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栓弹力描记术在心血管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何爱霞 李立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7-238,共2页
关键词 血栓弹力描记术 心血管麻醉 心血管外科 监测技 大量出血 常用参数 肝移植 ICU T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肝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袁宏香 张瑞金 +2 位作者 齐玫 于艳华 娄金丽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53-25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合理使用血液成分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35例肝移植术后患者,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分别进行TEG检测和传统凝血项检测。选取TEG检测...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合理使用血液成分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35例肝移植术后患者,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分别进行TEG检测和传统凝血项检测。选取TEG检测参数[凝血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凝固角(Angle)、血栓最大幅度(MA)]和凝血项指标进行双变量的直线相关分析,并对TEG检测指导临床使用血成分及输血量与临床申请输注血液情况进行比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与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9、0.41,P值分别为0.001和0.030);纤维蛋白原(FIB)与K呈负相关(r=-0.03,P=0.008);血小板(PLT)与Angle、M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0.68,P值分别为0.029和0.000);FIB与MA呈正相关(r=0.33,P=0.040)。R值在TEG肝素酶杯中和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结论 TEG检测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合理使用血液成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血栓弹力描记术 血液成分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中置入主动脉球囊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海涛 韦薇 +3 位作者 汤楚中 王磊 李岩 冯增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0-482,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相关参数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围术期输血及引流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0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行择期OPCAB患者317例,其中术中置...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相关参数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围术期输血及引流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0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行择期OPCAB患者317例,其中术中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10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常规凝血指标指导组(CCT组)及TEG指标指导组(TEG组),每组50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血制品输注种类和使用量以及术后24 h纵隔和胸腔液体总引流量的差异。结果 TEG组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使用量较CCT组明显减少[(1.62±0.37)U vs(1.88±0.54)U,P<0.05;290.0(227.5,300.0)ml vs 500.0(300.0,600.0)ml,P<0.01;(13.89±4.29)U vs(26.74±2.79)U,P<0.01]。TEG组术后24 h纵隔和胸腔液体总引流量较CCT组明显减少[(302.50±31.35)ml vs(552.50±28.30)ml,P<0.01]。结论 TEG相关指标用于指导OPCAB中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成分输血可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同时可减少术后出血,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描记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非体外循环 主动脉内气囊泵 输血 围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及基因检测技术在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张芷薇 玄飞越 +5 位作者 郑法康 李琪 李海鹏 唐华 常树峰 龚海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参数、氯吡格雷基因检测及阿司匹林基因检测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接受支架辅助栓塞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1年10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及鹤壁市人民医院接受支架辅助栓...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参数、氯吡格雷基因检测及阿司匹林基因检测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接受支架辅助栓塞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1年10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及鹤壁市人民医院接受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192例。经血栓弹力图参数、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基因检验结果调整的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为调整组(144例),未进行检验的标准双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为对照组(48例)。调整组继续分为:增加抗血小板药物剂量患者为增加组(20例),余下患者为非增加组(124例)。2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期间出血事件、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术后首次及出院前血栓弹力图参数。