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1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筛选马氏珠母贝肉酶解产物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
1
作者 夏小雨 温财兴 +7 位作者 曹文红 秦小明 李钰金 林海生 陈忠琴 郑惠娜 朱国萍 高加龙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150,共8页
本研究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ACE)为蛋白配体,分析马氏珠母贝肉蛋白酶解产物(protein hydrolysate of Pinctada martensii,PHPM)超滤组分与配体的结合情况,利用质谱鉴定结合肽... 本研究采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I converting enzyme,ACE)为蛋白配体,分析马氏珠母贝肉蛋白酶解产物(protein hydrolysate of Pinctada martensii,PHPM)超滤组分与配体的结合情况,利用质谱鉴定结合肽段的氨基酸序列后,筛选潜在抑制ACE活性强的肽段进行合成,研究其体外ACE抑制活性、抑制类型及多肽与ACE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PHPM分子质量在3 000~5 000 Da的超滤组分与ACE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信号,在结合物质的肽序列中优选出4种具有潜在活性的ACE抑制肽进行合成,其中多肽SLPWPMKPMNLIE的半数抑制浓度最低,并且通过氢键与ACE蛋白C端结构域的疏水口袋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抑制动力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发酵豆制品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四肽的构效关系研究
2
作者 赵斐然 张紫怡 +2 位作者 魏冠棉 郑晓波 桑亚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16-226,共11页
传统发酵腐乳是日常调味与佐餐豆制品,是很好的植物蛋白来源,是生物活性肽的优良来源。为挖掘其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四肽并探究其构效关系,该文以发酵油腐乳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滤、固相萃取分... 传统发酵腐乳是日常调味与佐餐豆制品,是很好的植物蛋白来源,是生物活性肽的优良来源。为挖掘其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四肽并探究其构效关系,该文以发酵油腐乳为研究对象,采用超滤、固相萃取分离出抑制活性最高的多肽组分,采用纳米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鉴定多肽序列,采用在线数据库初步筛选潜在的ACE抑制肽,通过分子对接、量子化学计算和定量构效模型联合分析其结合模式、前线轨道分布、活性位点和抑制活性并筛选具有高抑制潜力的多肽。结果表明,<3 kDa多肽具有最高的抑制活性[半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489.6±26.69)μg/mL],鉴定其序列后共筛选出7条高潜力ACE抑制四肽;分子对接结果显示7条肽均通过氢键、疏水、静电和金属键相互作用与受体紧密结合从而发挥出抑制作用;量子化学结果显示四肽的最高已占轨道主要分布在两端的脯氨酸(P)上,且两端脯氨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易成为活性位点;FALP、GWPT和EGWP具有较低的能级差和较高的分子反应活性;定量构效模型结果显示四肽两端氨基酸残基的参数特征对IC50值影响更显著,且氨基酸疏水性和立体性越小、电性越大,其活性越强。综上,计算机辅助筛选腐乳中的ACE抑制肽是可行的,肽两端的电性及脯氨酸对其抑制活性具有重要影响,为后续ACE抑制肽的快速筛选和构效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腐乳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 分子对接 量子化学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骨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的鉴定与表征
3
作者 杨泽瑶 许静 +3 位作者 王江雪 王子夜 席凡伟 曹松敏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34-242,共9页
畜骨作为肉品工业的主要加工副产物,一直未得到充分利用,附加值较低。该研究以牛骨为原料,利用可控酶解技术制备了具备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牛骨水解产物,然后通过多色谱柱串联及Nano-LC-ES... 畜骨作为肉品工业的主要加工副产物,一直未得到充分利用,附加值较低。该研究以牛骨为原料,利用可控酶解技术制备了具备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的牛骨水解产物,然后通过多色谱柱串联及Nano-LC-ESI-MS/MS技术对其中的高活性ACE抑制肽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鉴定,最终鉴定得到具备高ACE抑制活性的牛骨肽(Gly-Phe-Ser-Gly-Phe-Arg,GPSGPR)(IC_(50)=382.16μmol/L);分子模拟对接结果显示GPSGPR中的氨基酸残基主要通过与ACE的3个活性口袋中活性位点形成稳定的氢键发挥ACE的抑制作用;大鼠血清酶抗实验结果表明,GPSGPR在大鼠血浆中具有较高的酶抗性,体外培养6 h后仍能保持50.01%的完整性。该研究结果表明牛骨在ACE抑制肽的制备方面具有较高的潜力,为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多肽 分子对接 GPSG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蛋白酶的大豆蛋白水解物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范俊峰 李里特 +2 位作者 张艳艳 齐藤昌义 辰巳英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0-84,共5页
报道了 2种工业化酶ProteaseA和OrientaseB的大豆蛋白水解物的高活性ACEI肽的筛选工作 ,并且对所得到的活性较高的水解物进行了感官评价。这 2种酶的水解物的ACE抑制活性均随着水解时间的增加呈指数归律增加。其中OrientaseB水解大豆蛋... 报道了 2种工业化酶ProteaseA和OrientaseB的大豆蛋白水解物的高活性ACEI肽的筛选工作 ,并且对所得到的活性较高的水解物进行了感官评价。这 2种酶的水解物的ACE抑制活性均随着水解时间的增加呈指数归律增加。其中OrientaseB水解大豆蛋白 1 0h ,其产物的ACE抑制活性最高达到 95 %,ProteaseA的最高也可达到 91 33%。ProteaseA水解 4~ 1 0h的产物以及Ori entaseB水解 6~ 1 0h的产物 ,是由 2~ 5个氨基酸组成的寡肽 ,ACE的抑制活性高 ,且苦味轻微或没有。这些肽因其天然、安全、作用温和而有望作为良好的降压成分进入人们的日常膳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降血压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 抑制活性 大豆蛋白水解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产品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陈胜军 李来好 +3 位作者 曾名勇 杨贤庆 吴燕燕 刁石强 《南方水产》 2006年第5期69-73,共5页
