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联合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狭窄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远期疗效
1
作者 陈春伦 邱宸阳 +3 位作者 沈兰 朱人大 周华吉 张鸿坤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4,共7页
目的:观察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PM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狭窄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浙北地区五家三级医院血管外科接受PM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的髂静脉狭窄合并下肢深静脉血... 目的:观察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PM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髂静脉狭窄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浙北地区五家三级医院血管外科接受PM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的髂静脉狭窄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总计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统计下肢血栓清除率、患肢血栓复发率、支架通畅率、下肢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率,以及安全性评估指标如出血、死亡、肺栓塞、支架折断和移位等。结果:125例患者中,下肢血栓清除程度Ⅰ级8例(6.4%),Ⅱ级10例(8.0%),Ⅲ级107例(85.6%)。中位随访时间为74个月,12、24、36个月患肢血栓复发率分别为8.48%、8.93%和10.91%,髂静脉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1.52%、91.07%和89.09%,PTS发生率分别为5.08%、5.36%和6.36%,且均为轻度PTS。未出现如死亡、大面积肺栓塞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重大安全性事件,未出现因支架折断等特殊情况再次入院干预事件。结论:PMT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能迅速清除髂静脉狭窄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恢复下肢静脉血流,中远期支架通畅率高,PTS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机械性血栓清除 支架植入 髂静脉压迫综合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血栓后综合征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尿液中血栓素A_(2)的3种代谢物和8-异前列腺素F_(2α)
2
作者 刘思佳 赵福荣 +4 位作者 张亚莲 孙晓宇 张萌萌 侯琨 曹云峰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8-154,共7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人体尿液中血栓素A_(2)的3种代谢物(2,3-地诺血栓素B_(2)、11-脱氢-2,3-地诺血栓素B_(2)和11-脱氢血栓素B_(2))和8-异前列腺素F_(2α)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尿液经盐酸酸化至pH 2.0~4.0,经C18固相萃取柱净... 建立了同时测定人体尿液中血栓素A_(2)的3种代谢物(2,3-地诺血栓素B_(2)、11-脱氢-2,3-地诺血栓素B_(2)和11-脱氢血栓素B_(2))和8-异前列腺素F_(2α)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尿液经盐酸酸化至pH 2.0~4.0,经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后测定。使用ACQUITY UPLC^(■) BEH Phenyl色谱柱(50 mm×2.1 mm,1.7μm),以含0.002%氨水的2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负离子和多反应监测模式下分析4 min,内标法定量。4种目标化合物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方法检出限为2,3-地诺血栓素B_(2)0.02 ng/mL,其余目标化合物0.01 ng/mL;定量限为2,3-地诺血栓素B_(2)0.1 ng/mL,其余目标化合物0.05 ng/mL;实际尿液中,4种目标物在定量限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91.48%~104.87%,低、中、高水平下的加标回收率为92.95%~104.90%,日内精密度为2.79%~13.01%,日间精密度为4.45%~13.67%。应用该方法测定健康人群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栓素A_(2)的3种代谢物和8-异前列腺素F_(2α)的含量,并用肌酐进行校正。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用于诊断,血栓素A_(2)(血栓素A_(2)的3种代谢物加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9,8-异前列腺素F_(2α)的AUC为0.775,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有望辅助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筛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2 3-地诺血栓素B_(2) 11-脱氢-2 3-地诺血栓素B_(2) 11-脱氢血栓素B_(2) 8-异前列腺素F_(2α) 尿液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和血栓素B_(2)水平与老年心房颤动左心耳血栓的关系
3
作者 潘媛媛 程标 +3 位作者 陶雪飞 陈晓涵 高洁 付明欢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 to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血栓素B_(2)(thromboxane B_(2),TXB_(2))水平变化与左心耳血栓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5月...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单核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 to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ratio,MHR)、血栓素B_(2)(thromboxane B_(2),TXB_(2))水平变化与左心耳血栓发生风险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152例,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出左心耳血栓情况将患者分为血栓组46例和非血栓组106例。测定患者MHR、TXB_(2)水平,分析MHR、TXB_(2)水平对左心耳血栓风险的预测效能。结果老年心房颤动伴左心耳血栓组年龄、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单核细胞计数及持续性心房颤动比例明显高于非血栓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明显低于非血栓组(P<0.05,P<0.01),血栓组MHR、TXB_(2)水平明显高于非血栓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44,95%CI:1.022~1.466,P=0.028)、持续性心房颤动(OR=29.290,95%CI:4.573~187.610,P=0.000)、LAD(OR=1.502,95%CI:1.203~1.876,P=0.000)、MHR(OR=1.115,95%CI:1.055~1.178,P=0.000)、TXB_(2)(OR=1.064,95%CI:1.031~1.097,P=0.000)是影响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左心耳血栓的危险因素,LVEF(OR=0.813,95%CI:0.707~0.935,P=0.004)是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左心耳血栓的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MHR、TXB_(2)水平变化评估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发生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7和0.829。结论MHR、TXB_(2)在老年心房颤动伴左心耳血栓患者中异常升高,是影响患者左心耳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对左心耳血栓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血栓烷B2 左心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日间手术患者术前抗血栓药物的管理
