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3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或缺失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孙小敏 甄文娟 +2 位作者 王煜 周薇 解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6-547,共2页
为了解运动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或缺失 (I/D)多态性情况 ,探讨ACE基因多态性与有氧耐力的可能关系 ,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 4 0例运动员 (分为耐力组和力量组 ,每组 2 0名 )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的ACE基因多... 为了解运动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或缺失 (I/D)多态性情况 ,探讨ACE基因多态性与有氧耐力的可能关系 ,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 4 0例运动员 (分为耐力组和力量组 ,每组 2 0名 )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的ACE基因多态性 ,结果显示 ,位于ACE基因 16内含子的I/D多态性经PCR扩增后呈三种基因型 :纯合子插入型 (II)、纯合子缺失型 (DD)和杂合子插入或缺失型 (ID)。耐力运动员组II基因型和I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力量运动员组。结果提示ACE基因可能在运动员的有氧耐力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ACE基因多态性 纯合子 多态性研究 健康 I/D多态性 对照组 运动员 有氧耐力 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Adducin基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窦相峰 孙凯 +3 位作者 黄晓红 刘晓宁 鞠振宇 张红叶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 :旨在探讨α adducin基因G460W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D多态性在国人中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2 3 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组 ) ,对每一高血压患者按性别、年龄 (± 3岁 )相同 1∶1匹配对照 (对照组 )。高... 目的 :旨在探讨α adducin基因G460W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D多态性在国人中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2 3 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组 ) ,对每一高血压患者按性别、年龄 (± 3岁 )相同 1∶1匹配对照 (对照组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基因分型 ,并通过心脑血管病标准问卷调查、血生化指标测定收集脑出血传统危险因素的信息。结果 :α adducin基因 460W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基因型McNemar’s检验P =0 0 0 6)。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高血压传统危险因素后 ,α adducin基因 460W等位基因携带者与非 460W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 ,比值比(OR)为 1 5 5 ( 95 %CI,1 18~ 2 0 5 )。而高血压组和对照组ACE基因I/D多态性频率分布无差异 (基因型McNemar’s检验P =0 685 )。结论 :α adducin基因G460W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显著相关 ,这种相关关系在调整了高血压其他危险因素后依然存在。关联关系的发现提示有必要对其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以期在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对照组 Α-ADDUCIN基因 危险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 治疗 人中 等位基因频率 基因分型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型与全麻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军 胡毅平 +2 位作者 丁浩中 曾因明 朱晓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型与全麻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关系。方法105例有高血压病史、ASAⅡ或Ⅲ级的腹部手术患者,按RFLP-PCR法测定ACE基因型分为A、B、C三组,每组35例。其中,A、C组为DD型,B组为II型。三组均...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不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型与全麻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关系。方法105例有高血压病史、ASAⅡ或Ⅲ级的腹部手术患者,按RFLP-PCR法测定ACE基因型分为A、B、C三组,每组35例。其中,A、C组为DD型,B组为II型。三组均以相同麻醉药诱导及维持。C组拔管前经鼻腔滴入卡托普利混悬液25 mg。于术毕、拔管前、拔管后0、1.5、5、15 min记录SBP、DBP、HR和ECG,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拔管前、拔管后0、1.5、5min A、B两组SBP、DBP、HR、RPP均较术毕显著升高(P<0.05或P<0.01),C组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较B、C组升高明显(P<0.05或P<0.01)。A组围拔管期心律失常明显多于B、C组(P<0.05)。结论DD型高血压患者具有较高ACE活性水平,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卡托普利对此有一定防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血流动力学 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被引量:3
4
作者 廖岚 雷闽湘 +2 位作者 陈慧玲 郭丽娟 韩秀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0-413,共4页
