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抗体包被金磁纳米微粒修饰的磁性安培免疫传感器研制及对人血清癌抗原19-9的检测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峰 刘飞 +2 位作者 孟令花 李天华 干宁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32-1238,共7页
在金电极表面修饰壳聚糖(CS)膜,并在酸性pH下利用CS上形成的-NH3+静电吸引Fe(CN)63-(FeCN)到电极表面,制成了在pH6.5磷酸盐缓冲液(PBS)中具有电活性的Au│CS-FeCN电极;再通过外加磁场吸引,在Au│CS-FeCN表面修饰一层血清癌抗原19-9单克... 在金电极表面修饰壳聚糖(CS)膜,并在酸性pH下利用CS上形成的-NH3+静电吸引Fe(CN)63-(FeCN)到电极表面,制成了在pH6.5磷酸盐缓冲液(PBS)中具有电活性的Au│CS-FeCN电极;再通过外加磁场吸引,在Au│CS-FeCN表面修饰一层血清癌抗原19-9单克隆抗体(antiCA19-9)包被的金磁纳米微粒(Fe3O4(核)/Au(壳),简称GMP),由此构建了一类快速检测CA19-9的无试剂安培免疫传感器(Au│CS-FeCN/GMP-antiCA19-9)。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XF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CV)、示差脉冲伏安法(DPV)、交流阻抗法(EIS)分别研究了该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质和对CA19-9的检测性能。实验表明:Au│CS-FeCN/GMP-antiCA19-9电极在含CA19-9的pH6.5PBS中于35℃下温育25min,其DPV还原电流下降值(ΔI)与CA19-9在0.1~10U/mL和10~50U/mL范围内成正比,检出下限为0.056U/mL(3σ)。用于血清样本检测并和标准ELISA方法对照,结果一致。只需移去外加磁场,用PBS清洗电极表面即可实现电极更新。该磁性免疫传感器集分离、富集和测定于一身,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表面易更新,有望用于人血清中痕量CA19-9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磁微粒 壳聚糖 Fe3O4(核)/Au(壳) 血清癌抗原19—9 磁性安培免疫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上皮癌血清癌抗原测定反向间接血凝法
2
作者 刘文淑 李亚里 +2 位作者 许秀英 佟恺蓉 连利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88年第4期308-309,共2页
Bost等应用卵巢癌单克隆抗体(McAb),OC_(125)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患者血清癌抗原CA_(125),取得较满意效果.但McAb OC_(125)放射免疫测定药盒昂贵,国内不易推广。本文应用多克隆抗体反相间接血凝法(RHA),对几种妇科肿瘤患者和正常妇女血... Bost等应用卵巢癌单克隆抗体(McAb),OC_(125)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患者血清癌抗原CA_(125),取得较满意效果.但McAb OC_(125)放射免疫测定药盒昂贵,国内不易推广。本文应用多克隆抗体反相间接血凝法(RHA),对几种妇科肿瘤患者和正常妇女血清进行检测,动态观察其监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间接血凝法 卵巢上皮 血清癌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CC1、c-Met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和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小兰 林元 +1 位作者 罗湘闽 李荆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03-508,共6页
目的:分析MACC1蛋白、c-Met蛋白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联合CA125分析3个因子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MACC1、c-Met在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ACC1、c-Me... 目的:分析MACC1蛋白、c-Met蛋白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联合CA125分析3个因子对子宫内膜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MACC1、c-Met在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ACC1、c-Met在子宫内膜癌组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且两者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MACC1蛋白是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CA125是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危险因子(P<0.05).结论:MACC1蛋白、c-Met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侵袭、转移;MACC1联合CA125对于评估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结肠转移相关基因-1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血清癌抗原1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reg计数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郑雨薇 黄啸 +3 位作者 郭林 杨文韬 吴佳文 平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41-246,共6页
