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体舒通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和血清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边素艳 刘宏斌 杨庭树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观察安体舒通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血清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含量的影响,探讨醛固酮拮抗剂在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左前降支建立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 目的:观察安体舒通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血清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含量的影响,探讨醛固酮拮抗剂在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的机制。方法:通过结扎左前降支建立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小时存活大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8)、安体舒通组[n=8,安体舒通20mg/(kg·d)];另设假手术组(n=8)。安体舒通组灌胃给药,术后8周行血流动力学及左心室功能测定,Masson三色染色行非梗死区胶原容积分数测定,放免法行血清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测定。结果:对照组与安体舒通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41.64%对44.70%)。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压,左、右心室相对重量,左心室非梗死区胶原容积分数和血清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0.001);平均压、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及其校正值(±dp/dtmax/LVSP)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安体舒通组左心室舒张末压、非梗死区胶原容积分数、血清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含量显著降低(P<0.01-0.001);±dp/dtmax及其校正值±dp/dtmax/LVSP显著升高(P<0.05-0.01)。血清Ⅲ型胶原氨基末端肽含量与左心室舒张末压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560,P<0.001)。结论:安体舒通能有效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体舒通 大鼠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功能 血清 氨基 肽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水平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果明 刘先哲 +3 位作者 田丽红 黄秀凤 揭育丽 蒲晓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55-156,共2页
目的 观察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后 3个月内的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水平的变化规律 ,以及与QRS记分和 6min步行试验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 目的 观察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后 3个月内的血清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I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水平的变化规律 ,以及与QRS记分和 6min步行试验距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6例AMI患者发病后第 5 ,15 ,30 ,90天及 2 5例健康人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PICP和PⅢNP含量与出院时标准导联心电图QRS记分和第 90天的 6min步行试验距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MI患者第 5 ,15 ,30 ,90天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 (均P <0 0 1) ;PICP和PⅢNP含量与出院时QRS记分和 6min步行试验距离均显著相关 (均P <0 0 0 1)。结论 :未进行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未获成功的AMI患者血清PICP和PⅢNP含量明显增高并持续 3个月以上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肌梗死的面积和心功能状态 ,有助于预测AMI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 血清 前胶羧基端肽 前胶氨基端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及左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华 王雪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33-336,共4页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水平及左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40例 )和卡维地洛组 (40例 ) ,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血清PⅢNP及血浆内皮素的含量 ...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水平及左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 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40例 )和卡维地洛组 (40例 ) ,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测定血清PⅢNP及血浆内皮素的含量 ,采用彩色Doppler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左心室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参数。另选 3 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  结果 :血清PⅢNP水平 :治疗后 1、 3、 4、 8周末常规治疗组和卡维地洛组与同组发病第 2天比较均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常规治疗组和卡维地洛组组间比较治疗后 1、 3、 8周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血浆内皮素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和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流速 /心房收缩流速 :发病第 2天常规治疗组和卡维地洛组较对照组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常规治疗组和卡维地洛组组间比较治疗后 4周末亦有明显差异 (P <0 0 5或P<0 0 1)。