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呋喹替尼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发生率和风险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笑林 李秋月 +2 位作者 周彦君 张金辉 梁涛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2934-2940,共7页
背景38.4%的结直肠癌患者死于非癌症疾病,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最主要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20.3%。靶向治疗相关的心血管毒性并不少见,最突出的为高血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呋喹替尼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的发生率和风险。... 背景38.4%的结直肠癌患者死于非癌症疾病,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最主要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20.3%。靶向治疗相关的心血管毒性并不少见,最突出的为高血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呋喹替尼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的发生率和风险。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中有关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呋喹替尼治疗的单臂临床试验和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5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使用R 4.3.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涉及6项单臂临床试验、3项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全级别高血压和出血的发生率为35%(95%CI=0.25~0.45)和24%(95%CI=0.10~0.37)。在高级别事件中,高血压发生率为15%(95%CI=0.10~0.20),出血发生率为1%(95%CI=0~0.02),血栓栓塞发生率为3%(95%CI=0.02~0.05),心脏疾病发生率为1%(95%CI=0~0.02)。呋喹替尼与全级别、高级别高血压及全级别出血的风险增加相关,RR分别为3.93(95%CI=2.95~5.24)、12.33(95%CI=5.31~28.63)及1.84(95%CI=1.36~2.50),但与高级别的出血(RR=1.06,95%CI=0.35~3.23)、血栓栓塞事件(RR=3.35,95%CI=0.89~12.55)及心脏疾病(RR=0.62,95%CI=0.18~2.14)无关。结论呋喹替尼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心血管毒性发生率和风险增加显著相关,但主要针对的是低级别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 呋喹替尼 血管毒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药物治疗相关的心血管毒性及其早期预警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源波 许晓飒 +2 位作者 亢玺刚 李静 韩聚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5-357,共3页
随着肿瘤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及抗肿瘤药物研发飞速发展,肿瘤治疗效果较前显著改善。但与此同时,抗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导致的其他器官功能损伤引起业界高度重视,尤其心血管系统受损已成为影响患者生存的一个主要因素^([1])。我们就常见抗... 随着肿瘤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及抗肿瘤药物研发飞速发展,肿瘤治疗效果较前显著改善。但与此同时,抗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导致的其他器官功能损伤引起业界高度重视,尤其心血管系统受损已成为影响患者生存的一个主要因素^([1])。我们就常见抗肿瘤药物治疗所致心血管系统损伤以及早期预警策略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心脏病危险因素 蒽环类 靶向制剂 预测 肌钙蛋白 肿瘤心脏病学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进行马兜铃酸心血管毒性的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云祥 张城达 +7 位作者 张丽丽 李磊 辛艳飞 张立将 刘洪翠 黄燕烽 李春启 宣尧仙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891-1894,I0006,I0007,共6页
目的:利用斑马鱼模型对马兜铃酸进行心血管毒性的评价。方法:设置4个不同浓度的马兜铃酸溶液,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养鱼水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0.1%DMSO)处理一定阶段的野生型AB系斑马鱼幼鱼至实验终点,每个浓度处理30尾斑马鱼。待测药... 目的:利用斑马鱼模型对马兜铃酸进行心血管毒性的评价。方法:设置4个不同浓度的马兜铃酸溶液,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养鱼水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0.1%DMSO)处理一定阶段的野生型AB系斑马鱼幼鱼至实验终点,每个浓度处理30尾斑马鱼。待测药物处理斑马鱼4 h后,随机选择10尾斑马鱼对心率进行计数。待测药物处理至实验终点时,在立体解剖显微镜下观察有无心包水肿、血流速度变化、血栓及出血等,计算各表型发生率。另设置4个不同浓度的马兜铃酸溶液,并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养鱼水处理组)和溶剂对照组(0.9%Na Cl注射液)处理组,至实验终点每个浓度收集100尾斑马鱼(-80℃贮存),提取mRNA反转成c DNA样本后,进行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斑马鱼组织中MicroRNA146a的表达。结果:当马兜铃酸浓度≥MNLC/3时,可诱发斑马鱼心血管毒性,并呈现浓度相关性增加,表现为血流变慢或(和)缺失、静脉窦处瘀血、静脉窦处水肿和心率变慢(仅LC10处理组),未见心律不齐。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马兜铃酸的4个浓度MNLC10、MNLC/3、MNLC、LC10均显著提高MicroRNA146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P<0.01),且存在一定的浓度关系。结论:马兜铃酸具有一定的心血管毒性作用,且具有浓度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马兜铃酸 血管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比卡因心血管毒性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晶 江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53-454,共2页
