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8篇文章
< 1 2 7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马璟曦 罗勇 蔡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测电针大鼠双侧合谷穴(LI 4)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间可能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目的观测电针大鼠双侧合谷穴(LI 4)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间可能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模型组(n=42)和电针组(n=42)。观察局灶性脑缺血1 h后再灌注2 h、12 h、24h、3 d、7 d、14 d、21 d共7个时相点,每个时相点6只大鼠。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检测VEGFR-2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再灌注后12 h、24 h,电针组VEGFR-2 mRNA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3 d也高于模型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海马区BDNF蛋白在再灌注后2 h开始增加(P<0.05),24 h达高峰(P<0.01),3 d后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呈现增加幅度降低的趋势。结论电针能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R-2 mRNA、BDNF蛋白的表达;神经血管因子可能是神经发生与血管生成联系与作用的分子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再灌注 神经血管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电针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彦尧 彭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27-1531,共5页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是60岁以上老年人致盲性眼病最主要的病因之一。眼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是60岁以上老年人致盲性眼病最主要的病因之一。眼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结合,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和wAMD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当前wAMD的一线治疗方式为抗VEGF治疗,但该方法存在药物浓度维持时间短,需频繁眼内注药,部分患者接受反复抗VEGF治疗后视力无法提高或提高后不能稳定维持。随着基础与临床对wAMD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与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有关VEGFR-2的分子结构、病理生理学功能、在wAM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所介导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3
作者 康从民 王大伟 +1 位作者 吕英涛 张媛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67-1274,共8页
血管新生是许多生理和病理进程发生的重要机理.在生物体内,血管新生需经过多步精细调控历程,现有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尤其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所介导的信号级联通路是其中关键性的调... 血管新生是许多生理和病理进程发生的重要机理.在生物体内,血管新生需经过多步精细调控历程,现有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尤其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所介导的信号级联通路是其中关键性的调节途径.VEGF/VEGFR-2所介导的信号级联通路可以调控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存活和通透性的改变,促进血管的新生.VEGF与VEGFR-2的胞外区特异性结合后,引起受体的二聚化和自身的交互磷酸化,使胞内特定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下游信号蛋白可以通过其Src同源结构域-2(SH2)与VEGFR-2结合,随后激活下游的效应蛋白,调控内皮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此外,VEGF/VEGFR-2信号通路还可以下调树突细胞(DC)的活性.对VEGF/VEGFR-2信号通路作用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新药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 血管新生 肿瘤 树突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在植入前小鼠胚胎发育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韩雅玲 李颖佳 +2 位作者 齐岩梅 康建 闫承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59-1262,共4页
目的:探讨植入前小鼠胚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Flk-1)的表达规律及其在小鼠胚胎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对0.5-3.5d小鼠胚胎行全胚免疫荧光染色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胚胎发育过程中Flk-1表达时相及其变化;取8细胞期胚胎行... 目的:探讨植入前小鼠胚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Flk-1)的表达规律及其在小鼠胚胎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对0.5-3.5d小鼠胚胎行全胚免疫荧光染色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胚胎发育过程中Flk-1表达时相及其变化;取8细胞期胚胎行体外培养,加入5mg/LFlk-1中和抗体,分析36h囊胚形成率。结果:在植入前小鼠胚胎中Flk-1mRNA于4细胞期开始表达,8细胞期达高峰,桑椹胚期和囊胚期无表达;Flk-1蛋白表达定位于胚胎外缘和细胞交界处,于4细胞期和8细胞期表达呈阳性,桑椹胚期、囊胚期表达呈阴性;于体外培养的8细胞期培养液中加入5mg/L中和抗体后,36h囊胚形成率降低。结论:在小鼠植入前胚胎发育不同阶段Flk-1表达不尽相同,其作用可能与Flk-1促进植入前胚胎发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胚胎发育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抑制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晓静 葛银林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8,共6页
