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间隔区结构域突变对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萌 吴昊 +2 位作者 李华 赵艺鸿 金圣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0-907,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13(ADAMTS13)间隔区结构域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阐明ADAMTS13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ADAMTS13间隔区结构...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13(ADAMTS13)间隔区结构域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阐明ADAMTS13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ADAMTS13间隔区结构域中的氨基酸残基TEDRLPR以点突变技术逐个基因突变(突变体M1~M7),将构建的ADAMTS13与其突变体质粒转染至人胚肾HEK293细胞,稳定表达后提纯重组蛋白。观察野生型和突变型ADAMTS13在变性条件、剪切应力作用和ADAMTS13抗体处理后裂解vWF的能力。结果: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实验,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对FRET-vWF73剪切能力降低(P<0.05)。变性条件下,野生型ADAMTS13可以将vWF多聚体裂解,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的裂解活性明显降低(P<0.01)。在体外剪切应力作用下,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裂解vWF多聚体的能力明显降低(P<0.01)。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与vWF之间的结合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ADAMTS13的C末端与vWF之间存在多个结合位点。ADAMTS13抗体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野生型和突变型ADAMTS13裂解vWF的能力。结论:间隔区突变后ADAMTS13的活性降低。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可能是ADAMTS13在底物识别时的重要作用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ADAM金属肽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13 间隔区结构域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水平与GRACE评分及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军 王苏燕 +5 位作者 文格波 邓彪 邝孛 江振涛 张勇 王光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25-1328,共4页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的水平变化以及联合全球急性冠脉注册事件(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观察对冠心病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的水平变化以及联合全球急性冠脉注册事件(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观察对冠心病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4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49例;同时选取同期无血管病变的非冠心病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GRACE系统进行评分及分层,同时利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外周血vWF-cp的浓度。结果:对照组的vWF-CP水平明显高于ACS组(P=0.000),亦明显高于SAP组(P=0.000),ACS组与S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ACS组GRAC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SAP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ACS组与SAP组相比,ACS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不同Gensini积分的冠心病患者的vWF-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等级与vWF-c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60,P=0.616)(采用Spearman’s rho法)。GRACE评分等级与vWF-cp水平呈负相关(r=-0.672,P=0.000)(采用Spearman’s rho法)。结论:GRACE评分联合vWF-cp可以在临床上更准确、有效的预测冠心病患者的风险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评分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冠心病 危险分层 Gensini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域的表达及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3
作者 高维强 沈飞 +2 位作者 苏健 白霞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37-541,共5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是一种新发现的金属蛋白酶,与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IPTG从pET28a(+)-vWF-cp/MD质粒中诱导表达了vWF-cp的金属蛋白酶域,重组蛋白经Ni-NTA柱纯化,复性后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是一种新发现的金属蛋白酶,与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IPTG从pET28a(+)-vWF-cp/MD质粒中诱导表达了vWF-cp的金属蛋白酶域,重组蛋白经Ni-NTA柱纯化,复性后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稳定分泌抗vWF-cp金属蛋白酶域抗体的细胞株,进一步对其单克隆后,收集细胞接种于小鼠腹腔产生腹水,鉴定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同时,利用单克隆抗体确定vWF-cp在组织细胞中的位置及其在各种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占菌体总蛋白的28%。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3株抗vWF-cp单克隆抗体,对其中2株单克隆抗体作了进一步的鉴定。免疫双扩散和竞争ELISA结果显示,它们均属IgG1亚类,腹水中的含量约为4mg/ml,效价达1×10-5,而且识别vWF-cp金属蛋白酶域不同的表位。Westernblot和免疫沉淀结果表明,2株单克隆抗体能够识别重组蛋白和正常血小板中200kD的蛋白。在组织细胞中,2株单克隆抗体识别的蛋白位于细胞胞质内,而且在多种正常组织如肝、前列腺和卵巢等组织中表达,但脑组织中无该蛋白的表达。