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诱导鸡胚尿囊膜血管增生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浩 丁秀云 +3 位作者 高媛 柳晓兰 高建恩 孙启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64-368,共5页
为了表达和纯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D,探讨VEGF-D对血管增生作用,从人胎肺组织中提取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应用RT-PCR法扩增VEGF-D成熟肽片段;经测序证明目的片段序列正确... 为了表达和纯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D,探讨VEGF-D对血管增生作用,从人胎肺组织中提取总RNA,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应用RT-PCR法扩增VEGF-D成熟肽片段;经测序证明目的片段序列正确后,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5X-1/VEGF-D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GST-VEGF-D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8kD,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15%以上,抗GST和抗VEGF-D的抗体均能识别融合蛋白;纯化的GST-VEGF-D融合蛋白与VEGFR-3/Fc具有结合活性,并能刺激红白血病细胞系HEL细胞生长;在鸡胚尿囊膜实验中GST-VEGF-D具有促进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的作用。结论:成功表达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VEGF-D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VEGF-D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鸡胚尿囊膜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在肌肉瘤小鼠模型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姚立杰 金海峰 +1 位作者 马勇 谢立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建立横纹肌肉瘤模型,研究肌肉瘤淋巴道转移机制,为临床肌肉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清洁级昆明系小鼠30只,将S180小鼠癌性腹水在小鼠臀部肌层种植,建立肌纤维肉瘤的原位瘤种植模型。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1周后处死小鼠,切取瘤体,... 目的建立横纹肌肉瘤模型,研究肌肉瘤淋巴道转移机制,为临床肌肉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清洁级昆明系小鼠30只,将S180小鼠癌性腹水在小鼠臀部肌层种植,建立肌纤维肉瘤的原位瘤种植模型。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1周后处死小鼠,切取瘤体,检测肿瘤体积、质量,开胸、腹观察肿瘤转移情况,分析不同时期肿瘤血管、淋巴管生长与肿瘤生长转移的关系。取肿瘤组织包埋制备切片,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蛋白表达。应用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标记淋巴管,检测肌肉瘤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结果横纹肌肉瘤组织中心区和边缘区均存在淋巴管,其数量随肿瘤的生长明显增加,预示横纹肌肉瘤组织中存在淋巴管的增生和新生,肌肉瘤组织中淋巴管的增生和新生可能与VEGF-D的诱导密切相关。结论 VEGF-D是重要的促淋巴管形成因子,通过增加淋巴管的渗透性,使癌细胞更易进入淋巴管,促进了横纹肌肉瘤的淋巴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肌肉瘤 小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及与腹股沟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玉珍 梁志清 +1 位作者 龙玲 王丹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77-98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 ,VEGF 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D ,VEGF D)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腹股沟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 ,VEGF 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D ,VEGF D)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腹股沟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并确定VEGF C和VEGF D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良性、交界性及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皆有VEGF C和VEGF D的表达 ,但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及交界性肿瘤 ,其表达强度与腹膜转移、腹股沟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与远处转移、病理类型、病理分级、年龄等无关。结论 VEGF C和VEGF D在卵巢癌的表达上调有利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免疫组化 卵巢癌 淋巴管生成 淋巴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D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段晓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3142-3145,共4页
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D(VEGF-D)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10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口腔鳞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60例,癌旁口腔组织标本32例,同时选... 目的探讨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D(VEGF-D)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10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口腔鳞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60例,癌旁口腔组织标本32例,同时选取正常口腔组织1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ABC法)检测口腔鳞癌组织、癌旁口腔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中VEGF-D的表达,同时分析VEGF-D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VEGF-D在口腔鳞癌组织、癌旁口腔组织及正常口腔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3.3%(26/60)、84.3%(27/32)、8.3%(1/12)。癌旁口腔组织中VEGF-D的阳性表达率较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395和18.645,P<0.05);口腔鳞癌组织中VEGF-D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口腔组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TNM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口腔鳞癌组织中VEGF-D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9,P<0.05);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口腔鳞癌组织中VEGF-D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7,P<0.05)。结论 VEGF-D在口腔鳞癌组织及癌旁口腔组织中高表达,癌旁口腔组织中的表达率最高,提示其与肿瘤的侵袭性生长有关。