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颈部肿瘤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杰 唐作华 +5 位作者 王纾宜 曾文娇 钱雯 吴灵捷 王文忠 罗剑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81-588,共8页
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CT灌注成像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探讨其在评价肿瘤血管丰富程度及鉴别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1例头颈部肿瘤分成3组:A组16例,良性乏血供肿瘤;B组13例,良性富血供肿瘤;C组12例,... 目的研究头颈部肿瘤CT灌注成像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探讨其在评价肿瘤血管丰富程度及鉴别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1例头颈部肿瘤分成3组:A组16例,良性乏血供肿瘤;B组13例,良性富血供肿瘤;C组12例,恶性肿瘤。术前对所有肿瘤行CT灌注检查,用后处理软件绘制时间-密度曲线(time density curve,TDC),并计算感兴趣区的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血容量(blood volume,BV)、血流量(blood flow,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毛细血管通透性(capillary permeability,CP)等参数。同时切取与CT灌注相同层面的组织切片,行CD34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分析各CT灌注成像在3组肿瘤之间表现的差异及其与MVD的相关性。结果头颈部肿瘤CT灌注成像TDC显示,良性肿瘤(A组+B组)出现I型TDC的频率明显高于恶性肿瘤(C组)(P=0.003),恶性肿瘤中以Ⅱ型和Ⅲ型TDC为主。B组和C组的MIP、BV及BF均比A组明显高(P<0.01)。MVD在3组肿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在3组肿瘤中MVD与MIP、BV均呈正相关(P<0.05,r值分别为0.41,0.352)。结论 CT灌注成像的TDC形态、MIP和BV等可间接反映头颈部肿瘤血管生成情况,结合MVD有助于鉴别良性乏血供肿瘤、良性富血供肿瘤及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管密度(m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皂苷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微血管密度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金露 邵蒙蒙 +2 位作者 杨秀艳 薛晓冬 林燕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6期1381-1384,I0007,I0008,共6页
目的:探讨刺五加皂苷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V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40只SD雄性健康大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颈内动脉注射微小栓子方法制作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动物模型,进行Mor... 目的:探讨刺五加皂苷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蛋白及VE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40只SD雄性健康大鼠,随机分为4组,采用颈内动脉注射微小栓子方法制作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动物模型,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和脑组织形态学筛选评估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予以刺五加皂苷干预,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切片CD34阳性MVD和VEGF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VEGF 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和刺五加皂苷组CD34、VEGF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对照组增多(P<0.01);刺五加皂苷组与模型组相比较CD34表达增多(P<0.01),VEGF表达增多(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刺五加皂苷组的VEGF mRNA表达均有显著差异,且刺五加皂苷组比模型组表达明显增多(P<0.05)。结论:刺五加皂苷可促进毛细血管新生,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记忆能力,机制可能是刺激VEGF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VD) 血管密度(mvd)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刺五加皂苷(A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中内皮抑素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测定的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何利丽 冯一中 顾永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ndostatin)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ndostatin、MVD在50例胰腺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ndostatin)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ndostatin、MVD在50例胰腺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endostatin在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8%,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表达强度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P<0.01),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及分化程度无关。(2)胰腺癌中MVD均值(33.74±11.44),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17.40±4.74)(P<0.01),Ⅲ~Ⅳ期胰腺癌MVD均值(40.89±10.33)高于Ⅰ~Ⅱ期(25.35±5.38)(P<0.01),淋巴结转移组MVD均值(40.84±10.70)高于未转移组(26.64±6.90)(P<0.01),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及分化程度无关。(3)生存分析提示endostatin及MVD与胰腺癌的预后有关(P<0.01)。