结论:本研究为了解vWF-cp在组织中的分布以及进一步研究该蛋白酶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并且可用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建立vWF-cp抗原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单克隆抗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单克隆抗体的鉴定以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珍妮 凌婧 +4 位作者 沈飞 谢丽倩 殷杰 苏健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4-1109,共6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真核表达的重组血浆金属蛋白酶ADAMTS13截断型蛋白(ADAMTS13-T7)纯品免疫BALB/c小鼠,经标准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鉴定单... 目的:构建并鉴定血管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单克隆抗体,并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利用真核表达的重组血浆金属蛋白酶ADAMTS13截断型蛋白(ADAMTS13-T7)纯品免疫BALB/c小鼠,经标准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应用免疫印迹技术确定单克隆抗体与全长ADAMTS13的识别能力;观察单克隆抗体对ADAMTS13水解v WF的影响。结果:最终获得6株抗ADAMTS13的单克隆抗体,克隆号分别为1G11、2F11、6G3、9E1、10A8、10B4。经ELISA鉴定,纯化后的单克隆抗体1G11和2F11的效价最高,与截断型ADAMTS13-T7蛋白结合能力比较,明显高于全长ADAMTS13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6个单克隆抗体都能与全长ADAMTS13结合,其中1G11和2F11条带最亮。功能实验表明,在变性条件下1G11和2F11能够明显抑制ADAMTS13水解v WF,并随着单克隆抗体浓度的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强。结论:成功获得针对ADAMTS13的单克隆抗体,其中两株为抑制性功能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蛋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P2-8和CUB1+2片段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分泌方向的影响
5
作者 高单萍 刘琼 +1 位作者 陈素华 艾继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4期964-967,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羧基端TSP2-8和CUB1+2片段是否决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合成后细胞内运输的方向,以了解金属蛋白酶ADAMTS13羧基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重组质粒pcDNA3.1-ADAMTS13及pcDNA3.1-delTSP2-8CUB... 本研究旨在探讨羧基端TSP2-8和CUB1+2片段是否决定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合成后细胞内运输的方向,以了解金属蛋白酶ADAMTS13羧基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重组质粒pcDNA3.1-ADAMTS13及pcDNA3.1-delTSP2-8CUB1+2ADAMTS13分别转染犬肾上皮极性细胞MDCK,筛选出阳性细胞克隆后传代铺到中间有特殊分子筛膜的双池培养皿内培养,待细胞生长到无空隙后收集上、下池培养液;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上、下池培养液中ADAMTS13蛋白表达水平,以对比分析ADAMTS13蛋白在极性细胞内的分泌方向。结果表明,稳定表达野生型ADAMTS13的MDCK细胞组,在分子筛膜的上池培养液中检测到ADAMTS13蛋白,而表达缺失TSP2-8CUB1+2区域ADAMTS13的细胞组,在分子膜的上、下池培养液中均检测到ADAMTS13重组蛋白。结论:金属蛋白酶ADAMTS13的分泌是有极性的,且羧基端TSP2-8和CUB1+2结构域与ADAMTS13合成后细胞内的运输方向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TSP2-8 CUB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CysR结构域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吴昊 李华 +3 位作者 苏畅 李鸿雁 崔日花 金圣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93-900,共8页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富含半胱氨酸(CysR)结构域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探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证据。方法:利用点突变技术对ADAMTS13 CysR结构域中的EDGTLS氨...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富含半胱氨酸(CysR)结构域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探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证据。方法:利用点突变技术对ADAMTS13 CysR结构域中的EDGTLS氨基酸残基进行基因突变,制备质粒,表达并提纯蛋白。1%Sea Kem HGT琼脂糖凝胶分离后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野生型和突变型ADAMTS13在变性条件或剪切应力作用下对底物v WF的裂解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ADAMTS13突变体质粒(M1:Glu515Ala;M2:Asp516Ala;M3:Gly517Ala;M4:Thr518Ala;M5:Leu519Ala;M6:Ser520Al)。野生型和突变型ADAMTS13质粒在HEK293细胞中稳定表达,并提纯蛋白。在变性条件下,野生型ADAMTS13基本完全裂解了v WF多聚体,而突变体M1裂解v WF多聚体的活性显著降低(P <0.01)。在体外剪切应力作用下,与野生型ADAMTS13相比,突变体M1对v WF多聚体的裂解能力显著降低(P <0.01)。突变体M1对FRETS-vWF73的剪切能力与野生型ADAMTS13相比显著降低。与野生型ADAMTS13相比,突变体M1与v WF之间的结合力未见明显降低。结论:在变性条件和剪切应力作用下,ADAMTS13 CysR结构域在酶切v WF多聚体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Glu515可能是底物识别的重要作用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域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
7
