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血管性非痴呆认知功能损害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王传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年第8期52-53,共2页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血管性非痴呆认知功能损害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15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0.2胞二磷胆碱点滴,15天为1个疗程。[结果...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血管性非痴呆认知功能损害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15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0.2胞二磷胆碱点滴,15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观察治疗前后MMSE评分,治疗后优于治疗前,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非痴呆认知功能损害 醒脑静注射液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小血管病伴发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涛 杨瑞龙 《西部中医药》 2015年第4期111-113,共3页
目的:观察补脑膏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伴发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2组均口服尼莫地平,观察组同时口服补脑膏,2组连续治疗12周,比较治... 目的:观察补脑膏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小血管病(CSVD)伴发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40例。2组均口服尼莫地平,观察组同时口服补脑膏,2组连续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评分。结果:Mo CA评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补脑膏联合尼莫地平治疗CSVD伴发VCIND患者,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尼莫地平治疗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 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补脑膏 尼莫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脑小血管病伴发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杜鹃 赖成虹 刘萍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2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脑小血管病不同临床类型的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的损害差异。方法纳入脑小血管病患者118例,包括52例腔隙性脑梗死灶(LI)和66例白质疏松(WML),健康对照组80例。对研究对象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目的分析比较脑小血管病不同临床类型的非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的损害差异。方法纳入脑小血管病患者118例,包括52例腔隙性脑梗死灶(LI)和66例白质疏松(WML),健康对照组80例。对研究对象进行神经心理学测验,包括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语义分类流畅测验(动物)、简短Stroop测验、画钟实验、积木测验、数字广度顺背测验、数字符号测验、逻辑记忆亚测验、再生亚测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I组和WML组Stroop测验评分升高,其他各项评分均降低(P<0.05)。LI组语义分类流畅测验(动物)、Stroop测验、数字符号测验、听觉词语学习测验(言语性记忆)、视觉再生亚测验(视觉性记忆)、MoCA、MMSE评分高于WML组(P<0.05)。结论 LI组和WML组患者血管性认知功能均受到损害,且总体上来说WML组患者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 脑小腔隙灶 白质疏松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滋肾活血方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
4
作者 姚婷 刘璐 +4 位作者 王馨苑 邓谦 石红梅 蒋军林 伍大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22-730,共9页
目的 探究滋肾活血方改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闭塞法(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BCCAO)构建V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VD组)、... 目的 探究滋肾活血方改善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闭塞法(bilateral common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BCCAO)构建V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VD组)、滋肾活血方高剂量组(15.2 g/kg)、滋肾活血方中剂量组(7.6 g/kg)、滋肾活血方低剂量组(3.8 g/kg)、奥拉西坦组(阳性对照)。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大鼠的逃避潜伏时间以及穿越平台的次数评估大鼠认知功能;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炎性浸润;尼氏染色评估海马神经元损伤;免疫荧光检测海马组织小胶质细胞M1/M2极化情况;ELISA试剂盒检测海马组织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抗炎因子(TGF-β、IL-4)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p65核蛋白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VD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01),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01),海马神经元排列不规则,炎性细胞浸润增多,Iba-1、CD16/32以及CD206的水平,促炎因子(TNF-α、IL-1β),抗炎因子(TGF-β、IL-4)水平以及TLR4和p65核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与VD组相比,滋肾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和奥拉西坦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增加(P<0.01),大鼠神经元病理变化得到改善,Iba-1、CD16/32以及CD206的水平,促炎因子(TNF-α、IL-1β)以及TLR4和p65核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抗炎因子(TGF-β、IL-4)水平上调(P<0.01)。结论 滋肾活血方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促进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缓解V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肾活血方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障碍 小胶质细胞 TLR4/NF-κB M2型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地苯醌联合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定斌 陈德鹏 姚尚莹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011-1013,共3页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联合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VD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艾...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联合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VD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艾地苯醌治疗,观察组采用艾地苯醌联合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疗效、炎症因子、神经损伤因子、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痴呆程度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CD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艾地苯醌联合复方苁蓉益智胶囊治疗VD,能提升治疗效果,缓解机体炎症状态,减轻神经损伤和痴呆程度,提高患者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艾地苯醌 复方苁蓉益智胶囊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参益智汤联合通督醒神针刺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向青 曲卓锋 +2 位作者 于永刚 邹粤 王蕾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708-711,共4页