结果调整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非增加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4%vs 12.5%,P=0.029),增加组、非增加组、对照组在出院时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2分、栓塞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调整组出院前的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途径血凝块最大强度较术后首次显著升高,ADP受体途径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较术后首次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栓弹力图参数以及基因检测技术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会积极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患者支架辅助栓塞术后的出血及栓塞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栓弹力描记术 栓塞 治疗性 基因检测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凝血指标和血小板计数与血栓弹力图判断危重型蝮蛇咬伤患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红升 赵晓东 +3 位作者 苏琴 王曼 赵楠 姚咏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092-2094,共3页
目的探讨危重型蝮蛇咬伤患者常规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和血栓弹力图(TEG)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救部治疗的危重型蝮蛇咬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局部伤口、... 目的探讨危重型蝮蛇咬伤患者常规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PLT)和血栓弹力图(TEG)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急救部治疗的危重型蝮蛇咬伤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局部伤口、神经毒症状、血循毒症状的第2高分,将患者依次分为非危重组(20例)、危重组(27例)和极危重组(21例)。检测常规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PLT,描绘TEG,记录血凝时间(R)、血块成型时间(K)、α角和血块强度(MA)。结果 3组APTT、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PT、FIB、DD和P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极危重组PT、DD高于非危重组和危重组,极危重组FIB、PLT低于非危重组和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R、K、α角和M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极危重组R、K较非危重组和危重组延长,极危重组α角、MA小于非危重组和危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TT、PT和PLT与R呈正相关(r=0.379、0.571、0.061、0.645,P<0.05);TT、PT、DD与K呈正相关(r=0.637、0.611、0.521,P<0.05),FIB、PLT与K呈负相关(r=-0.371、-0.723,P<0.05);TT、PT与α角呈负相关(r=-0.687、-0.702,P<0.05),FIB、PLT与α角呈正相关(r=0.335、0.728,P<0.05);APTT、TT、PT与MA呈负相关(r=-0.567、-0.787、-0.679,P<0.05),FIB、PLT与MA呈正相关(r=0.329、0.639,P<0.05)。结论常规凝血功能指标、PLT及TEG对判断危重型蝮蛇咬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参考价值,其可以较好地评估患者凝血功能状态,有助于提供精确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咬伤 蝮蛇 血液凝固 血栓弹力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诊断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普翠芬 刘建 +3 位作者 娄世锋 常淑芳 马蓉 伍丽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471-1472,共2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的凝血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8月在我科住院分娩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34例,作试验组;按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值又分为3组:(80~99)×1...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的凝血功能状态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8月在我科住院分娩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34例,作试验组;按入院时血小板计数值又分为3组:(80~99)×109/L组(n=14)、(50~79)×109/L组(n=17)、<50×109/L组(n=3)。分别进行TEG检测,了解凝血功能变化。对照组为70例正常孕妇。结果 (80~99)×109/L组、(50~79)×109/L组TEG的各项参数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50×109/L组的凝固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1.33±0.47)minvs(0.87±0.20)min],MA值及CI值较对照组明显缩短[(55.13±16.97)mmvs(65.90±4.91)mm,(1.93±2.82)vs(3.97±1.06)](P<0.01)。结论 TEG可作为观察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孕妇凝血功能状态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血小板减少 血栓弹力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价血液透析患者肝素剂量 被引量:16
7
作者 杨松涛 吴虹 +2 位作者 高晓云 胡军 肖跃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25-629,共5页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TEG)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凝血功能,依据TEG判断血液透析中肝素剂量是否合理。方法:选择MHD患者30例,根据血液透析过程中肝素应用总量不同,分为低剂量组16例(总...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TEG)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凝血功能,依据TEG判断血液透析中肝素剂量是否合理。方法:选择MHD患者30例,根据血液透析过程中肝素应用总量不同,分为低剂量组16例(总量<80 u/kg)和高剂量组14例(总量≥80 u/kg)。检测血液透析前患者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及常规凝血功能等。血液透析前及血液透析后在管路动脉端,血液透析2 h时在管路静脉端采血,检测TEG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结果:低剂量组肝素首剂为(26.6±6.2)u/kg,追加剂量为(13.7±5.1)u/(kg.h);高剂量组肝素首剂为(42.3±8.2)u/kg,追加剂量为(18.2±4.3)u/(kg.h)。