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二代骨吸收生化标志物——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向青 苏楠 +11 位作者 刘忠厚 尹大庆 袁润英 朱汉民 陈淑英 甘洁民 谭志龙 王丽 王学谦 陆敬辉 秦跃娟 黄琪仁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31-332,336,共3页
目的 对血清TRACP5b作为骨吸收生化标志物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利用BoneTRAP试剂盒 ,对 473例正常及骨质疏松患者血清做TRACP5b检测及分析。结果 男性和女性 ,随年龄的增加 ,特别是男性更年期及女性绝经期后 ,血清TRACP5b水平均不断升... 目的 对血清TRACP5b作为骨吸收生化标志物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利用BoneTRAP试剂盒 ,对 473例正常及骨质疏松患者血清做TRACP5b检测及分析。结果 男性和女性 ,随年龄的增加 ,特别是男性更年期及女性绝经期后 ,血清TRACP5b水平均不断升高 ,表明骨吸收增强 ;当患有骨质疏松后 ,血清中TRACP5b的水平高于同龄人 ,且男性及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TRACP5b水平均高于正常人 ,统计学提示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吸收生化标志物 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h 骨质疏松 TRACP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健康女性血清性激素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一芬 曹虹 黄干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 :研究女性血清性激素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CP)水平随年龄的变化 ,为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参数。方法 :测量 2 36例 2 3~ 5 3岁绝经前 (按年龄分为 3组 ,每组间隔 10年 )和 91例 4 8~ 71岁绝经后健康女性志愿者血... 目的 :研究女性血清性激素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CP)水平随年龄的变化 ,为骨质疏松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参数。方法 :测量 2 36例 2 3~ 5 3岁绝经前 (按年龄分为 3组 ,每组间隔 10年 )和 91例 4 8~ 71岁绝经后健康女性志愿者血清黄体生成素 (LH)、卵泡刺激素 (FSH)、雌二醇 (E2 )、孕酮 (P)水平及TRACP活性。结果 :绝经前各年龄组比较 ,仅FSH水平在绝经前第 3组妇女中明显升高 (P <0 .0 5 ) ;绝经后与绝经前组比较 ,FSH ,LH和TRACP明显升高 (P <0 .0 1) ,而雌二醇和孕酮明显降低 (P <0 .0 1) ,且与TRACP呈显著负相关 (r分别为 - 0 .4 1和 - 0 .37,P <0 .0 1)。结论 :女性绝经后 ,雌孕激素缺乏 ,导致FSH ,LH升高 ,同时骨吸收加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 健康女性 血清性激素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CP 骨质疏松 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晓双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872-875,846,共5页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是由破骨细胞分泌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它不仅反映骨吸收的状态,随着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还广泛应用于破骨细胞数量检测、抗骨吸收治疗检测、骨质疏松诊断、骨折风险预测和骨转移疾病的检测等领域,作为骨...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是由破骨细胞分泌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它不仅反映骨吸收的状态,随着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还广泛应用于破骨细胞数量检测、抗骨吸收治疗检测、骨质疏松诊断、骨折风险预测和骨转移疾病的检测等领域,作为骨代谢异常的标志物已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骨质疏松 骨质风险 生化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Tracp5b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凤良 凌立君 +2 位作者 沈恩超 刘晓安 王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02-705,共4页
目的:比较乳腺癌患者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糖类抗原-153(CA-153)及癌胚抗原(CEA)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8例健康女性、26例无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及32例乳腺癌骨... 目的:比较乳腺癌患者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糖类抗原-153(CA-153)及癌胚抗原(CEA)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及电化学发光法检测18例健康女性、26例无骨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及32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Tracp5b、CA-153及CEA水平。结果:乳腺癌骨转移组的血清Tracp5b水平较无骨转移组及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racp5b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性为78.13%,特异性为86.36%;CA-153的敏感性为37.50%,特异性为77.27%;CEA的敏感性为21.88%,特异性为84.09%;Tracp5b的敏感性较CA-153、CEA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acp5b可以作为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血清标记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糖类原-153 癌胚 骨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VEGF、TRACP-5b含量分析对肺癌骨转移患者的检测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闵海燕 李娟娟 +2 位作者 张航 钱科卿 岑岭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7-200,共4页