治疗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卡维地洛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5)。  结论 :卡维地洛能降低血清PⅢNP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地洛 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 前胶氨基端肽 左心功能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与肺气肿合并肺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卫小红 吴小燕 +2 位作者 王军辉 Asmitanand Thakur 马爱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75-678,共4页
目的:观察肺气肿合并肺纤维化(CPFE)淋巴细胞亚型的分布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及纤维化程度,探讨其炎症反应、免疫状态与肺纤维化(PF)的关系。方法:对2005—03/2007—0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CPFE、2... 目的:观察肺气肿合并肺纤维化(CPFE)淋巴细胞亚型的分布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及纤维化程度,探讨其炎症反应、免疫状态与肺纤维化(PF)的关系。方法:对2005—03/2007—03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CPFE、25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19例对照进行如下检测:光镜下观察肺活检标本的病理改变;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炎细胞计数和分类;流式细胞术(FCM)检测BALF中T淋巴细胞亚型;放射免疫法检测BALF和血清PⅢNP水平。结果:活检病理结果发现,IPF组纤维化率高于CPFE组(P〈0.01),但两组纤维化率与是否吸烟均不相关(P〉0.05);BALF炎细胞分类结果显示CPFE组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比例均高于IPF组和对照组(P〈0.05,P〈0.01);FCM检测BALF发现CPFE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IPF组和对照组(P〈0.05);CPFE组和IPF组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三组之间CD4+的百分率无统计学差异;CPFE组与IPF组血清PⅢNP检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CPFE组血清PⅢNP检测值显著低于IPF组(P〈0.01)。BALF与血清PⅢNP水平呈正相关(γ=0.82)。结论:CPFE的PF病变具有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香烟烟雾刺激可能并非其直接或主要致纤维化因素;CPFE肺组织局部具有较IPF和对照明显且以CD8+T淋巴细胞增高为主的炎性反应,抗淋巴细胞炎症和免疫调节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病情;血清PⅢNP可用作早期发现CPFE和监测PF治疗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寒性肺疾病 肺纤维化 T淋巴细胞 前胶氨基端肽 放射免疫测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中老年人群血清骨转换标志物与FRAX骨折风险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陈虹谷 赵国阳 +1 位作者 马安培 王奕哲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09,共6页
目的研究健康中老年人群血清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与FRAX(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的相关性,探讨血清骨转化标志物在骨折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21例50岁以上健康中老年人群的年龄、性别、体质... 目的研究健康中老年人群血清骨转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s,BTMs)与FRAX(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的相关性,探讨血清骨转化标志物在骨折风险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121例50岁以上健康中老年人群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和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数据,计算出FRAX 10年骨折概率。以FRAX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FRAX-M)≥20%或FRAX髋部骨折概率(FRAX-H)≥3%人群为FRAX高骨折风险组,其他为FRAX低中骨折风险组,比较两组人群各临床指标差异;对FRAX 10年骨折概率和血清骨转换标志物进行相关分析并以FRAX 10年骨折概率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FRAX高骨折风险组受试者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总1型原胶原N端前肽(total type 1 procollagen N peptide,tP1NP)水平高于FRAX低中骨折风险组(P<0.05)。在相关性分析中,OC、tP1NP与FRAX-M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是0.385(P<0.001)和0.378(P<0.001);OC、tP1NP与FRAX-H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是0.308(P=0.001)和0.287(P=0.001)。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tP1NP均留在回归方程内,β分别为0.258(P<0.001)和0.306(P=0.001)。并且分层分析显示在加入tP1NP后,回归模型预测骨折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加。结论tP1NP可能是脆性骨折风险的重要因素,建议在临床骨折风险预测中考虑血清骨转换标志物tP1NP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标志物 总1前胶氨基端肽 骨折风险评估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成指标PINP与骨吸收指标β-CTX在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0
6