目的 探讨地参益智汤联合通督醒神针刺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9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剩44例(共脱落2例)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剩44例(共脱落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地参益智... 目的 探讨地参益智汤联合通督醒神针刺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93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剩44例(共脱落2例)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剩44例(共脱落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地参益智汤联合通督醒神针刺治疗。运用哈金斯基缺血指数(hachinski inchemic score, HIS)评估缺血状态。运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scale, MoCA)及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评定量表(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 ADAS-COG)评估患者认知功能。比较两组脑部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水平变化。检测患者血浆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 1,NRG1)、抗凋亡因子(Livin)的水平。统计两组治疗12周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HIS显著降低,MoCA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IS低于对照组,MoCA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ADAS-COG各项评分(记忆力、语言、操作、注意力)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DAS-COG各项评分(记忆力、语言、操作、注意力)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部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屏气指数、搏动指数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脑部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屏气指数、搏动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BDNF、NRG1、Livin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BDNF、NRG1、Livin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持续治疗12周的总有效率为90.91%(40/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0%(33/44),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地参益智汤联合通督醒神针刺可提高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减轻患者缺血状态,提高认知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水平,促进神经组织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参益智汤 通督醒神针刺 血管性痴呆 缺血状态 认知功能 脑血流动力学 神经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结构及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郭会映 张宗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1645-1648,共4页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处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早期阶段,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由血管性因素导致的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一类综合征。已有研究表明VCIND是可以逆转的,所以对其早期干预,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近...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处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早期阶段,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是由血管性因素导致的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到痴呆的一类综合征。已有研究表明VCIND是可以逆转的,所以对其早期干预,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近年来,随着功能磁共振的研究与应用,对脑结构和脑网络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一些磁共振新技术如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和功能磁共振也应运而生,因其易操作性和无创性,且能够在体研究脑结构及脑功能方面的改变,使其越来越具有研究VCIND的生理病理机制的潜在性,本文就其在VCIND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痴呆 结构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脑梗死患者进展为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王冬梅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0期38-40,共3页
目的:分析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VCIND)的脑梗死患者进展为血管性痴呆( VD)的危险因素。方法对VCIND的脑梗死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依据ICD-10中VD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进展为VD组和仍为VCIND组,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VC... 目的:分析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VCIND)的脑梗死患者进展为血管性痴呆( VD)的危险因素。方法对VCIND的脑梗死患者进行6~24个月的随访,依据ICD-10中VD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进展为VD组和仍为VCIND组,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VCIND进展为VD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脑白质稀疏( LA)和额区、丘脑、基底节区的梗死数量均可促使VCIND患者进展为VD。基底节区、额区、丘脑部位的梗死病灶数量与LA评分是进展为VD的独立风险因素,且基底节区、额区和丘脑每增加一个梗死病灶数,进展为VD的风险分别增加37.2%、68.3%和68.9%,同时LA评分每增加1分进展为VD的风险将增加48.6%。结论梗死数量和梗死部位的特点有助于预测VCIND患者进展为VD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血管性痴呆 影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中医征候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刘金欢 陈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498-499,共2页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是较隐蔽的早期痴呆类型,病位在脑,其本在肾,多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中医"治未病"针对证候特点进行早期干扰,中医辨证施治,为其开辟了新思路。MRI为VCIND的临床量化、...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是较隐蔽的早期痴呆类型,病位在脑,其本在肾,多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中医"治未病"针对证候特点进行早期干扰,中医辨证施治,为其开辟了新思路。MRI为VCIND的临床量化、诊断、病程监测和疗效观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磁共振 中医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麻益智方联合电针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33例
10
作者 赵少飞 方明娟 徐刚锋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919-922,共4页
目的 探讨熟麻益智方联合电针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non-demented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ND)的疗效。方法 将70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脱落2例,剩33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脱落2例,剩33例患者在... 目的 探讨熟麻益智方联合电针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non-demented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ND)的疗效。方法 将70例VCIN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脱落2例,剩33例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脱落2例,剩3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熟麻益智方,联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持续治疗4周的中医疗效。运用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认知功能。使用斯特鲁色词测试(Stroop color-word test,Stroop)评估执行能力。运用听觉词汇学习测试(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评估记忆功能。测定患者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水平。检测两组血浆中白介素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的总有效率为93.94%(31/33),对照组为75.76%(25/33),组间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MOCA显著升高,且治疗组的MOCA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Stroop测试的正确率显著升高,时间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Stroop测试的正确率高于对照组,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AVLT各项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AVLT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搏动指数、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白介素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同型半胱氨酸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白介素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同型半胱氨酸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熟麻益智方联合电针治疗显著提高VCIND的疗效,进一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回忆功能和记忆功能,提高脑部血流动力学水平,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麻益智方 电针 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 回忆功能 记忆功能 血流动力学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化浊活血方联合盐酸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王立功 寇绍杰 +2 位作者 苏惠娟 郑春欢 吴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743-746,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化浊活血方联合盐酸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4月医院确诊为血管性痴呆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录入计算机系统,随机编号排序,将序号奇数位纳入对照组(31... 