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促血管生成因子调控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翳生成的分子机制及中药干预作用
1
作者 胡泽玉 赵芳 +3 位作者 陈晶 林也 蔡雄 刘良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1-1406,共6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滑膜组织中大量炎症细胞的浸润促进血管新生,形成侵袭性的血管翳,最终导致骨侵蚀和软骨破坏,对关节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大量研究表明,生长因子、黏附因子、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滑膜组织中大量炎症细胞的浸润促进血管新生,形成侵袭性的血管翳,最终导致骨侵蚀和软骨破坏,对关节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大量研究表明,生长因子、黏附因子、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基质金属蛋白质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等促血管生成因子在RA进展中具有刺激血管翳形成的作用。近年来,多种中药展现出抑制血管翳形成的作用。该文通过阐明促血管生成因子在RA中的作用机制,并对中药通过上述机制发挥抑制血管翳形成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治疗RA提供更多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血管 血管生成因子 中药 分子机制 干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与Endostatin作用下肿瘤血管生成的二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2
作者 赵改平 高昊 +5 位作者 吴洁 许世雄 Collins MW LONG Quan Carola Koenig Padhani AR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72-279,共8页
目的数值模拟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和Endostatin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肿瘤内外血管生成的二维离散数学模型。模型耦合两种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和Endostatin的抑制效应,数值模拟在促血管生成因子诱导下肿瘤微血管... 目的数值模拟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和Endostatin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肿瘤内外血管生成的二维离散数学模型。模型耦合两种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和Endostatin的抑制效应,数值模拟在促血管生成因子诱导下肿瘤微血管网生成,讨论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影响。结果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对肿瘤内外血管网络生成的速度和成熟度有抑制作用。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和Endostatin耦合作用时,在肿瘤血管生成的早期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在肿瘤血管生成的中后期,它们可以降低肿瘤血管化程度。结论本文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抗血管生成因子Angiostatin和Endostatin对内皮细胞迁移和增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因子 ANGIOSTATIN ENDOSTATIN 肿瘤血管生成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儿生长受限与血管生成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赟博 刘倩倩 余艳红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68-1070,共3页
胎盘是胎儿生长发育、代谢循环及维持母胎生理平衡的重要脏器。血管形成是胎盘发育的关键,其不仅包括胎儿血液循环,还包括子宫内膜和胎盘的血管变化。血管的形成与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LGF)等密切相关... 胎盘是胎儿生长发育、代谢循环及维持母胎生理平衡的重要脏器。血管形成是胎盘发育的关键,其不仅包括胎儿血液循环,还包括子宫内膜和胎盘的血管变化。血管的形成与血管生成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LGF)等密切相关。胎儿生长受限(FGR)属严重高危妊娠,不仅对胎儿在妊娠期的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增加分娩后远期多种疾病的发病率。目前已有关于血管生成因子与胎儿生长受限之间的研究,现将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生长受限 胎盘 血管形成 血管生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内异消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0
4
作者 刘艳巧 刘润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2-504,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观察中药内异消对两因子的影响及对EM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种植内膜方法建立EM动物模型 ,内异消治疗 ,丹哪唑对照 ,EL...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观察中药内异消对两因子的影响及对EM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种植内膜方法建立EM动物模型 ,内异消治疗 ,丹哪唑对照 ,ELISA法测定TNF α水平 ,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表达。结果 EM病模组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腹腔液TNF α含量显著增高 ,与假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 ;内异消能降低VEGF表达及TNF α含量 ,与病模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VEGF、TNF α在EM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管生成因子 内异消 中药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定穴位针刺治疗对肥胖模型小鼠血清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唐红珍 植兰英 +4 位作者 颜世俊 陈丹丹 刘佳 张昭阳 戴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70-1374,共5页
目的:探讨特定穴位针刺治疗对高脂饮食肥胖模型小鼠血清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针刺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每组6只。小鼠15周高脂饮食制备肥胖模型后,采用特定穴位针刺法干预治疗10天,酶联免疫法... 目的:探讨特定穴位针刺治疗对高脂饮食肥胖模型小鼠血清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针刺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每组6只。小鼠15周高脂饮食制备肥胖模型后,采用特定穴位针刺法干预治疗10天,酶联免疫法检测小鼠血清胰岛素、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瘦素、一氧化氮水平。结果:肥胖模型小鼠血清胰岛素、一氧化氮以及瘦素水平上升,而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以及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特定穴位针刺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一氧化氮、瘦素水平,并可提高肥胖模型小鼠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含量,但对血糖水平、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水平没有影响。结论:特定穴位针刺疗法具有较好的减肥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再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肥胖 血管生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因子4基因转染对肺癌细胞中血管生成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郝好杰 谷志远 +3 位作者 刘文英 宋海静 赵亚力 李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56-258,共3页
