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9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
作者 杨阳 张文华 王万祥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12,共10页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胆囊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55例患者术后标本及临床资料。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ER-2、VEGF-A、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3种标志物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结果55例患者的癌组织中HER-2高表达15例(27.2%)、VEGF-A高表达23例(41.8%)、PD-L1高表达18例(32.7%),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HER-2表达组在肿瘤位置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VEGF-A表达组在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度、肿瘤位置、N分期、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PD-L1表达组在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疾病分期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9-9水平、HER-2表达为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术前CA19-9水平、肿瘤最大直径、N分期、VEGF-A、PD-L1表达为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HER-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相比于HER-2低表达患者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HER-2、VEGF-A、PD-L1对于胆囊癌患者的临床意义重大,是潜在的靶向治疗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剂相关性高血压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诊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张莉 夏彬凤 +3 位作者 黄慧慧 王茹 孔敏 尹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4-863,共10页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CTR-CVT)逐渐成为影响肿瘤幸存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研发的VEGF及其受体抑制剂(VEGF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改善患者预后,但VEGFIs诱...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CTR-CVT)逐渐成为影响肿瘤幸存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研发的VEGF及其受体抑制剂(VEGF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改善患者预后,但VEGFIs诱导的高血压作为其最常见的CTR-CVT,可能会限制和影响其应用并引起严重心血管疾病(CVD)。对应用VEGFIs治疗的肿瘤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压,早期评估,优化管理,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抗肿瘤疗效和最低的CTRCVT风险。现就VEGFIs相关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和应对VEGFIs相关性高血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与普通型平滑肌瘤中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文泽 马国涛 +6 位作者 肖雨 梁智勇 楼伟珍 李霁 赵大春 吴焕文 刘彤华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97-301,共5页
目的探索bc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及普通型平滑肌瘤(leiomyoma,LM)中表达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IVL,并匹... 目的探索bc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及普通型平滑肌瘤(leiomyoma,LM)中表达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IVL,并匹配10例LM作为对照,挑选存档组织块进行bcl-2和VEGFR-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肿瘤细胞的表达情况并与LM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例IVL病例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全部呈中-强着色,阳性率100%;VEGFR-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9例呈中-强着色,1例阴性,阳性率95%。10例LM的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呈弱-中等着色,阳性率100%;而VEGFR-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则均为阴性,阳性率为0。结论 Bcl-2和VEGFR-3在IVL中均呈高表达,尤其VEGFR-3表达与LM有明显差异,提示IVL具有与LM不同的分子改变,而这些分子改变可能在IVL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BCL-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抑制剂三维药效团模型的构建
4
作者 陈军 黄晶晶 +3 位作者 郑灿辉 吕加国 周有骏 朱驹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59-762,共4页
目的构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抑制剂的三维药效团模型,为设计新型抑制剂建立理论模型。方法应用Discovery Studio 2.5中的Catalyst模块,选取已确证结合于VEGFR-2活性腔、结合模式一致、抑制活性跨度5个数量级、结构具有... 目的构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抑制剂的三维药效团模型,为设计新型抑制剂建立理论模型。方法应用Discovery Studio 2.5中的Catalyst模块,选取已确证结合于VEGFR-2活性腔、结合模式一致、抑制活性跨度5个数量级、结构具有多样性的30个抑制剂,其中21个分子作为训练集,余9个分子作为测试集产生三维药效团模型。结果最优药效团模型由1个氢键受体、2个疏水中心、1个芳环平面和4个排斥体积组成,预测相关性R为0.89。结论交叉验证结果表明药效团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用于数据库搜索筛选结构新颖的抑制VEGFR-2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抑制剂 药效团模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所介导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5
作者 康从民 王大伟 +1 位作者 吕英涛 张媛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67-1274,共8页