4
作者 袁华娣 贺红 +4 位作者 高丽燕 韩娜菲 吴小燕 洪萍花 林吒吒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模式在老年日间手术患者术前抗血栓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科学管理老年日间手术患者抗血栓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首次行日间手术并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治疗的393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模式在老年日间手术患者术前抗血栓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科学管理老年日间手术患者抗血栓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首次行日间手术并长期服用抗血栓药物治疗的393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血栓药物管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原因分析,应用前馈控制模式开展药物管理。结果:实验组因抗血栓药当日手术取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86,P=0.009);两组药物治疗依从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58,P=0.037);培训前后,护士在抗血栓药的种类和名称、停用抗血栓药物时间、替代药物名称和用法3个方面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模式用于术前抗血栓药物管理,可降低当日手术取消率,提高老年日间手术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护士抗血栓药物管理能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 老年患者 日间手术 血栓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麻仁抗血栓活性肽的制备工艺优化
5
作者 石杰 张正海 +4 位作者 魏连会 杨庆丽 李国巍 董艳 姬妍茹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9-114,共6页
为获得具有抗血栓活性的汉麻仁多肽,以汉麻仁蛋白粉为原料,对其进行酶解得到汉麻仁抗血栓活性肽,并通过超滤纯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工艺,并对纯化的汉麻仁抗血栓活性肽的分子质量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汉麻仁蛋白... 为获得具有抗血栓活性的汉麻仁多肽,以汉麻仁蛋白粉为原料,对其进行酶解得到汉麻仁抗血栓活性肽,并通过超滤纯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酶解工艺,并对纯化的汉麻仁抗血栓活性肽的分子质量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汉麻仁蛋白粉酶解制备汉麻仁抗血栓活性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胰蛋白酶、酶解温度40℃、料液比1∶25、酶添加量5.68%、pH 8.0,在此条件下酶解5 h凝血酶抑制率为84.70%;分子质量在3000 Da以下的汉麻仁抗血栓活性肽在质量浓度为0.01 g/mL时有更高的凝血酶抑制率,可以达到99.38%;分子质量在3000 Da以下的汉麻仁抗血栓活性肽中近70%分子质量为500~1500 Da。综上,该方法制备并纯化得到的汉麻仁抗血栓活性肽具有高凝血酶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麻仁 血栓活性肽 酶解 响应面 凝血酶抑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延迟诊治分析
6
作者 贾卫红 王丽娜 +5 位作者 蒋洋洋 杨栋才 卜丽娜 刘志燕 刘雅东 唐晶晶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5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MCVT)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以避免延迟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例MCVT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中男3例、女4例,年龄均≥60岁,均存在误诊。临床表现:发热1... 目的探讨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MCVT)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点,以避免延迟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7例MCVT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中男3例、女4例,年龄均≥60岁,均存在误诊。临床表现:发热1例,晕厥1例,气短6例,胸闷6例。7例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均升高。MCVT部位:双侧2例,左侧4例,右侧1例;肺血栓栓塞症部位:双侧肺动脉主干2例,右肺动脉3例,左肺动脉2例。7例均存在多发肺动脉栓塞。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例、肺部感染5例,误诊时间7 d~3个月。7例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1例停抗凝药再次出现肺血栓栓塞症,目前正在接受抗凝治疗,余6例已治愈。结论MCVT并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早期症状轻,容易出现误漏诊,须提高对该合并症的认知。MCVT患者如果出现突发的胸闷、气短及晕厥,尤其是有肿瘤、心房颤动史者,须高度警惕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血栓栓塞症 误诊 肺部感染 CT肺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血透导管置管术后尿激酶早期应用对预防导管血栓性并发症的研究
7
作者 吴杰 廖婷婷 +1 位作者 秦雁雄 黎丽芳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 探讨长期血透导管置管术后尿激酶早期应用对预防导管血栓性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接受长期血透导管植入术的血液透析12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 目的 探讨长期血透导管置管术后尿激酶早期应用对预防导管血栓性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在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接受长期血透导管植入术的血液透析12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长期血透导管置管术。观察组应用尿激酶与肝素混合液于手术结束时封管并于每两周定期封管。对照组应用肝素于手术结束时单纯使用肝素液封管,应用尿激酶与肝素混合液于术后两周封管并每两周定期封管。对比两组患者的导管通畅性指标、导管功能不良情况、因导管功能不良而产生的医疗费用情况以及用药毒副作用。结果 观察组平均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Kt/V)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功能不良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因导管功能不良而产生的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用药毒副作用发生率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血透导管置管术后尿激酶早期应用对预防导管血栓性并发症具有积极的作用,并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导管血栓性并发症 透析 肝素 毒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伐沙班治疗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症研究进展