应用化学修饰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抑制裸鼠乳腺癌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VEGFR2,又称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KDR)的表达,探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人乳腺癌(MCF-7)裸鼠移植瘤生长的... 应用化学修饰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抑制裸鼠乳腺癌移植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基因(VEGFR2,又称kinase insert domain-containing receptor,KDR)的表达,探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人乳腺癌(MCF-7)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雌裸鼠皮下种植MCF-7细胞,肿瘤长至一定大小时,随机分为对照组(A)、转染试剂对照组(B)、小剂量治疗组(C)及大剂量治疗组(D).肿瘤局部分别注射葡萄糖溶液、Invivo jetPEITM转染试剂和Invivo jetPEITM转染试剂包裹的KDRsi RNA.22d后处死全部动物,取肿瘤,测其大小及重量,HE及免疫组化染色,微血管密度计数,同时用RT-PCR检测KDR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siRNA治疗组瘤组织的增长受到明显抑制;HE染色显示,治疗组肿瘤中心区出现大面积细胞坏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染色阳性血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RT-PCR结果表明,治疗组KDR表达下调.对照组各指标无显著变化.因此,化学修饰的siRNA介导的RNAi可以降低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血管中KDR表达,抑制血管生成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是潜在的肿瘤治疗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SIRNA MCF-7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小板反应蛋白-1及微血管密度检测
6
作者 杨静 孔红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23-325,共3页
关键词 宫颈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α 血小板 反应蛋白-l 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7
作者 杨阳 张文华 王万祥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12,共10页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 目的分析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探究3种标志物对于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9年9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胆囊癌根治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的55例患者术后标本及临床资料。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ER-2、VEGF-A、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3种标志物表达情况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Cox回归模型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使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患者的预后情况,并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差异。结果55例患者的癌组织中HER-2高表达15例(27.2%)、VEGF-A高表达23例(41.8%)、PD-L1高表达18例(32.7%),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HER-2表达组在肿瘤位置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VEGF-A表达组在肿瘤最大直径、肿瘤分化度、肿瘤位置、N分期、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PD-L1表达组在周围器官侵犯、脉管侵犯、疾病分期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A19-9水平、HER-2表达为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术前CA19-9水平、肿瘤最大直径、N分期、VEGF-A、PD-L1表达为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值均<0.05)。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HER-2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相比于HER-2低表达患者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HER-2、VEGF-A、PD-L1对于胆囊癌患者的临床意义重大,是潜在的靶向治疗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评估胃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状态的价值
8
作者 王素雅 詹鹏超 +4 位作者 邢静静 梁盼 岳松伟 张永高 高剑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基于CT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建立可无创性评估胃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63例经病理确诊为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HER-2阳性患者49例,阴性214例。将所有患者以7:3... 目的:基于CT影像组学及临床特征建立可无创性评估胃腺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状态的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63例经病理确诊为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HER-2阳性患者49例,阴性214例。将所有患者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85)和验证集(n=78)。基于3D Slicer软件和门脉期CT图像手动勾画病灶感兴趣区(RO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比较HER-2阳性与阴性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临床独立预测因子,建立临床模型。基于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算法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计算影像组学分数(Radscore)。结合临床独立预测因子和Radscore构建联合模型。根据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绘制校准曲线评价模型预测概率与真实概率之间的一致性,采用决策曲线(DCA)分析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肿瘤厚径(OR=1.04,P=0.033)、cT分期(OR=2.39,P=0.038)、cN分期(OR=2.15,P=0.046)为HER-2阳性表达的临床独立预测因子。在训练集中,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预测胃癌HER-2阳性表达的的AUC分别为0.711(0.626~0.795)、0.852(0.787~0.917)和0.872(0.808~0.936);在验证集中,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预测胃癌HER-2阳性表达的的AUC分别为0.698(0.534~0.861)、0.818(0.698~0.938)和0.853 (0.747~0.959)。校准曲线显示联合模型预测概率与真实概率之间的一致性良好,DCA结果显示联合模型可为胃腺癌患者提供临床净获益。