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对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黄璐 张根葆 +4 位作者 闵志雪 马开然 郑汝琦 孙瑶 吴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355-1360,共6页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AHV-PI)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新西兰家兔2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动脉血栓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奥扎格雷钠,5mg/kg),AHV-PI(0.1mg/kg)实验组共4组,每组6只。应用70%FeCl3溶液化...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AHV-PI)对家兔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新西兰家兔2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动脉血栓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奥扎格雷钠,5mg/kg),AHV-PI(0.1mg/kg)实验组共4组,每组6只。应用70%FeCl3溶液化学损伤的方法来制备家兔颈动脉血栓模型,采用血栓弹力仪(TEG)描计血栓弹力图,比浊法测定家兔血小板聚集率,ELISA测定各组血浆中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栓素B2(TXB2)水平,光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动脉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形态的改变。结果:AHV-PI实验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栓弹力图凝血时间(R)值和血凝块形成时间(K)值延长(P<0.01和P<0.05),Alpha角度、最大幅度(MA)和凝血指数(CI)减小(P<0.05和P<0.01);血小板聚集率的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血浆中GMP-140和TXB2含量降低(P<0.01)。AHV-PI实验组光镜下动脉内未见血栓形成,血小板电镜显示血小板形态基本规则,与模型组相比伪足较少,α-颗粒和致密颗粒无明显减少,胞浆空泡化现象减轻。结论:AHV-PI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动脉血栓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之保护血小板超微结构,减少血小板脂质代谢和颗粒内容物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蝮蛇毒 血小板抑制因子 动脉血栓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液流变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娟 张根葆 +1 位作者 张娅 季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59-263,275,共6页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AHV-PI)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液流变性变化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和AHV-PI实验组。实验采用左心室注射月桂酸钠方法制备大鼠急性心机...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AHV-PI)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液流变性变化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和AHV-PI实验组。实验采用左心室注射月桂酸钠方法制备大鼠急性心机梗死(AMI)模型,AHV-PI实验组在造模前经舌下静脉注射AHV-PI(0.1 mg/kg)预处理,RM6240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监测心电变化。造模后3 h颈总动脉取血样,用锥板式血流变分析仪测定全血和血浆黏度,血栓弹力仪(TEG~5000)描记凝血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Alpha角度(A)、凝血最大幅度(MA)和凝血指数(CI),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取血浆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v WF、P-选择素的含量。结果:与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组比较,AHV-PI实验组全血和血浆黏度明显降低(P〈0.05),R值和K值明显延长(P〈0.05),A、MA和CI减小(P〈0.05);血小板聚集时间、聚集幅度和聚集率均明显降低(P〈0.05)。v WF、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亦明显降低(P〈0.05)。结论:蛇毒AHV-PI可明显抑制心肌梗死大鼠血液高凝状态,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减轻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抑制因子 血液流变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P-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减轻LPS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1
3
作者 季娜 钟树志 张根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58-1564,共7页
目的:探讨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AHV-PI)对体外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运用LPS(1 mg/L)诱导HUVECs炎症损伤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AHV-PI组和AHV-PI+LP... 目的:探讨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AHV-PI)对体外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s,运用LPS(1 mg/L)诱导HUVECs炎症损伤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AHV-PI组和AHV-PI+LPS组。MTT比色法检测HUVECs的活力,倒置显微镜观察HUVECs的形态变化,筛选出AHV-PI最适浓度为5 mg/L。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观察胞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HUVECs上清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组织因子(TF)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胞核内NF-κB亚基p65激活转位情况。结果:LPS组细胞明显梭形化,长宽比增大,呈成纤维细胞状,胞浆出现颗粒样物质。AHV-PI浓度低于5 mg/L时对HUVECs的活性和形态没有明显影响,但可减轻LPS引起的HUVECs的活力抑制和形态改变。与对照组比较,LPS组上清液中TF和ICAM-1含量升高,胞内T-PA和PAI-1表达减少;与LPS组相比,AHV-PI+LPS组上清液中TF和ICAM-1的含量显著降低,细胞内T-PA和PAI-1表达增多,细胞核内NF-κB p65表达减少。