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76篇文章
< 1 2 1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作为评定肺结核严重程度和荷菌量的生物标志物的价值
1
作者 顾瑾 沙巍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34-234,共1页
背景血管和淋巴管增生并形成肉芽肿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重要特征。肉芽肿形成常伴随组织缺氧,组织缺氧又刺激血管增生,同时增生的血管有利于结核分枝杆菌由肉芽肿内部向远端播散。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生物标志物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肺结核 肉芽肿形成 淋巴管增生 价值 菌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血解毒类方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京霞 李萍 +5 位作者 刘欣 王萍 张蕾 王丽华 周冬梅 陈维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3-42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差异及理血解毒类方对银屑病患者血清VEGF的调节作用,探讨银屑病的病机基础及中医药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05例寻常... 目的观察不同证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差异及理血解毒类方对银屑病患者血清VEGF的调节作用,探讨银屑病的病机基础及中医药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05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血燥型、血瘀型)患者口服凉血解毒汤、养血解毒汤和活血解毒汤前后血清VEGF水平。结果银屑病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血热型银屑病组患者血清VEGF显著高于血燥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瘀型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燥型银屑病组患者与血瘀型组患者相比血清VEGF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血热型和血燥型银屑病组经中药治疗后血清VEGF均明显降低(P<0.05),血瘀型银屑病组患者经中药治疗后血清VEGF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的变化与银屑病之间具有疾病特异性,而证候及发展阶段的特异性不明显。抑制血管新生可能是凉血解毒方、养血解毒方治疗血热型和血燥型银屑病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理血解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皮损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表皮生长因子、干细胞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检测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瑞风 杨元文 +2 位作者 赵新程 闫鑫 张开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46-1049,1063,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银屑病患者皮损与健康人皮肤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培养上清液表皮生长因子(EGF)、干细胞因子(SC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揭示患者皮损MSCs是否异常,进一步... 目的:通过比较银屑病患者皮损与健康人皮肤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培养上清液表皮生长因子(EGF)、干细胞因子(SC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揭示患者皮损MSCs是否异常,进一步探讨银屑病可能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分离、培养患者皮损与健康人皮肤MSCs,流式细胞术及多向分化法进行细胞鉴定,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细胞因子的浓度。银屑病组和对照组间各检测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患者组细胞因子水平与银屑病PASI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银屑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皮肤MSCs的细胞形态和多向分化能力相似,细胞表面抗原均表达CD29、CD44、CD73、CD90、CD105,而CD34、CD45及HLA-DR表达阴性。与健康对照相比,银屑病患者皮损MSCs分泌EGF和SCF升高、bFGF降低(P<0.05),而VEGF水平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银屑病患者组EGF、SCF、bFGF和VEGF分泌水平与PASI评分无相关关系(P值均>0.05)。结论:银屑病患者皮损MSCs分泌EGF、SCF和bFGF异常,这可能是银屑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间充质干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 干细胞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比较 被引量:18
4
作者 卢利萍 桑德春 +6 位作者 白帆 陈慧 杨帆 褚宏宇 张晓钰 李欣 刘建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34-1437,共4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8月本院48例首次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在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6周后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血清VEGF水平,并与33例正常体检者...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8月本院48例首次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在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6周后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血清VEGF水平,并与33例正常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VEGF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康复治疗前及康复治疗6周后,病例组V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540,P〈0.05),而且大面积脑梗死(最大梗死直径〉4 cm)组的VEGF水平高于小面积脑梗死(最大梗死直径≤4 cm)组(t=4.436,P〈0.05),短病程(≤1个月)脑梗死组的VEGF水平高于长病程(〉1个月)组(t=2.316,P〈0.05)。结论康复治疗前后,VEGF均维持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脑梗死 康复治疗 血管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邓伟雄 汤勇才 +3 位作者 张年伟 常颖智 罗时敏 谭卫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963-2965,共3页
