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肌注咪唑安定对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欧阳文 段开明 +2 位作者 王明安 陈满红 李云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 比较和评价麻醉手术前使用咪唑安定或苯巴比妥钠对患者焦虑、顺行性遗忘、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4 0例年龄 2 0~ 6 0岁、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麻醉前 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 0... 目的 比较和评价麻醉手术前使用咪唑安定或苯巴比妥钠对患者焦虑、顺行性遗忘、听觉诱发电位指数和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4 0例年龄 2 0~ 6 0岁、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麻醉前 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 0 1g +阿托品 0 5mg(n =2 0 ) ;Ⅱ组于麻醉前 30min肌肉注射咪唑安定 0 0 6mg/kg(41~ 6 0岁 )和 0 0 8mg/kg(2 0~ 4 0岁 ) +阿托品 0 5mg(n=2 0 )。分别于用药前后测定患者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呼吸频率 (RR)、焦虑视觉模拟评分 (AVAT)、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AEPI)、顺行性遗忘程度和血浆内皮素 (ET 1)浓度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在用药前后SBP、DBP、HR、SpO2 和RR无明显变化(P >0 0 5 ) ;Ⅰ组在用药前后AVAT、AEPI和ET 1浓度变化无差异 (P >0 0 5 ) ,顺行性遗忘率 2 0 % ;Ⅱ组用药后 30minAVAT、AEPI和ET 1浓度均低于用药前 (P <0 0 5 ) ,顺行性遗忘率为 75 %显著高于Ⅰ组 (P <0 0 1)。结论 与苯巴比妥钠相比 ,咪唑安定可有效减轻患者麻醉手术前焦虑情绪 ,获得更好的顺行性遗忘和镇静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 肌注 咪唑安定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血浆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应性和非特应性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0和血浆内皮素-1表达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秀华 刘丽 +3 位作者 乔红梅 李亚男 卢清华 成焕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47-550,共4页
目的:观察特应性与非特应性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浆内皮素-1(ET-1)和IgE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哮喘患儿同时采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IgE测定确定特应性状态,并根据结果分为特应性哮喘组32例与非特应性哮... 目的:观察特应性与非特应性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浆内皮素-1(ET-1)和IgE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60例哮喘患儿同时采用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IgE测定确定特应性状态,并根据结果分为特应性哮喘组32例与非特应性哮喘组28例,30例正常健康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哮喘患儿在发作期和缓解期及对照组儿童血浆ET-1和IgE的含量,应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血清IL-10的含量。结果:发作期哮喘患儿血清IL-10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作期及缓解期哮喘患儿的IgE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哮喘组发作期患儿ET-1和IgE均高于缓解期患儿,IL-10低于缓解期患儿(P<0.01)。特应性组发作期患儿IL-10水平较非特应性组降低(P<0.05),特应性组发作期和缓解期患儿ET-1、IgE水平较非特应性组均增高(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IL-10的含量与ET-1及IgE分别呈明显负相关(r=-0.592,r=-0.894,P<0.05),ET-1与IgE呈明显正相关(r=0.623,P<0.05)。结论:血清IL-10和ET-1可能参与了小儿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且特应性哮喘患者较非特应性哮喘患者血清IL-10、ET-1和IgE水平改变程度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白介细胞素-10 血浆内皮素-1 免疫球蛋白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竭运动对大鼠血清脂蛋白、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郭勇力 张文峰 +1 位作者 于岱峰 何伟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43-45,共3页
以力竭运动为模型 ,观察了大鼠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和血浆内皮素 (ET)的含量。结果显示 ,力竭运动可造成血清TG、TC、LDL的含量显著下降 (P <0 .0 1) ... 以力竭运动为模型 ,观察了大鼠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和血浆内皮素 (ET)的含量。结果显示 ,力竭运动可造成血清TG、TC、LDL的含量显著下降 (P <0 .0 1) ,HDL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1) ,VLDL无显著性改变 ,TC HDL及LDL HDL比率显著降低 (P <0 .0 1) ,血浆ET显著升高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竭运动 大鼠 血清脂蛋白 血浆内皮 代谢失调 机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磁针仪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唐强 张海峰 +2 位作者 王艳 姚凤祯 朱冬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1年第4期151-152,158,共3页