目的探讨补肾化浊活血方联合盐酸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4月医院确诊为血管性痴呆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录入计算机系统,随机编号排序,将序号奇数位纳入对照组(31例)接受盐酸美金刚治疗,将序号偶数位纳入观察组(31例)接受补肾化浊活血方联合盐酸美金刚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疗程,每个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前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_(前))、大脑中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_(中))、大脑后动脉血流平均流速(V_(后))]、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认知功能障碍评分(MMSE)]、中医证候[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血清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_(前)指标、V_(中)指标、V_(后)指标、MOCA评分、MMSE评分、BDNF指标、NGF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SDSVD评分、NSE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化浊活血方联合盐酸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效用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临床症状、神经功能以及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化浊活血方 盐酸美金刚 血管性痴呆 脑血流动力学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运重建手术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12
作者 马继伟 赵新利 +2 位作者 黄立勇 周文科 张新中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脑血运重建手术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功能障碍患者应用颅内外联合脑血运重建技术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对术前与术后6个月患者的脑动脉血管造影、脑CT灌注图像进行分析,并比较手... 目的探讨脑血运重建手术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功能障碍患者应用颅内外联合脑血运重建技术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对术前与术后6个月患者的脑动脉血管造影、脑CT灌注图像进行分析,并比较手术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结果本组17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血管吻合口通畅率为70.59%(12/17),脑皮层血管侧支形成增多;脑组织灌注参数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或0.01).结论脑血运重建手术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有效,能够增加脑组织灌注,明显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 颞浅动脉 脑血运重建 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13
作者 许晓辉 马聪敏 韩月珍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6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与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关系。方法 64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设为VCIND组,45例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患者的Cys-C水平进行测定,并同时进行Hach... 目的探讨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与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关系。方法 64例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设为VCIND组,45例具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设为对照组,对患者的Cys-C水平进行测定,并同时进行Hachinski缺血指数量表(HIS)、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结果 VCIND组的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ND组Cys-C水平与HIS评分(r=-0.514)、CDR评分(r=-0.596)均存在负相关(r<0,P<0.001)。结论 VCIND组的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Cys-C水平升高可能是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血清胱抑素C 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地黄饮子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肾虚痰阻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占国 程文静 +4 位作者 宋国红 张茜茜 刘冰 刘桂芳 王登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16-120,共5页
目的观察加味地黄饮子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肾虚痰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疗... 目的观察加味地黄饮子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肾虚痰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对照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予尼莫地平片,30 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地黄饮子,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Blessed-Roth行为量表(BBS)评分,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监测2组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中医疗效总有效率为75%(30/40),对照组为5%(2/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下降,MMSE评分、MoCA评分明显提高,BBS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BB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IL-6、IL-8、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1);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IL-6、IL-8、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安全性指标未见异常,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加味地黄饮子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肾虚痰阻证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表现,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地黄饮子 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肾虚痰阻证 炎症反应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通络灸对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伟伟 朱敏婕 +2 位作者 姜天鑫 李飞 张庆萍(指导)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10期1965-1969,共5页
目的:运用化瘀通络灸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患者,观察其对认知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将60例通过纳入标准筛查的患者严格遵循随机原则分成灸法组和常规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 目的:运用化瘀通络灸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患者,观察其对认知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将60例通过纳入标准筛查的患者严格遵循随机原则分成灸法组和常规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药物及认知功能康复训练,康复训练1次/d,每周5次,共进行8周。灸法组加用化瘀通络灸疗法,1次/d,每周3次,共治疗8周。分别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及自理能力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cy值。结果:治疗结束后,灸法组治疗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56.67%有效率;灸法组治疗后的MoCA、ADL量表评分均高于常规组,血清Hcy值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化瘀通络灸疗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能力、自理能力,降低患者血清Hcy数值,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 化瘀通络灸 认知功能 自理能力 血清H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研究概况 被引量:1
16
作者 刁美玲 孙梦珠 +2 位作者 许贝贝 肖伟 梁发俊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11期1797-1800,共4页
就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中医病因病机进行简要阐述,并总结中医治疗本病的思路及方法。针对近5年来中医对本病的研究进行具体综述,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医经络疗法、专方专药口服以及针药结合。