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和临床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可用于治疗前无创性评估胃腺癌的HER-2表达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表达状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剂相关性高血压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诊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张莉 夏彬凤 +3 位作者 黄慧慧 王茹 孔敏 尹霞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4-863,共10页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CTR-CVT)逐渐成为影响肿瘤幸存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研发的VEGF及其受体抑制剂(VEGF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改善患者预后,但VEGFIs诱...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CTR-CVT)逐渐成为影响肿瘤幸存者预后的关键因素。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靶点研发的VEGF及其受体抑制剂(VEGFIs)作为新型抗肿瘤药物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改善患者预后,但VEGFIs诱导的高血压作为其最常见的CTR-CVT,可能会限制和影响其应用并引起严重心血管疾病(CVD)。对应用VEGFIs治疗的肿瘤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压,早期评估,优化管理,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抗肿瘤疗效和最低的CTRCVT风险。现就VEGFIs相关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策略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更好地管理和应对VEGFIs相关性高血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抑制剂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毒性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细胞角蛋白19片段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顺铂治疗效果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海英 吴凯 田胤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452-345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RFA21-1)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顺铂化疗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130例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采用顺铂为基础化疗...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RFA21-1)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顺铂化疗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130例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采用顺铂为基础化疗的晚期驱动基因阴性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标准的一线治疗,作为观察对象;同期选取100例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MMP-9、CYRFA21-1、VEGF水平,通过顺铂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治疗无效组15例,治疗有效组37例;治疗显效组78例,比较各组血清MMP-9、CYRFA21-1、VEGF水平,探索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顺铂治疗后,血清MMP-9、CYRFA21-1、VEGF水平均降低(P<0.05);与治疗无效组相比,治疗显效组、治疗有效组患者血清MMP-9、CYRFA21-1、VEGF水平均降低(P<0.05);对比治疗显效组、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患者各项因素分析,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9、CYRFA21-1、VEGF同样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顺铂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采用ROC分析得出,血清MMP-9、CYRFA21-1、VEGF单项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顺铂治疗效果,预测价值较高(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患者血清中MMP-9、CYRFA21-1、VEGF表达水平升高,MMP-9、CYRFA21-1、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顺铂治疗后,其表达降低,且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顺铂治疗效果有关,临床可通过早期监测血清MMP-9、CYRFA21-1、VEGF水平早期预测治疗效果,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顺铂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治宽 孟海燕 +1 位作者 韩春 杨俊兰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Her-2、VEGF的表达变化,分析Her-2与VEGF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复发转移灶中He...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中Her-2、VEGF的表达变化,分析Her-2与VEGF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复发转移灶中Her-2、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40.00%、53.33%,显著高于原发灶(18.33%、31.67%)(P<0.05);Her-2总的变化率为28.33%,VEGF总的变化率为35.00%。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中Her-2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Her-2与VEGF可能发挥协同作用,提示乳腺癌患者预后差,两者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原发灶 复发转移灶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聚乙二醇-聚乳酸偶联人源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隐形纳米粒的抗肝癌机制探讨 被引量:5
12
作者 殷香保 邬林泉 +4 位作者 黄跃英 黄明文 王恺 周凡 余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2805-2809,共5页