目的 :进一步探讨人血小板因子 4(hPF4)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含全长hPF4cDNA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hPF4,将其转染到人肺巨细胞癌细胞系PLA80 1D细胞内 ,应用RT PCR及免疫组化法观察肿瘤细胞自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 目的 :进一步探讨人血小板因子 4(hPF4)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含全长hPF4cDNA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hPF4,将其转染到人肺巨细胞癌细胞系PLA80 1D细胞内 ,应用RT PCR及免疫组化法观察肿瘤细胞自分泌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白细胞介素 8(IL 8)等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导入pcDNA3 hPF4,PLA80 1D细胞能稳定表达hPF4mRNA ,其VEGF、bFGF、IL 8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 ,表明hPF4可直接调控VEGF、bFGF、IL 8等基因转录 ,影响其蛋白质生物合成。结论 :提示hPF4可直接下调肿瘤细胞自分泌的VEGF、bFGF及IL 8等血管生成因子基因转录 ,抑制肿瘤细胞释放肿瘤血管生成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小板因子4 肺肿瘤 血管生成因子 基因转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肉瘤预后相关的血管生成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志平 施鑫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884-888,共5页
骨肉瘤是实体性的肿瘤且血运丰富,其生长和转移都有依赖于肿瘤中血管的生成。已发现多种骨肉瘤血管生成相关的因子,其中一些血管生成因子和患者的预后及病程转归密切相关。文中就近年发现和骨肉瘤预后相关的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 骨肉瘤是实体性的肿瘤且血运丰富,其生长和转移都有依赖于肿瘤中血管的生成。已发现多种骨肉瘤血管生成相关的因子,其中一些血管生成因子和患者的预后及病程转归密切相关。文中就近年发现和骨肉瘤预后相关的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血管生成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因子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谢晓洁 江杰 +2 位作者 韩丹 何波 吴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6-407,409,共3页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是发生于胸膜间皮细胞的一种少见恶性肿瘤,接触石棉是MPM的主要致病原因,云南省大姚县二十分之一地表覆盖青石棉[1],是世界上少有环境致MPM高发区。目前认为肿瘤的生长、发展和转...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是发生于胸膜间皮细胞的一种少见恶性肿瘤,接触石棉是MPM的主要致病原因,云南省大姚县二十分之一地表覆盖青石棉[1],是世界上少有环境致MPM高发区。目前认为肿瘤的生长、发展和转移均呈血管依赖性[2],本研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评估MPM患者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相关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情况,进一步揭示MPM与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膜间皮瘤 血管生成因子 少见恶性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法 胸膜间皮细胞 血管依赖性 血管密度 MP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因子在子痫前期早期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吴珍珍 穆荣肖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2-105,共4页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类型,以广泛的母体血管内皮损伤为特征。胎盘抗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改变与疾病的临床表现相关,可致内皮损伤,导致高血压、蛋白尿及子痫前期的多脏器病变。目前的抗血管生成因子有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类型,以广泛的母体血管内皮损伤为特征。胎盘抗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改变与疾病的临床表现相关,可致内皮损伤,导致高血压、蛋白尿及子痫前期的多脏器病变。目前的抗血管生成因子有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1(sFlt1)和可溶性CD105淋巴细胞抗原(sEng),两者在其调节因子包括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的作用下,以及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胎盘生长因子(PLGF)]与抗血管生成因子平衡失调的情况下,sFlt1和sEng可在子痫前期临床症状凸显前几周就发生改变,血清中表达增加。因此,可作为预测子痫前期的生物学标记,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并且恢复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之间的平衡也是治疗子痫前期的新思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血管生成因子 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受体-1 可溶性CD105淋巴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他赛调控LS174T细胞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学良 林庚金 +4 位作者 王杰军 高勇 钱立平 傅丽娜 许青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0-203,共4页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Docetaxel)非细胞毒浓度下调控LS174T细胞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唑盐比色实验(MTT)判定药物对 LS174T没有细胞毒作用的最大浓度。明胶酶谱分析、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研究药物...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Docetaxel)非细胞毒浓度下调控LS174T细胞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唑盐比色实验(MTT)判定药物对 LS174T没有细胞毒作用的最大浓度。明胶酶谱分析、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等方法研究药物对其胶原酶活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质金属蛋白酶 2和 9(MMP2和9)表达的作用。结果 判定1.0 ng/mL为药物对 LS174T细胞株没有细胞毒作用的最大浓度。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较,0.1、0.5、1.0ng/mL多西他赛组对 LS174T细胞VFGF、bFGF、MMP2和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下调作用,各组明胶酶的活性也呈下降趋势,各组间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非细胞毒浓度的多西他赛具有抑制LS174T细胞VEGF、bFGF、MMP2和9表达的作用,该药为有良好应用前景的血管生成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多西他赛 MMP2 血管生成因子 LS 细胞毒作用 药物 溶剂 组对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因子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红 相宏杰 曹志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05-2107,共3页