关键词 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病因病机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忘型轻度与非痴呆血管性认知障碍认知损害及睡眠障碍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静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和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损害及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0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aMcI组)、60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VCIND组)、6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相关认知功能测评... 目的探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和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损害及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0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aMcI组)、60例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VCIND组)、6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相关认知功能测评量表及睡眠评估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数字符号编码测验、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VCIND组评分显著低于aMCI组(P〈0.01)。(2)VCIND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64、连线A、连线B评分均显著高于aMCI组和对照组(P〈0.01),aMCI组连线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VCIND组、aMCI组Benton线方向判定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VCIND组评分显著低于aMCI组(P〈0.01)。(4)aMCI组和VCIND组爱泼沃斯嗜睡最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aMCI组爱泼沃斯嗜睡量表评分显著高于VCIND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显著低于VCIND组(P〈0.01)。结论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和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损害与睡眠障碍,但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较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注意力、信息处理速度、视空间加工能力和执行能力受损更严重,睡眠障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认知损害 睡眠障碍 遗忘型 遗忘型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在脑小血管病性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中的应用
18
作者 许乐 马丽 蔡春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1期2100-210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在脑小血管病性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SVD-VCIN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SVD-VCIND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目的探讨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在脑小血管病性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损害(SVD-VCIN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SVD-VCIND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比较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MMSE、HPL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MMSE、HPLP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干预前两组GQOLI-74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3个月后GQOLI-74量表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95.65%)较对照组(80.43%)高(P<0.05)。结论多形式延伸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SVD-VCIND患者智力状态,促进患者养成健康行为习惯,提高其日常生活质量,家属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性痴呆血管性认知损害 多形式延伸护理 健康行为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酮酯片联合西洛他唑治疗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子树 申坤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9期1662-1663,共2页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片联合西洛他唑治疗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鲁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VCIND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接受银杏酮酯片联合西洛他唑治疗... 目的观察银杏酮酯片联合西洛他唑治疗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鲁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VCIND患者,依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接受银杏酮酯片联合西洛他唑治疗,对照组接受西洛他唑治疗。两组治疗前、治疗1 a后分别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患者行为功能和认知功能,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MoCA评分和MMSE评分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89%(53/61)]高于对照组[72.13%(44/61)](P<0.05);两组均未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银杏酮酯片联合西洛他唑能有效改善VCIND患者行为功能、认知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银杏酮酯片 西洛他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痰开窍方联合头针治疗中风后血管性痴呆56例
20
作者 高璇 赵鹏举 +2 位作者 陈培 王晓曼 赵玉凤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1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涤痰开窍方联合头针治疗中风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VD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全部患者进行基础常规治疗,对照组56例(脱落4例)患者加用多奈哌齐片;治疗组56例(脱落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涤痰开窍方联合头针治疗中风后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VD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全部患者进行基础常规治疗,对照组56例(脱落4例)患者加用多奈哌齐片;治疗组56例(脱落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涤痰开窍方联合头针治疗。治疗8周后统计治疗效果。运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分(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并分析临床疗效。运用VD痰浊阻窍证辨证量表(vascular dementia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scale,SDSVD)评估患者的中医积分。运用临床痴呆分级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评估患者痴呆程度。运用缺血指数量表(hachinski lnchemic score,HIS)评估患者缺血状态。运用Blessed行为量表(Blessed be-haviour scale,BBS)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测定患者血清中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iggeringreceptors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2,TREM-2)、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 molecule-1,ICAM-1)、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β,S100β)的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64%,53/56),高于对照组(82.14%,46/56),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SDSVD显著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的CDR、HIS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的CDR、HI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BBS各项评分(生活能力、日常习惯、个性习惯)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的TREM-2、ICAM-1、Hcy、S100β均低于治疗前,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涤痰开窍方联合头针治疗可提高中风后VD患者的疗效,进而改善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减轻中医症状、缺血程度及痴呆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神经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痰开窍方 头针 中风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 生活自理能力 中医症状 缺血程度 痴呆程度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