者 赵婷婷 何岚峤 +3 位作者 严森 樊鹏雨 张翀 曾玲晖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57,共9页
目的:探究绞股蓝乙醇提取物(本文简称GP)对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GP小剂量组和GP大剂量组,每组16只。通过在小鼠黑质网状部区域定... 目的:探究绞股蓝乙醇提取物(本文简称GP)对6-羟基多巴胺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GP小剂量组和GP大剂量组,每组16只。通过在小鼠黑质网状部区域定位注射6-羟基多巴胺的方式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造模两周后,阳性对照组、GP小剂量组和GP大剂量组分别给予左旋多巴(10 mg/kg,腹腔注射)、GP(100 mg·kg^(-1)·d^(-1),口服)和GP(200 mg·kg^(-1)·d^(-1),口服)三周。通过旷场实验和CatWalk步态分析实验评估GP对帕金森病小鼠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通过抓力仪检测小鼠的肌肉力量;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脑内多巴胺和血清素水平;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分析GP对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酸化p38、磷酸化c-Jun氨基端激酶(JNK)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蛋白和B细胞淋巴瘤蛋白(Bcl)-2、Bcl-2关联X蛋白(Bax)、cleaved-胱天蛋白酶(caspase)-3等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GP各剂量组移动距离、正常步序比、四肢步周长度增加,前肢抓力增大(均P<0.05)。进一步检测发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GP组TH阳性细胞比例增加,脑组织中多巴胺和血清素含量增加,磷酸化ERK1/2表达增加,磷酸化p38和磷酸化JNK1/2表达减少,Bax/Bcl-2和cleaved-caspase-3/caspase-3下降(均P<0.05)。结论:GP可通过调节磷酸化MAPK家族和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提高中脑组织内多巴胺和血清素水平,促进黑质网状部区域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改善帕金森病小鼠的运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绞股蓝 行为学实验 多巴胺能神经元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蛋白 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Z诱导精神分裂症样模型小鼠海马脱髓鞘改变与行为学变化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芸 李永德 +6 位作者 彭超 程国华 陈林 卢伟 孔吉明 肖岚 唐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6,共8页
目的:研究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uprizone,CPZ)诱导C57BL/6小鼠建立的精神分裂症样模型小鼠海马内有髓神经纤维体积改变及其与行为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19只雄性6周龄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9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用含0.2%(质量分数... 目的:研究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uprizone,CPZ)诱导C57BL/6小鼠建立的精神分裂症样模型小鼠海马内有髓神经纤维体积改变及其与行为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19只雄性6周龄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9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用含0.2%(质量分数百分比,w/w)CPZ的混合鼠饲料饲喂6周,建立精神分裂症样小鼠模型;对照组用标准鼠饲料饲喂6周。运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转棒实验和探孔实验测试行为学改变;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免疫组化染色及透射电镜定性观察髓鞘结构变化;体视学方法测量并计算海马总体积及海马内有髓神经纤维体积;统计学方法分析行为学改变与海马内有髓神经纤维体积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体质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学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小鼠存在异常的焦虑行为(P=0.018)及空间认知能力障碍(P=0.037),但运动能力(P=0.443)、探索习性(P=0.306)及学习记忆能力未见受损(P=0.462);MBP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海马区域免疫阳性染色变浅;透射电镜定性观察发现海马内有髓神经纤维存在脱髓鞘改变;体视学定量测定发现,实验组小鼠海马总体积未发生显著性改变(P=0.955),而海马内有髓神经纤维体积减小(P=0.009);统计学相关分析发现,闭臂路程百分比和海马内有髓神经纤维体积呈正相关(r s=0.83,P=0.003),开臂路程百分比和海马内有髓神经纤维体积呈负相关(r s=-0.65,P=0.043)。结论:进一步证实CPZ模型小鼠可以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样症状的行为学改变及海马内有髓神经纤维存在脱髓鞘改变,并且发现海马内有髓神经纤维体积和行为学表现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己酮草酰二腙 精神分裂症 行为学实验 海马 脱髓鞘 体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学研究乳清蛋白肽对衰老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5
