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离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监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晶 吴泽君 +2 位作者 金路 罗雪梅 朱怀军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298,共6页
替考拉宁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感染疾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其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绝大部分药物进入人体后与蛋白结合,只有部分药物以游离形式存在,但仅游离药物可透过生物膜,进入靶组织发挥疗效,因此对游离替... 替考拉宁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感染疾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其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绝大部分药物进入人体后与蛋白结合,只有部分药物以游离形式存在,但仅游离药物可透过生物膜,进入靶组织发挥疗效,因此对游离替考拉宁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具有个体化用药指导价值和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总结对比游离替考拉宁药物浓度测定方法并分析其优劣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游离替考拉宁药物浓度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为后期开发新的游离替考拉宁浓度检测方法及基于游离浓度提供更精准的个体化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考拉宁 血药浓度监测 游离药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李鸽 钱磊 +3 位作者 王磊 王冉冉 魏灿 方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7-492,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因素,为提高药物有效浓度达标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接受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且年龄≥65岁的患者,收集其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结果以及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因素,为提高药物有效浓度达标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接受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且年龄≥65岁的患者,收集其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结果以及临床资料。以中国药理学会指南推荐的0.5~5.0 mg/L为有效浓度标准,按药物浓度分为达标和未达标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药浓度达标率的主要因素。结果共纳入202例患者,进行伏立康唑血药浓度检测244次。其中男性139例,女性63例,年龄65~95岁,中位数为74岁。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结果0.08~13.38 mg/L,平均浓度为(4.10±2.45)mg/L。血药浓度达标率为65.35%(132/202)。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给药方案、体重和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25 g/L)是影响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的主要因素。结论老年患者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给药方案、体重和低蛋白血症是主要影响因素,临床用药时应充分考虑相关因素,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伏立康唑 血药浓度监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尔硫[艹卓]对肾病综合征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影响
3
作者 耿魁魁 兰雷 +3 位作者 张圣雨 沈爱宗 吴微 史天陆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7-292,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地尔硫[艹卓]对他克莫司(TAC)血药浓度影响变化规律,为肾病综合征患者TAC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住院就诊的肾病综合征患者,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合并用药... 目的回顾性分析地尔硫[艹卓]对他克莫司(TAC)血药浓度影响变化规律,为肾病综合征患者TAC个体化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住院就诊的肾病综合征患者,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合并用药、血药浓度等信息,按是否使用地尔硫[艹卓]分为两组,单独使用TAC组和TAC+地尔硫[艹卓]组,分析地尔硫[艹卓]对TAC血药浓度影响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肾病综合征患者45例,TAC组21例,单独使用TAC常规剂量,用药后TAC平均血药浓度为(5.77±2.87)ng·mL^(-1),即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范围;TAC+地尔硫[艹卓]组24例,联用地尔硫[艹卓]前TAC平均血药浓度为(2.90±1.29)ng·mL^(-1),联用后TAC平均血药浓度增至(5.74±2.46)ng·mL^(-1),增长率为(127.34±119.57)%,增长幅度10%~288%,与联用地尔硫[艹卓]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联用后6个月内TAC平均血药浓度一直持续上升,用药后第5个月升高幅度最大,5个月后浓度趋于稳定;通过对比地尔硫芯卓用量对TAC血药浓度的影响,90 mg·d^(-1)和180 mg·d^(-1)对提高TAC血药浓度作用差距不大;同时,两药联用未发生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地尔硫[艹卓]90 mg·d^(-1)可显著提高常规剂量不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的肾病综合征患者TAC血药浓度,在不增加TAC剂量的情况下使其达到有效临床治疗浓度,两药联用总体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尔硫[艹卓] 他克莫司 肾病综合征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治疗后贝达喹啉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4
