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以及中医药关联中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于佳汐 王洋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25-30,共6页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Exos)可以从各种组织器官中进行分离,其具有抗纤维化、修复受损心肌、促进血管生成等作用,发挥了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中医药对外泌体具有靶向调控作用,发挥了中医整体理论及中药治疗的优势。文章就MSC-Exos...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Exos)可以从各种组织器官中进行分离,其具有抗纤维化、修复受损心肌、促进血管生成等作用,发挥了对心脏的保护作用;中医药对外泌体具有靶向调控作用,发挥了中医整体理论及中药治疗的优势。文章就MSC-Exos的来源、功能等以及在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最前沿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体 间充质干细胞 miRNA(microRNA) 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诱导的血栓形成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臣年 田志远 +1 位作者 崔斌 夏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29-935,共7页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动静脉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1],与病原体和凝血系统成分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2]。免疫血栓形成是一种捕获入侵病原体的宿主防御机制;然而,其异常激活(血栓炎症)会增...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动静脉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1],与病原体和凝血系统成分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2]。免疫血栓形成是一种捕获入侵病原体的宿主防御机制;然而,其异常激活(血栓炎症)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等无菌炎症条件下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例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NETs导致巨噬细胞促炎表型增加[3],并引发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增强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4]。血栓炎症的核心是内皮细胞抗血栓和抗炎功能的丧失,导致凝血、补体、血小板活化和白细胞募集的失调。血小板和募集的中性粒细胞之间的结合促进了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变化,促进在血栓形成部位的凝滞,但也通过NETs的形成引发血栓形成。NETs形成激活的支架血小板和凝血系统,增强其促血栓特性[5]。此外,NETs通过NETs组蛋白和血小板磷脂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激活凝血途径[6],NETs衍生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可消化凝血抑制剂、抗凝血酶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途径抑制剂[7]。此外,NETs的细胞外DNA主链为血小板黏附提供了平台,从而促进其聚集[8]。反过来,通过给予脱氧核糖核酸酶(DNase)来破坏NETs,会减少凝血系统的激活,从而限制血栓形成[9]。血栓并发症只能通过使用常规抗血栓治疗来部分预防,并且存在出血并发症的风险。因此,更好地了解导致血栓炎症的机制,识别新的潜在治疗靶点,符合目前的临床需求。本文重点综述NETs在心血管疾病中免疫血栓形成的作用,详细阐述NETs诱导的免疫血栓形成的治疗靶点以及当前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捕获网 血栓形成 血管疾病 炎症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基质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宁 徐新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73-1077,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细胞外基质(ECM)调节障碍作为ARMD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的损伤可贯穿于ARMD病程。此外,参与ARMD发生发展过程的各类型细胞可以在多种信号的控制下参与ECM的形成与异常沉积,...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细胞外基质(ECM)调节障碍作为ARMD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它的损伤可贯穿于ARMD病程。此外,参与ARMD发生发展过程的各类型细胞可以在多种信号的控制下参与ECM的形成与异常沉积,通过传递调节黏附、迁移、增殖、凋亡、存活或分化的信号,从而导致视网膜、脉络膜微环境的破坏,免疫功能障碍,浸润性炎症细胞分化,新生血管生成,上皮-间充质转化,最终导致晚期ARMD视网膜下纤维化和瘢痕形成及视力严重受损。因此,ECM在ARMD中的作用逐渐引起重视。文章针对视网膜中ECM与ARMD的联系及ARMD中各类型细胞与ECM之间的作用做一综述,以期为治疗ARMD的研究方向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细胞基质 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下纤维化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小胶质细胞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脱细胞细胞外基质制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咸罗 孙大宽 +3 位作者 钱小星 柳小刚 陈克辉 胡开兵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2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研究脱除犬血管细胞获取完整血管基质的方法。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去垢剂和蛋白酶 ,以及不同温度和时间的效果比较 ,并通过组织学检查 ,确定犬血管脱细胞细胞外基质的较好方法。结果 :经低渗 /高渗溶液加去垢剂和蛋白酶抑制剂处... 目的 :研究脱除犬血管细胞获取完整血管基质的方法。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去垢剂和蛋白酶 ,以及不同温度和时间的效果比较 ,并通过组织学检查 ,确定犬血管脱细胞细胞外基质的较好方法。结果 :经低渗 /高渗溶液加去垢剂和蛋白酶抑制剂处理 ,犬血管的细胞全部脱除 ,细胞外基质保持完好。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细胞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体外成熟绵羊卵母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曹忻 赵有璋 +1 位作者 罗海玲 石国庆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7-173,共7页
