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少年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尚延侠 陈佩杰 陈文鹤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6-49,共4页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少年血管内皮黏附功能的影响,探讨有氧运动预防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机制。方法:以全封闭式减肥夏令营肥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合理膳食和有氧运动的干预手段进行为期4周的减肥干预,测试减肥运动前后身体形态...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肥胖青少年血管内皮黏附功能的影响,探讨有氧运动预防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机制。方法:以全封闭式减肥夏令营肥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合理膳食和有氧运动的干预手段进行为期4周的减肥干预,测试减肥运动前后身体形态、血脂4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变化。结果:肥胖青少年的身体形态、血脂代谢显著改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显著下降。结论:运动减肥可以改善肥胖青少年的身体形态,改善血脂及血管内皮黏附功能,预防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青少年 有氧运动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 子-1 血脂 体脂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原发性肝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临床价值
2
作者 简志祥 孙建 +1 位作者 侯宝华 区金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2期1266-1268,共3页
目的:探讨检测原发性肝癌(HCC)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同期检测了53例HCC患者血清sICAM-1及AFP的含量,并与肝脏良性肿瘤、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健康志愿者相比较。结果:HCC患者血清sICAM-1含... 目的:探讨检测原发性肝癌(HCC)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同期检测了53例HCC患者血清sICAM-1及AFP的含量,并与肝脏良性肿瘤、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健康志愿者相比较。结果:HCC患者血清sICAM-1含量均值为(1382.5±752.3)ng/mL,显著高于各对照组(P<0.01);而肝脏良性肿瘤、肝炎肝硬化及健康志愿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HCC患者血清sICAM-1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包膜及转移状态有关(P<0.05),而与肿瘤组织学分级、血清AFP水平无关(P>0.05)。结论:sICAM-1在HC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清sICAM-1对于HCC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有助于判断HCC患者肿瘤侵袭转移状态及病情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原发性肝癌 临床价值 血清SICAM-1 检测 肝脏良性肿瘤 健康志愿者 肝炎肝硬化 ELISA法 转移状态 HCC 组织学 肿瘤大小 发生发展 病情监测 肿瘤侵袭 患者 含量 AFP 对照组 显著性 P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A_(1c)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袁堂霞 张彦表 +2 位作者 周云 王凡涛 王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5-419,424,共6页
目的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DMCP)患者牙周状况、糖代谢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的患者,按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控制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GHbA1c&... 目的探讨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DMCP)患者牙周状况、糖代谢及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的患者,按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控制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GHbA1c<7.00%,DMCP1组,30例)和血糖控制较差组(GHbA1c≥7.00%,DMCP2组,30例);选择不伴有系统性疾病的慢性牙周炎患者(CP组,3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牙周非手术治疗,分析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后1、3个月时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探诊出血(BOP)、空腹血糖(FPG)、GHbA1c及血清sI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3个月时,3组PD、SBI、PLI、BOP阳性率、血清sICAM-1水平比基线时均明显降低(P<0.05),CP组和DMCP1组CAL比基线时亦均明显降低(P<0.05),但DMCP2组CAL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3个月时,DMCP2组GHbA1c水平与基线时比较平均降低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P组和DMCP1组在整个观察期间GHbA1c水平与基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非手术治疗可降低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炎症程度及血清sICAM-1的水平,并可改善血糖控制良好者的牙周附着水平;该治疗还可以降低血糖控制较差者的GHbA1c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2型糖尿病 牙周非手术治疗 糖化血红蛋白A1C 可溶性细胞黏附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扈友庄 杨彬 +1 位作者 刘东彪 冯德辉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11期807-809,共3页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C 反应蛋白 (CRP)的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 ,及其在丹参注射液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将 6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1(常规治疗组 ) 3 1例及治疗组 (丹参注...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C 反应蛋白 (CRP)的水平与正常人的差异 ,及其在丹参注射液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将 6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1(常规治疗组 ) 3 1例及治疗组 (丹参注射液治疗组 ) 3 3例 ,对照组 1采用常规治疗即吸氧 ,镇静 ,阿司匹林 10 0mg ,qd ;美托洛尔 12 .5~ 2 5mg ,每天 2或 3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给予丹参注射液 3 0mL加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 ,静脉滴注 ,qd。