目的 :前瞻性地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方法检测 72名无DR的 2型糖尿病患者 ,同时测定体重指数 (BMI)、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 (FBG)、血肌酐 (Scr... 目的 :前瞻性地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与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应用PCR方法检测 72名无DR的 2型糖尿病患者 ,同时测定体重指数 (BMI)、平均动脉压(MAP)、空腹血糖 (FBG)、血肌酐 (Scr)、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的情况下随访 6年 ,每 1~ 2年复查一次眼底 ,血肌酐、BMI及HbA1c。结果 :72例受试者退出 7例 ,退出率为 9.7% ;ACEII ,ID ,DD 3种基因型在入组和终点时各临床参数 (BMI ,MAP ,FBG ,Scr,HbA1c)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到达终点时 ,各组背景型DR(II4 2 .9% ,ID 4 7.8% ,DD 4 2 .9% )、增殖型DR(II 2 5 .0 % ,ID 2 1 .7% ,DD 2 1 .4 % )及DR总发生率 (II 6 7.9% ,ID6 9.6 % ,DD 6 4 .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汉族 2型糖尿病病人DR的发生和发展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DR DD 视网膜病变 BMI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 血肌酐 中国汉族 基因插入 PCR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PAI-1活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玉玲 阎继锋 +2 位作者 张舒林 黄振文 刘瑞云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4-597,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血浆PAI-1活性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扩增93例心肌梗死患者及87例健康体检者ACE基因特异性片段,同时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PAI-1活性。【结果】①心肌梗死组ACEDD基因型频...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血浆PAI-1活性的关系。【方法】用PCR方法扩增93例心肌梗死患者及87例健康体检者ACE基因特异性片段,同时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PAI-1活性。【结果】①心肌梗死组ACEDD基因型频率32.3%和D等位基因频率54.3%,高于对照组12.6%和37.4%,P均<0.01;ACE基因型分布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胆固醇、甘油三脂、血糖等无关。②心肌梗死组血浆PAI-1活性(0.85±0.19)AU/mL,高于对照组(0.66±0.20)AU/mL,P<0.01。③心肌梗死组DD基因型血浆PAI-1活性高于ID基因型及Ⅱ基因型P均<0.01;ID型血浆PAI-1活性亦高于Ⅱ型P<0.05。对照组DD基因型血浆PAI-1活性高于Ⅱ基因型P<0.05;而DD型血浆PAI-1活性虽高于ID型,ID型亦高于Ⅱ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ACEDD基因型可能是心肌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性;②PAI-1水平可能受ACE基因ID多态性的影响,ACE基因型可能通过影响纤溶平衡而引起心肌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I-1活性 心肌梗死 血浆 ACE基因 对照组 多态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等位基因频率 基因插入 PCR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克拉玛干“沙漠人”热习服生理特性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和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启动子区C-344T多态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曹海涛 邱长春 +1 位作者 程祖亨 丁志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70,共5页
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以“死亡之海”闻名于世,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大沙漠,全年降水量约14mm,蒸发量约3000mm,极度干旱。夏季炎热,气温可高达50-60℃。在这死亡之海的腹地,沿克里雅河下游两岸生活着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游牧... 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以“死亡之海”闻名于世,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大沙漠,全年降水量约14mm,蒸发量约3000mm,极度干旱。夏季炎热,气温可高达50-60℃。在这死亡之海的腹地,沿克里雅河下游两岸生活着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游牧部落“克里雅人”。因其居住在大沙漠腹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醛固酮合成基因 基因多态性 热习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樊晓寒 李凌 刘瑞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624-626,共3页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 )基因I/D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技术检测 12 2例冠心病患者和 80例健康人群ACE基因多态性 ,并对病例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判定冠脉病变支数和危险...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 )基因I/D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技术检测 12 2例冠心病患者和 80例健康人群ACE基因多态性 ,并对病例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判定冠脉病变支数和危险记分。结果 :ACE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病例组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冠脉病变支数和危险记分在ACE基因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中DD型和D等位基因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但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病变支数 严重程度 冠心病患者 ACE基因多态性 对照组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 相关性研究 记分 结论 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关系
8
作者 张爱元 季祥武 +3 位作者 张爱娟 黄静 伦增瑞 管立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5-335,共1页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 冠心病患者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行为特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关联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择青 王士雯 +1 位作者 车宏生 张瑶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0-12,共3页
