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14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与脑卒中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伟丽 祝立新 +3 位作者 孙凯 王曙霞 汪道文 惠汝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2-295,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基因启动子区多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脑卒中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对184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4.5年(中位数,范围0.1~6.0年),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多态与脑卒中复发风险的关联...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基因启动子区多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脑卒中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对1849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前瞻性随访4.5年(中位数,范围0.1~6.0年),Cox生存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多态与脑卒中复发风险的关联性。并在一个横断面队列研究中随机入选1123名无心脑血管病史的参加者,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观察基因多态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结果:长期随访过程中,355例患者发生脑卒中复发事件。携带-604TC和CC基因型的脑卒中患者4.5年累积复发率为17.1%(159/929,复发/总例数),而-604TT基因型携带者的累积复发率为21.3%(:196/920,复发/总例数)。Cox生存回归模型校正了年龄、性别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后,-604TC和CC基因型与降低的脑卒中复发风险相关,风险比0.71(95%可信区间,0.58~0.89;P=0.002);这种保护作用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更为显著,降低复发风险达3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604C等位基因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显著负相关(标化回归系数β=0.125;P<0.001)。结论:VEGFR-2基因启动子多态-604TC和CC基因型携带者与-604TT基因型相比,脑卒中复发风险相对较低,尤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患者中作用更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遗传变异 脑卒中 复发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伟丽 汪一波 +8 位作者 郑毅 孙凯 万鲁红 秦勤 汪道文 廖玉华 汪雪 祝之明 惠汝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脑卒中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利用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对1849例脑卒中患者(血栓形成性脑梗塞812例,腔隙性脑梗塞530例,脑出血507例)和1798例对照检测VEGFR-2基因启动...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脑卒中患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利用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对1849例脑卒中患者(血栓形成性脑梗塞812例,腔隙性脑梗塞530例,脑出血507例)和1798例对照检测VEGFR-2基因启动子多态-604T/C的频率分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多态与脑卒中的相关性。测定荧光素酶活性,分析突变型多态对VEGFR-2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VEGFR-2基因多态-604TC和CC基因型频率在脑梗塞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脑梗塞者:TC36.7%,CC8.4%;对照组:TC41.8%,CC10.3%;P<0.01),脑梗塞者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6.7%比31.2%,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604C等位基因与脑梗塞的低发病风险相关(OR:0.78;95%CI:0.65~0.95;P<0.05)。多态-604C与野生型-604T相比,降低该基因的转录活性2.93倍。结论:VEGFR-2基因启动子变异-604C降低该基因的转录活性,并与降低脑梗塞的发病风险相关。其分子机制可能是由于VEGF/VEGFR-2信号通路下调,降低斑块内的新生血管化程度,从而延迟或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动脉粥样硬化 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吲哚酮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3
作者 李卡 朱驹 +2 位作者 宋云龙 张万年 陈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34-1337,共4页
目的:建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十站:从报道的2一叫咪酮类***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选取35个化合物,采用分子全局最低能量构象以最小二乘匹配法叠合分子建立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 目的:建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十站:从报道的2一叫咪酮类***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选取35个化合物,采用分子全局最低能量构象以最小二乘匹配法叠合分子建立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模型。结果: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 Q’一0.625,传统相关系数 r’一0.968,F;。。一175.475,标准误 S。一0.124。结论:利用COMFA方法建立的化合物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以指导新的活性更优的抑制剂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吲哚酮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血管生成 肿瘤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作为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和间皮瘤的标记:262例血管内皮源性及1640例非血管源性肿瘤免疫组化研究