为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在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TCM199+BSA)中添加不同剂量的VEGF(对照组0 ng.mL-1和试验组5 ... 为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在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TCM199+BSA)中添加不同剂量的VEGF(对照组0 ng.mL-1和试验组5 ng.mL-1)进行成熟培养。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VEGF加速了微绒毛的发育和变化,促进了微绒毛游离端斜行插入透明带,增加了细胞内外物质交流和养分的吸收;②VEGF对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高尔基体的影响不显著;③发现特征性绵羊卵母细胞线粒体———带帽状线粒体,并且VEGF对线粒体的迁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④VEGF的添加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脂滴数量的增加没有显著的作用,但VEGF减少了小脂滴聚集为大脂滴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绵羊卵母细胞 成熟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低能量震波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8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李丽 马一铭 +4 位作者 李琳 胡钊 郭涛 肖践明 蔡红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89-793,共5页
目的体外震波治疗能促进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和加速侧支循环建立,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探讨0.09 m J/mm2的体外震波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 目的体外震波治疗能促进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和加速侧支循环建立,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探讨0.09 m J/mm2的体外震波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试管置于震波仪器中但不进行震波处理,实验组以0、0.03、0.09、0.18、0.24 m J/mm2震波能量冲击,每孔加CCK8溶液,用酶标仪测定在波长450 nm处的A值。对体外培养的HUVECs细胞株施予0.09 m J/mm2能量的震波处理,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Real-time PCR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低能量超声波处理后细胞因子VEGF、IL-8 mRNA表达和蛋白质的变化。结果 1CCK8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中只有0.09 m J/mm2能量A450值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0±0.04 vs0.54±0.09,P<0.05),而其他能量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RT-PCR结果显示0.09 m J/mm2能量时HUVECs VEGF、IL-8 mRNA的表达(7.93±0.90、7.34±1.67)均较对照组(1.07±0.40、1.00±0.09)明显升高(P<0.01)。3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09 m J/mm2能量时HUVECs VEGF、IL-8蛋白表达(39.89±4.79、31.33±5.61)均较对照组(20.98±3.30、22.60±3.76)明显升高(P<0.05)。结论体外低能量震波可促进HUVECs增殖和增加VEGF、IL-8的表达,VEGF、IL-8的表达增加可在体外震波促进血管新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量震波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介素-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王鑫 冯波 +3 位作者 刘晓晔 张倩 董虹 穆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60-1264,共5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1种简单易行、获得细胞纯度较高的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取7<sup>1</sup>0日龄SD大鼠,分离大脑皮质,经Ⅱ型分散酶消化、葡聚糖3次离心法获得大鼠脑微血管段,用胶原/分散酶消化后,在37℃... 本研究旨在建立1种简单易行、获得细胞纯度较高的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取7<sup>1</sup>0日龄SD大鼠,分离大脑皮质,经Ⅱ型分散酶消化、葡聚糖3次离心法获得大鼠脑微血管段,用胶原/分散酶消化后,在37℃5%CO<sub>2</sub>培养箱中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利用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检测法,结合细胞形态学观察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成功分离培养了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倒置显微镜下单个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汇合后呈铺路石样,单层贴壁生长;免疫荧光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本试验成功建立了分离纯度较高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分离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AR-γ激活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外基质释放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高登峰 牛小麟 +2 位作者 郝广华 魏瑾 孟哲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0,共6页