对109例冠心病患者同时进行A型行为测试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在冠心病组具有A型行为人群中,ACE基因DD多态表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分别为53%和74%,与健康对照组中A型... 对109例冠心病患者同时进行A型行为测试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在冠心病组具有A型行为人群中,ACE基因DD多态表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分别为53%和74%,与健康对照组中A型行为人群相比(21%,53%)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在冠心病组具有B型行为人群中,ACE基因DD多态表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分别为7%和34%,与健康对照组中B型行为人群相比(3%,32%)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携带ACE基因DD表型人群的CH因子分值显著高于其它基因表型人群的CH分值。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间,携带相同基因表型人群的A型行为因子分值无显著差异。提示: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A型行为对其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争强好胜、怀有戒心或敌意、性情暴躁和缺乏耐心等行为特征来完成的,而ACE基因DD表型在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紧张 转换 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员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或缺失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蔡庆 刘红巾 +4 位作者 朱美财 姜树强 王荫静 占志 姜建东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8,共3页
为了解飞行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或缺失 (I/D)多态性情况 ,探讨ACE基因多态性与飞行员耐力可能的关系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技术检测 118例飞行员和 96例健康对照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位于ACE基因内含子 16的I/... 为了解飞行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或缺失 (I/D)多态性情况 ,探讨ACE基因多态性与飞行员耐力可能的关系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技术检测 118例飞行员和 96例健康对照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位于ACE基因内含子 16的I/D多态性经PCR扩增后呈三种基因型 :纯合子插入型 (II)、纯合子缺失型(DD)和杂合子插入或缺失型 (I/D)。飞行员组II基因型 (4 4.0 7%)和I等位基因频率 (0 .6 5 )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分别为 31.2 5 %和 0 .5 2 )。结果表明ACEI基因有可能在飞行员的飞行耐力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 基因多态性 飞行员 基因缺失 飞行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缺失多态性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邱长春 刘怡雯 +6 位作者 胡爱华 郭宗林 朱席琳 周文郁 宋长兴 王志成 胡秀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了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惑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高血压患者与正常血压对照者ACE基因第16内含子插入/缺失多态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ACE基因缺失纯合基因型(D/D)和缺失(D... 目的了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惑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鉴定高血压患者与正常血压对照者ACE基因第16内含子插入/缺失多态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ACE基因缺失纯合基因型(D/D)和缺失(D)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对照者(51.9%vs15.7%,0.69 vs 0.31,P<0.05)。结论 ACE基因缺失纯合型可能是汉族原发性高血压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 转换 多态性 原发性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紫癜性肾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樊忠民 刘光陵 +1 位作者 夏正坤 高远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关系。方法:对48例HSPN患儿进行临床分型、病理分级和血清ACE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以及疗效与血清ACE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结...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关系。方法:对48例HSPN患儿进行临床分型、病理分级和血清ACE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分析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以及疗效与血清ACE水平及其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结果:48例患儿中尿检异常(Uab)型35例(72.9%),孤立性肉眼血尿型(I-GH)4例(8.3%),反复发作肉眼血尿(R-GH)型4例(8.3%),肾病综合征(NS)型5例(10.5%)。病理分级Ⅱ级20例(41.7%),Ⅲ级19例(39.6%),Ⅳ级9例(18.7%)。缺失纯合子(DD)型者5例,插入/缺失杂合子(ID)型者25例,插入纯合子(II)型者18例。HSPN患儿中血清ACE水平DD型者,明显高于ID型者和II型者(P<0.05)。各临床分型、病理分级之间血清ACE水平及ACE基因多态性无明显差异,ID型患儿完全缓解率低于非ID型。结论:HSPN患儿中临床表现、病理分级与血清ACE水平及其ACE基因多态性的之间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儿童 血管紧张转换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与G蛋白beta3亚基基因C825T多态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联合作用(英文)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文涛 于鸿江 +4 位作者 鲁向锋 赵维燕 王月兰 顾东风 陈润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1-478,共8页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被认为是多个变异了的基因遗传交互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证据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和G蛋白beta3亚基基因各自都是重要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并且可能存在共同的通路来导致高血压疾...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被认为是多个变异了的基因遗传交互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证据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和G蛋白beta3亚基基因各自都是重要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并且可能存在共同的通路来导致高血压疾病的发展.