4
作者 郎志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1-1031,共1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是KDR基因编码的、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的V型酪氨酸激酶受体,对VEGF通路信号起反应并调节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VEFGR2主要表达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及血管源性肿瘤,也有大量表达于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是KDR基因编码的、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的V型酪氨酸激酶受体,对VEGF通路信号起反应并调节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VEFGR2主要表达于肿瘤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及血管源性肿瘤,也有大量表达于乳腺癌、结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及尿路上皮癌的报道,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源性肿瘤 免疫组化 内皮源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受体 皮瘤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lt-1结合小肽的融合表达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雷和田 吴健 +1 位作者 杨峻山 寿成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2,共4页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通过结合其酪氨酸激酶受体KDR、fms样酪氨酸激酶 1(Flt 1)调节新生血管形成 ;筛选能封闭VEGF结合Flt 1的小肽 ,可以通过阻断肿瘤血管形成 ,抑制实体瘤生长 .将从噬菌体 12肽库中筛选获得的 2个能与Flt 1结...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通过结合其酪氨酸激酶受体KDR、fms样酪氨酸激酶 1(Flt 1)调节新生血管形成 ;筛选能封闭VEGF结合Flt 1的小肽 ,可以通过阻断肿瘤血管形成 ,抑制实体瘤生长 .将从噬菌体 12肽库中筛选获得的 2个能与Flt 1结合的阳性噬菌体克隆 (F5 6和F90 )十二肽DNA(36bp)克隆到表达载体pQE4 2中 ,在大肠杆菌M15中稳定表达二氢叶酸还原酶融合蛋白(DHFR F5 6 F90 ) ,经变性、复性后得到纯度达 90 %的可溶性蛋白 .ELISA检测表明 ,DHFR F5 6 F90能结合可溶性受体sFlt 1和血管内皮细胞 ;12 5I VEGF竞争抑制实验显示 ,DHFR F5 6能竞争抑制VEGF同可溶性受体sFlt 1结合 .结果提示 ,F5 6可能是VEGF受体Flt 1的有效拮抗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VEGFR 小肽 VEGFR-1 拮抗剂 融合表达 活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分泌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lt-1(Ⅰ~Ⅳ/区)的基因克隆及其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和表达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华 寿成超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25-630,共6页
肿瘤的生长、转移与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利用基因治疗的方法将抗血管形成的因子导入体内是目前肿瘤生物治疗研究的重要策略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在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因此阻断VEGF与相应受体的结合成为抗血管形成的重要靶... 肿瘤的生长、转移与血管形成密切相关 ,利用基因治疗的方法将抗血管形成的因子导入体内是目前肿瘤生物治疗研究的重要策略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在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因此阻断VEGF与相应受体的结合成为抗血管形成的重要靶点 .通过RT PCR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克隆了VEGF受体Flt 1的信号肽及胞外Ⅰ~Ⅳ区cDNA ,即可溶性sFlt 1的cDNA片段 .利用Ad Easy体系 ,在细菌BJ5 183中同源重组后 ,转染包装细胞 2 93,成功包装出重组flt 1腺病毒 ,利用它可有效地感染低分化胃黏液腺癌细胞株MGC80 3.经RT PCR ,免疫沉淀及免疫印迹等不同方法检测表明 ,被感染细胞能表达并分泌Flt 1的胞外区蛋白 ,为后续进行抗肿瘤血管形成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源分泌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FLT-1 基因克隆 腺病毒载体 构建 表达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嵌合蛋白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惕 韩丽荣 鲍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嵌合蛋白对缺血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应用不同浓度VEGF受体嵌合蛋白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在组织切片上计...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嵌合蛋白对缺血性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抑制作用。方法以高浓度氧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动物模型,应用不同浓度VEGF受体嵌合蛋白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在组织切片上计数和比较正常和实验条件下以及不同浓度药物注射后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结果视网膜新生血管芽细胞核数:正常对照组(1.06±2.08)个;高氧对照组(128·69±46.07)个,flt-1小剂量治疗组(85.31±35.46)个,flt-1大剂量治疗组(63.13±24.40)个,flk-1小剂量治疗组(90·50±38.03)个,flk-1大剂量治疗组(67.13±23.13)个,flt-1+flk-1治疗组(42.69±17.75)个。各用药组与高氧对照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嵌合蛋白能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新生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 受体嵌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三维药效团模型的构建