结论endostatin及MVD在胰腺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对胰腺癌恶性程度的判定和预后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内皮抑素 endostatin 密度测定 血管密度(mvd) 正常胰腺组织 免疫组化S-P法 临床病理参数 肿瘤部位 分化程度 肿瘤直径 阳性表达率 淋巴结转移 临床分期 Ⅰ-Ⅱ期 Ⅲ-Ⅳ期 生存分析 预后评估 恶性程度 转移组 癌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DOT)与乳腺癌血管生成病理学的相关性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红磊 武力 +2 位作者 阙燕 马大昌 吴多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1-267,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乳腺癌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diffused optical tomography,DOT)综合诊断指数(synthesis diagnostic index,SDI)以及CD1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目的通过研究乳腺癌超声光散射断层成像(diffused optical tomography,DOT)综合诊断指数(synthesis diagnostic index,SDI)以及CD1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lα,HIF-1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探讨乳腺癌超声DOT-SDI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VEGF和HIF-1α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DOT系统,研究163例乳腺良性病变(含典型良性病变10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1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4例)和167例乳腺癌(含乳腺导管原位癌37例,乳腺浸润性癌130例),测量超声DOT-SDI。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确定乳腺癌的最佳诊断阈值。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CD105标记的MVD、VEGF和HIF-1α的表达强度。分析乳腺癌SDI值、MVD值以及VEGF和HIF-1α表达的关系。结果经ROC曲线分析得出:SDI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zone,AZ)为0.879,确定SDI值>140.81作为乳腺癌的最佳诊断阈值。乳腺典型良性疾病、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乳腺导管原位癌、乳腺浸润性癌的SDI值分别为:83.46±37.47、130.46±59.24、142.14±64.33、157.81±31.86、190.43±61.60。乳腺典型良性病变、乳腺浸润性癌与其他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乳腺导管原位癌三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DI值与MVD值呈正相关(r=0.682,P<0.05)。VEGF、HIF-1α表达阴性、阳性、强阳性乳腺癌的SDI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OT-SDI与乳腺癌MVD、VEGF和HIF-1α表达密切相关,可以间接反映血管生成活性和组织缺氧对乳腺癌的诊断、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光散射成像系统(DOT) 综合诊断指数(SDI) 血管密度(mv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纤维蛋白溶酶原kringle5(K5)抑制小鼠肝癌的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倩平 杨霞 +6 位作者 李朝阳 杨中汉 蔡卫斌 宋志宏 葛啸虎 周世豪 高国全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目的】体内、体外实验观察人纤维蛋白溶酶原kringle5(K5)对肝癌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大肠杆菌中表达,组氨酸结合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K5蛋白,SDS-PAGE和Westernblot方法鉴定K5蛋白的表达;MTT法分析K5对牛视网膜毛细血... 【目的】体内、体外实验观察人纤维蛋白溶酶原kringle5(K5)对肝癌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大肠杆菌中表达,组氨酸结合柱亲和层析、纯化获得K5蛋白,SDS-PAGE和Westernblot方法鉴定K5蛋白的表达;MTT法分析K5对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RCEC)和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增殖的影响;建立皮下种植肝癌鼠模型,瘤内注射K5,检测抑瘤率及肝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SDS-PAGE及Westernblot鉴定获得K5纯化蛋白;K5特异性地抑制BRCEC的增殖,IC50=160nmol/L,而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的增殖无抑制作用;K5显著抑制小鼠肝癌生长,治疗组肝癌组织MVD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K5抑制移植性小鼠肝癌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可能是K5抑制肝癌血管生成的主要机制。K5具有治疗肝癌的潜在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溶酶原 血管生成 肿瘤生长 小鼠肝癌 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Bel-7402 血管密度(mvd) Western SDS-PAGE HEPG2增殖 肝癌细胞株 blot 肝癌组织 mol/L 实验观察 大肠杆菌 亲和层析 MTT法 瘤内注射 纯化蛋白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癌D2-40阳性淋巴管密度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明宗娟 和平 +3 位作者 杨拴盈 刘原 董济民 何积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检测D2-40在肺癌中的表达,观察微淋巴管在肺癌中的分布及结构特点,探讨淋巴管生成在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包含肺癌中心组织、相应癌旁组织以及大致正常组织的肺癌标本中D2-40、C... 目的检测D2-40在肺癌中的表达,观察微淋巴管在肺癌中的分布及结构特点,探讨淋巴管生成在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包含肺癌中心组织、相应癌旁组织以及大致正常组织的肺癌标本中D2-40、CD34的表达,测定微淋巴管密度(LMVD)和微血管密度(MVD),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及癌旁LMVD与临床病理参量的关系。结果 D2-40标记的LMVD与CD34标记的MVD不相关(P>0.05),肺癌中存在较为活跃的微淋巴管生成,癌旁组织尤为显著,癌旁LMVD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肿瘤的部位和大小、组织类型以及分化程度无关(P均>0.05),与肿瘤P-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1)。结论 D2-40是一种较为理想、更为可靠的淋巴管内皮标记物,淋巴管生成对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起重要作用,抗淋巴管生成的治疗将为肺癌的治疗开辟一个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40 微淋巴管密度(Lmvd) 血管密度(mvd)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2、MVD及MEK-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伟 胡倩倩 +2 位作者 王璐 沈萌 李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微血管密度(MVD)、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上游激活酶(MEK-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9月1日~2014年12月18日在我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4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中...