作者 齐微微 卞辑 +4 位作者 蔡兴航 郭佩佩 王艳菲 姚宇秀 于国萍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8,共5页
行为学实验是评价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选择跳台、穿梭箱和Morris水迷宫三种常用的行为学实验,利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得的乳清蛋白肽,研究乳清蛋白肽对老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通过动物行为学实验得出,灌胃乳清蛋白... 行为学实验是评价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选择跳台、穿梭箱和Morris水迷宫三种常用的行为学实验,利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制得的乳清蛋白肽,研究乳清蛋白肽对老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通过动物行为学实验得出,灌胃乳清蛋白肽可以增加跳台潜伏期和减少跳台错误次数;减小电击时间和次数;减少定位航行实验中的逃避潜伏期、游泳路程、速度和朝向角,增加空间探索实验中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时间百分比、路程百分比、经过平台次数和减少初次穿越平台的时间,同时游泳轨迹也向趋向型和直线型发展。实验结果表明,乳清蛋白肽能够提高衰老小鼠的被动回避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所以通过本试验可以为开发具有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乳清蛋白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肽 衰老小鼠 行为学实验 记忆习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和单侧纹状体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早期和晚期行为学 被引量:2
6
作者 孙炜 吴春明 +1 位作者 刘张 难波宏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比较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MFB)和单侧纹状体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行为学的差异。方法将6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4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MFB损毁模型组(n=18)和假手... 目的比较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MFB)和单侧纹状体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不同时期行为学的差异。方法将6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1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4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n=18)、MFB损毁模型组(n=18)和假手术组(n=8)。通过甲基苯丙胺诱导的旋转实验、溴隐亭诱导的旋转实验和步行实验比较损伤后早期(4周后)和晚期(6个月后)大鼠行为学的变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结合分析实验计算病灶侧阳性多巴胺神经元脱失率和多巴胺转运蛋白、D2受体结合率。结果甲基苯丙胺诱发1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4位点纹状体损毁模型组和MFB损毁模型组大鼠均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溴隐亭诱发纹状体损毁模型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而MFB损毁模型组则产生朝向病灶对侧的旋转。成模早期和晚期不同模型组组间比较以及同一模型组中成模早期和晚期比较,旋转圈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步行实验结果显示,同一模型组中,成模早期和晚期病侧肢体运动启动时间明显长于健侧肢体(P<0.001),病侧肢体步长长度明显短于健侧肢体(P<0.001),病侧肢体前后步伐调整数明显少于健侧肢体(P<0.001);同一模型组中,病侧肢体成模早期与晚期、健侧肢体成模早期与晚期比较,上述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而多巴胺神经元脱失率、多巴胺转运蛋白及D2受体结合率在不同时期的3种模型病变侧呈现出与行为学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动态变化过程。结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行为学活动并非仅由某些单一多巴胺能参数决定,而是由整个多巴胺能系统的综合效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行为学实验 多巴胺能系统 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奖励性操作条件反射实验在学习记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亦文 姚彩虹 +3 位作者 孙欣然 陈善广 刘新民 姜宁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2-810,共9页
动物行为学是用于评价动物学习记忆的基本实验手段,广泛应用于生理病理机制研究及药效评价。评价大小鼠学习记忆行为检测方法根据实验原理可分为惩罚性、自发性和奖励性三类,其中奖励性操作条件反射实验是基于奖励性原理和斯金纳条件反... 动物行为学是用于评价动物学习记忆的基本实验手段,广泛应用于生理病理机制研究及药效评价。评价大小鼠学习记忆行为检测方法根据实验原理可分为惩罚性、自发性和奖励性三类,其中奖励性操作条件反射实验是基于奖励性原理和斯金纳条件反射原理的行为学检测方法,为检测动物学习记忆中的高级认知功能提供了一种更全面更精细的检测手段,尤其适合于现代高科技条件下执行复杂操作任务时的认知作业能力评价。本文对奖励性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的发展历程、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为此类方法今后在国内学习记忆行为学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奖励性操作条件反射 习记忆 行为学实验 大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57BL/6J、BALB/c、ICR品系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行为学差异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祥磊 孙秀萍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3-69,共7页