8
作者 陈军 黄晶晶 +3 位作者 郑灿辉 吕加国 周有骏 朱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59-762,共4页
目的构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抑制剂的三维药效团模型,为设计新型抑制剂建立理论模型。方法应用Discovery Studio 2.5中的Catalyst模块,选取已确证结合于VEGFR-2活性腔、结合模式一致、抑制活性跨度5个数量级、结构具有... 目的构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抑制剂的三维药效团模型,为设计新型抑制剂建立理论模型。方法应用Discovery Studio 2.5中的Catalyst模块,选取已确证结合于VEGFR-2活性腔、结合模式一致、抑制活性跨度5个数量级、结构具有多样性的30个抑制剂,其中21个分子作为训练集,余9个分子作为测试集产生三维药效团模型。结果最优药效团模型由1个氢键受体、2个疏水中心、1个芳环平面和4个排斥体积组成,预测相关性R为0.89。结论交叉验证结果表明药效团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用于数据库搜索筛选结构新颖的抑制VEGFR-2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抑制剂 药效团模型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肽库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lt-1拮抗剂筛选条件的改进 被引量:1
9
作者 安平 寿成超 +1 位作者 孟麟 董志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8-401,共4页
目的 :改进噬菌体肽库的筛选条件 ,提高筛选阳性率及阳性克隆重复性。使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lt 1拮抗剂的筛选更为有效。方法 :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lt 1的原核表达产物的变性复性处理 ,获得相对纯化的可溶性Flt 1受... 目的 :改进噬菌体肽库的筛选条件 ,提高筛选阳性率及阳性克隆重复性。使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lt 1拮抗剂的筛选更为有效。方法 :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lt 1的原核表达产物的变性复性处理 ,获得相对纯化的可溶性Flt 1受体。将该可溶性受体固相化 ,对噬菌体表达 12肽库进行 4~ 5轮Bio panning后 ,挑取单个噬菌斑制备高滴度噬菌体上清。用ELISA法初步鉴定各噬菌体克隆与sFlt 1的特异性结合并测定阳性克隆的DNA顺序。在Bio panning过程中增加非特异性蛋白的预吸附 ,并减少输入噬菌体数量 ,再次筛选短肽库。结果 :经过第一次筛选 ,获得了一系列具有一定重复性与同源性的噬菌体克隆。改进筛选条件后 ,筛选阳性率由2 %提高到 8.3% ,阳性克隆的重复性也得到显著提高。该高重复阳性克隆的氨基酸顺序与前一次筛选获得的阳性克隆有较高同源性。结论 :Bio panning条件的改进提高了筛选效率 ,为不纯蛋白筛选短肽库积累了经验 ,并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短肽库 受体拮抗剂 噬菌体 VEGF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DR)的分子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述梅 寿成超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7-61,共5页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特异的血管内皮细胞促分裂素,它主要通过相应受体(KDR)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VEGF及其受体在肿瘤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通过逆转录及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成功地从人脐静脉内...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特异的血管内皮细胞促分裂素,它主要通过相应受体(KDR)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VEGF及其受体在肿瘤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通过逆转录及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成功地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扩增出编码KDR胞外VEGF结合区的DNA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EX2T中,获得在大肠杆菌Jm109的稳定表达.表达的不溶性融合蛋白可经碱变性法大量提取,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生长因子受体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勇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99年第1期40-42,共3页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形成的中心调控因子,特异地作用于内皮细胞,并在内皮细胞表面有其特异性受体KDR/FLK_1和FLT_1,在特定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增强,并诱导其受体表达同步增强,在乙酰肝素硫酸蛋白多糖的介导下...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血管形成的中心调控因子,特异地作用于内皮细胞,并在内皮细胞表面有其特异性受体KDR/FLK_1和FLT_1,在特定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增强,并诱导其受体表达同步增强,在乙酰肝素硫酸蛋白多糖的介导下两者结合,最终产生效应,引起内皮细胞增殖,新生血管形成。本文从受体的结构特征,乙酰肝素硫酸蛋白多糖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受体结合,通过受体的信号传导和两者的表达调节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内皮细胞 受体 血管形成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2