两组疗程均为 14d。通过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sICAM 1和CRP水平的变化 ,并与对照组 2 (正常对照组 ) 2 2例对比分析。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UAP患者血清sICAM 1和CRP水平较对照组 2明显升高 (均为P <0 .0 1) ,对照组 1及治疗组治疗后sICAM 1及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均为P <0 .0 1) ,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显著较对照组 1大 (P <0 .0 5 )。治疗组较对照组 1临床疗效更显著 (P <0 .0 5 ) ,但心电图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RP、sICAM 1可能参与了冠心病 (CHD)的发病过程 ,血清sICAM 1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病情分析 ,丹参注射液能显著降低UAP患者血清sICAM 1和CRP水平 ,与常规西药联合治疗冠心病疗效更好 ,从而降低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可溶性细胞黏附子-1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叶璟 何时军 +1 位作者 严纯雪 应立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1150-1151,共2页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动态检测58例轻型肺炎,34例重型肺炎及26例健康儿童血清SICAM-1的表达,肺炎患儿同步血气分析测定氧合指数。分析血清SICAM-1浓度与病情关...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动态检测58例轻型肺炎,34例重型肺炎及26例健康儿童血清SICAM-1的表达,肺炎患儿同步血气分析测定氧合指数。分析血清SICAM-1浓度与病情关系。结果:肺炎组患儿血清SICAM-1较对照组患儿明显升高,重型肺炎较轻型肺炎患儿升高。92例肺炎患儿血清SICAM-1与氧合指数成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841,P<0.01.结论:SICAM-1是判断肺炎患儿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患儿 血清 可溶性细胞黏附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钱小青 赵乃琤 +1 位作者 曹黎明 王大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7-77,共1页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血管炎症为病理改变的自限性疾病,以中、小血管病变为著,特别是冠状动脉.婴幼儿发病率高.1998年1月~2001年12月我们观察了川崎病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以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全身血管炎症为病理改变的自限性疾病,以中、小血管病变为著,特别是冠状动脉.婴幼儿发病率高.1998年1月~2001年12月我们观察了川崎病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以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本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可溶性细胞黏附子-1 丙种球蛋白 儿童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异常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永韧 陆化 +5 位作者 刘澎 谢晓艳 吴雨洁 张建富 仇海荣 杨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60例初诊AL,以及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的16例患者中采集外周血分离出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AL)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60例初诊AL,以及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的16例患者中采集外周血分离出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sICAM-1和sVCAM-1的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初诊AL患者中sICAM-1和sVCAM-1的水平明显高于CR组和正常对照组,CR组sICAM-1与sVCAM-1水平和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1,P<0.01)。在初诊AL中,能够达到CR的患者其sICAM-1与sVCAM-1水平要低于未达到CR患者(P<0.05,P<0.05)。在高白细胞白血病(WBC>100×109/L)中,sICAM-1和sVCAM-1的水平和其他非高白细胞白血病无差异(P=0.059,P=0.146)。具有良好核型组和其对应组之间sICAM-1和sVCAM-1无统计学差异(P=0.262,P=0.558)。sICAM-1和sVCAM-1不同水平的患者生存期无差异。结论:AL血清sICAM-1和sVCAM-1表达水平异常且影响疗效,但无预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黏附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 急性白血病 核型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补髓生血汤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春 唐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左归补髓生血汤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进行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120例,均存在化疗后白细胞减少... 目的:探讨左归补髓生血汤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 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进行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儿120例,均存在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2组患儿均给予鲨肝醇片50 mg/次,维生素B4片,20 mg/次,2次/d,观察组给予左归补髓生血汤治疗,2组均连续服用14 d。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14 d、21 d检测并记录2组患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患儿感染情况,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s ICAM-1、TGF-β_1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感染13例,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7.01±2.34)d;对照组发生感染28例,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间(13.42±4.67)d;2组间感染发生率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21 d 2组患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中s ICAM-1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TGF-β_1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归补髓生血汤联合常规方法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加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数量,可能与其能够调节血清中s ICAM-1、TGF-β_1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补髓生血汤 白血病 细胞减少症 可溶性细胞黏附子-1 转化生长因子-β1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时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的检测
