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血小板相互作用对肿瘤转移的数值模拟
1
作者 朱紫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22-122,共1页
目的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在血管损伤后进行凝血,但也有证据表明,血小板和肿瘤细胞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方法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使用光滑耗散粒子动力学的方法,对血小板和肿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其中包括... 目的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在血管损伤后进行凝血,但也有证据表明,血小板和肿瘤细胞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转移。方法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使用光滑耗散粒子动力学的方法,对血小板和肿瘤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模拟,其中包括血小板和肿瘤细胞的聚集强度、血管直径、血流速度、肿瘤细胞硬度以及红细胞压积对其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和结论随着血管直径的增加,其相互作用的时间减少;而在同一血管直径下,增加血流速度或减小肿瘤细胞硬度会减少其相互作用的时间,但随着血管直径的增加,这种效果并不明显;加入红细胞,一方面,红细胞施加物理屏障干扰了血小板和肿瘤细胞的聚集,这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血小板和肿瘤细胞相互作用,又影响了血小板的次级系缚机制,另一方面,红细胞的加入增加血液黏度从而使细胞速度减小,增加了血小板和肿瘤细胞的相互作用时间,且在血管直径大的位置,红细胞的加入会使得肿瘤细胞边缘化,这也使得肿瘤细胞和管壁的血小板相互作用,故红细胞的加入对血小板和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可能是双重的。本研究的计算结果可以作为研究血小板和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生物力学条件的有力工具,可能对疾病进展和药物研发等方面带来一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相互作用 血管直径 血液黏度 耗散粒子动力学 血流速度 细胞压积 肿瘤转移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曲泊帕治疗生殖细胞肿瘤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
作者 李亚伟 杨守博 +2 位作者 尹硕 李文斌 陈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0-426,共7页
目的分析联合海曲泊帕治疗生殖细胞肿瘤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cancer 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TI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并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后合并CTIT≥Ⅲ级患... 目的分析联合海曲泊帕治疗生殖细胞肿瘤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cancer therapy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TI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并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收治的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后合并CTIT≥Ⅲ级患者的资料,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33例,其中研究组为口服海曲泊帕联合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或白细胞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治疗,对照组为皮下注射rhTPO或IL-1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升血小板应答率、平均起效时间、下一周期治疗延长发生率的差异,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后,血小板计数均有提高,用药后第1、2、3天血小板计数升高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后第(7±3)天血小板升高计数对比对照组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升血小板应答率有所升高。研究组用药平均起效时间3(3,5)d,对照组平均起效时间为4(3,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导致下一周期治疗时间延长发生率为54.5%,对照组下一周期治疗时间延长发生率为81.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2名患者出现轻度可逆性肝功能异常。结论海曲泊帕联合rhTPO或IL-11治疗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化疗后CTIT症的疗效可靠,可显著提升血小板计数,不良反应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曲泊帕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 肿瘤治疗后血小板减少症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细胞介素-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κB激酶相互作用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3
作者 王妍 赵邹宇 +1 位作者 于盼盼 杨萍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1-351,共11页
