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芦荟大黄素通过血小板凝血酶蛋白-1-PI3k-Akt通路抑制瘢痕组织纤维化的研究
1
作者 耿红宝 张星懿 +6 位作者 周思玮 李娜 刘佳 苑学微 宁春柳 张旭东 黄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6-647,共12页
目的 探讨芦荟大黄素通过血小板凝血酶蛋白-1(THB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抑制瘢痕组织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对人腭裂术后瘢痕组织来源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采用不同浓度(10、20、30、40、50μmol/L)芦荟大黄素作用... 目的 探讨芦荟大黄素通过血小板凝血酶蛋白-1(THBS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抑制瘢痕组织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对人腭裂术后瘢痕组织来源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采用不同浓度(10、20、30、40、50μmol/L)芦荟大黄素作用于该细胞并检测其细胞活性,同时对瘢痕组织及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瘢痕组织纤维化的潜在靶点及信号通路。结果 芦荟大黄素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中40μmol/L浓度组最明显;瘢痕组织及细胞测序结果提示,差异基因在细胞外基质与受体相互作用通路中显著富集,且组织与细胞拥有共同差异基因THBS1;过表达分析结果提示,差异基因THBS1在PI3K-Akt信号通路中显著富集。结论 芦荟大黄素可能通过下调THBS1,抑制PI3K-Akt通路,从而降低术后腭部瘢痕组织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大黄素 血小板凝血酶蛋白-1 PI3K-AKT信号通路 纤维化 腭部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联合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CT评分对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2
作者 姜浩 程凯理 陈柳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561-2567,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联合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对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ACI-LVO)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医院收治的ACI-LVO患者198例(ACI-LVO组),根据病情[美国国...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HBS-1)联合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对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ACI-LVO)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医院收治的ACI-LVO患者198例(ACI-LVO组),根据病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ACI-LVO组,根据90 d预后分为不良组和良好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HBS-1水平和计算ASPECTS评分,通过斯皮尔曼相关分析二者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并分析血清THBS-1、ASPECTS评分与ACI-LVO患者预后的关系及评估价值。结果198例ACI-LVO患者轻度、中度、重度ACI-LVO者分别有58例、67例、73例。轻度ACI-LVO组、中度ACI-LVO组、重度ACI-LVO组血清THBS-1水平逐渐升高,ASPECTS评分逐渐降低(P<0.05)。ACI-LVO患者NIHSS评分与血清THBS-1水平呈正相关,与ASPECTS评分呈负相关(P<0.05)。198例ACI-LVO患者90 d预后不良率为37.37%(74/198)。ACI-LVO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高、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0~2a级、NIHSS评分高、梗死体积大、出血转化、THBS-1高,独立保护因素为ASPECTS评分高(P<0.05)。血清THBS-1和ASPECTS评分及二者联合评估ACI-LVO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94、0.831、0.903,二者联合优于各自单独评估效能(P<0.05)。结论ACI-LVO患者血清THBS-1水平升高和ASPECTS评分降低与病情加重、预后降低相关,血清THBS-1联合ASPECTS评分评估ACI-LVO患者预后的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动脉闭塞性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反应蛋白-1 阿尔伯塔中风项目早期CT评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蛋白酶活化受体-1的表达及普伐他汀体外干预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楚罗湘 覃月秋 +3 位作者 莫昌干 周素娴 杨帆 梁志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018-4021,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探讨普伐他汀对血小板PAR-1表达的影响。方法:临床研究共纳入110例研究对象,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通过ELISA方法检测富血小...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蛋白酶活化受体-1(PAR-1)的表达,探讨普伐他汀对血小板PAR-1表达的影响。方法:临床研究共纳入110例研究对象,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通过ELISA方法检测富血小板血浆PAR-1的表达。体外研究给予不同浓度普伐他汀干预及ADP刺激AMI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小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PAR-1和LOX-1表达的变化。结果:ACS组PAR-1浓度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PAR-1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体外研究证实普伐他汀呈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PAR-1和LOX-1表达。结论:ACS患者血小板表达PAR-1明显增加,普伐他汀体外干预能明显降低ADP诱导的进一步血小板PAR-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蛋白酶活化受体-1 普伐他汀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4
4
作者 郭丽丽 陈言汤 +1 位作者 牛扶幼 刘林嶓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探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病理性瘢痕、16例正常皮肤及16例非病理性瘢痕... 目的探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8例病理性瘢痕、16例正常皮肤及16例非病理性瘢痕组织中MMP-1、TIMP-1、PDGF及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病理性瘢痕组织中MMP-1、TIMP-1、PDGF阳性表达率及PCNA指数均高于非病理性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P均<0.05)。病理性瘢痕组织中TIMP-1与PDGF、MMP-1、PCNA及PDGF与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与MMP-1、TIMP-1、PDGF及PCNA相互作用失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基质金属蛋白-1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增殖 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蛋白TAP-SSL5对血小板微粒与THP-1细胞结合及Mac-1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成海 彭松 +3 位作者 胡厚源 贝俊杰 孟璟 房兆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64-867,共4页