背景与目的:肺癌易发生骨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两者表达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意义。... 背景与目的:肺癌易发生骨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5b)两者表达对肺癌骨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2例肺癌患者血清VEGF及TRACP-5b的表达水平,比较ECT全身骨显像诊断为骨转移和未出现骨转移两组患者中VEGF和TRACP-5b的血清水平。结果:28例肺癌患者骨ECT诊断为多发性骨转移,这组患者血清VEGF含量平均为342.85 pg/mL;血清TRACP-5b含量平均为5.45 pg/mL;44例患者骨扫描阴性或不确定,血清VEGF含量平均为234.55 pg/mL;TRACP-5b含量平均为3.93 pg/m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扫描与血清学VEGF和TRACP-5b检查对骨转移的检测效果经McNemar检验显示两者相似。结论: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时,血清VEGF与TRACP-5b含量明显增高,取材及检测方便,可作为肺癌患者判断骨转移及监测病情演变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骨转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MCV抗体与RANKL、OPG、TRACP-5b及RA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邓皓莹 文振华 +1 位作者 凌青 李敬扬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3-716,共4页
目的探索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utant citrulline vimentin,MCV)抗体与骨代谢标志物及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19例RA患者临床资料和血清,检测抗MCV抗体及RANKL、OPG和TRACP-5b等... 目的探索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utant citrulline vimentin,MCV)抗体与骨代谢标志物及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19例RA患者临床资料和血清,检测抗MCV抗体及RANKL、OPG和TRACP-5b等骨代谢标志物,分析抗MCV抗体与骨代谢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并探索抗MCV抗体与疾病活动是否有关联。结果RA患者抗MCV抗体滴度与RANKL、TRACP-5b水平及RANKL/OPG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OPG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低(r=0.183,P<0.05)。②抗MCV抗体与DAS28(r=0.376,P<0.01)、ESR(r=0.440,P<0.01)、RF-IgM(r=0.376,P<0.01)呈正相关。结论抗MCV抗体与血清中骨代谢相关标志物TRACP-5b、RANKL、OPG、RANKL/OPG均无显著相关性,提示抗MCV抗体可能不直接通过影响骨代谢参与RA骨侵蚀进展。抗MCV抗体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提示它对RA病情评估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素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血清BGP与TrACP测定的意义
7
作者 李蓬秋 张学军 +3 位作者 吴冀川 林敏 陈平 吕月婵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30-331,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 血清骨钙素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BGP TRACP 骨代谢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镁浓度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转换指标和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韦玮 李剑 +3 位作者 黄林海 兰敏东 卢显威 黄绍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确定绝经后骨质疏松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血清骨代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BTM)酒石酸抗性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P-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 目的确定绝经后骨质疏松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血清骨代谢标志物(bone turnover marker,BTM)酒石酸抗性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P-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SAP)、雌二醇(E2)和镁(Mg^2+)离子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和97名无骨质疏松症的健康绝经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量扫描评估不同骨骼部位的BMD。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量E2、BSAP和TRAP-5b的血清水平。使用比色光谱技术测定血清Mg^2+水平。结果骨质疏松女性血清BT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BSAP具有中等敏感性(76.8%)和特异性(84.7%)(截止点为21.27 U/L)。在3.46 U/L的截止点,TRAP-5b的灵敏度为86.8%,特异性为90.8%。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Mg^2+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Mg^2+水平与BMD值呈正相关。此外,Mg^2+浓度与E2水平呈正相关。