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联合血红蛋白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2
1
作者 向凝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0-502,共3页
目的评价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血红蛋白(Hb)测定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测定107例CHF住院患者入院时的NT-proBNP、Hb水平等指标,对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观察其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目的评价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血红蛋白(Hb)测定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测定107例CHF住院患者入院时的NT-proBNP、Hb水平等指标,对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观察其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贫血患者的NT-proBNP、Hb水平与无贫血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分级不同,患者的NT-proBNP、H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贫血且NT-proBNP≥中位数的患者,中重度心力衰竭发生率(100.0%)及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52.9%)显著高于单独贫血患者(70.6%和23.7%)及NT-proBNP≥中位数患者(70.9%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NT-proBNP及Hb可以更全面地评估CHF患者的病情和预测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末端b利钠 血红蛋白 心力衰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水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王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ARDS患者13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四川省人民医院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浆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6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ARDS患者134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于四川省人民医院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不同四分位区间患者Mmray急性肺损伤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NT-proBNP水平与Murray急性肺损伤评分、APACHEⅡ评分、病情严重程度和病死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32、0.526、0.713、0.48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NT-proBNP水平q2(OR=2.14,95%CI(1.52,3.01)q3[OR=3.23,95%CI(2.18,4.79)]、q4[OR=5.94,95%CI(3.26,10.82)]是ARDS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ARDS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较高,其可作为判定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肺损伤 氨基末端b利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休克与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研究进展
3
作者 商娜 张源波 +1 位作者 周荣斌 杨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30-1032,共3页
脓毒症休克是极为常见的危重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30%~70%。近年来,随着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EGDT)在重症领域的应用,其病死率有了很大改善。目前,临床医师多数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异常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但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获得操... 脓毒症休克是极为常见的危重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30%~70%。近年来,随着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EGDT)在重症领域的应用,其病死率有了很大改善。目前,临床医师多数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异常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但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获得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探索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生物标记物——血清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希望为脓毒症休克的早期积极干预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脓毒症休克时NT-proBNP升高有多种机制参与,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可指导脓毒症休克患者的治疗和判断预后。NT-proBNP检测简便迅速,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脓毒症休克时NT-proBNP变化机制及其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末端b利钠 休克 脓毒性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钠尿肽和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殷梦 李子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20-1025,共6页
目的 探讨和分析外周血B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水平变化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riary disease, COPD)合并... 目的 探讨和分析外周血B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水平变化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riary disease, COPD)合并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HF)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8月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210例,根据是否合并HF分为COPD合并HF组61例与COPD组149例。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BNP、NT-proBNP水平,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外周血BNP、NT-proBNP水平与心功能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OPD合并HF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外周血BNP、NT-proBNP对老年COPD患者合并HF的诊断价值。结果 COPD合并HF组BNP、NT-proBNP、LVESD、LVEDD显著高于COPD组,LVEF显著低于COPD组(P<0.01)。BNP、NT-proBNP、LVEF、LVEDD是COPD患者合并HF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P<0.01)。外周血BNP预测COPD患者合并HF的敏感性为82.0%,特异性为94.6%,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为0.802(95%CI:0.712~0.892);外周血NT-proBNP预测COPD患者合并HF的敏感性为88.5%,特异性为92.6%,AUC为0.823(95%CI:0.767~0.879)。COPD合并HF患者外周血BNP、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413,P=0.013;r=-0.521,P=0.000),与LVESD(r=0.356,P=0.010;r=0.565,P=0.000)、LVEDD(r=0.335,P=0.014;r=0.501,P=0.000)及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687,P=0.000;r=0.752,P=0.000)。结论 外周血BNP、NT-proBNP高水平与老年COPD患者合并HF相关,与心功能分级存在关系,对于COPD患者的HF程度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心力衰竭 利钠 诊断 N末端b钠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心力衰竭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检测及诊断截断点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陆桂宁 林春旺 +1 位作者 江少虎 欧阳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540-542,546,共4页