目的探讨以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为载体材料包载的三氧化二砷(As2O3),同时偶联人源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隐形纳米粒的抗肝癌机制。方法以PEG-PLA为载体材料,W/O/W型超声乳化制备As2O3纳米粒,同时偶联具有肝癌靶... 目的探讨以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为载体材料包载的三氧化二砷(As2O3),同时偶联人源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隐形纳米粒的抗肝癌机制。方法以PEG-PLA为载体材料,W/O/W型超声乳化制备As2O3纳米粒,同时偶联具有肝癌靶向作用的VEGFR-2,得到人源抗VEGFR-2/As2O3-PEG-PLA纳米粒,同时以相同方法制作香豆素6(C6)-PEG-PLA及抗VEGFR-2/C6-PEG-PLA纳米粒。测定纳米粒粒径分布、Zata电位;MTT法计算As2O3、As2O3-PEG-PLA及抗VEGFR-2/As2O3-PEG-PLA对Bel 7402肝癌细胞IC50值;采用流式细胞实验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验检测人肝癌Bel 7402细胞摄取C6-PEG-PLA及抗VEGFR-2/C6-PEG-PLA纳米粒的速度和强度;将18只肝癌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s2O3、As2O3-PEG-PLA、抗VEGFR-2/As2O3-PEG-PLA溶液,给药后12 h处死小鼠,取肿瘤、脾、心、肺、肝、肾等组织,测试其中As2O3浓度;再将另24只肝癌裸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As2O3、As2O3-PEG-PLA、抗VEGFR-2/As2O3-PEG-PLA及0.9%氯化钠溶液,给药后第17 d,处死小鼠,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抗VEGFR-2/As2O3-PEG-PLA平均粒径为(141.9±13.2)nm(PDI=0.23),呈正态分布,Zata电位为(10.2±1.1)m V。As2O3、As2O3-PEG-PLA、抗VEGFR-2/As2O3-PEG-PLA的IC50值分别为(1.53±0.22)μmol/L,(2.30±0.18)μmol/L和(1.80±0.22)μmol/L。不同剂型IC50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03,P=0.018)。不同时间点人肝癌Bel 7402细胞摄取抗VEGFR-2/C6-PEG-PLA的速度均高于C6-PEG-PL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2,P=0.045;t=2.231,P=0.035;t=2.311,P=0.022)。As2O3组不同组织As2O3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8,P=0.018);As2O3-PEG-PLA组不同组织As2O3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9,P=0.034);抗VEGFR-2/As2O3-PEG-PLA组不同组织As2O3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01,P=0.022)。对照组、As2O3组、As2O3-PEG-PLA组和抗VEGFR-2/As2O3-PEG-PLA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2.6%、45.9%、66.2%和87.9%。4组肿瘤抑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9,P=0.018)。结论以PEG-PLA为载体材料制备得到As2O3纳米制剂,且偶联具有肝癌靶向作用的VEGFR-2,用于肝癌的治疗,可显著提高As2O3的生物利用度,为构建As2O3肝癌靶向纳米递送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剂 聚乙二醇-聚乳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肝肿瘤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及雌激素受体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石文静 陈超 +2 位作者 周国民 胡宝洋 肖虹蕾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8-232,共5页
目的 测定新生小鼠视网膜正常发育及视网膜病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改变,了解它们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7日龄(P7)C57BL/6J新生小鼠47... 目的 测定新生小鼠视网膜正常发育及视网膜病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改变,了解它们在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7日龄(P7)C57BL/6J新生小鼠474只,雌雄各半,分为吸氧组和对照组两大组,再按性别分成4小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VEGF、FGF-2和ER的mRNA水平,用免疫组化测定它们的蛋白水平.具体分组及取材时间为:组1(n=126),吸氧组,雌性;组2(n=126),吸氧组,雄性,两组均自吸氧后每天分离视网膜至P21(P8~P21)行RT-PCR,每天摘眼石蜡包埋后行免疫组化;组3(n=111),对照组,雌性;组4(n=111),对照组,雄性,均自P7起每天分离视网膜至P17(P7~P17)行RT-PCR,自P7起每天摘眼至P21(P7~P21)行免疫组化.结果 (1)VEGF mRNA在正常小鼠自P7起上升,P9达高峰,P11起下降并始终维持低水平;在吸氧组自P8起显著下降,且在整个吸氧阶段持续降低,至出氧箱后缓慢上升,自P15起显著上升,并和对照组形成显著差异,受氧浓度的调节非常明显.FGF-2 mRNA在正常小鼠始终维持相对稳定的低水平;在吸氧组,吸氧期间无明显变化,出氧箱后3 d开始上升.ER mRNA在正常小鼠自P7起上升,P9达高峰,P11起下降并始终维持低水平;在吸氧组,吸氧期间变化与对照组相似,出氧箱后5 d开始上升,并维持较高水平直至P21.这3个细胞因子的蛋白水平变化均晚于其基因水平变化,但变化趋势基本相同.(2)性别和吸氧都不能单独影响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P>0.05);日龄可独立地影响它们的表达;吸氧和日龄两因素结合起来可显著影响它们的表达(P<0.000 1).结论 引起ROP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早产,吸氧是其重要的外因;VEGF、FGF-2和ER参与血管的形成,在视网膜血管正常发育和ROP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VEGF直接受氧浓度调节,在众多细胞因子中可能起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视网膜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雌激素受体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HL-60细胞增殖、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少珠 陈铭珍 黄秀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2-267,共6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小檗碱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的影响。选用HL-60细胞体外培养,在不同浓度的小檗碱(6-96μg/ml)作用下,应用CCK-8法检测小檗碱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 本研究旨在观察小檗碱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表达的影响。选用HL-60细胞体外培养,在不同浓度的小檗碱(6-96μg/ml)作用下,应用CCK-8法检测小檗碱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L-60细胞的凋亡水平及细胞周期的分布;用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VEGFR2 mRNA及VEGFR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小檗碱能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呈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随着小檗碱浓度增加,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同时VEGFR2 mRNA和VEGFR2蛋白表达减少。结论:小檗碱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改变HL-60细胞周期,下调VEGFR2 mRNA及VEGFR2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HL-60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与普通型平滑肌瘤中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文泽 马国涛 +6 位作者 肖雨 梁智勇 楼伟珍 李霁 赵大春 吴焕文 刘彤华 《协和医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97-301,共5页