作者 丁瑞 阳毅 +3 位作者 侯俊霞 李思源 李军 孙侃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骨形成指标I型胶原氨基端肽原(procollagen type I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与骨吸收指标β-异构C-端肽(beta-isomerized C-telopeptide,β-CTX)的表达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合并骨质疏松(osteoprosis,OP)中的... 目的探讨骨形成指标I型胶原氨基端肽原(procollagen type I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与骨吸收指标β-异构C-端肽(beta-isomerized C-telopeptide,β-CTX)的表达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合并骨质疏松(osteoprosis,OP)中的意义。方法将118例研究对象按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检查结果分为3组,骨量正常组41例,骨量减少组42例,骨质疏松组35例。记录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病程等一般基线资料。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血钙(blood calcium,Ca)、血磷(phosphate,P)、血清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等生化指标,高压液相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 A1c),ELISA法检测血清骨形成指标PINP及血清骨吸收指标β-CTX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量减少组与OP组中的PINP、β-CTX均高于正常组(P<0.05),与骨量减少组相比,OP组中PINP、β-CTX均高于减少组(P<0.05)。股骨颈BMD与年龄、病程、FPG、Hb A1c、β-CTX、PINP呈负相关(r=-0.559、-0.368、-0.255、-0.284、-0.613、-0.314,P<0.05),与BMI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T2DM合并OP患者中骨形成与骨吸收均增高,属于高转换性的骨代谢,监测骨代谢标志物PINP与β-CTX,有助于早期诊断及防治T2DM合并OP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骨质疏松 i型氨基端肽 β-异构C-端肽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汉族男女性血清骨转换生化指标P1NP和β-CTX浓度范围再分析 被引量:25
7
作者 李梅 章振林 +6 位作者 李艳 邓伟民 邓忠良 胡莹莹 吕芳 徐苓 夏维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根据健康汉族男女性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浓度,按照不同年龄段进行分层再分析,建立简便... 目的根据健康汉族男女性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浓度,按照不同年龄段进行分层再分析,建立简便的参考范围。方法纳入位于中国不同纬度5个城市的健康汉族受试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骨形成指标P1NP及骨吸收指标β-CTX浓度,并检测骨代谢调节激素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及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采用自动分析仪检测肝肾功能及血清钙、磷浓度。按照〈30岁;男性:30~50岁,女性:30岁~绝经前;男性:51~70岁,女性:绝经~70岁;〉70岁不同年龄段,分层分析男女性β-CTX和P1NP浓度范围。结果纳入健康受试者1 436人,其中女性936人(65.18%),男性500人(34.82%)。受试者平均年龄(50.6±19.6)岁(15~110岁)。血清P1NP及β-CTX浓度呈非正态分布,总人群P1NP和β-CTX浓度中位数分别是49.36 ng/m L(95%CI:18.79~155.55 ng/m L)及0.37 ng/m L(95%CI:0.11~0.90 ng/m L)。女性按30岁~绝经前作为正常参考人群,血清P1NP及β-CTX浓度范围95%CI分别为17.10~102.15及0.08~0.72 ng/m L;以30~50岁男性为正常参考人群,血清P1NP及β-CTX浓度95%CI分别是20.29~110.53及0.11~0.83 ng/m L。结论在健康汉族大样本男女性建立不同年龄段血清P1NP及β-CTX浓度的正常范围,30岁以下男女性及女性绝经后20年骨转换处于较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生化指标 1羧基端肽交联 血清1原胶氨基端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骨代谢状态的相关性:附1389例观察 被引量:23
8
作者 洪维 朱汉民 +4 位作者 程群 甘洁民 李慧琳 杜艳萍 朱晓颖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1年第4期224-231,共8页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人群血清25羟化维生素D水平与甲状旁腺激素及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自动电子发光免疫法检测健康成人血清25羟化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TH)、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β-Ⅰ型胶原C端肽...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人群血清25羟化维生素D水平与甲状旁腺激素及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自动电子发光免疫法检测健康成人血清25羟化维生素D(25OHD)、甲状旁腺素(PTH)、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β-Ⅰ型胶原C端肽:β-CTX)。按血清25OHD不同水平将受试者分为维生素D极低组、维生素D严重低下组、维生素D低下组、维生素D中间水平组和维生素D高分位5组,比较血清25OHD与甲状旁腺激素及骨代谢的关系。结果接受检测的1 389位受试者年龄为22~88岁,平均年龄(65.8±10.9)岁。男性552名,女性837名,按血清25OHD水平分为5组:极低组≤4 ng/mL,120例(8.6%);严重低下组4.1~10 ng/mL,232例(16.7%);低下组10.1~20 ng/mL,744例(53.5%);中间水平组20.1~30 ng/mL,206例(14.8%);高分位组≥30.1 ng/mL,87例(6.3%)。检测结果显示,血清PTH水平随25OHD升高逐渐降低,呈负相关。血清PTH定值(cut-off value)的平台期在25OHD 16~20 ng/mL之间出现。BGP和PINP在极低组和严重低下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矫正PTH后,25OHD与BGP、PINP仍呈负相关。BGP平台期在25OHD 18~25 ng/mL之间出现,PINP平台期在25OHD 20~25 ng/mL之间出现。各组间βC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25OHD≤10 ng/mL时,骨形成标志物发生明显变化,血清25OHD是影响骨代谢调节因子之一,但作为单个因子,其影响力度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化维生素D 甲状旁腺素 骨钙素 原胶N端前肽 β-ⅠC端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ⅠCP、PⅢNP水平对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及胶原重构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李进嵩 陶剑虹 +6 位作者 蔡力 姜荣建 李春梅 孔洪 刘明江 舒燕 贺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40-644,共5页