作者 徐珂 张明哲 +1 位作者 王明阳 刘颂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43,共6页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诊治的EMS患者1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ADAM... 目的 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ADAMTS13)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诊治的EMS患者1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ADAMTS13水平,并分析其与美国生育协会(r-AFS)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健康状况量表(EHP-30)评分的相关性。记录1年预后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浆ADAMTS13水平对EMS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EMS患者血浆ADAMTS13水平随r-AFS分期增加而显著下降,与EHP-30评分呈负相关(P <0.001)。低血浆ADAMTS13水平、盆腔病变位置双侧、高r-AFS分期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血浆ADAMTS13水平的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截断值13.315,敏感度0.931,特异度0.690)。结论 血浆ADAMTS13水平与EMS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且是EMS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对EMS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蛋白水平 r-AFS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流体剪切力条件下ADAMTS13裂解内皮细胞上特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研究
8
作者 赵善琛 李华 +3 位作者 王萌 赵艺鸿 李先杰 金圣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32-540,共9页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在无流体剪切力下裂解内皮细胞上特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ULVWF)的分子机制,为探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ADAMTS1... 目的:研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在无流体剪切力下裂解内皮细胞上特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ULVWF)的分子机制,为探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ADAMTS13在无流体剪切力下裂解内皮细胞表面上ULVWF的情况,采用ELISA测定不同条件下培养基中VWF抗原量的变化。ELISA和Western blot分别测定有无流体剪切力或凝血因子VIII(FVIII)条件培养基中的VWF和蛋白水解片段的数量。多聚体分析评估ADAMTS13裂解内皮细胞上ULVWF的情况。将组胺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与ADAMTS13和各种N-和C-末端截断的突变体一起孵育,通过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与细胞保持结合的ULVWF,ELISA测定内皮细胞释放出的ULVWF,确定降解内皮细胞上ULVWF所需的ADAMTS13结构域。结果:在无流体剪切力下,重组ADAMTS13和血浆ADAMTS13迅速降解了内皮细胞表面上新形成的ULVWF。ULVWF的蛋白水解过程依赖于培养时间、ADAMTS13浓度和剪切力。ADAMTS13介导的蛋白水解释放的VWF分布与组胺刺激下内皮细胞分泌的VWF分布非常相似,提示ULVWF在内皮细胞表面发生裂解。裂解内皮细胞上ULVWF需要ADAMTS13半胱氨酸富集区(Cys-rich,Cys R)结构域和间隔区结构域,但不需要ADAMTS13的7个TSP1重复序列(TSP12-8)和2个补体结合区(CUB)结构域。结论:内皮细胞上ULVWF聚合物在无流体剪切力下也对ADAMTS13的裂解敏感,这为ADAMTS13裂解内皮细胞结合的ULVWF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见解,并可能有助于理解TTP和其他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林发全 李明芬 +1 位作者 刘倩 黎肇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76-1179,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活性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用Sepharose CL-4B柱层析法从正常人新鲜冰冻血浆中分离出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作为酶反应底物。然后联合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WF-cp)活性的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用Sepharose CL-4B柱层析法从正常人新鲜冰冻血浆中分离出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作为酶反应底物。然后联合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免疫印记与发光绘图法(SWL法),分别检测60名健康成人、28名脑梗塞和7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血浆vWF-cp活性,并比较各组的检测结果。结果该法准确检测了60名健康成人和35名患者的血浆vWF-cp活性,批内和批间变异为4.81%和8.63%。60名健康成人vWF-cp活性为(86.53±17.49)%;脑梗塞vWF-cp活性为(77.15±16.72)%,其活性低于健康成人(P<0.05);7例TTP,血浆置换前vWF-cp活性为(9.06±7.17)%,其活性显著低于健康成人(P<0.01);血浆置换24h后vWF-cp活性为(47.00±6.27)%,其活性有所升高,但仍低于健康成人(P<0.01);恢复期vWF-cp活性为(83.18±8.83)%,其活性接近健康成人(P>0.05)。结论SWL法可准确检测健康成人和疾病患者的血浆vWF-cp活性,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较好,可应用于临床检验。与健康成人相比,脑梗塞患者vWF-cp活性降低;TTP患者vWF-cp活性显著降低,血浆置换能有效提高TTP患者vWF-cp活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检测方法 脑梗塞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裂解酶TSPph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及该过程转录组变化
10
作者 李鑫 慈百全 +1 位作者 王佳佳 王峰 《微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3,共10页
