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为不良和违规青少年教育管理的法律问题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汩宝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2-55,共4页
现行法律关于行为不良、违法违规青少年教育管理的规定中,存在问题不少,主要表现在:过于重视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处理,忽视违规违纪青少年的管理;过分重视强调对于学生做出结论性、结果性、静态性的评价,缺少程序性、进行性、动态性的指导... 现行法律关于行为不良、违法违规青少年教育管理的规定中,存在问题不少,主要表现在:过于重视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处理,忽视违规违纪青少年的管理;过分重视强调对于学生做出结论性、结果性、静态性的评价,缺少程序性、进行性、动态性的指导;过于强调对于学生的关心、爱护、尊重,忽视对于学生的强制性教育和管理;过于重视实体性问题,忽视程序性问题;法律法规间的配套不够,缺少对于某些法律条款、名词、术语的权威性解释。完善对于行为不良、违规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应当在加大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快有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和完善;科学合理地限制对于青少年某些权利的保护,增加学校老师在青少年教育管理中的责任与权力等方面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青少年 行为不良 教育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不良医疗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
2
作者 李宁 张维 张倩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8-253,共6页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的不良医疗行为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降低肿瘤患者的不良医疗行为发生率,规范其诊疗秩序,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3年10—12月抽取某市3个社区肿瘤患者及照护者16名进行半结构式、深入化质性...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的不良医疗行为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降低肿瘤患者的不良医疗行为发生率,规范其诊疗秩序,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3年10—12月抽取某市3个社区肿瘤患者及照护者16名进行半结构式、深入化质性访谈,采用Nvivo12.0软件进行资料转录及主题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其一,肿瘤患者不良医疗行为包括过度治疗、非规范用药、高昂检查项目的不实推荐。其二,肿瘤患者不良医疗行为影响因素包括医疗体制与政策问题局限、患者弱势地位维权难、相关伦理监督与法律法规欠完善。其三,肿瘤患者不良医疗行为对策主要包括完善医疗制度与政策建设;优化医疗资源分配;提高医务人员医学伦理素养;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加强患者医学伦理教育,增强患者权益保护意识;强化伦理监督与评价。结论 肿瘤患者不良医疗行为受医护、患者及制度三方因素影响,政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应采取有针对性对策应对不良医疗行为,以规范诊疗秩序、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不良医疗行为 医疗质量 医学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Apriori算法的不良驾驶行为关联分析
3
作者 韩锐 于长海 +1 位作者 丁庆国 石朋炜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0-56,共7页
不良驾驶行为的复杂化趋势会对道路交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挖掘不良驾驶行为的潜在规律,文章通过车载诊断系统(OBD)采集哈尔滨乘用车早晚高峰时段的行驶数据,利用Python数据处理平台识别超速、急变速、急转弯及快速变道共4种不良驾驶... 不良驾驶行为的复杂化趋势会对道路交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挖掘不良驾驶行为的潜在规律,文章通过车载诊断系统(OBD)采集哈尔滨乘用车早晚高峰时段的行驶数据,利用Python数据处理平台识别超速、急变速、急转弯及快速变道共4种不良驾驶行为。基于行为数据集,提出一种改进的Apriori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引入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优化Apriori算法中的支持度与置信度两个重要参数,并使用哈希映射表提高Apriori算法的运行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改进Apriori算法在两种数据集上的运行时间较传统Apriori算法分别提高8.26%、9.27%。关联结果显示,不良驾驶行为并非单独存在,其中急转弯、快速变道、急加速关联性最强,超速行为与急变速次之。该研究能够为驾驶风格量化分析提供参考,可应用于交通事故主动预警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安全 不良驾驶行为 数据挖掘 关联分析 改进Apriori算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抑郁障碍不良饮食行为及潜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丽丽 刘乐伟(综述) 刘寰忠(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8-383,共6页
