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房颤动犬心肌组织中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β的表达
1
作者 郭林娜 刘元生 崔明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时心房肌成纤维细胞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的表达及在心肌重塑中的作用。方法:杂种犬10条,植入起搏器进行右心房快速起搏(520次/min),制作持续房颤模型。5条在起搏术后第2天开始给米贝地尔,共24周,...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时心房肌成纤维细胞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的表达及在心肌重塑中的作用。方法:杂种犬10条,植入起搏器进行右心房快速起搏(520次/min),制作持续房颤模型。5条在起搏术后第2天开始给米贝地尔,共24周,为房颤+米贝地尔组;5条未服药的为单纯房颤组。另取5条未植入起搏器犬作正常对照组。观察24周后取心房肌组织,用RT-PCR检测PDGFR-β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GFR-β及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用Van-Gieson(V-G)法检测心肌组织总胶原。结果:3组犬心肌组织中PDGFR-β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017,P=0.004),房颤+米贝地尔组较单纯房颤组降低(P<0.05)。3组犬心肌组织PDGFR-β、Ⅲ型胶原和总胶原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1.015、39.358和174.805,P均<0.001),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房颤时心房肌存在纤维化;心房肌纤维化可能与PDGFR-β信号通路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β 心肌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β亚单位的调节 被引量:1
2
作者 邢东琦 白桦 +2 位作者 孙银平 刘洁 吴立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85-488,共4页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受体 β亚单位的调节 ,探讨两条信号转导途径的交互作用在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中的意义。方法 :制备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免疫印迹法检测主动脉组织PDGF受体 ...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受体 β亚单位的调节 ,探讨两条信号转导途径的交互作用在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中的意义。方法 :制备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免疫印迹法检测主动脉组织PDGF受体 β亚单位的含量。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对PDGF受体 β亚单位的影响。 结果 :两肾一夹大鼠术后 8周动脉血压明显增高 ,同时主动脉PDGF受体 β亚单位的表达高于对照组 12 6 6 % (P <0 0 5 )。AngⅡ刺激培养的VSMC可导致PDGF受体 β亚单位上调 192 74% (P <0 0 1) ,该效应可被Ⅰ型AngⅡ受体 (AT1)的拮抗剂losartan和磷脂酶C(phospholipasec ,PLC)的抑制剂U7312 2完全阻断 (P <0 0 1) ,但仅被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抑制剂PD980 5 9部分阻断 (P <0 0 1)。结论 :AngⅡ可以通过AT1及下游的信号分子PLC上调PDGF受体 β亚单位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血小板生长因子 平滑肌 血管 VSMC PDFG Ang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脏器纤维化治疗的新兴靶点
3
作者 杨超 宋子毅 +5 位作者 王昌鑫 邝园园 程宜静 任可欣 李雪 林岩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9-1069,共11页
脏器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不可逆病理生理过程,尤其在肝、肾、肺、心等关键脏器中表现尤为显著。因其病因及复杂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给该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C,PD... 脏器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不可逆病理生理过程,尤其在肝、肾、肺、心等关键脏器中表现尤为显著。因其病因及复杂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给该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C,PDGF-C)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促有丝分裂因子,可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途径,在生物体内发挥关键的生物学效应。PDGF-C能够激活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免疫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诱导其在纤维化进程中进行增殖与迁移,促进细胞外基质成分的过度沉积,共同调控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此外,PDGF-C还可与PDGF受体(PDGFR)特异性结合,进而激活JAK/STAT、PI3K/AKT、Ras-MAPK等多种信号转导途径,进一步加速纤维化进程。多项研究表明,在脏器纤维化进程中,PDGF-C因表达量呈现上调趋势的特点,有望成为治疗脏器纤维化疾病的潜在新兴靶点。本文综述了PDGF-C的结构功能、表达调控及其在脏器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同时探讨了靶向PDGF-C/PDGFR通路抑制剂的研发与应用前景,旨在为脏器纤维化的诊治及新药开发提供新的策略,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C 脏器纤维化 细胞外基质 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探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B在牦牛睾丸及隐睾中的功能
4