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微血管密度(MVD)、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上游激活酶(MEK-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9月1日~2014年12月18日在我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4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中将异位内膜取出设置为异位内膜组。取上述4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将其设置为在位内膜组。选择同期在我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的34例子宫肌瘤患者,取其正常的子宫内膜作为正常内膜组。测定、评估3组MMP-2、MVD、MEK-2的临床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异位内膜组的MVD值均明显高于在位内膜组和正常内膜组(P均〈0.05)。正常内膜组织中MEK-2、MMP-2表达主要以阴性及弱阳性为主,异位内膜以及在位内膜则100%表达为阳性。异位内膜中MEK-2、MMP-2的表达强度最高,在位内膜次之,正常内膜的表达强度最低(P〈0.05)。结论:MMP-2、MEK-2在异位内膜中均呈现出高表达,MVD值在异位内膜中升高,探讨MMP-2、MVD、MEK-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达,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本病的发病机理,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血管密度(mvd)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上游激活酶(MEK-2) 子宫内膜异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抑素对小鼠体内Lewis肺癌血管生成及转移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汪力慧 李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87-590,598,共5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对C57小鼠体内Lewis肺癌生长、血管生成及转移的影响。方法:将荷Lewis肺癌的C57鼠进行不同剂量组的内皮抑素和顺铂干预,观察肿瘤生长、移植瘤及转移瘤体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对C57小鼠体内Lewis肺癌生长、血管生成及转移的影响。方法:将荷Lewis肺癌的C57鼠进行不同剂量组的内皮抑素和顺铂干预,观察肿瘤生长、移植瘤及转移瘤体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及转移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内皮抑素对鼠Lewis肺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内皮抑素处理组(内含400μg、300μg、200μg和200μg+DDP组)和模型组转移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3)。内皮抑素能显著下调移植瘤及转移瘤内的VEGF。移植瘤中模型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400μg组与200μg组、DDP组、联合用药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00μg组与200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瘤中模型组与其余各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00μg与200μg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00μg与DDP组和200μg+DDP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原位移植瘤与肺转移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呈正相关(r=0.977,P=0.001)。内皮抑素能显著下调移植瘤及转移瘤内和MVD。在移植瘤中400μg和300μg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最小,彼此无差异;200μg加DDP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次之,200μg组肿瘤微血管密度再次,DDP组肿瘤微血管密度在各实验组中最多,模型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最大。在转移瘤中400μg、300μg和200μg组微血管密度最小,这三组彼此无差异。200μg加DDP组肺转移瘤组织微血管密度次之,DDP组肺转移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在各实验组中最多;模型组肿瘤微血管密度最大。内皮抑素可以减少肿瘤肺转移,作用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内皮抑素剂量呈正相关。结论:血管内皮抑素可以通过下调瘤组织中的VEGF和MVD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血管密度(m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对心肌梗死大鼠冠脉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屈福超 王爱红 +2 位作者 孙永乐 苑海涛 张玉英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乙醇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小剂量乙醇组(50%乙醇,0.5 g·kg-1·d-1)及大剂量乙醇组(50%乙醇,5 g·kg-1·d-1)。制作心肌梗... 目的探讨乙醇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冠脉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小剂量乙醇组(50%乙醇,0.5 g·kg-1·d-1)及大剂量乙醇组(50%乙醇,5 g·kg-1·d-1)。制作心肌梗死模型,每组各8只,于术后第3天处死,留取梗死边缘区存活心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梗死边缘区心肌内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ELISA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内皮抑素水平。通过方差分析研究各组间MVD及VEGF、内皮抑素表达水平有无差异。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空白对照组MVD明显增加(P<0.05),VEGF、内皮抑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小剂量乙醇组MVD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VEGF明显升高(P<0.05),内皮抑素浓度明显降低(P<0.05);而大剂量乙醇组MVD则明显减少(P<0.01),VEGF水平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内皮抑素明显升高(P<0.05)。