作者 杨阳 张文华 王万祥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12,共10页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胆囊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55例患者术后标本及临床资料。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ER-2、VEGF-A、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3种标志物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结果55例患者的癌组织中HER-2高表达15例(27.2%)、VEGF-A高表达23例(41.8%)、PD-L1高表达18例(32.7%),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HER-2表达组在肿瘤位置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VEGF-A表达组在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度、肿瘤位置、N分期、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PD-L1表达组在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疾病分期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9-9水平、HER-2表达为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术前CA19-9水平、肿瘤最大直径、N分期、VEGF-A、PD-L1表达为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HER-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相比于HER-2低表达患者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HER-2、VEGF-A、PD-L1对于胆囊癌患者的临床意义重大,是潜在的靶向治疗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通过Cdc4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子宫平滑肌瘤进展的机制研究
13
作者 李晓银 何辉 +1 位作者 吴翠松 闻先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25-1333,共9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子宫平滑肌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的水平,探讨其是否通过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 42,Cdc4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子宫平滑肌瘤的进展...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子宫平滑肌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的水平,探讨其是否通过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 42,Cdc4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子宫平滑肌瘤的进展。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池州市人民医院接受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组织样本,选取5例行子宫全切术的子宫肌瘤患者的手术标本,将子宫肌瘤旁正常平滑肌组织作为对照组,子宫肌瘤组织作为子宫平滑肌瘤组。根据不同类型的子宫肌瘤组织,将其分为肌壁间组、黏膜下组和浆膜下组,每组选取5例。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VEGFA和Cdc42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情况。在体外实验中,提取子宫平滑肌细胞和子宫平滑肌瘤细胞,利用CCK-8实验筛选VEGF受体抑制剂阿昔替尼(axitinib)的最适浓度,并通过质粒转染平滑肌瘤细胞过表达VEGFA。根据实验目的分别处理细胞。采用CCK-8和EdU细胞增殖流式检测法评估axitinib对子宫平滑肌瘤细胞活力和增殖的影响,并通过Western blot分析axitinib、Cdc42抑制剂ML141和过表达VEGFA对子宫平滑肌瘤细胞中VEGFA、Cdc42、β-catenin及其下游cyclin D1、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子宫肌瘤组织中VEGFA和Cdc42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且肌壁间子宫肌瘤中的VEGFA和Cdc4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黏膜下及浆膜下肌瘤(P<0.01)。CCK-8和EdU染色实验结果表明,axitinib对子宫平滑肌细胞活力实验的适宜浓度为5μmol/L,axitinib浓度为5μmol/L时能有效抑制子宫平滑肌瘤细胞的活力和增殖(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子宫平滑肌瘤细胞中VEGFA、Cdc42、β-catenin及其下游cyclin D1、c-Myc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axitinib和ML141显著抑制了β-catenin及其下游蛋白的表达(P<0.05),VEGFA能显著抑制Cdc42的表达(P<0.01),但ML141未抑制VEGFA表达(P>0.05)。过表达VEGFA后,VEGFA、Cdc42、β-catenin及其下游cyclin D1、c-Myc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VEGFA可能通过Cdc4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子宫平滑肌瘤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 阿昔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剂相关性高血压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诊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莉 夏彬凤 +3 位作者 黄慧慧 王茹 孔敏 尹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4-863,共10页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CTR-CVT)逐渐成为影响肿瘤幸存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研发的VEGF及其受体抑制剂(VEGF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改善患者预后,但VEGFIs诱...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CTR-CVT)逐渐成为影响肿瘤幸存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研发的VEGF及其受体抑制剂(VEGF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改善患者预后,但VEGFIs诱导的高血压作为其最常见的CTR-CVT,可能会限制和影响其应用并引起严重心血管疾病(CVD)。对应用VEGFIs治疗的肿瘤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压,早期评估,优化管理,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抗肿瘤疗效和最低的CTRCVT风险。