目的:探讨IκB激酶相互作用蛋白(IKBIP)在宫颈癌组织肿瘤细胞(TCCCT)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及其对宫颈癌(CC) HeLa和SiH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GENT2数据库和Kaplan-Meier (K-M) plot... 目的:探讨IκB激酶相互作用蛋白(IKBIP)在宫颈癌组织肿瘤细胞(TCCCT)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及其对宫颈癌(CC) HeLa和SiHa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GENT2数据库和Kaplan-Meier (K-M) plotter数据库分析CC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IKBIP mRNA表达水平差异以及其表达水平与CC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软件中选取参考基因集为Hallmark,进行相关通路富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KBIP蛋白在TCCCT和正常宫颈组织上皮细胞(ECNCT)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C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IKBIP敲低的CC细胞(HeLa和SiHa细胞),实验分为sh-NC组和sh-IKBIP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评估各组细胞中IKBIP蛋白表达情况;细胞计数试剂盒8 (CCK-8)和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及EdU阳性细胞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各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Snai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GENT2数据库分析,CC组织中IKBIP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01)。GSEA富集分析,上皮-间质转化(EMT)通路位于IKBIP高表达组的第1位。免疫组织化学法,TCCCT中IKBIP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ECNCT (50.5%vs 8.0%),且其过表达与FIGO分期(2018)和肿瘤分化程度有关联(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LNM)和IKBIP高表达是影响CC患者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sh-NC组比较,sh-IKBIP组细胞IKBI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CCK-8和EdU法,与sh-NC组比较,sh-IKBIP组细胞增殖活性和EdU阳性百分率均明显降低(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与sh-NC组比较,sh-IKBIP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Western blotting法,与sh-NC组比较,sh-IKBIP组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N-cadherin和Snail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IKBIP蛋白在CC细胞中高表达,且与CC患者不良预后有密切关联。下调IKBIP蛋白表达可抑制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及EMT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κB激酶相互作用蛋白 宫颈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与M2型巨噬细胞相互作用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江为 张巧玲 +4 位作者 杨泽羊 张瑞 张舰 曾柱 吴介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肿瘤微环境(TME)中主要成分之一。在TME中,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之间或非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促进肿瘤发生发展。CAF可与多种免疫细胞之间产生相互作用,通过抑制适应性免疫细胞功能,重塑TME中...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是肿瘤微环境(TME)中主要成分之一。在TME中,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之间或非肿瘤细胞与非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促进肿瘤发生发展。CAF可与多种免疫细胞之间产生相互作用,通过抑制适应性免疫细胞功能,重塑TME中免疫微环境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其中CAF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并诱导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在促进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 M2型巨噬细胞 肿瘤微环境(TME) 细胞相互作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左元玲 赵益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78-1082,共5页
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典型例子系血管损伤。近年来,随着对血小板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亦参与了炎症、肿瘤和淋巴管发育。在上述情况下,循环中的血小板被激活并表达黏附分子和脱颗粒。黏附分子和颗粒内容... 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典型例子系血管损伤。近年来,随着对血小板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血小板和内皮细胞亦参与了炎症、肿瘤和淋巴管发育。在上述情况下,循环中的血小板被激活并表达黏附分子和脱颗粒。黏附分子和颗粒内容物通过改变内皮细胞渗透性、黏附性、生存、增殖以及迁移能力,介导炎症、肿瘤和淋巴管发育。这些研究成果,使得血小板与内皮细胞之间的关系内涵更加广泛,意义更加深远。本文针对近年来血小板和内皮细胞在炎症、肿瘤以及淋巴管发育研究中的进展和前景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内皮细胞 炎症 肿瘤 淋巴管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ramine N-6,一种新的抗血小板和抗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的物质(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志强 张六一 +1 位作者 陈蓬 段理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SpiramineN 6属粉花秀线菊植物中提取分离的二十碳二萜生物碱。本实验采用Born ,Shen和Hamburger等方法分别观察了spiramineN 6在体外和体内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对血小板 5 羟色胺释放反应的作用 ,同... SpiramineN 6属粉花秀线菊植物中提取分离的二十碳二萜生物碱。