作者 犹太线 舒丞杰 +3 位作者 徐明龙 黄梅 李娜娜 彭章丽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73-2081,共9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使用贝达喹啉(Bedaquilin,BDQ)抗结核治疗后,BDQ血药浓度与临床相关因素及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2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结核病区,使用含BDQ方案治疗的22例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ifam... 目的回顾性分析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患者使用贝达喹啉(Bedaquilin,BDQ)抗结核治疗后,BDQ血药浓度与临床相关因素及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2年2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结核病区,使用含BDQ方案治疗的22例利福平耐药结核病(rifampicin-resistant tuberculosis,RR-TB)或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或准广泛耐药结核病(pre-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Pre-XDR-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RR-TB患者6例(27.27%)、MDR-TB患者12例(54.55%)、Pre-XDR-TB患者4例(18.18%)。收集患者治疗不同时间服药后2 h外周血,通过质谱-液相色谱(LC-MS/MS)分析技术监测BDQ血药浓度,通过R studio调取ggplot2及corrplot包,编写相关代码,分析BDQ血药浓度、心电图QTcF(按Fridericia法校正的QT间期)、肝肾功、体质量、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性别、血尿酸、血清肌酐(Scr)等相关指标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确立影响BDQ血药浓度的独立因素。结果22例接受含BDQ治疗患者,服药1.5周后血药浓度达到高峰,2周后逐渐趋于平稳维持在1~3μg/mL之间,24周停用BDQ抗结核治疗,直至抗结核治疗36周仍能在外周血中检测出BDQ,约为1μg/mL。BDQ血药浓度与年龄、体质量、BMI、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DiL)、尿素、尿酸、QTcF无明显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DQ血药浓度与痰涂片抗酸染色变化存在相关性(r=0.35,P<0.05)。BDQ血药浓度变化与血清肌酐有相关性(r=0.34,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DQ血药浓度与Scr正相关,是影响BDQ血药浓度的因素。22例患者的治疗结局:20例(90.9%,20/22)治愈,1例死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1例复发。结论含BDQ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对于利福平/耐多药肺结核/准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安全性较高,且患者耐受性及预后相对良好,尚未发现与BDQ直接相关的不良事件,BDQ血药浓度与SCr相关,需密切检测BDQ血药浓度及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耐药结核病 贝达喹啉 血药浓度 QT间期 血清肌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高辛血药浓度和不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肖雷 曹灿 刘加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0-1287,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危险因素以及地高辛血药浓度水平与不良反应间的关系,为地高辛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酶放大免疫测定技术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并通过病案系统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合并用药和不... 目的:探讨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危险因素以及地高辛血药浓度水平与不良反应间的关系,为地高辛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酶放大免疫测定技术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并通过病案系统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指标、合并用药和不良反应等资料。结果:55例患者中分别有12.73%、76.36%和10.91%的患者使用<0.125 mg/d、0.125 mg/d和0.25 mg/d的地高辛,血清药物浓度随剂量递增而增加。有11例(20%)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心律失常,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血清地高辛浓度为(2.55±1.59)ng/mL,显著高于无不良反应组的(0.93±0.63)ng/mL(P<0.000 1)。血肌酐升高者地高辛血药浓度高于肌酐正常者。重度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清地高辛浓度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患者(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高于肾功能正常患者。未观察到合并用药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其血药浓度受给药剂量、肾功能等的影响,血药浓度越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因此,应加强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提高个体化给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高辛 治疗药物监测 血药浓度 不良反应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师参与下的标本评估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解读的改善性研究
6
作者 刘剑敏 宋维 +1 位作者 黄蕾 邓体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5-1050,共6页