目的探讨心脏舒张功能障碍中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脏舒张功能障碍、胶原重构的关系。方法 60只兔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心肌梗死(MI)组、左室肥厚(LVH)组(n=20)。第2、4、8、12周EL... 目的探讨心脏舒张功能障碍中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脏舒张功能障碍、胶原重构的关系。方法 60只兔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心肌梗死(MI)组、左室肥厚(LVH)组(n=20)。第2、4、8、12周ELISA检测PⅠCP、PⅢNP水平及多普勒血流和组织超声检测各组E/e'比值;第12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测定各组标本胶原容积分数(CVF)和Ⅰ/Ⅲ型胶原比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组和LVH组PⅠCP、PⅢNP水平明显升高(P<0.05),MI组与LVH组比较PⅠCP、PⅢNP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并随时间增加;与对照组比较,MI组和LVH组E/e'比值明显升高(P<0.05),并随时间增加;与对照组比较,MI组和LVH组CVF明显升高(P<0.05)。PⅠCP、PⅢNP水平与E/e'比值呈正相关(P<0.05)。PⅠCP/PⅢNP比值与Ⅰ/Ⅲ胶原比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PⅠCP、PⅢNP水平可以评估不同病理状态下心脏舒张功能的改变及心肌胶原重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胶羧基端肽 前胶氨基端肽 心力衰竭 舒张性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NTX、血清BAP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爱军 陈文明 +1 位作者 李利红 刘晋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693-695,共3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uNTX)、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在监测实体瘤骨转移的作用已得到肯定,本研究旨在了解其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意义。方法:对38例MM患者(22例初治、12例复发/难治、4例平台... 背景与目的:近年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uNTX)、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BAP)在监测实体瘤骨转移的作用已得到肯定,本研究旨在了解其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意义。方法:对38例MM患者(22例初治、12例复发/难治、4例平台期),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6个月留取血清和晨起第2次中段尿,10名健康人作对照。应用ELISA法检测uNTX、sBAP浓度。结果:初治、复发/难治患者uNTX明显高于平台期和健康对照者;sBAP明显低于平台期和健康对照。Ⅲ期患者uNTX明显高于Ⅰ/Ⅱ期;sBAP明显低于Ⅰ/Ⅱ期。治疗3个月时uNTX、sBAP已有明显变化,有效者uNTX明显降低,sBAP升高;治疗6月时有效者uNTX继续降低,sBAP继续升高。而6个月时复查X线平片骨损害部位尚无明显改变。结论:骨代谢标志物uNTX、sBAP与多发性骨髓瘤骨质破坏密切相关,其变化明显早于X线平片。检测uNTX、sBAP有助于监测MM疾病进展及骨髓瘤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尿Ⅰ氨基端肽 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骨代谢指标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璟 杨丹 +9 位作者 姚衢 童梦霞 高琳 黄琦 张晗 王茜 章莹 张琳 袁晓英 廖鑫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与骨代谢指标β-CTX、PIN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189例,基于患者有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进行分组,将患者划分为合并病变组(DP...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与骨代谢指标β-CTX、PIN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189例,基于患者有无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进行分组,将患者划分为合并病变组(DPN组)和未合并病变组(NDPN组),两组分别为97例和92例。测定各组FPG、HbA1c、C肽、FIns、HOMA-IR、TG、TC、LDL-C、HDL-C、Ca、P、BMD(L2-L4、Neck、Troch、Ward’s三角)、β-CTX、PINP水平。结果与NDPN组比较,DPN组FPG、HbA1c、FIns、HOMA-IR、TG均高于NDPN组,而P、HDL-C、腰椎L2-L4、股骨颈Neck、Troch处BMD、β-CTX、PINP低于NDPN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β-CTX与FPG呈负相关(r=0.484,P<0.05);PINP与HDLC、P呈正相关(r分别为0.242、0.309,P<0.05),与HbA1c、HOMA-IR、股骨颈Neck呈负相关(r分别为-0.173、-1.460、-0.237,P<0.05)。结论DPN患者血清β-CTX、PINP水平降低,骨转换指标异常,可能具有更高的骨折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i型原胶N端前肽 β-异构-C端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硬化蛋白、PINP、CTX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程力 常九州 周卫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74-878,883,共6页