本实验采用Born ,Shen和Hamburger等方法分别观察了spiramineN 6在体外和体内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对血小板 5 羟色胺释放反应的作用 ,同时评价spiramineN 6对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之间粘附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spiramineN 6在体外选择性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并呈量效关系 ,其IC50 =2 6 μmol/L ,对花生四烯酸 (AA)或腺苷二磷酸 (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作用 ;spi ramineN 6静注后明显抑制PAF、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SpiramineN 6呈浓度依赖性减少AA和PAF引起血小板 5 羟色胺的释放 ,其IC50 分别为 6 4 7和 33 5 μmol/L。SpiramineN 6明显阻抑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间的粘附率 ,其IC50 为 78 6 μmol/L。结果提示spiramineN 6作为二十碳二萜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和阻抑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 SpiramineN-6 血小板聚集 5-羟色胺 生物活性 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负荷评分联合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模型在预测肝癌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的应用
7
作者 朱尉东 肖俊炀 +3 位作者 邱晓霁 吕立志 陈剑伟 杨芳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6-564,共9页
目的探讨肿瘤负荷评分(TBS)联合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PALBI)评分模型对肝细胞癌(HCC)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在2008年至2021年确诊HCC并接受肝移植手术治疗的158例受者的... 目的探讨肿瘤负荷评分(TBS)联合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PALBI)评分模型对肝细胞癌(HCC)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在2008年至2021年确诊HCC并接受肝移植手术治疗的158例受者的一般资料。Lasso回归分析结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影响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Lasso回归分析筛选变量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验证模型预测效能。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HCC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最佳临界值并分组,利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不同组别受者生存差异。结果158例HCC肝移植受者中82例肿瘤复发,复发率为51.9%,无瘤中位生存时间为10(4,25)个月。Lasso回归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甲胎蛋白(AFP)≥400ng/mL、TBS、PALBI评分均为HCC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联合指标高TBS-高PALBI评分显示出最高的预测价值(风险比6.909,95%可信区间3.067~15.563,P<0.001)。基于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的6个变量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校正图验证模型的预测结果与理想曲线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列线图预测模型对于预测HCC肝移植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临床获益最高。术后1、3、5年的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表明TBS-PALBI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且曲线下面积(AUC)与TBS-PALBI-AFP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用ROC曲线确定模型预测HCC肝移植受者术后肿瘤复发的最佳临界值,PALBI评分的最佳临界值为-2.334,TBS的最佳临界值为5.305,据此将受者分为低TBS-低PALBI评分组(47例)和低/高TBS-低/高PALBI评分组(至少1个评分为高)(111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TBS-低PALBI评分组受者术后无瘤生存率比低/高TBS-低/高PALBI评分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BS-PALBI模型为评估HCC肝移植受者的预后提供了一种新颖、简便且有效的工具,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预测性能上具有显著优势,对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改善临床结局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负荷评分联合血小板-白蛋白-胆红素评分模型 细胞 肝移植 肿瘤复发 预测模型 列线图模型 危险因素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迈格尔)对化疗引起骨髓抑制肿瘤病人的促血小板生成作用 被引量:31
8
作者 储大同 徐兵河 +4 位作者 宋三泰 毛雪华 焦顺昌 张爱莲 丛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4-317,共4页