结论乙醇能够改变心肌梗死后缺血心肌内VEGF和内皮抑素的表达,少量乙醇摄入可以通过增加VEGF的表达促进缺血心肌内的血管新生过程,而大量乙醇摄入则提高内皮抑素的表达而抑制缺血心肌的血管新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心肌梗死 血管密度(mv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内皮抑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癌中HIF-1α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颖丽 梁志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263-1265,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HIF-1α表达,并检测其微血管密度(CD34标记)和癌细胞增殖指数(PCNA标记)。结果:卵巢上皮性...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HIF-1α表达,并检测其微血管密度(CD34标记)和癌细胞增殖指数(PCNA标记)。结果: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HIF-1α、微血管密度(MVD)、PCNA指数明显高于良性肿瘤;HIF-1α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与病理分级和组织学分类无相关性;HIF-1α表达与MVD及PCNA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HIF-1α过度表达可能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且与卵巢癌新生血管的形成和细胞增殖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反映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Α 血管生成 表达及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 血管密度(mvd) 缺氧诱导因子-1α 免疫组织化学法 PCNA标记 细胞增殖指数 PCNA指数 癌生物学行为 组织学分类 良性肿瘤 临床分期 病理分级 发生发展 过度表达 密切关系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血管生成与MR灌注成像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逄利博 陈丽英 王绍武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3期224-228,共5页
肿瘤瘤体内的微血管生成决定着肿瘤的许多生物学特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为最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其表达影响着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反映肿瘤血流灌注和微血管分布的MR灌注成像的部分参数值与VEGF、MVD呈显著的相关性,预示可... 肿瘤瘤体内的微血管生成决定着肿瘤的许多生物学特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作为最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其表达影响着肿瘤的微血管密度(MVD),反映肿瘤血流灌注和微血管分布的MR灌注成像的部分参数值与VEGF、MVD呈显著的相关性,预示可用于评价活体内肿瘤的MVD情况,为临床术前提供有价值的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灌注成像 肿瘤血管生成 相关性研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血管密度(mvd) 血管生成因子 生物学特性 血管生成 病理生理学 血管分布 血流灌注 瘤体内 参数值 活体内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癌中结合珠蛋白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魏亚茹 吴健 +3 位作者 段晓峰 高琼 瞿泽丰 马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71-874,共4页
目的:研究结合珠蛋白(Hp)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表达,并探讨口腔鳞癌中结合珠蛋白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口腔鳞癌患者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标本30例,对照口腔黏膜组织标本30例,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合珠蛋白在... 目的:研究结合珠蛋白(Hp)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表达,并探讨口腔鳞癌中结合珠蛋白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收集口腔鳞癌患者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标本30例,对照口腔黏膜组织标本30例,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合珠蛋白在口腔鳞癌中与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在口腔鳞癌和对照组中,Hp均围绕着血管分布;在口腔鳞癌中,Hp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微血管密度计数高于对照组织。结论:口腔鳞癌中Hp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Hp的表达可能和MVD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OSCC) Western BLOT 免疫组化 血管密度(mvd) 结合珠蛋白(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术后腹腔粘连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晓毅 王康 +1 位作者 仇广林 段红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5-488,共4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人体腹腔粘连发生的关系,探索血管生成在术后腹腔粘...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的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人体腹腔粘连发生的关系,探索血管生成在术后腹腔粘连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40例二次开腹手术粘连腹膜标本,20例初次开腹手术腹膜标本,分别作为粘连组和对照组。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TGF-β、bFGF的表达水平及MVD行相应分析。结果 TGF-β、bFGF在粘连组织中的阳性高表达率分别为65.0%、70.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bFGF高表达组的MVD值较其低表达组的MVD值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bFGF与MVD间存在正相关(r>0,P<0.05)。结论 TGF-β、bFGF参与人体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生及发展,它们参与粘连形成的机制可能与其促进粘连组织中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粘连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血管密度(m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清多项指标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岳璇弟 褚旭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1120-1122,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催乳素(PRL)、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微血管密度(MVD)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于本...