目的:检测不同分子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通过ELISA方法对75例实施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3周期后检测血清VEGF水平,同时通过临床测量、超声检查、核... 目的:检测不同分子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探讨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通过ELISA方法对75例实施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3周期后检测血清VEGF水平,同时通过临床测量、超声检查、核磁共振等方法评估化疗疗效。结果:在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的乳腺癌患者中,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4个的乳腺癌患者[(307.31±101.42)pg/m L vs.(170.16±73.07)pg/m L,P=0.017];在HER-2(+)乳腺癌中,血清VEGF水平较HER-2(-)患者显著增高[(235.15±88.42)pg/m L vs.(179.82±69.90)pg/m L,P=0.024];不同病理类型、绝经前后及不同激素受体表达状态患者间血清VEGF水平未见明显差异。在新辅助化疗c CR及c PR的患者中,化疗前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205.75±78.12)pg/m L和(226.04±89.04)pg/m L,化疗3周期后为(145.15±67.08)pg/m L及(161.27±93.57)pg/m L,两者差异显著(P=0.009,0.014),而在疗效评估为无效(SD+PD)的患者中,化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577)。结论:血清VEGF水平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及HER-2基因表达具有相关性,新辅助化疗可降低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的水平,能否作为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判定指标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化学疗法对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微血管密度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允辉 阎春林 廖康煌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1-153,共3页
目的:了解光化学疗法(PUVA)对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微血管密度(MVD)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34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患者PUVA治疗前后皮损中的MVD,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PUVA治疗前后... 目的:了解光化学疗法(PUVA)对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微血管密度(MVD)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34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银屑病患者PUVA治疗前后皮损中的MVD,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PUVA治疗前后血清VEGF的水平。结果:银屑病患者PUVA治疗前的MVD明显高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银屑病患者PUVA治疗前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结论:PUVA可能通过抗血管新生作用来治疗银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光化学疗法 血管密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肺化瘀汤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一氧化氮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2
7
作者 冯原 陈斯宁 +7 位作者 江颖 周颖 廖海菲 冯洁 黎展华 朱林 林伟楠 李健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223-2229,共7页
背景肺癌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而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率占肺癌的70%~80%,放化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措施,但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补肺化瘀汤是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方,对常见肺部疾病和肺癌均有一定的疗效,但现有... 背景肺癌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一杀手,而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率占肺癌的70%~80%,放化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措施,但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补肺化瘀汤是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方,对常见肺部疾病和肺癌均有一定的疗效,但现有研究仅局限于补肺化瘀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鲜见报道。目的观察补肺化瘀汤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进行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7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常规一线化疗方案(长春瑞滨+顺铂)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肺化瘀汤,1剂/d,3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NO、VEGF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水平、中医证候评分、生存质量[KP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以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稳定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NO、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KPS评分、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脱发、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肺化瘀汤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下调血清NO、VEGF水平,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减轻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一氧化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补肺化瘀汤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房水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测定和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钰洁 侯旭 胡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19-623,共5页