抑郁障碍会造成青少年的社会功能损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饮食行为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抑郁障碍会增加个体出现不良饮食行为的风险。同时,青春期是饮食失调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更容易出现一系列不良饮食行为。合并... 抑郁障碍会造成青少年的社会功能损害,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饮食行为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抑郁障碍会增加个体出现不良饮食行为的风险。同时,青春期是饮食失调的关键时期,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更容易出现一系列不良饮食行为。合并不良饮食行为会对疾病的治疗和青少年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该文旨在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合并不良饮食行为的现状及潜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青少年 不良饮食行为 异常进食行为 食物成瘾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对学龄前患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后不良行为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庄渊钊 谢文钦 +3 位作者 黄计璇 胡伟泽 郭育青 陈英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30 min口服咪达唑仑对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学龄前患儿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POBCs)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学龄前患儿197例,男118例,女79例,年龄1~6岁,BMI 14.0~24.5 kg/m... 目的探讨术前30 min口服咪达唑仑对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学龄前患儿术后不良行为改变(NPOBCs)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学龄前患儿197例,男118例,女79例,年龄1~6岁,BMI 14.0~24.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口服咪达唑仑组(M组,n=100)和口服糖盐水组(C组,n=97)。患儿由家属陪伴进入观察室,M组给予咪达唑仑0.5 mg/kg,C组给予5%糖盐水0.25 ml/kg,30 min后由“小丑”医师陪同进入手术室。记录入观察室前、入手术室前改良的耶鲁术前焦虑评分(m-YPAS)。记录麻醉诱导前诱导依从性检查表(ICC)评分。记录术后即刻、术后6、24 h儿童疼痛评估量表(FLACC)以及儿童苏醒期躁动评分量表(PAED)评分。记录术后恶心呕吐、低氧血症发生情况。于出院后1、7、14、30 d对患儿家属随访,采用儿童术后行为量表(PHBQ)评估NPOBCs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M组入手术室前m-YPAS评分、麻醉诱导前ICC评分、术后即刻PAED评分、术后1、7、14、30 d NPOBCs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入观察室前YPAS评分、术后6、24 h PAED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和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术前30 min口服咪达唑仑可以有效缓解围术期焦虑情绪,降低NPOBCs发生率,且不增加患儿苏醒延迟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达唑仑 口服溶液 儿童 疝囊高位结扎术 术后不良行为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对小儿隐匿阴茎矫治术后早期不良行为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欢 孙盈盈 +1 位作者 夏寅 李元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5-843,共9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对小儿隐匿阴茎矫治术后早期不良行为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隐匿性阴茎矫治术患儿88例,手术时间小于1 h,年龄4~10岁,ASA分级I~Ⅱ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E组,n=44)和对照组(C组,n=44),E组...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对小儿隐匿阴茎矫治术后早期不良行为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隐匿性阴茎矫治术患儿88例,手术时间小于1 h,年龄4~10岁,ASA分级I~Ⅱ级;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艾司氯胺酮组(E组,n=44)和对照组(C组,n=44),E组麻醉诱导前20 min予以艾司氯胺酮0.5 mg/kg预处理,C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静注,两组均采用喉罩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在术前一天和入手术室时采用m-YPAS评估焦虑状态,记录诱导期ICC评分。分别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即刻(T1)、手术开始(T2)、入PACU(T3)、入PACU后10 min(T4)、出PACU前(T5)患儿的HR和MAP。记录苏醒期间PAED、FLACC评分。留取术前1天和术后第1天外周静脉血3 mL,检测MCP-1、Cortisol、Epinephrine水平。术后第3天、第7天对所有患儿行PHBQ问卷评分。【结果】E组术后第3天、第7天术后出现不良行为改变(NPOBCs)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31.8%vs.63.6%,P<0.05;18.2%vs.40.9%,P<0.05)。E组术后第3天PHBQ中分离焦虑、睡眠焦虑、饮食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体焦虑、攻击性、冷漠退缩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2组PHBQ中各项指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E组术后MCP-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艾司氯胺酮和入手术室的m-YPAS是患儿术后早期NPOBCs的影响因素,且二者作为预测NPOBCs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659(0.544,0.774)和0.918(0.849,0.988),敏感性分别为66.70%和92.90%,特异性分别为65.20%和8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CU中PAED评分和FLAC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预处理可以降低接受隐匿性阴茎矫治术儿童的术后早期NPOBCs的发生,且可能与降低术后MCP-1有关,同时不增加围术期不良事件,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焦虑 术后不良行为改变 儿童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术后患者不良饮食行为评估工具及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詹晓庆 谢铭 +4 位作者 王继伟 杨言 胡旭 张临雪 郑喜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5,共6页
