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向血清抗原比测定可以用于动物学分类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辉 马杰 巩丽云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24-25,共2页
为探讨新的生物学分类方法 ,以人、牛、羊、猪、鹿和鸡共计 6种不同动物的血清为抗原分别制备了其相应的 6种抗血清 ,并进行每两种动物间的双向交叉血清定量免疫反应 ,计算出每两种动物血清间的抗原比值 ,以抗原比值为量度绘出 6种动物... 为探讨新的生物学分类方法 ,以人、牛、羊、猪、鹿和鸡共计 6种不同动物的血清为抗原分别制备了其相应的 6种抗血清 ,并进行每两种动物间的双向交叉血清定量免疫反应 ,计算出每两种动物血清间的抗原比值 ,以抗原比值为量度绘出 6种动物的树状分类图。结果表明 :抗原比分类与自然分类及文献报道的核苷酸序列分类相吻合 ,说明抗原比测定可以用于动物学分类 ,对其理论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 动物学 血清 抗原 双向血清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AbGB_2识别的乳腺癌血清抗原性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蔡桂英 陈虹 魏玲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3-266,共4页
对抗人乳腺癌血清抗原单克隆抗体GB2(McAbGB2)识别的抗原(McAbGB2抗原)性质及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cAbGB2抗原是由糖及蛋白质组成的复合蛋白质,不耐热;McAbGB2抗原决定簇不存在于铁蛋白及... 对抗人乳腺癌血清抗原单克隆抗体GB2(McAbGB2)识别的抗原(McAbGB2抗原)性质及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cAbGB2抗原是由糖及蛋白质组成的复合蛋白质,不耐热;McAbGB2抗原决定簇不存在于铁蛋白及癌胚抗原;蛋白质印边检测表明McAbGB2抗原有两条区带,分子量分别为116及45ku,分布于血液及癌组织;用McAbGB2进行血清学分析(ELISA试验),结果表明:乳腺癌阳性符合率达98%(50/51),正常人及乳腺良性肿瘤病人的假阳性率分别为6%(3/50)及6.7%(1/15).McAbGB2抗原可能是新的乳腺癌相关抗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血清抗原 肿瘤相关抗原 血清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血清抗原单克隆抗体的生产(文摘)
3
作者 陈伟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3期21-21,共1页
目前,虽己建立了许多抗结直肠癌单克隆抗体(单抗),但只有少数能用于检测病人血中的循环抗原。为此,作者生严两株抗结直肠癌的单抗(O-1,I-1)。方法是取5例结肠癌病人(其中3例已转移肝)混合垒血清0.5ml,加福氏完全佐剂后,初次腹腔... 目前,虽己建立了许多抗结直肠癌单克隆抗体(单抗),但只有少数能用于检测病人血中的循环抗原。为此,作者生严两株抗结直肠癌的单抗(O-1,I-1)。方法是取5例结肠癌病人(其中3例已转移肝)混合垒血清0.5ml,加福氏完全佐剂后,初次腹腔免疫BALB/c小鼠,14和17天后再分别用同一血清(不加佐剂)以PBS二倍稀释再次加强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结直肠癌 血清抗原 BALB/c小鼠 文摘 福氏完全佐剂 结肠癌病人 循环抗原 腹腔免疫 加强免疫 PBS 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糖类抗原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在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4
作者 冯会英 冯国鹏 +2 位作者 高瑾 赵艳辉 冯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9-362,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凌化,评价血清CA125与NT-proBNP在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照肾小球滤... 目的:通过检测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凌化,评价血清CA125与NT-proBNP在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中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照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分为30 ml/min≤GFR<50 ml/min组(n=20),15ml/min≤GFR<30ml/min组(n=20)和GFR<15ml/min组(n=20),给予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比较治疗前、后CAl25和NT-proBNP水平。对照组60例,GFR<15 ml/min,透析患者,不合并心功能不全,无恶性肿瘤及胸腹腔积液。结果:血清CA125:与对照组比较,30ml/min≤GFR<50ml/min组、15ml/min≤GFR<30 rnl/min组和GFR<15ml/min组治疗前、后(30 ml/min≤GFR<50 ml/min组降低外)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0 ml/min≤GFR<50 ml/min组、15 ml/min≤GFR<30 ml/min组和GFR<15 ml/min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血清NT-proBNP:与对照组比较,30 ml/min≤GFR<50 ml/min组治疗前、后明显降低,15 ml/min≤GFR<30 ml/min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0 ml/min≤GFR<50 ml/min组、15 ml/min≤GFR<30 ml/min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尿毒症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不能真实反应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血清CA125可以作为判断肾功能衰竭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诊断、严重程度、预测疾病进展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糖类抗原125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肾功能衰竭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53、E-钙黏蛋白、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国强 朱圣娇 +2 位作者 桂瑞丰 李炎 陈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E-钙黏蛋白(E-cad)、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冈市中心医院168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乳腺癌组),并收集154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乳...