关键词 血管毒性 布比卡因 毒性机制 治疗 ALBRIGHT 毒性作用机理 硬膜外麻醉 临床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抗肿瘤药物的心血管毒性——从分子机制到临床治疗 被引量:6
5
作者 郭磊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5期360-365,共6页
抗肿瘤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特别是抗肿瘤药物诱发的心血管毒性(cardiovascular toxicity,CTX)。患者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后数天至数年内可发生CTX。Ⅰ型CTX通常由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s,ANTs... 抗肿瘤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高,特别是抗肿瘤药物诱发的心血管毒性(cardiovascular toxicity,CTX)。患者接受抗肿瘤药物治疗后数天至数年内可发生CTX。Ⅰ型CTX通常由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s,ANTs)和传统化疗药物所致,常伴有不可逆的心肌细胞损伤。Ⅱ型CTX一般为可逆性心肌功能障碍,多由新型生物制剂和靶向药物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血管毒性 肿瘤心脏病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在可卡因所致小鼠心血管毒性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景亮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在可卡因所致小鼠心血管毒性反应中的介导作用。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记录 10只C5 7BL/ 6小鼠腹腔内注射可卡因 (30mg/kg)前及 5天后的心率 (HR)、射血分数 (EF)、心输出量 (CO)、每搏输出量 (SV)的变化 (COC组 ...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 (NO)在可卡因所致小鼠心血管毒性反应中的介导作用。方法 应用超声心动图记录 10只C5 7BL/ 6小鼠腹腔内注射可卡因 (30mg/kg)前及 5天后的心率 (HR)、射血分数 (EF)、心输出量 (CO)、每搏输出量 (SV)的变化 (COC组 ) ;另 10只小鼠 (对照组 )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并对两组动物的心肌组织内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 (i NOS)及 3 硝基酪氨酸 (3 NT)含量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在血管张力实验中 ,应用L Nω nitroarginine(L NNA)、苯肾上腺素 (PE)、乙酰胆碱 (Ach)、硝普钠 (SNP)对两组动物的血管静息张力、收缩机能、内皮依存性及非依存性舒张机能分别作了观察。结果 COC组动物的CO、SV明显低于对照组 (n =6 - 9,P <0 0 5 ) ;但两组动物的HR、EF没有明显改变。COC组心肌组织内i NOS及 3 NT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在离体血管张力实验 ,COC组的收缩反应与对照组相比 ,明显减弱 (P <0 0 5 )。投入L NNA 2 5 0 μmol后 ,COC组血管标本的静息张力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1)。同时 ,COC组Ach引起的血管内皮依存舒张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SNP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可卡因导致小鼠心肌细胞i NOS过度表达 ,过量产生的NO及由此衍生的过氧化物对心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卡因 一氧化氮 血管毒性 小鼠 麻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肾上腺素对犬布比卡因心血管毒性的影响
7
作者 罗佛全 唐淑新 +3 位作者 赵为禄 刘添银 雷恩骏 刘军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02-1003,共2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肾上腺素对犬布比卡因心血管毒性的影响。方法选用杂种犬52只,持续静脉输注0.5%布比卡因制备布比卡因心血管毒性模型,然后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肾上腺素组(E组)、丙泊酚联合肾上腺素组(P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3...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肾上腺素对犬布比卡因心血管毒性的影响。方法选用杂种犬52只,持续静脉输注0.5%布比卡因制备布比卡因心血管毒性模型,然后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肾上腺素组(E组)、丙泊酚联合肾上腺素组(P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3只。持续记录HR、MAP和ECG,并计算复苏成功率。结果 P组10只(76.92%)犬复苏成功;E组9只(69.23%)犬复苏成功;PE组12只(92.31%)犬复苏成功;C组2只(15.38%)犬复苏成功。PE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P、E和C组(P<0.05或P<0.01);P、E两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C组(P<0.01)。结论丙泊酚联合肾上腺素可减轻布比卡因所致犬的心血管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布比卡因 肾上腺素 血管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肿瘤治疗相关的血管毒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韩煦 夏云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6-718,共3页