综述了国内外水产品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制备工艺,对 ACEIP 的构效关系作了探讨,对水生生物资源中 ACEIP 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水产品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ACE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相互作用增加女性高血压发病易感性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慧敏 樊晓寒 +6 位作者 韩运峰 李卫菊 杨晓敏 王曙霞 周宪梁 吴海英 惠汝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5-359,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ACE基因多态性是否相互作用增加高血压发病易感性。方法:挑选ACE2基因的5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及ACE基因I/D多态性,采用标准的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抽取部分测序验证...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和ACE基因多态性是否相互作用增加高血压发病易感性。方法:挑选ACE2基因的5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及ACE基因I/D多态性,采用标准的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抽取部分测序验证。通过2组病例—对照研究[信阳:高血压病例973例(男性病例357例,女性病例616例)和对照969例(男性对照者355例,女性对照者614例);日照:病例286例(男性病例101例,女性病例185例)和对照316例(男性对照者126例,女性对照者190例)验证ACE2和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ACE2基因rs2106809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女性病例中显著高于女性对照者(OR:1.21,95%CI:1.09~1.3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其它基因多态在两者间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年龄、血脂、血糖等危险因素后,女性病例T等位基因携带者与女性对照者比较高血压易感性增加1.6倍(OR:1.59,95%CI:1.13~2.0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病例ACEDD基因型+ACE2 rs2106809TT/TC基因型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女性对照者(11.7%vs6.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女性病例中ACE基因I/D与ACE2 rs2106809有交互作用(OR:1.25,95%CI:1.18~1.34,P<0.001),同时携带ACEDD中的ACE2 rs2106809TT/TC基因型者高血压危险增加(OR:2.75,95%CI:1.58~4.77,P<0.001),与对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述结果在第二组病例对照研究中得到验证。结论:ACE2T等位基因是女性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ACEDD基因型增加这种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衰大鼠ACE/ACE2表达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江 宋熔 +4 位作者 田颖 聂凌 李楠 谭红梅 祝善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810-1813,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ACE/ACE2表达变化及苯钠普利的干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分为心衰对照组、苯钠普利组、假手术组。喂养2个月后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计算体重与左心室重量指...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组织ACE/ACE2表达变化及苯钠普利的干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梗死后心衰模型,分为心衰对照组、苯钠普利组、假手术组。喂养2个月后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计算体重与左心室重量指数,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ACE和ACE2 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ACE和ACE2蛋白表达。结果心衰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ACE和ACE2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强(P<0.01),ACE/ACE2比值升高。苯钠普利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P<0.01),心肌组织ACE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1),ACE2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ACE/ACE2比值降低。结论心衰大鼠心肌组织ACE和ACE2表达上调,ACE上调更显著,ACE/ACE2比值升高;苯钠普利抑制ACE表达,刺激ACE2表达增强,ACE/ACE2比值下降,这是对该药物作用机制的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苯钠普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ACE和ACE2表达的影响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亚春 李颖川 +1 位作者 周明 江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52-457,共6页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的影响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Captopril的干预作用。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培养大鼠PMVECs,观察LPS对PMVECs作用的时间和浓...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MVECs)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的影响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Captopril的干预作用。