目的比较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组、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水平,探讨SO与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tide,PINP)、Ⅰ型胶原C端肽(typeⅠcollagen carboxytermin... 目的比较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组、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血清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SO)水平,探讨SO与Ⅰ型前胶原氨基末端(N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ⅠN-terminal propetide,PINP)、Ⅰ型胶原C端肽(typeⅠcollagen carboxyterminal peptide,CTX)、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关系。方法比较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组、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3组间年龄、绝经年限、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股骨颈及平均腰椎BMD、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5-(OH)D3、SO、PINP、CTX各指标的差异,并做SO与上述指标的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骨质疏松症组年龄、绝经年限显著高于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P均=0.000),低骨量组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P=0.009、0.002);(2)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25-(OH)D3缺乏113例(90.4%);(3)骨质疏松症组SO、PINP水平显著高于低骨量组、骨量正常组(P=0.000),低骨量组SO水平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P=0.045);(4)SO与PINP、年龄、绝经年限正相关(r=0.978、0.194、0.205),与股骨颈BMD、平均腰椎BMD、体重指数负相关(r=-0.518、-0.349、-0.24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O与PINP呈正相关(β=7.015,P=0.000)、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β=-11.245,P=0.023)。结论 (1)绝经后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者SO水平明显增高,与PI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股骨颈BMD呈显著负相关;(2)25(OH)D3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骨硬化蛋白 前胶氨基末端(N端)前肽 C端肽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预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一项回顾性横断面研究
13
作者 Qi X 邓晗 +1 位作者 祁兴顺 郭晓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502-502,共1页
【据《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 Practice》2015年12月报道】题: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一项回顾性横断面研究(作者Qi X等)为了评估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 【据《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 Practice》2015年12月报道】题: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一项回顾性横断面研究(作者Qi X等)为了评估透明质酸酶(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预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GEVs)的价值,来自沈阳军区总医院的Qi X等进行了一项回顾性横断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标志物 肝纤维化 食管胃静脉曲张 横断面 肝硬化 预测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前胶氨基端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与骨转换标志物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瑶 马维青 +1 位作者 吕芳 王国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视网膜病变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方法选取301名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将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和(或)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试验组,无微量白蛋白尿和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I...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视网膜病变患者骨转换标志物的变化。方法选取301名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将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和(或)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试验组,无微量白蛋白尿和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运用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I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type I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β-异构C-端肽(beta-isomerized Ctelopeptide,β-CTX)以及相关资料的差异,并对两组骨转换标志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间血清PINP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β-CTX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相关分析显示β-CTX与BUN(γ=-0.431,P=0.013)、Cr(γ=-0.602,P=0.013)、UA(γ=-0.538,P=0.012)、25(OH)D3(γ=-0.703,P=0.036)呈负相关,与HbA1c(γ=0.235,P=0.030)、PTH(γ=0.652,P=0.000)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和视网膜病变时,β-CTX明显增高,认为β-CTX可能成为监测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骨代谢变化的特异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i型原胶N-端前肽 β-异构C-端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骨转换标志物P1NP和β-CTX的参考区间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然星 李汉莲 +5 位作者 魏戌 高景华 谢雁鸣 韩艳 史颖红 游珂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9-775,共7页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不同年龄阶段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水平的分布趋势差异并初步建...