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53(CA153)、E-钙黏蛋白(E-cad)、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冈市中心医院168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乳腺癌组),并收集154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乳腺良性肿瘤组)及152例健康体检者相关资料(健康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CA153、E-cad、EGFR水平有无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A153、E-cad、EGFR诊断乳腺癌的应用价值;并分析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与血清CA153、E-cad、EGFR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血清CA153、E-cad、EGFR水平高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健康对照组(P<0.05),且乳腺良性肿瘤组血清CA153、E-cad、EGFR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CA153、E-cad、EGFR对乳腺癌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TNM分期较高、组织学分级较高及伴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E-cad、EGFR水平高于TNM分期较低、组织学分级较低和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血清CA153、E-cad、EGFR的检测在乳腺癌诊断及临床病理特征评估中有重要作用,于临床乳腺癌诊疗工作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清糖类抗原153 E钙黏着糖蛋白类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抗体包被金磁纳米微粒修饰的磁性安培免疫传感器研制及对人血清癌抗原19-9的检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峰 刘飞 +2 位作者 孟令花 李天华 干宁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32-1238,共7页
在金电极表面修饰壳聚糖(CS)膜,并在酸性pH下利用CS上形成的-NH3+静电吸引Fe(CN)63-(FeCN)到电极表面,制成了在pH6.5磷酸盐缓冲液(PBS)中具有电活性的Au│CS-FeCN电极;再通过外加磁场吸引,在Au│CS-FeCN表面修饰一层血清癌抗原19-9单克... 在金电极表面修饰壳聚糖(CS)膜,并在酸性pH下利用CS上形成的-NH3+静电吸引Fe(CN)63-(FeCN)到电极表面,制成了在pH6.5磷酸盐缓冲液(PBS)中具有电活性的Au│CS-FeCN电极;再通过外加磁场吸引,在Au│CS-FeCN表面修饰一层血清癌抗原19-9单克隆抗体(antiCA19-9)包被的金磁纳米微粒(Fe3O4(核)/Au(壳),简称GMP),由此构建了一类快速检测CA19-9的无试剂安培免疫传感器(Au│CS-FeCN/GMP-antiCA19-9)。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XF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CV)、示差脉冲伏安法(DPV)、交流阻抗法(EIS)分别研究了该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质和对CA19-9的检测性能。实验表明:Au│CS-FeCN/GMP-antiCA19-9电极在含CA19-9的pH6.5PBS中于35℃下温育25min,其DPV还原电流下降值(ΔI)与CA19-9在0.1~10U/mL和10~50U/mL范围内成正比,检出下限为0.056U/mL(3σ)。用于血清样本检测并和标准ELISA方法对照,结果一致。只需移去外加磁场,用PBS清洗电极表面即可实现电极更新。该磁性免疫传感器集分离、富集和测定于一身,灵敏度高、稳定性好、表面易更新,有望用于人血清中痕量CA19-9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磁微粒 壳聚糖 Fe3O4(核)/Au(壳) 血清抗原19—9 磁性安培免疫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pre-C区段变异患者血清前S_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悦 王惠萱 +1 位作者 陈忠明 吕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949-951,共3页
目的 :探讨HBV pre C区段 (nt1896)变异阳性患者血清HBV pre 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病毒复制为阳性的乙肝血清 76份 ,其中 ,HBeAg( -)且HBV pre C区段 (nt1896)变异阳性的 46份 ;HBV pre C区段(nt1896)变异阴性的 3 0份 ;... 目的 :探讨HBV pre C区段 (nt1896)变异阳性患者血清HBV pre S1抗原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病毒复制为阳性的乙肝血清 76份 ,其中 ,HBeAg( -)且HBV pre C区段 (nt1896)变异阳性的 46份 ;HBV pre C区段(nt1896)变异阴性的 3 0份 ;体检正常对照 3 0例。以ELISA法检测其血清乙肝病毒前S1抗原 (HBV pre S1) ,同时检测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活性。结果 :HBV pre C区段 (nt1896)变异阳性血清中 82 6% ( 3 8/4 6)HBV pre S1检测为阳性 ,其中 92 1% ( 3 5 /3 8)伴血清ALT活性异常增高 ;HBV pre C区段 (nt1896)变异阴性的血清中 83 3 %( 2 5 /3 0 )HBV pre S1检测为阳性 ,92 0 % ( 2 3 /2 5 )伴血清ALT活性异常增高 ;正常对照组中HBV pre S1检测为阴性 ,血清ALT活性均正常。HBV pre C区段 (nt1896)变异阳性组与阴性组 ,HBV pre S1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 (P =2 13 87,P >0 0 5 ) ,HBV pre S1阳性血清中伴ALT异常增高率在两组间差异也无显著性 (P =3 42 11,P >0 0 5 )。结论 :当HBV发生基因变异时 ,HBeAg不能正常表达 ,血清中HBV pre S1抗原的检测可基本避免基因变异的干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V-pre-C区段 基因变异 血清前S1抗原 乙肝病毒前S1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CT联合血清癌胚抗原对直肠癌临床分期的诊断价值研究
8
作者 魏玲 薛雷 +1 位作者 赵海剑 张建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38-1139,共2页
目的:探讨术前CT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在直肠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直肠癌的早期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CT检查,术后血清CEA水平和术后病理结果。术前CEA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C... 目的:探讨术前CT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在直肠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直肠癌的早期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CT检查,术后血清CEA水平和术后病理结果。术前CEA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CT扫描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机进行扫描。结果:本组30例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TNM分期:T1期5例,T2期13例,T3期9例,T41期3例;血清CEA水平在术后病理分期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病理分期的增加,血清CEA水平升高;术前经CT检测,临床分期为:T1期3例,T2期12例,T3期12例,T4期3例;术前CT诊断直肠癌T1、T2期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低,CT和血清CEA联合检测在直肠癌T1、T2期诊断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83.3%和85.7%,其敏感性与CT诊断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CT和血清CEA联合检测可以提高直肠癌分期诊断的敏感性,对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临床分期 CT 血清癌胚抗原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原发性肝癌测定血清糖抗原_(125)水平的研究
