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杨阳 张文华 王万祥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12,共10页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胆囊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55例患者术后标本及临床资料。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ER-2、VEGF-A、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3种标志物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结果55例患者的癌组织中HER-2高表达15例(27.2%)、VEGF-A高表达23例(41.8%)、PD-L1高表达18例(32.7%),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HER-2表达组在肿瘤位置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VEGF-A表达组在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度、肿瘤位置、N分期、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PD-L1表达组在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疾病分期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9-9水平、HER-2表达为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术前CA19-9水平、肿瘤最大直径、N分期、VEGF-A、PD-L1表达为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HER-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相比于HER-2低表达患者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HER-2、VEGF-A、PD-L1对于胆囊癌患者的临床意义重大,是潜在的靶向治疗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HL-60细胞增殖、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林少珠 陈铭珍 黄秀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2-267,共6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小檗碱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的影响。选用HL-60细胞体外培养,在不同浓度的小檗碱(6-96μg/ml)作用下,应用CCK-8法检测小檗碱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 本研究旨在观察小檗碱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的影响。选用HL-60细胞体外培养,在不同浓度的小檗碱(6-96μg/ml)作用下,应用CCK-8法检测小檗碱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L-60细胞的凋亡水平及细胞周期的分布;用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VEGFR2 mRNA及VEGFR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小檗碱能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呈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随着小檗碱浓度增加,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同时VEGFR2 mRNA和VEGFR2蛋白表达减少。结论:小檗碱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改变HL-60细胞周期,下调VEGFR2 mRNA及VEGFR2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HL-60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吲哚酮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3
作者 李卡 朱驹 +2 位作者 宋云龙 张万年 陈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34-1337,共4页
目的:建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十站:从报道的2一叫咪酮类***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选取35个化合物,采用分子全局最低能量构象以最小二乘匹配法叠合分子建立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 目的:建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十站:从报道的2一叫咪酮类***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选取35个化合物,采用分子全局最低能量构象以最小二乘匹配法叠合分子建立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模型。结果: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 Q’一0.625,传统相关系数 r’一0.968,F;。。一175.475,标准误 S。一0.124。结论:利用COMFA方法建立的化合物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以指导新的活性更优的抑制剂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吲哚酮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血管生成 肿瘤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治宽 孟海燕 +1 位作者 韩春 杨俊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Her-2、VEGF的表达变化,分析Her-2与VEGF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复发转移灶中He...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Her-2、VEGF的表达变化,分析Her-2与VEGF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复发转移灶中Her-2、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40.00%、53.33%,显著高于原发灶(18.33%、31.67%)(P<0.05);Her-2总的变化率为28.33%,VEGF总的变化率为35.00%。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中Her-2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Her-2与VEGF可能发挥协同作用,提示乳腺癌患者预后差,两者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原发灶 复发转移灶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马璟曦 罗勇 蔡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测电针大鼠双侧合谷穴(LI 4)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间可能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目的观测电针大鼠双侧合谷穴(LI 4)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间可能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模型组(n=42)和电针组(n=42)。观察局灶性脑缺血1 h后再灌注2 h、12 h、24h、3 d、7 d、14 d、21 d共7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6只大鼠。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检测VEGFR-2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再灌注后12 h、24 h,电针组VEGFR-2 mRNA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3 d也高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海马区BDNF蛋白在再灌注后2 h开始增加(P<0.05),24 h达高峰(P<0.01),3 d后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呈现增加幅度降低的趋势。结论电针能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R-2 mRNA、BDNF蛋白的表达;神经血管因子可能是神经发生与血管生成联系与作用的分子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 神经血管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电针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白质损伤新生鼠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袁奇超 蒋犁 +1 位作者 朱丽华 虞大凡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室周围白质损伤中颅内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影响。方法选取出生后4日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药物干预组。缺氧缺血...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室周围白质损伤中颅内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影响。方法选取出生后4日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药物干预组。