减重术后不良饮食行为是影响肥胖患者术后减重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之一。阐述国内外减重术后患者不良饮食行为的概念特点、患者不良饮食行为的状况、评估工具和干预措施,旨在帮助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为临床减重手术患者不良饮食... 减重术后不良饮食行为是影响肥胖患者术后减重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之一。阐述国内外减重术后患者不良饮食行为的概念特点、患者不良饮食行为的状况、评估工具和干预措施,旨在帮助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为临床减重手术患者不良饮食行为筛查提供借鉴,为进一步制定我国减重手术患者不良饮食行为的治疗及护理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手术 肥胖 不良饮食行为 进食障碍 测量工具 认知行为疗法 护理干预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平台商家不良行为的责任配置研究--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的分析
8
作者 徐洪海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6,共8页
数字平台交易中的不良行为主体多为平台商家,但平台企业为促成交易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配置平台责任是治理此类不良行为的关键。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研究发现,平台企业为克服商家不良行为产生的负交叉网络外部性问题有激励主动治理,但严格... 数字平台交易中的不良行为主体多为平台商家,但平台企业为促成交易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配置平台责任是治理此类不良行为的关键。基于双边市场理论研究发现,平台企业为克服商家不良行为产生的负交叉网络外部性问题有激励主动治理,但严格型消费者较少(宽容型消费者较多)时又使其激励有所不足。因此,在外部治理制度上需要根据市场中各类消费者比例情况,为平台企业配置足够的责任才能更有效地治理不良行为。现行相关法规应该适当地增加平台责任,并完善消费者评价体系和诉赔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平台 不良行为 严格型消费者 责任配置 双边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不良健康行为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郑全庆 李燕琴 +2 位作者 路平 王懿 李学成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8-571,574,共5页
目的 了解青少年多种不良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西乡县两所中学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学生吸烟率 2 1 8% ,吸烟的主要原因是“心情不好” ,其影响因素有性别、学校类型、生源地、学习成绩、父母婚姻状... 目的 了解青少年多种不良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西乡县两所中学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学生吸烟率 2 1 8% ,吸烟的主要原因是“心情不好” ,其影响因素有性别、学校类型、生源地、学习成绩、父母婚姻状况及校外朋友的多少 ;②饮酒率5 2 1 % ,饮酒的主要原因是“庆贺高兴的事情” ,影响饮酒的因素有性别、年龄、父母的管教、学习成绩及校外朋友的多少 ;③ 3 9 9%学生曾有过离家出走的行为或念头 ,主要是因为“家长误解” ;④ 2 6 5 %学生曾有过自杀的念头 ,4 4%有过自杀的行为 ,主要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 ,影响自杀念头的因素有性别和人际关系 ,影响自杀行为的因素有学习成绩和学校类型 ;⑤ 3 5 %的学生报告曾有过性行为 ,主要原因是“一时冲动” ,影响性行为的因素有年龄和校外朋友的多少 ;⑥除吸烟、饮酒与自杀念头无关 ,离家出走的行为或念头与自杀行为无关外 ,其余各行为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该地区青少年的不良健康行为比较严重 ,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不良行为 影响因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学习困难和不良行为的综合干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史慧静 王文英 汪玲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6-176,共1页
本文对学习困难和不良行为的小学生开展一系列学校、家庭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具体的心理辅导,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干预治疗,取得了初步效果。对象和方法对象采用1.《提高学习能力因素诊断测验》(FAT)手册[1];2.韦氏儿童智力... 本文对学习困难和不良行为的小学生开展一系列学校、家庭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具体的心理辅导,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干预治疗,取得了初步效果。对象和方法对象采用1.《提高学习能力因素诊断测验》(FAT)手册[1];2.韦氏儿童智力量表[2];3.《Achenb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困难 不良行为 儿童 综合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身体活动水平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抑制能力的行为和脑电特征 被引量:13
11
作者 朱风书 吴雪萍 周成林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6-81,111,共7页