随着细胞毒性化疗药物、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增多,肿瘤相关的死亡率逐年下降,而抗肿瘤治疗相关的血管毒性也随之而来,引起如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典型及不典型胸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综述旨在对目前细胞毒性药物... 随着细胞毒性化疗药物、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增多,肿瘤相关的死亡率逐年下降,而抗肿瘤治疗相关的血管毒性也随之而来,引起如高血压、肺动脉高压、典型及不典型胸痛、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综述旨在对目前细胞毒性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血管毒性的相关研究加以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肿瘤 血管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血管毒性管理指南解读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姗 丛明华 于雷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7期48-51,共4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近年来在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ICI治疗在获得令人振奋疗效的同时,也可能会诱发多个系统的免疫反应,引起相应的不良反应。虽然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近年来在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ICI治疗在获得令人振奋疗效的同时,也可能会诱发多个系统的免疫反应,引起相应的不良反应。虽然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其一旦发生,往往进展迅速,致死率高。2017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Medical Oncology,ESMO)发表了《免疫治疗的毒性管理:ESMO诊断、治疗和随访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联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发表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毒性的管理指南》,NCCN后续对其进行了更新。本文将对上述指南中ICI相关心血管毒性的重要内容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血管毒性 管理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脂肪乳对老年大鼠罗哌卡因心血管毒性剂量的影响及复苏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鸿飞 雷洪伊 +3 位作者 李凤仙 张庆国 蔡清香 徐世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915-1918,共4页
目的:观测长链脂肪乳(LE)预治疗对老年大鼠罗哌卡因心血管毒性剂量的影响及复苏效果。方法:健康雄性老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C组(C1组、C2组)、L组(L1组、L2组),每组12只。大鼠腹腔内注射氯胺酮100mg/kg。监测心电图、血压并行机械通气... 目的:观测长链脂肪乳(LE)预治疗对老年大鼠罗哌卡因心血管毒性剂量的影响及复苏效果。方法:健康雄性老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C组(C1组、C2组)、L组(L1组、L2组),每组12只。大鼠腹腔内注射氯胺酮100mg/kg。监测心电图、血压并行机械通气。C组、L组分别泵注9g/L氯化钠注射液、200g/LLE,速度为3mL/(kg·min)。5min后两组右颈静脉泵注7.5g/L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10mg/(kg·min)。记录血压较基础值下降20%、出现心律失常、心跳停止时的罗哌卡因总量。心跳停止30s后进行心肺复苏,同时C1组与L1组、C2组与L2组分别静脉注射9g/L氯化钠注射液、200g/LLE5mL/kg后0.5mL/(kg·min),记录5min和10min的复苏成功率。结果:L组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20%、心跳停止时的罗哌卡因剂量明显高于C组(P<0.05)。不同时点复苏成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大鼠LE预治疗后罗哌卡因心血管毒性阈值升高,LE的复苏效果与生理盐水相比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 罗哌卡因 毒性 血管 脂肪乳剂 长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剂相关性高血压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诊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莉 夏彬凤 +3 位作者 黄慧慧 王茹 孔敏 尹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4-863,共10页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CTR-CVT)逐渐成为影响肿瘤幸存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研发的VEGF及其受体抑制剂(VEGF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改善患者预后,但VEGFIs诱...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CTR-CVT)逐渐成为影响肿瘤幸存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研发的VEGF及其受体抑制剂(VEGF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改善患者预后,但VEGFIs诱导的高血压作为其最常见的CTR-CVT,可能会限制和影响其应用并引起严重心血管疾病(CVD)。对应用VEGFIs治疗的肿瘤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压,早期评估,优化管理,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抗肿瘤疗效和最低的CTRCVT风险。现就VEGFIs相关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和应对VEGFIs相关性高血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毒性心血管病早期诊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姚民强 王兴民 王佩显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年第1期74-76,共3页