目的探讨融合蛋白TAP-SSL5对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s)与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结合及Mac-1活化的影响。方法以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激活人血小板并获取PMPs。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及P... 目的探讨融合蛋白TAP-SSL5对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s,PMPs)与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结合及Mac-1活化的影响。方法以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激活人血小板并获取PMPs。采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及PE标记的抗CD62P单克隆抗体、FITC标记的Annexin V检测PMPs,以FITC标记的抗CD41单克隆抗体和PE标记的抗CD154(CD40L)单克隆抗体检测PMPs的表面特征。采用JC-1试剂盒检测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采用FCM检测PMPs与THP-1细胞的结合,以及PMPs诱导THP-1细胞表面Mac-1(CD11b/CD18,αMβ2)的活化情况,并研究TAP-SSL5的干预作用。结果 PMPs呈现CD62P和Annexin V双阳性,且CD41和CD40L的阳性率分别达到50.8%和44.0%。JC-1检测显示,ADP对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P>0.05)。PMPs与THP-1细胞的结合率为(24.80±5.16)%,PMPs诱导THP-1细胞Mac-1的活化率为(21.17±5.92)%,THP-1细胞经10 mg/L TAP-SSL5预处理后,PMPs的结合率下降至(13.67±2.15)%(P<0.05),Mac-1的活化率下降至(0.99±0.62)%(P<0.01)。结论 TAPSSL5可抑制PMPs与THP-1细胞的结合及THP-1细胞表面Mac-1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微粒 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样蛋白-5 蜱抗凝血肽 融合蛋白 THP-1细胞 MAC-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反应蛋白-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微血管中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许琳 刘堃 +3 位作者 朱冬青 邬海翔 顾青 许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1-664,共4页
目的研究高糖状态下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在视网膜微血管中的表达。方法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建立大鼠糖尿病动物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体外培养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分别于建模后2、4、8周,运用免疫组化及... 目的研究高糖状态下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在视网膜微血管中的表达。方法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诱导建立大鼠糖尿病动物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体外培养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法进行鉴定。分别于建模后2、4、8周,运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视网膜中TSP-1的表达。收集不同时段高糖孵育的内皮细胞,Real-time PCR检测TSP-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TSP-1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的表达随病程而增加;在正常对照组中,TSP-1的表达呈现生理性的年龄-相关性增长,其增加程度远低于相应周龄的糖尿病大鼠。高糖孵育内皮细胞48 h时,TSP-1 mRNA较正常对照增高,在高糖作用5 d时反而下降(P<0.05)。结论TSP-1对维持血管稳态起重要作用。在高糖状态下,TSP-1高表达可能对新生血管的形成起到重要的负反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反应蛋白-1 高糖 视网膜微血管 糖尿病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血小板反应蛋白1和BMP-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丁新国 李英 +1 位作者 李晓东 张红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9-641,共3页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SG)对高糖环境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和骨形成蛋白7(BMP-7)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正常糖对照组(NG)、高糖组(HG)、渗透浓度对照组(MG)、分别含RSG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SG)对高糖环境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和骨形成蛋白7(BMP-7)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正常糖对照组(NG)、高糖组(HG)、渗透浓度对照组(MG)、分别含RSG5、10、20μmol/L的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的RSG干预组(R5、R10、R20),并于培养48h后终止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TSP-1、BMP-7、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SP-1、BMP-7、CTGFmRNA表达。结果:高糖环境下,HK-2细胞TSP-1、CTGF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BMP-7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加入RSG后,HK-2细胞TSP-1、CTGF的表达较NG组明显降低(P<0.05),BMP-7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RSG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TSP-1、CTGF高表达,提高BMP-7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反应蛋白-1 骨形成蛋白-7 罗格列酮 高糖 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栾朝霞 高沁怡 裴著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6-557,共2页
目的 :观察白介素 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酶谱分析法检测MMP 9蛋白水平 ,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测转录因子AP 1结合活性 ,用RT PCR法检测MMP 9的mRNA水平... 目的 :观察白介素 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酶谱分析法检测MMP 9蛋白水平 ,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测转录因子AP 1结合活性 ,用RT PCR法检测MMP 9的mRNA水平。结果 :白介素 1(2 0ng/ml)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2 0ng/ml)联合使用显著增加MMP 9蛋白表达 ,提高AP 1结合活性 ,使MMP 9的mRNA水平明显增高。结论 :白介素 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联合使用可刺激M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9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 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阴性膜性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汤绚丽 杜园园 +4 位作者 余瑾 叶田 朱虹 陈银凤 李晓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目的探讨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THSD7A)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NELL1)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2014至2021年肾穿刺活检确诊为PLA2R... 目的探讨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THSD7A)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NELL1)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2014至2021年肾穿刺活检确诊为PLA2R阴性膜性肾病共116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THSD7A及NELL1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各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与预后。