目的观察PPAR-γ激活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体外培养条件下大鼠血管平滑肌(VSMCs)的细胞外基质(ECM)释放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VSMCs,用不同浓度PPAR-γ激动剂rosiglitzone和/或抑制剂GW9662、BADGE预处... 目的观察PPAR-γ激活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体外培养条件下大鼠血管平滑肌(VSMCs)的细胞外基质(ECM)释放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VSMCs,用不同浓度PPAR-γ激动剂rosiglitzone和/或抑制剂GW9662、BADGE预处理后,加入0.1μ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24h。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液中羟脯氨酸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各组三型胶原(ColⅢ)、层粘连蛋白(FN)及CTGF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CTGF、PPAR-γ蛋白表达情况,基于ELISA的DNA-binding检测各组PPAR-γ活性。结果 AngⅡ可增加VSMCs PPAR-γ表达,但明显抑制其活性(P<0.05,vs.Control),PPAR-γ激动剂rosiglitazone可显著增加PPAR-γ蛋白表达及活化(P<0.05,vs.AngⅡ)。rosiglitazone可降低细胞培养液中羟脯氨酸含量,下调VSMCs中ColⅢ、FN、CTGF mRNA表达,抑制CTGF蛋白表达,而其他PPAR-γ激动剂(pioglitazone、15-d-PGJ2)均有相似作用,PPAR-γ拮抗剂GW9662及BADGE可拮抗这一作用。结论在VSMCs中,PPAR-γ激活可抑制AngⅡ诱导的CTGF表达,同时抑制ECM沉积。提示PPAR-γ可能在血管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 细胞基质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 PPAR-Γ 大鼠 血管平滑肌(vsmcs) 血管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孟凡辰 郭兆安 +5 位作者 于春江 孙春晓 武帅 袁婷 李悦 贾佑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4年第8期676-681,I0001,I0002,共8页
目的:观察芪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影响。方法:清洁级6-7周龄雄性 Wister... 目的:观察芪蛭降糖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影响。方法:清洁级6-7周龄雄性 Wister 大鼠48只,按体重随机取40只,采用切除右肾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hozotocin,STZ)的方法制备 DN 模型。模型成功后按照血糖高低排序,两头抽取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对照组(简称对照组)、芪蛭降糖胶囊低剂量组、芪蛭降糖胶囊高剂量组,每组10只大鼠。另取8只正常大鼠行右肾假切除术,腹腔注射等量柠檬酸缓冲液作为假手术组。成模2 d 起各组给予相应浓度和剂量的药物灌胃,分别于4周、8周观察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胱抑素- C(Cystatin - C)、β2-微球蛋白(β2- MG)、24 h 尿蛋白定量(24 h TP)、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mAlb/ Ucr)。8周后处死动物,肾组织行 HE 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变,电镜下观察肾组织足细胞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 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 -1)、纤维黏连蛋白(FN)、Ⅳ型胶原蛋白(ColⅣ)的表达。结果:在各个时间点,模型组大鼠血 Scr、BUN、Cystatin - C、β2- MG,尿24 h TP、mAlb、UmAlb/ Ucr 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0.05),对照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5),中药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模型组,且呈剂量依赖关系(P ﹤0.05-0.01)。与模型组和对照组相比,HE 染色显示芪蛭降糖胶囊能减轻 DN 大鼠肾组织及其血管病理损害。电镜观察显示,芪蛭降糖胶囊能明显减轻 DN 大鼠肾组织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及系膜增生,减轻足细胞足突融合,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免疫组化显示 VEGF、TIMP -1、FN、ColⅣ在模型组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有明显增加(P ﹤0.05),对照组和低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5),高剂量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1);MMP -9在假手术组表达最明显,模型组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 ﹤0.01),对照组和低剂量组高于模型组(P ﹤0.05),高剂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 ﹤0.05~0.01)。结论:芪蛭降糖胶囊可以明显抑制肾组织中 VEGF 的过度合成和沉积,能够有效减轻 ECM 在肾组织中的积聚,从而改善 DN 大鼠肾组织和血管结构病理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蛭降糖胶囊 糖尿病肾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0
作者 穆杨 张彦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49,共4页
实验研究了猪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对培养的细胞进行了鉴定。获得了传代培养的猪血管内皮细胞。结果表明:用Ⅰ型胶原酶和胰酶消化分离,均可获得接种量的原代培养物,但Ⅰ型胶原酶消化效果更好;原代或早期传代培养物中有时混入的成... 实验研究了猪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对培养的细胞进行了鉴定。获得了传代培养的猪血管内皮细胞。结果表明:用Ⅰ型胶原酶和胰酶消化分离,均可获得接种量的原代培养物,但Ⅰ型胶原酶消化效果更好;原代或早期传代培养物中有时混入的成纤维细胞可用柠檬酸胰酶有效清除。在不用贴附基质和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CGF)的条件下,向生长液中加入胰岛素可成功的培养内皮细胞。该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贴壁生长,单层细胞呈"铺路石"状排列,细胞间存在接触抑制;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荧光染色阳性,证明培养的细胞为血管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内皮细胞 培养 分离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乙素上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拮抗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IR损伤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仙 李晓雪 +2 位作者 喻卓 杨为民 李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12-916,共5页