血管新生是许多生理和病理进程发生的重要机理.在生物体内,血管新生需经过多步精细调控历程,现有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尤其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所介导的信号级联通路是其中关键性的调... 血管新生是许多生理和病理进程发生的重要机理.在生物体内,血管新生需经过多步精细调控历程,现有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尤其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所介导的信号级联通路是其中关键性的调节途径.VEGF/VEGFR-2所介导的信号级联通路可以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存活和通透性的改变,促进血管的新生.VEGF与VEGFR-2的胞外区特异性结合后,引起受体的二聚化和自身的交互磷酸化,使胞内特定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下游信号蛋白可以通过其Src同源结构域-2(SH2)与VEGFR-2结合,随后激活下游的效应蛋白,调控内皮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此外,VEGF/VEGFR-2信号通路还可以下调树突细胞(DC)的活性.对VEGF/VEGFR-2信号通路作用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新药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 血管新生 肿瘤 树突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抑素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被引量:23
6
作者 李慧 钱毅 +2 位作者 薛耀明 高方 张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64-1767,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S)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80例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无肾病、20例有微量蛋白尿、30例有大量蛋白尿)的血浆VEGF和ES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1)大量蛋白尿组血浆VEGF...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抑素(ES)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80例2型糖尿病患者(30例无肾病、20例有微量蛋白尿、30例有大量蛋白尿)的血浆VEGF和ES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1)大量蛋白尿组血浆VEGF和ES水平均高于无肾病组和微量蛋白尿组(均P<0.05);微量蛋白尿组血浆VEGF和ES水平高于无肾病组(均P<0.05)。(2)血浆VEGF和ES水平均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呈正相关(r=0.226,P<0.01;r=0.491,P<0.01),均与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r=-0.237,P<0.05;r=-0.620,P<0.01)。(3)无肾病组和微量蛋白尿组血浆VEGF水平均与ES呈正相关(r1=0.633,P1<0.01;r2=0.532,P2<0.05),而大量蛋白尿组血浆VEGF与ES不相关(r3=0.175,P3>0.05)。结论:血浆中VEGF和ES水平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临床分期有中不同程度的增高,并与mAlb、eGFR密切相关,且VEGF和ES的平衡失调可能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肾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内皮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淹溺型急性肺损伤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新红 段蕴铀 +3 位作者 芮萌 王海龙 田光 王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海水淹溺型急性肺损伤(SWD-ALI)后血清及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可溶性受体-1(sVEGFR-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28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制作SWD-ALI模型),分别用于3h和6h时间点(每组... 目的探讨海水淹溺型急性肺损伤(SWD-ALI)后血清及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可溶性受体-1(sVEGFR-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28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制作SWD-ALI模型),分别用于3h和6h时间点(每组7只)的观察。分别检测各组动物的肺微血管通透指数、肺湿/干重比和肺组织病理学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的VEGF及sVEGFR-1表达,RTPCR法检测肺组织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在肺组织的分布。结果海水淹溺后,肺组织湿/干重比、肺微血管通透指数均增高,肺组织病理损伤重,6h时点肺组织湿/干重比略低于3h,而肺组织病理学积分仍高于3h。血清中VEGF和sVEGFR-1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与损伤时间(r=0.837,r=0.761,P<0.01)和病理积分呈正相关(r=0.796,r=0.839,P<0.01)。VEGF和sVEGFR-1在肺组织及BALF中的表达均明显减低,两者mRNA的表达也明显减低,6h时有所回升。免疫组化提示VEGF在对照组大量表达,分布均匀,淹溺后表达明显减少,分布不均。结论SWD-ALI时,VEGF和sVEGFR-1表达异常,两者变化规律一致,其水平与肺损伤的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溺 接近 海水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痔黏膜中的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8
作者 梁文龙 曹杰 +5 位作者 杨平 李旺林 孙政 陈熙文 王强 刘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830-2832,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痔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表达,探讨VEGFR2在痔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痔患者组随机选取6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测定痔患者和对照组的肛管静息压(RASP)、肛管收缩压(MASP)、直肠感知阈... 目的:观察血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痔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表达,探讨VEGFR2在痔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痔患者组随机选取60例,正常对照组20例。测定痔患者和对照组的肛管静息压(RASP)、肛管收缩压(MASP)、直肠感知阈值(RSTV)、直肠最大容量阈值(RMTV),免疫组化检测组织中VEGFR2蛋白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VEGFR2 m RNA的表达丰度。结果:痔组织与正常肛垫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新生血管形成,痔组织与对照组中的MVD均值分别为5.59±0.98、3.92±0.81(P<0.05);VEGFR2染色评分分别为5.95±1.01、2.32±0.72(P<0.05),痔组织中VEGFR2 m RNA表达丰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VEGFR2在痔垫的微血管生成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与痔病的发生及临床症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水平及其与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7
9
作者 吴婧 何琴 +4 位作者 瞿华 王行 骆媛媛 刘芳 邓华聪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21-727,共7页