现就VEGFIs相关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和应对VEGFIs相关性高血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细胞角蛋白19片段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顺铂治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海英 吴凯 田胤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452-345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RFA21-1)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顺铂化疗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130例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采用顺铂为基础化疗...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RFA21-1)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顺铂化疗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130例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采用顺铂为基础化疗的晚期驱动基因阴性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标准的一线治疗,作为观察对象;同期选取100例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MMP-9、CYRFA21-1、VEGF水平,通过顺铂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治疗无效组15例,治疗有效组37例;治疗显效组78例,比较各组血清MMP-9、CYRFA21-1、VEGF水平,探索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顺铂治疗后,血清MMP-9、CYRFA21-1、VEGF水平均降低(P<0.05);与治疗无效组相比,治疗显效组、治疗有效组患者血清MMP-9、CYRFA21-1、VEGF水平均降低(P<0.05);对比治疗显效组、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患者各项因素分析,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9、CYRFA21-1、VEGF同样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顺铂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采用ROC分析得出,血清MMP-9、CYRFA21-1、VEGF单项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顺铂治疗效果,预测价值较高(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MMP-9、CYRFA21-1、VEGF表达水平升高,MMP-9、CYRFA21-1、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顺铂治疗后,其表达降低,且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顺铂治疗效果有关,临床可通过早期监测血清MMP-9、CYRFA21-1、VEGF水平早期预测治疗效果,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顺铂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伴恶性胸腔积液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园 田野 +3 位作者 刘思洋 赵希彤 姜文军 田大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1-444,共4页
目的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中表达情况,分析VEGF和VEGFR与恶性胸腔积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伴有恶性胸腔积液的胸膜转移癌组织和18例不伴有胸... 目的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中表达情况,分析VEGF和VEGFR与恶性胸腔积液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2例伴有恶性胸腔积液的胸膜转移癌组织和18例不伴有胸腔积液的癌组织中VEGF和VEGFR的表达情况,分析和探讨VEGF和VEGFR与恶性胸腔积液的关系。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中VEGF和VEGFR的表达明显高于不伴恶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与VEGF和VEGFR的高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非小细胞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正畸牙周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2的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敏 孙新华 付春茂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VEGFR-2)在兔正畸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35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7组:正常组及实验1、3、5、7、14、21d组,每组5只。实验组动物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至切牙间拴结镍钛螺簧,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VEGFR-2)在兔正畸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变化的相关性。方法:35只大耳白兔随机分成7组:正常组及实验1、3、5、7、14、21d组,每组5只。实验组动物于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至切牙间拴结镍钛螺簧,0.08N力拉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对实验标本行HE染色、VEGF、VEGFR-2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对VEGF、VEGFR-2表达的灰度积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正常牙周组织中VEGF及VEGFR-2有少量表达。实验1d组~7d组压力区VEGF及VEGFR-2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牙周组织,有显著性差异,峰值均出现在5d组;实验1d组张力区VEGF及VEGFR-2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别;实验3d组~14d组张力区VEGF及VEGFR-2表达均高于正常牙周组织,VEGF的表达峰值出现在14d组,VEGFR-2的表达在7d组出现峰值。无论在压力区还是在张力区,VEGF与VEGFR-2的表达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在兔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VEGF及VEGFR-2的表达增强,VEGF与VEGFR-2的表达呈正相关;VEGF及VEGFR-2参与了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在胆管细胞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8