血液透析前,两组Hb、PLT及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无明显差别。低剂量组血液透析2 h时APTT明显延长,血液透析后较血液透析前无差别。血液透析2 h及血液透析后TEG R值延长,血液透析后CI负值增大。高剂量组血液透析2 h及血液透析后APTT均明显延长,血液透析2 h时R值明显延长,血液透析后R值、K值延长,MA值缩小,CI负值明显增大。两组间比较,血液透析2 h时高剂量组APTT较低剂量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后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仍有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血液透析2 h时的R值及血液透析后R值、K值、MA值、C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液透析后APTT与肝素剂量无相关性,而R值与肝素剂量呈正相关(r=0.403,P=0.041)。两组患者透析中跨膜压、静脉压、滤器凝血等无差异。结论:低剂量肝素即可达到充分抗凝,TEG比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更敏感地反映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可以为血液透析患者的抗凝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描记术 肾透析 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评价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抗栓效果和预测血管事件的价值 被引量:19
8
作者 倪贵华 梁晨 +4 位作者 赵卫东 孙波 倪小宇 田向阳 陈林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的抗栓效果及预测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住院治疗的急性大动脉粥样性脑梗死患者268例,氯吡格雷治疗≥5d后,用TEG测血小板反应性,分为敏感组192...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氯吡格雷的抗栓效果及预测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住院治疗的急性大动脉粥样性脑梗死患者268例,氯吡格雷治疗≥5d后,用TEG测血小板反应性,分为敏感组192例和抵抗组7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因素,随访3个月内缺血性事件发生情况,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缺血性血管事件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抵抗组糖尿病明显高于敏感组,高体质量指数(>26kg/m^2)明显低于敏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高体质量指数(OR=2.262,95%CI:1.129~4.531,P=0.021),糖尿病(OR=2.494,95%CI:1.211~5.135,P=0.013)与氯吡格雷抵抗相关。Cox回归分析,年龄(HR=1.048,95%CI:1.006~1.093,P=0.026)、氯吡格雷抵抗(HR=2.355,95%CI:1.067~5.201,P=0.034)和糖尿病(HR=1.591,95%CI:1.021~3.481,P=0.029)是血管性事件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TEG能评价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反应性和预测血管性事件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描记术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糖尿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研究进展概况 被引量:44
9
作者 蔡毅 崔华 范利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17-1218,共2页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是一种通过检测血栓粘弹力的变化并以图形的方式动态反映凝血、血小板聚集和纤溶功能的方法.与传统的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聚集率等方法相比,TEG可对凝血因子、血小板功能、纤维蛋白原功能及纤溶过程...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是一种通过检测血栓粘弹力的变化并以图形的方式动态反映凝血、血小板聚集和纤溶功能的方法.与传统的凝血四项和血小板聚集率等方法相比,TEG可对凝血因子、血小板功能、纤维蛋白原功能及纤溶过程等进行全面评估,并对临床用药进行个体化指导[1].2004年,作为TEG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血小板图(Platelet Mapping)获得专利并正式上市,为临床带来了快速、便捷、准确的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技术.2006年我国将TEG正式作为临床选择血制品的客观依据和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描记术 血液凝固因子 血小板功能试验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评价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曹剑 范利 +6 位作者 刘霖 胡国梁 胡亦新 李晓利 石海燕 张荣强 苗克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90-793,共4页
目的评价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及可能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老年心血管病患者454例,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111例,阿司匹林敏感组343例。口服阿司匹林(≥75 mg)>1个月,采用血栓弹力图法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结果... 目的评价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及可能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老年心血管病患者454例,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组111例,阿司匹林敏感组343例。口服阿司匹林(≥75 mg)>1个月,采用血栓弹力图法进行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结果与阿司匹林敏感组比较,阿司匹林抵抗组女性患者较多,P选择素、空腹血糖、TG、LDL-C明显增高,服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比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OR=1.211.95%CI:1.047~1.402,P=0.010)、P选择素(OR=1.010,95%CI:1.002~1.01 9,P=0.019),服用硝酸酯类药物(OR=0.524,95%CI:0.309~0.890,P=0.017)与阿司匹林抵抗相关。结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较高,空腹血糖、P选择素为阿司匹林抵抗的危险因素,硝酸酯药物为其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心血管疾病 血栓弹力描记术 血小板聚集 P选择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联合血栓弹力图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毛伦林 季莉莉 +6 位作者 马爱金 刘志清 王利惠 张金 王佳佳 黄婷婷 陈文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1-51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药物基因多态性联合血栓弹力图(TEG)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急性轻型IS患者2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5例。