目的:检测不同糖耐量个体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B,VEGF-B)水平,探讨VEGFB与糖脂代谢及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37... 目的:检测不同糖耐量个体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B,VEGF-B)水平,探讨VEGFB与糖脂代谢及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37例糖调节受损个体(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IGR),39例正常糖耐量个体(normal glucose tolerant,NGT),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并检测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血脂4项等。ELISA法测定空腹血浆VEGF-B水平,酶法测定空腹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水平。计算急性胰岛素反应(acute insulin response,AIR)、0~10 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s,AUC)、葡萄糖处置指数(glucose disposition index,GDI)评估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稳态模型评估β细胞功能(homaβcell function,HOMA-β)及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结果:T2DM组和IGR组血浆VEGF-B水平明显高于NGT组(P=0.000、0.004),且在T2DM组中最高;VEGF-B与AIR、AUC、GDI、HOMA-β显著负相关(P=0.006、0.005、0.010、0.000),与FPG、2h PG、Hb A1c、FINS、TG、FFA、HOMA-IR显著正相关(FINS,P=0.001;余P=0.000)。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三分位后,与低水平的血浆VEGF-B(<145.59 pg/ml)相比,更高VEGF-B水平时[145.59 pg/ml^180.07 pg/ml,OR=3.55(95%CI=1.05~12.02);>180.07 pg/ml,OR=3.64(95%CI=1.16~11.42)]β细胞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的可能性更大。进一步控制TG和FFA后,上述相关关系消失(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VEGF-B水平升高,血浆VEGF-B水平与糖脂代谢、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功能密切相关,VEGF-B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 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 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 脂代谢 2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治宽 孟海燕 +1 位作者 韩春 杨俊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Her-2、VEGF的表达变化,分析Her-2与VEGF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复发转移灶中He...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Her-2、VEGF的表达变化,分析Her-2与VEGF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复发转移灶中Her-2、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40.00%、53.33%,显著高于原发灶(18.33%、31.67%)(P<0.05);Her-2总的变化率为28.33%,VEGF总的变化率为35.00%。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中Her-2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Her-2与VEGF可能发挥协同作用,提示乳腺癌患者预后差,两者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原发灶 复发转移灶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璟曦 罗勇 蔡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测电针大鼠双侧合谷穴(LI 4)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间可能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目的观测电针大鼠双侧合谷穴(LI 4)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间可能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模型组(n=42)和电针组(n=42)。观察局灶性脑缺血1 h后再灌注2 h、12 h、24h、3 d、7 d、14 d、21 d共7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6只大鼠。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检测VEGFR-2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再灌注后12 h、24 h,电针组VEGFR-2 mRNA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3 d也高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海马区BDNF蛋白在再灌注后2 h开始增加(P<0.05),24 h达高峰(P<0.01),3 d后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呈现增加幅度降低的趋势。结论电针能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R-2 mRNA、BDNF蛋白的表达;神经血管因子可能是神经发生与血管生成联系与作用的分子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 神经血管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电针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农晓琳 夏勇 +6 位作者 杨亦萍 卿海云 李佳荃 黎燕宁 曹阳 李昊 陈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0-424,429,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酪氨酸激酶A(Trk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的表达情况,探讨TrkA与VEGFR2在SA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SACC患者组织病理切片中TrkA与VEGFR2的表达情况,结合临... 目的通过检测酪氨酸激酶A(Trk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的表达情况,探讨TrkA与VEGFR2在SACC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SACC患者组织病理切片中TrkA与VEGFR2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评价TrkA、VEGFR2与SACC侵袭转移特性的相关性。结果 TrkA、VEGFR2在SA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是87.23%(41/47例)和85.11%(40/47例),在有神经侵袭、有复发/转移的SACC患者组织切片中TrkA和VEGFR2的表达率均高于无神经侵袭、未复发/转移者,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与VEGFR2的表达率成正相关关系;MVD在神经侵袭组为25.14±2.83,在无神经侵袭组为18.81±1.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复发/转移组为26.58±2.38,未复发/转移组为19.06±1.39(P<0.05)。结论 TrkA、VEGFR2的表达强弱与SACC的嗜神经侵袭,复发转移成正相关关系,提示该2种受体在SACC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据此推测TrkA、VEGFR2可以作为评价涎腺腺样囊性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涎腺腺样囊性癌 神经侵袭 复发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及雌激素受体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石文静 陈超 +2 位作者 周国民 胡宝洋 肖虹蕾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8-232,共5页