作者 张建芳 孙雪琴 +2 位作者 崔叶谦 陈洋 王绍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554-3560,共7页
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侵袭性高、预后较差。手术为首选治疗,但因多数患者确诊晚,手术效果不佳,通常需依赖化疗等综合治疗,然而中位生存期依然很短,迫切需要新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胆管细胞癌(cholangiocarcinoma,CCA)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侵袭性高、预后较差。手术为首选治疗,但因多数患者确诊晚,手术效果不佳,通常需依赖化疗等综合治疗,然而中位生存期依然很短,迫切需要新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作为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常在CCA患者肿瘤细胞中高表达。近年研究表明,VEGF促进血管生成,加剧CCA的侵袭和转移。VEGF抑制剂作为治疗CCA的新兴手段,为实现精准医疗打开了新的窗口。采用VEGF抑制剂靶向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化疗等方法可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综述了VEGF在CCA中的表达情况和肿瘤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以及VEGF抑制剂在CCA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细胞 抑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脱氢酶1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19
作者 薛乐乐 井玉莹 +8 位作者 杨凯歌 祁力文 吴桐 任祎琳 臧翌辰 王良海 张海俊 梁伟华 胡建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9-505,共7页
目的探讨乙醇脱氢酶1A(ADH1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GEPIA)分析ADH1A和VEGFA在HCC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富集分析(GSEA)... 目的探讨乙醇脱氢酶1A(ADH1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GEPIA)分析ADH1A和VEGFA在HCC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富集分析(GSEA)探讨ADH1A在HCC中的相关通路;收集84例HCC患者的样本及临床病理资料,并选取54例癌旁正常组织样本做对照,分析ADH1A和VEGFA与HCC中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分析病例组和对照组ADH1A和VEGFA的蛋白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并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ADH1A和VEGFA的表达与HCC患者的临床进展和预后的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ADH1A在HCC中低表达而VEGFA在HCC中高表达,并且两者呈负相关关系(P<0.00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ADH1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而VEGFA在HCC组织中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HCC组织中ADH1A高表达组的脉管癌栓及HCC患者的复发比例更低(P<0.05);HCC组织中VEGFA高表达组的肿瘤直径>5 cm、高TNM分期、有微卫星以及G2-G3分化程度比例更高(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ADH1A高表达同时VEGFA低表达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较高。结论HCC患者肿瘤组织中ADH1A的低表达以及VEGFA的高表达与肿瘤的进展有关,可作为HCC患者预后评估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乙醇脱氢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肿瘤复发 生物信息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细胞移植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并改善缺血心脏功能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少衡 贾竹青 +6 位作者 郭静萱 马康涛 王淑玲 刘永刚 李凌松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 周春燕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9-433,共5页
目的 :通过骨髓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探讨骨髓细胞移植改善缺血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然后行异体骨髓细胞移植 ;分别于术后 1d ,3d ,... 目的 :通过骨髓细胞移植对心肌梗死大鼠模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探讨骨髓细胞移植改善缺血心脏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术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 ,然后行异体骨髓细胞移植 ;分别于术后 1d ,3d ,7d ,14d和 2 8d取材 ;利用免疫荧光和RT -PCR技术分析细胞移植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Flk 1)表达的影响和移植细胞的分化情况 ;通过免疫组化计算血管数量 ;应用血流动力学检测大鼠心脏功能在术后各时间点的变化。结果 :VEGF和Flk 1在移植组动物的心肌梗死区残存细胞、梗死周边区细胞以及部分移植细胞内表达。移植组VEGF和Flk 1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于术后 3d和 14d达到高峰 ,以后逐渐减弱。术后 7d ,14d和 2 8d移植组血管数量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加 ,移植组心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术后 14d可在部分移植细胞中检测到心肌细胞或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蛋白的表达。结论 :骨髓细胞移植通过上调移植细胞及受者内源性VEGF和Flk 1的表达 ,促进血管新生 ,进而改善缺血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细胞移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受体 表达 缺血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