肿瘤的生长、转移有其途径,为探讨血管生成因子与胃癌的生长、转移之间的相关性,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总结了其密切关系:VEGF、bFGF对胃癌的生长起重要的促进作用;VEGF、VEGF-C的表达和MVD值与胃癌淋巴结转移、Borrm... 肿瘤的生长、转移有其途径,为探讨血管生成因子与胃癌的生长、转移之间的相关性,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总结了其密切关系:VEGF、bFGF对胃癌的生长起重要的促进作用;VEGF、VEGF-C的表达和MVD值与胃癌淋巴结转移、Borrmann分型、肿瘤分化程度和生长方式相关,而且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中的VEGF、bFGF作为能被检测的成分,在肿瘤的诊断、靶向治疗定位和预后判断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抑制VEGF、bFGF、VEGF-C的表达,降低MVD值可作为治疗胃癌的有效作用靶点,为胃癌的疗效评价提供了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因子 胃癌 生成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促血管生成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夏风 郑传胜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11期1026-1028,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生成因子 原发性肝癌 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 ARTERIAL 血管肿瘤 治疗方法 肿瘤切除术 人体健康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因子及其受体表达与Keloid瘤样增生的关系
13
作者 姜笃银 徐明达 +2 位作者 贾赤宇 陈璧 李永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99-600,共2页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或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fibroblastgrowthfac-tor,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或血管通透因子(vascularpermeabil-ityf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Keloid瘤样增生 血管生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细胞LoVo增殖和原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影响
14
作者 章忱 程康 卫洪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43-1643,共1页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增殖以及原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在体外用麝香保心丸含药血清处理LoVo细胞,MTT比色实验法检测对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麝香保心丸对LoVo细胞周期及凋亡指数的影响;RT-PC...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增殖以及原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在体外用麝香保心丸含药血清处理LoVo细胞,MTT比色实验法检测对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麝香保心丸对LoVo细胞周期及凋亡指数的影响;RT-PCR观察麝香保心丸对LoVo细胞VEGFmRNA和bFGFmRNA表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VO细胞 麝香保心丸 血管生成因子 肿瘤细胞增殖 体外培养 人结肠癌细胞 流式细胞仪检测 VEGFMRNA 含药血清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因子在恶性血液病中的研究现状
15
作者 王晨 韩洁英 欧阳仁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281-284,共4页
肿瘤的血管生成包含毛细血管基底膜降解,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形成管状结构,基底膜形成,血流贯通等步骤.这一过程既受机体神经内分泌因素影响,又受肿瘤细胞和肿瘤基质细胞表达的生长因子调控.人体内的血管生成由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及... 肿瘤的血管生成包含毛细血管基底膜降解,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形成管状结构,基底膜形成,血流贯通等步骤.这一过程既受机体神经内分泌因素影响,又受肿瘤细胞和肿瘤基质细胞表达的生长因子调控.人体内的血管生成由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及血管生成抑制因子之间的动态平衡来调节.主要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bFGF)、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 PIGF)等,其中最主要的是VEGF.主要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大部分存在于大分子蛋白质中,有内皮抑素、血管抑素、血小板Ⅳ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等[1].新生血管及血管生长因子对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疾病分期、预后的影响仍在研究中,抗血管生成治疗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因子 恶性血液病 研究现状 肿瘤 血管内皮细胞 基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因子治疗脑缺血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伟赫 郭淮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8年第1期35-37,共3页
血管生成因子具有促进血管生成作用。在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血管生成因子在脑缺血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血管生成因子 脑缺血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敷和备化方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其对血浆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0
17
作者 蒋锐沅 王同彪 +4 位作者 满婷婷 覃艳春 洪晓华 荣震 莫春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4214-4221,共8页
背景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虽是目前中晚期不可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首选局部治疗措施,但TACE术后仍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中医药治疗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联合TACE术能使原发性肝癌患者获得更大的治疗收益。目的探讨敷和备化方联合T... 背景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虽是目前中晚期不可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首选局部治疗措施,但TACE术后仍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中医药治疗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联合TACE术能使原发性肝癌患者获得更大的治疗收益。目的探讨敷和备化方联合TACE术治疗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其对血浆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及肝病科收治的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两组患者均行亚肝段动脉末梢水平TACE术,治疗组患者连续服用敷和备化方12周。比较两组患者近期(治疗12周后)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治疗前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Karnofsky(KP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血浆血管生成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并观察两组患者毒副作用和/或并发症发生情况。TACE术后当天开始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或完成整个疗程(12周)。