作者 黄雪 李天安 +5 位作者 颜秋 崔爱利 王文静 张勇 赵兴绪 王琪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7-747,共11页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B(PDGFRB)是一种细胞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不仅调节细胞增殖、迁移和存活过程,还对组织修复、血管形成、生殖和氧化应激具有调控作用。为探究PDGFRB与牦牛隐睾发生及隐睾氧化应激的关系,在前期转录组测序的基础...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B(PDGFRB)是一种细胞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不仅调节细胞增殖、迁移和存活过程,还对组织修复、血管形成、生殖和氧化应激具有调控作用。为探究PDGFRB与牦牛隐睾发生及隐睾氧化应激的关系,在前期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以健康牦牛的睾丸和隐睾组织为研究材料,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和隐睾组织的形态结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与生殖及氧化应激相关的候选基因PDGFRB。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IF)等方法检测PDGFRB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分布情况,探究PDGFRB与隐睾发生的关系。H&E结果显示,正常睾丸组织基底膜和间质组织结构完整,排列紧密,隐睾中生精小管断裂萎缩,间质细胞紧密连接受损。q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睾丸相比,隐睾中PDGFRB mRNA的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DGFRB在睾丸和隐睾组织中均有表达,且隐睾中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睾丸组织(P<0.05)。IF结果显示,PDGFRB在睾丸支持细胞、间质细胞及生精细胞中均有表达。本研究揭示了PDGFRB可能参与隐睾的发生与氧化应激过程,为解析隐睾的发生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隐睾 氧化应激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新生血管及纤维化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甜甜 李静 田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10-414,共5页
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及视网膜下纤维化(SRFi)是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最常见的病理机制,常导致50岁以上人群不可逆性的视力丧失。尽管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已经成为临床主要有效的一线用药,但仍有近50%的病例因SRFi产生的瘢痕而最... 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及视网膜下纤维化(SRFi)是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最常见的病理机制,常导致50岁以上人群不可逆性的视力丧失。尽管目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已经成为临床主要有效的一线用药,但仍有近50%的病例因SRFi产生的瘢痕而最终视力丧失。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家族是从人血小板中分离出来的一类促血管生成因子,目前已证实其参与了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的过程,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本文将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新生血管以及SRFi形成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为未来开发新型诊疗方式提供资料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黄斑区新生血管 纤维化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及其配体PDGF-A在人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得水 张晓杰 +2 位作者 陈刚 卢长方 董海影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314,316,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DGF-A)表达,两者的表达相关性,及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GFR-α和PDGF-A的蛋白表达,分析PDGFR-α与淋巴结转移等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PDGF-A)表达,两者的表达相关性,及其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GFR-α和PDGF-A的蛋白表达,分析PDGFR-α与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间关系。结果:在所检测的样本中PDGFR-α和PDGF-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和61.7%,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1)。同时PDGFR-α的表达与PDGF-A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PDGFR-α与PDGF-A能够在乳腺癌中高表达,可能有助于肿瘤细胞发生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 血小板生长因子-A(PDGF-A)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鸦胆子乙醇提取物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史艳芬 李晶 +1 位作者 李玉林 李荣贵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8-611,F0002,共5页
目的:观察鸦胆子乙醇提取物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介导细胞迁移的影响,阐明其起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细胞转染技术将人PDGFRβ表达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不表达PDGFRβ的PAE细胞,G418抗性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的... 目的:观察鸦胆子乙醇提取物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介导细胞迁移的影响,阐明其起作用的有效成分。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细胞转染技术将人PDGFRβ表达载体转染体外培养的不表达PDGFRβ的PAE细胞,G418抗性筛选建立稳定转染的细胞株,采用RT-PCR法检测PDGFRβ的表达;用细胞损伤修复实验观察细胞损伤24 h完全修复所需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最低浓度;划痕实验观察加入不同浓度鸦胆子乙醇提取物24 h后,计算细胞迁移的抑制率及鸦胆子发挥抑制作用的主要成分溶于乙醇溶液的浓度。结果:RT-PCR检测转染组细胞表达PDGFRβ;细胞损伤修复实验检测细胞损伤24 h完全修复所需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最低浓度为10μg.L-1;划痕实验检测随着鸦胆子乙醇提取物(70%乙醇溶液)浓度的增加,对细胞迁移的抑制率增加(P<0.05),呈剂量效应关系;50%乙醇提取物和25%乙醇提取物(浓度≤10μg.L-1)对细胞迁移抑制不明显,鸦胆子乙醇提取物浓度>10μg.L-1主要导致细胞死亡。结论:鸦胆子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DGFRβ介导的细胞迁移来实现的,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更易溶于70%的乙醇溶液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鸦胆子乙醇提取物 恶性肿瘤 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α和β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兔PVR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权彦龙 王峰 +3 位作者 郑玉萍 孙乃学 生野恭司 田野保雄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6期402-405,共4页