目的比较C57BL/6J、BALB/c、ICR品系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行为学差异。方法按品系将10周雄性C57BL/6J、BALB/c、ICR品系小鼠分为三组,每组10只,进行旷场实验、Barnes迷宫实验、Y迷宫实验、条件恐惧实验,比较三个品系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结... 目的比较C57BL/6J、BALB/c、ICR品系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行为学差异。方法按品系将10周雄性C57BL/6J、BALB/c、ICR品系小鼠分为三组,每组10只,进行旷场实验、Barnes迷宫实验、Y迷宫实验、条件恐惧实验,比较三个品系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旷场实验,C57BL/6J组总移动距离、大移动距离、速度、中央区移动距离百分比、中央区停留时间少于ICR组和BAL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C57BL/6J组小运动移动距离多于ICR组和BAL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Barnes迷宫实验测试阶段,C57BL/6J组与ICR组在目标区域停留时间大于BAL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Y迷宫实验三组小鼠自发转换率,进臂停留时间与次数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条件恐惧实验中三组小鼠僵直时间百分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个品系中,C57BL/6J小鼠自发活动最低,旷场实验焦虑水平最高,空间参考记忆优于ICR组和BALB/c小鼠,三个品系空间工作记忆及空间识别记忆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行为学实验 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闭症动物模型社会互动行为的评估及干预研究进展
9
作者 孔明慧 鲁力铭 +2 位作者 向蕾颖 陈小异 朱志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9-178,共10页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神经发育障碍,具有复杂的潜在遗传结构。然而,目前ASD正在研究的临床前试验主要通过啮齿类动物模型进行,以测试非药物干预及药物干预对ASD核心及相关症状的影响。本文...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神经发育障碍,具有复杂的潜在遗传结构。然而,目前ASD正在研究的临床前试验主要通过啮齿类动物模型进行,以测试非药物干预及药物干预对ASD核心及相关症状的影响。本文从认知神经机制角度阐述影响社会互动行为的脑区;梳理社会互动的行为学测试实验;对ASD的核心和相关症状的有效非药物干预和药物干预进行综述,为下一步促进啮齿类动物模型临床前试验的发展提供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谱系障碍 三箱社交实验 行为学实验 催产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物痛行为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昆龙 朱慧 +5 位作者 王正梅 杨依 吴菲菲 杨雁灵 王亚云 袁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5-220,共6页
疼痛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寻找有效镇痛手段。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不能充分控制顽固性疼痛,主要归结于疼痛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对实验室动物痛行为学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疼痛的相关机制。经典刺激诱发痛行为学检测,如vonFrey痛阈实验、甩尾实验... 疼痛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寻找有效镇痛手段。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不能充分控制顽固性疼痛,主要归结于疼痛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对实验室动物痛行为学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疼痛的相关机制。经典刺激诱发痛行为学检测,如vonFrey痛阈实验、甩尾实验、热板实验哈格里夫斯实验等,已用于大鼠和小鼠动物研究多年,且在检测镇痛效果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急需新的可靠的行为学检测助力痛觉机制研究和镇痛策略研发。本文对动物痛行为学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了8种检测方法:鬼脸量表、自主行为、转轮跑步行为、挖洞行为、筑巢行为、家庭笼监控、步态分析以及条件性位置偏爱/厌恶。每种检测方法均给出其优缺点,以帮助研究者选择最合适的行为学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觉 刺激诱发痛行为检测实验 家庭笼监控 步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郁金提取物对Aβ_(25-35)所致阿尔兹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雅彬 康凯 +2 位作者 齐越 张冰冰 贾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05-2909,I0025,I0026,共7页