9
作者 董吁钢 孙晓欣 +2 位作者 马虹 曾武涛 陶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时血清黏附分子的变化。方法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夹心法 ,分别测定 3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 16例扩张型心肌病 (DCM)心力衰竭时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E 选择素...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力衰竭时血清黏附分子的变化。方法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夹心法 ,分别测定 3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和 16例扩张型心肌病 (DCM)心力衰竭时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和E 选择素。同时以同期 3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血清sICAM 1在冠心病组 (5 .6 0±0 .78)ng ml和DCM组 (5 .5 3± 0 .74 )ng 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 (4.0 1± 0 .39)ng ml;血清E 选择素在冠心病组 (44 .2 1±2 9.31)ng ml和DCM组 (43.80± 2 5 .6 6 )ng ml亦高于健康对照组 (2 3.4 2± 15 .84 )ng ml ,且心功能Ⅳ级组血清sICAM 1和E 选择性水平均高于心功能Ⅱ级组。结论 血清sICAM 1和E 选择素水平在心力衰竭时均升高 ,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无明显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固相酶联免疫吸附 DCM 冠心病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血清 可溶性细胞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振华 朱豫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ra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 目的观察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racellular adhesionmolecule-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的水平与TAO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72例TAO患者,按照临床活动性评分及眼病严重程度进行分期和分度(即活动期和非活动期,轻度、中重度和极重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血清中sICAM-1和sVCAM-1的水平并与20例正常人比较。结果 TAO活动期组血清sICAM-1和sVCAM-1的水平[分别为(272.78±33.82)μg·L-1和(452.06±45.91)μg·L-1]显著高于非活动期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66.78±22.31)μg·L-1和(231.95±31.71)μg·L-1,(165.59±21.06)μg·L-1和(230.65±28.17)μg·L-1,均为P<0.05],且随TAO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TAO非活动期组血清sICAM-1和sVCAM-1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不随TAO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结论血清sICAM-1和sVCAM-1的水平与TAO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TAO诊断、分期分级、监测病情变化和观察疗效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可溶性细胞黏附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火针联合补肾活血方对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林茂 张德利 刁庆春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1306-1309,共4页
目的:毫火针联合补肾活血方对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 目的:毫火针联合补肾活血方对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重庆市中医院收治的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2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毫火针治疗,1个疗程为4周,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统计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白癜风病变面积改善情况;检测并比较治疗前后2组血清sICAM-1、干扰素-γ(IFN-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Treg细胞比例;记录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起效时间分别为(25.46±10.36)d、(18.59±9.63)d,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白癜风皮损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小,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清sICAM-1、IFN-γ含量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CD4^+CD25^+Treg细胞比例升高,GM-CSF含量降低,且观察组CD4^+CD25^+Treg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GM-CSF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00%比12.50%,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补肾活血方治疗寻常型进展期白癜风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sICAM-1、IFN-γ等炎性反应递质的表达,调节患者免疫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进展期 毫火针 补肾活血方 可溶性细胞黏附子-1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闭合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苑学军 张健 +1 位作者 孙洪帅 任宪伟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8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对闭合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于...