结果116例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THSD7A阳性23例,NELL1阳性9例,其中两者双阳性1例。THSD7A阳性较阴性者IgG4阳性率更高(P=0.010);膜性肾病Ⅰ期占比更少,Ⅱ期占比更多(P=0.002);基底膜增厚更明显(P=0.034)。NELL1阳性较阴性者C1q及IgG2的阳性率更低(P=0.029,P=0.001);炎细胞浸润更多(P=0.033);多部位沉积物更少(P=0.001);基底膜增厚更不明显(P<0.001);不典型膜性肾病比例更低(P=0.010)。继发因素分析显示THSD7A阳性者有1例确诊为乙状结肠癌,NELL1阳性者均未发现恶性肿瘤。生存分析提示THSD7A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6),而NELL1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显著优于阴性组(P=0.015),两指标单一阳性组间比较显示NELL1单一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显著优于THSD7A单一阳性组(P<0.001)。结论THSD7A及NELL1阳性膜性肾病更倾向于原发性膜性肾病,且无恶性肿瘤提示价值,但对膜性肾病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 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 M型磷脂酶A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_2-糖蛋白1与川崎病患儿血小板结合水平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桂英 谭岩 +1 位作者 段秀梅 姜艳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3-384,共2页
目的了解β2_糖蛋白1与川崎病患儿血小板结合水平,分析其在川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和分析29例川崎病患儿血小板与β2_糖蛋白1结合水平。结果29例川崎病患儿血小板与β2_糖蛋白1结合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儿童... 目的了解β2_糖蛋白1与川崎病患儿血小板结合水平,分析其在川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和分析29例川崎病患儿血小板与β2_糖蛋白1结合水平。结果29例川崎病患儿血小板与β2_糖蛋白1结合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17例合并冠状动脉扩张,其血小板与β2_糖蛋白1结合水平与未合并冠状动脉扩张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β2_糖蛋白1与血小板的大量结合可能是导致川崎病高凝状态、血管炎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可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指标,为预防和及早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提供依据;血小板活化是川崎病发病机制中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血小板 β2-蛋白1 流式细胞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液表皮样癌中血小板反应蛋白-1与血管生成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玉堂 王晓毅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435-437,共3页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依赖于肿瘤的血管生成,而血小板反应蛋白-1在肿瘤的血管生成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血小板反应蛋白-1在不同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了解其在不同恶性程度的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与微... 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依赖于肿瘤的血管生成,而血小板反应蛋白-1在肿瘤的血管生成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血小板反应蛋白-1在不同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了解其在不同恶性程度的涎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之间的关系,对进一步阐释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病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下面就血小板反应蛋白-1的结构与功能,血小板反应蛋白-1在肿瘤组织中表达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癌 血小板反应蛋白-1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病毒性肝炎肝组织胶原蛋白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1的表达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志安 黄元成 石淑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4-26,106,共4页
目的 了解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I型前胶原mRN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1(PDGF-1)mRNA及Ⅰ、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重症病毒性肝炎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重症病毒性肝炎肝组织标本20例,非肝病患者肝组织6例,用原位杂交... 目的 了解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I型前胶原mRN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1(PDGF-1)mRNA及Ⅰ、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重症病毒性肝炎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重症病毒性肝炎肝组织标本20例,非肝病患者肝组织6例,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I型前胶原和PDGF-1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肝组织Ⅰ、Ⅳ型胶原蛋白的沉积、分布和含量,用天狼红染色观察肝组织总的胶原含量。结果 与正常肝组织相比,重症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肝组织Ⅰ型前胶原和PDGF-1 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Ⅰ、Ⅳ型胶原蛋白大量沉积。PDGF-1mRNA的表达与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和总的胶原含量,Ⅰ、Ⅳ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也呈显著正相关,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PDGF-1 mRNA与Ⅰ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增加是导致肝组织胶原蛋白合成增加,重症病毒性肝炎发展成肝纤维化乃至肝硬化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病毒性肝炎 肝组织 胶原蛋白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1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栾朝霞 高沁怡 裴著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1,26,共2页
目的 :观察白介素 -1(IL -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 -3 (MMP -3 )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 (Westernblot)检测MMP -3蛋白水平 ,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EMSA)法测AP -1结合活性 ,用... 目的 :观察白介素 -1(IL -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PDGF)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 -3 (MMP -3 )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 (Westernblot)检测MMP -3蛋白水平 ,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EMSA)法测AP -1结合活性 ,用RT -PCR法检测MMP -3的mRNA水平。结果 :白介素 -1(2 0 μg/L)和PDGF(2 0μg/L)联合使用显著增加MMP -3蛋白表达 ,提高AP -1结合活性 ,使MMP -3的mRNA水平明显增高。 结论 :白介素 -1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联合使用可刺激M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基质溶解素1 动脉硬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基质金属蛋白-3 表达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反应蛋白-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研究
