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关节滑膜炎对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长期保髋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朱道宇 付凯 +8 位作者 何海燕 蔡倩莹 彭昊 陈圣宝 殷吉旻 罗鹏波 金东旭 张长青 高悠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7-364,共8页
目的·观察髋关节滑膜炎对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长期保髋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01年10月—2013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诊断为股骨头坏死并接受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手术的患者370例(556个髋关节),通过... 目的·观察髋关节滑膜炎对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长期保髋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01年10月—2013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诊断为股骨头坏死并接受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手术的患者370例(556个髋关节),通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评估患者术前滑膜炎严重程度。滑膜炎分级基于HIMRISS(Hip Inflammation MRI Scoring System)评分,将病例分为无滑膜炎组、中度滑膜炎组和重度滑膜炎组。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90.5个月(5~215个月),随访期间收集患者Harris关节评分和髋关节置换情况,计算保髋失败率(定义为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0或进行关节置换)。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程度的髋关节滑膜炎对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无滑膜炎组和中度滑膜炎组患者行带血管蒂游离腓骨手术后,保髋失败率分别为28.0%和28.5%,重度髋关节滑膜炎组为60.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股骨头坏死类型、股骨头坏死受累侧、吸烟史、Harris评分基线水平和其他髋关节MRI指标(塌陷、骨髓水肿及退变)等基线协变量后,重度滑膜炎是股骨头坏死患者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术后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2.06,95%CI 1.21~3.53)。结论·对于伴有髋关节滑膜炎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重度滑膜炎显著增高了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手术后的保髋失败率;在手术决策中,应考虑滑膜炎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血管游离腓骨移植 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血管化游离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旺 吕伟华 +3 位作者 王希乾 仝春实 武洋 彭利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59-1064,共6页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近几年收治的因各种原因导致下颌骨缺损的病例,比较血管化游离腓骨瓣和髂骨瓣的优缺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血管化游离腓骨瓣及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适应证、围手术期信息和预后情况。结果:2...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近几年收治的因各种原因导致下颌骨缺损的病例,比较血管化游离腓骨瓣和髂骨瓣的优缺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血管化游离腓骨瓣及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适应证、围手术期信息和预后情况。结果:27例腓骨瓣及32例髂骨瓣均成活,两者在一般资料、面部外形和功能恢复(术后6个月后)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在下颌骨缺损类型和长度、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比较明显不同。结论:下颌角处缺损优先考虑血管化游离髂骨瓣修复,跨越中线的缺损优先考虑血管化游离腓骨瓣修复,Brown分类方法能够很好指导骨瓣选择的类型。缺损大于90 mm优先考虑腓骨修复,且可以同时携带皮岛修复软组织缺损,小于90 mm不伴有软组织缺损优先考虑髂骨修复,小于90 mm伴有软组织缺损携带阔筋膜张肌瓣修复。血管化游离髂骨瓣在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血管化游离腓骨瓣。血管化游离腓骨瓣和髂骨瓣均能很好地恢复患者面部外形和口腔功能,且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游离腓骨 血管游离髂骨 下颌骨缺损 修复重建外科 功能及外形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3D打印技术的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穆婷 马成 +3 位作者 冯浩然 王爽 何雨亮 黄旋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3638-364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与3D打印技术的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2例需行下颌骨病变切除及重建的患者,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CAD与3D打印技术的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 目的探讨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与3D打印技术的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2例需行下颌骨病变切除及重建的患者,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CAD与3D打印技术的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B组采用传统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记录手术时间,将术前术后三维图像重叠,分别测量下颌骨各标志点的移动距离,并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和B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28±1.17)h和(9.45±0.9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A组下颌颏顶点的移动距离较B组下颌颏顶点的移动距离短,A组各位置点的总体移动距离较B组各位置点的总体移动距离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位置点平均移动距离未见明显差异。