观察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1(rhIL 11,迈格尔 )对重度骨髓抑制病人的血小板恢复作用。采用随机双盲自身交叉对照方法进行研究。在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 2 4小时开始给迈格尔 2 5μg kg ,皮下注射 ,每日 1次 ,连续用药 7- 14天或至血小... 观察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1(rhIL 11,迈格尔 )对重度骨髓抑制病人的血小板恢复作用。采用随机双盲自身交叉对照方法进行研究。在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 2 4小时开始给迈格尔 2 5μg kg ,皮下注射 ,每日 1次 ,连续用药 7- 14天或至血小板计数≥ 30 0× 10 9 L。对化疗后血小板值低于 5 0× 10 9 L(重度骨髓抑制 )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临床Ⅱ期试用的 118例可评价病例中 ,安慰剂对照周期血小板值低于 5 0× 10 9 L的例数为 2 9例 ,占 2 4 .5 8%,而迈格尔治疗周期仅 1例血小板值低于 5 0× 10 9 L ,占 0 .84 %;先给安慰剂后给迈格尔组安慰剂对照周期血小板值低于 5 0× 10 9 L的比例高于先给迈格尔后给安慰剂组 ,两者分别为 32 .2 0 %和 16 .95 %;迈格尔治疗周期血小板最低值和化疗第 2 1天血小板值分别是安慰剂对照周期的 3.0 4倍和 2 .4 3倍。本试验结果说明 ,迈格尔可促进重度骨髓抑制病人的血小板恢复 ,减少肿瘤病人化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 ,缩短重度血小板减少症的持续时间 ,且具有一定的后续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介素11 血小板减少症 骨髓抑制 肿瘤化疗 血小板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存时间对去白悬浮红细胞上清中血小板相关生长因子蓄积的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庄远 张婷 +4 位作者 魏超 潘纪春 王淑芳 张爱群 汪德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1-545,共5页
目的:探讨保存时间对储存前去白红细胞(LR-pRBC)上清中血小板相关生长因子蓄积的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悬浮红细胞(pRBC)经200 ml红细胞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随后用四联袋等量分装。所有血袋置于2℃-6℃常规保存。... 目的:探讨保存时间对储存前去白红细胞(LR-pRBC)上清中血小板相关生长因子蓄积的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悬浮红细胞(pRBC)经200 ml红细胞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随后用四联袋等量分装。所有血袋置于2℃-6℃常规保存。于保存第0、14、21和35天各取1分装袋,以1 006×g离心10 min后留取上清。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蓄积浓度。体外培养Hep G2肝癌肿瘤细胞贴壁后,加入保存第0天和35 d LR-pRBC上清,与Hep G2细胞共同孵育48 h后,应用MTT法测定上清吸光度,以反映肿瘤细胞的体外增殖程度。结果:LR-pRBC上清中VEGF和PDGF浓度蓄积量随保存期延长进一步升高,VEGF在保存末期35 d时,浓度达900.16(95%CI,552.26-1248.07)pg/ml,而0 d LR-pRBC上清中浓度为[611.84(95%CI,356.45-867.23)pg/ml],其浓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PDGF在第0天LR-pRBC上清中的初始浓度为2.23(95%CI,0-5.37)ng/L,35 d末其浓度蓄积达5.66(95%CI,-1.16-12.48)(P=0.073)。LR-pRBC上清同Hep G2细胞体外共孵育48 h后,保存35 d的LR-pRBC上清OD值为0.40(95%CI,0.38-0.42),明显促进Hep G2细胞的增殖(P<0.05)。结论:LR-pRBC中残留血小板经2℃-6℃储存后,激活、崩解、释放颗粒物质,造成PDGF和VEGF随保存期延长的进一步蓄积,从而导致保存期末的LR-pRBC上清促进肿瘤细胞体外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红细胞 细胞去除 保存期 血小板相关生长因子 肿瘤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血小板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玥珂 钱程 +3 位作者 唐彧 韦忠红 陆茵 王爱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血小板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止血和血栓形成的关键参与者;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也与癌症有关。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血小板可以通过血小板和癌细胞之间的各种串扰来促进肿瘤发生和转移。血小板在肿瘤发生的各个阶段,包括肿瘤... 血小板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止血和血栓形成的关键参与者;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也与癌症有关。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表明,血小板可以通过血小板和癌细胞之间的各种串扰来促进肿瘤发生和转移。血小板在肿瘤发生的各个阶段,包括肿瘤生长、肿瘤细胞外渗和转移中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此外,癌症患者的血小板增多与患者不良生存率相关。由于大量的微粒和外泌体,血小板还能够很好地协调局部和远处的肿瘤-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以血小板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具有很大的开发与应用前景。以下将对靶向血小板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受体 肿瘤 血小板肿瘤细胞相互作用 肿瘤 肿瘤发生和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对树突状细胞和肿瘤细胞抗原呈递活性的抑制作用(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峰 王宜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931-936,共6页
本研究探讨完整的血小板对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和肿瘤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抗原呈递检测体系采用BMDC诱导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或肿瘤细胞系EG7(表达卵白蛋白OVA)诱导的OVA特异性T细胞的活化,共培养体系中加入从小鼠外周血... 本研究探讨完整的血小板对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和肿瘤细胞的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抗原呈递检测体系采用BMDC诱导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或肿瘤细胞系EG7(表达卵白蛋白OVA)诱导的OVA特异性T细胞的活化,共培养体系中加入从小鼠外周血分离的血小板至不同浓度,培养一定时间后采用同位素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采用ELISA检测各种细胞因子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分子情况。