为了探索这两个基因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是否对高血压有影响,挑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与G蛋白beta3亚基基因C825T多态,在一个包含502个高血压病例和490个健康对照的样本中做了关联研究.连锁不平衡分析揭示,仅仅在男性中有显著性的非随机性分布,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与G蛋白beta3亚基基因倾向在男性中造成高血压.调整了的单位点的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展示,在男性显性模型中DD/ID对Ⅱ的比值比达到显著性水平(OR1.57;95%CI,1.09~2.27;P=0.016).在对性别进行分层后的联合分析中,在男性中经过调整后的比值比具有弱显著性水平: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DD基因型中,TT对CC的比值比是0.11;95%CI,0.01~0.99;P=0.049;在G蛋白beta3亚基基因的CC+CT基因型中,DD/ID对Ⅱ的比值比是1.52;95%CI,1.01~2.29;P=0.047.结果暗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或附近的某个基因是具有男性性别倾向的高血压易感侯选基因,同时,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基因的D等位基因和G蛋白beta3亚基基因的825C等位基因之间,可能存在具有上位效应的基因-基因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 G蛋白beta3亚基 相互作用 联合效应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检测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玉玲 赵晓燕 +1 位作者 黄振文 刘瑞云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46-949,共4页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 (M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多态性。方法 :对 93例MI患者及 87例健康体检者 ,应用PCR方法扩增ACE基因特异性片段 ,并调查分析MI患者经典危险因素。结果 :①不同ACE基因型MI患者的年龄、性别、体...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 (M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多态性。方法 :对 93例MI患者及 87例健康体检者 ,应用PCR方法扩增ACE基因特异性片段 ,并调查分析MI患者经典危险因素。结果 :①不同ACE基因型MI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等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MI组ACEDD基因型频率 (32 .3% )和D等位基因频率 (5 4 .3% )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在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中虽有增多趋势 ,但与单支病变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ACEDD基因型与MI的危险性增加相关 ,与冠心病的经典危险因素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血管紧张转换 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对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及心衰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文艳 孙明 周宏研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D/I基因多态性对中国人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水平的影响 ,以及是否可影响心衰的发生。方法 :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对 1 81例受检者 (1 0 2例健康体检者、79例慢性心衰患者 )进行ACE基因分型 ,用放射...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D/I基因多态性对中国人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水平的影响 ,以及是否可影响心衰的发生。方法 :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对 1 81例受检者 (1 0 2例健康体检者、79例慢性心衰患者 )进行ACE基因分型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AngⅡ水平。结果 :在 1 81例受检者中 ,ACE基因多态性与AngⅡ水平有关 ,AngⅡ水平依次为DD型 >ID型 >II型 (P <0 .0 5 )。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分析表明 ,校正多种混淆因素后AngⅡ水平仍受ACE基因型影响。ACE基因型在心衰患者和健康对照者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 :国人ACED/I基因多态性与AngⅡ水平存在相关 ,携带DD型ACE基因者AngⅡ水平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 基因多态性 血管紧张 心力衰竭 放射免疫法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I/D多态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关亚群 张源明 +2 位作者 夏艳萍 李林 武贵臻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2-233,257,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与维吾尔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鉴定 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 72例正常血压对照者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 维吾尔族人群原发性高...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与维吾尔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鉴定 7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 72例正常血压对照者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 维吾尔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CE基因缺失纯合基因型 (DD)和缺失 (D)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对照者 (30 %vs 14 % ,P <0 .0 5 ;5 3%vs 37.5 %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维吾尔族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紧张转换 基因插入多态性 基因缺失多态性 基因I多态性基因D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赛君 朱蓓蕾 +3 位作者 金得辛 夏君慧 叶好好 张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18-220,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105例年龄≤60岁高血压脑梗死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D/I)多态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并与7...