缺氧缺血和药物干预组幼鼠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并吸入6%的氮氧混合气体2 h,假手术组幼鼠仅游离右侧颈总动脉。药物干预组脑室内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1次(0.6 IU/g体质量),假手术组和缺氧缺血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术后60、90 min脑组织中的ERK和磷酸化-ERK及术后2、4 d脑组织中的VEGFR2表达情况。结果术后60及90 min,缺氧缺血组磷酸化-ERK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多(P<0.05),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后磷酸化-ERK表达进一步上调(P<0.05)。术后2 d,缺氧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VEGFR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 d缺氧缺血组VEGFR2表达增加(P<0.05),药物干预组VEGFR2的表达较缺氧缺血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能通过影响颅内ERK信号通路调节VEGFR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2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孟宪民 庞妩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39-842,共4页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细胞因子增加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的过程,进而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炎症反应是DR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目的检测2型DR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认为细胞因子增加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黏附的过程,进而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炎症反应是DR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目的检测2型DR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质量浓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9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VEGF、IL-2和TNF-α的质量浓度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进行检测。根据散瞳后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将实验组分为无DR组30例、单纯性DR组30例、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30名。结果无DR组、单纯性DR组、PDR组血清中VEGF的质量浓度为(217.35±27.87)、(298.31±49.26)、(341.23±40.18)ng/L,IL-2的质量浓度为(12.12±1.57)、(16.43±2.26)、(21.36±0.86)ng/L,TNF-α的质量浓度为(11.63±0.94)、(17.52±0.65)、(22.01±0.87)ng/L,与对照组VEGF、IL-2和TNF—α的质量浓度(193.46±37.39)、(8.99±0.57)、(7.31±0.52)ng/L比较,4个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6.380,P〈0.01;F=120.370,P〈0.01;F=99.840,P〈0.01)。对照组、无DR组、单纯性DR组与PDR组血清VEGF、IL-2、TNF—α的质量浓度有依次增加的趋势。各组患者血清中的VEGF、IL-2、TNF—α质量浓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49,P〈0.01;r=0.631,P〈0.01)。无DR组、单纯性DR组、PDR组间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有明显增加的趋势(F=137.230,P〈0.01);各DR组血清中VEGF、IL-2、TNF-α质量浓度组与病程均呈正相关(r=0.791,P〈0.01;r=0.665,P〈0.01;r=0.632,P〈0.01)。结论VEGF、IL-2及TNF-α存DR的发病和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介素-2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检测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红 王静 邢丽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0-1203,共4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NSCLC)中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0例NSCLC和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COX-2、VEGF及MVD的表达情况。结果:NSCLC组织中COX-2、V...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NSCLC)中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0例NSCLC和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COX-2、VEGF及MVD的表达情况。结果:NSCLC组织中COX-2、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25%、63.75%,MVD值为42.67±10.58,均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的5.00%、10.00%、12.34±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SCLC组织中COX-2、VEGF表达具有相关性,与组织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NSCLC组织中MVD随COX-2、VEGF表达增强而增高(P均<0.05)。结论:COX-2、VEGF 2者均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协同促进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增加微血管密度.从而促进肺癌的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环氧化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正畸牙周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的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敏 孙新华 付春茂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VEGFR-2)在兔正畸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35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7组:正常组及实验1、3、5、7、14、21d组,每组5只。实验组动物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至切牙间拴结镍钛螺簧,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VEGFR-2)在兔正畸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35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7组:正常组及实验1、3、5、7、14、21d组,每组5只。实验组动物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至切牙间拴结镍钛螺簧,0.08N力拉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对实验标本行HE染色、VEGF、VEGFR-2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对VEGF、VEGFR-2表达的灰度积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牙周组织中VEGF及VEGFR-2有少量表达。实验1d组~7d组压力区VEGF及VEGFR-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牙周组织,有显著性差异,峰值均出现在5d组;实验1d组张力区VEGF及VEGFR-2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别;实验3d组~14d组张力区VEGF及VEGFR-2表达均高于正常牙周组织,VEGF的表达峰值出现在14d组,VEGFR-2的表达在7d组出现峰值。无论在压力区还是在张力区,VEGF与VEGFR-2的表达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在兔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VEGF及VEGFR-2的表达增强,VEGF与VEGFR-2的表达呈正相关;VEGF及VEGFR-2参与了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Hoxb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和整合素ανβ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亮 刘旭盛 +3 位作者 张晓启 明佳 徐辉 程天民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建立人巨噬细胞系U937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体外共培养模型,以刀豆蛋白A(ConA)作为U937激活剂,研究巨噬细胞调节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实验分4组:ECV-304、ConA+ECV-304、U937+ECV-304和ConA+U937+ECV-304。将ECV-304细... 