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应用脂肪基质血管成分技术对糖尿病足患者溃疡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夏冬云 吴玲 +2 位作者 周芳 周少婧 李剑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10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技术对糖尿病足患者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伤口护理室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脂肪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技术对糖尿病足患者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伤口护理室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1)。观察组患者采用SVF技术治疗后常规换药,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换药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治疗总显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伤口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33.4±8.6)d和(41.8±5.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显效率为85.72%,高于对照组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SVF技术用于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促进了创面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基质血管成分技术 糖尿病足溃疡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血管成分联合PRF辅助自体脂肪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龙静 黄谢山 +1 位作者 潘小萌 廖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62-1167,共6页
目的:探讨基质血管成分联合PRF对兔自体脂肪吸收率的影响及脂肪颗粒与PRF的最佳质量比例。方法:采用双侧兔耳软组织缺损模型。在不同观察点比较各组移植物体积、成活率、质量等,对标本行HE染色、电镜扫描等比较各组移植物中脂肪细胞排... 目的:探讨基质血管成分联合PRF对兔自体脂肪吸收率的影响及脂肪颗粒与PRF的最佳质量比例。方法:采用双侧兔耳软组织缺损模型。在不同观察点比较各组移植物体积、成活率、质量等,对标本行HE染色、电镜扫描等比较各组移植物中脂肪细胞排列、形态以及数量的差别。结果:单纯脂肪移植组有2例术区表皮呈瘢痕愈合,余未见明显异常;随着观察时间的增加,移植物体积、成活率、质量均逐渐减少,当脂肪颗粒与PRF质量比为3∶1时,移植物存活率、质量及体积均最大;随着时间的增加,PRF缓慢释放,组织学观察显示各组脂肪细胞呈不同程度改建,B组脂肪细胞形态大小更均一,排列更紧密且相同视野完整脂肪细胞数量最多。结论:基质血管成分联合PRF能够提高自体脂肪组织移植后的存活率;脂肪颗粒与PRF的质量比为3∶1时其移植物存活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F 基质血管成分 自体脂肪移植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源性血管基质成分对皮肤光老化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婧薷 陈苑雯 +5 位作者 李朦 李升红 廖选 张志丹 谢光辉 刘宏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92-899,共8页
目的:观察人脂肪源性血管基质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SVF)对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诱导的裸大鼠皮肤光老化的影响。方法:6周龄裸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持续UVB照射8周建立皮肤光老化模型并随... 目的:观察人脂肪源性血管基质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SVF)对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B,UVB)诱导的裸大鼠皮肤光老化的影响。方法:6周龄裸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实验组,实验组持续UVB照射8周建立皮肤光老化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以及SVF低剂量(low-dose,LD)、中剂量(middle-dose,MD)和高剂量(high-dose,HD)(100μL悬液中的细胞数分别为10~4、10~5和10~6)治疗组;采用酶消化法提取健康女性脂肪组织中的SVF,分别取低、中、高剂量的SVF悬液注射于裸大鼠背部皮下;模型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7 d后取材,观察注射部位表皮厚度及结构的改变;28 d后取材观察注射部位真皮厚度及结构的改变。结果:SVF治疗7 d后,中、高剂量治疗组裸大鼠皮肤较实验对照组表皮层厚度减小、角质层比例下降、基底层处于异常增殖状态的细胞核减少(P〈0.05)。治疗28 d后,中剂量及高剂量治疗组Ⅰ型胶原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增加,Ⅲ型胶原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3,MMP-3)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高剂量治疗组皮肤真皮层厚度增加(P〈0.05)。结论:SVF具有抗皮肤光老化的潜能,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基质成分 脂肪源性干细胞 光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组织血管基质成分在组织工程化脂肪构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黄皎 于湄 田卫东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4-78,共5页