目的探索bc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及普通型平滑肌瘤(leiomyoma,LM)中表达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IVL,并匹... 目的探索bc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及普通型平滑肌瘤(leiomyoma,LM)中表达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IVL,并匹配10例LM作为对照,挑选存档组织块进行bcl-2和VEGFR-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肿瘤细胞的表达情况并与LM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例IVL病例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全部呈中-强着色,阳性率100%;VEGFR-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9例呈中-强着色,1例阴性,阳性率95%。10例LM的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呈弱-中等着色,阳性率100%;而VEGFR-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则均为阴性,阳性率为0。结论 Bcl-2和VEGFR-3在IVL中均呈高表达,尤其VEGFR-3表达与LM有明显差异,提示IVL具有与LM不同的分子改变,而这些分子改变可能在IVL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BCL-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吲哚酮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16
作者 李卡 朱驹 +2 位作者 宋云龙 张万年 陈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334-1337,共4页
目的:建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十站:从报道的2一叫咪酮类***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选取35个化合物,采用分子全局最低能量构象以最小二乘匹配法叠合分子建立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 目的:建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十站:从报道的2一叫咪酮类***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中选取35个化合物,采用分子全局最低能量构象以最小二乘匹配法叠合分子建立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MFA)模型。结果:模型的交叉验证系数 Q’一0.625,传统相关系数 r’一0.968,F;。。一175.475,标准误 S。一0.124。结论:利用COMFA方法建立的化合物三维定量构效关系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以指导新的活性更优的抑制剂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吲哚酮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 血管生成 肿瘤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HIPK2调节miR-7-5p/TCF4轴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17
作者 谷君 任卫东 +4 位作者 李会贤 邓文娟 胡利梅 刘慧颖 蔡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7-261,267,共6页
目的研究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circHIPK2)调节miR-7-5p/转录因子4(TCF4)轴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共转染组、敲低circHIPK2组... 目的研究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circHIPK2)调节miR-7-5p/转录因子4(TCF4)轴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阴性对照共转染组、敲低circHIPK2组、过表达miR-7-5p组、敲低circHIPK2+敲低miR-7-5p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给予10 nmol/L AngⅡ,构建高血压损伤模型,转染后测定circHIPK2、miR-7-5p和TCF4 mRNA表达水平;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ROS)表达、抗氧化酶活性、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凋亡相关蛋白和TCF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circHIPK2和TCF4 mRNA表达水平、凋亡率、ROS相对表达、IL-6水平、IL-1β水平、IL-18水平、Bax和TCF4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细胞活力、miR-7-5p mRNA表达水平、线粒体膜电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活性、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敲低circHIPK2、过表达miR-7-5p均可逆转上述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病理变化。敲低miR-7-5p可降低敲低circHIPK2对模型组细胞病理变化的改善作用。结论敲低circHIPK2可通过上调miR-7-5p表达而减弱TCF4表达,进而降低Ang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最终抑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同源域相互作用蛋白激酶2 miR-7-5p/TCF4轴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及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与宫颈鳞癌淋巴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彭孝莲 吴宜林 +1 位作者 孟杰 丁晖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15-918,I0001,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及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及淋巴转移的关系,为临床预测宫颈鳞癌淋巴转移提供有意义的实验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P-V二步法检测11例正常宫颈,15例宫颈上...