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整个疗程及随访,无一例脱落或失访。两组患者总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207.5±28.4)d,两组患者PFS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腹痛腹胀、纳呆食少、情志抑郁、恶心呕吐、神疲乏力、口苦咽干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血浆VEGF、bFGF、PD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毒副作用和/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敷和备化方联合TACE术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肝郁脾虚型原发性肝癌患者PFS,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肿瘤相关血管微环境,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血浆血管生成因子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动脉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敷和备化方 肝气郁结 脾虚 血管生成因子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对人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及促血管生成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益敏辉 张瑜 金志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23-527,共5页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人子宫内膜细胞凋亡以及促血管生成因子血管生成素1(Ang 1)、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 F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细胞的毒性,采...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人子宫内膜细胞凋亡以及促血管生成因子血管生成素1(Ang 1)、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 F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细胞的毒性,采用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结果:米非司酮浓度增加,细胞活力随之减小;米非司酮作用时间增长,细胞活力随之减小,24、48、72小时的IC 50分别为18、15、12μg/ml。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Caspase蛋白表达水平降低。15μg/ml的米非司酮对细胞48小时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Ang-1和b FGF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VEGF与Ang-2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米非司酮能诱导人子宫内膜细胞凋亡,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与Ang-2的高表达以及Ang-1和b FGF的低表达,这可能是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子宫内膜细胞 米非司酮 细胞凋亡 血管生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源酪蛋白糖巨肽对结肠癌HT-29细胞抗炎及血管生成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秋萍 贾彦 +6 位作者 曹江鸣 赵培 崔文静 马新颖 赵林森 闫亚丽 陈庆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9-185,共7页
研究乳源酪蛋白糖巨肽(casein glycomacropeptide,CGMP)对结肠癌细胞中的核转录因子(nucleartranscription factor,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为其抗炎活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前期探究"乳源酪蛋白糖巨肽对结肠癌HT-29细胞中COX-2... 研究乳源酪蛋白糖巨肽(casein glycomacropeptide,CGMP)对结肠癌细胞中的核转录因子(nucleartranscription factor,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为其抗炎活性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前期探究"乳源酪蛋白糖巨肽对结肠癌HT-29细胞中COX-2、iNOS、GST-π表达的影响"的基础上,首先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结肠癌HT-29细胞将NF-κB信号通路激活,采用免疫荧光法观测p65核移位来确定;随后用乳源CGMP干预激活NF-κB通路的HT-29细胞,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细胞培养液中炎症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水平,以探讨乳源CGMP消除结肠癌细胞活力的相关分子的变化。结果显示,1μg/mL的LPS能显著激活NF-κB信号通路,p65的核移位达到最佳水平;不同质量浓度的乳源CGMP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HT-29细胞炎症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水平。因此,乳源CGMP能够显著调节激活后的NF-κB信号通路,并有效抑制和改善结肠癌细胞的炎症状态,其机制为乳源CGMP通过有效抑制炎症因子和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从而减缓结肠癌细胞的炎症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糖巨肽 结肠癌HT-29细胞 NF-ΚB 炎症因子 血管生成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脱出模型大鼠脊髓血管生成因子mRNA的表达变化及电针对其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伟澎 李伟 +2 位作者 程鹏 姜代勋 陈武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1-266,共6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脱出症中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变化及其电针作用,分析电针参与脊髓微血管生成的机理。方法采用自制硅胶片在T13段脊髓的左腹侧位压迫建立椎间盘脱出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电针治疗组(n=6)、模型组(n=6)、假手术组(n=... 目的探讨椎间盘脱出症中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变化及其电针作用,分析电针参与脊髓微血管生成的机理。方法采用自制硅胶片在T13段脊髓的左腹侧位压迫建立椎间盘脱出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即电针治疗组(n=6)、模型组(n=6)、假手术组(n=6),电针组每日电针治疗一次,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不做任何治疗。术后7 d后取压迫部位脊髓组织,RT-PCR法检测Ang-1、Tie-1、Ang-2、Tie-2、VEGF、Flt-1、caspase-3、Tsp-1的mRNA表达量,组织切片法观察脊髓损伤情况。结果电针组大鼠后肢运动机能显著改善;脊髓组结构相对完整,灰质、白质界限清晰;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Ang-1、Ang-2、Tie-1、Tie-2、caspase-3、Tsp-1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VEGF、Flt-1差异无显著性(P>0.05);模型组与电针组相比Ang-2、Tie-1、Tie-2、caspase-3、Tsp-1极显著升高(P<0.01),Ang-1、VEGF、Flt-1差异无显著性(P>0.05);电针组与假手术组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脊髓压迫损伤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mRNA表达异常,电针能够下调Ang-2、Tie-2、Tsp-1和caspase-3的表达,使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水平趋于正常,从而为受损脊髓组织的修复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脱出模型 血管生成因子 电针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