目的 评价特异性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 α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 96和 β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 95对兔PVR的治疗作用。 方法 兔结膜成纤维细胞结膜成纤维细胞培养 ,用MTT法检测PDGF AA和 BB以及AG12 95和AG12 96对兔... 目的 评价特异性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 α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 96和 β受体酪氨酸激酶阻断剂AG12 95对兔PVR的治疗作用。 方法 兔结膜成纤维细胞结膜成纤维细胞培养 ,用MTT法检测PDGF AA和 BB以及AG12 95和AG12 96对兔结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状况的影响。建立PVR动物模型 ,玻璃体腔内分别给予AG12 95和AG12 96 ,用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tractionalretinaldetachment,TRD)的发生率评价药物的体内疗效。眼视网膜电图检查和HE染色分析药物的毒性。结果 体外 10 μmol·L-1的AG12 95和AG12 96均可显著抑制由PDGF AA和 BB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 ,体内 10 0 μmol·L-1AG12 95和AG12 96均减缓了兔TRD的发生 ,但AG12 95的作用仅持续至 14d。相同浓度的AG12 96和AG12 95相比 ,作用更持久。在 2个治疗组中 ,均未发现明显的网膜毒性。结论 特异性的PDGF α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 96可显著抑制兔TRD的发生 ,其作用明显强于PDGF β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G12 95 ,提示PDGF对PVR的促进作用主要由α受体介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 酪氨酸激酶 AGl295 AGl296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蛭素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郑燕林 王毅 +4 位作者 武文忠 王明芳 袁小辉 李晟 王万杰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水蛭素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受体(PDGF-R)的影响,深入探讨水蛭素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的机制。方法 利用穿孔性眼外伤的动物模型,分别给予10U/ml和20U/ml的水蛭素于玻璃体腔内,用酶联免疫法(ELISA... 目的 通过观察水蛭素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及受体(PDGF-R)的影响,深入探讨水蛭素防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的机制。方法 利用穿孔性眼外伤的动物模型,分别给予10U/ml和20U/ml的水蛭素于玻璃体腔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玻璃体中PDGF的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玻璃体腔内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白介素1β转换酶(interlukin 1-β converting enzyme,ICE)和PDGFR的表达。结果 造模后3d和28dPDGF的检测结果显示生理盐水对照组(434.88±56,75,457.17±74.39)与剂量Ⅰ组之间(285.95±54.04,322.50±106.93)差异有显著性(P<0.01);PDGF-R的检测结果显示生理盐水对照组(147.82±14.95,141.05±19.03)与剂量Ⅰ组(87.27±20.80,2.57±16.75)和剂量Ⅱ组(97.67±11.37,68.26±5.6)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ICE的检测结果显示生理盐水对照组(38.51±3.04,39.74±3.78)与剂量Ⅰ组(57.01±10.02,57.61±9.04)和剂量Ⅱ组(56.22±4.95,57.45±8.25)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Ki-67检测结果显示造模后28d生理盐水对照组(127.83±128.72)与剂量Ⅰ组(51.67±18.61)和剂量Ⅱ组(51.50±31.55)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和P<0.0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蛭素 血小板生长因子 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启动子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传宇 孙奋勇 +2 位作者 时宿妹 马纪 谢秋玲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7-355,共9页
通过PCR扩增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基因启动子片段,经双酶切后克隆到pGL3-basic载体构建了5个PDGFR-β基因启动子5′系列缺失重组载体,与作为内参的pRL-TK共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HUVEC)后,通过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通过PCR扩增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基因启动子片段,经双酶切后克隆到pGL3-basic载体构建了5个PDGFR-β基因启动子5′系列缺失重组载体,与作为内参的pRL-TK共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HUVEC)后,通过荧光素酶活性检测鉴定出人PDGFR-β启动子中具有转录调控作用的2个活性区(-983~+53)和(+540~+1457),前者执行正调控,后者则起负调控作用.