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及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及淋巴转移的关系,为临床预测宫颈鳞癌淋巴转移提供有意义的实验依据。方法:用免疫组化P-V二步法检测11例正常宫颈,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63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VEGFR-3表达及D2-40标记的MLVD;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建立预测宫颈鳞癌淋巴转移的ROC曲线。结果:①正常宫颈、CIN及宫颈鳞癌3组中,VEGFR-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6.67%和74.6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37.20,P=0.000);D2-40标记的MLVD分别为1.55±1.04,7.40±2.87和17.14±5.53,3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H=48.731,P=0.000)。②VEGFR-3的高表达率在有淋巴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组(χ2=26.963,P=0.000);D2-40标记的MLVD与组织学分级、间质浸润深度及淋巴转移有关(P均(0.05)。③VEGFR-3表达强度与D2-40标记的MLVD呈正相关(r=0.757,P=0.001)。④当VEGFR-3的表达强度≥1.5,D2-40标记的MLVD≥18.50,两者联合≥18.50时均有预测宫颈鳞癌淋巴转移的意义(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0.894、0.901,P均=0.000)。结论:VEGFR-3的表达可能参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转移;检测VEGFR-3表达和D2-40标记的MLVD对预测宫颈鳞癌淋巴转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微淋巴管密度 淋巴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糖类抗原199及癌胚抗原对结肠癌诊断和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8
19
作者 毛海波 朱国栋 +3 位作者 方润娅 李宝秀 方喜生 刘国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8-432,共5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CEA)对结肠癌患者的诊断及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结肠癌患者100例,结肠良性病变10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检测患者血清中Ang-2...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CEA)对结肠癌患者的诊断及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结肠癌患者100例,结肠良性病变10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检测患者血清中Ang-2、VEGF、CA19-9、CEA的水平,并探讨其对结肠癌诊断及术后复发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结肠癌组血清Ang-2、VEGF、CA19-9、CEA水平较结肠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均升高(P <0.05);联合检测Ang-2、VEGF、CA19-9、CEA水平较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对结肠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升高;术前Ang-2、VEGF、CA19-9、CEA阳性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率分别高于各自阴性患者,生存分析显示不同表达状态其远处转移出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检测血清中Ang-2、VEGF、CA19-9、CEA的水平对诊断结肠癌具有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效能;术前血清中Ang-2、VEGF、CA19-9、CEA的水平与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发生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肿瘤转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糖类抗原199 癌胚抗原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胎盘生长因子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联合预测子痫前期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蔡莉娜 刘剑波 +1 位作者 吴树彪 朱宝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27-83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联合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门诊规范产前检查的38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并子痫...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联合预测子痫前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产科门诊规范产前检查的38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并子痫前期情况分为3组:对照组348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3例、重度子痫前期组11例。收集各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sFlt-1和PLGF水平并计算两者比值,采用三维超声测定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Flt-1/PLGF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3组孕妇年龄、采血时孕周、妊娠次数及体质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sFlt-1/PLGF、子宫动脉搏动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对照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轻度子痫前期组与重度子痫前期组比较,sFlt-1/PLGF、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Flt-1/PLGF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4[95%CI(0.082,0.926)],当截断点选择为9.99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4%和89.9%;子宫动脉搏动指数预测子痫前期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95%CI(0.700,0.890)],当截断点选择为0.715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和73.3%。两指标并联灵敏度为97.06%,特异度为65.80%;串联灵敏度为64.71%,特异度为97.41%。结论 sFlt-1/PLGF联合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对子痫前期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胎盘生长因子 子宫动脉搏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