目的建立人巨噬细胞系U937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体外共培养模型,以刀豆蛋白A(ConA)作为U937激活剂,研究巨噬细胞调节血管生成的机制。方法实验分4组:ECV-304、ConA+ECV-304、U937+ECV-304和ConA+U937+ECV-304。将ECV-304细胞接种,待60%融合时按照不同的分组进行共培养48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采用3H-TdR掺入试验检测内皮细胞DNA合成变化;RT-PCR技术检测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KDR和同源盒(homebox)Hoxb2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免疫荧光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整合素受体ανβ3表达的变化。结果ConA激活的U937细胞可使内皮细胞S期、DNA合成明显增加(P<0.01);ConA刺激的U937细胞使内皮细胞VEGF受体KDR(0.879±0.003)、Hoxb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0.947±0.003)和整合素受体ανβ3的表达水平(10.26±1.73)明显上调(P<0.01)。结论ConA活化的巨噬细胞可通过影响内皮细胞的细胞周期、DNA合成、VEGF受体KDR、Hoxb2及整合素受体ανβ3的表达来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与基质的黏附,从而调节血管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Hoxb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整合素受体 刀豆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抑制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晓静 葛银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8,共6页
应用化学修饰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抑制裸鼠乳腺癌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VEGFR2,又称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KDR)的表达,探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人乳腺癌(MCF-7)裸鼠移植瘤生长的... 应用化学修饰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抑制裸鼠乳腺癌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VEGFR2,又称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KDR)的表达,探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人乳腺癌(MCF-7)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雌裸鼠皮下种植MCF-7细胞,肿瘤长至一定大小时,随机分为对照组(A)、转染试剂对照组(B)、小剂量治疗组(C)及大剂量治疗组(D).肿瘤局部分别注射葡萄糖溶液、Invivo jetPEITM转染试剂和Invivo jetPEITM转染试剂包裹的KDRsi RNA.22d后处死全部动物,取肿瘤,测其大小及重量,HE及免疫组化染色,微血管密度计数,同时用RT-PCR检测KDR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iRNA治疗组瘤组织的增长受到明显抑制;HE染色显示,治疗组肿瘤中心区出现大面积细胞坏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染色阳性血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RT-PCR结果表明,治疗组KDR表达下调.对照组各指标无显著变化.因此,化学修饰的siRNA介导的RNAi可以降低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血管中KDR表达,抑制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是潜在的肿瘤治疗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SIRNA MCF-7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作为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和间皮瘤的标记:262例血管内皮源性及1640例非血管源性肿瘤免疫组化研究
12
作者 郎志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1-1031,共1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是KDR基因编码的、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的V型酪氨酸激酶受体,对VEGF通路信号起反应并调节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VEFGR2主要表达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及血管源性肿瘤,也有大量表达于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是KDR基因编码的、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的V型酪氨酸激酶受体,对VEGF通路信号起反应并调节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VEFGR2主要表达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及血管源性肿瘤,也有大量表达于乳腺癌、结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及尿路上皮癌的报道,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源性肿瘤 免疫组化 内皮源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受体 皮瘤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菊总黄酮对缺氧/复氧损伤致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活性、迁移的影响及与VEGFR2的关系
13
作者 张星宇 王潇 +2 位作者 吴淼 陈硕 陈志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075-2081,共7页
目的 探讨滁菊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Chuzhou chrysanthemum,TFCC)对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活性、迁移的作用,以及TFCC的作用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目的 探讨滁菊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Chuzhou chrysanthemum,TFCC)对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H/R)损伤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活性、迁移的作用,以及TFCC的作用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的关系。方法 培养原代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构建细胞H/R模型,使用VEGFR2阻断剂SU5416(10μmol·L^(-1))并建立细胞转染模型,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细胞划痕法和Transwell法分别检测细胞迁移。结果 TFCC(30、90、270 mg·L^(-1))可明显增加H/R损伤的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及迁移能力,而使用VEGFR2阻断剂SU5416及转染VEGFR2 siRNA可明显抑制TFCC对H/R损伤的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活性、迁移能力的增强。结论 TFCC促进H/R损伤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迁移能力的增强,其作用机制与VEGFR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菊总黄酮 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缺氧/复氧损伤 活性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环氧化酶-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雅兰 乌日娜 +1 位作者 杨高云 王晓彦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7-210,共4页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环氧化酶-2(cycloxygenase-2,COX-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环氧化酶-2(cycloxygenase-2,COX-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分别检测30例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MIF、COX-2及VEGF的表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0例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MIF的平均吸光度(MA)值为0.32+0.03,COX-2的平均A值为0.31±0.02,VEGF的平均A值为0.30±0.05,以上3个因子在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系统学意义(P<0.05)。以上3种因子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82、0.81、0.78(P<0.05)。