9
作者 郭玉显 李树正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2期89-89,共1页
目的 :测定血清糖抗原12 5(CA12 5)水平 ,可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测定 60例肝癌患者血清CA12 5水平 ,与 5 0例肝炎后肝硬化 ,4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并对肝癌患者给予多肽 /糖肽药物治疗。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炎后... 目的 :测定血清糖抗原12 5(CA12 5)水平 ,可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测定 60例肝癌患者血清CA12 5水平 ,与 5 0例肝炎后肝硬化 ,4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并对肝癌患者给予多肽 /糖肽药物治疗。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炎后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 (P <0 .0 1)。以CA12 5=3 5U·mL-1为界限值 ,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 66.7%。用多肽 /糖肽治疗的患者 ,近期疗效明显。结论 :血清CA12 5的检测可作为原发性肝癌辅助诊断的一项指标 ,敏感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血清抗原125 肝炎后肝硬化 多肽 糖肽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部分地区鸭源大肠杆菌的O抗原血清型及耐药性 被引量:8
10
作者 央珍 聂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2-56,共5页
从重庆市5个区、县的部分规模化鸭场收集以心包炎、肝周炎及腹膜炎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病死鸭,无菌采取其心血和肝脏后接种,分离出30株细菌,经细菌的形态特性和生化特性分析,鉴定为大肠杆菌.该试验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了O抗原单价血清型... 从重庆市5个区、县的部分规模化鸭场收集以心包炎、肝周炎及腹膜炎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病死鸭,无菌采取其心血和肝脏后接种,分离出30株细菌,经细菌的形态特性和生化特性分析,鉴定为大肠杆菌.该试验对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了O抗原单价血清型鉴定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0株分离菌中有23株定型分属于11种血清型,其中以O78,O93,O92和O21为优势血清型(共占46.67%).30株分离菌对2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50%,其中耐受7种药物以上的有28株,占93.3%,耐受10种药物以上的有23株,占76.6%,表明重庆地区部分养鸭场鸭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O抗原血清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崇韬 翁志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血清糖类抗原125与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3-01至2014-06间在我院住院治疗并诊断明确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组,并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其分为NYH...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外周血中血清糖类抗原125与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3-01至2014-06间在我院住院治疗并诊断明确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试验组,并根据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其分为NYHAⅠ-Ⅱ级者40例,NYHAⅢ级者38例及NYHA Ⅳ级者32例。同时匹配40例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患者入院时、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时血中血清糖类抗原125、B型利钠肽的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情况;并分析血清糖类抗原125、B型利钠肽及LVEF的相关性。 结果:①试验组患者(NYHAⅠ-Ⅱ级者、NYHAⅢ级者、NYHA Ⅳ级者)血清糖类抗原125及B型利钠肽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糖类抗原125与左心房内径(r=0.28,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0.35, P〈0.001)、B型利钠肽呈正相关(r=0.64,P〈0.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63,P〈0.001)。③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在治疗后NYHAⅢ者、NYHAⅣ者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④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在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共死亡27例(预后差者)治疗前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为(110.3±40.2) U/ml,治疗后为(67.1±20.2) U/ml;而余下83例患者治疗前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为(66.7±30.6) U/ml;治疗后为(50.3±24.5) U/ml,治疗前后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血清糖类抗原125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可作为预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血清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血清糖类抗原125 B型利钠肽 心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毒药物联合中医药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转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耿明凡 高方媛 +3 位作者 李玉鑫 张群 刘尧 王宪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0-814,共5页