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对闭合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于吉林省肿瘤医院行内固定术治疗的130例闭合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切口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68例)和未感染组(6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患者术后1 d和术后3 d血清sICAM-1和HMGB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sICAM-1和HMGB1水平与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闭合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sICAM-1和HMGB1水平对闭合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止血带使用时间显著长于未感染组(P<0.001);术后1 d,两组患者血清sICAM-1、HMGB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sICAM-1、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后1 d(均P<0.05),感染组患者血清sICAM-1、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术后3 d,血清sICAM-1、HMGB1水平与止血带使用时间、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均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止血带使用时间、血清sICAM-1和HMGB1水平均是闭合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01);sICAM-1与HMGB1联合诊断闭合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29%和92.59%。结论血清sICAM-1和HMGB1水平升高均是闭合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可作为预测术后感染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黏附子-1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闭合性骨折 内固定术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15
13
作者 周思朗 陈永乐 +5 位作者 彭心昭 赵永星 谢培增 凌龙 陈晓文 戴凯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2,185,共3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45例PHC患者、30例良性肿瘤患者和35例健康查体者血清sICAM-1和肝纤维化四项(PCⅢ、Ⅳ-C、LN、HA)水平,并分... 目的:探讨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45例PHC患者、30例良性肿瘤患者和35例健康查体者血清sICAM-1和肝纤维化四项(PCⅢ、Ⅳ-C、LN、HA)水平,并分析sICAM-1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结果:PHC组血清sICAM-1和肝纤维化四项(PCⅢ、Ⅳ-C、LN、HA)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ICAM-1含量与PCⅢ、Ⅳ-C、LN、H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r=0.683、0.575、0.573、0.539,P<0.05)。结论:检测血清sICAM-1的水平对判定PHC患者的病情、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黏附子-1 原发性肝癌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E-选择素、D-二聚体及血清CK-MB水平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清霞 任春锋 +1 位作者 孙改河 沈燕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86-987,共2页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D-二聚体(DD)及血清肌酸激酶MB亚型(CK-MB)水平。方法:设AMI组(n=22)和健康人对照组(对照组,n=40),分别采用ELISA法测定2组对象...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D-二聚体(DD)及血清肌酸激酶MB亚型(CK-MB)水平。方法:设AMI组(n=22)和健康人对照组(对照组,n=40),分别采用ELISA法测定2组对象血浆中sICAM-1、sE-selectin水平;胶体金免疫测定法分析血浆中DD含量;速率法测定血清CK-MB水平,并分析sICAM-1、sE-selectin与DD、CK-MB的相关性。结果:AMI组sICAM-1、sE-selectin、DD和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AMI组血浆sICAM-1和sE-selectin水平与DD水平正相关(r分别为0.754和0.598,P均<0.05),但与CK-MB无明显相关性。结论:sICAM-1和sE-selectin有可能成为评判AMI危险性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可溶性细胞黏附 E-选择素 D-二聚体 CK—M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银丸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蒋俊青 董萍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57-457,共1页
关键词 消银丸 银屑病 可溶性细胞黏附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影响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5
16
作者 沈赟 金星 +2 位作者 陶沙 蒋兰兰 吴锦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665-1667,共3页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高尿酸血症伴痛风(缓解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6—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高尿酸血症伴痛风(缓解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0例。A组患者服用40 mg非布司他片,1片/次,1次/d;B组患者服用80 mg非布司他片,1片/次,1次/d;C组患者服用300 mg别嘌呤醇片,1片/次,3次/d。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检测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治疗24周时血清sICAM-1、尿酸水平。结果组内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治疗24周时血清sICAM-1、尿酸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治疗24周时血清sICAM-1、尿酸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CAM-1水平与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0.248,P=0.007)。结论 40 mg非布司他、80 mg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均可降低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血清sICAM-1、尿酸水平,可能对改善炎症状态、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起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高尿酸血症 非布司他 别嘌呤醇 可溶性细胞黏附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检测 被引量:11
17
