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
作者 徐锐 赖红梅 +5 位作者 杨毅宁 马依彤 李晓梅 赵倩 陈邦党 刘芬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01至2013—12在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49例STEMI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的SYNTAX积分评...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8-01至2013—12在我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649例STEMI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的SYNTAX积分评价,将患者分为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SYNTAX积分〉22)231例,非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SYNTAX积分≤22)418例。另外按照PLR三分位又将649例患者分为高PLR组(PLR≥207)216例,中PLR组(207〉PLR〉94)215例,低PLR组(PLR≤94)218例。分析PLR水平与SYNTAX积分的相关性,及30天全因死亡与PLR的相关性。结果: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PLR高于非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P〈0.001);SYNTAX积分与PLR存在正相关性(r=0.34,P〈0.001);PLR是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338,95%可信区间:1.028~2.026,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LR是STEMI患者发生30天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风险比=1.245,9.5%可信区间:1.153~1.825,P〈0.001);Kaplan~Meier生仔曲线显示随着PLR水平升高,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明显降低(P=0.019)。结论:STEMI患者PL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并且对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2
作者 王聪秀 陈文清 +2 位作者 麦若兰 刘东 管保章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4,共12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首次MHD的...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首次MHD的189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访至2022年10月31日。研究终点为进行血液透析后出现新发的心血管事件。根据X-tile软件计算出的PLR最佳截断值(133.0)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低PLR组(PLR<133.0)和高PLR组(PLR≥133.0),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线特征差异,分析PLR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曲线绘制2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概率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2组差异的显著性。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为了均衡潜在混杂因素的分布,采用逆概率加权后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探讨PLR与心血管事件的因果关系。结果:与低PLR组患者相比,高PLR组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病率、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小板计数较高(P<0.05)。PLR与CVD、CRP、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呈正相关(P<0.05)。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高PLR组与低PLR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概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7.396,P=0.007)。校正了年龄、CVD病史、舒张压、血糖、血清白蛋白、CRP等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PLR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867(1.023~3.410),P=0.042]。根据PLR分组对基于逆概率加权后建立的虚拟人群进行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PLR组的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低PLR组的1.9倍[HR(95%CI)=1.931(1.033~3.606),P=0.039]。结论:PLR可反映MHD患者炎症状态并可以用于评估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且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LR与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能存在因果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血管事件 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TACE序贯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节 李杨鼎薪 +4 位作者 王勇 李艳 李均彪 秦闫威 许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不可切除H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ACE序贯MWA治疗的110例不可切除HC...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不可切除H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ACE序贯MWA治疗的110例不可切除HCC患者临床资料。将中位NLR、PLR作为临界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高、低NLR或PLR组间基线特征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OS、PFS图,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与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相关因素。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NLR、PLR分别为2.08、90。低NLR、PLR组与高NLR、PLR组相比,OS显著改善[1100 d(95%CI=1047.7~1153.7)比683 d(95%CI=552.5~814.8);1076 d(95%CI=996.4~1156.2)比721 d(95%CI=583.0~859.8)](均P<0.01),PFS更长[720 d(95%CI=361.6~1078.4)比298 d(95%CI=47.0~205.8);545 d(95%CI=292.3~797.7)比270 d(95%CI=213.5~326.5)](均P<0.05)。高NLR(HR=2.193,95%CI=1.358~3.541,P=0.001;HR=37.883,95%CI=4.836~296.760,P=0.001),高PLR(HR=2.117,95%CI=1.306~3.434,P=0.002;HR=6.547,95%CI=2.367~18.113,P<0.01)是不良PFS、OS的预测因素。结论术前NLR和PLR对TACE序贯MWA治疗效果有良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细胞 微波消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杜冉 李文娟 +2 位作者 冯方 温丽君 李建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76,共4页