这2个转录活性区分别含有在人、大鼠、小鼠PDGFR-β基因启动子区都高度保守的区域A-box、B-box和C-box,凝胶迁移或电泳迁移率检测(EMSA)证实,核因子能与B-box*、C-box*特异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β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启动子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突变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小延 刘小云 +3 位作者 古家美 黄永诗 王芳 汤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03-612,共10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突变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PDGFRA基因的突变状况、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为生物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GIST...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A)突变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PDGFRA基因的突变状况、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为生物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GIST,且原发肿瘤组织通过Sanger测序证实存在PDGFRA基因12或18号外显子突变的40例患者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检测GIST中CD117、CD34、DOG-1及Ki-67表达情况。收集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资料,回顾性分析影响PDGFRA突变型GIST患者D842V突变组与非D842V突变组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40例PDGFRA突变型GIST患者中,外显子18突变最常见,有39例(97.5%,39/40)。肿瘤位于胃部34例(85.0%,34/40),32例(80%,32/40)为梭形细胞型,肿瘤最大径以≥5 cm,<10 cm为主(42.5%,17/40),核分裂象以≤5个/50HPF为主(75.0%,30/40),NIH分级以高危为主(37.5%,15/40)。CD117和DOG1的表达与PDGFRA基因突变无相关性,不建议作为预测疾病基因突变的指标。D842V与非D842V突变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性别患者的临床病例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rank分析结果显示,D842V与非D842V突变组患者的RFS及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GFRA基因突变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危险程度和核分裂象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DGFRA基因突变病例中D842V突变最常见,PDGFRA-D842V突变与非D842V突变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基本相同。考虑PDGFRA第18外显子D842V原发耐药突变,而D842V突变GIST可以从Avapritinib治疗中获益,因此靶向药物治疗前应检测基因突变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α D842V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在实验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光伟 贺学农 +3 位作者 周昌龙 夏小辉 孙晓川 谢延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398-1401,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水肿及细胞凋亡情况,初步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参与早期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成年雄性S...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脑水肿及细胞凋亡情况,初步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参与早期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分配至假手术组、SAH组、SAH+Imatinib组、SAH+PDGF-BB组。Imatinib为PDGFR拮抗剂,PDGF-BB为其激动剂,每组18只。采用血管内丝线穿刺颈内动脉分叉处的方法,建立SAH模型。SAH+Imatinib组大鼠在建模前1 h,行腹腔注射Imatinib处理;SAH+PDGF-BB组大鼠建模前1 h,行侧脑室注射PDGF-BB处理。处理后24 h,对各组动物的死亡率、神经功能学评分和脑水含量指标进行研究;RT-PCR、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Caspase-3的表达。结果 SAH+PDGF-BB组大鼠死亡率、脑组织含水量最高,神经行为功能学评分最低(P<0.01);SAH+Imatinib组与SAH组比较,大鼠死亡率、脑组织含水量有所下降,神经行为功能学评分有所提高(P<0.01);与其他组比较,SAH+PDGF-BB组大鼠海马组织Caspase-3 mRNA表达最高(P<0.01),SAH+Imatinib组与SAH组比较,海马组织Caspase-3mRNA表达有所下降(P<0.01);Western blot检测趋势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PDGFR参与SAH后早期脑损害,其拮抗剂Imatinib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早期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 凋亡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烧伤肉芽组织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3
作者 贲晓松 利天增 +4 位作者 祁少海 梁惠珍 文剑明 黎志明 罗超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2年第1期3-4,17,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及其受体在瘢痕增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克隆抗体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9例正常真皮、7例肉芽组织及 34例增生性瘢痕标本中的PDGF及其受体和Ⅰ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PDGF及其受体在肉芽组织...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DGF)及其受体在瘢痕增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多克隆抗体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9例正常真皮、7例肉芽组织及 34例增生性瘢痕标本中的PDGF及其受体和Ⅰ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PDGF及其受体在肉芽组织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明显增强 ,在 6个月以内的增生性瘢痕中达到高峰 ,此后逐渐减弱 ;而正常真皮组织中仅少数标本呈微弱表达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瘢痕 增生性瘢痕 血小板生长因子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抑制动脉损伤后中膜平滑肌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表达及细胞迁徙 被引量:5