梅毒是一种由苍白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累及全身各器官的性传染病,其中心血管损害多在感染后10~25年才出现临床症状而被诊断。近年来,随着超声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梅毒性心血管病有望得到早期诊断。本文拟从梅毒性心血管病的病理... 梅毒是一种由苍白螺旋体感染所引起的累及全身各器官的性传染病,其中心血管损害多在感染后10~25年才出现临床症状而被诊断。近年来,随着超声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梅毒性心血管病有望得到早期诊断。本文拟从梅毒性心血管病的病理、免疫机制、超声心动图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面加以综述,旨在为本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血管 超声心动图 分子生物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急性暴露对斑马鱼幼鱼的毒性效应
13
作者 蒲倩 张尚祎 +3 位作者 陈晨 刘兴成 王慧利 钱秋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71-1678,共8页
选用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以探究阿奇霉素(AZM)急性暴露下对斑马鱼幼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AZM急性暴露下,斑马鱼幼鱼出现脊柱弯曲、游囊发育不完整、卵黄囊肿现象.在神经系统方面,研究发现斑马鱼脑内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AChE活性降... 选用斑马鱼作为模式生物,以探究阿奇霉素(AZM)急性暴露下对斑马鱼幼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AZM急性暴露下,斑马鱼幼鱼出现脊柱弯曲、游囊发育不完整、卵黄囊肿现象.在神经系统方面,研究发现斑马鱼脑内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AChE活性降低和光暗节律失衡.进一步地,使用PharmMapper网站预测AZM可能靶向的基因,并对这些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AZM可能还具有影响斑马鱼血管和免疫系统的潜力.更进一步的实验验证表明,AZM暴露确实导致了斑马鱼幼鱼血管分支异常以及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神经毒性 血管毒性 免疫毒性 斑马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溶媒视网膜毒性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倩 刘武 +2 位作者 王景昭 杨琳 莫宾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31-834,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商用曲安奈德(TA)溶媒的视网膜毒性及其与剂量的关系。方法用梯度离心法从两种TA注射液提取高纯度溶媒A、溶媒B。36只新西兰白兔右眼玻璃体内分别注入0.1mL和0.2mL溶媒A、溶媒B及平衡盐溶液。术前、术后定时行眼前节、检眼... 目的探讨两种商用曲安奈德(TA)溶媒的视网膜毒性及其与剂量的关系。方法用梯度离心法从两种TA注射液提取高纯度溶媒A、溶媒B。36只新西兰白兔右眼玻璃体内分别注入0.1mL和0.2mL溶媒A、溶媒B及平衡盐溶液。术前、术后定时行眼前节、检眼镜检查及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观察血管病变;光镜、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结构。结果眼底和FFA检查显示溶媒B引起视网膜血管损害和有髓神经纤维水肿。两种溶媒均引起视网膜结构及光感受器超微结构损害,且随剂量增加而加重;溶媒B引起的损害较溶媒A更显著。结论两种溶媒可引起无色素兔眼不同程度的视网膜损害,并随剂量增加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内注射 曲安奈德 溶媒 视网膜毒性 血管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ERS数据库对三氧化二砷安全警戒信号挖掘与分析
15
作者 陈抒鹏 高姚 +3 位作者 章美玲 罗钧允 刘婕 曾英坚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31-2136,共6页
目的 利用FAERS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三氧化二砷相关不良事件的分布特征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提取FAERS数据库中2004年第4季度至2024年第2季度的三氧化二砷不良事件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比例报告比、贝叶斯置信度传播神经网... 目的 利用FAERS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三氧化二砷相关不良事件的分布特征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 提取FAERS数据库中2004年第4季度至2024年第2季度的三氧化二砷不良事件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比例报告比、贝叶斯置信度传播神经网络、经验贝叶斯几何平均值分析方法,识别与三氧化二砷相关的不良事件信号。进一步对年龄、性别、用药疗程等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识别880份与三氧化二砷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发掘54种说明书未提及的新信号。相关不良事件主要集中在检查指标异常、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代谢系统等,尤以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如QT间期延长、心包积液、室性期外收缩和射血分数降低)发生率较高。服用疗程90~179 d是心血管系统不良事件的显著影响因素,年龄≥65岁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最高,达12.45%,疗程≥90 d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亦增高(14.78%)。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三氧化二砷在多系统中的不良事件特征及其风险因素,长期用药患者面临较高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建议对高风险人群进行更密集的监测和个体化的用药管理,以提高三氧化二砷治疗的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不良事件 血管毒性 安全性评估 真实世界研究 FAERS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损伤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16
作者 任昌振 董士铭 +2 位作者 胡博文 贺治青 梁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36-1141,共6页