背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严重致盲眼病,与视网膜组织缺氧后分泌因子有关,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但仅用抗VEGF疗法并不能完全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PDGF—C... 背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严重致盲眼病,与视网膜组织缺氧后分泌因子有关,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但仅用抗VEGF疗法并不能完全抑制新生血管的生长。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PDGF—C)参与眼内病理性新生血管的生成,但PDGF—C在NVG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定量检测NVG患者房水中VEGF和PDGF—C的质量浓度,为NVG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就诊的NVG患者62例62眼,其中10眼近1年内曾行视网膜光凝和/或冷凝治疗,其他52眼中原发病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者16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者20眼,视网膜脱离(RD)术后者5眼,视网膜血管炎(Eales病)者4眼,未知原因者7眼;虹膜新生血管Ⅱ级者13眼,Ⅲ级者29眼,Ⅳ级者10眼。同期纳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例11眼作为对照。分别于手术中采集受检眼房水0.1~0.2ml,应用ELISA法检测受检眼房水中VEGF和PDGF—C质量浓度。结果NVG组患眼房水中VEGF和PDGF—C质量浓度分别为(1138.17±69.31)ng/L和(29.80±1.6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9.54±49.81)ng/L和(18.60±1.8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95、20.49,均P〈0.01)。视网膜光凝和/或冷凝组患眼房水中VEGF和PDGF—C质量浓度分别为(1095.99±52.71)ng/L和(28.55±0.94)ng/L,均低于非光凝和/或冷凝组的(1146.28±69.57)ng/L和(30.04±1.6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0,P=0.034;t=-2.760,P=0.008)。NVG患者房水中VEGF与PDGF-C质量浓度呈正相关(r=0.346,P=0.006)。不同原发病组间及不同虹膜新生血管分级组间患眼房水中VEGF和PDGF-C质量浓度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VG患者房水中VEGF和PDGF-C质量浓度明显升高,视网膜光凝和/或冷凝治疗可抑制VEGF和PDGF-C的产生,靶向抑制PDGF—C可为NVG的抗新生血管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血管疾病/并发症 细胞因子/代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小板源性 生长因子一C 房水代谢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贫血病人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欢 张嵘 +4 位作者 刘卓刚 杨威 廖爱军 李迎春 杨璐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2-92,共1页
采用ELISA法检测38例良性贫血病人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并选择20例健康对照。贫血病人血浆中VEGF浓度平均值为(341.56±102.29)pg/m l,对照者为(187.32±62.78)pg/m l,两组之间存在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Hb... 采用ELISA法检测38例良性贫血病人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并选择20例健康对照。贫血病人血浆中VEGF浓度平均值为(341.56±102.29)pg/m l,对照者为(187.32±62.78)pg/m l,两组之间存在十分显著性差异(P<0.01)。Hb≥60 g/L组和Hb<60 g/L组血浆VEGF浓度分别为(297.17±108.72)pg/m l和(366.48±98.63)pg/m l,二者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贫血本身能够增加血浆中VEGF浓度,贫血程度越重,VEGF浓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秀美 沈方臻 +1 位作者 匡弢 刘克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07-209,共3页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NSCLC 临床分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检测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段勇 李鸽 胡慧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8-610,共3页
本研究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检测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意义。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初治NHL患者58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入院参加体检的58例健康体检者... 本研究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检测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意义。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初治NHL患者58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入院参加体检的58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血清LDH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β2-MG和VEGF水平,超过正常值范围判断为该指标阳性。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HL患者的LDH、β2-MG、VEGF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HL组患者中,不同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患者LDH与VEGF水平变化显著。与低度恶性患者相比,中度恶性与高度恶性患者的LDH与VEGF水平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临床Ⅰ期患者相比,临床Ⅱ、Ⅲ及Ⅳ期患者血清LDH与VEGF水平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HL组58例患者中,LDH阳性30例,占51.72%,β2-MG阳性39例,占67.24%,VEGF阳性29例,占50.00%。结论:血清LDH、β2-MG、VEGF水平检测对NHL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乳酸脱氢酶 Β2微球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脉糖眼明胶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徐寒松 孔德明 向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327-1327,1332,共2页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多项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浆VEGF...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多项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浆VEGF增高可通过多种途径破坏血-视网膜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糖眼明胶囊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排卵全程应用225U促黄体生成素对取卵及胚胎移植日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媛 苗本郁 +2 位作者 麦庆云 徐艳文 周灿权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促黄体生成素在控制性超排卵中降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有效性。【方法】20例在超排卵全程添加225 U促黄体生成素(实验组)同50例未添加患者(对照组)比较超排卵启动日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人绒毛膜激素注射日、... 