14
作者 舒强 凌光烈 蒋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36-1638,共3页
目的:研究球囊导管损伤后早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对损伤后大鼠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及细胞迁徙影响。方法:12周雄性Wistar大鼠颈动脉用球囊导管损伤,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2 d给予血... 目的:研究球囊导管损伤后早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对损伤后大鼠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及细胞迁徙影响。方法:12周雄性Wistar大鼠颈动脉用球囊导管损伤,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2 d给予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CV-11974(5 mg.kg-1.d-1)和溶剂,术后2 d、3 d、5 d和14 d处死。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和病理组织学进行研究。结果:实验组术后第2 d、3 d和5 d中膜平滑肌细胞PDGF-A mRNA和PDGF-A、PDGF B、PDGF-α(R)、β(R)阳性细胞率以及迁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中膜平滑肌细胞表型处于收缩型。结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明显抑制损伤后动脉中膜平滑肌PDGF及其受体的表达和平滑肌迁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血管紧张素 血小板生长因子 动脉 平滑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肺组织的表达及与风湿肺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倩 杨宇 +2 位作者 陈立 李舒帆 杨娉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 :观察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肺脏不同时间的病理变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及其受体的表达 ,探讨风湿肺发病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用福氏完全佐剂致类风湿关节炎 (RA)后 ,选择 36只分别在不同时期和应用氢化考的松及低分子... 目的 :观察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肺脏不同时间的病理变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及其受体的表达 ,探讨风湿肺发病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用福氏完全佐剂致类风湿关节炎 (RA)后 ,选择 36只分别在不同时期和应用氢化考的松及低分子量肝素进行治疗后 ,取其肺脏观察HE染色病理变化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DGF配体及受体表达情况。结果 :致炎模型 15d时肺泡炎最严重 ,30d时肺纤维化最严重。PDGF配体及受体在正常肺组织中表达较少 ,RA 15d时表达高峰 ,RA 30d时有所回落。氢考和低分子量肝素治疗后明显下降。结论 :风湿肺的变化经历了从肺泡炎至肺纤维化的过程。PDGF配体及受体表达增高与风湿肺病理改变加重一致。低分子量肝素治疗风湿肺与氢化考的松具有同样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 风湿性关节炎 肺组织 大鼠 纤维化 风湿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单硝酸异山梨酯上调斑马鱼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表达并促进血管新生
16
作者 吕慧 王国坤 +2 位作者 刘博 李松华 秦永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9-522,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5-单硝酸异山梨酯对斑马鱼血管发育的影响,探讨硝酸酯类药物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血管内皮具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转基因斑马鱼胚胎为研究对象,将以100、300、500、1 000μg/ml 5-单硝酸异山梨酯处理的胚胎作为... 目的通过研究5-单硝酸异山梨酯对斑马鱼血管发育的影响,探讨硝酸酯类药物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以血管内皮具有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转基因斑马鱼胚胎为研究对象,将以100、300、500、1 000μg/ml 5-单硝酸异山梨酯处理的胚胎作为实验组,以0.5%二甲基亚砜(DMSO)处理的胚胎作为对照组,从受精卵形成后0.5~1 h开始药物处理,24~26 h后观察药物对转基因斑马鱼血管发育的影响。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新生血管状态并记录血管长度。分别从药物处理后0、6、12和24 h的斑马鱼胚胎中提取总RNA,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的表达变化。结果 5-单硝酸异山梨酯可促进斑马鱼血管发育(P<0.01),且在100、300、500μg/ml 3个浓度梯度范围内其促进作用与药物浓度成正比。实验组较对照组PDGFRβ表达量升高,在药物作用12和24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5-单硝酸异山梨酯可上调PDGFRβ的表达,促进斑马鱼血管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 单硝酸异山梨酯 斑马鱼 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影响过氧化氢诱导的黑素细胞凋亡
17
作者 邓勇 蒋亚辉 +3 位作者 万焰 杨和荣 于春水 黄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60-2066,共7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黑素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黑素细胞PIGI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不同浓度的H_2O_2作用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经H_2O_2处理的PIGI细胞转染空载体...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黑素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黑素细胞PIGI为研究对象,分别用不同浓度的H_2O_2作用后,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经H_2O_2处理的PIGI细胞转染空载体p CMV6或PDGFRα过表达载体p CMV6-PDGFRα,以不做转染的细胞为空白对照,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用半数抑制浓度的H_2O_2作用于过表达PDGFRα的PIGI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38、磷酸化p38(p-p38)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水平;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DCDHF-DA)法检测细胞中活性氧簇(ROS)水平。