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不同年龄阶段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ropeptide,P1NP)和I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水平的分布趋势差异并初步建立两者的参考区间。方法以北京地区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对符合入组标准的272名30~54岁女性血清P1NP和β-CTX水平进行检测。以5岁为一年龄段进行分组: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运用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和Kolmogorov-Smirnov Z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段两者的组间分布趋势差异,确定参考人群的特异年龄段,并应用非参数方法建立参考区间。结果 272名入组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39.51±5.85)岁,总体P1NP与β-CTX水平呈非正态分布。35~39岁与40~44岁的血清P1NP与β-CTX水平分布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将30~34岁及45~49岁水平分别与35~44岁水平的分布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将35~44岁年龄段的健康绝经期前女性作为参考人群,由此所建立的血清P1NP参考区间为:17.95~65.60 ng/m L,血清β-CTX参考区间为0.10~0.49 ng/m L。结论北京地区35~44岁健康绝经期前女性血清骨转换标志物P1NP和β-CTX水平分布趋势相对平稳,受变异因素影响最小,两者在此年龄段人群的测定结果适宜作为建立参考区间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换标志物 血清i型原胶原氨基端肽 血清i羧基端肽交联 参考区间 健康绝经期前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壮骨冲剂对老年男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影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叶竹 刘坚 +5 位作者 王应立 韩炜 宋骤 杨健 韩丽萍 邓伟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87-891,共5页
目的通过比较补肾壮骨冲剂组服药前、服药半年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将补肾壮骨冲剂组与阿仑膦酸钠及钙尔奇D组分别作对比,观察补肾壮骨冲剂治疗老年男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改善其骨代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 目的通过比较补肾壮骨冲剂组服药前、服药半年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将补肾壮骨冲剂组与阿仑膦酸钠及钙尔奇D组分别作对比,观察补肾壮骨冲剂治疗老年男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改善其骨代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中PINP、β-Crosslaps及N-MID的含量;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 Prodigy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将研究对象按就诊时间分为3组,补肾壮骨冲剂组服用补肾壮骨冲剂+钙尔奇D,阿仑膦酸钠组服用阿仑膦酸钠+钙尔奇D,钙尔奇D组只服用钙尔奇D。结果补肾壮骨冲剂组治疗半年后血清中的PINP、β-Crosslaps及N-MID下降显著;与治疗前相比,左侧股骨颈、Ward三角和左侧股骨近端处的BMD提高明显;补肾壮骨冲剂组改善老年男性骨代谢及提高骨密度的效果优于钙尔奇D组;与临床疗效公认的阿仑膦酸钠组比较,补肾壮骨冲剂显示出与其相近的改善骨代谢和提高骨密度疗效。结论补肾壮骨冲剂是治疗老年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提高骨量、改善老年男性骨代谢情况的安全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壮骨冲剂 骨质疏松 骨密度 i型原胶氨基端前肽 B-胶降解产物 N端骨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骨代谢生化指标与年龄及骨密度相关分析 被引量:28
17
作者 邓伟民 刘坚 +6 位作者 叶竹 王应立 张金赫 韩炜 宋骤 杨健 韩丽萍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2年第3期179-185,共7页
目的分析男性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及N端骨钙素(N-MID)随年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PINP、β-crosslaps及N-MID的含量,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 目的分析男性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及N端骨钙素(N-MID)随年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析血清PINP、β-crosslaps及N-MID的含量,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Prodigy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检测各部位BMD。结果 PINP、β-crosslaps及N-MID与年龄呈负相关(r=-0.240~-0.253,P<0.05),30~49年龄段处于较高且稳定的水平(PINP:46.98~46.79μg/L,β-crosslaps:0.46μg/L,N-MID23.65~23.08μg/L)。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PINP在60~69年龄段达最低水平(32.28μg/L),β-crosslaps及N-MID在80岁以后下降加速(0.30μg/L、14.75μg/L)。校正年龄、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的偏相关分析显示,PINP和β-crosslaps与各部位BMD皆呈负相关(r=-0.155~-0.310,P<0.05);除L1-4外,N-MID与各部位BMD均呈负相关(r=-0.151~-0.189,P<0.05)。按BMD分组,方差分析显示7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组PINP、β-crosslaps及N-MID高于正常骨量组(P<0.05),骨质疏松组β-crosslaps及N-MID高于低骨量组(P<0.05)。