【目的】探讨促黄体生成素在控制性超排卵中降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有效性。【方法】20例在超排卵全程添加225 U促黄体生成素(实验组)同50例未添加患者(对照组)比较超排卵启动日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人绒毛膜激素注射日、取卵日及胚胎移植日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较启动日的升高水平。【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启动日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人绒毛膜激素注射日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较启动日的升高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取卵日(P=0.017)及胚胎移植日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较启动日的升高水平(P=0.009)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25 U促黄体生成素在超排卵全程应用可有效降低取卵及胚胎移植日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排卵 促黄体生成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河猴血管内皮细胞移植替代角膜内皮细胞后房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勤 胡竹林 杨忠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索恒河猴血管内皮细胞移植替代角膜内皮细胞后房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浓度的变化。方法实验组将体外培养增殖的恒河猴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通过离心沉淀法移植到撕除后弹力层的恒河... 目的探索恒河猴血管内皮细胞移植替代角膜内皮细胞后房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浓度的变化。方法实验组将体外培养增殖的恒河猴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通过离心沉淀法移植到撕除后弹力层的恒河猴角膜内表面;对照组撕除角膜内皮层后,不做任何处理,直接原位缝合角膜植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2周、3周、4周、6周、8周、12周抽取房水,通过ELISA方法检测其中VEGF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1周时VEGF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3周、4周时实验组VEGF浓度分别为(374.74±3.30)ng·L-1、(419.06±1.39)ng·L-1、(481.83±3.36)ng·L-1,同时间点对照组分别为(271.11±1.12)ng·L-1、(345.18±3.27)ng·L-1、(380.33±5.03)ng·L-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应时间点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1周、2周、3周、4周VEGF浓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时间点与术前(128.75±3.83)n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VEGF浓度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移植到角膜内表面后,房水VEGF浓度在术后4周内持续升高,之后稳定在一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河猴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房水 角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对不可切除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文军 舒小镭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5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索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对不可切除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 目的探索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对不可切除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不可切除Ⅲ期NSCLC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治疗效果、预后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EGF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周和2周,两组患者VEGF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客观缓解率、1年生存率及1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不可切除Ⅲ期NSCLC,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VEGF水平,提高肿瘤缓解率,改善患者预后,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 同步放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海绵微粒化疗栓塞肝细胞癌后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志刚 张跃伟 王帅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10期744-747,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GSPs化疗栓塞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该方法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0例原发性HCC患者(HCC组)GSPs化疗栓塞术前1天、术后4、7及28天和30... 目的通过观察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GSPs化疗栓塞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该方法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0例原发性HCC患者(HCC组)GSPs化疗栓塞术前1天、术后4、7及28天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中VEGF水平。结果 HCC患者术前外周血中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CC患者术后4天[(232.56±119.40)pg/ml]、7天[(290.33±97.17)pg/ml]外周血中VEGF水平较术前1天[(106.79±55.85)pg/ml]明显增高(P均<0.05);术后28天[(233.54±106.60)pg/ml]低于术后7天[(290.33±97.17)pg/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SPs化疗栓塞治疗HCC术后VEGF规律性的变化可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状态,为术后抗血管内皮生长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肝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对荷人颊癌裸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房思炼 王大章 +2 位作者 张静仪 郑光勇 杨西川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0-322,共3页