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催乳素(PRL)、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微血管密度(MVD)与复发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58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58例术后未复发转移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血清VEGF、PRL、HER2、TPS、sCD40L及MVD进行比较,同时将观察组中单纯复发与存在转移者进行比较,并探讨上述指标与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血清VEGF、PRL、HER2、TPS及MVD高于对照组,存在转移者高于单纯复发者,sCD40L低于对照组,存在转移者低于单纯复发者,且上述指标经Logistic分析显示均与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有密切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的血清VEGF、PRL、HER2、TPS、sCD40L及MVD呈现明显的异常状态,上述指标均与乳腺癌的复发转移有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复发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催乳素(PRL)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 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 血管密度(m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对肝动脉栓塞治疗大鼠肝癌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申权 杨维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5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 观察奥曲肽(octreotide)降低肝动脉栓塞(HAE)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以及抑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肝内种植Walker 256瘤株制作肝癌模型,分为对照组、Octreotide组、HAE组和HAE+octreotide组共四组。定期切取肿瘤标本测量...  目的 观察奥曲肽(octreotide)降低肝动脉栓塞(HAE)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生长的作用以及抑瘤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肝内种植Walker 256瘤株制作肝癌模型,分为对照组、Octreotide组、HAE组和HAE+octreotide组共四组。定期切取肿瘤标本测量肿瘤体积,检测标本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各干预组肿瘤体积均小于对照组(P<0.01), HAE+octreotide组肿瘤体积也小于 HAE组(P<0.05); HAE+octrotide组 VEGF表达低于HAE组(P<0.05);Octreotide组、HAE+octreotide组 MVD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大鼠肝癌的治疗中,行肝动脉栓塞时联用奥曲肽,可降低单纯肝动脉栓塞引起的癌组织 VEGF高表达,减少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加强其抑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肝癌 肝动脉栓塞治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Octreotide 实验研究 奥曲肽对 血管密度(mvd) WALKER256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新生血管生长 肿瘤体积 VEGF表达 抑瘤作用 对照组 HAE 肝癌模型 肿瘤标本 检测标本 表达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抑素对结肠癌增殖和转移抑制效应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登山 沈美玲 +1 位作者 卢根福 孙吉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2-346,共5页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对结肠癌增殖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对结肠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采用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完整组织块于裸小鼠原位种植,建立结肠癌转移裸小鼠模型。种植后第1周开始皮下注射内皮抑素,每天1...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对结肠癌增殖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对结肠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采用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完整组织块于裸小鼠原位种植,建立结肠癌转移裸小鼠模型。种植后第1周开始皮下注射内皮抑素,每天1次,剂量为0mg/kg(对照组)、5mg/kg(实验Ⅰ组)、10mg/kg(实验Ⅱ组)、20mg/kg(实验Ⅲ组),共用6周。种植后第7周处死动物,测量原位肿瘤体积、抑瘤率,检测MMP13、微血管密度(MVD),观察腹膜、肝脏及其它脏器转移情况。结果内皮抑素剂量为0、5、10和20mg/kg时,原位肿瘤体积分别为(1.42±0.45)、(0.54±0.38)、(0.31±0.28)、(0.22±0.16)cm3;抑瘤率分别为0、62.0%、78.2%、84.5%;MMP13分别为81.8%、58.3%、42.9%、21.4%;MVD分别为(11.20±3.9)、(6.10±2.6)、(2.40±1.6)、(1.22±0.4);腹膜转移率分别为81.8%、50.0%、28.5%、7.1%;肝脏转移率分别为63.6%、33.3%、14.3%、0。实验Ⅰ~Ⅲ组与对照组相比,组间结肠癌增殖与转移的抑制作用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MP13可能是结肠癌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素之一;内皮抑素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裸小鼠结肠癌增殖和转移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抑素 增殖 实验观察 抑制效应 血管密度(mvd) 细胞株SW1116 MMP-13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基质金属蛋白酶 抑制作用 裸小鼠模型 原位种植 人结肠癌 皮下注射 肿瘤体积 生成因素 对照组 抑瘤率 转移率 组织块 癌转移 显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34在78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正文 李永深 +4 位作者 李德炳 苏红 黄勇 胡海霞 李宏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685-687,共3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 V D)与非小细胞肺癌(N SC LC)侵袭性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微波枸椽酸缓冲液抗原修复后采用微波免疫组化染色方法(LSA B)检测778例N SC LC中的M V D与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M V D)与非小细胞肺癌(N SC LC)侵袭性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微波枸椽酸缓冲液抗原修复后采用微波免疫组化染色方法(LSA B)检测778例N SC LC中的M V D与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有无转移的关系。