方法组织块法体外培养大鼠PMVECs,观察LPS对PMVECs作用的时间和浓度相关毒性以及Captopril的干预作用;再将PMVECs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6),不加干预措施;Captopril组(n=6),10-5mol/L Captopril孵育细胞8 h;LPS组(n=6),1 mg/mL LPS孵育细胞8 h;Captoril+LPS组(n=6),10-5 mol/L Captopril孵育细胞30 min后再加入1 mg/mL LPS孵育8 h。CCK8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ACE和ACE2的表达。结果 LPS可对大鼠PMECs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并可使细胞ACE表达上调及ACE2表达下降;经Captopril干预后,可明显抑制LPS的细胞毒性作用,并逆转LPS对PMVECs中ACE及ACE2表达的影响,使ACE和ACE2表达水平回调至对照组水平。结论 ACEI能减轻LPS所致的PMVECs毒性作用,而ACE及ACE2表达的变化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急性肺损伤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制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可行性及功能分析
9
作者 李丽 陈洁 《福建茶叶》 2024年第2期38-40,共3页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病,可引起脑损伤、心力衰竭、心血管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从食物中提取降压活性多肽,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非药物手段。茶中的蛋白质是一种很好的蛋白质,利用茶叶制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可行性高...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病,可引起脑损伤、心力衰竭、心血管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从食物中提取降压活性多肽,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非药物手段。茶中的蛋白质是一种很好的蛋白质,利用茶叶制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可行性高,本文对制备方法和功能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蛋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降血压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浩明 张佳 +1 位作者 邓兵 罗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7期1889-189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肽(BNP)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和较大剂量ACEI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66名临床症状稳定的CHF患者在接受基础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较小剂量组(培哚普利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脑钠肽(BNP)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影响和较大剂量ACEI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将66名临床症状稳定的CHF患者在接受基础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较小剂量组(培哚普利2~4mg/d),较大剂量组(8~10mg/d),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2组患者血浆NE、BNP浓度,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血压,观察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及组间差异。并且选择30例年龄相仿的正常对照者,分别测定基础血浆NE、BNP浓度。结果:CHF患者血浆中BNP浓度随着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增加而升高,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327,P=0.012;);BNP与LVEDd和血浆NE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15;r=0.402,P=0.002)。较大剂量组较较小剂量组能更明显降低血浆中BNP、NE浓度。较大剂量组患者采用小剂量逐渐递增剂量方式给药,且耐受性良好。结论:CHF时血浆BNP浓度与心衰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而且BNP与血浆NE浓度呈正相关。在CHF患者中采用小剂量逐渐递增剂量的方式给予培哚普利可明显降低BNP、NE,患者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培哚普利 脑钠 去甲肾上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心力衰竭患者 不同剂量 慢性心力衰竭(CHF) 脑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硝基-L-精氨酸甲酯诱导的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表达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梦丹 戴秋艳 刘少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ACE2活性及mRNA表达的改变,探讨ACE2及其与ACE相互平衡对高血压的调节作用。方法 40只血压正常且年龄匹配的SD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模型组大鼠每100 mL饮水... 目的通过观察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ACE2活性及mRNA表达的改变,探讨ACE2及其与ACE相互平衡对高血压的调节作用。方法 40只血压正常且年龄匹配的SD大鼠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模型组大鼠每100 mL饮水中加入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50 mg,每日摄入L-NAME 50 mg/kg,制作高血压模型;按照L-NAME的摄入时间分为第2、4、8、12周4个亚组(n=5);对照组设立相同的亚组,于相应时间分别摄入相同体积的清水。采用总活性比色法检测胸主动脉ACE和ACE2活性;RT-PCR技术检测胸主动脉ACE和ACE2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服用L-NAME后第4、8、12周,血压均较相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对照组各亚组入组前后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用L-NAME后第4、8、12周,模型组大鼠的胸主动脉组织ACE活性和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相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ACE2活性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各亚组间ACE、ACE2活性和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抑制NO合成所导致的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中,胸主动脉组织ACE2、ACE的mRNA表达及活性与血压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蚕蛹蛋白制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7