目的评价由药师参与下的血液标本质量评估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解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并监测血药浓度的患者资料。以不合格标本分布类型及占比、科室分布、再评估不合格标本... 目的评价由药师参与下的血液标本质量评估对万古霉素血药浓度解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12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并监测血药浓度的患者资料。以不合格标本分布类型及占比、科室分布、再评估不合格标本复查前后结果差值、血药浓度分布等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共纳入92例患者,177个血液标本,涉及20个科室,最终进入谷浓度监测环节的有162个。59个(36.42%)标本合格且浓度达窗(10~20 mg/L),浓度不足10 mg/L占22.84%(37/162个),高于20 mg/L占30.86%(50/162个)。合格标本共115个(64.97%)。不合格标本共62个(占35.03%),初评估不合格15个(8.47%),再评估不合格47个(26.55%)。对再评估不合格的标本在规范宣教后进行复测,其中有44个前后浓度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给药后采血”的情况,复测前后差值最大(-16.5 mg/L)。结论以标本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下,在分析前和分析后分别对标本做合理评估,使得万古霉素TDM数据的可靠性大大提升,临床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评估 万古霉素 以标本为中心 血药浓度解读 个体化药学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用化学药品血药浓度法生物等效性试验注册资料技术评审要点及常见问题
7
作者 孙雷 王亦琳 +4 位作者 叶妮 孙红洋 李丹 徐倩 苏富琴 《中国兽药杂志》 2024年第5期74-81,共8页
生物等效性试验作为兽药获批上市的关键试验,其研究过程和技术评审都要遵循特定的法规和指导原则。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的血药浓度法生物等效性试验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适用于药物活性成分吸收进入体循环具有全身作用的剂型(大多... 生物等效性试验作为兽药获批上市的关键试验,其研究过程和技术评审都要遵循特定的法规和指导原则。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的血药浓度法生物等效性试验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研究方法,适用于药物活性成分吸收进入体循环具有全身作用的剂型(大多数内服剂型和特殊注射剂)。本文根据生物等效性定义、相关法规和指导原则,结合近年来新兽药注册资料,对血药浓度法生物等效性试验资料的技术评审要点及常见问题进行梳理,旨在为新兽药的研发和注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用化学药品 血药浓度 生物等效性试验 评审要点 常见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氯喹血药浓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黄萱 谢菡 +1 位作者 葛卫红 周玉皆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20,共6页
羟氯喹最初被用作抗疟药,由于其成本效益、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已被广泛用于治疗风湿免疫病。除了免疫调节作用外,羟氯喹还表现出抗血栓、降脂和降糖的特性。羟氯喹血药浓度和临床治疗结果和不良反应相关,并且能反映患者依从性。但由于羟... 羟氯喹最初被用作抗疟药,由于其成本效益、安全性和有效性,现已被广泛用于治疗风湿免疫病。除了免疫调节作用外,羟氯喹还表现出抗血栓、降脂和降糖的特性。羟氯喹血药浓度和临床治疗结果和不良反应相关,并且能反映患者依从性。但由于羟氯喹药动学特征复杂,即使服用相同剂量,血药浓度在个体间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该文从生理因素、病理因素、代谢酶基因多态性、药物因素等方面探讨影响羟氯喹血药浓度的因素,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氯喹 血药浓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244例结核病患者一线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情况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菲菲 王鹏森 +1 位作者 范云帆 李同心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9-32,共4页
目的:分析结核病患者血药浓度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就诊并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的244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并发糖尿病、并发... 目的:分析结核病患者血药浓度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就诊并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的244例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并发糖尿病、并发肝病等资料,以及利福平(Rifampin,RFP)、异烟肼(Isoniazid,INH)、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和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血药浓度结果。结果:244例结核病患者服用RFP、INH、PZA和EMB后,低于目标浓度范围者分别占52.05%、41.80%、7.79%和52.05%;其中年龄≤18岁RFP低于目标浓度范围者占76.47%,均高于18~60岁和≥60岁组(分别为53.85%和35.56%)。RFP血药浓度与年龄相关(χ^(2)=9.203,P<0.01);女性患者中,PZA高于目标浓度范围者占47.67%,较男性患者(15.82%)高。PZA血药浓度与性别相关(χ^(2)=29.877,P<0.01)。结核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PZA低于目标浓度范围者占14.29%,高于非糖尿病患者(6.94%)。PZA血药浓度与是否合并糖尿病相关(χ^(2)=7.222,P<0.05);结核病合并肝损伤患者中,RFP和INH低于目标浓度范围者分别占64.15%和54.72%,均高于肝功能正常者(分别为48.17%和38.22%)。RFP和INH血药浓度与是否具有肝损伤相关(χ^(2)=4.244,P<0.05;χ^(2)=8.815,P<0.05)。结论:结核病患者服用一线抗结核药物后,血药浓度低的情况较为普遍,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合并糖尿病和肝病有关。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药物浓度监测,有助于制订个体化用药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结核药物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患者头孢他啶阿维巴坦血药浓度与疗效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10
作者 安姝润 廖利 +6 位作者 潘欢妍 杨晓璇 张伟 成晓亮 葛卫红 罗雪梅 周玉皆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1-1295,共5页