作者 申文祥 党瑜华 +1 位作者 陈魁 黄琼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74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现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74例CHD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20例(AMI组)和不稳定性心绞痛38例(UAP组))、稳定性心绞痛16例(SAP组)。另选取非冠心病患者15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上述各组外周血中sICAM-1和sVCAM-1的水平。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评价病变血管的狭窄程度。结果6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CHD患者随Gensini积分的升高,sICAM-1与sVCAM-1水平有升高趋势(F分别为7.772与9.622,P均为0.000)。CHD患者sICAM-1和sVCAM-1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5和0.487,P均<0.01)。AMI组和UAP组的sICAM-1水平((318.0±86.4)μg/L和(334.9±122.6)μg/L)高于SAP组((264.8±86.6)μg/L)和对照组((279.8±145.8)μg/L),P均<0.05。AMI组、UAP组和SAP组sV-CAM-1水平((407.8±182.1)μg/L、(446.3±160.4)μg/L、(386.5±104.2)μ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07.7±23.2)μg/L),P均<0.05。结论sICAM-1和sVCAM-1水平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前者升高能反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细胞黏附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子-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金属烤瓷全冠对龈沟液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白细胞介素-1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袁堂霞 张彦表 吴正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77-480,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内冠金属材料的烤瓷熔附金属(PFM)全冠修复后龈沟液(GCF)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l)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测定,探讨内冠金属材料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将30颗牙分为镍铬合金组、钴铬合金组和金铂合金... 目的通过对不同内冠金属材料的烤瓷熔附金属(PFM)全冠修复后龈沟液(GCF)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l)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的测定,探讨内冠金属材料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将30颗牙分为镍铬合金组、钴铬合金组和金铂合金组,每组10颗,分别进行镍铬合金、钴铬合金和金铂合金PFM全冠修复。在修复前及修复后6、12个月时对受试牙进行临床检查,检测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GCD),并进行龈沟内取样,检测龈沟内GCF量和sICAM-l、IL-1β水平。结果镍铬合金组修复后6、12个月时,GI、GCD和GCF各项指标与修复前及钴铬合金组、金铂合金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钴铬合金组修复后12个月时,GI、GCD和GCF指标与修复前及金铂合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铂合金组在整个实验期间其各项指标与修复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贵金属烤瓷全冠对牙周组织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龈沟液 可溶性细胞黏附子-1 细胞介素-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前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P选择素、肌钙蛋白I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邓军 孔祥清 +6 位作者 杨荣 盛燕辉 钱玲梅 周蕾 杨振文 孙伟 曹克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55-557,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鄄1(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鄄1,sICAM鄄1)、可溶性P选择素(solubleP鄄selectin,sP鄄selectin,sPs)、肌钙蛋白I(troponinI,cTnI...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septaldefect,VS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鄄1(soluble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鄄1,sICAM鄄1)、可溶性P选择素(solubleP鄄selectin,sP鄄selectin,sPs)、肌钙蛋白I(troponinI,cTnI)在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4例VSD患者血清中sICAM鄄1、sPs、cTnI在介入封堵治疗术前后的浓度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sICAM鄄1、sPs显著升高,三者在术后24、48h下降,其中48h达最低水平(与术前相比),术后72h显著升高(与术前相比)。但所有cTnI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介入治疗VSD可以激活sICAM鄄1、sPs的表达,但未造成明显的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室隔缺损 介入治疗 可溶性细胞黏附子-1 P-选择素 肌钙蛋白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建强 王满侠 +1 位作者 刘利宁 秦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2-484,共3页
目的观察在不同病因所致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的脑脊液(CSF)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5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15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和25... 目的观察在不同病因所致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的脑脊液(CSF)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5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15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和25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患者急性期脑脊液中sIL-2R和sICAM-1的水平并与对照组(20例头痛患者)比较,同时将重症患者和轻症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CNS感染各组脑脊液中sIL-2R、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L-2R水平结脑组高于化脑组和病脑组,sICAM-1水平结脑组、化脑组高于病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脑脊液中sIL-2R、sICAM-1水平高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L-2R和sICAM-1参与了CNS感染的病理过程,sIL-2R和sICAM-1水平与病情轻重有关,脑脊液中sIL-2R水平有助于结脑与化脑、病脑的鉴别诊断;脑脊液中sICAM-1水平可能在病脑与结脑、化脑的鉴别诊断中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可溶性细胞黏附子-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