结论CAD与3D打印技术在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方面,可以减少手术时间,较为理想的恢复颌面外形,获得较高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3D打印技术 血管化腓骨游离移植瓣 下颌骨缺损 精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蒂腓骨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佟猛 李龙江 +3 位作者 温玉明 付风华 唐休发 王晓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 :评价带血管蒂腓骨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5例患者用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采取血管吻合、坚固内固定方法恢复下颌骨形态及完整性。其中 2 2例患者为单纯腓骨瓣移植 ,3例患者为携... 目的 :评价带血管蒂腓骨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5例患者用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手术采取血管吻合、坚固内固定方法恢复下颌骨形态及完整性。其中 2 2例患者为单纯腓骨瓣移植 ,3例患者为携带肌皮瓣或皮瓣的腓骨瓣移植 ,3例患者还同期植入种植体共 5枚。结果 :2 5例患者平均随访 9 7个月 ,成功率为 96 %。 3个患者的 5枚种植体均达到良好的骨整合效果 ,并已行上部义齿的修复。 6 2 %的患者可正常进食 ,余 38%的患者可进软食。 96 %的患者面部外形的恢复达满意或较为满意。所有患者均能正常行走 ,无 1例出现踝关节不稳定。结论 :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组织瓣具有众多其它自体骨组织瓣不可比拟的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腓骨组织 游离移植 临床研究 下颌骨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5
作者 刘曙光 艾伟健 +5 位作者 栾修文 周会喜 王治平 李志强 盘杰 黄元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742-2744,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11年3月,应用119块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118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分析选择游离组织瓣的类型、受区血管和组织瓣成活情况,并探讨影响血管化游离... 目的:探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11年3月,应用119块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118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分析选择游离组织瓣的类型、受区血管和组织瓣成活情况,并探讨影响血管化游离组织瓣成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119块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为游离前臂皮瓣58块,游离腓骨肌皮瓣50块,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0块,游离背阔肌皮瓣1块;口腔颌面部缺损部位为舌缺损49例,颊及口咽缺损10例,口底缺损7例,下颌骨缺损38例,上颌骨缺损12例,下颌骨和口咽复合型缺损1例,偏侧颜面萎缩1例。117块游离组织瓣成活,1块游离腓骨肌皮瓣和1块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坏死,游离组织瓣临床成功率为98.3%;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为4.2%(5/118),抢救成功率60%。结论:合理地应用血管化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能较好地恢复患者的面部外形和口腔功能,且较为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游离 显微外科 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化肋骨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姜虎泉 张彬 +3 位作者 牛怀恩 辛克利 王兆庆 李克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44-546,共3页
目的:总结分析血管化游离肋骨瓣在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于我科诊治并行肋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资料,对其修复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10例血管化游离肋骨瓣全部成活,下颌骨外形及功能恢复较好,仅... 目的:总结分析血管化游离肋骨瓣在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于我科诊治并行肋骨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资料,对其修复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10例血管化游离肋骨瓣全部成活,下颌骨外形及功能恢复较好,仅1例出现术后咬合关系错乱。结论:对于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修复,血管化游离肋骨瓣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肋骨 游离移植 下颌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化腓骨复合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11例体会