研究噬菌体裂解酶对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BF)的作用效果及转录机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常见的易形成生物被膜的致病微生物,生物被膜的形成给临... 研究噬菌体裂解酶对细菌生物被膜(Bacterial biofilm,BBF)的作用效果及转录机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细菌耐药性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常见的易形成生物被膜的致病微生物,生物被膜的形成给临床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和医疗设备表面细菌的清除带来很大的困难。使用结晶紫染色法、XTT(2,3-BIS(2-methoxy-4-nitro-5-sulfonyl)-2H-tetrazolium-5-carboxanilide)实验、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 Microscope,FM)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等方法研究噬菌体裂解酶TSPph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抑制效果,利用转录组测序得到噬菌体裂解酶TSPphg降解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过程中的差异基因,并采用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Correlat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获取其关键模块,进行GO功能注释,并构建其调控因子网络。纯化获得噬菌体裂解酶TSPphg重组蛋白,实验中发现噬菌体裂解酶TSPphg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且显微镜下观察到作用后的生物被膜密度显著变小,说明其能达到清除细菌生物被膜的效果。进而通过转录组和WGCNA分析揭示了其中的关键调控模块及分子网络。裂解酶TSPphg显示了良好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抑制效果,解析出了该过程中的差异基因、特征性调控模块及核心因子网络,为抗生素替代、生物被膜的清除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膜 金黄色葡萄球菌 噬菌体 加权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 代谢通路 核心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D-二聚体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结华 唐海沁 +2 位作者 刘先进 徐迎春 陈曙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383-384,共2页
目的 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及D二聚体 (D D)的变化 ,探讨其与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病患者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 5 8例EH患者 (EH组 )和 2 0例正常者 (对照组 )外周血浆中VWF、D D... 目的 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血浆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及D二聚体 (D D)的变化 ,探讨其与不同严重程度高血压病患者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量 5 8例EH患者 (EH组 )和 2 0例正常者 (对照组 )外周血浆中VWF、D D水平变化。并对不同分级或分层的EH患者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2级、3级高血压或中危、高危、极高危EH患者血浆VWF、D D水平与对照组、1级或低危EH患者比较明显升高 (P <0 0 5 ,P <0 0 1)。而 1级或低危EH患者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升高 (P >0 0 5 )。结论 VWF、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血浆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D二聚体 老年人 联免疫吸附法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杏丁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饰 胡海云 +1 位作者 王学玉 丁国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目的:观察杏丁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 N)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 F)的影响。方法:60例D N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杏丁治疗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抽血测TM、vW F、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 目的:观察杏丁治疗对糖尿病肾病(D N)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 F)的影响。方法:60例D N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杏丁治疗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抽血测TM、vW F、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及血黏度。结果:杏丁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M、vW F、FIB及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全血黏度下降(P<0.05),A PTT显著延长(P<0.01),且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D N患者体内存在内皮的损伤,高凝倾向。对D N患者早期使用杏丁治疗,可以有效地保护其血管内皮系统,改善其体内的高凝状态,对延缓疾病的进展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银杏素 血栓调节蛋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糖尿病肾病患者 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治疗组 杏丁 活化部分凝血活时间 肾病(D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n Willebrand因子裂解酶活性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维强 苏健 +4 位作者 邢秀萍 王京华 白霞 王兆钺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26-729,共4页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vWF cp)是新近发现的一个金属蛋白酶 ,其活性在多种生理病理状态下发生改变。为了研究vonWillebrand因子裂解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用ELISA法检测了vWF cp酶解前及裂解后血清 (浆 )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vWF cp)是新近发现的一个金属蛋白酶 ,其活性在多种生理病理状态下发生改变。为了研究vonWillebrand因子裂解酶活性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用ELISA法检测了vWF cp酶解前及裂解后血清 (浆 )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的胶原结合能力 ,两者之比作为该待测血清 (浆 )的相对vWF cp活性水平。同时观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TTP)患者与肿瘤患者体内vWF cp活性的改变。结果表明 ,该方法准确测出了87名健康成人和 79例患者血样的残余胶原结合力 (R CBA) ,批内变异和批间变异分别为 3.6 0 % (n =9)和 8.35 %(n =5 )。 5 3名健康成人血清vWF cp活性水平为 (79.4 7± 10 .78) % ,30名健康成人血浆vWF -cp活性水平为(78.79± 9.17) %。 6例TTP患者中 5例血浆vWF cp活性水平显著降低 ,2 5例良性肿瘤患者血清vWF cp水平轻度降低 ,4 9例恶性肿瘤患者则明显下降 (P值分别小于 0 .0 0 1,0 .0 3和 0 .0 0 1)。