目的探讨脉冲磁针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血浆内皮素 (endothelin 1,ET 1)含量的影响。方法将 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静磁组、针刺组、电针组和脉冲磁针组 ,每组 10只 ,并评测其神经功能和测定血浆ET 1含量。... 目的探讨脉冲磁针对脑缺血损伤大鼠神经功能及血浆内皮素 (endothelin 1,ET 1)含量的影响。方法将 7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静磁组、针刺组、电针组和脉冲磁针组 ,每组 10只 ,并评测其神经功能和测定血浆ET 1含量。结果静磁组、针刺组、电针组和脉冲磁针组均能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 ,并可降低血浆ET 1含量 ,脉冲磁针组和针刺组疗效显著 (P <0 .0 1)。结论脉冲磁针能有效地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 ,并降低血浆ET 1含量 ,具有与针刺相似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缺血 脉冲磁针 神经功能 血浆内皮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血浆内皮素及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臣 邢之华 +3 位作者 刘卫平 冯雪辉 蔡昌龙 谭海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 (EH)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浆内皮素 (ET)及血压的关系。方法 :将EH患者 12 0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肝阳上亢型 ( 3 0例 )、阴虚阳亢型 ( 4 2例 )、肝肾阴虚型 ( 2 6例 )、阴阳两虚型 ( 2 2例 )和正常血压对照组 ( 2 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 (EH)不同中医证型与血浆内皮素 (ET)及血压的关系。方法 :将EH患者 12 0例按中医辨证分为肝阳上亢型 ( 3 0例 )、阴虚阳亢型 ( 4 2例 )、肝肾阴虚型 ( 2 6例 )、阴阳两虚型 ( 2 2例 )和正常血压对照组 ( 2 0例 )。分别检测各组ET浓度及监测血压并分析各组之间的变化。结果 :EH患者各中医证型组ET值及血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变化规律 :阴阳两虚型 >肝肾阴虚型 >阴虚阳亢型 >肝阳上亢型 >正常对照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病 中医证型 血浆内皮 血压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辰给药对哮喘豚鼠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小寅 樊蓥 +2 位作者 金芳 江京宁 黄浩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 观察不同时辰给药对哮喘豚鼠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豚鼠 50只造成哮喘模型 ,根据中医阴阳理论以及哮喘发病的特点 ,随机分为 5组 ,对哮喘豚鼠进行了按时辰给药治疗的方法 ,观察各组豚鼠血浆内皮素的变化。结果 经统计... 目的 观察不同时辰给药对哮喘豚鼠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将健康豚鼠 50只造成哮喘模型 ,根据中医阴阳理论以及哮喘发病的特点 ,随机分为 5组 ,对哮喘豚鼠进行了按时辰给药治疗的方法 ,观察各组豚鼠血浆内皮素的变化。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晚 2 1时 1次给药全量组和半量组治疗效果较每日 2次给药组和晨 9时 1次给药组好 ,P <0 .0 1。结论 应用中医阴阳理论 ,按时辰给药可以达到较小给药剂量 ,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辰给药 哮喘 豚鼠 血浆内皮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紫癜性肾炎84例临床分析与血浆内皮素-1变化的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张慧琼 谭建新 王优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3-555,共3页
目的 了解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特点及血浆内皮素一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84例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临床资料,对HSPN发生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同位素放免法对84例HSPN患儿及16例正常... 目的 了解儿童紫癜性肾炎临床特点及血浆内皮素一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84例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的临床资料,对HSPN发生的流行病学、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同位素放免法对84例HSPN患儿及16例正常儿童进行血浆内皮素一1(ET-1)浓度检测。结果 ①发病年龄在5~10岁者占90.6%,9月至次年3月为高发病期,发病率占80.32%;感染仍是主要诱因(40.57%);胃肠症状首发时33.33%发生误诊。临床上以肾病综合征表现最常见(47.63%)。病理分型以Ⅱ级最多见(37.84%),Ⅲ级以上占56.40%。2、HSPN患儿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血浆ET-1水平与血尿素氮、肌酐呈正相关(r=0.584,0.523,P〈0.05)。结论 HSPN的发病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HSPN患儿血浆ET-1水平升高与肾功能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肾炎 流行病学 血浆内皮素-1 儿童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洛酮对创伤性脑损伤病人血浆内皮素和降钙基因相关肽含量变化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官明 刘英超 +3 位作者 刘亮 顾应江 刘洛同 陈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73-474,共2页