脊柱骨密度与BSAP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BMD与BTM呈负相关,与E 2和Mg^2+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益骨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治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黄明炜 何小波 +3 位作者 刘雨银 陶连方 张俊 谢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益骨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运用切除大鼠卵巢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倍美力组、补肾益骨方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检测各组实验鼠骨密度(BMD)、骨矿含量...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益骨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运用切除大鼠卵巢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倍美力组、补肾益骨方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法检测各组实验鼠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放射免疫分析法和ELISA法等检测各组实验鼠血清雌二醇(E2)、骨钙素(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和以及尿脱氧吡啶啉(Dpd)。结果补肾益骨方可明显升高BMD、BMC,提高血清E2及BGP水平,降低TRACP5b和Dpd含量。结论补肾益骨方通过调节机体相关内分泌功能,抑制骨吸收,降低骨的转换率,减少骨量丢失,增加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症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益骨方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骨钙素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中药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10
作者 吴贺勇 李娟 唐井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8-250,i001,共4页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对破骨细胞(osteoclast,OC)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新生(出生24h内)SD乳鼠四肢骨髓分离培养OC,实验组加入不同(高、中、低)剂量的补肾中药血清,对照组采用无中药血清,采用酶动力学法测定培养上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对破骨细胞(osteoclast,OC)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取新生(出生24h内)SD乳鼠四肢骨髓分离培养OC,实验组加入不同(高、中、低)剂量的补肾中药血清,对照组采用无中药血清,采用酶动力学法测定培养上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CP)的活性;利用甲苯胺蓝对骨吸收陷窝染色并在图像分析仪下测定骨吸收陷窝的面积和数目。结果:补肾中药高、中剂量组均降低TRACP活性,减少骨片上骨吸收陷窝的面积及数目,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中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中剂量组作用为明显。结论:补肾中药可降低破骨细胞培养上清中的TR ACP活性,减少骨吸收陷窝面积及数目,达到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吸收功能 破骨细胞 中药对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骨吸收陷窝面积 TRACP 中药血清 培养上清 补肾中药 酶动力学法 图像分析仪 中剂量 分离培养 SD乳鼠 acid 甲苯胺蓝 对照组 显著性 24h 实验组 活性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代谢指标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变化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0
11
作者 曹燕明 刘训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8-20,23,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骨代谢生化指标,揭示骨代谢指标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提供早期控制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骨吸收的依据,有利于加强骨形成的能力,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防止再次骨折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82例(男3... 目的通过测定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后骨代谢生化指标,揭示骨代谢指标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变化规律,提供早期控制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后骨吸收的依据,有利于加强骨形成的能力,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防止再次骨折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82例(男33例,女49例)60岁以上髋部骨折及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和61例(男29例,女32例)老年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Serum Bone Alkaline Phosphates,BALP)、骨钙素(bone gla-containing protein BGP)和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 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es isoform-5b)测定。结果 (1)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TRACP-5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且女性骨转换高于男性;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BALP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2)骨折后骨转换指标(BAP,TRACP-5b)与骨密度呈负相关。结论骨折后患者骨吸收增加,女性骨转换高于男性,女性骨折后更加重骨质疏松,不利于骨折后愈合,而骨折后监测骨代谢指标,提供早期控制骨吸收的依据,女性更应长期监测骨代谢并抗骨吸收治疗,利于加强骨形成的能力,缩短患者卧床时间,防止再次骨折及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密度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骨代谢指标的检查 被引量:13