12
作者 贾俊强 徐金玲 +3 位作者 吴琼英 谭广秀 桂仲争 颜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2-877,共6页
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蚕蛹蛋白,制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是蚕蛹蛋白深度开发的途径之一。以ACE抑制率为响应值,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酶解温度、酶解pH和加酶量等因素对酶解产物的ACE抑制活性的影响... 采用碱性蛋白酶水解蚕蛹蛋白,制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肽,是蚕蛹蛋白深度开发的途径之一。以ACE抑制率为响应值,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酶解温度、酶解pH和加酶量等因素对酶解产物的ACE抑制活性的影响,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制备ACE抑制肽的活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酶解pH、酶解温度、加酶量。获得碱性蛋白酶水解蚕蛹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8℃,酶解pH 9.0,加酶量3 500 U/g。在此条件下,蚕蛹蛋白酶解产物对ACE的理论抑制率最高可达96.67%,验证值为96.49%±1.75%,IC50值为0.102 mg/mL,预测模型可靠性高,可应用于蚕蛹ACE抑制肽的酶法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 蚕蛹蛋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 活性 工艺条件 响应曲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或缺失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孙小敏 甄文娟 +2 位作者 王煜 周薇 解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6-547,共2页
为了解运动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或缺失 (I/D)多态性情况 ,探讨ACE基因多态性与有氧耐力的可能关系 ,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 4 0例运动员 (分为耐力组和力量组 ,每组 2 0名 )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的ACE基因多... 为了解运动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或缺失 (I/D)多态性情况 ,探讨ACE基因多态性与有氧耐力的可能关系 ,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 4 0例运动员 (分为耐力组和力量组 ,每组 2 0名 )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的ACE基因多态性 ,结果显示 ,位于ACE基因 16内含子的I/D多态性经PCR扩增后呈三种基因型 :纯合子插入型 (II)、纯合子缺失型 (DD)和杂合子插入或缺失型 (ID)。耐力运动员组II基因型和I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力量运动员组。结果提示ACE基因可能在运动员的有氧耐力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 ACE基因多态性 纯合子 多态性研究 健康 I/D多态性 对照组 运动员 有氧耐力 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蛹不同溶解性蛋白的营养学评价及酶解物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琼英 徐金玲 +2 位作者 贾俊强 桂仲争 谭广秀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52-357,共6页
分别对缫丝蚕蛹中的水溶性和碱溶性蛋白组分进行营养学评价,为高效开发蚕蛹食品提供依据;通过蚕蛹蛋白酶解产物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体外抑制活性试验,探讨蚕蛹蛋白作为天然降压药品原料的利用潜力。营养学分析表明:蚕蛹蛋白水溶... 分别对缫丝蚕蛹中的水溶性和碱溶性蛋白组分进行营养学评价,为高效开发蚕蛹食品提供依据;通过蚕蛹蛋白酶解产物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体外抑制活性试验,探讨蚕蛹蛋白作为天然降压药品原料的利用潜力。营养学分析表明:蚕蛹蛋白水溶性和碱溶性组分中的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1.2%和39.2%,明显高于WHO推荐的氨基酸组成模式(>36%);蚕蛹水溶性蛋白有第1~第4限制性氨基酸(依次为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而蚕蛹碱溶性蛋白仅有第1和第2限制性氨基酸(依次为蛋氨酸+胱氨酸、异亮氨酸),2种溶解性蛋白的生物效价均较低,在开发利用中,应补充限制性氨基酸或与其它蛋白搭配使用,以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体外ACE抑制活性试验表明,蚕蛹的水溶性蛋白和碱溶性蛋白的碱性蛋白酶酶解产物均具有较强的ACE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0.121、0.113 mg/mL,2种蛋白有可能成为降血压肽生产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蛹 水溶性蛋白 碱溶性蛋白 氨基酸种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体外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娟茶提取物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α-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体外抑制作用 被引量:19
15
作者 赵瑜 周家春 +3 位作者 张靖伟 张宛昕 赵黎明 蒋丽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1-20,共10页