目的:评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重度颅脑损伤(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关系及其对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133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组(45... 目的:评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重度颅脑损伤(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关系及其对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133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组(45例)与生存组(88例)临床指标的差异。根据上述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建立3个回归模型[分别纳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PLR及NLR+PLR],分析30 d内病死风险的影响因素。通过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PLR对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NLR及PLR与STBI患者预后有关(P<0.05)。NLR(OR=0.963,95%CI为0.929~0.999,P=0.044)及PLR(OR=0.995,95%CI为0.991~0.998,P=0.005)是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影响因素。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LR降低可增加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RR=0.999,95%CI为0.999~1.000,P=0.002)。结论:PLR是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糖凝集素3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室重构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新贵 王长虹 王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半乳糖凝集素3(Gal-3)、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变化及其与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PCI术的75... 目的探讨外周血半乳糖凝集素3(Gal-3)、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变化及其与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PCI术的75岁以上老年AMI患者86例,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心室重构将患者分为心室重构组39例和非心室重构组47例。于PCI术前、术后3d、术后5d检测Gal-3、PLR水平,比较2组外周血Gal-3、PLR水平,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外周血Gal-3、PLR水平与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关系,用ROC曲线分析外周血Gal-3、PLR水平对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术后3d、术后5d外周血Gal-3、PLR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术后5d外周血Gal-3、PLR水平低于术后3d(P<0.05);心室重构组术前、术后3d、术后5d的外周血Gal-3、PLR水平均高于非心室重构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al-3(OR=1.986,95%CI:1.017~2.875,P=0.007)、术前PLR(OR=1.774,95%CI:1.132~2.428,P=0.014)均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术前外周血Gal-3和PLR联合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曲线下面积为0.882(95%CI:0.824~0.941),优于二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外周血Gal-3、PLR水平较术前降低,术前外周血Gal-3、PLR均是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对A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半乳糖凝集素3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计数联合D-二聚体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黄潇慧 王新伟 武洁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1-726,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联合D-二聚体(D-dimer,D-D)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联合D-二聚体(D-dimer,D-D)对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2018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310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儿治疗出院后进行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并根据相关标准对患儿预后进行评估,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98)和预后不良组(n=112)。利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全部患儿年龄、性别等基本临床资料,记录入院时患儿早期预警评分[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并收集诊断患儿入院24 h内的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发生预后不良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LR、PLT计数、D-D预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APACHEⅡ、SOFA评分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良好组NLR、D-D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LT计数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将单因素分析的结果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调整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等混杂因素,连续变量原值收入,结果表明,NLR、D-D水平是预后的保护因素(OR<1,P<0.05),PLT计数水平是预后的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三项指标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49,灵敏度为94.95%,特异度为82.14%,准确度为90.32%,三者联合预测效能价值高。结论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患儿的外周血NLR、PLT计数、D-D水平显著升高,三项联合检测在预测患儿28 d后的预后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计数 D-二聚体 重症肺炎合并脓毒症 儿童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比值与术后新发衰弱的相关性分析:一项多中心研究
7
作者 程雨欣 方嘉敏 +8 位作者 梁好 汪志玲 魏琳 廖惠莲 徐明明 陈玉梅 李燕芬 董丽娟 郭银桂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7期3359-3367,3374,共10页
背景衰弱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综合征。目前评估衰弱主要依赖单一的炎症因子或营养指标,缺乏系统性的诊断标志物。慢性炎症和营养状况作为衰弱的病理生理机制的一部分,且血小板计数和营养状况简单易获取,而目前关于血小板计数和营养... 背景衰弱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综合征。目前评估衰弱主要依赖单一的炎症因子或营养指标,缺乏系统性的诊断标志物。慢性炎症和营养状况作为衰弱的病理生理机制的一部分,且血小板计数和营养状况简单易获取,而目前关于血小板计数和营养状况的混合性炎症标志物与衰弱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老年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比值(PAR)与术后7 d新发衰弱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是基于老年围手术期不良事件预警模型构建研究(EPAE)数据集进行的二次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23年2—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共7家医院进行住院治疗且拟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纳入术前无衰弱的患者共2035例,术后7 d根据中文版Frail量表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无衰弱组(1691例)和新发衰弱组(34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围术期衰弱的影响因素并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将术前PAR根据四分位数分为4个水平:Q1(PAR≤4.160)、Q2(PAR:4.161~5.339)、Q3(PAR:5.340~6.479)、Q4(PAR≥6.480),进行多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估不同PAR水平对衰弱的影响。