VEGF-D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D可促使口腔鳞癌发生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d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C和VEGF-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文欢 伍仁毅 +3 位作者 孙国瑛 李新华 袁伟建 唐丽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5-340,共6页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and-D,VEGF-CandVEGF-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Real-timePCR法检测32例胃癌组织和32例正常胃组织...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and-D,VEGF-CandVEGF-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Real-timePCR法检测32例胃癌组织和32例正常胃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VEGF-C和VEGF-D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其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D的表达与淋巴结未转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和VEGF-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VEGF-C和VEGF-D的表达在高分化癌、中分化癌和低分化癌中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和VEGF-D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和淋巴结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胃癌细胞非摄入性高表达的VEGF-C和VEGF-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修丽娟 刘龙 +3 位作者 刘煊 余嘉惠 宋尚晋 岳小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58-1461,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原发灶、癌旁及胃周淋巴结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蛋白表达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胃癌患者的癌、癌旁及胃周淋巴结组织中V... 目的探讨胃癌原发灶、癌旁及胃周淋巴结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蛋白表达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60例胃癌患者的癌、癌旁及胃周淋巴结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各临床参数包括肿瘤分化程度、Lauren分型、肿瘤浸润深度、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与否等对胃癌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2.82±1.66vs 2.13±1.75,4.81±2.30vs 3.78±1.94,n=60,P均<0.05)。VEGFR-3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的蛋白表达水平(3.77±2.43、2.86±1.95、2.55±2.11,n=44)均高于未转移淋巴结组织(2.25±2.01、1.98±1.73、0.76±1.13,n=59,P均<0.05)。关于各临床参数的分析结果显示VEGF-C、VEGF-D的蛋白表达水平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高于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H.pylori感染阳性的胃癌组织中VEGFR-3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H.pylori阴性的胃癌组织(P<0.05)。结论 VEGF-C、VEGF-D蛋白表达水平在胃癌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上调,且与胃癌的淋巴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D在乳腺癌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戚晓亮 顾岩 +5 位作者 张瑞 郭善禹 夏永峰 何柳 汤亭亭 鲍泳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49-1353,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乳腺癌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5例原发性乳腺癌VEGF-D的表达,以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内皮、计数淋巴管密度(LVD),采用RT-PCR法检测VEGF-D mRN...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乳腺癌淋巴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5例原发性乳腺癌VEGF-D的表达,以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内皮、计数淋巴管密度(LVD),采用RT-PCR法检测VEGF-D mRNA的表达。分析上述指标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VEGF-D蛋白表达阴性5例(5.88%)、"+"17例(20%)、"++"34例(40%)、"+++"22例(25.88%)、"++++"7例(8.24%),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1),且导致较差的生存率(P<0.05)。LVD于不同表达程度的VEGF-D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且随着VEGF-D表达的增加,LVD有上升的趋势。RT-PCR检测显示,VEGF-D 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LVD相关(P<0.05)。结论VEGF-D在乳腺癌中具有一定的诱导淋巴管生成的作用,并与肿瘤的淋巴侵袭转移及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淋巴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D基因在肺腺癌、吉非替尼继发耐药肺腺癌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震 吴一龙 +3 位作者 张国淳 郭爱林 苏健 陈志红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77-480,共4页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inhibitor,EGFR-TKI)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逐渐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对EGFR-TKI继发耐药的机制亦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inhibitor,EGFR-TKI)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逐渐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对EGFR-TKI继发耐药的机制亦日益受到关注。本研究旨在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VEGF-D)基因在肺腺癌、吉非替尼继发耐药肺腺癌以及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了解其在吉非替尼继发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取外科切除的肺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吉非替尼继发耐药肺腺癌组织(包括转移的淋巴结)。以β-actin为内参照,SYBR Green法实时定量PCR检测VEGF-D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确定阳性表达结果后,对表达率和表达水平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对吉非替尼继发耐药肺腺癌(1/6,16.7%)、肺腺癌(7/14,50.0%)和正常肺组织(16/16,100.0%)中VEGF-D基因表达率用计算确切概率值法比较后,三组样本VEGF-D的表达率有显著差别(P=0.0000917)。7例VEGF-D基因表达阳性的肺癌组织VEGF-D表达水平经非参数检验显著低于对应的正常肺组织(P=0.000)。