关键词 纳洛酮 创伤性脑损伤 血浆内皮 降钙基因相关肽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一氧化氮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徐永泉 刘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68-69,共2页
目的 :观察血浆内皮素 (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CGRP)和一氧化氮 ( NO)与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 :胃镜证实的老年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 38例 (男 2 9例 ,女 9例 ) ,平均年龄 6 5 .8岁。健康老年人 40例 (男 30例 ,女 10例 ) ,... 目的 :观察血浆内皮素 ( 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 CGRP)和一氧化氮 ( NO)与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方法 :胃镜证实的老年活动期消化性溃疡患者 38例 (男 2 9例 ,女 9例 ) ,平均年龄 6 5 .8岁。健康老年人 40例 (男 30例 ,女 10例 ) ,平均年龄 6 6 .1岁。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 ET、CGRP。比色法检测血清 NO。结果 :老年消化性溃疡组血浆 (清 ) ET、CGPR和 NO浓度分别为 ( 78.31± 2 9.5 6 ) ng/ L、( 30 .14± 18.73) ng/ L 和 ( 3.87± 2 .7) μmol/L;正常对照组分别为 ( 5 4.16± 6 .42 ) ng/ L、( 45 .38± 14.5 6 ) ng/ L 和 ( 5 .92± 3.44 ) μmol/ L。两组比较 ET浓度明显升高 ( P <0 .0 1) ,CGRP、NO浓度明显降低 ( P <0 .0 1,P <0 .0 5 )。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 ET升高 ,可能与溃疡的发病有关 ;CGRP水平降低 ,可能是溃疡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NO水平降低 ,提示在溃疡的形成和愈合过程中存在 NO的粘膜保护作用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血浆内皮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病人血浆内皮素与脑血流动力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春妮 韩丹春 +2 位作者 初秀瑜 刘建伟 李义召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探讨偏头痛病人血浆内皮素1(ET1)变化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偏头痛病例95例,对照组50例,病人中82例行血浆ET1检查,66例行TCD检查,记录血流速度和脉动参数;对同时行TCD检查及血浆ET1检查者的53例偏头痛病人的血浆... 目的探讨偏头痛病人血浆内皮素1(ET1)变化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偏头痛病例95例,对照组50例,病人中82例行血浆ET1检查,66例行TCD检查,记录血流速度和脉动参数;对同时行TCD检查及血浆ET1检查者的53例偏头痛病人的血浆内皮素和脑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偏头痛病人血浆ET1水平(80.89±28.70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66.55±14.97pg/ml)(P<0.01);偏头痛病人各动脉的血流速度普遍增高(包括Vm、Vs、Vd)(P<0.05);ET1与收缩期血流速度呈正的中度相关,相关系数r=0.4282,P=0.0037。结论偏头痛病人增高的ET1可能是导致脑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内皮 头痛病人 内皮素-1(ET-1) 脑血流动力学参数 血浆ET-1 血流动力学变化 收缩期血流速度 TCD检查 ET-1水平 脉动参数 相关研究 正常对照 相关系数 血浆 偏头痛 对照组 检查者 增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峰 李彬 李玉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8-480,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肥厚 (LVH)患者血浆内皮素 1 (ET 1 )的变化及缬沙坦降压和逆转左室肥厚的机制。方法 :测定EH伴LVH(EH +LVH组 ,n =30 )和不伴LVH(EH组 ,n =2 7)者缬沙坦治疗 2 4周前后及健康对照组 (n =30 )的血压、...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左室肥厚 (LVH)患者血浆内皮素 1 (ET 1 )的变化及缬沙坦降压和逆转左室肥厚的机制。方法 :测定EH伴LVH(EH +LVH组 ,n =30 )和不伴LVH(EH组 ,n =2 7)者缬沙坦治疗 2 4周前后及健康对照组 (n =30 )的血压、左室质量指数 (LMI)及血浆ET 1水平。结果 :治疗前EH +LVH组血压、LVMI和血浆ET 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与EH组比较 ,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LVMI及ET 1水平较高 ;LVMI与血浆ET 1浓度呈正相关 (r=0 .4 1 3,P <0 .0 5 )。缬沙坦治疗后EH及EH +LVH组患者血压、血浆ET 1水平均下降 ;EH +LVH组LVMI下降明显 (P <0 .0 1 ) ,EH组未有变化 (P >0 .0 5 )。结论 :ET 1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LVH的发生发展 ,缬沙坦降压及逆转LVH机制可能部分源于对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左室肥厚 血浆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淋巴结或血行转移时血浆内皮素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矫文捷 林乐胜 +3 位作者 沈毅 杨立廷 罗宜人 苏雷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1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肺癌 淋巴结转移 血行转移 血浆内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亢性心脏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雅卿 赵丹宁 +1 位作者 吴颂红 崔克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1期3365-3366,共2页