7
作者 王晓军 郝志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7-188,共2页
关键词 游离腓骨复合 移植 下颌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血管化游离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林文清 胡砚平 张文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评价血管化游离髂骨肌瓣和腓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修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44例血管化髂骨肌瓣和腓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两种骨肌瓣修复后对患者面部外形与口腔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血管化游离髂骨肌瓣和腓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修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44例血管化髂骨肌瓣和腓骨肌瓣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两种骨肌瓣修复后对患者面部外形与口腔功能的影响,对比供受区并发症的差异。结果:20例髂骨肌瓣,24例腓骨肌瓣均成活;二者在恢复面部外形与口腔功能上无明显差异,在移植骨长度上,两者有明显不同。结论:血管化游离髂骨肌瓣与腓骨肌瓣作为下颌骨缺损修复的常用方法,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下颌骨缺损修复的需要,但根据两种骨肌瓣的特点,对于缺损长度低于8cm,可优先考虑髂骨瓣,而缺损范围大于8cm的可选腓骨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缺损修复与重建 血管游离髂骨肌 血管游离腓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化骨瓣重建颌骨种植体周软组织病理学特点 被引量:1
9
作者 董佳芸 李雪芬 +2 位作者 路瑞芳 胡文杰 孟焕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分析血管化骨瓣重建颌骨区域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特点,以及游离龈移植术后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共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患者20例,其中5例作为健康对照,全身及牙... 目的:分析血管化骨瓣重建颌骨区域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特点,以及游离龈移植术后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共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患者20例,其中5例作为健康对照,全身及牙周健康,行牙冠延长术,收集牙冠延长术中切除的部分健康天然角化龈;15例在颌骨重建区域行游离龈移植术,有10例为腓骨瓣重建,5例为髂骨瓣重建,均在术前采集嵴顶软组织,其中5例患者(3例为腓骨瓣重建,2例为髂骨瓣重建)在术后8周时再次采集种植体周软组织。所有软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结构特点,测量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及角化层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interl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分布和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天然角化龈相比,颌骨重建患者种植体周黏膜缺乏正常复层鳞状上皮的组织结构,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及角化层厚度更小[0.36(0.35,0.47)mm vs.0.27(0.20,0.30)mm,P<0.05;26.37(24.12,31.53)μm vs.16.49(14.90,23.37)μm,P<0.05]。游离龈移植术后,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较治疗前呈现增加的趋势[0.38(0.25,0.39)mm vs.0.19(0.16,0.25)mm,P=0.059],角化层厚度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57(27.16,29.14)μm vs.16.42(14.16,22.35)μm,P<0.05],形成了与健康天然角化龈类似的上皮结构;IL-1、IL-6、TNF-α的阳性细胞个数较术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0(9.16,18.00)vs.0.67(0.17,8.93),P<0.05;21.89(15.00,28.12)vs.13.00(8.50,14.14),P<0.05;2.83(1.68,5.00)vs.0.22(0.04,0.63),P<0.05];术后平均光密度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8(0.17,0.21)vs.0.15(0.14,0.17),P<0.05;0.36(0.33,0.37)vs.0.28(0.26,0.33),P<0.05;0.30(0.28,0.42)vs.0.23(0.22,0.29),P<0.05],且与健康天然角化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颌骨重建区域种植体周角化黏膜缺失或不足的患者,通过游离龈移植行角化黏膜增量有利于改善种植体周黏膜的组织结构,维护种植体周黏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重建 血管 软组织 游离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重建下颌骨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健 张波 +1 位作者 杨汉林 李志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31-531,共1页