结论VEGF-D基因在正常肺组织中处于高表达状态,而在肺腺癌组织和吉非替尼继发耐药肺腺癌表达降低,说明其在肺癌及吉非替尼耐药肺癌组织所起的作用不同于正常肺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吉非替尼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R7通过上调VEGF-D表达诱导肺癌淋巴管形成促进转移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轶欧 李洋 +2 位作者 张清富 邱雪杉 王恩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CC族趋化因子受体7(CCR7)诱导肺癌组织淋巴管形成、促进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9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CR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及淋巴管(D2-40染色显示淋巴管)的密度,并联合运用质... 目的探讨CC族趋化因子受体7(CCR7)诱导肺癌组织淋巴管形成、促进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9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CCR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及淋巴管(D2-40染色显示淋巴管)的密度,并联合运用质粒转染技术上调肺癌细胞BE1中CCR7表达,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VEGF-D的变化情况,分析VEGF-D与CCR7表达的关系。结果CCR7主要表达于肺癌细胞胞质和(或)胞膜,VEGF-D主要表达于肺癌细胞胞质;非小细胞肺癌中CCR7、VEGF-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63/90)和60%(54/90),χ2检验显示CCR7和VEGF-D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P=0.003;P=0.005)、淋巴管密度(P=0.001;P<0.01)和淋巴结转移(P=0.004;P=0.01)有密切关系,而与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此外,CCR7和VEGF-D表达呈正相关(r=0.455,P<0.01)。向BE1细胞中转染CCR7基因,CCR7表达上调后发现VEGF-D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上调(P<0.05)。结论CCR7可通过上调VEGF-D表达诱导肺癌组织淋巴管形成、促进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CC族趋化因子受体7 非小细胞肺癌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D及其受体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10
作者 李杰 韩毅 +6 位作者 刘志东 张海青 张宗德 岳文涛 贾红彦 许绍发 李宝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96-1799,共4页
目的:对VEGF-D及其受体VEGFR-3在良性疾病肺组织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研究,探寻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VEGF-D、VEGFR-3在肺癌发生及NSCLC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早期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 目的:对VEGF-D及其受体VEGFR-3在良性疾病肺组织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研究,探寻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VEGF-D、VEGFR-3在肺癌发生及NSCLC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早期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肺组织标本52例,良性疾病肺组织30例,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良性疾病肺组织及肺癌组织中VEGF-D、VEGFR-3 mRNA的表达量。结果:VEGF-D mRNA、VEGFR-3 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良性疾病肺组织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VEGF-D、VEGFR-3 mR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结论:VEGF-D、VEGFR-3 mRNA的表达与肺癌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VEGF-C、VEGF-D、VEGFR-3表达与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常超 王平 +2 位作者 李琳 杨慧 张利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77-1084,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及其受体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及其受体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上述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Prox-1)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结果:①NSCLC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7.50%(31/40例)、67.50%(27/40例)、62.50%(25/40例),明显高于肿瘤周边组织(距肿瘤边缘100μm区域内)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1)。②VEGF-C与VEGFR-3(r=0.409,P=0.005)、VEGF-D与VEGFR-3蛋白表达(r=0.492,P=0.000)均存在相关性;而VEGF-C与VEGF-D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256,P=0.093)。③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5)、PTNM分期(P<0.05)显著相关。④NSCLC肿瘤中心组织中LYVE-1及Prox-1标记的MLVD分别为4.22±1.25、1.99±1.49,明显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而NSCLC肿瘤周边部位的MLVD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VEGF-C、VEGF-D、VEGFR-3表达阳性的组织中,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织(P<0.05)。MLVD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00)、PTNM分期(P=0.000)显著相关。结论: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在NSCLC中表达显著增高,并且通过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可能成为检测NSCLC淋巴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1、Prox-1可以较严格地区分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相对精确地评价肿瘤的脉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VEGF-C VEGF-D VEGFR-3表达与淋巴转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超 王平 +3 位作者 程宏忠 李琳 杨慧 张利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937-942,944,共7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FGF)-C、-D及其受体3 ( vascular dothelial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icr...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FGF)-C、-D及其受体3 ( vascular dothelial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规律、与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MLVD)、淋巴转移之间的关系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4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146枚淋巴结为实验组,以11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对上述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结果:(①NSCLC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7.50% (31/40例)、67.50% (27/40例)、62.50% (25/40例),明显高于肿瘤周边组织(距肿瘤边缘100μm区域内)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3,P=0.007,P=0.002;P=0.009,P=0.003,P=0.009)。