目的 测定新生小鼠视网膜正常发育及视网膜病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改变,了解它们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7日龄(P7)C57BL/6J新生小鼠47... 目的 测定新生小鼠视网膜正常发育及视网膜病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改变,了解它们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7日龄(P7)C57BL/6J新生小鼠474只,雌雄各半,分为吸氧组和对照组两大组,再按性别分成4小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VEGF、FGF-2和ER的mRNA水平,用免疫组化测定它们的蛋白水平.具体分组及取材时间为:组1(n=126),吸氧组,雌性;组2(n=126),吸氧组,雄性,两组均自吸氧后每天分离视网膜至P21(P8~P21)行RT-PCR,每天摘眼石蜡包埋后行免疫组化;组3(n=111),对照组,雌性;组4(n=111),对照组,雄性,均自P7起每天分离视网膜至P17(P7~P17)行RT-PCR,自P7起每天摘眼至P21(P7~P21)行免疫组化.结果 (1)VEGF mRNA在正常小鼠自P7起上升,P9达高峰,P11起下降并始终维持低水平;在吸氧组自P8起显著下降,且在整个吸氧阶段持续降低,至出氧箱后缓慢上升,自P15起显著上升,并和对照组形成显著差异,受氧浓度的调节非常明显.FGF-2 mRNA在正常小鼠始终维持相对稳定的低水平;在吸氧组,吸氧期间无明显变化,出氧箱后3 d开始上升.ER mRNA在正常小鼠自P7起上升,P9达高峰,P11起下降并始终维持低水平;在吸氧组,吸氧期间变化与对照组相似,出氧箱后5 d开始上升,并维持较高水平直至P21.这3个细胞因子的蛋白水平变化均晚于其基因水平变化,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2)性别和吸氧都不能单独影响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P>0.05);日龄可独立地影响它们的表达;吸氧和日龄两因素结合起来可显著影响它们的表达(P<0.000 1).结论 引起ROP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早产,吸氧是其重要的外因;VEGF、FGF-2和ER参与血管的形成,在视网膜血管正常发育和ROP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VEGF直接受氧浓度调节,在众多细胞因子中可能起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视网膜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雌激素受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消法对雌激素诱导子宫肌瘤模型豚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陆一竹 黄照环 +2 位作者 张茜薇 宋卓敏 王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47-2051,共5页
目的:观察益气消癥法对雌激素诱导子宫肌瘤模型豚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法方药抑制血管生成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去势+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建立子宫肌瘤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益气消癥法中药进... 目的:观察益气消癥法对雌激素诱导子宫肌瘤模型豚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法方药抑制血管生成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去势+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建立子宫肌瘤模型,并给予不同剂量益气消癥法中药进行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组织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检测子宫组织VEGFR1 mRNA、VEGFR2mRNA表达。并对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豚鼠子宫肌组织MVD、VEGF、VEGFR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各剂量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说明益气消癥法高剂量中药组可以显著抑制MVD、VEGF及其受体的蛋白表达。结论:益气消癥法通过抑制血管生成进而抗肌瘤细胞增殖,这可能是该法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瘤 益气消癥法 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黑色素性皮肤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1和受体2的表达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绮 刘林嶓 +1 位作者 李广帅 张晨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1(Flt-1)、受体2(KDR)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6例皮肤SCC、18例BCC组织中VEGF、Flt-1和KDR的表达。取10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作对照。结... 目的: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和基底细胞癌(B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1(Flt-1)、受体2(KDR)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6例皮肤SCC、18例BCC组织中VEGF、Flt-1和KDR的表达。取10例正常皮肤组织标本作对照。结果:皮肤SCC、BCC和正常皮肤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29.05±9.93)、(119.40±9.37)及(85.25±12.98),Flt-1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30.48±12.02)、(116.90±13.45)及(82.19±9.15),KDR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36.60±6.67)、(120.95±6.33)和(85.43±9.33),3组间VEGF、Flt-1和KDR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83.418、78.137和169.125,P均<0.001)。皮肤SCC组织中VEGF与Flt-1(r=0.773,P<0.001)、VEGF与KDR(r=0.676,P<0.001)、Flt-1与KDR(r=0.718,P<0.001)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VEGF及其受体的过表达可能与非黑色素性皮肤癌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肿瘤 鳞状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环氧化酶2抑制剂对椎间盘退变模型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立新 王坤 +2 位作者 曹延林 黄汉清 杨连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0-28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对椎间盘退变模型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为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2月龄SPF级SD大鼠60只,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后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4组...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对椎间盘退变模型大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为椎间盘退变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2月龄SPF级SD大鼠60只,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后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采用安慰剂10 mg.kg-1.d-1灌胃给药;塞来昔布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10 mg.kg-1.d-1灌胃给药,尼美舒利组采用尼美舒利颗粒10 mg.kg-1.d-1灌胃给药,双药组采用塞来昔布胶囊5 mg.kg-1.d-1和尼美舒利颗粒5 mg.kg-1.d-1灌胃给药;共饲喂8周。