8
作者 江燕 王娟 +2 位作者 王卫凯 李建娜 徐瑞峰 《儿科药学杂志》 2025年第2期52-56,共5页
随着儿科慢性病以及危重症诊疗技术的提高,中心静脉通路的使用逐年增加,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us embolism,VTE)发病率逐年上升。儿童目前使用的抗凝治疗方案包括低分子肝素和维生素K拮抗剂,仍是从成人指南中推断出来的。儿... 随着儿科慢性病以及危重症诊疗技术的提高,中心静脉通路的使用逐年增加,儿童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us embolism,VTE)发病率逐年上升。儿童目前使用的抗凝治疗方案包括低分子肝素和维生素K拮抗剂,仍是从成人指南中推断出来的。儿童凝血系统发育尚不成熟,且与成人体内药代动力学(PK)比较存在差异[1],故药物选择及剂量应符合儿童体内的PK特点。儿童选择的抗凝药物应具有安全性好、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有儿童口服剂型、无需频繁抽血检测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利伐沙班 口服剂型 维生素K拮抗剂 抗凝药物 凝血系统 低分子肝素 危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危重症创伤出血临床输血指导及凝血功能检测的应用价值
9
作者 张琼 姚静 张燕飞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164-166,共3页
目的 探究在临床危重症患者输血以及凝血功能检测用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依据常规凝血指标指导输血,观察组则依据TEG... 目的 探究在临床危重症患者输血以及凝血功能检测用应用血栓弹力图(TEG)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依据常规凝血指标指导输血,观察组则依据TEG结果来指导输血,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以及用血量的差异性,并对观察组输血前后TEG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分析TEG相关指标与凝血常规指标的关系。结果 输血前,两组的凝血四项和P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后,观察组PT、APTT、TT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FIB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输血后PL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输血后,观察组患者的R值、K值均较输血前降低,MA值、Angle角以及CI值均较输血前升高(P<0.05)。观察组冷冻血浆、冷沉淀输注量均较对照组更少(P<0.05),但两组血小板输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R值与APTT呈正相关(r=0.328,P=0.036<0.05),K值与PLT呈负相关(r=-0.389,P=0.001<0.05),Angle角与FIB、PLT均呈正相关(r=0.328、0.475,P=0.029、0.000<0.05),MA值与FIB、PLT均呈正相关(r=0.337、0.460,P=0.016、0.000<0.05),CI值与与FIB、PLT均呈正相关(r=0.235、0.348,P=0.020、0.014<0.05)。结论 TEG在临床危重症创伤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且可以发现并改善患者凝血异常情况,TEG相关指标与凝常规凝血指标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常规凝血功能检测 危重症创伤 出血 临床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感知与健康行为决策评估量表的编制
10
作者 刘皓昕 黄丽丽 +4 位作者 胡蕾 崔晓花 周满 张盼盼 田莹莹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30,共6页
目的编制孕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感知与健康行为决策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准确评估孕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感知与健康行为水平,开展健康行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量表条目池,经2轮专家函询形成初始量... 目的编制孕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感知与健康行为决策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准确评估孕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感知与健康行为水平,开展健康行为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量表条目池,经2轮专家函询形成初始量表,通过预调查对条目表述进行调整,形成测试版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63名孕妇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量表信效度。结果孕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感知与行为决策评估量表包括6个维度,53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6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1.618%;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χ^(2)/df=2.846、RMR=0.022、RMSEA=0.075、TLI=0.912、CFI=0.921、IFI=0.921。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87,折半信度为0.889,2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906;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93,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00~1.000。结论孕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感知与健康行为决策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评估孕妇静脉血栓栓塞风险感知和健康行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静脉血栓栓塞 风险感知 健康行为 行为决策 量表 效度 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心解瘀颗粒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及ADP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
11
作者 何晨晨 祁江晗 +4 位作者 韦琛谊 蔡巧燕 高铸烨 张铃 褚剑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4-189,共6页