目的灯盏花乙素(SCU)可拮抗心肌IR损伤,但SCU是否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通路拮抗IR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尚不清楚。文中探讨SCU在缺氧-复氧(HR)诱导的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损伤中的作用及对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目的灯盏花乙素(SCU)可拮抗心肌IR损伤,但SCU是否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通路拮抗IR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尚不清楚。文中探讨SCU在缺氧-复氧(HR)诱导的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损伤中的作用及对ERK1/2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HCMEC分别进行正常培养和缺氧12 h-复氧12 h建立IR模型(HR)处理。正常培养条件下,将HCMEC分为正常对照组、DMSO组、SCU 1μmol/L组和SCU 10μmol/L组。给予HCMEC IR损伤处理后,分为空白对照组、HR模型组、HR+DMSO组、HR+SCU 1μmol/L组和HR+SCU 10μmol/L组。将HCMEC与SCU或DMSO预孵育2 h后行HR处理。采用MTT法和锥虫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并检测HCMEC的丙二醛(MDA)浓度。Western blot检测p-ERK1/2、ERK2和GAPDH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细胞存活率(100%)比较,SCU 1μmol/L组和SCU 10μmol/L组[(110.40±2.34)%和(122±1.25)%]均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细胞活力(100%)比较,HR模型组[(68.00±4.06)%]下降(P<0.05),与HR模型组细胞存活率比较,HR+SCU 1μmol/L组和HR+SCU 10μmol/L组[(90.53±3.67)%、(92.04±2.32)%]增加(P<0.05)。锥虫蓝染色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细胞活力[(90.06±1.85)%]比较,SCU 10μmol/L组[(96.78±2.01)%]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91.83±2.34)%]比较,HR模型组细胞存活率[(73.72±4.91)%]下降(P<0.01),与HR模型组比较,HR+SCU 10μmol/L组细胞存活率[(87.59±2.64)%]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R模型组、HR+DMSO组MDA明显增加(P<0.01);与HR模型组比较,HR+SCU 1μmol/L组和HR+SCU 10μmol/L组MDA含量减少(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R模型组p-ERK1/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HR模型组比较,HR+SCU 10μmol/L组p-ERK1/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 HR损伤导致HCMEC细胞活力下降、MDA增加和p-ERK1/2蛋白表达降低,SCU通过上调p-ERK1/2表达而拮抗HCMEC I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乙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 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外泌体源性miR-630对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雷涛 杜德勇 +2 位作者 李勐 李泽福 张文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5-650,共6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外泌体源性miR-630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内皮细胞模型,通过MTT和细胞周期分析,评估血性脑脊液(BCSF)对BMECs增殖的影响。采用q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外泌体源性miR-630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内皮细胞模型,通过MTT和细胞周期分析,评估血性脑脊液(BCSF)对BMECs增殖的影响。采用q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和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表达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NOX浓度变化。分离并鉴定实验组(BCSF共孵育)与对照组(正常脑脊液)中脑脊液外泌体,比较两组脑脊液外泌体源性miR-630的表达差异。观察应用miR-630 mimics干预后BMECs的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BMECs增殖明显抑制,ICAM-1、VCAM-1和ZO-1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NOX浓度明显降低(P<0.05),内皮细胞功能受到明显抑制。成功分离并鉴定脑脊液外泌体,实验组外泌体miR-630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源性miR-630 mimics干预后BMECs功能有了显著改善。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外泌体miR-630的低表达与BMECs损伤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泌体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miR-6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概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段慧琴 张永东 穆祥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7年第4期93-96,共4页
微血管内皮细胞在许多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应用体外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不仅广泛应用于微循环系统对不同生理或病理刺激的反应,也可阐明伴随微血管功能障碍和组织损伤的某些疾病的病理机制,所以分离培养动物及人各个器... 微血管内皮细胞在许多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应用体外培养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不仅广泛应用于微循环系统对不同生理或病理刺激的反应,也可阐明伴随微血管功能障碍和组织损伤的某些疾病的病理机制,所以分离培养动物及人各个器官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报道日渐增多。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方法主要有3种,包括酶消化法、机械分离法和磁珠分离法,每种方法各有利弊。微血管内皮细胞一般通过其表面的血管紧张素酶、摄取乙酰基低密度脂蛋白和表达Ⅷ因子相关抗原进行鉴定。目前从不同组织器官分离培养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已经比较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分离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与纯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宏伟 冯波 +3 位作者 朱雯宇 王建舫 张涛 穆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43-2150,共8页