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105例年龄≤60岁高血压脑梗死患者ACE基因插入/缺失(D/I)多态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并与71名同龄健康正常对照组比较。 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ACE DD基因型频率为0.33,对照组为0.18(两者比较P<0.01)。脑梗死组患者血浆AngⅡ水平为(31±11)ng/L,与对照组为(29±8)ng/L,两组比较P>0.05,但ACE DD基因型患者血浆Ang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同组DI型和Ⅱ型(P<0.01)。 结论 年龄<60岁的脑梗死患者发病原因可能与ACE D等位基因频率增高、血浆AngⅡ水平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 基因多态性 中青年 脑梗死 发病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相互作用增加女性高血压发病易感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慧敏 樊晓寒 +6 位作者 韩运峰 李卫菊 杨晓敏 王曙霞 周宪梁 吴海英 惠汝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5-359,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ACE基因多态性是否相互作用增加高血压发病易感性。方法:挑选ACE2基因的5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及ACE基因I/D多态性,采用标准的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抽取部分测序验证...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ACE基因多态性是否相互作用增加高血压发病易感性。方法:挑选ACE2基因的5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及ACE基因I/D多态性,采用标准的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抽取部分测序验证。通过2组病例—对照研究[信阳:高血压病例973例(男性病例357例,女性病例616例)和对照969例(男性对照者355例,女性对照者614例);日照:病例286例(男性病例101例,女性病例185例)和对照316例(男性对照者126例,女性对照者190例)验证ACE2和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ACE2基因rs2106809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女性病例中显著高于女性对照者(OR:1.21,95%CI:1.09~1.3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其它基因多态在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后,女性病例T等位基因携带者与女性对照者比较高血压易感性增加1.6倍(OR:1.59,95%CI:1.13~2.0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病例ACEDD基因型+ACE2 rs2106809TT/TC基因型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女性对照者(11.7%vs6.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女性病例中ACE基因I/D与ACE2 rs2106809有交互作用(OR:1.25,95%CI:1.18~1.34,P<0.001),同时携带ACEDD中的ACE2 rs2106809TT/TC基因型者高血压危险增加(OR:2.75,95%CI:1.58~4.77,P<0.001),与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在第二组病例对照研究中得到验证。结论:ACE2T等位基因是女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ACEDD基因型增加这种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2 血管紧张转换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缺失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龚洁 丁新生 +5 位作者 陈其元 李弘钧 陈伟贤 顾萍 姚娟 邓晓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90-893,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技术,对9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脑血栓形成组、腔梗组和脑出血组)和52例对照组人群分别检测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D∶I等位基因比率脑卒中组为0.6...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技术,对98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分为脑血栓形成组、腔梗组和脑出血组)和52例对照组人群分别检测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D∶I等位基因比率脑卒中组为0.61∶0.39,对照组两者之比为0.43∶0.57,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DD型基因两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43/98vs10/52,P<0.05)。有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DD型基因及D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增加(P<0.05),有、无脑卒中家族史患者DD型基因及D等位基因频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是脑卒中特别是脑血栓及腔梗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史与脑卒中患者ACEI/D多态性相关,而脑卒中家族史与之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转换 血管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汉族正常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施育平 单江 +1 位作者 李迪元 傅国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研究了159名我国汉族正常人群ACE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ACE基因16内含子内287bp片段的存在或缺失作为多态性的标志。结...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点。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研究了159名我国汉族正常人群ACE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ACE基因16内含子内287bp片段的存在或缺失作为多态性的标志。结果:我国汉族正常人ACE的DD、ID、II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57、0.535和0.308;与国外其他种族人群比较,我国汉族正常人DD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日本人、白种人和黑种人(P均<0.05)。结论:本研究提示,我国汉族正常人ACE基因I/D多态性分布不同于国外其他种族,我国汉族人DD基因型频率低于日本人、白种人和黑种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汉族正常人群 血管紧张转换 基因多态性 聚合链反应 基因频率 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