试验组在第1天采用PCR和Sanger法测序技术检... 目的探讨基于药物基因多态性联合血栓弹力图(TEG)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轻型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急性轻型IS患者2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5例。试验组在第1天采用PCR和Sanger法测序技术检测阿司匹林抵抗(AR)、氯吡格雷抵抗(CR)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位点,第8天采用TEG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基于药物基因多态性联合TEG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随访90 d,观察2组心脑血管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经环氧化酶1(COX-1)、整合素B3(ITGB3)基因检测发现试验组携带AR相关等位基因65例(52.0%),细胞色素P2C19氯吡格雷弱代谢型71例(56.8%)。同时携带AR和氯吡格雷弱代谢型基因患者33例(26.4%)。治疗第8天,TEG检测发现AR 3例(2.4%),均不携带COX-1和ITGB3的变异型等位基因;CR 12例(9.6%),未发现同时有AR和CR的患者。随访90 d,试验组新发脑卒中、复合血管事件及新发I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2%vs 9.6%,4.0%vs 11.2%,3.2%vs 9.6%,P<0.05)。结论根据药物基因多态性联合TEG指导轻型IS抗血小板治疗能有效降低90 d内新发IS风险,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描记术 卒中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整合素类 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受试者曲线分析血栓弹力图在老年人群阿司匹林抵抗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晓利 范利 +6 位作者 王强 陈昕 孙沛 王梅 董迎华 邓玲 田玲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265-1267,共3页
目的应用ROC曲线评价血栓弹力图在诊断阿司匹林抵抗(AR)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0年7月驻京部队干休所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1个月)的老年患者471例。所有患者行光比浊法和血栓弹力图法检测血小板的功能。其光比浊... 目的应用ROC曲线评价血栓弹力图在诊断阿司匹林抵抗(AR)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0年7月驻京部队干休所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1个月)的老年患者471例。所有患者行光比浊法和血栓弹力图法检测血小板的功能。其光比浊法AR诊断标准为:花生四烯酸(AA)作诱导剂,血小板聚集率≥20%。结果采用AA诱导光比浊法,AR患者65例,发生率13.8%。以经典光比浊法为参照,通过ROC曲线发现,血栓弹力图法曲线下面积为0.794(0.755~0.830)。采用血栓弹力图法诊断AR,血小板聚集率临界点为56.2%,特异性为79.6%,敏感性为73.8%。无论是采用血小板聚集率≥56.2%,或传统的≥50%的临界点为血栓弹力图法诊断AR的标准,与AA诱导的光比浊法比较,在诊断AR方面,二者一致性较差(Kappa〈0.7)。结论血栓弹力图法在诊断AR方面,不完全与光比浊法诊断AR结果相符。因此,对血栓弹力图结果的解读需要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曲线 血栓弹力描记术 阿司匹林 花生四烯酸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评价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曦 于茜 +4 位作者 陈永增 王娟 白永怿 王凡 刘宏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TEG)的方法评价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自愿完成TEG测定的年龄≥60岁军队老年男性955例,按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分4组,阿司匹林组368例,氯吡格雷组115例,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组(双抗组)43例,无抗血小板... 目的用血栓弹力图(TEG)的方法评价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自愿完成TEG测定的年龄≥60岁军队老年男性955例,按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分4组,阿司匹林组368例,氯吡格雷组115例,双联抗血小板药物组(双抗组)43例,无抗血小板药物组429例。用TEG指标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的有效性,并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阿司匹林组花生四烯酸(AA)途径血小板抑制率(AA抑制率)为(48.0±19.3)%,氯吡格雷组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血小板抑制率(ADP抑制率)为(63.0±18.2)%,双抗组AA抑制率为(51.0±16.5)%,ADP抑制率为(46.0±15.3)%,均在起效范围内。AA途径中,阿司匹林组与双抗组有效率无差异(45.80%vs 51.16%,P>0.05),ADP途径中,氯吡格雷组与双抗组有效率无差异(76.52%vs67.44%,P>0.05)。多因素logistics分析示,白细胞计数(OR=0.891,P=0.001),肾小球滤过率(OR=1.016,P=0.013)是增加出血的危险因素;血小板计数(OR=1.026,P=0.000),糖化血红蛋白(OR=1.358,P=0.011)是血栓风险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严格质量控制的TEG测定可以作为临床抗血小板治疗疗效的评估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描记术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血栓弹力图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全懂 秦佩媛 +1 位作者 李松 杨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2期1292-1294,共3页