为了考察不同身体活动水平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抑制能力的行为和脑电特征,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30名不同身体活动水平且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记录完成经典Go/Nogo抑制控制任务时的行为反应和... 为了考察不同身体活动水平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抑制能力的行为和脑电特征,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30名不同身体活动水平且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记录完成经典Go/Nogo抑制控制任务时的行为反应和EEG数据。结果显示:经常运动组的反应时间快于久坐组,经常运动组对于不良行为习惯相关图片的抑制成功率优于久坐组,且经常运动组在代表抑制能力的Nogo-P3效应更加明显。可见高身体活动水平的大学生对不良行为习惯的抑制能力更强,主要通过较强的抑制能力,进而降低其对不良行为习惯,例如烟瘾、网瘾等的渴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活动 不良行为 Go/Nogo 抑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某综合大学一年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及进食障碍调查 被引量:7
12
作者 孔庆梅 张大荣 +3 位作者 黄悦勤 刘海桦 李雪霓 刘肇瑞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88-889,共2页
本文采用进食障碍问卷对北京市某综合性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整群调查,并与既往高中生研究结果比较,了解和分析大学一年级学生中不良饮食行为和进食障碍情况。
关键词 不良饮食行为 进食障碍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责任视角下患者不良就医行为研究:现象及对策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家伟 景琳 +1 位作者 杨莉 钟生艳 《中国医院管理》 2011年第10期44-47,共4页
从道德责任视角分析了患者不良就医行为。通过对272位患者就医道德状况的调查,运用因子分析将其不道德就医行为归为6种类型:伤害医方的行为、获利行为、伤害其他患者及公众的行为、对他人无害的违规行为、认知偏差所致行为和讨好医方的... 从道德责任视角分析了患者不良就医行为。通过对272位患者就医道德状况的调查,运用因子分析将其不道德就医行为归为6种类型:伤害医方的行为、获利行为、伤害其他患者及公众的行为、对他人无害的违规行为、认知偏差所致行为和讨好医方的行为;然后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不道德就医行为主要现象,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责任 不良就医行为 现象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不良饮食行为临床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朱玲 任丽丽 杨建平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3-826,共4页
目的评价IMFeD工具对儿童不良饮食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儿童保健门诊中具有不良饮食行为的1~5岁儿童37例作为干预组,应用IMFeD工具进行阶段性指导,每月在儿童保健门诊进行1次指导,共3次;选择进行常规保健的儿童41例为对照组。比... 目的评价IMFeD工具对儿童不良饮食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儿童保健门诊中具有不良饮食行为的1~5岁儿童37例作为干预组,应用IMFeD工具进行阶段性指导,每月在儿童保健门诊进行1次指导,共3次;选择进行常规保健的儿童41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儿童不良饮食行为、抚养人不良喂养行为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IMFeD干预组儿童4项不良饮食行为发生比例(50.00%~76.47%)高于对照组(12.20%~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IMFeD干预组与对照组4项不良饮食行为发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FeD干预组儿童4项不良饮食行为发生比例均有所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IMFeD干预组抚养人4项不良喂养行为发生比例(32.35%~64.71%)高于对照组(2.44%~1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IMFeD干预组与对照组不良喂养行为发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FeD干预组5项不良喂养行为发生比例均有所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MFeD干预方法对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干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饮食行为 IMFeD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邵世志 黄小力 +1 位作者 王瑞鸿 李子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56,共5页
上海市闵行区在承担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全国试点工作的过程中,提炼形成了以青少年事务社工为主要依靠力量,进驻监所、工读学校、大型商企市场等工作阵地,对重点青少年群体进行联系、干预、矫治和帮... 上海市闵行区在承担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全国试点工作的过程中,提炼形成了以青少年事务社工为主要依靠力量,进驻监所、工读学校、大型商企市场等工作阵地,对重点青少年群体进行联系、干预、矫治和帮扶的工作模式,有效开展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社会工作 模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的实施进展与建议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武朝 张国 +2 位作者 刘刚 袁军 李柏钧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24,共3页
通过政策研究和文献综述,分析了国内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目前,国内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面临法律基础薄弱、记分项目内容不规范和记分管理混乱问题。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出台相关指导性和规范... 通过政策研究和文献综述,分析了国内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目前,国内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面临法律基础薄弱、记分项目内容不规范和记分管理混乱问题。建议国家层面尽快出台相关指导性和规范性政策文件,推动各地建立健全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制度,建立医务人员诚信档案,构建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信息化监管平台和不良执业行为信息发布平台,实现对医师不良执业行为的实时评估和预警,使有限的监管人员发挥最佳的管理效能,形成长效监督机制,充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 记分管理 医疗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86名1~9年级学生近视现况及其与不良用眼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26