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术后7 d新发衰弱发生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及最佳截断值,以评估术前PAR对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预测价值。结果无衰弱组和新发衰弱组患者的年龄、照护人员、久坐行为、每周有氧运动时长、每周抗阻训练时长、应激史比例、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CCI)评分、阿森斯(Athens)失眠量表(AIS)评分、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超前镇痛、麻醉方式、手术类型比例及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新发衰弱组PAR高于无衰弱组(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全部混杂因素后,高水平PAR是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危险因素(OR=1.22,95%CI=1.16~1.29,P<0.001)。不同水平PAR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全部混杂因素后,与Q1水平PAR相比,Q2、Q3、Q4水平PAR均是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危险因素,其中Q4水平PAR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风险最高(OR=6.06,95%CI=3.90~9.41,P<0.001)。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人群术后7 d新发衰弱发生率随着术前PAR升高而显著递增(P<0.001);术前PAR预测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AUC为0.635(95%CI=0.606~0.665,P<0.001),最佳截断值为4.34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20%和31.20%。结论高水平PAR是老年患者术后7 d新发衰弱的危险因素。术前PAR对老年患者术后新发衰弱具有一定预测价值,PAR水平越高提示术后新发衰弱的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血小板计数 白蛋白 血小板计数/白蛋白比值 老年患者 术后衰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绝对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与绝对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在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陈亚芳 臧立 +10 位作者 张小影 赵盼 袁英 岳智杰 杨洪亮 赵海丰 于泳 王亚非 赵智刚 张翼鷟 王晓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6-382,共7页
背景与目的:NK/T细胞淋巴瘤(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KTCL)为恶性淋巴瘤中较少见的一种类型,其在临床表现及整体疗效上差别较大,目前尚无确切的危险分层指导预后。该研究旨在探索治疗前外周血绝对单核细胞计数(absolute monocy... 背景与目的:NK/T细胞淋巴瘤(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KTCL)为恶性淋巴瘤中较少见的一种类型,其在临床表现及整体疗效上差别较大,目前尚无确切的危险分层指导预后。该研究旨在探索治疗前外周血绝对单核细胞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血小板与绝对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在原发鼻腔NKTCL预后中的意义,为患者提供更确切的危险分层,从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初诊的132例原发鼻腔NKTCL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外周血AMC、PLR与患者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之间的关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治疗前外周血AMC、PLR在原发鼻腔NKTCL患者的预后分层中均具有重要作用。AMC小于0.5×109个/L组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AMC大于等于0.5×109个/L组,PLR小于150组患者的预后优于PLR大于等于150组(P<0.05)。根据分期、ECOG评分标准、AMC、PLR这4个独立危险因素,我们试图建立了一个新的预后模式,将所有患者分为3个不同危险组,结果发现3个组的5年OS及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AMC、PLR与原发鼻腔NKTCL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由分期、ECOG评分标准、AMC、PLR这4个独立危险因素组成的新的预后模式可能较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及韩国预后指数(Korean Prognostic Index,KPI)更确切方便、更经济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鼻腔NK/T细胞淋巴 绝对单核细胞计数 血小板与绝对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总生存率 无进展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对心肾综合征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绍谨 闫泽晨 +5 位作者 李腾 陈昆仑 刘雨轩 李松超 王静 何娟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心肾综合征(CR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1例CR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PLR测定水平绘制PLR预测CRS预后的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LR组和高PLR组...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心肾综合征(CR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51例CR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PLR测定水平绘制PLR预测CRS预后的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LR组和高PLR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别以心源性死亡或心衰再入院为终点事件绘制Kaplan-Meier曲线;采用Cox回归分析CRS患者心源性死亡和心衰再入院的影响因素。结果:PLR的最佳截断值为213.92,据此将CRS患者分为低PLR组(<213.92)576例,高PLR组(≥213.92)375例。与低PLR组相比,高PLR组年龄升高,血红蛋白和白蛋白降低,脑钠肽前体和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P<0.05)。分别以心源性死亡和心衰再入院为终点事件,Log-rank检验显示低PLR组CRS患者生存状况均好于高PLR组(P均<0.001)。高PLR、高龄、高脑钠肽前体、高C反应蛋白为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HR(95%CI)为2.573(2.000~3.310)、1.649(1.419~1.917)、1.111(1.045~1.181)和1.122(1.056~1.192)]。高PLR、高龄、高C反应蛋白为心衰再入院的危险因素[HR(95%CI)为3.150(2.510~3.952)、1.349(1.184~1.538)和1.126(1.066~1.189)]。结论:PLR是预测CRS患者心源性死亡及心衰再入院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心力衰竭 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 心源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与胆源性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并发肝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廖国豪 程斌 +5 位作者 余红雨 熊上 徐丽 吴利东 张桦 杜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449-1454,共6页