结果发现,在反应体系中加入血小板时,淋巴细胞增殖和IFNγ产生均明显受抑制。血小板还可以阻断细菌脂多糖或含CpG基序的寡核苷酸引起的BMDC表面B7-2上调、细胞因子分泌及对同种异基因淋巴细胞的刺激反应。血小板也可抑制BMDC特异性T细胞呈递可溶性或细胞性抗原的能力,表现为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受到抑制。血小板的这些抑制作用均依赖于加至培养体系中血小板的浓度。流式细胞术分析表明,血小板结合于BMDC仅轻微增加后者的死亡比例。结论:在某些条件下,血小板可以通过抑制抗原呈递功能而对免疫反应起到负向调控作用,血小板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可能比原来预期的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呈递 树突状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髓源性抑制细胞与T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谢英杰 陈永旭 王昌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55-659,共5页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是一类免疫系统来源的、具有功能多样性的异质性细胞群,能通过多途径抑制T淋巴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促进肿瘤发生、发展。T细胞并非只接受MDSC的单向调节,而是存在多个反馈调节机制,二者的相互作用形成促进肿瘤发...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是一类免疫系统来源的、具有功能多样性的异质性细胞群,能通过多途径抑制T淋巴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促进肿瘤发生、发展。T细胞并非只接受MDSC的单向调节,而是存在多个反馈调节机制,二者的相互作用形成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关于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白细胞介素17(IL-17)、精氨酸酶1、外泌体及微小RNA参与MDSC与T细胞间信号交流及调控它们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有了进一步阐述。但是肿瘤微环境中T细胞如何干预MDSC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机制及信号通路仍缺少深入的探究。我们总结了肿瘤微环境中MDSC与T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 T淋巴细胞 相互作用 肿瘤 外泌体 微小RNA(microRNA)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干细胞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师玉露 杨胜富 +1 位作者 唐磊 张继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75-1084,共10页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不仅促进了肿瘤的早期形成和远处转移,而且随着肿瘤的进展,其自身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作为TME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可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激活IL... 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不仅促进了肿瘤的早期形成和远处转移,而且随着肿瘤的进展,其自身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作为TME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可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激活IL-6/STAT3、TGF-β、Wnt/β-catenin等信号通路促进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的存活、自我更新和化疗耐药等。同时,CSCs也可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募集巨噬细胞,并将其诱导为TAMs重塑CSCs特定的生态位,维持CSCs表型并促进肿瘤进展。TAMs与CSCs的相互作用在促进肿瘤生长、转移及化疗耐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TME中CSCs与TAMs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总结了以CSCs与TAMs相互作用为靶点在新型癌症治疗以及增强化疗效果等方面的重要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肿瘤细胞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虫抗原B通过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改善作用
14
作者 宋传龙 焦红杰 +2 位作者 海力其古丽·努日丁 岳迎宾 严媚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58-866,共9页
目的:探讨包虫抗原B (HA-B)对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改善作用,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野生型(WT)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 (TNFR2)基因敲除(TNFR2^(-/-))的C57/B6小鼠分为WT对照组、WT-ITP模型组、WT-HA-B组、TNFR2^(-/-)对照... 目的:探讨包虫抗原B (HA-B)对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改善作用,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野生型(WT)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 (TNFR2)基因敲除(TNFR2^(-/-))的C57/B6小鼠分为WT对照组、WT-ITP模型组、WT-HA-B组、TNFR2^(-/-)对照组、TNFR2^(-/-)ITP模型组和TNFR2^(-/-)HA-B组,检测各组小鼠体质量、脏器指数和血常规指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中M2巨噬细胞百分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精氨酸酶1(Arg1)、白细胞介素10 (IL-10)、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MDM)中Arg1、IL-10、iNOS和IL-6表达水平。