目的:探究紫娟茶提取物是否具有一定潜在的降血压、降血糖和减肥功效,并分析紫娟茶提取物中茶多酚和花色苷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方法:对紫娟茶进行提取,将紫娟茶粗提物(ZTE_1)再分离为花色苷的粗提物(ZTE_2)与茶多酚的粗提物(ZTE_3),将ZT... 目的:探究紫娟茶提取物是否具有一定潜在的降血压、降血糖和减肥功效,并分析紫娟茶提取物中茶多酚和花色苷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方法:对紫娟茶进行提取,将紫娟茶粗提物(ZTE_1)再分离为花色苷的粗提物(ZTE_2)与茶多酚的粗提物(ZTE_3),将ZTE_2进一步纯化分离出两种纯化花色苷——飞燕草-3-O-β-D-(6-(E)-对香豆酸)吡喃半乳糖苷(delphinidin-3-O-β-D-(6-(E)-p-coumaroyl)galactopyranoside,AN_3)和矢车菊-3-O-β-D-(6-(E)-对香豆酸)吡喃半乳糖苷(cyanidin-3-O-β-D-(6-(E)-p-coumaroyl)galactopyranoside,AN_4);分别评价ZTE_1、ZTE_2、ZTE_3、AN_3和AN_4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α-淀粉酶和胰脂肪酶的体外抑制作用,并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进行比较,评价了AN3和AN4对三种酶的抑制类型。结果:ZTE1、ZTE2、ZTE3、AN3和AN4对三种酶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粗提取物中,ZTE3对三种酶、ZTE1对α-淀粉酶和胰脂肪酶、ZTE2对α-淀粉酶的抑制超过或相当于EGCG的效果,其中ZTE3对ACE、ZTE2对α-淀粉酶、ZTE1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效果最强;纯化花色苷中,AN3对α-淀粉酶的抑制效果较好,与EGCG无显著性差异,AN3对三种酶的抑制效果均优于AN4;此外,AN3和AN4对三种酶均为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分别为:0.33、0.37 mmol/L;0.39、0.41 mg/m L;0.22、0.78 mg/m L。结论:紫娟茶对高血压、高血糖和肥胖症有一定的潜在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娟茶提取物 总酚 花色苷 茶多酚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Α-淀粉 胰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冯亚青 王建华 +5 位作者 郭雪 赵大卫 高俊淑 刘桂芳 李志立 张振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及血管性痴呆 (VaD)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了 2 6例晚发AD患者、5 4例VaD患者和6 8例正常老年人的ACE和apo...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及血管性痴呆 (VaD)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 ,检测了 2 6例晚发AD患者、5 4例VaD患者和6 8例正常老年人的ACE和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 AD组中apoE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ε2 0 .0 77、ε30 .6 15及ε40 .30 8,VaD组apoE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ε2 0 .0 5 6、ε30 .6 85及ε4 0 .2 5 9,AD组和VaD组apoEε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CE基因AD组和VaD组DD型频率高于对照组 ,D等位基因亦高于对照组。结论 ACEDD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血管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载脂蛋白E类 聚合链反应 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降血压肽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 被引量:16
17
作者 姜瞻梅 田波 +1 位作者 吴刚 霍贵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2-126,共5页
建立了体外快速测定降血压肽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以马尿酰组氨酰亮氨酸(HHL)为反应底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为催化剂,反应所生成的马尿酸为测定指标,未加酶抑制剂的反应为空白对照。使用Symmetry C1... 建立了体外快速测定降血压肽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以马尿酰组氨酰亮氨酸(HHL)为反应底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为催化剂,反应所生成的马尿酸为测定指标,未加酶抑制剂的反应为空白对照。使用Symmetry C18分析型色谱柱(5μm 3.9×150 mm,),柱温25℃,流动相A为乙腈(含0.05%三氟乙酸),流动相B为超纯水(含0.05%三氟乙酸),采用梯度洗脱方式,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28 nm。在马尿酸浓度为12.5~200μg/mL时,马尿酸浓度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9);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对马尿酸的回收率为93.23%~100.25%。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比色法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无显善差异(P>0.05)。结果显示,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检测快速、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为降血压产品的研制提供了简便可靠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活性 马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Adducin基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9
18