背景与目的:中晚期宫颈鳞癌同期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治疗前性价比高的疗效判断方法较有限,该研究拟通过检测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亚群计数及血清鳞癌抗... 背景与目的:中晚期宫颈鳞癌同期放化疗(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CCRT)治疗前性价比高的疗效判断方法较有限,该研究拟通过检测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Low/-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亚群计数及血清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水平,评价两者预测临床疗效的可行性。方法:采集44例ⅡB~ⅣA期宫颈鳞癌患者行CCRT治疗前的外周血标本,分别利用流式细胞免疫表型分析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计数及血清SCC-Ag水平。收集临床和病理资料,并统计检验2个指标对疗效的预测作用。结果: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计数在临床有效组低于无效组[(8.78±2.80)%vs(10.95±2.56)%,P〈0.05],血清SCC-Ag在不同临床疗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这2个指标之间未发现相关性(Spearman’rho=-0.093,P=0.540)。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及血清SCC-Ag最佳界值分别为9.76%与9.50 ng/m L。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计数(OR=1.901,95%CI:1.112~3.219,P=0.017)对CCRT疗效有预测作用,而血清SCC-Ag水平无预测作用(OR=0.998,95%CI:0.001~4.253,P=0.8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为独立的临床疗效预测因子(OR=3.115,95%CI:1.253~7.742,P=0.014)。结论:治疗前外周血CD4+CD25+CD127Low/-Treg计数用于中晚期宫颈鳞癌患者CCRT临床疗效预测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期宫颈鳞状细胞 同期放化疗 调节性T细胞 血清鳞状细胞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溶血磷脂酸诊断早期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价值初探
5
作者 徐文生 龙凤宜 +4 位作者 徐红 黄艳丽 蒙玉刚 赖战峰 劳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10-512,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LPA)诊断早期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的潜在价值。方法:分别测定31例早期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Ⅰ-Ⅱ期),20例卵巢良性肿瘤,2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及20例正常妇女血浆LPA和血清癌抗原125(CA125)水平。结... 目的:初步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LPA)诊断早期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的潜在价值。方法:分别测定31例早期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Ⅰ-Ⅱ期),20例卵巢良性肿瘤,2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及20例正常妇女血浆LPA和血清癌抗原125(CA125)水平。结果:早期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卵巢良性肿瘤、卵巢巧克力囊肿组、正常妇女组血浆LPA水平分别为4.12±1.36μmol/L、1.74±0.71μmol/L、2.99±1.28μmol/L、1.85±0.35μmol/L,早期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血浆LPA水平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及卵巢巧克力囊肿组及正常妇女组(P均〈0.05)。血浆LPA和血清CAⅢ诊断早期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的敏感性分别为80.65%和54.84%,血浆LPA水平在诊断早期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的敏感性方面要优于CA125(P〈0.05);但两者的特异性分别为85.00%、7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组血浆LPA水平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及卵巢巧克力囊肿组及正常妇女组,敏感性优于CA125,血浆LPA检测对诊断早期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可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酸 卵巢上皮性肿瘤 血清癌抗原1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固冲汤联合保胎贴穴位贴敷治疗肾气虚证胎动不安(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4
6
作者 王韫琪 向丽娟 李兆萍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2843-2846,共4页
目的:观察益肾固冲汤联合保胎贴穴位贴敷治疗肾气虚证胎动不安(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早期先兆流产,且中医辨证为肾气虚证胎动不安的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观察益肾固冲汤联合保胎贴穴位贴敷治疗肾气虚证胎动不安(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海南省中医院收治的早期先兆流产,且中医辨证为肾气虚证胎动不安的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肌注黄体酮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益肾固冲汤联合保胎贴进行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检测2组患者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CA125和雌二醇(E2)水平治疗前后水平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 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 00%,2组临床总有效率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经治疗后β-HCG,P、E2水平上升,CA125水平下降;治疗后观察组β-HCG、P、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A12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为(4. 98±1. 31)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7. 87±1. 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益肾固冲汤联合保胎贴穴位贴敷治疗肾气虚证胎动不安(先兆流产)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维持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固冲汤 穴位贴敷 保胎贴 肾气虚 胎动不安 先兆流产 维持妊娠 血清相关糖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