结果:H_2O_2作用后PIGI细胞生长减慢,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中ROS水平、p-p38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P<0.05),H_2O_2的半数抑制浓度为0.7 mmol/L。PDGFRα过表达载体能够成功上调PIGI细胞中PDGFRα的mRNA和蛋白水平(P<0.05)。过表达PDGFRα后经过H_2O_2处理的PIGI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细胞中的ROS水平下降(P<0.05),p-p38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PDGFRα能够抑制H_2O_2诱导的黑素细胞凋亡,部分逆转H_2O_2对黑素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降低细胞中的ROS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p38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水平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细胞 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α 细胞凋亡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及其受体在哮喘豚鼠气道中的表达
18
作者 吕坤聚 戚好文 +2 位作者 李玉松 王文勇 李焕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A01期29-30,共2页
为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多肽(PDGF-B)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豚鼠哮喘模型气道及肺组织中PDGF-B多肽及其受体(PDGFR-β)的表达。结果表明:实验组气道壁及周围组织有大量PDGF... 为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多肽(PDGF-B)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豚鼠哮喘模型气道及肺组织中PDGF-B多肽及其受体(PDGFR-β)的表达。结果表明:实验组气道壁及周围组织有大量PDGF-B多肽阳性细胞,主要为气道上皮细胞及浸润的炎症细胞。PDGFR-β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气道基底膜及周围结缔组织,偶见于平滑肌和肺间质。提示PDGF-B多肽及PDGFR-β的表达与哮喘发病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 受体 血小板 生长因子 免疫组化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中的变化
19
作者 邢东琦 白桦 +3 位作者 孙银平 刘洁 宋宗恩 吴立玲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16-519,共4页
目的 :研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growthfactor,PDGF)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 ,SHR)主动脉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提取大鼠主动脉膜蛋白和胞浆蛋白 ,用免疫印迹... 目的 :研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growthfactor,PDGF)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pontaneouslyhypertensiverats ,SHR)主动脉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方法 :提取大鼠主动脉膜蛋白和胞浆蛋白 ,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DGF受体 β亚单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kinase 1/ 2 ,ERK 1/ 2 )和磷酸化ERK 1/ 2的变化。结果 :4周龄SHR动脉血压无明显变化 ,12周龄时血压稳定增高。主动脉PDGF受体β亚单位蛋白的表达在SHR和WKY(Wistar Kyoto)大鼠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调 ,但 4周龄和 12周龄SHR中该受体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同龄WKY组 (分别为 2 8.0 %和 2 8.6 % ,P <0 .0 5 ) ;SHR主动脉中ERK 1/ 2的含量较同龄WKY组明显增加 (P <0 .0 5 ) ;12周龄SHR主动脉磷酸化ERK 1/ 2的含量亦较同龄WKY组增加2 8.4% (P <0 .0 5 )。结论 :SHR大鼠主动脉PDGF受体 β亚单位和ERK 1/ 2的上调先于高血压的发生 ,并在高血压期维持较高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 受体 信号传递 主动脉 高血压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肺组织分布及对血气影响
20
作者 杨宇 陈立 +2 位作者 李舒帆 刘倩 康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growthfactor,PDGF)及其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大鼠模型肺组织分布及对血气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用福氏完全佐剂致类风湿关节炎后 ,选择 2 4只分别在不同时期取其肺脏进行免疫组化染... 目的 :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latelet derivedgrowthfactor,PDGF)及其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大鼠模型肺组织分布及对血气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用福氏完全佐剂致类风湿关节炎后 ,选择 2 4只分别在不同时期取其肺脏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观察PDGF配体及受体分布情况。同时采大鼠腹主动脉血用瑞士ALVOMINI5血气分析仪检测。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最强的细胞为增厚的肺间质细胞和肺血管周围成纤维细胞。PDGF配体及受体不仅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有表达 ,而且在内皮细胞 巨噬细胞中均有表达。PDGF阳性细胞数与血氧分压 pH值呈负相关 ,与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结论 :PDGF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刺激风湿肺内各种细胞的增殖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长因子 风湿病 纤维化 血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