目的:利用β-淀粉样蛋白(Aβ25-35)建立Aβ25-35小鼠痴呆模型,进一步研究温郁金提取物对Aβ25-35所致小鼠阿尔兹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在小鼠侧脑室注射Aβ25-35造模,选取造模成功小鼠进行温郁金提取物... 目的:利用β-淀粉样蛋白(Aβ25-35)建立Aβ25-35小鼠痴呆模型,进一步研究温郁金提取物对Aβ25-35所致小鼠阿尔兹海默病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仪,在小鼠侧脑室注射Aβ25-35造模,选取造模成功小鼠进行温郁金提取物连续给药15 d,通过Y迷宫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研究温郁金提取物对阿尔兹海默病的影响。结果:温郁金提取物对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郁金提取物 阿尔兹海默病 氧化应激 习记忆 行为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心率变异性引导的阿尔茨海默病磁刺激干预技术研究
12
作者 陈淑婷 耿读艳 +2 位作者 范淳萌 郑卫然 徐桂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4-1278,共15页
目的无创磁刺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治疗,但缺乏便捷及时的疗效评估与反馈方法,难以有效指导磁刺激方案的调整。本研究旨在探究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诊断AD并引导AD磁刺激干预... 目的无创磁刺激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治疗,但缺乏便捷及时的疗效评估与反馈方法,难以有效指导磁刺激方案的调整。本研究旨在探究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诊断AD并引导AD磁刺激干预技术的可能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频率40 Hz、磁感应强度10 mT的脉冲磁场对AD模型小鼠进行为期18 d的全身暴露实验,检测暴露前后的行为学和心脑电信号,并采集每天暴露后的即时心电信号。结果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发现:HRV部分指标可以和行为学及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一样精确识别AD模型小鼠(P<0.05)并显著区分病症程度(P<0.05),其中rMSSD、pNN6、LF/HF、SD1/SD2及排列熵展现出了与行为学及脑电良好的相关性及统计学意义(r>0.3,P<0.05);磁场暴露前后这些HRV指标同行为学及脑电均得到显著调节(P<0.05),且在连续的心电变化中更精确地观察到刺激效果的变化趋势。结论HRV能精确反映病理生理变化和病症程度,快速评估磁刺激效果,具有用于引导曝磁模式的潜力,为研究脑疾病的个性化电磁神经调控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心率变异性 磁刺激 行为学实验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0410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
13
作者 周围 刘艾林 杜冠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16-1016,共1页
目的探讨DL0410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3 mg·kg-1)治疗组、美金刚(2 mg·kg-1)治疗组、DL0410(3,10和30 mg·kg-1)剂量组,并以同背景... 目的探讨DL0410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多奈哌齐(3 mg·kg-1)治疗组、美金刚(2 mg·kg-1)治疗组、DL0410(3,10和30 mg·kg-1)剂量组,并以同背景阴性的C57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药2个月后采用筑巢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以及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小鼠,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皮质和海马组织中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蛋白激酶B(AKT),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促凋亡蛋白(Bax)以及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多项行为学实验结果均表明,DL0410可明显改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病理染色结果表明,DL0410不仅可以减轻模型小鼠神经元的肿胀,增加神经元的存活数量,还可以有效清除沉积于皮质和海马区的老年斑及Aβ。同时,DL0410能够增加小鼠皮质和海马脑组织中AKT、BDNF以及bcl-2的表达,减少GSK-3β和Bax的表达。结论 DL0410通过AKT-GSK-3β信号通路改善APP/PS1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APP/PS1转基因小鼠 行为学实验 GSK-3Β 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隐喻认知的中医五行学说研究述评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淬兰 贾春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9期1502-1506,共5页
五行学说是一个建构型隐喻系统。目前隐喻视角下的五行学说研究,主要集中在五行的隐喻认知、隐喻类型、隐喻认知系统的构建等方面。本文通过对以上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后,指出了目前五行学说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认知... 五行学说是一个建构型隐喻系统。目前隐喻视角下的五行学说研究,主要集中在五行的隐喻认知、隐喻类型、隐喻认知系统的构建等方面。本文通过对以上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后,指出了目前五行学说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认知科学背景下,从中医学、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的立场对五行学说进行多视角多层面的研究,特别是进行相关理论的实证研究,如应用行为学、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方法,论证五行理论中五音五色的配属关系,或发现五音与五色新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理论 隐喻 认知 实验研究 事件相关电位 行为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厚朴汤抗抑郁作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郭春华 李晶晶 +5 位作者 刘妍如 杨建云 肖炳坤 黄荣清 张春生 姜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91-194,共4页