目的探讨抗病毒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对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血清转换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79名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根据是否联合应用中医药治疗分为抗病毒... 目的探讨抗病毒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对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血清转换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79名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根据是否联合应用中医药治疗分为抗病毒西药组(209例)和中西药联合组(470例),观察治疗1年后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分层分析联合治疗的优势人群。结果治疗1年后,抗病毒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1. 5%和12. 8%(P=0. 66);应用课题组前期建立的评分模型分层分析显示,评分0~1分的患者,抗病毒西药组和中西药联合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 6%和8. 1%(P=0. 04)。结论抗病毒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能够提高评分为0~1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 Ag血清学转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血清学转换 抗病毒治疗 评分模型 中医药治疗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诊断恶性肿瘤应用评价
13
作者 陈进进 田玉静 刘明一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45-447,共3页
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值,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恶性肿瘤223例,良性占位性病变46例及其它疾病104例血清CEA值,获该诊断性试验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检值、阴性预检值、准确性、阳性拟然比及阴性拟... 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值,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恶性肿瘤223例,良性占位性病变46例及其它疾病104例血清CEA值,获该诊断性试验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检值、阴性预检值、准确性、阳性拟然比及阴性拟然比的指标,以评价该法诊断恶性肿瘤的价值。对分化程度不同的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诊断 放射免疫法 血清癌胚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肌炎继发干燥综合征伴肺间质病变的血清人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变化1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余建峰 金月波 +2 位作者 何菁 安媛 栗占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0-914,共5页
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可继发多脏器多系统损害,肺是常见受累器官之一,而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lungdiseases,ILDs),往往以肺间质和肺泡腔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病情进展迅速,最终结局... 自身免疫性疾病往往可继发多脏器多系统损害,肺是常见受累器官之一,而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lungdiseases,ILDs),往往以肺间质和肺泡腔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炎症及纤维化为主要病理改变,病情进展迅速,最终结局为呼吸衰竭。常见的与ILDS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系统性硬化症、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文献报道,一种高分子量糖蛋白一人n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rebsvondenLungen-6,KL-6)与上述疾病所致的ILDS关系密切。KL-6在正常肺组织的II型肺泡细胞表达,当发生ILDS时,II型肺泡细胞再生,KL-6明显升高,不仅出现于ILDS患者的肺泡灌洗液中[1],同时也存在于血清中[2]。现报道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的1例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ILDS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KL-6的变化情况,并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来评估病情,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干燥综合征 肺间质病变 血清人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肺癌患者血清相关抗原
15
作者 周焘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91-91,共1页
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肺癌患者血清相关抗原周焘良*以人体肺癌细胞株为免疫原制备的肺癌单克隆抗体,结合金标免疫斑点技术(DIG-FA)建立的快速、敏感的诊断方法,使肺癌早期诊断成为现实。对经组织学证实的21例肺癌患者,19... 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肺癌患者血清相关抗原周焘良*以人体肺癌细胞株为免疫原制备的肺癌单克隆抗体,结合金标免疫斑点技术(DIG-FA)建立的快速、敏感的诊断方法,使肺癌早期诊断成为现实。对经组织学证实的21例肺癌患者,19例对照组的血清进行检测血清肺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诊断 金标色 免疫斑点试验 血清相关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实验大鼠血清抗体 被引量:15
16
作者 潘长旺 凌洪博 +5 位作者 梁韶晖 易维平 刘启真 黄慧聪 郑晓云 林宝楚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9-80,共2页
目的 探讨ELISA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血清抗体的可行性,从而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免疫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雌性成虫粗抗原作ELISA检测不同时期实验大鼠血清抗体,并选用四种对照血清,以比较该法的特异性。结果 大鼠血... 目的 探讨ELISA法检测广州管圆线虫血清抗体的可行性,从而为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免疫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雌性成虫粗抗原作ELISA检测不同时期实验大鼠血清抗体,并选用四种对照血清,以比较该法的特异性。结果 大鼠血清抗体在感染后20d 适宜检测,40d 左右达最高峰,80d 仍维持阳性检测水平。ELISA 法对旋毛虫抗体阳性血清、犬弓蛔虫抗体阳性血清、肺吸虫抗体阳性血清和日本血吸虫抗体阳性血清的假阳性率分别是20-0% 、10-0 % 、0% 和0% 。结论 ELISA法用于检测广州管圆线虫血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鼠血清抗体的最佳检测时间是在感染后30 ~5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血清抗原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肿瘤血清CA19-9的检测及其意义
17
作者 俞悦 王萱仪 姚冬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97-398,共2页