结论: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MIF、COX-2及VEGF表达水平明显改变,该3种因子可能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环氧化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彦尧 彭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27-1531,共5页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是60岁以上老年人致盲性眼病最主要的病因之一。眼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是60岁以上老年人致盲性眼病最主要的病因之一。眼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结合,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和wAMD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当前wAMD的一线治疗方式为抗VEGF治疗,但该方法存在药物浓度维持时间短,需频繁眼内注药,部分患者接受反复抗VEGF治疗后视力无法提高或提高后不能稳定维持。随着基础与临床对wAMD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与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有关VEGFR-2的分子结构、病理生理学功能、在wAM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化0.9%氯化钠溶液瘤内注射对兔VX2肿瘤低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荣 王凌霄 +3 位作者 刘航 杨朝爱 江旭 杨继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21-925,共5页
目的探讨臭氧化0.9%氯化钠溶液瘤内注射对兔VX2肿瘤组织内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形成的影响。方法制备新西兰大白兔VX2肿瘤模型72只,随机分为4组,各18只。超声导引下分别予以瘤内单... 目的探讨臭氧化0.9%氯化钠溶液瘤内注射对兔VX2肿瘤组织内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形成的影响。方法制备新西兰大白兔VX2肿瘤模型72只,随机分为4组,各18只。超声导引下分别予以瘤内单次注射0.9%氯化钠溶液(A组)、单次注射臭氧化0.9%氯化钠溶液(B组)、2次注射臭氧化0.9%氯化钠溶液(1次/d,连续2 d,C组),3次注射臭氧化0.9%氯化钠溶液(1次/d,连续3 d,D组),剂量均为2倍肿瘤体积。术后第4、8、12天各组分别随机处死6只兔并切取肿瘤,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内HIF-1α、VEGF表达及MVD形成。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第4、8天B组HIF-1α表达低于A组,第12天略高于A组;术后C、D组HIF-1α表达均高于A组,C组更明显,第12天C组与A、B、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4天B、C组VEGF表达稍低于A组,其余时间点及D组VEGF表达均高于A组,且在第8天C、D组与A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术后第4、8天B组瘤组织内MVD形成减少,术后第12天略增高;C组MVD形成在各时间点均高于A、B、D组,第4天D组MVD形成高于A组,第8、12天低于A组。结论臭氧化0.9%氯化钠溶液瘤内单次注射对肿瘤组织内HIF-1α、VEGF表达及MVD形成无明显影响,但多次注射可能导致HIF-1α、VEGF高表达,MVD形成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X2肿瘤 臭氧 低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骨肉瘤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半乳糖凝集素3、T细胞亚群和血管生成素-2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从瑶 葛冰磊 +1 位作者 俞善春 金纪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4期106-110,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骨肉瘤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半乳糖凝集素3(galactose lectin 3,Gal-3)、T细胞亚群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 目的分析老年骨肉瘤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半乳糖凝集素3(galactose lectin 3,Gal-3)、T细胞亚群和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9年9月宣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8例老年骨肉瘤患者纳入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该院6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VEGF、Gal-3、T细胞亚群和Ang-2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临床特征(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发病部位/肿瘤最大径/肺转移情况)骨肉瘤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VEGF、Ang-2、Gal-3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CD3^(+)T细胞、CD4^(+)T细胞表达水平和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着骨肉瘤患者临床分期的增加,其外周血VEGF、Ang-2、Gal-3表达水平均逐渐上升(均P<0.05),CD3^(+)T细胞、CD4^(+)T细胞表达水平和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均逐渐下降(均P<0.05);肿瘤最大径≥5 cm者、肺转移者,其外周血VEGF、Ang-2、Gal-3表达水平均高于肿瘤最大径<5 cm者、无肺转移者(均P<0.05),其CD3^(+)T细胞、CD4^(+)T细胞表达水平和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均低于后者(均P<0.05)。结论老年骨肉瘤患者外周血VEGF、Gal-3、Ang-2表达水平普遍升高,CD3^(+)T细胞、CD4^(+)T细胞表达水平和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显著下降,且与临床分期、肿瘤最大径和肺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半乳糖凝集素3 T细胞亚群 血管生成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活化因子对腹水性质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刘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60-462,共3页
关键词 腹水性质 基质金属蛋白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诊断价值 血小板活化因子 细胞学检测 组织间液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对成骨细胞群成骨作用的影响
19
作者 向琳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96-296,共1页
血管发生是骨修复早期的关键环节之一,功能性微血管网的形成对骨组织再生至关重要,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与成骨细胞在信号通路上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后者在骨缺损区的募集和分化。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成骨作用 细胞 骨组织再生 血管内皮细胞 信号通路 血管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血管生成素-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瑞华 谢建国 +2 位作者 陈华 任婷婷 张奕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36-1239,共4页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及血液中的表达,研究其与肿瘤疾病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腺癌中Ang-2、Tie-2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竞争法...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直肠癌组织及血液中的表达,研究其与肿瘤疾病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腺癌中Ang-2、Tie-2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竞争法检测Ang-2及VEGF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腺癌和外周血中的表达。结果癌组织Ang-2mRNA和Tie-2mRNA表达与正常组织有明显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2者表达存在着明显的相关(r=0.879,P=0.000)。癌组织Ang-2和VEGF含量与正常组织有明显差异(P<0.05),与癌旁组织有明显差异(P<0.05)。癌外周血液Ang-2含量与正常对照外周血有明显差异(P<0.05),与癌肠系膜血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组织中Ang-2和VEGF含量与疾病分期明显相关,肿瘤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ukes'C期和D期显著高于A期和B期(P<0.05)。结论在大肠腺癌组织中,Ang-2、Tie-2及VEGF的过度表达对肿瘤的血管生成和发展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2 酪氨酸激酶受体-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结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