14
作者 杨华平 吴鄂生 +1 位作者 陈清兰 胡成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0期1834-1836,共3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新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初步探讨其表达调控的基因机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首次住院行完全切除术并通过病理学确诊的NSCLC患者40例,以免疫组化方法研究... 目的观察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新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初步探讨其表达调控的基因机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首次住院行完全切除术并通过病理学确诊的NSCLC患者40例,以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其肿瘤组织TSP-1及p53、nm23-1基因的表达。结果4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TSP-1表达缺失率为22.5%。淋巴结转移者和无淋巴结转移者的癌组织TSP-1表达强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NSCLS组织TSP-1表达强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SP-1高表达者与低表达者微血管密度(MVD)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且MVD与TSP-1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nm23-1表达阳性者与阴性者癌组织TSP-1表达强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表达阳性者与阴性者癌组织TSP-1表达强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P-1表达降低与NSCLC的血管新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TSP-1是NSCLC血管新生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NSCLC癌组织TSP-1表达的降低与nm23-1基因表达的缺失有关,而与p53基因无关,提示NSCLC的TSP-1表达可能主要由nm23-1基因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反应蛋白-1 非小细胞肺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血小板反应蛋白-1基因对亚溶解型C5b-9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15
作者 邱文 李妍 +2 位作者 周建博 赵聃 王迎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4,47,共7页
目的研究沉默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基因对于亚溶解型(sublytic)C5b-9复合物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分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针对TSP-1基因4... 目的研究沉默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基因对于亚溶解型(sublytic)C5b-9复合物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分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针对TSP-1基因4个靶点的小发夹RNA(small hair RNA,shRNA),并构建相应的表达质粒,筛选沉默效率最佳的TSP-1shRNA(shTSP-1)后,将shTSP-1转染体外培养的大鼠GMC,再给予sublytic C5b-9刺激。以Westernblot检查TSP-1、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Ⅳ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Ⅳ)的表达情况。另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总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活化TGF-β1的含量。结果核酸序列分析证明,4种TSP-1shRNA重组质粒均构建成功。Western blot实验证实,构建的shTSP-1-3(Thbs1-3)具有最佳的沉默效率。将shTSP-1-3转染大鼠GMC后,在沉默TSP-1基因表达的同时,能明显抑制由sublytic C5b-9诱导的TGF-β1活化及细胞外基质(FN和collagenⅣ)的合成。结论 TSP-1基因表达在sublytic C5b-9刺激大鼠GMC诱导TGF-β1活化及ECM分泌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系膜细胞 亚溶解型C5b-9复合物 血小板反应蛋白-1 细胞外基质 小发夹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反应蛋白-1对角膜创伤修复的影响
16
作者 倪双 刘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8-480,共3页
血小板反应蛋白-1 (THBS-1)是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其在角膜创伤修复中发挥的作用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THBS-1可通过激活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来促进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形成、诱导细胞移行,从而在上皮基底膜、... 血小板反应蛋白-1 (THBS-1)是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其在角膜创伤修复中发挥的作用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研究发现THBS-1可通过激活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来促进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形成、诱导细胞移行,从而在上皮基底膜、基质层和内皮修复中起重要作用,这将为临床上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角膜创伤开辟新的途径.本文就THBS-1的来源及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角膜创伤修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反应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 角膜/创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1和血小板反应蛋白-1的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森 李安 +7 位作者 郭丽娟 于涛 龚仁国 许瑞升 高庆红 宣鸣 王昌美 王晓毅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5-429,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恶性程度的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1(Id-1)、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以不同恶性程度的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和正常唾液腺组织为材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唾液腺组织以及高分... 目的探讨不同恶性程度的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分化抑制因子-1(Id-1)、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表达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以不同恶性程度的唾液腺黏液表皮样癌和正常唾液腺组织为材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唾液腺组织以及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Id-1、TSP-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Id-1和TSP-1在正常唾液腺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在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值分别为0.000和0.013)。