对半夏厚朴汤的抗抑郁作用进行初步的研究。采用慢性束缚应激刺激对大鼠进行抑郁造模;并通过大鼠强迫游泳、悬尾、糖水偏好等行为学实验测试,评价半夏厚朴汤的抗抑郁作用。实验结果知,半夏厚朴汤200、500 mg/kg能显著缩短大鼠强迫游泳... 对半夏厚朴汤的抗抑郁作用进行初步的研究。采用慢性束缚应激刺激对大鼠进行抑郁造模;并通过大鼠强迫游泳、悬尾、糖水偏好等行为学实验测试,评价半夏厚朴汤的抗抑郁作用。实验结果知,半夏厚朴汤200、500 mg/kg能显著缩短大鼠强迫游泳、悬尾不动时间,同时也显著提高大鼠糖水偏好率。因此,半夏厚朴汤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厚朴汤 抗抑郁 慢性束缚应激刺激 行为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对去卵巢大鼠和经β淀粉样蛋白作用的培养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琳 段光琳 +1 位作者 赵丽 吴建梁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去卵巢大鼠和经 β淀粉样蛋白 (βamyloidprotein ,β AP)作用的培养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①将 2 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模型组 10只 ,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后饲喂普通食物 ;给药组 10只 ,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后...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去卵巢大鼠和经 β淀粉样蛋白 (βamyloidprotein ,β AP)作用的培养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①将 2 9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3组 :模型组 10只 ,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后饲喂普通食物 ;给药组 10只 ,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后饲喂含大黄素的食物 ,大鼠摄入大黄素按 80 μg·kg 1 ·d 1 计 ;对照组 9只 ,给予假手术后饲喂普通食物。70d后通过水迷宫实验测定 3组大鼠行为改变情况。②取经过上述实验的 3组大鼠的脑额叶皮质细胞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数。③取乳鼠大脑皮质细胞 ,培养 12d后分为 4组 :实验组 1加入 β AP1 4 0 ;实验组 2加入 β AP1 4 0 和 17 β雌激素 ,实验组 3加入β AP1 4 0 和大黄素 ;正常组不加入任何药物。观察 4组培养细胞的早期和晚期存活数 ,测定标记Annexin V FITC的细胞的荧光强度。结果 ①给药组和对照组大鼠比模型组大鼠更容易找到实验平台的位置。给药组和对照组到达平台的平均时间分别为 (15 19± 2 2 4)、(14 48± 1 99)s ,均比模型组大鼠到达平台所用的平均时间 [(2 2 45± 2 42 )s]短 (P <0 .0 1) ;给药组和对照组到达平台的游泳距离分别为 (4 3 2 91± 2 99)、(4 2 6 5 8±2 66)cm ,均比模型组到达平台的游泳距离 [(766 66± 3 5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行为学实验 神经元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己酮草酰二腙诱导精神分裂症小鼠模型胼胝体有髓神经纤维脱髓鞘的定量观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国华 彭超 +6 位作者 李永德 王芸 陈林 卢伟 孔吉明 肖岚 唐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98-603,共6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uprizone,CPZ)诱导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胼胝体内有髓神经纤维的改变及与行为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19只雄性C57BL/6小鼠被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n=10)和CPZ处理组(n=9),分别给予正常鼠饲料和混有0.2%(... 目的进一步研究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uprizone,CPZ)诱导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胼胝体内有髓神经纤维的改变及与行为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19只雄性C57BL/6小鼠被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n=10)和CPZ处理组(n=9),分别给予正常鼠饲料和混有0.2%(质量分数)CPZ的鼠饲料6周,运用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探孔实验和转棒实验检测小鼠的行为学改变,运用免疫组化、透射电镜、体视学方法研究小鼠的胼胝体和其内有髓神经纤维的改变。结果 CPZ处理组小鼠在行为学实验中表现为:旷场实验中央区活动增多,高架十字迷宫开臂内活动增加(P<0.05),提示CPZ处理小鼠的焦虑行为减少;学习记忆能力、运动能力和基本探索行为并未受到影响(P>0.05)。透射电镜研究发现CPZ模型小鼠胼胝体存在有髓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透射电镜和体视学研究发现,CPZ模型小鼠胼胝体体积[(12.66±1.07)mm3]较空白对照组[(13.53±2.79)mm3]无显著性下降(P>0.05),但CPZ模型小鼠胼胝体有髓神经纤维长度密度和总长度[(0.70±0.17)km/mm3和(9.06±2.56)km]均较空白对照组[(1.47±0.17)km/mm3和(19.75±3.70)km]显著下降(P<0.05)。结论 CPZ模型可以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样症状且胼胝体内有髓神经纤维存在脱髓鞘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己酮草酰二腙 精神分裂症 行为学实验 胼胝体 脱髓鞘 体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参花成分分析及对小鼠认知辨别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陆涛 张军伟 +3 位作者 唐雪 周鹏 夏旭斌 胡炜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0-69,共10页