背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预测胰腺炎严重程度上已被证实有一定意义,但目前探讨NLR、PLR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及并发肝损伤的诊断及预测价值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NLR、PLR与BAP病情程度... 背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预测胰腺炎严重程度上已被证实有一定意义,但目前探讨NLR、PLR对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及并发肝损伤的诊断及预测价值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NLR、PLR与BAP病情程度及并发急性肝损伤(AL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42例BAP患者,按照亚特兰大分类将患者分为轻症(MAP)/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组(n=98)、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n=44);根据肝功能是否损伤分为ALI组(n=92)与无ALI组(n=50),其中ALI组再分为肝细胞型肝损伤亚组(n=1)、胆管细胞型肝损伤亚组(n=16)和混合型肝损伤亚组(n=75)。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LR、PLR对BAP严重程度及并发ALI的预测价值。结果MAP/MSAP组NLR、PLR均低于SAP组(P<0.05)。ALI组NLR、PLR均高于无ALI组(P<0.05)。胆管细胞型肝损伤亚组、混合型肝损伤亚组NLR、PL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S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9、0.667、0.809;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BAP发生AL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4、0.767、0.806;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BAP发生胆管细胞型肝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3、0.742、0.861;NLR、PLR及二者联合预测BAP发生混合型肝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770、0.79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升高是SAP的危险因素〔OR=1.184,95%CI(1.102,1.271),P<0.001〕;NLR和PLR升高是BAP发生ALI的危险因素〔OR=1.140,95%CI(1.050,1.238),P=0.002;OR=1.007,95%CI(1.001,1.013),P=0.023〕;NLR升高是BAP发生胆管细胞型肝损伤的危险因素〔OR=1.184,95%CI(1.054,1.331),P=0.004〕;NLR和PLR升高是BAP发生混合型肝损伤的危险因素〔OR=1.120,95%CI(1.120,1.221),P=0.011;OR=1.007,95%CI(1.001,1.013),P=0.034〕。结论NLR升高是SAP的危险因素,NLR和PLR升高是BAP发生ALI的危险因素,且NLR的预测价值优于PLR,联合检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急性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在儿童脓毒症预后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11
作者 常晨阳 胡绍雯 +2 位作者 邓国平 朱惠芳 罗开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958-2963,共6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N/LPR)在脓毒症患儿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171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入院24 h...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比值(N/LPR)在脓毒症患儿预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171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入院24 h内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PCIS);收集确诊脓毒症24 h内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计数;计算N/LP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中性粒细胞与前白蛋白比值(NPRI)。根据患儿预后结局将其分为存活组(n=110)和死亡组(n=61)。比较两组N/LPR、PLR、NLR、NPRI、PCIS评分、PCT、CRP和PLT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PR、PLR和PCIS评分预测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风险的准确性;根据三者ROC曲线的截断值对患儿28 d死亡风险进行亚组分析,同时使用Kaplan-Meier法对各亚组脓毒症患儿进行生存分析。根据PCIS评分对脓毒症患儿进行危险分层(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评估N/LPR和PLR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死亡组的PCT、CRP、N/LPR水平均较存活组高,PLT、PLR和PCIS水平均低于存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N/LPR、PLR和PCIS评分预测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9、0.595和0.716。亚组分析表明,N/LPR≥1.5组患儿死亡风险大于N/LPR<1.5组(χ^(2)=11.224,P=0.001);PLR<85.58组患儿死亡风险大于PLR≥85.58组(χ^(2)=5.708,P=0.017),PCIS<84组患儿死亡风险大于PCIS≥84组(χ^(2)=19.312,P=0.000)。生存分析结果与亚组分析结果一致。此外,N/LPR可能与脓毒症患儿的危险分层相关。结论N/LPR对脓毒症患儿28 d死亡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比值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及乳腺癌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9
12
作者 胡赟宏 王铮元 +2 位作者 崔嵘嵘 许诚 林晓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3657-3661,共5页
目的评价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探讨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4例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病例组... 目的评价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探讨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4例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病例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NLR和PLR与不同临床特征的关系,绘制NLR和PLR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的ROC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择同期行良性乳腺手术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80个月,共15例患者死亡,19例发生复发转移。病例组术前外周血NLR、PL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不同病理类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N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同年龄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临界值为2.5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4%和86.5%,ROC曲线下面积0.738〔95%CI(0.657,0.818)〕;PLR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临界值为123.8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7%和58.4%,ROC曲线下面积为0.651〔95%CI(0.563,0.738)〕。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无病生存曲线和总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NLR、PLR对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情况、生存情况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淋巴结转移情况是乳腺癌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前NLR、PLR可预测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情况,但NLR和PLR不能作为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复发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狼疮性肾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7
