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针菇多糖通过调节髓系细胞生成缓解苯并[a]芘染毒小鼠血管炎症
1
作者 牛泽淼 李鑫 +5 位作者 陈宁 梁振华 赵娟 吕品 张岩 付程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5-113,共9页
金针菇多糖(Flammulina velutipes polysaccharide,FVP)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作用。为进一步探讨FVP缓解血管损伤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构建苯并[a]芘(benzo[a]pyrene,Ba P)小鼠染毒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血管炎症因子表达量;使用流式细... 金针菇多糖(Flammulina velutipes polysaccharide,FVP)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作用。为进一步探讨FVP缓解血管损伤的效果和作用机制,构建苯并[a]芘(benzo[a]pyrene,Ba P)小鼠染毒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血管炎症因子表达量;使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和脾脏中促炎细胞比例及骨髓造血细胞亚群构成。结果显示,FVP处理缓解Ba P诱导的白介素-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等血管促炎因子的表达。此外,FVP处理显著抑制Ba P诱发的小鼠外周血中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以及脾脏中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增加。进一步分析骨髓造血细胞亚群构成发现,Ba P处理后增加了小鼠骨髓中造血祖细胞和粒细胞巨噬细胞祖细胞的比例,减少了造血干细胞和普通髓系祖细胞的比例,而FVP处理后逆转了这一现象,使骨髓造血细胞亚群恢复至健康对照水平。同时细胞水平上的研究表明,FVP可抑制Ba P诱导Raw264.7细胞产生的氧化应激。综上,FVP可能是通过维持骨髓造血系统的稳态、调节促炎细胞向循环系统的输出和下调外周促炎细胞的比例缓解Ba P引发的血管炎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多糖 苯并[A]芘 血管炎症 造血作用 髓系细胞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血管炎症患者血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呐 刘靖 +2 位作者 赵统兵 倪素丹 邱飞英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6期449-451,共3页
目的 研究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血管炎症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2个炎症因子的作用,了解其对血管炎症的影响。方法 评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前后CRP和IL-6的变化,并分别评估高血脂和血脂正常患者CRP和IL-... 目的 研究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血管炎症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2个炎症因子的作用,了解其对血管炎症的影响。方法 评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前后CRP和IL-6的变化,并分别评估高血脂和血脂正常患者CRP和IL-6的变化,以及他汀类药物对二组患者的作用。结果 使用他汀类药物后,高血脂和血脂正常患者CRP均降低,IL-6变化不大。结论 目前国内使用的他汀类药物的剂量能降低CRP,但对IL-6的作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血管炎症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2型糖尿病血管炎症患者TNF-α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殷丽平 杜联 +1 位作者 谢春光 张博达 《甘肃中医》 2010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2型糖尿病血管炎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名进行糖尿病基础治疗的2型糖尿病血管炎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立法的中药复方...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2型糖尿病血管炎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名进行糖尿病基础治疗的2型糖尿病血管炎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立法的中药复方,200mL/次,3次/d,疗程4周;对照组仅使用基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CRP、TNF-α、血糖、血脂、体重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30.00%。治疗组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CRP、TNF-α值显著降低(P<0.05),血脂、血糖及体重指数等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血管炎症因子CRP、TNF-α水平,对2型糖尿病血管炎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管炎症 CRP TNF-Α 益气养阴 活血化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改变的药物干预探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垒 刘慧 胡永寸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8期169-170,共2页
目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改变的药物干预探讨。方法抽取88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出现血管炎症反应和内皮功能改变的临床确诊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4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B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加... 目的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改变的药物干预探讨。方法抽取88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出现血管炎症反应和内皮功能改变的临床确诊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4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B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治疗。结果经治疗后,B组患者的症状表现转变效果明显优于A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和内皮功能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治疗方案实施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症状表现得到有效控制所需要的实际时间明显短于A组。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改变患者,采用药物干预,可取得非常明显的临床效果,改善相关炎症因子、内皮功能评价指标,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术 血管炎症反应 内屏功能改变 药物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改变的药物干预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任宇超 焦晓琪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9期168-169,共2页