目的:对婴幼儿心力衰竭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检测(NT-proBNP)的价值及诊断截断点进行探讨,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心力衰竭患者及体检的健康人员各76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对婴幼儿心力衰竭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检测(NT-proBNP)的价值及诊断截断点进行探讨,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心力衰竭患者及体检的健康人员各7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和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行NTproBNP及心脏射血指数(LVEF)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Ross标准进行评价,并按照分级对NT-proBNP结果进行比较。同时采用ROC曲线对观察组研究对象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截断点予以分析,并就婴幼儿及成人进行组间比较及数据分析。结果:观察者组研究对象中成年人、婴幼儿及平均NT-proBNP含量分别为(1 325.5±148.8)、(3 106.4±593.9)、(2 548.7±368.2)ng/L,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研究对象的NT-proBNP及LVEF进行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轻、中、重3个级别的NT-proBNP含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按年龄组比较,婴幼儿NT-proBNP含量高于成年,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得出婴幼儿心衰阳性的NT-proBNP参考指标为500ng/L。结论:血浆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检测在心力衰竭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且婴幼儿与成人患者的诊断截断点存在差异,可以500ng/L作为婴幼儿心衰诊断的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心力衰竭 血浆氨基末端b利钠检测 诊断截断点 改良Ros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B型利钠肽前体和血压变异性在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涛 严永兴 沈咏慧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5期570-573,58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B型利钠肽前体(proBNP)和血压变异性在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抽取86例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4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研究对象血清pro-BNP水平、血压变异... 目的:探讨血清B型利钠肽前体(proBNP)和血压变异性在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抽取86例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40例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研究对象血清pro-BNP水平、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结果:病例组血清pro-BNP水平为(984.63±148.67)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8.44±30.75)ng/L(P<0.01)。两组研究对象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舒张压标准差、独立于均值的血压变异系数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proBNP水平与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独立于均值的血压变异系数等呈正相关。死亡组血清pro-BNP水平为(1 326.36±156.85)ng/L,明显高于存活组的(910.28±118.47)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舒张压标准差、独立于均值的血压变异系数等血压变异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ro-BNP水平及血压变异性与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与其他临床诊断指标和标记物对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预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源性急性脑梗死 血清b利钠 血压变异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利钠肽与心肾综合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赵娜新 陈海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7-400,共4页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心肾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6例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肾功能损害将其分为单纯心衰组(113例)和心肾综合征组(103例)。测...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心肾综合征发病的相关性,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6例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肾功能损害将其分为单纯心衰组(113例)和心肾综合征组(103例)。测量2组患者血液中BNP及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soma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浓度。并通过随访,比较2组患者30 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同单纯心衰组相比,心肾综合征组患者BNP与NT-ProBNP的浓度均明显升高,分别为334.00(180.50~628.00)pg/mL vs 794.00(509.00~1 620.00)pg/mL(P〈0.01),22.51(13.09~35.26)ng/mL vs 32.62(21.10~61.24)ng/mL(P〈0.01)。同单纯心衰组相比,心肾综合征组30 d病死率明显升高,为7.1%vs 24.3%(P〈0.01)。结论 BNP的失代偿是导致心肾综合征发病的因素之一。合并肾功能损害的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更差,短期内病死率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利钠 氨基末端b利钠 心肾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的进展(17)B型利钠肽在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续12)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学思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3-325,共3页