13
作者 李慧 孟德钎 +4 位作者 刘焱 李鞠 刘姗姗 王凯 潘文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07-1311,共5页
背景狼疮性肾炎(LN)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新的炎性指标,被用于评估许多疾病。然而目前关于NLR、PLR用于评估LN疾病... 背景狼疮性肾炎(LN)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新的炎性指标,被用于评估许多疾病。然而目前关于NLR、PLR用于评估LN疾病活动度度的研究尚不多见。目的探讨NLR和PLR预测LN疾病活动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8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住院的66例LN患者作为LN组,选取同时期本院体检中心的64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将LN患者分为LN稳定亚组(SLEDAI≤9分,16例)和LN活动亚组(SLEDAI≥10分,50例)。收集健康对照组患者和LN患者的性别、年龄,并检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和PLR;记录LN患者的疾病持续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血浆清蛋白、肌酐、尿素氮、尿酸、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PLR预测LN疾病活动度的价值。结果 LN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NLR、PLR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LN活动亚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LN稳定亚组,NLR、PLR均高于LN稳定亚组(P<0.05)。NLR与SLEDAI呈正相关(rs=0.360,P=0.003)。ROC曲线显示,NLR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5〔95%CI(0.634,0.876),P=0.002〕,当最佳临界值为4.06时,灵敏度为68%,特异度为75%;PLR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AUC为0.698〔95%CI(0.563,0.832),P=0.018〕,当最佳临界值为184时,灵敏度为64%,特异度为75%。结论 NLR、PLR可作为新的炎性指标,被用作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潜在补充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疾病活动度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9
14
作者 刘海亮 杜晓辉 +3 位作者 孙培鸣 肖春红 徐迎新 李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14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分为低PLR组(PLR<250)和高PLR组(PLR≥250)...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14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分为低PLR组(PLR<250)和高PLR组(PLR≥250),采用单因素和COX回归模型分析两组患者的PLR及其它临床病理因素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低PLR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高PLR组(71.4%vs 51.5%;P=0.04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PLR对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PLR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2.213;95%CI:1.007-4.863;P=0.0048)。结论术前PLR对结直肠癌预后评估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血小板 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8
15
作者 倪婧 王永庆 +4 位作者 张英平 吴炜 曾庆曙 杨明珍 夏瑞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7-432,共6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l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影响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7例经过化疗的...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l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影响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7例经过化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截断点,并根据初次化疗前NLR和PLR将患者分为高比值组和低比值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结果:通过ROC曲线,计算出NLR和PLR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915和270.27。单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NLR、PLR对患者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均有影响。此外,结外受累数量、疾病分期、ECOG评分对疾病的无进展生存有影响。然而,多因素分析显示,仅NLR是影响患者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LR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但并不影响总生存。结论:初诊时NLR和PLR值可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6
作者 吴凡 马俊芬 +1 位作者 平杰丹 明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PVLR)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首发并于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9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体检者126例为对照组。治疗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脑梗死患者病... 目的:探讨早期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PVLR)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首发并于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9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体检者126例为对照组。治疗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轻度117例,中度46例,重度26例。检测两组血常规及血脂指标,计算MPVLR。结果:脑梗死组MPV、MPVLR均高于对照组,而LC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脑梗死患者MPVLR低于重度患者,而LC高于重度患者(P<0.008)。MPV、LC及MPVLR诊断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2(0.765~0.860)、0.792(0.741~0.844)、0.851(0.807~0.895),MPVLR的曲线下面积较大。临界值取5.98时,MPVLR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60%和81.75%。结论:早期MPVLR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平均血小板体积 淋巴细胞计数 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1
17