目的通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分析,探讨TEG参数与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性,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次诊断TIA患者114例,行TEG检查,检测反应时间、凝... 目的通过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分析,探讨TEG参数与TIA后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性,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选择首次诊断TIA患者114例,行TEG检查,检测反应时间、凝固时间、凝固角、最大凝固振幅等参数指标。随访3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无脑梗死组78例和脑梗死组36例。比较2组参数并分析其与TIA后短期发生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反应时间[(4.58±0.91)min vs(5.03±0.86)min,P=0.007]、凝固时间[(1.61±0.52)min vs(1.86±0.54)min,P=0.017]明显低于无脑梗死组,凝固角[(73.96±3.37)°vs(71.99±6.18)°,P=0.037]、最大振幅[(62.90±5.20)mmvs(60.09±6.39)mm,P=0.011]明显高于无脑梗死组。相关性分析显示,反应时间、凝固时间与脑梗死发生呈负相关(r=-0.418,r=-0.314,P<0.01);凝固角和最大振幅与脑梗死发生呈正相关(r=0.188,r=0.361,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反应时间、凝固时间越大,最大振幅越小,脑梗死发生风险越小。结论 TEG参数对TIA后短期进展为脑梗死风险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描记术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梗死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花生四烯酸诱导血小板聚集率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晓利 范利 +5 位作者 张金花 张金萍 王强 孙沛 白秉学 王耀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030-1033,共4页
目的探讨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行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A%)受哪些临床因素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7月驻京部队干休所,连续≥1个月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的老年... 目的探讨服用阿司匹林患者行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检测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A%)受哪些临床因素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7月驻京部队干休所,连续≥1个月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的老年患者424例,采用AA诱导的TEG法检测AA%,按四分位法将患者分为Q1组(AA%=0.15%),Q2组[AA%=(8.82±4.73)%],Q3组[AA%=(31.38±10.05)%]和Q4组[AA%=(77.91±15.91)%],每组106例。分析AA%的影响因素。结果 Q4组TC和LDL水平明显高于Q1组、Q2组和Q3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C(95%CI:0.20~0.69,P=0.000)和服用他汀药物(95%CI:0.10~1.38,P=0.023)与AA%呈正相关;而服用硝酸酯类药物与AA%呈负相关(95%CI:-1.75^-0.38,P=0.003)。结论 TEG法AA诱导AA%受体内血脂及血糖水平的影响,他汀类药物减弱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而硝酸酯类则增强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描记术 花生四烯酸类 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中血栓最大幅度值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血栓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媛媛 李月红 +6 位作者 吴英凤 马洪俊 王庆生 李栐昊 王玉平 张杰 刘革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69-1073,共5页
目的:血栓弹力图是临床用于检测患者即时全血出凝血状态的检测工具,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出凝血功能检测,了解血栓病变与血栓弹力图参数之间的关系,评估患者血栓风险,指导临床抗栓治疗方案。方法:纳入AC... 目的:血栓弹力图是临床用于检测患者即时全血出凝血状态的检测工具,通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出凝血功能检测,了解血栓病变与血栓弹力图参数之间的关系,评估患者血栓风险,指导临床抗栓治疗方案。方法:纳入ACS患者共328例,均给予规范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常规肝素,PCI术后12 h内抽取血样,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及血栓弹力图检测分析。结果: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血栓组及非血栓组。血栓组共66例,男性58例,女性8例;非血栓组262例,男性212例,女性50例。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栓组患者白细胞计数(P=0.02)、甘油三酯(P=0.003)及空腹血糖(P=0.024)较高,而非血栓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血栓最大幅度(MA值)、血凝块强度(G值)、血浆纤维蛋白原、白细胞、甘油三酯以及空腹血糖都是血栓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且既往冠心病病史(P=0.018,比值比=2.197,95%可信区间:1.146~4.212)以及MA值(P=0.006,比值比=1.138,95%可信区间:1.038~1.248)是ACS发生血栓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测中的MA值是预测ACS患者血栓负荷的有效指标,对明确诊断冠心病的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评估能够在临床对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进行初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血栓弹力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李彦 贾友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06-1108,共3页
1948年,Harber首次研制出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TEG)并开始应用于实验研究。TEG可动态监测从血小板一纤维蛋白相互反应开始,包括血小板聚集、血凝块强化、纤维蛋白交联以及血凝块溶解的全过程。直至20世纪80年代,TEG才开... 1948年,Harber首次研制出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TEG)并开始应用于实验研究。TEG可动态监测从血小板一纤维蛋白相互反应开始,包括血小板聚集、血凝块强化、纤维蛋白交联以及血凝块溶解的全过程。直至20世纪80年代,TEG才开始在肝移植和心血管手术中应用。2004年推出的血小板图检测(plateletmapping)技术,基于不同凝血通路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上快速、准确监测血小板聚集过程和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疗效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描记术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心血管疾病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血小板反应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发宽 林乐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79-881,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经血栓弹力图检测的氯吡格雷药物抵抗患者,不同药物剂量治疗下血小板反应性。