B型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心衰)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而正确的认识是合理应用的前提。BNP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主要用于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并需根据不同年龄设定切点值。还可用于非急性心衰样症状的判... B型利钠肽(BNP)在心力衰竭(心衰)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得到重视,而正确的认识是合理应用的前提。BNP和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主要用于急性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并需根据不同年龄设定切点值。还可用于非急性心衰样症状的判断以及对心衰患者的预后评价。应用过程中需注意其它使BNP升高的因素。BNP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利钠 氨基末端b利钠 心力衰竭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利钠肽在心衰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余怡嫔 谭朵廷 +5 位作者 杨柳 钟俐芹 盛丹 黄汝佳 胡志希 梁昊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6-496,共11页
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s,NPs)的发现已有30年历史,其中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临床应用对心血管疾病诊治具有里程碑意义,特别是... 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s,NPs)的发现已有30年历史,其中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的临床应用对心血管疾病诊治具有里程碑意义,特别是对心衰的综合价值最高。BNP具备强大的心血管保护效应,但心衰后BNP水平大幅升高,却没展现出相应的活性,被称为“利钠肽悖论”。近几年,随着质谱、核磁共振技术的运用,逐渐从代谢途径和检测技术上解开了“利钠肽悖论”这一谜题:外周循环中存在多种不同生物活性的BNP亚型且心衰后的BNP代谢与生理状态下不同。所以,纵然检测到心衰后BNP大幅升高,但本质上是由于传统检测技术的瓶颈,使各类BNP亚型与检测试剂交叉反应,活性成分被高估而造成假阳性。因此,要加强对BNP在病理生理等不同情况下的认识,还要借助生物化学手段建立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测方法来识别BNP_(1-32)、BNP_(1-30)、BNP_(3-32)及B型利钠肽原(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proBNP)等特殊形式。从而有助于探索心衰更深层次的病理生理机制,还可协助临床对心衰的诊断及预后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利钠 氨基末端脑钠 b利钠 心力衰竭 利钠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血清NT-proBNP和心肌酶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颖 汪阳 袁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11期90-93,共4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血清氨基酸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和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诊的18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辅助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血清氨基酸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和心肌酶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诊的18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助应用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急性生理功能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及炎性因子、血清NT-pro BNP、心肌酶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心率、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心肌肌钙蛋白I、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同工酶、NT-pro BN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辅助治疗脓毒症,对于降低心肌酶指标、血清NTpro BNP及炎性因子水平均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乌司他丁 血清氨基酸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 心肌酶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胃肠道肿瘤手术前血压控制对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郭晨跃 李懿 +1 位作者 葛圣金 缪长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56-859,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胃肠道肿瘤手术前血压控制对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高血压患者238例,按既往口服降压药治疗情况分为控制组(n=118)和未控制组(n=120)。术中采用相同麻醉方案,术后降压药使用同术前...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胃肠道肿瘤手术前血压控制对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胃肠道肿瘤手术的高血压患者238例,按既往口服降压药治疗情况分为控制组(n=118)和未控制组(n=120)。术中采用相同麻醉方案,术后降压药使用同术前。记录麻醉期间血管活性药使用剂量,检测术前、术后血胱抑素C(Cys C)、心肌肌钙蛋白T(cTnT)以及术后第1、5天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记录术后住院时间,随访患者出院后28、90d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与未控制组比较,控制组术中麻黄碱总用量明显减少[(3.41±1.04)mg vs(7.46±3.29)mg,P<0.05],去氧肾上腺素总用量明显减少[(0.17±0.10)mg vs(0.46±0.16)mg,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5.92±1.15)d vs(9.65±1.61)d,P<0.05],控制组NT-proBNP在术后第1天[(108.00±47.11)pg/L vs(250.38±62.92)pg/L,P<0.01]和术后第5天[(62.07±25.31)pg/L vs(199.02±60.32)pg/L,P<0.01]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术后Cys C和cT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控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控制组(28d:13.6%vs 62.7%,90d:5.1%vs 23.3%,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术前严格控制血压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胃肠道肿瘤 氨基末端b利钠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并发以心肌炎为主的多系统受累
12
作者 梁秀宇 王强 运蓓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35-636,共2页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为临床少见病[1-2],好发于儿童,成人较少见,而出现以病毒性心肌炎为主要并发症,并出现多系统受累的IM患者更少见[3]。近期我科诊治1例成人IM,现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患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为临床少见病[1-2],好发于儿童,成人较少见,而出现以病毒性心肌炎为主要并发症,并出现多系统受累的IM患者更少见[3]。近期我科诊治1例成人IM,现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患者女,24岁。以周身弥漫性红斑丘疹1周为主诉就诊,患者于1周前出现发热、咽痛,体温最高达38.8℃,并发口腔破溃、恶心、呕吐及纳差,周身鲜红色皮疹逐渐融合成片。于当地传染病院就诊考虑为“过敏性皮炎”,予头孢类抗生素、阿奇霉素等治疗,病情未见缓解。后因皮疹逐渐加重于2014年8月30日来我院就诊。既往健康,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心肌炎 b利钠-N末端脑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