目的 观察清心解瘀颗粒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及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方法 取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氯吡格雷阳性对照组及清心解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 目的 观察清心解瘀颗粒对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及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诱导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方法 取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氯吡格雷阳性对照组及清心解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各6只。氯吡格雷阳性对照组给药剂量为6.74 mg/(kg·d),清心解瘀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0.99、1.98、3.96 g/(kg·d),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预防性灌胃给药14 d, 1次/d。末次给药1 h后,麻醉大鼠,采用聚乙烯管作动-静脉搭桥建立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正常对照组除外),15 min后取出血栓,用万分之一精密电子分析天平称量各组大鼠血栓质量(湿重);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血浆中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eto-PGF1α)的含量;酶标仪比浊法测定各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动-静脉旁路血栓质量显著升高,血浆中TXB2的含量显著升高,6-keto-PGF1α的含量则显著降低,ADP诱导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吡格雷阳性对照组及清心解瘀颗粒各剂量组的动-静脉旁路血栓质量均显著降低(P<0.05),各组血栓形成抑制率分别为53.80%、23.96%、33.63%、32.59%;血浆中TXB2的含量显著降低,6-keto-PGF1α的含量显著升高,ADP诱导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降低,且清心解瘀颗粒各剂量组间呈现剂量依赖性(P<0.05);各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86.90%、26.17%、38.87%、54.48%。结论 清心解瘀颗粒具有预防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及抑制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心解瘀颗粒 动-静脉旁路血栓 二磷酸腺苷(ADP) 血小板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指数与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伍焕平 丁倩 +7 位作者 王景浩 邢晓芬 母生梅 李峰 韩宇臣 曾汇庆 梁叶青 郭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研究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P波指数与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阵发性AF患者103例,其中合并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患者共31例(病例组),... 目的研究阵发性心房颤动(AF)患者P波指数与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阵发性AF患者103例,其中合并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患者共31例(病例组),无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患者72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P波指数等。应用回归分析阵发性AF患者P波指数与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与CHA2DS2-VASc评分结合形成新的评分系统,并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年龄较大,左心房内径较大,CHA2DS2-VASc评分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左心房内径、CHA2DS2-VASc评分、P波时限异常、P波最大时限、P波最小时限、P波离散度、V1导联P波终末电势均为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波时限异常为阵发性AF患者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03,95%CI 1.033~1.178,P=0.003;OR=14.037,95%CI 1.600~123.150,P=0.017),V1导联P波终末电势预测阵发性AF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855(95%CI 0.757~0.953,P<0.001)。V1导联P波终末电势以28.26 mm·ms为最佳截断值预测阵发性AF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敏感度为87.1%,特异度为87.5%;将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波时限异常联合CHA2DS2-VASc评分形成CHA2DS2-VASc-P2-V评分,ROC曲线分析显示,CHA2DS2-VASc-P2-V评分的AUC高于CHA2DS2-VASc评分(0.826比0.654,P<0.001)。结论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波时限异常为阵发性AF患者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波时限≤89 ms或P波时限>120 ms均增加阵发性AF患者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风险。两者与CHA2DS2-VASc评分形成的新评分对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可能优于CHA2DS2-VASc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阵发性 心电描记术 心房重构 血栓形成 左心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ECMO支持下大面积肺栓塞合并心脏血栓患者开胸取栓护理
13
作者 王佳乐 孙菲 +2 位作者 惠文俊 赵楠 王曼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5年第1期83-87,共5页
大面积肺栓塞合并心脏血栓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在其治疗进程中,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既影响患者短期生存率,又与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直接关联。报告了1例大面积肺栓塞合并心脏血栓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 大面积肺栓塞合并心脏血栓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在其治疗进程中,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既影响患者短期生存率,又与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直接关联。报告了1例大面积肺栓塞合并心脏血栓患者,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下接受开胸取栓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践经验。术后,护理团队从多方面对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包括肺氧合改善、血流动力学监测、体温管理、抗凝管理、感染预防、康复与延伸护理等。患者术后14 d内,各项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呼吸困难等症状显著缓解,成功脱离呼吸机并拔除各种导管,出院时已能够自主行走,生活基本自理。术后6个月随访发现,患者恢复状况良好,未出现并发症。本病例充分表明,多学科协作和精细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复杂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外膜肺 心脏血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路径的分级护理在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卢姗 马文娅 李倩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路径的分级护理在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8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2)与观察组(n=42)。...