目的评估重症患者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血药浓度与疗效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测定29例重症患者CAZ-AVI给药48 h后头孢他啶与阿维巴坦的谷浓度(C_(min)),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并对血药浓度、疗效和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 目的评估重症患者头孢他啶阿维巴坦(CAZ-AVI)血药浓度与疗效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方法测定29例重症患者CAZ-AVI给药48 h后头孢他啶与阿维巴坦的谷浓度(C_(min)),收集患者临床信息,并对血药浓度、疗效和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组头孢他啶和阿维巴坦的C_(min)分别为(50.95±5.17)和(7.52±0.96)mg·L^(-1),无效组头孢他啶和阿维巴坦的C_(min)分别为(31.16±7.03)和(5.37±1.32)mg·L^(-1)。有效组头孢他啶的C min显著高于无效组(P<0.05),而两组阿维巴坦的C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头孢他啶的C min与临床疗效呈正相关(P<0.05),阿维巴坦的C min与临床疗效无相关性(P>0.05),ROC曲线显示临床有效头孢他啶的C_(min)最佳阈值为24.59 mg·L^(-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肌酐清除率、年龄与头孢他啶的C_(min)显著相关,肌酐清除率与阿维巴坦的C_(min)显著相关(P<0.05)。结论头孢他啶的浓度与疗效相关,在给药间隔内保持CAZ-AVI的浓度始终大于最低抑菌浓度可能更有利于减少耐药的发生和复发。同时,在优化给药方案时应考虑年龄、肌酐清除率对药物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重症患者 血药浓度 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偏高的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菊香 李艳飞 +3 位作者 吕芳君 李带田 张继红 伍继初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3-660,共8页
目的:构建和验证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偏高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指导临床伏立康唑个体化用药。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真实世界数据,收集本院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接受伏立康唑治疗并进行了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住院患者的病例... 目的:构建和验证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偏高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指导临床伏立康唑个体化用药。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的真实世界数据,收集本院2017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接受伏立康唑治疗并进行了伏立康唑血药浓度监测的住院患者的病例信息。对纳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变量间的潜在共线性和过拟合度,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进行潜在预测变量的筛选。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偏高发生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使用C-指数、校准图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和临床可用性,并绘制列线图。结果:纳入147例患者,筛选出血浆白蛋白、降钙素原作为预测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建立回归方程为logit(P)=2.965+0.508×PCT-0.144×白蛋白。绘制预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偏高发生风险列线图。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显示,预测模型预测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偏高发生风险的AUC为0.787(95%CI 0.663-0.911)。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偏高的发生率截止值为33.06%,敏感度为63.64%,特异度为87.65%,阳性预测值58.33%,阴性预测值为89.87%。校准曲线显示较好的一致性,临床决策曲线得出在阈值概率介于6.67%~99.99%时,模型具有正的净效益。结论:伏立康唑血药浓度偏高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伏立康唑的个体化用药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立康唑 血药浓度 降钙素原 血浆白蛋白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某三甲医院6537例7种新型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与分析
12
作者 李欣恬 张冬婕 +3 位作者 杨莉 赵志刚 梅升辉 霍记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26-2032,共7页
目的对7种新型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LEV)、奥卡西平(OXC)、拉莫三嗪(LTG)、托吡酯(TPM)、拉考沙胺(LCM)、唑尼沙胺(ZNS)、吡仑帕奈(PER)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某三甲医院2021年11月—2... 目的对7种新型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LEV)、奥卡西平(OXC)、拉莫三嗪(LTG)、托吡酯(TPM)、拉考沙胺(LCM)、唑尼沙胺(ZNS)、吡仑帕奈(PER)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某三甲医院2021年11月—2023年3月7种新型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共收集有效浓度数据6537例次。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分组,分析并比较各组间的血药物浓度水平及达标率。结果患者男/女比例为1.35∶1。OXC、LEV、LCM、TPM的血药浓度分布在性别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LEV血药浓度在儿童组与老年组、青中年组与老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XC、ZNS、TPM的血药浓度分别在儿童组与青中年组、青中年组与老年组、儿童组与青中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药浓度总达标率最高和最低的药物分别为OXC、LCM;不同年龄段间达标率进行多组间比较,儿童组OXC和TPM浓度达标率显著高于青中年组(P<0.05),老年组LEV浓度达标率显著高于儿童组和青中年组(P<0.05)。