结论 :以R CBA检测vWF cp活性水平简单易行 ,可应用于临床检验。恶性肿瘤患者 ,尤其是TTP患者血浆 (清 )vWF cp活性水平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残余胶原结合试验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对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家泽 宦小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79-983,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中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1,BACE1)的影响以及可能的细胞信号机制。方法:用不...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对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中β-淀粉样前体蛋白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1,BACE1)的影响以及可能的细胞信号机制。方法:用不同剂量IGF-1(20、40 ng/ml和80 ng/ml)作用于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 24 h,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ACE-1mRNA及蛋白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C99、C83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serine threonine kinase,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β-淀粉样蛋白42(β-amyloid peptide,Aβ42)的水平,然后选择最佳剂量的IGF-1(80 ng/ml)作用于人类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在此之前30 min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25μmol/L及50μmol/L),重复上述检测。结果:IGF-1降低BACE-1、C99及Aβ42的水平(P=0.000),提高C83的表达(P=0.000),增加Akt的磷酸化(P=0.000),而LY294002具有抑制IGF-1的上述作用。结论:IGF-1降低BACE-1mRNA及蛋白的水平,其机制可能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β-淀粉样前体蛋白1 磷脂酰肌醇-3激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D-半乳糖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β位淀粉样蛋白42和裂解酶1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波 徐静 +1 位作者 余锋 季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1-114,119,共5页
目的:探讨游泳+跑台的混合运动训练对D-半乳糖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内β位淀粉样蛋白42和裂解酶1(Aβ42、BACE1)的影响。方法:将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注射组(C组)和运动注射组(T组),所有大鼠连续8周腹腔注射D-gal造... 目的:探讨游泳+跑台的混合运动训练对D-半乳糖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内β位淀粉样蛋白42和裂解酶1(Aβ42、BACE1)的影响。方法:将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注射组(C组)和运动注射组(T组),所有大鼠连续8周腹腔注射D-gal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同时,T组大鼠连续进行8周的游泳和跑台(均每周3次,交替进行)相结合的混合运动训练。运用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Aβ42蛋白表达量,运用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BACE1mRNA和IGF-1mRNA的表达量。结果:①与C组相比,T组大鼠海马内Aβ42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②C组比T组大鼠海马内BACE1mRNA表达量多,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与C组相比,T组大鼠海马内胰岛素源生长因子(IGF)-1mRNA表达增加,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游泳和跑步混合运动训练能延缓AD的发展进程,这可能与运动训练上调了AD大鼠海马内IGF-1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D-半乳糖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 β-淀粉样前体蛋白42 β位淀粉样前体蛋白1 胰岛素源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溶酶联合脉络舒通颗粒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16
作者 孙健铭 宋家明 +3 位作者 潘江皓 付广印 雷勇 张晓洁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究纤溶酶联合脉络舒通颗粒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limb deep vein thrombosis,LEDVT)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ascular hemophilia factor,vWF)水平的影响。方法该研... 目的探究纤溶酶联合脉络舒通颗粒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limb deep vein thrombosis,LEDVT)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ascular hemophilia factor,vWF)水平的影响。方法该研究对象选取的是2017年2月—2018年2月的LEDVT患者共计90例,应用完全随机性原则分组,具体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45例患者的治疗用药为纤溶酶,观察组为纤溶酶+脉络疏通颗粒。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D-二聚体(D-Dime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水平以及血清LPA、vWF水平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凝血功能指标在两组患者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IB和D-Dimer降低,PT和APTT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PT、APTT显著低于对照组而FIB和D-Dime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LPA、vW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LPA、vW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P<0.05)。治疗不良反应方面两组患者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安全性相当(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脉络舒通颗粒对可显著改善LEDVT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可以下调血清中LPA、vWF水平,具有更好的预后,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纤溶 脉络舒通颗粒 溶血磷脂酸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解毒益气方对兔PTCA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彭哲 王春林 +1 位作者 祝光礼 行俊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3期600-601,共2页