目的: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改变的药物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 目的: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改变的药物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和内皮舒张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炎症因子及内皮舒张功能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CRP与ICAM-1显著低于对照组, 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内皮舒张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促使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显著改变,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术 血管炎症反应 内皮功能 通心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改变的药物干预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3期159-160,共2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改变的药物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10例冠心病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通心络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55例,应用超声多普勒测定患者介入... 目的观察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改变的药物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110例冠心病P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通心络胶囊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55例,应用超声多普勒测定患者介入术前后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CRP、ICAM-1、IL-10炎症因子,比较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两组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清CRP、ICAM-1、IL-10炎症因子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冠心病患者各项指标差异不大(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基础内径治疗前后变化不大,但观察组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通心络胶囊可改善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手术 血管炎症反应 内皮功能 通心络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叶主要特征性化合物抗心血管炎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7
作者 姚敏 李大祥 谢忠稳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共14页
慢性炎症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炎症因子如IL-6、TNF-α、IL-1β等均能导致心肌肥大、心肌纤维化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茶叶中富含的多种特征性化合物如茶多酚、茶氨酸、茶黄素、咖啡... 慢性炎症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炎症因子如IL-6、TNF-α、IL-1β等均能导致心肌肥大、心肌纤维化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茶叶中富含的多种特征性化合物如茶多酚、茶氨酸、茶黄素、咖啡碱等,它们通过抑制重要炎症介质的产生和调控NF-κB、MAPK、Tolls样受体等信号通路,抑制心血管炎症的发生及发展,对心血管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几年茶叶中的茶多酚、茶氨酸、茶黄素等特征成分通过抑制心血管炎症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症 茶多酚 信号通路 特征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血管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樾 罗健东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大鼠血管炎症因子IL-6、IL-β、IL-10表达、促炎转录因子NF-kB活性以及HDAC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给予大鼠RU486(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拮抗刺)、TSA(HDA... 目的:探讨内源性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大鼠血管炎症因子IL-6、IL-β、IL-10表达、促炎转录因子NF-kB活性以及HDAC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给予大鼠RU486(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拮抗刺)、TSA(HDAC抑制剂)和摘除双侧肾上腺处理后,腹腔注射LPS,取其主动脉提取组织总蛋白,ELISA法检测IL-1β、IL-6、IL-10含量及NF-κB、HDAC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诱导大鼠主动脉IL-1β、IL-6、IL-10含量以及NF-κB活性升高(P<0.05);分别给予RU486、TSA以及摘除双侧肾上腺处理再腹腔注射LPS,与单纯给予LPS相比,IL-1β、IL-6、IL-10含量以及NF-κB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给予RU486或摘除双侧肾上腺处理对大鼠主动脉组织中HDAC的活性未见明显影响;而给予TSA处理,大鼠主动脉中HDAC的活性受到抑制(P<0.05).结论:内源性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同样具有抗炎作用,尤其是对血管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而核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可能对致炎因子的表达具有负调控作用,可以从转录水平抑制血管炎症因子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血管炎症反应 HD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9