合并用药共计2133例次,添加治疗时使用频次高且疗效好、相互作用弱的药物为LEV、OXC和LTG。结论新型抗癫痫药物在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前景,通过治疗药物监测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个体化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抗癫痫药物 治疗药物监测 血药浓度 合并用药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靶控输注依托咪酯血药浓度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应辉 徐佳明 +6 位作者 柳彤 陶海勇 解小艺 胡社军 王雪霏 王金伙 郭建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14-819,共6页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血药浓度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多节段脊柱手术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30~60岁,BMI 20~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NH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血药浓度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多节段脊柱手术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30~60岁,BMI 20~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NH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TCI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ANH组麻醉诱导平稳后行ANH,理想Hct 28%~30%,术后1 h内回输完毕;对照组常规处理。记录依托咪酯用量。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检测两组术毕即刻、术后10、20、30 min的依托咪酯血药浓度和ANH组自体血采集入储血袋即刻、在储血袋保存1 h、回输即刻的依托咪酯血药浓度。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法检测麻醉诱导前、术毕即刻、术后1、2 d的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醛固酮(ALD)浓度。结果两组依托咪酯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毕即刻比较,术后10、20和30 min两组依托咪酯血药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0 min ANH组依托咪酯血药浓度明显升高(P<0.05)。ANH组自体血采集入储血袋即刻、在储血袋保存1 h和回输即刻依托咪酯血药浓度分别为(547.8±119.4)、(536.7±107.8)、(522.8±91.7)ng/ml。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术毕即刻两组Cor、ALD浓度明显降低(P<0.05),ACTH浓度明显升高(P<0.05),麻醉诱导前和术后1、2 d两组Cor、ALD和ACTH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NH用于TCI依托咪酯的骨科手术中,采集的自体血回输后仅短暂(10 min左右)增加依托咪酯的血药浓度,肾上腺皮质功能在术后24 h内恢复到麻醉诱导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肾上腺皮质功能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鼠血浆中人参皂苷Rh2浓度
14
作者 席鑫 丁新月 +2 位作者 法菁菁 黄新苗 刘宗军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8-272,共5页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小鼠血浆中人参皂苷Rh2(GRh2)血药浓度,为GRh2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应用提供临床前数据支持。方法C57BL/6小鼠灌胃7.5 mg/kg GRh2,于给药后5 min、10 min、15 min、30 min、1 h、2 h、4 h、8 h...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小鼠血浆中人参皂苷Rh2(GRh2)血药浓度,为GRh2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应用提供临床前数据支持。方法C57BL/6小鼠灌胃7.5 mg/kg GRh2,于给药后5 min、10 min、15 min、30 min、1 h、2 h、4 h、8 h收集全血0.03 mL,全血离心分离血清后用0.1%甲酸乙腈处理,经氮气(40℃)吹干后用50.0µL含100 ng/mL双氯芬酸钠的50%甲醇溶液复溶,室温条件下涡旋混匀5 min后放入自动进样器中进样分析。色谱柱为Waters BEHC18(2.1 mm×50.0 mm,1.7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和含0.1%甲酸的乙腈溶液,流速为0.60 mL/min,柱温40℃,进样体积1.00µ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建立标准曲线,计算血药浓度并建立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含药血浆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100~40000 ng/mL,相关系数(r)为0.9960。内标归一化后GRh2基质效应因子分别为1.09、1.06、1.00(在0.8~1.2之间),表明无明显的基质效应。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显示GRh2每一浓度水平样品的平均实测浓度为103、333、23800、35000 ng/mL,平均批间标准差在6.47~1120 ng/mL,批间RSD在1.5%~8.3%,平均批间准确度偏差在93.3%~111.1%。GRh2的长期稳定性、短期稳定性、反复冻融性、提取回收率均良好。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GRh2灌胃给药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Tmax、Cmax分别为(1.42±1.01)h、(1251±495)ng/mL,表明GRh2的体内吸收利用率较高,具有良好的成药性。结论所建立的LC-MS/MS准确、可靠,可用于小鼠血浆中GRh2的浓度测定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H2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药代动力学 血药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JPKD对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预测能力评估 被引量:4
15
作者 颜辉 吴芙蓉 +2 位作者 季鹏 沈爱宗 张圣雨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0-636,共7页