目的 定量测定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单抗E1 1 组、生理盐水组荷人颊癌裸鼠血清中VEGF含量并进行比较 ,以观察E1 1 对体内可溶性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接种人颊鳞癌的BALB c裸小鼠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E1 1 或生理盐水。... 目的 定量测定抗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单抗E1 1 组、生理盐水组荷人颊癌裸鼠血清中VEGF含量并进行比较 ,以观察E1 1 对体内可溶性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接种人颊鳞癌的BALB c裸小鼠分别通过腹腔或瘤周皮下注射E1 1 或生理盐水。接种后第 18天处死 ,收集裸鼠血清 ,采用改进的间接ELISA法定量测定VEGF含量。结果 E1 1 组裸鼠血清中VEGF含量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 ,其中E1 1 瘤周皮下组VEGF水平最低 ,仅 (1 17±0 13) μg L。结论 抗人VEGF单抗是通过中和VEGF而阻断其发挥促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从而产生抑瘤效应。荷人颊癌裸鼠血清中VEGF的水平与其荷瘤的瘤重呈正相关关系 ,提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VEGF是新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单克隆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放疗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国旗 许奕 王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66-368,共3页
目的 :检测放疗前后鼻咽癌等肿瘤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 ,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 86例肿瘤患者和 2 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VEGF水平进行测定 ,并对其变化、与临床分期及患者生存的关系... 目的 :检测放疗前后鼻咽癌等肿瘤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 ,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对 86例肿瘤患者和 2 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VEGF水平进行测定 ,并对其变化、与临床分期及患者生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肿瘤患者放疗前血清VEGF水平为 (2 0 7.5± 16 8.5 )pg/ml,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 (P <0 .0 5 )。其中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VEGF水平与健康体检者的差异无显著性 ,但放疗后明显降低 (P <0 .0 5 )。鼻咽癌福州分期标准的T4和临床分期Ⅳa患者的放疗前血清VEGF水平较高。放疗前血清VEGF水平明显升高的患者生存期较短 (P =0 .0 0 6 1)。结论 :放疗前肿瘤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 ,鼻咽癌放疗前VEGF水平明显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肿瘤 放疗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预处理间充质干细胞对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及再内皮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然尊 石蓓 +3 位作者 郭艳 王正龙 盛谨 龙仙萍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再内皮化的影响。方法新西兰雄性大白兔72只,随机分为缺氧预处理MSCs移植组(处理组)、非处理MSCs移植组(非处理组)及对照... 目的探讨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再内皮化的影响。方法新西兰雄性大白兔72只,随机分为缺氧预处理MSCs移植组(处理组)、非处理MSCs移植组(非处理组)及对照组,每组24只。术后1、2、4周采集外周血检测VEGF水平;术后1、4周留取血管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归巢MSCs分析、再内皮化程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处理组和非处理组兔1、2、4周VEGF水平明显升高;与非处理组比较,处理组兔1、2周VEGF水平明显升高。与移植后1周时比较,处理组和非处理组兔2周时VEGF水平明显降低。移植后4周时内皮化程度分析显示,处理组和非处理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处理组又明显优于非处理组(P<0.05)。结论 MSCs移植能够显著提高兔外周血VEGF水平,加速损伤血管再内皮化;移植经缺氧预处理的MSCs可增强上述作用,可能与缺氧应激诱导MSCs分泌VEGF等细胞因子功能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缺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颈动脉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饮食综合干预联合硝苯地平和依诺肝素钠对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生长因子、同型半胱氨酸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佳 董鹏 +1 位作者 刘小玮 温烯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8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饮食综合干预联合硝苯地平和依诺肝素钠对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运动-饮食综合干预联合硝苯地平和依诺肝素钠对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20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孕妇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硝苯地平片口服和依诺肝素钠皮下注射,观察组孕妇在此基础上联合运动-饮食综合干预。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前后血清PLGF、Hcy、VEGF、尿蛋白水平、血压、凝血功能指标、妊娠结局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7 d后,两组孕妇血清PLGF、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均显著长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血清Hcy、尿蛋白、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收缩压、舒张压、血小板(platelet,PLT)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观察组孕妇治疗7 d后血清PLGF、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PT、APTT均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Hcy、尿蛋白、Hb水平、收缩压、舒张压、PL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孕妇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终止妊娠孕周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体重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饮食综合干预联合硝苯地平和依诺肝素钠能够改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PLGF、Hcy、VEGF水平和凝血功能,降低血压,延长期待治疗时间,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饮食综合干预 依诺肝素钠 重度子痫前期 胎盘生长因子 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