结论 PINP、β-crosslaps及N-MID是敏感且特异反映男性骨转换的指标;特异性强的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增加为骨代谢转换率增高的表现,提示7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处于高骨转换状态,骨量快速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胶氨基端前肽 β-胶降解产物 N端骨钙素 骨密度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降钙素对骨生化标志物BAP、N-MID、β-CTX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孔西建 吴丹 +1 位作者 叶进 廉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通过监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唑来膦酸、降钙素治疗前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来分析二者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例115例,55例使用唑来膦酸(5mg静滴一次),60例使用鲑鱼降钙素(50IU隔日一次肌注,治... 目的通过监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唑来膦酸、降钙素治疗前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的变化来分析二者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例115例,55例使用唑来膦酸(5mg静滴一次),60例使用鲑鱼降钙素(50IU隔日一次肌注,治疗90日),检测每个病例治疗前和开始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BAP、N-MID、β-CTX,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降钙素组治疗4周后BAP、β-CTX与治疗前相比降低(P<0.05),骨转换率降低;治疗8周、12周后β-CTX仍明显降低(P<0.05),但BAP与治疗前相比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唑来膦酸组治疗4周、8周后BAP、N-MID、β-CTX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骨转换率明显降低;治疗后12周后BAP、β-CTX仍明显降低(P<0.05);与降钙素组相比,唑来膦酸组治疗后4周、8周BAP、N-MID、β-CTX降低更明显(P<0.05),骨转换率降低更明显;治疗后12周BAP、β-CTX仍明显降低(P<0.05)。两种药物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结论降钙素组、唑来膦酸组均可有效抑制骨吸收,降低骨转换率;与降钙素相比,唑来膦酸抑制骨吸收的作用更迅速、更稳定,病人低骨转换持续时间更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降钙素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代谢标志物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氨基端和 中段骨钙素 血清C端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A、PⅢNP、LN、CⅣ在慢性肝病及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19
作者 杜伟 单幼兰 +2 位作者 廖权利 甘承文 郭海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ypeⅢprocollagen amino peptide,PⅢNP)、层黏蛋白(laminin,LN)及Ⅳ型胶原(collagenⅣ,CⅣ)血清水平变化,探讨其变化与肝纤维化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ypeⅢprocollagen amino peptide,PⅢNP)、层黏蛋白(laminin,LN)及Ⅳ型胶原(collagenⅣ,CⅣ)血清水平变化,探讨其变化与肝纤维化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送检至我中心的204例肝病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分析。204例肝病患者中,男124例,女80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48岁;慢性肝炎轻度44例,中度50例,重度31例,肝炎后肝硬变79例。正常对照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38岁,为我中心健康工作人员及健康体检者,无肝胆疾病史。用γ放射免疫计数器进行检测HA、PⅢNP、LN、CⅣ水平。分析肝病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和各组间的水平变化。结果:肝病各组血清中HA、PⅢNP、LN、CⅣ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病情发展而逐渐升高,以HA升高最为明显。结论:通过对肝炎病患者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PⅢNP、LN及CⅣ水平进行监测,可以观察病患者的肝纤维化及纤维化程度,并将此作为病人治疗后疗效观察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慢性肝炎 透明质酸 前胶氨基端肽 层黏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代谢标志物在宁波地区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福斌 陈剑明 +2 位作者 吴坚敏 李淑敏 罗晶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84-1486,共3页
目的研究骨代谢标志物在宁波地区绝经后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诊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绝经后的中老年女性受试者264例,年龄均大于50岁,根据骨密度结果将264例检测对象根据骨密度大小分为骨量正常组82例,骨量减少组90例,骨质疏松... 目的研究骨代谢标志物在宁波地区绝经后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诊疗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绝经后的中老年女性受试者264例,年龄均大于50岁,根据骨密度结果将264例检测对象根据骨密度大小分为骨量正常组82例,骨量减少组90例,骨质疏松组92例,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测定受检对象血清中β-CTX、PINP、25-OHD3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组:β-CTX水平与正常对照组、骨量减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P、25-0HD3水平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与骨质疏松存在密切的相关性;β-CTX是骨质疏松症诊断和疗效评估的理想指标;PINP、25-0HD3是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代谢标志物 β-胶特殊序列 血清i原胶N-端前肽 25-羟基维生素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