关键词 血管腓骨移植 下颌骨重建 颏部造釉细胞瘤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骨皮瓣预制后行血管吻合游离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绪凯 邓春富 +2 位作者 刘强 王玉新 王国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研究软骨皮瓣预制后行血管吻合游离移植的可能性,为临床提供耳鼻缺损修复新的方法。方法:将大白鼠耳中心动静脉及耳软骨植入颈部皮下,预制软骨皮瓣。分别在术后二、四周,进行血管吻合游离软骨皮瓣移植,并检查软骨成活,血管... 目的:研究软骨皮瓣预制后行血管吻合游离移植的可能性,为临床提供耳鼻缺损修复新的方法。方法:将大白鼠耳中心动静脉及耳软骨植入颈部皮下,预制软骨皮瓣。分别在术后二、四周,进行血管吻合游离软骨皮瓣移植,并检查软骨成活,血管网形成及皮瓣成活情况。结果:在软骨皮瓣预制后四周进行游离移植,组织瓣成活率较高。在植入血管束周围新软骨细胞形成较多。结论:软骨皮瓣在预制四周后行血管吻合游离移植,成活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皮 耳再造 血管吻合 游离移植 鼻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荧光小鼠非血管化游离股骨移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成 刘宝林 +5 位作者 曹丽萍 刘晓辉 谢光远 韩泽民 杨耀武 陈小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检验非血管化游离植骨块的活力,观察新骨来源和生成情况,进一步探讨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的愈合机制。方法:取15只转染绿色荧光蛋白的C57BL/6小鼠,截取一侧5mm股骨(完整保留骨膜及部分肌肉附着),植入同近交系非荧光小鼠的5mm股骨缺损... 目的:检验非血管化游离植骨块的活力,观察新骨来源和生成情况,进一步探讨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的愈合机制。方法:取15只转染绿色荧光蛋白的C57BL/6小鼠,截取一侧5mm股骨(完整保留骨膜及部分肌肉附着),植入同近交系非荧光小鼠的5mm股骨缺损区,术后3d、1、2、3、4周连续组织学和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术后3d:移植组织及其周边表现为炎症反应:出血、炎细胞浸润、移植骨少量吸收。1周时骨吸收达到高峰,破骨细胞大量增生,未分化间充质细胞聚集,新骨开始形成。1例新生骨在术后2周开始大量增生,1例3周时逐渐矿化成熟,1例4周时新骨与余留移植骨已不易区分。部分移植肌肉和新生骨组织术后有绿色荧光表达。结论:完整保留骨膜和部分肌肉附着的非血管化游离植骨块在短期内可以部分保留自身活力。新生骨大部分源于移植骨本身,移植骨膜在新骨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转基因小鼠 血管游离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义齿修复的临床分析
13
作者 王聪伟 高敏 +2 位作者 于尧 章文博 彭歆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3,共8页
目的:分析游离腓骨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患者术后义齿修复情况,并对义齿功能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154例因炎症、外伤、肿瘤等原因实施下颌骨节段切除,并采用血管化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患者,回顾相关资料并... 目的:分析游离腓骨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患者术后义齿修复情况,并对义齿功能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154例因炎症、外伤、肿瘤等原因实施下颌骨节段切除,并采用血管化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患者,回顾相关资料并随访调查患者义齿修复的相关情况,同时对义齿修复功能评价的各指标进行专家权威赋值,获得义齿功能评分。采用SPSS 18.0软件对纳入研究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患者义齿修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术后义齿修复率为17.5%,其中,下颌骨良性肿瘤患者采用腓骨瓣修复的术后义齿修复率为25.0%(18/72例),明显高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义齿修复率11.0%(9/82例,P<0.05)。缺损累及髁突和不累及髁突的患者在义齿修复率和义齿功能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义齿修复患者的义齿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活动义齿修复的患者(P<0.05)。根据Brown分类,缺损累及下颌骨前牙区患者的义齿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未累及下颌骨前牙区的患者(P<0.05)。因口内条件差而未行义齿修复的患者约占未行义齿修复患者总数的37.9%,是未行义齿修复的最主要原因。结论:游离腓骨瓣重建下颌骨缺损的义齿修复情况与肿瘤性质、口内条件等关系密切,种植义齿的临床修复效果更佳,是未来颌骨重建后义齿修复的更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组织 腓骨移植 下颌骨重建术 牙种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吻合夹在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中的应用
14
作者 宋建星 姜波 +4 位作者 查选平 孙美庆 刘军 陈江萍 郭恩覃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34-1034,F003,共2页
关键词 微型吻合夹 血管游离移植 血管吻合夹 游离移植 临床应用 血管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CAD/CAM技术在游离腓骨瓣移植重建下颌骨中的应用》的评述
15
作者 刘宝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0-490,共1页
关键词 下颌骨畸形 CAD/CAM技术 修复重建 腓骨移植 应用 游离 颌面外科 病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膜对自身游离移植骨再血管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蒙姜 王娅 +2 位作者 姚瑶 唐休发 华成舸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骨膜对游离移植骨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部分截断,一侧保留完整骨膜(试验侧),另一侧剥离骨膜(对照侧),分别植入兔的双侧咬肌区,术后3d以及1、2、3、4、6周处死动物取材,通过血管墨汁灌注、CD3... 目的探讨骨膜对游离移植骨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部分截断,一侧保留完整骨膜(试验侧),另一侧剥离骨膜(对照侧),分别植入兔的双侧咬肌区,术后3d以及1、2、3、4、6周处死动物取材,通过血管墨汁灌注、CD34免疫组化染色、四环素荧光标志等方法检测移植骨微血管密度和四环素荧光标志积分光密度值,观察移植骨的再血管化和新骨形成情况。结果术后3d至1周,试验侧和对照侧的再血管化程度及新骨形成速度无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2周开始出现再血管化和新骨形成;术后2~6周,试验侧的再血管化程度和新骨形成速度高于对照侧(P<0.05)。