目的分析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Java PK®for Desktop(JPKD)对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预测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49例肾移植术后早期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数据,使用JPKD预测他克莫司剂量调整后的血药谷浓度,计算实... 目的分析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Java PK®for Desktop(JPKD)对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预测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49例肾移植术后早期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监测数据,使用JPKD预测他克莫司剂量调整后的血药谷浓度,计算实测浓度与预测浓度之间的绝对值权重偏差和相对预测误差。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绝对权重偏差的相关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影响因素对软件预测准确性的判断价值。结果收集149例患者266例次血药浓度数据,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实测值为(6.5±3.0)ng/mL(1.1~16.6 ng/mL),JPKD进行计算的预测值为(5.6±2.5)ng/mL(1.4~14.4 ng/mL),计算结果的绝对权重偏差为28.38%,相对预测误差为−13.5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白蛋白、红细胞比容变化、细胞色素P450(CYP)3A5*3基因型、C3435T基因型与预测结果不准确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P3A5*3基因型为AA、红细胞比容变化是影响JPKD预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红细胞比容变化>2.25%时,软件预测不准确的风险增加。结论JPKD用于预测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可以提高血药浓度的达标率,但CYP3A5*3基因型、红细胞比容变化会影响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他克莫司 血药浓度 群体药代动力学 个性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Java PK®for Desktop 治疗药物监测 细胞色素P450 红细胞比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CRT Mechanism-mediated Repair of Plasma Membrane Damage Induced by Regulatory Cell Death
16
作者 FENG Tian-Yang DENG Le +2 位作者 XU Gou LI Li GUO Miao-Miao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9-1112,共14页
The plasma membrane(PM)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maintaining cell homeostasis,therefore,timely and effective repair of damage caused by factors such as mechanical rupture,pore-forming toxins,or pore-forming proteins ... The plasma membrane(PM)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maintaining cell homeostasis,therefore,timely and effective repair of damage caused by factors such as mechanical rupture,pore-forming toxins,or pore-forming proteins is crucial for cell survival.PM damage induces membrane rupture and stimulates an immune response.However,damage resulting from regulated cell death processes,including pyroptosis,ferroptosis,and necroptosis,cannot be repaired by simple sealing mechanisms and thus,requires specialized repair machinery.Recent research has identified a PM repair mechanism of regulated cell death-related injury,mediated by the endosomal sorting complexes required for transport(ESCRT)machinery.Here,we review recent progress in elucidating the ESCRT machinery-mediated repair mechanism of PM injury,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processes related to regulated cell death.This overview,along with continued research in this field,may provide novel insights into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diseases associated with dysregulation of regulated cell death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CRT PYROPTOSIS ferroptosis NECROPTOSIS plasma membrane repa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gmuir probe diagnostics in multi-Maxwellian EEDF plasmas
17
作者 YIP Chi-shung JIN Chenyao +1 位作者 JIANG Di ZHANG Wei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4-274,共21页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short review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a Langmuir probe I-V trace in a multi-Maxwellian plasma,and discuss proper procedures analyzing Langmuir probe I-V traces in bi-Maxwel...