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路径的分级护理在骨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8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2)与观察组(n=42)。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临床路径的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护理前后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下肢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26)。结论:基于临床路径的分级护理在骨科患者术后DVT预防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下肢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临床路径 分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进程及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及对产后出血的评估价值
15
作者 聂晶 张文婷 《淮海医药》 2025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进程、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及对产后出血的评估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0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9例HDP患者为研究组,其中妊娠高血压组(38例)、轻度子痫前期...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进程、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及对产后出血的评估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某院2020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9例HDP患者为研究组,其中妊娠高血压组(38例)、轻度子痫前期组(29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2例),产后24 h出血组(21例)、未出血组(78例),另选取99例同期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入院时血栓弹力图指标[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固角(α角)、血栓最大振幅(MA值)]、凝血四项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Spearman/Pearson系数分析入院时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四项及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入院时血栓弹力图指标联合检测对HDP患者产后出血的预测价值。结果:R、K值比较: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MA值、α角比较: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TT水平比较: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FIB水平比较:对照组<妊娠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时R、K值与PT、APTT、TT呈正相关(r=0.498、0.531、0.615;0.433、0.507、0.728,P均<0.05),与FIB、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82、-0.631;-0.631、-0.582,P均<0.05);入院时MA值、α角与PT、APTT、TT呈负相关(r=-0.629、-0.493、-0.534;-0.584、-0.622、-0.657,P均<0.05),与FIB、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04、0.683;0.596、0.716,P均<0.05)。出血组患者R、K值小于未出血组,MA值、α角大于未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血栓弹力图指标联合预测HDP患者产后出血的AUC为0.804,敏感度为95.24%、特异度为65.38%。结论:血栓弹力图与HDP患者常规凝血四项指标具有相关性,可为临床早期评估HDP进程、预测产后出血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疾病进程 产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16
作者 穆凯代斯·尤力瓦斯 迪丽努尔·买买提依明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期3-5,共3页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发生机制为深静脉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导致血流动力学和肺功能障碍,病死率高、早期诊断难度大、治疗选择多样。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在APTE诊断和治疗上有了较大的突破。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出现和影像...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发生机制为深静脉血栓脱落,阻塞肺动脉,导致血流动力学和肺功能障碍,病死率高、早期诊断难度大、治疗选择多样。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在APTE诊断和治疗上有了较大的突破。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出现和影像学检查的发展,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方向,合理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该文总结了近年来APTE诊断与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早发现、早治疗APTE,降低死亡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实验室 影像学 诊断 药物 机械性治疗 危险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新参数预测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17
作者 田丰 安丽 +2 位作者 谷芬 刘丽文 陈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新参数静脉管腔横截周长的平方(C^(2))与面积(A)的比值(C^(2)/A)对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无DVT的150例住院患者,术前采用超声检... 目的探讨超声新参数静脉管腔横截周长的平方(C^(2))与面积(A)的比值(C^(2)/A)对骨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测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无DVT的150例住院患者,术前采用超声检查股总静脉(CFV)、股浅静脉(SFV)和腘静脉(POV)的A、C、C^(2)/A、内径值、静脉流速及血流量,术后超声监测血栓形成情况。对比血栓组和非血栓组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参数,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参数预测DVT的效能及截断值。结果两组CFV内径、CFV血流量、CFV-C、CFV-A、CFV-C^(2)/A、SFV血流量、SFV-C、SFV-C^(2)/A、POV血流量、POV-C、POV-A、POV-C^(2)/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10.41,P均<0.05)。当超声参数CFV-C^(2)/A、SFV-C^(2)/A、POV-C^(2)/A的截断值分别为>16.01、>16.53、>16.54时,预测DVT的曲线下面积最大,分别为0.906、0.920、0.870,敏感度分别为83.8%、78.4%、81.1%,特异度分别为82.3%、89.4%、85.8%。结论超声新参数C^(2)/A具有较高的DVT预测效能,可为临床开展早期DVT预防提供新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检查 下肢 预测 住院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湿病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8