在中分化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Id-1的蛋白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P值分别为0.001和0.002),而Id-1在中分化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TSP-1的蛋白表达率明显低于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P=0.014),而TSP-1在中分化和低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分化和高分化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P-1的表达与Id-1呈负相关(r=-0.394,P=0.002)。结论TSP-1的表达可能抑制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生,而Id-1的表达则可能促进黏液表皮样癌的发生,二者之间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表皮样癌: 血小板反应蛋白-1 分化抑制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反应蛋白-1敲除对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焦露 李杰 +2 位作者 张静 陈用来 郝玉徽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75-981,共7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对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6~8周龄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wild type,WT)和全身性敲除TSP-1小鼠(TSP-1^(-/-)),将小鼠分为野生辐照组(WT+IR)和TSP-1敲除辐照组(TSP... 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对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6~8周龄雄性野生型C57BL/6小鼠(wild type,WT)和全身性敲除TSP-1小鼠(TSP-1^(-/-)),将小鼠分为野生辐照组(WT+IR)和TSP-1敲除辐照组(TSP-1^(-/-)+IR),每组各6只。采用60 Coγ射线全肺照射16 Gy建立放射性肺纤维化小鼠模型。照射后第16周,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形态变化,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肺组织胶原表达水平,qRT-PCR法检测小鼠肺组织中TGF-β1和CollagenⅠ的mRNA表达水平,micro-CT评价肺损伤和肺实变情况,FlexiVent系统评价小鼠肺功能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肺组织LC-3和p62的蛋白表达,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细胞自噬体。结果与野生辐照组相比,TSP-1敲除辐照组小鼠肺损伤减轻,肺组织胶原沉积减少,TGF-β1和CollagenⅠ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肺功能水平有所改善。免疫荧光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TSP-1敲除辐照组小鼠肺组织出现细胞自噬。结论TSP-1敲除能够减轻放射性肺纤维化,其机制可能与细胞自噬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反应蛋白-1 放射性肺纤维化 自噬 TGF-Β1 FlexiV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反应蛋白-1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易果果 谭浅 +2 位作者 汪澎 蒋剑 刘丹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44-948,共5页
目的:检测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nspondin-1,TSP-1)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模型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7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40只,分为模型组(n=20)及正常... 目的:检测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nspondin-1,TSP-1)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OIR)模型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7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40只,分为模型组(n=20)及正常对照组(n=20)。模型组小鼠通过高氧诱导的方法建立OIR模型。于小鼠出生后第7,9,11天时两组各随机抽取5只小鼠,取视网膜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TSP-1 mRNA的表达水平;并于小鼠出生后第11天时两组随机取5只小鼠,运用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对视网膜新生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出生后第11天时,正常组小鼠视网膜铺片显示视网膜血管分布呈均匀的网状结构,而模型组小鼠视盘周围可见大片无灌注区,视网膜大血管扩张,仅在周边见少量毛细血管分布,为典型的OIR早期表现。出生后第7天,模型组与对照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TSP-1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9天,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TSP-1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出生后第11天模型组小鼠视网膜组织中TS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且较第9天模型组亦下降(P<0.05)。结论:在新生小鼠OIR模型视网膜血管生长发育抑制期,视网膜组织中TSP-1 mRNA的表达逐渐下降,提示TSP-1可能作为负调节因子在早期参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反应蛋白-1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血管生长发育抑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ckkopf-1联合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风险评估价值 被引量:9
20
作者 司峥 陈栋肖 汪敬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19-1322,共4页
目的 探讨Dickkopf-1(DKK-1)联合血栓弹力图仪(TEG)参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复发的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AIS患者2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IS患者的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Dickkopf-1(DKK-1)联合血栓弹力图仪(TEG)参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复发的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AIS患者29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AIS患者的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TEG参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血清DKK-1的水平。分析AIS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指标对AIS患者复发的评估价值。结果 复发组的房颤史比例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 <0.05)。复发组的凝血反应时间(RT)、凝血形成时间(KT)均低于非复发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DKK-1均高于非复发组(P <0.05)。有房颤史以及MAADP、DKK-1过高均是AIS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P <0.05)。DKK-1联合MAADP对AIS患者复发的风险的评估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为0.891(95%CI:0.843~0.938)。结论 DKK-1、MAADP与AIS患者复发情况密切相关,二者联合应用对AIS患者复发的风险的评估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DICKKOPF-1 血栓弹力图仪 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