目的:观察甲亢性心脏病(甲亢心)患者治疗前后血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ET、TNF-α与甲亢心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30例单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单纯甲亢组)患者以及70例甲亢心患者(甲亢心组)治疗前及抗甲状腺... 目的:观察甲亢性心脏病(甲亢心)患者治疗前后血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探讨ET、TNF-α与甲亢心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30例单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单纯甲亢组)患者以及70例甲亢心患者(甲亢心组)治疗前及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24周后血ET、TNF-α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甲亢心组患者治疗前及ATD治疗后血ET、TNF-α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单纯甲亢组(P<0.01);甲亢心组患者ATD治疗后血ET、TNF-α显著下降(P<0.01);ET、TNF-α与FT3、FT4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9、0.573、0.412、0.409,均P<0.01)。结论:甲亢心患者体内存在高ET、TNF-α的表达,上述两种因子水平变化与病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心脏病 血浆内皮 肿瘤坏死因子-Α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镇痛对神经外科病人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咸伟 张铁军 田玉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观察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PCIA)对神经外科病人血浆内皮素 1 (ET 1)的影响。方法:48例择期开颅手术病人随机平均分为三组:TL组(曲马多 10mg·ml-1 +利多卡因 10mg·ml-1 );T组(曲马多 10mg·ml-1 );C组(未行镇痛组)。分... 目的:观察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PCIA)对神经外科病人血浆内皮素 1 (ET 1)的影响。方法:48例择期开颅手术病人随机平均分为三组:TL组(曲马多 10mg·ml-1 +利多卡因 10mg·ml-1 );T组(曲马多 10mg·ml-1 );C组(未行镇痛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后 6h、术后 18h采血,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浆ET 1的水平。结果:TL组术后 6h及 18h的血浆ET 1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 05),而T组和C组病人术后 6h及 18h的血浆ET-1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 01),TL组和T组病人术后 6h及 18h的血浆ET 1水平显著低于C组(P<0. 01)。结论:曲马多伍用利多卡因术后镇痛更能抑制术后应激导致的血浆ET 1水平增高,有利于防止继发性颅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神经外科病人 血浆内皮 内皮素-1(ET-1) ET-1水平 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继发性颅脑损伤 血浆ET-1 利多卡因 放射免疫法 18h 曲马多 手术病人 麻醉诱导 血浆 C组 显著性 术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及心钠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爱国 任绪义 +2 位作者 刘建平 李晓燕 刘科卫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高血压 EH 氯沙坦 血浆内皮 心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复苏犬心肌及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永进 杨兴易 +2 位作者 侯云生 许永华 赵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7期678-679,共2页
目的:研究复苏犬心肌组织及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 T)含量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电击致犬室颤、心跳呼吸骤停,15m in后进行标准复苏,观察心脏停跳15m in、复苏后0.5h、2h、4h时心肌组织及血E T含量。结果:复苏后0.5h心肌组织及血浆... 目的:研究复苏犬心肌组织及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 T)含量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电击致犬室颤、心跳呼吸骤停,15m in后进行标准复苏,观察心脏停跳15m in、复苏后0.5h、2h、4h时心肌组织及血E T含量。结果:复苏后0.5h心肌组织及血浆E T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复苏后2h血浆E T含量达最高,心肌组织E T含量持续升高至复苏后4h(P<0.01)。结论:复苏后心肌组织及血中E T含量变化可能是机体在急剧缺血再灌注后出现的一种强烈的自身应激调节机制,与复苏后的心肌损伤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内皮 含量变化 实验研究 心肺复苏 犬心肌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心肌组织 心跳呼吸骤停 血浆ET 复苏后 缺血再灌注 变化规律 心脏停跳 调节机制 心肌损伤 对照组 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肺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血气与血液黏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金兰 周义乾 +5 位作者 张素荣 袁晓梅 郭悦鹏 于维霞 齐咏 张志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2期1100-1101,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动脉血气、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检测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三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均为40...