旨在建立一种简单易行、获得细胞纯度较高的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取5~7日龄SD大鼠分离外周肺组织,组织植块法获得原代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37℃、5%CO_2培养箱中传代培养,采用免疫磁珠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对... 旨在建立一种简单易行、获得细胞纯度较高的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取5~7日龄SD大鼠分离外周肺组织,组织植块法获得原代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37℃、5%CO_2培养箱中传代培养,采用免疫磁珠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纯化后的细胞进行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鉴定,通过MTT比色分析法准确、安全、可靠地检测纯化后传代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显示: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单个细胞呈短梭形或多角形,汇合后呈铺路石样,单层贴壁生长,细胞分离纯化后经免疫荧光检测CD31呈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管内皮细胞表面特有标记VEGFR-3呈阴性(P=0.1,且P〈0.5),且复苏后经MTT测得传代细胞的增殖情况良好。成功建立了一种分离高纯度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分离培养 免疫磁珠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体外培养的牛眼小梁细胞间质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凤梅 张林 +2 位作者 刘涛 梁利梅 周喜岩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 观测血管紧张素Ⅱ对体外培养的牛小梁细胞间质合成的影响 ,探讨原发性开角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方法 ①体外培养牛眼小梁细胞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NSE ,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 )鉴定细胞 ,光学及电子透射显微镜对细胞进行形态学及生... 目的 观测血管紧张素Ⅱ对体外培养的牛小梁细胞间质合成的影响 ,探讨原发性开角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方法 ①体外培养牛眼小梁细胞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NSE ,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 )鉴定细胞 ,光学及电子透射显微镜对细胞进行形态学及生长特性的观察 ;②AngⅡ (1×1 0 -7mol·L-1及 1× 1 0 -8mol·L-1)及其Ⅰ型受体拮抗剂孵育牛眼小梁细胞 ,免疫荧光染色测定纤维粘连蛋白 ,并用化学方法检测培养液中羟脯氨酸含量间接推导胶原含量。结果 牛眼小梁细胞培养成功 ,以上皮型为主。AngⅡ明显地增加了牛眼小梁细胞纤维粘连蛋白 ,同时培养液中的羟脯氨酸含量亦相应增高 (P <0 0 5 )。结论 体外培养牛眼小梁细胞技术是研究小梁细胞特性的重要实验技术。AngⅡ可以促进纤维粘连蛋白、胶原合成增强 ,AT1受体拮抗剂可以部分阻断此促增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养 小梁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纤维粘连蛋白 羟脯氨酸 原发性开角青光眼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复合PDLLA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健 胡敏 +1 位作者 张文怡 柯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34-536,共3页
目的:探讨兔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复合外消旋聚乳酸(PDLLA)的可能性,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构建打下实验基础。方法:制备PDLLA浸提液培养血管内皮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将制备好的PDLLA预湿、Ⅰ型胶原包埋;体外培养兔成骨细胞及... 目的:探讨兔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复合外消旋聚乳酸(PDLLA)的可能性,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构建打下实验基础。方法:制备PDLLA浸提液培养血管内皮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将制备好的PDLLA预湿、Ⅰ型胶原包埋;体外培养兔成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后,与PDLLA复合10 d,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结果:PDLLA浸提液对血管内皮细胞无毒性,成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在支架上成片状分布,可见细胞外基质分泌。结论:两种细胞在经Ⅰ型胶原包埋的PDLLA上生长状态良好,可用于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消旋聚乳酸 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canstatin蛋白抑制体外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珊珊 王晔 +2 位作者 陈鹏 孟丽娜 董晓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35-738,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血管能抑素(canstatin)蛋白对体外培养的恒河猴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F/6A)迁移、增殖及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extracellu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磷酸化Akt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重组canstatin蛋... 