分别将WT对照组和TNFR2^(-/-)对照组小鼠BMDM诱导为M2巨噬细胞(WT M2组和TNFR2^(-/-)M2组),加入HA-B (WT M2+HA-B组和TNFR2^(-/-)M2+HA-B组),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Arg1和IL-10mRNA表达水平。结果:分别与WT对照组和TNFR2^(-/-)对照组比较,WT-ITP模型组和TNFR2^(-/-)ITP模型组小鼠体质量降低(P<0.05),脾脏和胸腺指数升高(P<0.05),血小板和红细胞数量减少(P<0.05),血红蛋白水平降低(P<0.05),白细胞数量增加(P<0.05),凝血时间延长(P<0.05);外周血中M2巨噬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血清中Arg1和IL-10水平降低(P<0.05),iNOS和IL-6水平升高(P<0.05);BMDM中Arg1和IL-10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iNOS和IL-6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WT-ITP模型组比较,WT-HA-B组小鼠体质量增加(P<0.05),脾脏和胸腺指数降低(P<0.05),血小板和红细胞数量增加(P<0.05),血红蛋白水平升高(P<0.05),白细胞数量减少(P<0.05),凝血时间缩短(P<0.05);外周血中M2巨噬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血清中Arg1和IL-10水平升高(P<0.05),iNOS和IL-6水平降低(P<0.05);BMDM中Arg1和IL-10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iNOS和IL-6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WT-HA-B组比较,TNFR2^(-/-)HA-B组小鼠体质量降低(P<0.05),脾脏和胸腺指数升高(P<0.05),血小板和红细胞数量减少(P<0.05),血红蛋白水平降低(P<0.05),白细胞数量增加(P<0.05),凝血时间延长(P<0.05);外周血中M2巨噬细胞百分率降低(P<0.05),血清中Arg1和IL-10水平降低(P<0.05),iNOS和IL-6水平升高(P<0.05);BMDM中Arg1和IL-10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iNOS和IL-6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WT M2组比较,WT M2+HA-B组M2巨噬细胞中Arg1和IL-10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WT M2+HA-B组比较,TNFR2^(-/-)M2+HA-B组M2巨噬细胞中Arg1和IL-10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HA-B可通过TNFR2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进而发挥治疗ITP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虫抗原B 巨噬细胞M2极化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与凋亡的相互作用及其对肿瘤发展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5
作者 唐琪 布文奂 +3 位作者 王丹丹 辛颖 徐晓薇 孙宏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03-1306,共4页
自噬与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2种方式,均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及调控。自噬与凋亡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和正常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不同程度的调控作用。自噬与凋亡在发生过程中存在着某些... 自噬与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2种方式,均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及调控。自噬与凋亡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和正常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不同程度的调控作用。自噬与凋亡在发生过程中存在着某些交叉串扰,使二者之间能够发生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又对肿瘤的发展产生复杂的影响。本文分别从自噬与凋亡的发生过程、自噬与凋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自噬与凋亡对肿瘤发展过程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细胞凋亡 调控 相互作用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对不同肿瘤细胞表面所表达血小板免疫相关抗原的检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培彤 朴炳奎 +1 位作者 裴迎霞 祁鑫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553-55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肿瘤细胞表面血小板免疫相关抗原的表达。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观察了PGCL3、PAa、PG-3、PC-3M、MGC803、ESCL、BeL、TCT、KB、A2780、CCA801共11种人肿瘤细胞,其中包... 目的:研究不同肿瘤细胞表面血小板免疫相关抗原的表达。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观察了PGCL3、PAa、PG-3、PC-3M、MGC803、ESCL、BeL、TCT、KB、A2780、CCA801共11种人肿瘤细胞,其中包括二对高低不同转移能力的人肺癌(PGCL3和PAa)和人前列腺癌(PG-3和PG-3M)细胞阳性表达不同血小板免疫相关抗原的细胞数及其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结果:11种人肿瘤细胞膜表面均有CD9、CD63、CD42a和TSP,等血小板免疫相关抗原不同程度的表达,在MGC803细胞膜表面发现有CL86较强的表达,CD41、CD42b、CD61和CD62均未发现表达。11种人肿瘤细胞系中CD9+、CD42a+、CD63+、TSP+细胞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不同肿瘤细胞系每个抗原阳性细胞抗原表达的荧光强度也不同。与高转移PGCI3和PG-3M细胞相比,CD9在低转移细胞系PAa和PG-3上有较高的表达,CD42a、TSP有相对低的表达。CD42a+和TSP+细胞数和表达强度在高转移PGCL3和PG-3M细胞系均要高于低转移的PAa和PG-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 血小板 免疫相关抗原 肿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表面蛋白KAI1与内皮细胞表面蛋白DARC的相互作用抑制肿瘤转移