目的:研究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对兔PTCA术后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球囊原位扩张、拉伤致兔颈总动脉PTCA术后内皮损伤模型,术前3天予活血解毒益气法大、小剂量组和普拉固灌胃给药,造模成功后继续给药15天,采集标本,分别采用硝酸还原... 目的:研究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对兔PTCA术后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球囊原位扩张、拉伤致兔颈总动脉PTCA术后内皮损伤模型,术前3天予活血解毒益气法大、小剂量组和普拉固灌胃给药,造模成功后继续给药15天,采集标本,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按试剂盒说明和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观察其对血清NO、NOS和血浆vWF的影响。结果:活血解毒益气法大、小剂量组和普拉固均能显著增加NO、NOS的含量,并能显著降低vWF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活血解毒益气法组方可能通过增加NO、NOS的含量,降低vwF的表达等机制,改善因PTCA术所致的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干预PTCA术后急性血栓形成和再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CA 活血毒益气法 血管内皮功能失调 一氧化氮(NO) 一氧化氮合(NOS) 血管性血友病 因子(vW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力调控金属蛋白酶ADAMTS13构象和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金花 谷慧婷 +3 位作者 杨俊贤 方颖 吴建华 林蒋国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94-94,共1页
目的金属蛋白酶ADAMTS13水解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减少血小板在血管受损处的过度聚集和血栓的形成。ADAMTS13存在多种构象态,但血流剪应力是否会介导ADAMTS13构象转换,其调控机制如何尚未清楚。方法利用流动腔技术对ADAMTS13施加不同的... 目的金属蛋白酶ADAMTS13水解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减少血小板在血管受损处的过度聚集和血栓的形成。ADAMTS13存在多种构象态,但血流剪应力是否会介导ADAMTS13构象转换,其调控机制如何尚未清楚。方法利用流动腔技术对ADAMTS13施加不同的作用力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技术其进行扫描,分析其分子构象特征。利用AFM拉伸技术对ADAMTS13进行力学加载,分析ADAMTS13分子解折叠力、分子长度和内部结构域间分子键生存时间。利用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分析ADAMTS13解折叠过程。结果高流体剪应力(100 dyn/cm^(2))作用显著增加ADAMTS13分子的纵横比,分子的“闭合”态和“中间”态比例下降,而“伸展”态比例增加。AFM拉伸实验显示ADAMTS13发生解折叠后分子长度增加量呈双峰分布(10.3 nm和25.9 nm),平均解折叠力约为40 p N。ADAMTS13分子内部结构域间的分子键生存时间随作用力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逆锁键”-“滑移键”转换趋势。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外力作用下,exosite-4先解离,exosite-3后解离。结论本研究表明,高流体剪应力可伸展ADAMTS13分子构象。“逆锁键”-“滑移键”转换机制调控ADAMTS13分子的内部结构域间相互作用和解折叠。本研究为外力调控ADAMTS13构象和功能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MTS13 流体剪应力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金属蛋白 血管受损 分子键 折叠 双峰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转化酶(TACE)最新研究进展
19
作者 孙震 喻明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35-1138,共4页
1 TNF-α裂解酶的发现TNF-α前体(TM-TNF-α)需要加工去除氨端76个氨基酸残基,才能成为游离型TNF-α(S-TNF-α),进入循环系统。80年代末,人们认为这一加工过程依赖于丝氨酸蛋白水解酶;到了90年代,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TM-TNF-Α 转化 加工过程 氨基酸残基 蛋白水 循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急性期肺血栓栓塞患者血浆ADAMTS-13及炎症因子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婉媚 李斌 +2 位作者 曾勉 陈瑞滔 陈燕珠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水平及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 (ELISA)测定25例我院呼吸科门诊随访病程超过3个月的PTE患者、15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血管性血友...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水平及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的方法 (ELISA)测定25例我院呼吸科门诊随访病程超过3个月的PTE患者、15例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ADAMTS-13、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结果】PTE组及健康组血浆v WF水平分别为136.89(78.90)ng/m L、57.12(25.23)ng/m L,PTE组v WF水平高于健康组(P<0.001)。PTE组及健康组血浆ADAMTS-13水平分别为213.34±52.39 ng/m L、354.71±79.02 ng/m L,PTE组ADAMTS-13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浆ADAMTS-13水平与血浆v WF水平呈负相关(r=-0.490,P=0.013)PTE组及健康组血浆IL-6水平分别为2.59(2.34)pg/m L、1.70(0.71)pg/m L,PTE组IL-6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PTE患者在急性发作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血浆ADAMTS-13水平的下降及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