方法筛选120例阿司匹林抑制良好而氯吡格雷抑制不敏感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每天服用100 mg...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经血栓弹力图检测的氯吡格雷药物抵抗患者,不同药物剂量治疗下血小板反应性。方法筛选120例阿司匹林抑制良好而氯吡格雷抑制不敏感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每天服用100 mg阿司匹林及75 mg氯吡格雷,试验组服用100 mg阿司匹林及150 mg氯吡格雷,检测6个月后氯吡格雷的作用效果,观察2组间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心血管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0,8.3%,21.7%,8.3%;对照组分别为3.3%,18.3%,35.0%,15.0%,试验组患者氯吡格雷药物抑制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5.6±5.1)% vs (40.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血小板高反应性老年患者,每天75 mg氯吡格雷不能满足血小板抑制效果,长期加倍剂量服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减低药物抵抗发生率,改善血小板抑制效果,从而降低心血管缺血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描记术 冠心病 血管成形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小板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精氨酸对兔大量输注库血后酸碱平衡和血栓弹力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雪 冯艺 +1 位作者 潘芳 王晓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2-616,共5页
目的:探讨兔大量输注库血后酸碱平衡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TEG)的变化以及L-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其的影响。方法: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50只,其中20只用来抽取全血做为实验用血,其余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对实... 目的:探讨兔大量输注库血后酸碱平衡和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TEG)的变化以及L-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其的影响。方法: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50只,其中20只用来抽取全血做为实验用血,其余30只随机分为3组(n=10)。对照组:对实验动物进行放血(血容量的20%),维持30 min后输入等量库血,输血前5 min给予和25%L-Arg 300 mg/kg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1.2 mL/kg);假手术组:进行与对照组相同的麻醉、有创操作和监测,但不进行放血和输血的处理,在与对照组相同的时间给予25%L-Arg 300 mg/kg。L-Arg组:所有操作同对照组,只将生理盐水的输注改为25%L-Arg 300 mg/kg。各组动物分别于麻醉及有创操作完成后稳定10 min(T0)、放血结束即刻(T1)、输血结束即刻(T2)、输血结束60 min(T3)和输血结束120 min(T4)5个时点抽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于T1和T4时点抽血进行TEG的测定。结果:对照组和L-Arg组的血pH值先降后升,其中对照组T2时点血pH值显著低于T0和T1(P<0.05);假手术组各时点的血pH值均无明显变化。3组实验动物的碱剩余(base excess,BE)值持续降低,其中对照组和L-Arg组T2~T4时点的BE值均显著低于T0(P<0.05),假手术组T4时点的BE值明显低于T0时点(P<0.05)。对照组血乳酸(lactate,Lac)含量无明显变化;假手术组和L-Arg组血Lac含量逐渐下降,T3和T4时点的血Lac含量明显低于T0(P<0.05),且T1~T3时点的血Lac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组实验动物T0至T4时点的TEG组内和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兔输血前给予L-Arg 300 mg/kg可以明显改善组织灌注,但对酸碱平衡影响不大;L-Arg对TEG的影响还需进一步实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输血 血气分析 血栓弹力描记术 血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程磊 姚鑫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作为颅脑创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预测指标的可行性,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的实用性。方法重型颅脑创伤患者(31例)及其他外伤患者(6例)共计37例,分别于外伤后24h、72h和7d施行血栓弹力图检测,观察反应时间(R值)、凝...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作为颅脑创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预测指标的可行性,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的实用性。方法重型颅脑创伤患者(31例)及其他外伤患者(6例)共计37例,分别于外伤后24h、72h和7d施行血栓弹力图检测,观察反应时间(R值)、凝固时间(K值)、血栓最大幅度(Ma值)和凝固角(α值)等项参数在不同测量时间点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处理组四项凝血功能参数比较,除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其余3项参数(K值、Ma值和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组内不同测量时间点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二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00)。与其他外伤组患者比较,颅脑创伤组患者R值和K值变化以伤后24h最低(均P=0.000)、72h最高(均P=0.000),至伤后7d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1,0.247);而Ma值和α值变化以伤后24h最高(均P=0.000)、72h最低(均P=0.000),至伤后7出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5,0.563)。结论重型颅脑创伤患者与其他外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存在差异性,前者更为严重,其凝血功能变化具有一定规律性,即伤后24h呈高凝状态、72h为低凝状态,至伤后7d,各项凝血功能参数恢复至正常值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血液凝固障碍 血栓弹力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