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在多发囊泡性肺疾病(PLD)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牟艳 黄嘉楠 +2 位作者 叶伶 王坚 金美玲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在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中的表达及其在多发囊泡性肺疾病(polycystic lung disease,PLD)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在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phangioleiomyomatosis,LAM)中的表达及其在多发囊泡性肺疾病(polycystic lung disease,PLD)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0例LAM患者、34例其他多发囊泡性肺疾病(other polycystic lung disease,OPLD)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VEGF-D水平。结果 50例LAM均为确诊患者,其中33例通过病理确诊,23例为肺活检,5例为腹膜后肿物活检,5例为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AML)活检。50例LAM患者中21例伴有乳糜胸,2例伴有乳糜腹,17例伴有AML,3例伴有结节性硬化症。50例LAM患者首发症状的年龄为19~60岁,34例OPLD患者首发症状的年龄为30~69岁,20例健康对照者的年龄为24~49岁。LAM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清VEGF-D水平分别为(3 986.1±361.2)pg/mL和(413.4±33.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的AUC为0.995,最佳临界值为692.5 pg/mL,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100%。OPLD组的血清VEGF-D水平为(505.7±25.6)pg/mL,与L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的AUC为0.991,最佳临界值为901.0pg/mL,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和100%。结论 LAM患者血清VEGF-D水平显著升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LAM和OPLD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 多发囊泡性肺疾病(PLD)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的重组腺病毒制备与鉴定
2
作者 黄盛东 张宝仁 +1 位作者 梅举 李白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生物旁路是近年来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本研究旨在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D重组腺病毒 ,为基因转染研究作准备。用重组粘粒和DNA TPC混合后 ,以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 2 93细胞 ,获取重组腺病毒。重组粘粒插入方向及重组... 生物旁路是近年来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本研究旨在构建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D重组腺病毒 ,为基因转染研究作准备。用重组粘粒和DNA TPC混合后 ,以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 2 93细胞 ,获取重组腺病毒。重组粘粒插入方向及重组腺病毒均经酶切鉴定为正确。所得重组腺病毒为E1缺陷 ,可用于体内基因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重组腺病毒 制备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D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管生长和淋巴转移的关系
3
作者 杜岩 秦建文 +1 位作者 周静敏 陈宝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48-651,共4页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及正常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进行检测,旨在探讨VEGF-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与NSCLC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探讨VEGF-D在NSCLC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和可能... 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及正常肺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进行检测,旨在探讨VEGF-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与NSCLC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并探讨VEGF-D在NSCLC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采集NSCLC标本62例及正常肺组织10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D在组织中的表达,应用D2-40标记淋巴管内皮细胞以计数淋巴管密度(LVD)。结果:NSCLC组VEGF-D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组(P=0.000)。VEGF-D表达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不同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0)。NSCLC组LVD高于正常肺组织组(P=0.000);有淋巴结转移组LVD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6);相关分析证实LVD 同淋巴结转移范围呈正相关(r=0.379,P=0.002)。随VEGF-D表达强度的差异,各组LVD存在差异,各阳性组均高于阴性组,相关分析证实VEGF-D蛋白表达强度与LVD呈正相关(r=0.437,P=0.000)。结论:淋巴管密度是NSCLC淋巴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VEGF-D参与了NSCLC的淋巴管生成,从而促进NSCLC的淋巴管侵袭和局部淋巴结转移,是评估预后和制定治疗措施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淋巴管生成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腺癌中VEGF-C、VEGF-D和D2-40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郭艳丽 孙萍萍 +3 位作者 郭炜 杨植彬 邝钢 董稚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以一种新的淋巴管特异标记物D2-40标记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及癌周组织淋巴管,并进行淋巴管计数,研究其与VEGF-C、VEGF-D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贲门癌、癌旁及正常黏膜组织... 目的以一种新的淋巴管特异标记物D2-40标记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及癌周组织淋巴管,并进行淋巴管计数,研究其与VEGF-C、VEGF-D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贲门癌、癌旁及正常黏膜组织中VEGF-C、VEGF-D、D2-40的表达情况。结果癌及癌旁组中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density,LVD)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而癌组与癌旁组间LVD统计学无明显差异。癌组织中LVD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1),而与分化程度无关;VEGF-C、VEGF-D在贲门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和正常组(P<0.01);癌组织中LVD在VEGF-C和VEGF-D表达阳性组中高于阴性组(P<0.05);LVD与VEGF-C、VEGF-D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贲门癌及癌周间质中D2-40标记的LVD升高可能增加了贲门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D2-40、VEGF-C、VEGF-D的联合检测可作为评估贲门癌淋巴结转移潜能的标志物,并且对其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淋巴管密度 D2-4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患者组织多项基质金属蛋白、VEGF-C、VEGF-D、Ets-1、CD44v6及VEGFR-3的变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樊善继 徐海帆 +1 位作者 胡泽成 樊天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77-179,183,共4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组织多项基质金属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C、VEGF—D、Ets一1、CD44v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一3(VEGFR一3)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35例大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组织多项基质金属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C、VEGF—D、Ets一1、CD44v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一3(VEGFR一3)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9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35例大肠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检查诊断的35例大肠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组织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一1、MMP一2、MMP一3、MMP一7及VEGF—C、VEGF—D、Ets一1、CD44v6、VEGFR一3阳性表达率,并比较不同分期及有无转移观察纽的上述指标阳性率。