许多接受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明显增加。研究发现,肿瘤治疗引起心功能障碍及随后的心力衰竭主要由于血管毒性所致,而非心肌毒性。然而,并不是所有肿瘤治疗的血管毒性都可以用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解释。在过... 许多接受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明显增加。研究发现,肿瘤治疗引起心功能障碍及随后的心力衰竭主要由于血管毒性所致,而非心肌毒性。然而,并不是所有肿瘤治疗的血管毒性都可以用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解释。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发现心肌缺血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所不能看到的复杂血管网络结构或功能障碍所致,即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损伤(CTRCD)和CMD存在许多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本文从病理生理学角度阐述CTRCD与CMD的联系,为探索心血管疾病新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损伤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血管毒性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突导向因子受体3缺陷促进化疗药物诱导的巨噬细胞泡沫化进程
17
作者 刘永 程晓雷 +2 位作者 崔香丽 唐颢 陈还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7-795,共9页
目的 探索化疗药物阿霉素或顺铂对巨噬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 阿霉素或者顺铂处理巨噬细胞RAW264.7,用油红O、ELISA等检测细胞内脂质水平;用RNA sequence和Western blot筛选和验证化疗药物处理后的基因表达变化;探讨沉默RO... 目的 探索化疗药物阿霉素或顺铂对巨噬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 阿霉素或者顺铂处理巨噬细胞RAW264.7,用油红O、ELISA等检测细胞内脂质水平;用RNA sequence和Western blot筛选和验证化疗药物处理后的基因表达变化;探讨沉默ROBO3对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并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脂质代谢关键靶基因的变化。结果 阿霉素或顺铂可诱发巨噬细胞胆固醇代谢紊乱,加剧巨噬细胞泡沫化。进一步研究显示,轴突导向因子受体ROBO3的表达水平在化疗药物诱导巨噬细胞泡沫化进程中先增高后降低;沉默ROBO3加重oxldl诱导的巨噬细胞泡沫化水平。机制上,ROBO3沉默可上升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DHCR24表达,抑制胆固醇外排相关基因ABCG1表达,造成巨噬细胞内胆固醇蓄积。结论 ROBO3在化疗药物诱导巨噬细胞胆固醇代谢紊乱及泡沫化进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可为化疗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血管毒性 巨噬-泡沫细胞 轴突导向因子受体3 胆固醇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乳剂解救局麻药中毒的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陆捷 江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8-460,共3页
关键词 局麻药中毒 脂肪乳剂 临床应用 腋路神经阻滞 病例报道 血管毒性 动物试验 毒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心脏病学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张钰 孟婷婷 +2 位作者 田鹏 郑燕 苏国海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5-122,共8页
肿瘤心脏病学是涉及肿瘤学和心血管病学的新型交叉学科,随着肿瘤治疗策略的突飞猛进发展,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的同时,治疗的副作用特别是心血管毒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肿瘤心脏病学动物模型的应用有助于了解心血管毒性的发病机制,寻找... 肿瘤心脏病学是涉及肿瘤学和心血管病学的新型交叉学科,随着肿瘤治疗策略的突飞猛进发展,患者生存期得以延长的同时,治疗的副作用特别是心血管毒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肿瘤心脏病学动物模型的应用有助于了解心血管毒性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心血管保护措施,防止发生不可逆的损伤。目前非荷瘤啮齿类动物的肿瘤心脏病学模型应用较为广泛,但不同研究中采用的建模方式差别较大。本文收集整理了近年来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放疗等抗肿瘤方案所建立的肿瘤心脏病学的动物模型,总结了不同动物模型的优缺点和建模方法,并从模型的选择、用药剂量和检测指标等方面进行综述,对建立合适的动物模型提出了建议,助力临床肿瘤心脏病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心脏病学 血管毒性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者的话
20
作者 程蕾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I0002-I0002,共1页
肿瘤心脏病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关注与肿瘤治疗相关的心血管毒性的管理,以及合并心血管病变的肿瘤患者的综合诊治,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肿瘤心脏病的复杂性,如今还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问题,如风险因素的识别、建立... 肿瘤心脏病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关注与肿瘤治疗相关的心血管毒性的管理,以及合并心血管病变的肿瘤患者的综合诊治,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肿瘤心脏病的复杂性,如今还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问题,如风险因素的识别、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等。本期肿瘤心脏病学专刊邀请了国内肿瘤心脏病学基础及临床研究领域的多位专家对该学科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变 血管毒性 肿瘤治疗 肿瘤心脏病学 交叉学科 综合诊治 心脏病 多学科诊疗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