脂肪组织血管基质成分(SVF)中含有脂肪干细胞并可提供一定的生长因子,在脂肪组织工程化构建领域相对于单独应用脂肪干细胞更具明显优势,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SVF的组成和优势,SVF的具体提取方法和影响因素,SVF用于构建组织工... 脂肪组织血管基质成分(SVF)中含有脂肪干细胞并可提供一定的生长因子,在脂肪组织工程化构建领域相对于单独应用脂肪干细胞更具明显优势,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就SVF的组成和优势,SVF的具体提取方法和影响因素,SVF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中支架材料的选择,SVF包含的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的生长因子和将SVF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时应考虑到局部微环境的作用,SVF复合脂肪组织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SVF复合富血小板血浆或富血小板血纤蛋白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的方法,以SVF构建组织工程化脂肪存在的问题等作一综述,旨在帮助临床构建出可用于治疗的存活率高并发症少的组织工程化脂肪,以推动整形外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基质成分 组织工程 脂肪干细胞 脂肪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胸段椎管内血管脂肪瘤伴截瘫1例报告
5
作者 刘学光 付强 +2 位作者 孙振中 宋升 谷晓川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63-665,共3页
血管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包含成熟脂肪组织和异常血管成分的良性肿瘤,通常出现在躯干或肢体的皮下、肾脏等部位,发生于椎管内罕见;其病程一般较长,发展缓慢,如症状突然加重,一般考虑肿瘤血管破裂出血可能。我院收治1例,5年间症状... 血管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包含成熟脂肪组织和异常血管成分的良性肿瘤,通常出现在躯干或肢体的皮下、肾脏等部位,发生于椎管内罕见;其病程一般较长,发展缓慢,如症状突然加重,一般考虑肿瘤血管破裂出血可能。我院收治1例,5年间症状多次出现,未获明确诊断,病情急剧恶化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血管脂肪瘤 上胸段 截瘫 血管破裂出血 良性肿瘤 血管成分 脂肪组织 病理证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效成脂分化的小鼠脂肪干细胞的制备方法
6
作者 汤秋凯 宋赛赛 汤妍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7-284,291,共9页
目的建立一种拥有高效成脂分化能力的小鼠脂肪干细胞的制备方法。方法获取野生型小鼠的皮下脂肪,通过严格控制胶原酶的消化时间,比较不同消化时间得到的脂肪干细胞数目和成脂分化能力,进一步通过流式检测技术明确不同消化时间间充质细... 目的建立一种拥有高效成脂分化能力的小鼠脂肪干细胞的制备方法。方法获取野生型小鼠的皮下脂肪,通过严格控制胶原酶的消化时间,比较不同消化时间得到的脂肪干细胞数目和成脂分化能力,进一步通过流式检测技术明确不同消化时间间充质细胞和血管组分的差异。结果使用胶原酶消化40 min得到的小鼠脂肪干细胞具有90%以上的体外成脂分化能力,消化60 min得到的脂肪干细胞只具有20%的成脂分化能力,主要原因是其中混有部分血管相关细胞。结论通过控制脂肪组织的胶原酶消化时间,建立了一种高效成脂分化的脂肪干细胞的制备方法,获得的脂肪干细胞具有90%以上的体外成脂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脂肪细胞 分化 血管基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组织成分对纤维化愈合的影响
7
作者 原博 郇京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68-1573,共6页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成分对纤维化愈合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在同一动物个体中分别制作真皮和脂肪组织切割伤创伤模型,组织学检查明确脂肪组织纤维化愈合特征。经体外实验从脂肪组织中分离成熟脂肪细胞和血管基质,观察两种成分对真... 目的探讨脂肪组织成分对纤维化愈合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在同一动物个体中分别制作真皮和脂肪组织切割伤创伤模型,组织学检查明确脂肪组织纤维化愈合特征。经体外实验从脂肪组织中分离成熟脂肪细胞和血管基质,观察两种成分对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泌胶原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真皮组织比较,脂肪组织纤维化愈合程度轻。成熟脂肪细胞对真皮成纤维细胞具有促进凋亡或坏死的作用,而脂肪组织中血管基质成分对真皮成纤维细胞分泌Ⅰ型胶原功能具有促进作用。结论脂肪组织中的成熟脂肪细胞及血管基质成分可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泌胶原等功能产生影响,这可能是创伤后脂肪组织纤维化愈合特征的细胞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纤维化 成熟脂肪细胞 血管基质成分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布麻茶饮用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海明 陈小珍 +1 位作者 唐秀琼 殷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26-329,共4页
目的:对罗布麻茶的饮用安全性进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研究。方法:罗布麻茶急性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传统致畸实验及短期喂养实验方法及结果判定均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实验方法标准实施结果:罗布麻茶对雌雄大、... 目的:对罗布麻茶的饮用安全性进行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研究。方法:罗布麻茶急性毒性实验、遗传毒性实验、传统致畸实验及短期喂养实验方法及结果判定均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实验方法标准实施结果:罗布麻茶对雌雄大、小白鼠的急性经口LD50均大于10.0g/kg;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和致畸试验结果表明罗布麻茶无致突变、致畸作用;30d短期喂养试验结果表明受试物对实验动物大鼠的生长情况、血液学和生化指标、主要脏体比及组织器官均无潜在毒性影响。结论:罗布麻茶在人体摄入量100倍范围内对实验动物的各项毒理学指标均未产生毒理作用,可作为安全的天然植物茶适合适宜人群饮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茶 食品安全评价 无毒植物 天然心脑血管疾病保健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