结论骨膜能使非血管化自身游离移植骨再血管化程度增加,血管生成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使新骨形成加快,从而加速移植骨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膜 血管自身游离移植 血管 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围术期护理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耀怡 陆颖 胡三莲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18期35-36,共2页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63例带血管游离同侧或对侧腓骨移植术的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有效的基础和专科护理。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伤口Ⅰ期愈合,未发生并发症;术后6个月髋关节X线摄...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163例带血管游离同侧或对侧腓骨移植术的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有效的基础和专科护理。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伤口Ⅰ期愈合,未发生并发症;术后6个月髋关节X线摄片显示,155例(95.1%)股骨头无进一步塌陷,植骨成骨良好,骨质密度均匀。随访6~18个月,145例(89.0%)患髋功能恢复,能正常工作生活;15例(9、2%)功能改善,可长距离步行;3例(1.8%)患者仍有患髋疼痛,活动受限,需扶拐行走。结论 正确的围术期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围手术期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缺损血管化游离骨瓣重建后的种植修复治疗 被引量:5
18
作者 单小峰 蔡志刚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因为肿瘤等原因造成的颌骨缺损,常严重影响外形和功能。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的目标除了治愈肿瘤,还应该包括尽量恢复患者患病前的功能。显微外科技术和数字化外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以血管化游离骨瓣重建颌骨缺损的发展,术前的可视化设计... 因为肿瘤等原因造成的颌骨缺损,常严重影响外形和功能。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的目标除了治愈肿瘤,还应该包括尽量恢复患者患病前的功能。显微外科技术和数字化外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以血管化游离骨瓣重建颌骨缺损的发展,术前的可视化设计可以帮助获得更好的外形。在重建的颌骨上如何恢复咬合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从颌骨重建理念、血管化骨瓣的选择、种植时机的选择、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处理、放疗对颌骨重建后种植义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缺损重建 血管腓骨 血管髂骨 种植义齿 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血管蒂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谢春 温玉明 +1 位作者 李龙江 贾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评价带血管蒂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11月~ 2 0 0 2年 12月对 2 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应用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其术后软组织缺损。手术采用血管吻合。其中 7例为携带肌... 目的 评价带血管蒂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999年11月~ 2 0 0 2年 12月对 2 1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应用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其术后软组织缺损。手术采用血管吻合。其中 7例为携带肌肉的肌皮瓣移植。采用游离小腿外侧皮瓣 ,最大 12cm× 8cm ,最小 5 0cm× 3 5cm。结果 术后皮瓣 2 0例成活 ,1例皮瓣坏死 ,皮瓣成活率为 95 2 4 %。术后 19例颌面部外形恢复及张闭口语音功能达到满意或较为满意 ,1例因皮瓣面积不足 ,外形恢复欠佳。结论 带血管蒂的游离小腿外侧皮瓣具有血管蒂长、管径粗、组织量大、成活率高、供区隐蔽等优点 ,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的最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小腿外侧皮 游离移植 口腔颌面修复 软组织缺损 临床资料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体非血管化游离骨移植中骨形成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尹禄 潘慧 +1 位作者 韩泽民 刘宝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5期430-432,共3页
目的观察非血管化游离骨块在不同离体时间点植入体内后成骨情况。方法拔除狗前磨牙。口腔黏膜完全愈合后,截除狗长度3.0cm的无牙下颌骨段,取不带血管和软组织的全层髂骨,分别在离体40min、120min内植入下颌骨缺损区。术后4、8周取出植骨... 目的观察非血管化游离骨块在不同离体时间点植入体内后成骨情况。方法拔除狗前磨牙。口腔黏膜完全愈合后,截除狗长度3.0cm的无牙下颌骨段,取不带血管和软组织的全层髂骨,分别在离体40min、120min内植入下颌骨缺损区。术后4、8周取出植骨块,观察移植骨块内细胞活力和新骨形成情况。结果移植骨同期恢复了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连续性。离体40min的游离骨块植入体内后4周和8周时仍为活骨块,可见到大量成活的骨细胞,并有数量不等的岛状软骨形成。离体120min的游离骨块植入体内后4周和8周时为死骨块,其中未见骨细胞成活,部分骨块中见到破骨细胞。结论非血管化游离髂骨块在较短的离体时间内同体移植可以修复狗长度3.0cm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在修复过程中可见岛状的软骨形成。新骨形成与游离骨块的离体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游离 移植 软骨 细胞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