作者 时光 赵俊伟 明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262例为病例组及1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根据其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将哮喘患者分为危重组87例、非危重组175例。记录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和血常规结果,并计算NLR和PLR。比较3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NLR、PLR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各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1)。哮喘危重组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哮喘非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LR、PLR显著高于哮喘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哮喘非危重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784、0.873、0.795(均P<0.01)。NLR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的最佳临界值为2.58,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81.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NLR、PLR均升高,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山长平 夏重升 +2 位作者 杨娅 王军业 苏修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374-1378,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明确的255例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明确的2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PLR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PLR组和高PLR组,分析PLR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评价PLR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术前PLR为45.45~272.66,中位值为130。低PLR组(≤130)127例,高PLR组(〉130)128例,PLR与肿瘤部位、T分期及临床分期相关(均P〈0.05)。低PLR组和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9.6%和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分化程度、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术后辅助治疗及PLR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术后辅助治疗及PLR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分层分析显示,在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低PLR与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0及0.037)。结论:术前PLR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长期存活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洪海 孙玉 +8 位作者 生守鹏 李聪 孙斌 张英华 扈彩霞 崔雄伟 李星明 张永宏 郑加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4-1020,共7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射频消融术后生存期超过5年的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射频消融术后生存期超过5年的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且生存期超过5年的肝细胞癌患者135例。收集所有患者基线实验室及影像检查资料,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NLR与PLR。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NLR、PLR临界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将log-rank检验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根据ROC曲线,确定NLR临界值为2. 08,PLR临界值为96. 82。按照治疗前NLR、PLR临界值分为:低NLR组(NLR <2. 08,n=60)与高NLR组(NLR≥2. 08,n=75),低PLR组(PLR <96. 82,n=78)与高PLR组(PLR≥96. 82,n=57),结果显示低NLR组与高NLR组患者AFP、巴塞罗那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 125、9. 649,P值均<0. 05);低PLR组与高PLR组患者AFP、ChE、巴塞罗那分期、肿瘤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 511、4. 220、9. 265、16. 403,P <0. 05)。低NLR组、低PLR组患者生存率分别高于高NLR组、高PLR组(χ~2值分别为31. 302、92. 905,P值均<0. 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PLR[比值比(OR)=9. 634,95%可信区间(95%CI):5. 167~17. 964,P <0. 001]、ChE(OR=0. 404,95%CI:0. 236~0. 692,P=0. 001)、肿瘤大小(OR=3. 861,95%CI:1. 760~8. 472,P=0. 001)、巴塞罗那分期(OR=9. 607,95%CI:1. 228~75. 151,P=0. 031)是HCC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长期存活(生存期超过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LR是影响HCC射频消融术后长期存活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PLR升高,患者预后越差,可结合肿瘤相关情况作为评价HCC射频消融术后长期存活的重要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导管消融术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卵巢癌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立伟 潘慧颖 +3 位作者 姚晓天 王天勤 周小欣 王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临床病例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27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286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NLR、PLR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临床病例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27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286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NLR、PLR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总体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结果·卵巢癌患者术前NLR、PLR水平均高于良性肿瘤的患者(P=0.000)。NLR、PLR的最佳截点分别为3.0和151。NLR高水平组(NLR≥3.0)患者的病理类型、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CA125水平及腹水量与NLR低水平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高水平组(PLR≥151)患者的病理类型、FIGO分期、有无转移、CA125水平及腹水量与PLR低水平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PLR高水平组的中位OS(33个月和33.5个月)分别低于相应的低水平组(44.5个月和49.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4和P=0.000)。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LR≥151是卵巢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为1.936,95%CI为1.013~3.698,P=0.045)。结论·术前炎症指标NLR、PLR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望用于预估患者病情及指导卵巢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卵巢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