结论:AHV-PI能减轻HUVECs损伤,其保护机制与抑制细胞因子分泌及NF-κB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 脂多糖 NF-κB 黏附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小板膜糖蛋白Ⅵ表达以及血液流变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娟 张鹤 冯桂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agkistrodon halys venom platelet inhibitor,AHV-PI)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血小板膜糖蛋白VI(GPVI)表达以及血液流变的影响及意义。方法:SD雄... 目的:探讨皖南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agkistrodon halys venom platelet inhibitor,AHV-PI)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血小板膜糖蛋白VI(GPVI)表达以及血液流变的影响及意义。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6只)、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6只)和AHV-PI实验组(18只),实验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大鼠MIRI模型。AHV-PI实验组根据大鼠舌下静脉注射AHV-PI的剂量(0.05,0.1,0.2 mg/kg)再依次分为低、中、高三组,每组6只,RM6240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监测心电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监测AHV-PI干预下,大鼠GPVI的表达水平。血栓弹力仪(TEG■5000)描记凝血时间(R)、血凝块形成时间(K)、Alpha角度(A)和凝血最大幅度(MA)。采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与MIRI模型组相比,AHV-PI中剂量实验组和高剂量实验组GPVI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R值和K值明显延长,A值和MA值减小(P<0.05);血小板聚集时间、聚集幅度和聚集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AHV-PI可显著抑制MIRI大鼠GPVI的表达并可改善大鼠心肌损伤相关的血液流变学特性,进而弱化其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蝮蛇毒血小板抑制因子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血液流变 血小板膜糖蛋白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联合PDGF受体抑制剂对缺氧条件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迁移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洁文 李明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27-1131,共5页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受体抑制剂对CoCl_2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增殖、迁移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 RNA及蛋白表达...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受体抑制剂对CoCl_2诱导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细胞增殖、迁移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 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ARPE-19细胞,取对数生长良好的细胞,用不同浓度CoCl_2诱导培养,细胞增殖与CCK-8法检测ARPE-19细胞增殖活性,筛选最佳CoC l2浓度用于构建缺氧模型;将培养的ARPE-19细胞分为正常组、缺氧组、不同浓度康柏西普组,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康柏西普对缺氧损伤后ARPE-19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最佳康柏西普浓度;将培养的ARPE-19细胞分为正常组、缺氧组、不同浓度PDGF受体抑制剂组,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PDGF受体抑制剂对缺氧损伤后ARPE-19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最佳PDGF受体抑制剂浓度;将培养的ARPE-19细胞分为正常组、缺氧组、20 mg·L^(-1)康柏西普组、20μmol·L^(-1)PDGF受体抑制剂组、康柏西普联合PDGF受体抑制剂组(最佳药物浓度组合);CCK-8法检测缺氧损伤后各组ARPE-19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迁移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VEGF蛋白浓度,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VEGF mR 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CK-8筛选结果显示,100μmol·L^(-1)CoC l2处理组ARPE-19细胞的吸光度值最大(1.063±0.031),设立为缺氧细胞模型浓度。CCK-8筛选结果显示,20 mg·L^(-1)康柏西普组细胞增殖率为(94.58±3.80)%、20μmol·L^(-1)PDGF受体抑制剂组细胞增殖率为(96.72±5.44)%,效果均较其他相应组好,选取该浓度进行后续实验。析因分析发现缺氧损伤后各药物处理组(康柏西普、PDGF受体抑制剂、康柏西普联合PDGF受体抑制剂)与缺氧组比较,细胞增殖活性下降,细胞迁移数降低,VEGF蛋白浓度亦下降,其中康柏西普联合PDGF受体抑制剂组下降最明显,康柏西普组及两药联合处理组ARPE-19细胞VEGF mR NA表达较缺氧组降低。结论缺氧损伤后可诱导ARPE-19细胞增殖、迁移,VEGF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VEGF mR NA表达上调;康柏西普联合PDGF受体抑制剂对缺氧损伤后ARPE-19细胞的增殖、迁移及VEGF蛋白、VEGF mR NA的表达有抑制作用,作用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康柏西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抑制 缺氧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血节肢动物唾液腺来源的抗止血物质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学清 赖仞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57-765,共9页
在采食脊椎动物血液能力的进化过程中,吸血节肢动物的唾液腺形成了丰富的抗止血因子,如血小板聚集抑制因子,他们通过不同机制抑制ADP、凝血酶和胶原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抗凝因子能扰乱内源性和外源性止血通路.血管扩张因子包括储藏、运... 在采食脊椎动物血液能力的进化过程中,吸血节肢动物的唾液腺形成了丰富的抗止血因子,如血小板聚集抑制因子,他们通过不同机制抑制ADP、凝血酶和胶原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抗凝因子能扰乱内源性和外源性止血通路.血管扩张因子包括储藏、运输一氧化氮的nitrophorins,模拟内源性血管扩张的多肽和催化或水解内源性血管收缩因子的酶.吸血节肢动物的唾液腺蛋白可以通过直接作用或协同作用起到抗止血的效果.复杂多样的唾液腺生物活性分子解释了吸血节肢动物成功获得血餐的分子机制,也提供了新的抗止血药物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抑制因子 抗凝因子 血管扩张因子 唾液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