②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44,P=0.027,P=0.001 )、PTNM分期(P=0.018,P=0.033,P=0.007)显著相关③VEGF-C与VEGFR-3蛋白表达(r=0.409,P=0.005),VEGF-D与VEGFR-3蛋白表达(r=0.492,P=0.000)均存在相关性;而VEGF-C与VEGF-D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256,P=0.093) ④146枚淋巴结中35 枚有转移,有转移的淋巴结组织中VEGF-C、VEGF-D及VEGFR-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4.29% (26/35例)、65.71 %(23/35例)、54.29%(19/35例),明显高于无转移的淋巴结组织(P=0.000,P=0.001,P=0.006)⑤NSCLC肿瘤中心组织中LYVE-1标记的MLVD为4.22±1.25,明显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而NSCLC肿瘤周边部位的MLVD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00)。 VEGF-C、VEGF-D、VEGFR-3表达阳性的组织中,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织(P<0.05) MLVD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00)、PTN M分期(P=0.000)显著相关。结论: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蛋白在NSCLC中表达显著增高,并且通过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可能成为检测NSCLC淋巴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LYVE-1可以较严格地区分血管和淋巴管内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5、PC7、VEGF-C、D及其受体VEGFR-3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常超 王平 张利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42-748,共7页
背景与目的:浸润与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经血管和淋巴管播散是肿瘤转移的两条重要途径。淋巴管是实体肿瘤转移的最早通路之一,但与肿瘤血管相比,对肿瘤淋巴管的研究甚少。近年,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 背景与目的:浸润与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经血管和淋巴管播散是肿瘤转移的两条重要途径。淋巴管是实体肿瘤转移的最早通路之一,但与肿瘤血管相比,对肿瘤淋巴管的研究甚少。近年,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以及多种淋巴管内皮特异性标志物,如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an receptor-1,LYVE-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肾小球足突膜蛋白(glomerular podocyte membrance mucoprotein,podoplanin@和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the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Prox-1@等先后被鉴定,淋巴管生成已成为肿瘤转移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探讨前蛋白转换酶(proprotein convertase,PC@5、7,VEGF-C、-D及其受体VEGFR-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NSCLC发生发展、淋巴转移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以20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组织、肿瘤周边组织为实验组,以9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上述组织中PC5、PC7、VEGF-C、VEGF-D及VEGFR-3mRNA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NSCLC组织中PC5、PC7、VEGF-C、VEGF-D及VEGFR-3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肿瘤周边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P<0.05@。②PC5、PC7、VEGF-C、VEGF-D及VEGFR-3mRNA的表达量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但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P=0.000,P=0.000,P=0.012,P=0.000,P=0.004@、PTNM分期(P=0.011,P=0.012,P=0.013,P=0.011,P=0.028@显著相关。③PC5与VEGF-C(r=0.461,P=0.041@、VEGF-D(r=0.793,P=0.000@及VEGFR-3(P=0.498,P=0.026@mRNA表达存在相关性;PC7与VEGF-C(r=0.450,P=0.047@、VEGF-D(r=0.699,P=0.001@及VEGFR-3(r=0.616,P=0.004@mRNA表达存在相关性。并且,VEGF-C与VEGF-D(r=0.532,P=0.016@、VEGF-C与VEGFR-3(r=0.607,P=0.001@及VEGF-D与VEGFR-3mRNA的表达(r=0.451,P=0.048@均存在相关性。结论:淋巴管生成因子VEGF-C、VEGF-D、VEGFR-3及调节其成熟的转换酶PC5、PC7mRNA在NSCLC中表达显著增高,并且通过VEGF-C、VEGF-D/VEGFR-3信号通路诱导淋巴管内皮细胞新生和淋巴管生成,促进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生长;VEGF-C、VEGF-D及其受体VEGFR-3可能成为检测NSCLC淋巴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是一种简单客观敏感的检测肿瘤微转移的方法,有助于早期肺癌淋巴微转移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蛋白转换酶5、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淋巴管肌瘤病CT特点及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树娇 周敏 +2 位作者 张利 瞿介明 杨文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11-315,共5页
目的:探讨淋巴管肌瘤病(LAM)患者胸部影像学特征并评估肺气囊体积及其与患者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关系,以帮助提高对该疾病特征的认识。方法:分析自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MSCT)扫描的LAM患者胸部... 目的:探讨淋巴管肌瘤病(LAM)患者胸部影像学特征并评估肺气囊体积及其与患者体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关系,以帮助提高对该疾病特征的认识。方法:分析自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MSCT)扫描的LAM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并对每位患者行肺气囊体积的测定;并行血清VEGF-D的测定。结果:本研究共收集69例LAM患者胸部CT数据,患者平均肺体积为4255.66±1000.89ml,平均肺气囊体积为1330.6±836.17ml,肺气囊体积平均占肺体积比为28.7%±13.9%。本研究中气囊分布于左右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84);而双肺上中叶肺气囊分布与双肺下叶肺气囊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1),双肺上中叶肺气囊体积分布(32.3%±14.6%)较双肺下叶分布(24.4%±14.6%)多;46例患者同意进行VEGF-D测定,血清VEGF-D的中位数为2925.0pg/ml(251.750~12000.000pg/ml),其升高水平与气囊体积占比无相关关系(r=0.12,P=0.41)。此外,69例患者中,7例(10.1%)患者合并气胸;17例(24.6%)患者合并胸腔积液;11例(15.9%)患者存在磨玻璃样改变;肺部实变和小叶间隔增厚各19(27.5%)例。结论:淋巴管肌瘤病患者主要肺部表现为弥漫分布的气囊,肺气囊分布上中叶多于下叶。患者体内VEGF-D的升高水平不能作为评价该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肌瘤病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肺气囊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