作者 储爱琴 葛文杰 +2 位作者 张凌晨 朱心怡 田凌云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 构建风湿病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为VTE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在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60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 目的 构建风湿病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为VTE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在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60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发生VTE,将其分为VTE组(n=50)和对照组(n=556)。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风湿病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来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卧床时间≥72 h、VTE史、是否使用激素治疗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卧床时间≥72 h、VTE史、是否使用激素治疗、D-二聚体定量、总胆固醇浓度是风湿病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均P<0.05)。构建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30(95%CI0.886~0.973),Hosmer-Lemeshow检验χ^(2)为8.859(P=0.354),一致性指数为0.930。临床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可提供显著额外的临床净收益。结论 构建的VTE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率和临床适用性,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疾病 静脉血栓栓塞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在妊娠高血压疾病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陈宏飞 沈肖明 魏权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1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对妊娠高血压(HDP)疾病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于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进行孕检或待产的HDP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n=27),选取同期于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进行孕检或待产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对...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对妊娠高血压(HDP)疾病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于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进行孕检或待产的HDP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n=27),选取同期于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进行孕检或待产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对照组,n=63)。收集两组的凝血四项、TEG指标,将对照组的TEG指标与厂商给出的正常参考范围进行比较,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TEG指标与常规凝血四项指标的相关性,评价TEG指标对HDP的评估价值。结果对照组的TEG相关指标及95%可信区间均在正常人群参考值范围内;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凝血酶时间(T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反应时间(R)、凝块形成时间(K)低于对照组,凝固角(α角)、血栓最大幅度(MA)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与PT(r=0.287,P=0.031)、APTT(r=0.342,P=0.009)呈正相关;α角与FIB呈正相关(r=0.701,P=0.004);K与FIB呈负相关(r=-0.468,P=0.001);常规凝血四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小于TEG指标,TEG指标中以MA(AUC=0.814;P=0.003)的评估效能最高。结论与常规凝血四项指标相比,TEG指标对HDP的评估更有优势,其中以MA的评估价值最高,故推荐将TEG指标应用于HDP的临床病情评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 高血压 血栓弹力图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质量指数与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相关性
20
作者 袁莉 曹艳洁 +1 位作者 孙茂峰 李光兵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1期55-58,共4页
分析体质量指数(BMI)与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相关性。选取2020年1—1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麻醉手术科置入颈内静脉导管的1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BMI为18.5~23.9 kg/m^(2)的患者123例(正常组),BMI≥28 kg/m^(2)的患者66例(肥胖组)... 分析体质量指数(BMI)与颈内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相关性。选取2020年1—1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麻醉手术科置入颈内静脉导管的1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BMI为18.5~23.9 kg/m^(2)的患者123例(正常组),BMI≥28 kg/m^(2)的患者66例(肥胖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及深静脉导管相关血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组在总胆红素、红细胞计数、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与正常组在腰围、臀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肥胖组深静脉导管相关血栓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BMI高的肥胖患者置入深静脉导管后容易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栓,术后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该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栓 肥胖 体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