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动脉血气、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检测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三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均为40例)的血浆ET-1和NO,以及全血黏度(bη)、红细胞压积(Hct)及集聚指数(AI),另抽取动脉血检测血气,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肺气肿、肺心病患者血浆ET-1增高,血气、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且由肺气肿发展到肺心病时,ET-1逐渐增高,血氧分压(PaO2)逐渐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逐渐增高;从慢支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时,全血黏度、Hct、AI逐渐增高,NO逐渐降低。结论慢支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时,血浆ET-1、PaCO2逐渐增高,NO、pH、PaO2逐渐降低,血液红细胞增多、全血黏度和AI增高的情况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肺心病 血浆内皮素1 一氧化氮 血气分析 血液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腹泻病患儿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晓丽 袁岚 +3 位作者 向梅 程默 王译 谢诚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7-108,共2页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病 临床意义 血浆内皮 水平变化 患儿 内皮素(ET) 生物活性多肽 血管内皮细胞 血浆ET-1 缩血管作用 分离纯化 动态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老龄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钢 黄翠瑶 +1 位作者 刘哲 杜智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研究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老龄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浓度的影响 ,以探讨尿激酶治疗AMI的非溶栓机制。方法 :异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制备老龄鼠AMI模型 ,尿激酶腹腔注射进行AM... 目的 :研究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 (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 ,AMI)老龄鼠血液流变学及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浓度的影响 ,以探讨尿激酶治疗AMI的非溶栓机制。方法 :异丙肾上腺素腹腔注射制备老龄鼠AMI模型 ,尿激酶腹腔注射进行AMI溶栓治疗 ;设正常对照组、AMI组 (AMI 1d)、尿激酶溶栓组 (AMI尿激酶治疗 1d) ,测定 3组中各血液流变学指数及血浆ET的浓度。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AMI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数及血浆ET浓度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尿激酶溶栓组中大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数与血浆ET浓度均显著低于AMI组(P <0 0 5 ) ,其中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数与血浆ET浓度之间呈显著相关 (P <0 0 1)。结论 :尿激酶作为纤溶酶原激活剂 ,可部分改善AMI局部冠脉血液循环并逆转血浆ET浓度的病理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急性心肌梗死 老龄鼠 血液流变学 血浆内皮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对胃癌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启廉 银正民 +1 位作者 张英 揭育丽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内皮素 1(endothelin 1,ET 1)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5 2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ET 1水平 ,并与 2 5例正常人作对比分析。结果 :胃癌患者血浆ET 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目的 :观察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内皮素 1(endothelin 1,ET 1)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5 2例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ET 1水平 ,并与 2 5例正常人作对比分析。结果 :胃癌患者血浆ET 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并与临床分期有关 ,但与病理类型无关 ;Ⅳ期血浆ET 1水平明显高于Ⅲ期Ⅱ期 (P <0 0 1) ,Ⅲ期明显高于Ⅱ期 (P <0 0 5 ) ,化疗后有效者 (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 )血浆ET 1水平较化疗前明显下降 (P<0 0 1)。结论 :血浆ET 1水平可作为判断胃癌的化疗效果及预后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浆内皮素-1 化疗 放射免疫法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