消化道肿瘤血清CA19-9的检测及其意义俞悦王萱仪姚冬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实验室,南京210029)关键词消化道肿瘤;CA19-9糖类抗原19-9(CA19-9)是应用抗结肠癌单克隆抗体发现的一种胃肠道... 消化道肿瘤血清CA19-9的检测及其意义俞悦王萱仪姚冬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实验室,南京210029)关键词消化道肿瘤;CA19-9糖类抗原19-9(CA19-9)是应用抗结肠癌单克隆抗体发现的一种胃肠道碳水化合物抗原,是一种较好的肿瘤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肿瘤 CA19-9 血清抗原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结合血清PSA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价值 被引量:56
18
作者 钟华 郭燕丽 +4 位作者 张丰 覃折波 陈凯旋 李锐 华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8-641,共4页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结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在诊断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经直肠超声检查联合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证实的...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结合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在诊断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经直肠超声检查联合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62例,病例来源于2005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超声诊断科检查的3 874例前列腺疾病门诊患者,年龄(68.5±13.5)岁,分析前列腺癌经直肠超声图像特征分型及其PSA值的分布情况。结果前列腺癌的经直肠超声图像特征可分为隐匿型、结节型、弥漫浸润型及弥漫浸润伴结节型,且弥漫浸润型和弥漫浸润伴结节型各自与前两种(隐匿型和结节型)之间的PS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隐匿型和结节型之间以及弥漫浸润型和弥漫浸润伴结节型组别之间的PS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SA值结合TRUS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对于前列腺癌(尤其是隐匿性和弥漫浸润型前列腺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直肠超声 前列腺癌 活检 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 超声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CA125联合ALDH1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和术后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颂平 殷新明 温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8-581,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乙醛脱氢酶1(ALDH1)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组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于我院妇科经手术及病理切片证实为EMs的患者105例,对照组选取同期于我... 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乙醛脱氢酶1(ALDH1)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诊断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组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于我院妇科经手术及病理切片证实为EMs的患者105例,对照组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的育龄期女性1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A125、ALDH1水平。结果 研究组术前血清CA125、ALDH1均高于对照组(P〈0.05),Ⅰ、Ⅱ期EMs患者血清ALDH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清CA125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清CA125≥35U/mL、ALDH1≥2.0pg/mL为阳性临界值,两者联合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1%、91.6%、84.6%和89.3%。研究组随访发现术后1个月血清CA125、ALDH1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血清CA125、ALDH1下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1例复发,术后2年6例复发,复发患者血清ALDH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血清CA125水平仅2例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CA125、ALDH1联合检测较CA125单独检测能显著提高EMs诊断的敏感性,且血清ALDH1水平在轻度EMs及复发患者中均升高,有望成为早期诊断及监测复发更好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 乙醛脱氢酶1(ALDH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类抗原125对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及临床预后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乔华 李国民 +2 位作者 何胜虎 李益民 李穗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3期186-18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在诊断急性心力衰竭及判断其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和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73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分为心功能...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在诊断急性心力衰竭及判断其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和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173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分为心功能Ⅲ级和Ⅳ级组,同时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CA125水平,分别与超声心动图参数做相关性分析,观察各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hs-CRP和CA125水平均显著升高,并且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125、hs-CRP、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水平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401、0.316、0.445,均为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NT-proBNP呈负相关(r=-0.642,P<0.01)。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CA125水平升高,可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标,且对于预测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糖类抗原125 急性心力衰竭 左心室射血分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