12
作者 廖祥鹏 颜崇淮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956-960,共5页
儿童骨骼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器官,种族、性别、儿童发育的不同阶段、营养、疾病都影响儿童骨标测量值。骨标志物浓度能早期灵敏地反映骨代谢转换动态状况,评估骨骼代谢疾病的病理生理,以及监测治疗效果。本文综述儿童骨代谢指标检查的方... 儿童骨骼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器官,种族、性别、儿童发育的不同阶段、营养、疾病都影响儿童骨标测量值。骨标志物浓度能早期灵敏地反映骨代谢转换动态状况,评估骨骼代谢疾病的病理生理,以及监测治疗效果。本文综述儿童骨代谢指标检查的方法进展和参考值;包括骨代谢的直接指标如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吡啶交联物和交联断肽等,以及骨代谢间接调节指标,特别是最常检测的指标25-羟基维生素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标 儿童参考值范围 骨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酒石酸酸性磷酸5b片断 25-羟基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去卵巢后不同时期骨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特征
13
作者 马育林 戴如春 +3 位作者 盛志峰 张玉海 金艳 廖二元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09年第1期28-35,共8页
目的 揭示大鼠在去卵巢后不同时期腰椎松质骨微结构退变的变化特征,探讨骨整体力学性能下降的同时可能存在的各种适应性代偿性变化。方法 50只7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基线、去卵巢组(OVX组)和假手术组(SHAM)。基线组10只,其余每组均20只... 目的 揭示大鼠在去卵巢后不同时期腰椎松质骨微结构退变的变化特征,探讨骨整体力学性能下降的同时可能存在的各种适应性代偿性变化。方法 50只7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基线、去卵巢组(OVX组)和假手术组(SHAM)。基线组10只,其余每组均20只。实验开始时先将基线组10只处死,OVX组和SHAM组分别在手术后3周、15周各处死10只,留取动脉血清及腰椎标本,骨微结构、力学和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去卵巢后3周时OVX组表观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均较SHAM和基线降低(P<0.05),各向异性度较基线下降(P<0.05)而与SHAM组无统计学差异。骨小梁面积密度、骨小梁间隔和结构模型指数均较SHAM和基线组增加(P<0.05)。去卵巢后3周时OVX组最大应力、弹性模量、血清TRAP-5b和骨细胞密度均低于基线(P<0.05)而与SHAM组无统计学差异。去卵巢后15周时OVX组表观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和联接密度、最大应力、TRAP-5b和骨细胞密度均较SHAM和基线组降低(p<0.05),骨小梁结构模型指数、骨小梁间隔和各向异性度均较SHAM和基线组增加(P<0.05),骨小梁面积密度和厚度均与SHAM和基线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鼠去卵巢后腰椎骨量快速丢失,骨微结构逐渐退变,而血清TRAP-5b水平下降及骨细胞密度、骨小梁各向异性度和厚度的适应性增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代偿骨力学性能的下降,有利于维持骨结构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微结构 骨细胞密度 生物力学 去卵巢大鼠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仑膦酸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2
14
作者 杜春莹 胡肇衡 +1 位作者 陈玲 段俊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观察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共收集在我院骨质疏松门诊数据库中临床资料完整的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52例,其中阿仑膦酸钠治疗组93例(A组),每周给予阿仑膦酸钠70... 目的观察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共收集在我院骨质疏松门诊数据库中临床资料完整的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52例,其中阿仑膦酸钠治疗组93例(A组),每周给予阿仑膦酸钠70 mg,一次口服;未服用阿仑膦酸钠对照组59例(B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骨转换生化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及25羟维生素D(25(OH)VD)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经阿仑膦酸钠治疗3个月后BAP和TRAP-5b水平分别较治疗前下降30.60%和32.95%(P<0.001)治疗6个月时完全降至女性绝经前水平,并一直维持在此水平至治疗后12个月。B组患者治疗前后BAP和TRAP-5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处于高转换状态,其BAP及TRAP-5b水平较绝经前明显升高;经阿仑膦酸钠治疗3个月后高转换状态可以明显改善,骨转换指标BAP和TRAP-5b水平回落到绝经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膦酸盐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骨转换指标 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低剂量镉暴露对大鼠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贾荣飞 朱国英 +1 位作者 金泰廙 陈晓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84-1088,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镉暴露对大鼠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方法 24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通过饮水进行镉染毒,染毒剂量为2 mg/L和10 mg/L;对照组饮水中加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染毒后第24周,收集血液、腰椎及两侧胫骨,分别用于... 目的探讨低剂量镉暴露对大鼠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方法 24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通过饮水进行镉染毒,染毒剂量为2 mg/L和10 mg/L;对照组饮水中加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染毒后第24周,收集血液、腰椎及两侧胫骨,分别用于血抗酒酸酸性磷酸酶5b测定、骨密度测定及组织形态分析。