作者 窦相峰 孙凯 +3 位作者 黄晓红 刘晓宁 鞠振宇 张红叶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 :旨在探讨α adducin基因G460W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D多态性在国人中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2 3 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组 ) ,对每一高血压患者按性别、年龄 (± 3岁 )相同 1∶1匹配对照 (对照组 )。高... 目的 :旨在探讨α adducin基因G460W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D多态性在国人中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2 3 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组 ) ,对每一高血压患者按性别、年龄 (± 3岁 )相同 1∶1匹配对照 (对照组 )。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基因分型 ,并通过心脑血管病标准问卷调查、血生化指标测定收集脑出血传统危险因素的信息。结果 :α adducin基因 460W等位基因频率在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基因型McNemar’s检验P =0 0 0 6)。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高血压传统危险因素后 ,α adducin基因 460W等位基因携带者与非 460W等位基因携带者相比 ,比值比(OR)为 1 5 5 ( 95 %CI,1 18~ 2 0 5 )。而高血压组和对照组ACE基因I/D多态性频率分布无差异 (基因型McNemar’s检验P =0 685 )。结论 :α adducin基因G460W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显著相关 ,这种相关关系在调整了高血压其他危险因素后依然存在。关联关系的发现提示有必要对其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以期在高血压的治疗和预防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对照组 Α-ADDUCIN基因 危险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 治疗 人中 等位基因频率 基因分型 发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与G蛋白beta3亚基基因C825T多态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联合作用(英文)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文涛 于鸿江 +4 位作者 鲁向锋 赵维燕 王月兰 顾东风 陈润生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1-478,共8页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被认为是多个变异了的基因遗传交互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证据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和G蛋白beta3亚基基因各自都是重要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并且可能存在共同的通路来导致高血压疾...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疾病,被认为是多个变异了的基因遗传交互以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证据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和G蛋白beta3亚基基因各自都是重要的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基因,并且可能存在共同的通路来导致高血压疾病的发展.为了探索这两个基因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是否对高血压有影响,挑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与G蛋白beta3亚基基因C825T多态,在一个包含502个高血压病例和490个健康对照的样本中做了关联研究.连锁不平衡分析揭示,仅仅在男性中有显著性的非随机性分布,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与G蛋白beta3亚基基因倾向在男性中造成高血压.调整了的单位点的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展示,在男性显性模型中DD/ID对Ⅱ的比值比达到显著性水平(OR1.57;95%CI,1.09~2.27;P=0.016).在对性别进行分层后的联合分析中,在男性中经过调整后的比值比具有弱显著性水平: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的DD基因型中,TT对CC的比值比是0.11;95%CI,0.01~0.99;P=0.049;在G蛋白beta3亚基基因的CC+CT基因型中,DD/ID对Ⅱ的比值比是1.52;95%CI,1.01~2.29;P=0.047.结果暗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或附近的某个基因是具有男性性别倾向的高血压易感侯选基因,同时,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基因的D等位基因和G蛋白beta3亚基基因的825C等位基因之间,可能存在具有上位效应的基因-基因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G蛋白beta3亚基 相互作用 联合效应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龚洪涛 马先林 杜凤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2609-261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EH)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00例汉族EH患者和192例汉族正常血压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和CYP11B...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EH)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00例汉族EH患者和192例汉族正常血压者的ACE基因I/D多态性和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进行检测,测定空腹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分析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EH的关系。结果 ACE I/D各基因型在EH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ACE D等位基因在EH组中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49和0.37,P=0.012)。用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了传统危险因素的影响后,ACE DD基因型的携带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性显著增加(P=0.003),OR值为3.66〔95%CI(1.54,8.69);〕EH组和对照组CYP11B2-344C/T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 DD基因型与EH发病相关,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风险因子,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不能独立预测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醛固酮合 基因多态性 原发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