结果:观察纽MMP一1、MMP一2、MMP一3、MMP一7及VEGF—C、VEGF—D、Ets一1、CD44v6、VEGFR一3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Duke's分期较高者及有转移者的上述指标阳性率高于Duke’S分期较低者及无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肠癌患者组织多项基质金属蛋白、VEGF—C、VEGF-D、Ets一1、CD44v6及VEGFR一3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且不同Duke’S分期及有无转移者之间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基质金属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C vegf-d Ets一1 CD44V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一3(VEGFR一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MMP-7VEGF-D和KAI1在胰腺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范丽昕 李吉友 沈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06-509,共4页
目的:探讨将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和KAI1进行联合检测(简称MVK)在胰腺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癌中MMP-7、VEGF-D和KAI1的表达,分析MVK的联合表达模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MVK... 目的:探讨将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和KAI1进行联合检测(简称MVK)在胰腺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癌中MMP-7、VEGF-D和KAI1的表达,分析MVK的联合表达模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MVK的联合表达模式中无不利预后因素组,其胰腺癌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单个不利预后因素组,其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两个不利预后因素组,其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3个不利预后因素组,其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5个月。各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45,P=0.0003,P=0.001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MVK为胰腺癌独立预后指标。结论:MVK的联合表达模式对更准确反映胰腺癌的预后有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联合检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D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及VEGF表达影响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郑纪虎 郭子健 +3 位作者 李莉华 宋明旭 刘志辉 周希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268-1272,共5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增殖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肝癌旁非瘤性细胞株QSG-7701,采用RT-PCR方法检测PDGF-D与PDGFRβmRNA在BEL-7402和QSG-770...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增殖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BEL-7402和肝癌旁非瘤性细胞株QSG-7701,采用RT-PCR方法检测PDGF-D与PDGFRβmRNA在BEL-7402和QSG-7701的表达情况;将浓度分别为0(对照)、5、10、20、50、100、200μg/mL的人重组PDGF-DD蛋白加入BEL-7402中,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肝癌细胞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VEGF及PDGFRβmRNA表达情况,ELISA检测PDGF-DD干预细胞后培养上清中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DGF-D及PDGFRβmRNA在BEL-7402中高表达,与QSG-770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DD干预细胞后,可促进人BEL-7402增殖,浓度为100μg/mL时达最高峰;细胞周期分布变化,G_0/G_1期细胞数减少,S期细胞数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PCR结果显示,VEGF及PDGFRβ RI值,实验组(除5μg/mL组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LISA结果显示,加入PDGF-DD各浓度组VEGF蛋白浓度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呈量效依赖性关系。结论:PDGF-DD能促进BEL-7402的增殖,上调PDGFRβ及VEGF的表达。PDGF-D及其信号传导系统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作为肝癌预后预测指标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管密度与淋巴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慧文 黄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99-401,475,共4页
目的探讨舌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与鳞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舌鳞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结果62例舌鳞癌标本中有56例标本的VEGFR-3呈阳性表达,但... 目的探讨舌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与鳞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62例舌鳞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EGF-D)的表达。结果62例舌鳞癌标本中有56例标本的VEGFR-3呈阳性表达,但功能性淋巴管主要分布在癌组织周围,癌间质中未见明显的成形淋巴管。舌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与舌鳞癌患者年龄、性别无关,而与舌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状况密切相关(P<0.05)。VEGF-D在癌细胞胞质呈阳性表达,且随着VEGF-D表达增强,癌组织周围淋巴管密度亦明显增加。结论VEGF-D和VEGFR-3途径可促进鳞癌淋巴管新生和淋巴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鳞状细胞癌 淋巴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7/IL-7R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明健 张清富 +2 位作者 姜彦多 邱雪杉 白晓忠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1101-1106,共6页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淋巴转移与肺癌的预后密切相关,白介素-7(interleukin-7,IL-7)和IL-7受体(interleukin-7receptor,IL-7R)可以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促进淋巴转移。本研究旨在探... 背景与目的已有的研究表明淋巴转移与肺癌的预后密切相关,白介素-7(interleukin-7,IL-7)和IL-7受体(interleukin-7receptor,IL-7R)可以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D,VEGF-D)促进淋巴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IL-7和IL-7R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各临床病理因素、VEGF-D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5例原发性NSCLC组织标本中IL-7和IL-7R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各临床病理因素、VEGF-D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95例原发性NSCLC组织中IL-7、IL-7R和VEGF-D高表达者分别占63.16%、61.05%和58.95%,IL-7和IL-7R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分型、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IL-7和IL-7R与VEGF-D高表达组的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明显高于低表达或无表达组的LV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19和P<0.001);生存分析显示IL-7和IL-7R与VEGF-D高表达组的预后较差。结论在NSCLC中IL-7/IL-7R高表达与分期、淋巴结转移、VEGF-D、LVD和预后不良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白介素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