作者 刘宇 闫现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4期2513-2517,共5页
目的分析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CAA-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AA-I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8例患者中,6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5例合并头痛,3例合并无力、失语、视力下降等局灶性神经功能... 目的分析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CAA-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AA-I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8例患者中,6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5例合并头痛,3例合并无力、失语、视力下降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例伴发癫痫。8例患者头颅T_(2)W和Flair相表现为多发的白质高信号,SWI均表现为皮质-皮质下多发微出血。4例基因检测表现型为APOE4。7例患者经激素治疗后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均明显改善,1例逐渐进展,1例治疗13个月后复发。结论CAA-I为临床罕见的可治性疾病,对免疫抑制治疗敏感,可动态观察影像学改变评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淀粉样血管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 载脂蛋白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和间质血管病变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隆琦 王骏 +3 位作者 张文 王伟铭 赵彩霞 陈楠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0年第8期669-672,753,754,共6页
目的:探讨在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拟急性肾损伤的大鼠模型中间质血管损伤状况及其病变机制。方法:按随机分组将15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6 h组、24 h组,每组5只,测定血尿素氮水平,并观察... 目的:探讨在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拟急性肾损伤的大鼠模型中间质血管损伤状况及其病变机制。方法:按随机分组将15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6 h组、24 h组,每组5只,测定血尿素氮水平,并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巨噬细胞浸润、促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肾小管间质血管的分布,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I/R 6 h、24 h组与sham组相比,BUN明显升高(P<0.05),巨噬细胞浸润明显(P<0.05),VEGF表达量下降,间质血管密度下降(P<0.05),上皮细胞凋亡增多(P<0.05)。结论:I/R损伤后炎症细反应所致间质血管密度降低是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缺血再灌注 管周毛细血管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因子在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研究
11
作者 孙新刚 岳祥海 +3 位作者 张璐 胡为民 王改青 王荔 《临床医药实践》 2015年第2期124-126,共3页
脑血管痉挛(CVS)是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后的严重并发症,是SAH患者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多数观点认为,血管壁炎症反应是CVS的主要发病机制,其中炎症因子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主要炎症因子在CVS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蛛网膜下隙出血 血管痉挛 炎症因子 血管炎症反应 严重并发症 发病机制 CVS SA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的临床、影像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维 周颖 +4 位作者 陈婵娟 谷文萍 侯德仁 薛群 谭红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805-810,共6页
目的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患者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收治的7例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部MRI检查、血和/或脑脊液检验、药物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急性起病5例,亚急性... 目的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患者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收治的7例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部MRI检查、血和/或脑脊液检验、药物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急性起病5例,亚急性起病2例;4例患者存在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5例患者存在急性认知功能减退,3例患者有头痛表现,1例患者有痫性发作;所有患者均无意识障碍。头部MRI检查:7例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均可见皮层及皮层下大量弥漫分布的脑微出血,5例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发现皮质表面铁沉积,2例患者存在凸面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患者T2WI和Flair均可见皮层及皮质下片状非对称性白质高信号,3例患者头部增强扫描见软脑膜强化,5例患者治疗后头部Flair显示皮质下白质异常信号范围缩小。