通过酶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大鼠胫骨破骨细胞形成情况。结果染毒组大鼠骨密度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高剂量组大鼠骨密度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骨组织形态分析显示镉作用后大鼠胫骨骨髓腔增宽,骨小梁数量及骨小梁连接明显减少。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镉染毒可以增加大鼠胫骨破骨数量及面积,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染毒组大鼠血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剂量镉染毒能增加大鼠骨组织内破骨细胞数量,骨吸收的过度活跃可能是低剂量镉骨损害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破骨细胞 骨密度 骨组织形态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骨密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玉琴 段凤梅 周亚丽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21-823,829,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女性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2007-2009年入院的绝经女性115例,采用DPX2L型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定腰椎(L2~L4)及股骨上端[包括股骨颈(NECK)、华氏三角(Ward)及股骨粗隆(TRO... 目的探讨绝经女性骨密度与骨代谢生化指标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的关系。方法选取我科2007-2009年入院的绝经女性115例,采用DPX2L型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定腰椎(L2~L4)及股骨上端[包括股骨颈(NECK)、华氏三角(Ward)及股骨粗隆(TROCH)]的骨密度(BMD)值;根据Tscore值将入选者分为骨量正常组(48例)和骨质疏松组(67例)。并选未绝经女性30例,骨密度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的浓度,并比较三组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并对BMD与各项骨代谢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组各部位BMD值均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组血中ALP、BGP、TRAP-5b浓度均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量正常组血清ALP、BGP、TRAP-5b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部位的骨密度值与骨代谢生化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组中,ALP和TRAP-5b与腰椎(L2~L4)及股骨颈部位的BMD有一定的关系,呈负相关(r分别为-0.248、-0.364、-0.434、-0.386)。结论绝经女性骨质疏松为高转换型,血清ALP、BGP、TRAP-5b浓度变化可反映骨代谢活动,绝经女性BMD的降低与骨转换率升高有关。检测代谢指标有助于早期防治骨质疏松症(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女性 骨密度 骨质疏松 骨钙素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血清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军新兵军事训练对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京 金旻 +4 位作者 罗凤涛 苏楠 谢杨丽 杜晓兰 陈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分析陆军新兵军事训练对骨密度(BMD)及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于2009年9月招募的某部陆军汉族男性新兵275名,年龄17~23(19.3±1.5)岁,按照原总参谋部批准的2009版《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进行3个月的新兵军事训练。训练前后... 目的分析陆军新兵军事训练对骨密度(BMD)及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于2009年9月招募的某部陆军汉族男性新兵275名,年龄17~23(19.3±1.5)岁,按照原总参谋部批准的2009版《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进行3个月的新兵军事训练。训练前后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利用双能X线仪(DXA)检测腰椎1–4(L1–4)、左侧股骨颈(FN)及全髋(TH)3个部位的BMD;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骨形成标志物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骨吸收标志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水平。结果与训练前比较,新兵军事训练后身高有所增高,体重及BMI降低(P<0.05);L1–4、FN和TH 3个部位的BMD均升高(P<0.05);血清BALP水平明显升高,TRACP5b水平明显降低(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训练前后L1–4 BMD变化率(r=–0.160,P=0.009)及TH BMD变化率均呈负相关(r=–0.235,P<0.001),与FN BMD变化率无明显相关性(r=–0.111,P=0.074);年龄与TRACP5b变化率呈正相关(r=–0.264,P=0.041),与BALP变化率无明显相关性(r=–0.060,P=0.636)。L1–4 BMD、TH BMD变化率与BALP变化率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91、0.272,P分别为0.019、0.028),与TRACP5b变化率均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045、–0.102,P分别为0.724、0.417);FN BMD变化率与BALP及TRACP5b变化率均无明显相关性(r分别为0.051、–0.137,P分别为0.685、0.277)。结论陆军新兵军事训练能明显促进骨形成,可将BMD和血清骨代谢指标作为新兵骨骼健康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人员 骨密度 骨生成 军事训练 骨代谢 骨碱性磷酸酶 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