检测各组大鼠HIF-1α和VEGF表达情况,椎间盘组织蛋白多糖的水平,计算软骨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对照组大鼠HIF-1α和VEGF均呈阴性表达,其他各组均呈阳性表达;各组大鼠HIF-1α、VEGF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蛋白多糖水平、AI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和尼美舒利可抑制HIF-1α和VEGF的表达,增加椎间盘组织蛋白多糖水平,降低AI,联合应用效果更明显,可能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大鼠 环氧化酶2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HL-60细胞增殖、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林少珠 陈铭珍 黄秀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2-267,共6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小檗碱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的影响。选用HL-60细胞体外培养,在不同浓度的小檗碱(6-96μg/ml)作用下,应用CCK-8法检测小檗碱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 本研究旨在观察小檗碱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的影响。选用HL-60细胞体外培养,在不同浓度的小檗碱(6-96μg/ml)作用下,应用CCK-8法检测小檗碱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L-60细胞的凋亡水平及细胞周期的分布;用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VEGFR2 mRNA及VEGFR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小檗碱能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呈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随着小檗碱浓度增加,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同时VEGFR2 mRNA和VEGFR2蛋白表达减少。结论:小檗碱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改变HL-60细胞周期,下调VEGFR2 mRNA及VEGFR2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HL-60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动物模型中表达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日玲 陈铭珍 +2 位作者 叶泉英 田川 王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852-856,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建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SCID小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PCR(RT-PCR)动态检测不同时间点正常小鼠和白血病小鼠外周... 本研究旨在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建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SCID小鼠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PCR(RT-PCR)动态检测不同时间点正常小鼠和白血病小鼠外周血清VEGF及其受体VEGFR-2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小鼠和白血病小鼠均表达VEGF及VEGFR-2 mRNA,白血病组外周血清VEGF浓度和VEGFR-2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小鼠(p<0.05),而且随着病程的进展而逐渐升高。结论:VEGF及VEGFR-2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存在有异常表达,对AML的发生和发展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SCID小鼠 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单抗的靶向超声造影剂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红梅 韩小华 +2 位作者 杨莉 纪丽景 李素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08-1311,共4页
目的探讨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单抗的靶向脂质微泡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物理特性、生物活性、靶向黏附稳定性进行体外测定。方法采用声振仪制备生物素化脂质微泡(MB-B),再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技术构建携KDR单抗的靶向微泡(MB-BAB... 目的探讨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DR)单抗的靶向脂质微泡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物理特性、生物活性、靶向黏附稳定性进行体外测定。方法采用声振仪制备生物素化脂质微泡(MB-B),再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技术构建携KDR单抗的靶向微泡(MB-BAB-KDR)。荧光显微镜下观察MB-B、单纯单抗微泡(MB-B-KDR)、MB-BAB-KDR与荧光二抗孵育后荧光强度。利用平行板流动腔技术体外模拟生理血流剪切力条件,评价靶向微泡的黏附效能。结果制备的靶向微泡MB-BAB-KDR呈圆球形,粒度分布均匀。与荧光二抗孵育后,MB-BAB-KDR发出明亮的绿色荧光(Ⅱ级),而MB-B-KDR显示微弱的绿色荧光(Ⅰ级)、MB-B无荧光(0级)。体外黏附实验显示,MB-BAB-KDR结合数目随着小鼠KDR Fc包被浓度的增高而增加(P<0.05),相同浓度下,随着时间的增加,MB-BAB-KDR结合数目增加。结论成功构建生物素-亲和素桥连的靶向脂质体微泡MB-BABKDR,体外黏附实验显示MB-BAB-KDR具有黏附稳定性,且与时间、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靶向超声造影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平行板流动腔 子宫内膜容受性 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白质损伤新生鼠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袁奇超 蒋犁 +1 位作者 朱丽华 虞大凡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室周围白质损伤中颅内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影响。方法选取出生后4日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药物干预组。缺氧缺血...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脑室周围白质损伤中颅内经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影响。方法选取出生后4日龄SD大鼠,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药物干预组。缺氧缺血和药物干预组幼鼠结扎右侧颈总动脉并吸入6%的氮氧混合气体2 h,假手术组幼鼠仅游离右侧颈总动脉。药物干预组脑室内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1次(0.6 IU/g体质量),假手术组和缺氧缺血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术后60、90 min脑组织中的ERK和磷酸化-ERK及术后2、4 d脑组织中的VEGFR2表达情况。结果术后60及90 min,缺氧缺血组磷酸化-ERK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多(P<0.05),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后磷酸化-ERK表达进一步上调(P<0.05)。术后2 d,缺氧缺血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VEGFR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 d缺氧缺血组VEGFR2表达增加(P<0.05),药物干预组VEGFR2的表达较缺氧缺血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能通过影响颅内ERK信号通路调节VEGFR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