血或脑脊液检验:6例患者行血载脂蛋白E基因筛查,其中ε4/ε4基因型3例,ε2/ε4基因型2例,ε3/ε4基因型1例;4例患者行脑脊液检验,其中3例患者脑脊液蛋白轻度增高,2例患者脑脊液红细胞稍高,2例患者脑脊液Aβ40和Aβ42水平下降。药物治疗:4例患者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仅予以对症支持治疗。预后:4例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均明显好转,1例患者仅予以对症支持治疗临床症状及影像学亦有改善。结论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患者主要临床特点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障碍及头痛;磁共振主要特点是皮层及皮质下片状非对称性白质高信号及脑微出血,增强扫描部分患者有软脑膜不同程度强化;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使多数患者获益,但部分轻症患者亦可出现自发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 载脂蛋白E基因 脑微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免疫抑制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1例附文献分析
13
作者 师虹艳 马彤艳 +1 位作者 李智申 周贵福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2期223-227,共5页
目的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的临床表现、血清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日1例中年男性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患者,临床表现以认知行为异常、步态异常、人格改变等为主要特征。结果脑脊液生化:脑脊液总... 目的探讨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的临床表现、血清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日1例中年男性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患者,临床表现以认知行为异常、步态异常、人格改变等为主要特征。结果脑脊液生化:脑脊液总蛋白0.36 g/L,自身免疫系列、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指标等检查未见异常。头颅MRI:T2WI及FLAIR上可见斑片状或融合的白质异常高信号影,非对称性并延伸至皮质下白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提示≥1处皮质-皮质下微出血灶。诊断为很可能的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给予甲泼尼龙冲击疗法,人免疫球蛋白序贯疗法,硫唑嘌呤后续疗法。结论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后临床出现戏剧性效果;人免疫球蛋白静点治疗后近期效果不明显;除认知行为异常、步态异常等临床表现外,精神人格改变,如被迫害妄想、幻听幻视也是该病常见临床表现;出院后持续口服硫唑嘌呤及醋酸泼尼松,病情进一步好转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 脑梗死 认知功能减退 磁共振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症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海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4期2501-2504,共4页
目的分析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症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综合征(CLIPPERS)的临床特点。方法电子检索万方医学网、维普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的CLIPPERS综合征病例报告,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检索出的25篇文献包括28个病例... 目的分析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症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综合征(CLIPPERS)的临床特点。方法电子检索万方医学网、维普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的CLIPPERS综合征病例报告,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检索出的25篇文献包括28个病例,男11例,女16例,1例性别不详。患者发病年龄5~73岁。27例首发症状描述清楚(个别病例首发症状非单一),1例未进行描述。首发症状:10例(37%)共济失调,5例(18.5%)头晕,4例(14.8%)复视,4例(14.8%)肢体运动障碍,3例(11.1%)肢体感觉异常,2例(7.4%)头痛、面部感觉异常,吞咽困难、耳鸣、言语不清、周围神经病变各1例(3.7%)。临床表现:24例(85.7%)共济失调,15例(53.6%)头晕,10例(35.7%)复视、饮水呛咳、肢体运动障碍,8例(28.6%)眼震,7例(25.0%)构音障碍、头痛,6例(21.4%)肢体感觉障碍。6例(21.4%)完善病理检查,1例出现CD3~+T细胞和CD20~+B细胞浸润且胶质细胞增生。1例反复发病9 a,左侧额叶侧脑室前角病理结果示,血管周围大量CD3~+T细胞聚集。结论CLIPPERS无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其确诊依赖于影像检查和临床症状,对激素治疗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激素反应性慢性淋巴细胞性炎症伴脑桥血管周围强化综合征 临床特征 二次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与冠心病 被引量:38
15
作者 李志强 郑兴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3期233-235,共3页
关键词 血管炎症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纤维变性 动脉内膜 细胞控制 效应分子 激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血管壁炎症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作用——麝香保心丸抑制血管壁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的研究进展
16
《中国社区医师》 2007年第17期43-43,共1页