本研究主要对海参花进行了成分分析并研究了其对小鼠认知辨别能力的影响。70只SPF级雄性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东莨菪碱模型组、吡拉西坦阳性组(400 mg/kg),海参花低、中、高剂量组(75、150、450 mg/kg)。每天灌胃给药30 min后... 本研究主要对海参花进行了成分分析并研究了其对小鼠认知辨别能力的影响。70只SPF级雄性ICR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东莨菪碱模型组、吡拉西坦阳性组(400 mg/kg),海参花低、中、高剂量组(75、150、450 mg/kg)。每天灌胃给药30 min后腹腔注射1 mg/kg东莨菪碱造模。30 d后进行旷场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Y迷宫、Morris水迷宫、避暗实验等行为学实验。在行为学实验训练期继续灌胃给药并造模。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海参花组能显著增加小鼠在旷场中心区域活动的时间(P<0.05),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辨别指数(P<0.05),在Y迷宫实验中能显著增加自发交替(P<0.01),在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中能显著减少小鼠的逃避潜伏期(P<0.01),同时显著增加小鼠在平台所在区域的穿越次数(P<0.05)和累计时间(P<0.05)。在避暗实验测试期中能显著增加小鼠进入暗室的潜伏期(P<0.05)和降低错误次数(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花 东莨菪碱 认知辨别能力 行为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L12基因治疗对于小鼠阿尔兹海默病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邹良玉 张丰 +4 位作者 黄鹤鸣 何奕涛 秦海燕 曹旭 潘建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0-385,共6页
目的观察BCL2L12基因治疗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行为学及分子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向仪将携带空壳基因及BCL2L12基因的腺相关病毒注射至C57小鼠海马CA1区,2周后相同部位注射Aβ(1μg),2周后进行行为学实验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观察BCL2L12基因治疗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行为学及分子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应用立体定向仪将携带空壳基因及BCL2L12基因的腺相关病毒注射至C57小鼠海马CA1区,2周后相同部位注射Aβ(1μg),2周后进行行为学实验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6E10及AT8)。结果旷场实验发现,空壳基因治疗组与目的基因治疗组在中心区的时间与记录总时间的比值显著低于空白对照小鼠,两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水迷宫实验发现,目的基因治疗组及空白对照组平均潜伏期均于第2天显著缩短,而空壳基因治疗组平均潜伏期于第3天显著缩短。6E10及AT8免疫荧光染色发现空壳基因治疗组及目的基因治疗组小鼠染色脑片平均吸光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小鼠,空壳基因治疗组小鼠染色脑片平均吸光度高于目的基因治疗组小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BCL2L12基因治疗无法改善AD小鼠的焦虑情绪,但是可以提高AD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可能与BCL2L12基因治疗减少Aβ沉积以及Tau蛋白磷酸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BCL2L12基因 TAU蛋白 行为学实验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死亡抑制剂对全脑缺血模型治疗作用的研究
20
作者 张倩 辛现良 耿美玉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8-351,共4页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避暗实验、Y型迷宫实验等行为学方法,及神经细胞的HE染色法研究神经死亡抑制剂(简称NDI)对于C57Black/6J小鼠全脑缺血30 min后再灌注大脑海马区的影响。试验表明,与缺血模型组相比...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避暗实验、Y型迷宫实验等行为学方法,及神经细胞的HE染色法研究神经死亡抑制剂(简称NDI)对于C57Black/6J小鼠全脑缺血30 min后再灌注大脑海马区的影响。试验表明,与缺血模型组相比,行为学实验中给药组记忆能力增强(p<0.05);免疫染色法实验则为给药组小鼠大脑海马CA1区完整细胞染色数量明显增多(p<0.05)。因此得出,NDI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所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具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死亡抑制剂 全脑缺血再灌注 行为学实验 HE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