17
作者 朱娜 罗家有 +3 位作者 曾嵘 李雄伟 罗米扬 王质蕙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87-989,991,共4页
目的了解湖南省某地区1-9年级学生近视现况,并探讨不良用眼行为与近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随机选择的3586名1-9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良用眼行为对近视的影响。结果在被调查者中,近视率为27.... 目的了解湖南省某地区1-9年级学生近视现况,并探讨不良用眼行为与近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随机选择的3586名1-9年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不良用眼行为对近视的影响。结果在被调查者中,近视率为27.3%,其中小学生近视率为16.0%,低于初中生(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常采取近距离用眼、不良读写姿势、不良阅读方式以及在弱光照环境下读写等用眼行为的学生,其近视率分别为34.2%、31.6%、43.5%和31.3%,高于从不或偶尔采取上述不良用眼行为的学生(19.6%、22.9%、25.0%和2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近距离用眼、不良阅读方式为近视的危险因素。结论不良用眼行为与近视有关,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年级学生 近视 不良用眼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客不良行为对现场顾客行为的影响——基于归因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广玲 王辉 胡琴芬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0-95,129,共6页
对不良行为的责任归因与顾客不满意以及顾客的重购行为、退出商家行为均有直接影响,并通过顾客不满意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其他顾客模仿他人的不良行为。此外,相比偶遇关系,信任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顾客不满意,从而减少顾客退出本企业... 对不良行为的责任归因与顾客不满意以及顾客的重购行为、退出商家行为均有直接影响,并通过顾客不满意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其他顾客模仿他人的不良行为。此外,相比偶遇关系,信任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顾客不满意,从而减少顾客退出本企业或模仿不良行为的倾向,增加顾客重购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因 顾客不满意 关系类型 顾客不良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师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制度探讨与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跃龙 李力达 +7 位作者 罗嵇宁 邓志毅 贝文 黄锐 谢洪彬 严非 王伟 王群 《中国医院管理》 2012年第2期11-13,共3页
目的通过对建立医师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制度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并对具体内涵分值设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医师、管理者群体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根据具体医师不良行为的严重程度,分别给予1分、2分、4分、... 目的通过对建立医师不良执业行为积分管理制度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并对具体内涵分值设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医师、管理者群体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根据具体医师不良行为的严重程度,分别给予1分、2分、4分、6分、12分5个档位的参考分值,管理者打分与参考分值较为一致,医师打分有集中效应。结论医师不良执业行为管理将大大加强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但在具体分值设定上应当再做调整,并加强对医师群体的宣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师行为监管 不良执业行为 积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系统的构建探索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武朝 林英忠 +3 位作者 张国 刘刚 袁军 许书培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80,88,共4页
目的为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系统研发应用及落实综合监管制度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综述和政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各子模块的内容和预期实现的功能。结果构建的医务人员不良执... 目的为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系统研发应用及落实综合监管制度提供参考。方法在文献综述和政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各子模块的内容和预期实现的功能。结果构建的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系统包含账户管理、记分管理、负面清单、奖罚管理、科室执行、报表管理6大模块。结论构建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信息化监管系统,可实现对医师不良执业行为的动态量化监管,使有限的监管人员发挥最佳的管理效能,对解决当前医疗质量管理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 医疗质量管理 记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