麝香保心丸是根据祖国医学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的原则,选用人参、麝香、苏合香酯、冰片、肉桂、蟾酥、牛黄提炼研制的中成药。芳香温通治疗侧重于对"脉"的作用。现代医学证实本药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减少脂质浸润、抑制炎症反应等对血... 麝香保心丸是根据祖国医学芳香温通、益气强心的原则,选用人参、麝香、苏合香酯、冰片、肉桂、蟾酥、牛黄提炼研制的中成药。芳香温通治疗侧重于对"脉"的作用。现代医学证实本药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减少脂质浸润、抑制炎症反应等对血管壁的保护作用,对稳定动脉粥样斑块和阻遏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症反应 麝香保心丸 冠心病治疗 保护作用 血管内皮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抑制炎症反应 动脉粥样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随访肝活检肝内血管病变动态变化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红霞 杨凯 《淮海医药》 2005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 研究肝内血管病变在乙型肝炎(HB)病程中的表现及意义。方法 对138例HB患者首、末2次肝活检标本用组织化学(组化)、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技术进行了观察。结果 肝血管炎症、破坏、阻塞、增生及肝窦毛细血管化是HB组... 目的 研究肝内血管病变在乙型肝炎(HB)病程中的表现及意义。方法 对138例HB患者首、末2次肝活检标本用组织化学(组化)、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技术进行了观察。结果 肝血管炎症、破坏、阻塞、增生及肝窦毛细血管化是HB组织学一大特点,其病变可引发肝血供障碍,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及肝硬变。经治疗多数肝血管病变是可逆的,首、末2次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结论 在HB的病程中,致病源主要是HBV,有多种蛋白质参与其病理转化。肝内血管病变是影响HB肝组织学后果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血管病变 乙型肝炎 动态变化 肝窦毛细血管 随访 免疫组织化学 肝活检标本 肝细胞变性 血管病变 电镜技术 免疫组化 血管炎症 血供障碍 病理转化 肝组织学 肝硬变 纤维化 显著性 HBV 致病源 蛋白质 病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平教授辨治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经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申正日 刘鹏 李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0年第8期662-665,共4页
李平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岐黄学者,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药协会肾病中药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本人有幸跟随李平... 李平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岐黄学者,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药协会肾病中药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本人有幸跟随李平教授学习,现将李平教授治疗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治疗经验总结如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是一种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的血管炎症,ANCA对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对该病的发生,病程发展都起到关键作用[1]。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西医又称原发性小血管炎,是一组多系统脏器受累、小血管壁呈炎症及坏死性病变的疾病。根据所受累的血管大小及是否存在肉芽肿形成而分成以下三类:(1)显微型多动脉炎:主要受累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其病变只能在显微镜下见到,常为多器官受累;(2)肉芽肿性血管炎:既往称为韦格氏肉芽肿;(3)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既往称为Churg^Strauss综合征[2]。因而将显微型多动脉炎,肉芽肿性血管炎,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血管炎统称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血管 肉芽肿形成 多器官受累 病程发展 血管炎症 小静脉 小动脉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疾病的基因治疗策略 被引量:3
19
作者 邓勇志 李红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5期381-384,共4页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率在儿童和青壮年中明显上升。基因治疗可能成为治疗CVD的新方法。目前对CVD分子机制的研究发现,多种基因可以作为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血管扩张基因过表达或抑制血管收缩肽可以降低高血...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率在儿童和青壮年中明显上升。基因治疗可能成为治疗CVD的新方法。目前对CVD分子机制的研究发现,多种基因可以作为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血管扩张基因过表达或抑制血管收缩肽可以降低高血压动物的血压;抑制细胞周期是防止血管再狭窄和桥血管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的治疗靶点;过表达抗凝血和(或)抑制促炎症反应和细胞黏附分子,对于血栓和动脉硬化血管壁炎症反应可能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血管疾病 血管动脉硬化 血管炎症反应 基因过表达 细胞黏附分子 治疗靶点 血管收缩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炎症小体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武榕 李晓燕 +1 位作者 潘国显 边云飞 《临床医药实践》 2018年第10期784-787,800,共5页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与脂质代谢障碍有关的全身性疾病,其病变特点是血液中的脂质进入动脉管壁,并沉积于内膜下形成粥样斑块,导致动脉增厚、变硬。AS发病机制的学说有脂质浸润学说、血管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氧化应激学说、Ca^2...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与脂质代谢障碍有关的全身性疾病,其病变特点是血液中的脂质进入动脉管壁,并沉积于内膜下形成粥样斑块,导致动脉增厚、变硬。AS发病机制的学说有脂质浸润学说、血管平滑肌细胞克隆学说、氧化应激学说、Ca^2+ 超负荷学说、免疫功能异常学说、损伤反应学说、炎症学说等。在这些学说中,AS发病的炎症机制是相对较新的一种学说。研究表明NLRP3炎症小体可引发血管壁炎症反应,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本文总结了目前关于NLRP3炎症小体结构、激活、调控机制及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讨论了靶向NLRP3炎症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学说 小体 氧化应激学说 脂质代谢障碍 血管炎症反应 免疫功能异常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