结果:78例N SC LC标本平均微血管计数为(65.8±14.3)条,实际范围18~112条。有淋巴结转移的微血管为(69.5±15.7)条,无淋巴结转移的微血管为(44.3±14.3)条,M V D与有无转移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P<0.01),与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大小以及病理学分级等临床病理学特征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M V D高的病人侵袭性强、转移率高、病人预后差,M V D可作为检测N SC LC病人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CD34 血管密度(mvd) 表达及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临床病理学特征 无淋巴结转移 肿瘤大小 组织学类型 血管计数 病理学分级 分化程度 吸烟史 病人 性行为 修复后 缓冲液 枸椽酸 差异性 侵袭性 转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对胶质瘤U251细胞株生长的影响
18
作者 王代旭 杨晋生 +1 位作者 薛德麟 王明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0期2230-2232,共3页
目的:探讨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胶质瘤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质瘤细胞株U251移植裸鼠后,服用塞来昔布,测量肿瘤重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前后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 目的:探讨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胶质瘤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质瘤细胞株U251移植裸鼠后,服用塞来昔布,测量肿瘤重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前后肿瘤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药物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的重量分别为(51.3±3.85)mg和(125.2±7.34)mg;治疗组细胞凋亡增多;超微结构可见有凋亡特征的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可见MVD分别为(25.7±3.25)/HP和(76.4±9.41)/HP。结论:塞来昔布能够减少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对肿瘤具有抑制作用,对胶质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环加氧酶抑制药 凋亡 塞来昔布 胶质瘤细胞株 细胞株生长 U251 血管密度(mvd) 肿瘤细胞凋亡 细胞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期因子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鸿伟 平金良 +4 位作者 戴利成 章步文 赵华 沈琦斌 余才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K)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水平、特点及其与NSCLC血管生成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4例NSCLC组织中MK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指标作对照分析。结果:在癌旁及...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K)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水平、特点及其与NSCLC血管生成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4例NSCLC组织中MK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指标作对照分析。结果:在癌旁及周围正常组织中,MK无表达;而在NSCLC癌细胞胞质中存在着MK的高表达,其表达阳性率为59.1%。MK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增高、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术后生存时间较MK阴性患者显著缩短(P<0.05)。MVD水平升高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且患者生存期显著缩短(P<0.05)。结论:MK蛋白在NSCLC中过表达,与肿瘤侵袭及血管生成有关,其表达水平能反映NSCLC的恶性程度,有可能作为NSCLC转移和预后分析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血管生成 免疫组织化学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中期因子蛋白 血管密度(mvd) 临床意义 NSCLC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乙酸诱导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海娟 顾磊 张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明确氯吡格雷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并从微血管形成的角度探讨其延缓胃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以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为基础,将22只大鼠分为模型组(n=6)、氯吡格雷组(n=8)和生理盐水组(n=8),观察氯吡格雷对胃溃疡愈合的影响... 目的明确氯吡格雷对实验性大鼠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并从微血管形成的角度探讨其延缓胃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以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模型为基础,将22只大鼠分为模型组(n=6)、氯吡格雷组(n=8)和生理盐水组(n=8),观察氯吡格雷对胃溃疡愈合的影响,及对溃疡底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胃黏膜内皮抑素(endostatin,ES)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165,VEGF-A165)表达的影响。结果制模术后第10天,氯吡格雷组和生理盐水组溃疡面积分别为(11±3.07)mm2、(7±1.8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 0)。氯吡格雷组溃疡底部MVD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1 4)。氯吡格雷组胃黏膜VEGF-A165含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1),ES含量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溃疡底部MVD与胃黏膜VEGF-A165含量正相关(r=0.688 8、P=0.003 2),与胃黏膜ES含量负相关(r=-0.767 1、P=0.000 5)。结论氯吡格雷可显著延缓乙酸性大鼠胃溃疡愈合,推测可能是通过调节胃黏膜VEGF-A165及ES的表达以抑制溃疡底部的微血管形成,从而使损伤黏膜修复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胃溃疡 血管密度(mvd) 内皮抑素(ES)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165(VEGF-A165)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