17
作者 李颖博 李学军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2-352,共1页
关键词 肿瘤转移 表面蛋白 内皮细胞 相互作用 DARC 肿瘤细胞 CD82 抑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细胞诱导血小板聚集的机理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兆钺 陈德春 +4 位作者 万海英 何杨 阮长耿 黄强 王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6-19,共4页
Lewis肺癌细胞(3LL),黑色素瘤细胞(B16a)与绒毛膜上皮癌细胞(NHCh-4)能引起人血小板的聚集反应,但聚集的强度与波型不同。胶质母细胞瘤细胞,(NHC-3)与直肠癌细胞(NHC-6)不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的单克隆抗... Lewis肺癌细胞(3LL),黑色素瘤细胞(B16a)与绒毛膜上皮癌细胞(NHCh-4)能引起人血小板的聚集反应,但聚集的强度与波型不同。胶质母细胞瘤细胞,(NHC-3)与直肠癌细胞(NHC-6)不引起血小板的聚集反应。抗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的单克隆抗体SZ-21抑制3LL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抗GPIb的单克隆抗体AN51能部分抑制NHCh-4诱导的聚集。NHCh-4能刺激血小板生成TXP_2。3LL与B16a对血小板TXB_2生成的影响很小。结果表明,不同的肿瘤细胞引起血小板聚集的能力和机理各不相同,血小板在不同肿瘤转移中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血小板凝集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反应蛋白4通过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极化促进肝癌细胞转移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雅睿 张旭 +2 位作者 郭丹 李承君 和水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04-1510,共7页
血小板反应蛋白4(thrombospondin 4,THBS4)属于THBS家族成员,是细胞外基质分泌的蛋白质,参与调控细胞增殖、黏附及血管生成等多种生理过程。近来研究表明,机体在炎症刺激下加速产生THBS4并诱导巨噬细胞粘附与积累。我们的前期研究证实,T... 血小板反应蛋白4(thrombospondin 4,THBS4)属于THBS家族成员,是细胞外基质分泌的蛋白质,参与调控细胞增殖、黏附及血管生成等多种生理过程。近来研究表明,机体在炎症刺激下加速产生THBS4并诱导巨噬细胞粘附与积累。我们的前期研究证实,THBS4在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发挥促癌作用,但THBS4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尚不明确。本文旨在分析THBS4通过诱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M2型极化,促进肝癌细胞转移的作用。通过肝癌条件培养基(HCC conditioned medium,HCM)模拟肿瘤微环境,发现在HCM作用下巨噬细胞中THBS4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升高(P<0.05);下调THBS4促使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IL-1β、CD86的表达升高(P<0.01),而M2型标志物IL-10和CD206表达降低(P<0.01)。进一步通过Transwell共培养实验检测THBS4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对肝癌转移的影响。将下调THBS4的M2型巨噬细胞(M2-TAMs)与HepG2肝癌细胞进行共培养。结果显示,下调THBS4的M2-TAMs明显抑制了HepG2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P均<0.01)。综上所述,肿瘤微环境促进巨噬细胞中THBS4表达,THBS4可能通过诱导巨噬细胞M2型极化促进肝癌细胞侵袭转移。本文为探究THBS4诱导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建立提供了一些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反应蛋白4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M2型巨噬细胞 肝癌细胞 侵袭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消化道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洁 沈琳 +3 位作者 李燕 张晓东 李健 龚继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1297-1299,共3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巨和粒#)治疗消化道肿瘤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单中心、开放性、非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按NCI-CTC毒性分级标准对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至Ⅱ度及以下者(即≤75(109/L)进行观察治...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巨和粒#)治疗消化道肿瘤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单中心、开放性、非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按NCI-CTC毒性分级标准对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至Ⅱ度及以下者(即≤75(109/L)进行观察治疗。治疗组给予巨和粒25μg/(kg·d),皮下注射,连续给药7~14天。随机选择未使用巨和粒的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者作为平行对照。观察28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血小板从最低值升至≥100×109/L平均需要8.1天,而对照组平均需要12.2天(P<0.01)。血小板≤50×109/L者,治疗组升至≥100×109/L平均需要8.9天,对照组平均需要12.9天(P<0.05)。有统计学差异。主要不良反应为水肿、发热、关节肌肉酸痛等,均为Ⅰ~Ⅱ级,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巨和粒#)对消化道肿瘤化疗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有治疗作用,可以促进血小板减少的恢复,且耐受性较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血小板减少 消化道肿瘤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