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short review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a Langmuir probe I-V trace in a multi-Maxwellian plasma,and discuss proper procedures analyzing Langmuir probe I-V traces in bi-Maxwellian and triple-Maxwellian Electron Energy Distribution Function(EEDF)plasmas.Discus⁃s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procedures include the treatment of the ion saturation current,electron saturation cur⁃rent,space-charge effects on the I-V trace,and most importantly how to properly isolate and fit for each electron group present in an I-V trace reflecting a mult-Maxwellian EEDF,as well as how having a multi-Maxwellian EEDF affects the procedures of treating the ion and electron saturation currents.Shortcomings of common improp⁃er procedures are discussed and demonstrated with simulated I-V traces to show how these procedures gives false measu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diagnostics Langmuir probes EEDFs I-V characteristics Electron tempera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液中Na_(2)SiO_(3)浓度对铌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烧蚀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宁炳坤 谢天祥 +4 位作者 钱伟峰 陈永楠 王楠 李延超 张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102-3114,共13页
本文通过改变电解液中Na_(2)SiO_(3)浓度研究不同孔隙率的微弧氧化膜层增强铌合金耐烧蚀性能,借助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还原膜层的内部孔隙结构,并结合有限元模拟建立模型还原膜层热烧蚀过程。结果表明:随着Na_(2)SiO_(3)浓度的增加... 本文通过改变电解液中Na_(2)SiO_(3)浓度研究不同孔隙率的微弧氧化膜层增强铌合金耐烧蚀性能,借助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还原膜层的内部孔隙结构,并结合有限元模拟建立模型还原膜层热烧蚀过程。结果表明:随着Na_(2)SiO_(3)浓度的增加,膜层的孔隙率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当Na_(2)SiO_(3)为10 g/L时,膜层孔隙率最小为15.08%,其中40.2%孔隙的孔径比为0.6~0.7,呈现出连通孔向孤立孔转变的状态。此时,膜层抗烧蚀性能最好,经1000℃烧蚀15 min后,膜层质量损失仅为0.017 mg/dm^(2)。孤立孔虽然可以降低膜层密度,但由于其在空间上的分离性,有助于分散热应力,减小局部应力集中,从而提高膜层的抗烧蚀性能。相比之下,连通孔的大规模出现增加了膜层的热导率,导致膜层更容易发生热应力集中,从而出现裂纹造成膜层脱落,形成更大规模的烧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2)SiO_(3)浓度 微弧氧化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 孔结构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氟桂利嗪人体血药浓度的HPLC测定法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丽敏 郝欣愚 +3 位作者 蔡信民 邹建军 张胜强 丁黎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0-292,共3页
目的 建立了盐酸氟桂利嗪血药浓度的 HPLC测定法 ,用于小剂量给药后氟桂利嗪的人体药动学研究。方法 血浆样品加甲醇沉淀后碱化 ,以环己烷提取。采用 Hypersil C1 8柱 ,以甲醇 -水 -冰醋酸 -三乙胺 (80∶2 0∶ 0 .6∶ 0 .4 )为流动相 ... 目的 建立了盐酸氟桂利嗪血药浓度的 HPLC测定法 ,用于小剂量给药后氟桂利嗪的人体药动学研究。方法 血浆样品加甲醇沉淀后碱化 ,以环己烷提取。采用 Hypersil C1 8柱 ,以甲醇 -水 -冰醋酸 -三乙胺 (80∶2 0∶ 0 .6∶ 0 .4 )为流动相 ,于 2 5 4 nm波长处检测 ,测定了 2 0名受试者单剂量口服氟桂利嗪 5 mg后血药浓度 -时间过程。结果 最低检测限达 2 ng/ml,线性范围 5~ 2 0 0 ng/ml(r=0 .9996,n=5 ) ,日内和日间 RSD均小于1 0 % ,平均回收率为 92 .61 %~ 95 .2 0 % ,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灵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氟桂利嗪 血药浓度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钙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江志 张洁 +2 位作者 陈波 杨理明 宁泽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55-758,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各因素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并考查交互作用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方法 128例癫痫患儿口服相应剂量的丙戊酸钠并测定其血药浓度。使用方差分析探讨各因素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进一步... 目的探讨影响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各因素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并考查交互作用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是否具有临床意义。方法 128例癫痫患儿口服相应剂量的丙戊酸钠并测定其血药浓度。使用方差分析探讨各因素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进一步利用方差成分分析探讨交互效应对血药浓度的影响程度。结果方差分析发现年龄(F=11.276,P=0.001)、体质量(F=5.537,P=0.002)、剂量(F=14.346,P=0.000)、体表面积(F=10.784,P=0.000)及剂量×体表面积的二维交互作用(F=3.410,P=0.002)、剂量×体质量×体表面积的三维交互作用(F=4.306,P=0.007)对血药浓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差成分分析发现剂量×体质量×体表面积的三维交互作用占总的方差成分估计值28.04%,占剂量的各阶效应45.06%。二维交互作用占总的方差成分估计值4.61%,占剂量的各阶效应7.41%。结论在使用丙戊酸钠除考虑年龄、体质量、剂量、体表面积等主效应外,还应考虑三维交互效应的影响。二维交互效应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血药浓度 方差分析 交互作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