目的观察重组血管能抑素(canstatin)蛋白对体外培养的恒河猴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F/6A)迁移、增殖及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extracellu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pERK)、磷酸化Akt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重组canstatin蛋白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F/6A细胞系,在培养基中分别添加重组canstatin蛋白和等量的PBS,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各组发生迁移的内皮细胞并计数;铺Matri-gel胶,行体外成管实验,观察canstatin蛋白对内皮细胞成管的抑制作用;用MTT法检测重组canstatin蛋白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canstatin蛋白对血清刺激30min后RF/6A细胞pERK、磷酸化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加入重组canstatin蛋白后,显著抑制了细胞的迁移,重组canstatin蛋白组迁移的细胞数每视野(7.75±1.50)个显著低于PBS组(25.25±2.36)个(t=12.505,P=0.000);两组内皮细胞成管数分别为重组canstatin组每视野(18.67±7.02)个,也显著低于PBS组每视野(44.67±2.52)个(t=6.036,P=0.004)。与PBS组相比,重组canstatin蛋白组的内皮细胞的增殖也受到抑制,后者48h后平均吸光度A490为0.2869±0.0140,低于前者0.3349±0.0217(t=3.723,P=0.01)。同时,重组canstatin蛋白降低了RF/6A细胞中pERK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重组canstatin蛋白能通过下调pERK蛋白的表达抑制RF/6A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具有潜在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能抑素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迁移 增殖 细胞调节蛋白激酶 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组织中血管生成与细胞外基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申永璋 林霞 +4 位作者 宋世德 滕兆礼 王纪三 苏磊 丁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 a)组织中血管生成与细胞外基质(ECM)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38例PC a患者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 VD)以及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等EC...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 a)组织中血管生成与细胞外基质(ECM)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38例PC a患者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 VD)以及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等ECM。结果高分化癌组织中M VD明显低于低分化和未分化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M VD明显高于无转移者(P<0.001);高分化癌组织中COLⅣ、FN、LN呈连续型分布的百分率明显高于未分化者;有淋巴结转移者COLⅣ及FN呈连续型分布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无转移者。COLⅣ、FN、LN呈连续型分布者的M VD均明显低于呈非连续型分布者,呈负相关。结论血管生成和ECM在PC a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两者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血管生成 细胞基质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p27kip1基因高表达对体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宗贵 潘晓明 +1 位作者 章卫平 曹雪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p2 7kip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高表达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含人p2 7kip1cDNA的重组腺病毒 (Adhp2 7kip1)及含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AdLacZ)在体外转染原代大鼠主动脉VSM... 目的 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p2 7kip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高表达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含人p2 7kip1cDNA的重组腺病毒 (Adhp2 7kip1)及含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的重组腺病毒 (AdLacZ)在体外转染原代大鼠主动脉VSMCs,用Westernblot及Boyden趋化小室检测外源性p2 7kip1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对VSM Cs迁移的影响。结果 转染后 2 4h ,Adhp2 7kip1转染的VSMCs内p2 7kip1蛋白高表达 ,而AdLacZ转染的VSMCs内仅显示极低水平的内源性p2 7kip1蛋白表达 ;Boyden趋化小室检测显示未转染的VSMCs、AdLacZ及Adhp2 7kip1转染的VSMCs血清诱导后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 139± 2 6、10 6± 16及 6 8± 14。结论 外源性p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迁移 培养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血管再狭窄 血管平滑肌 重组腺病毒 P27KIPL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和培养方法新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敏 罗向霞 +1 位作者 王晗 冯玉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658-660,共3页
体外分离与选择性培养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新报道的组织块培养结合胶原酶消化法因操作简便、经济,获得的内皮细胞纯度较高、活性良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受人眼球供体的限制,研究者通常会选用分离与人高度同源的鼠... 体外分离与选择性培养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新报道的组织块培养结合胶原酶消化法因操作简便、经济,获得的内皮细胞纯度较高、活性良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受人眼球供体的限制,研究者通常会选用分离与人高度同源的鼠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RMVEC)进行体外实验。本文就目前常用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方法从不同动物种属、添加因子、细胞纯化、体外鉴定等方面进行阐述,同时简要说明众多方法在操作过程中的优缺点,为研究人员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培养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