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基因373位点及1688位点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卓颖 韩冬 +5 位作者 江杰 陈志衡 陈佳 田朗 黄利华 杨作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研究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PECAM-1)基因373C/G及1688A/G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川崎病(KD)发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之间的关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44例... 目的:研究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PECAM-1)基因373C/G及1688A/G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川崎病(KD)发病、并发冠状动脉损伤(CAL)之间的关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多态性分析(PCR-RFLP)技术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44例川崎病患儿(川崎病组)和59例正常对照组儿童PECAM-1基因373C/G及1688A/G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结果:①川崎病组PECAM-1基因373 C/G的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P>0.05),CC、GG、CG基因型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P<0.05),川崎病组中并CAL者与无CAL者基因型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5.19、1.004,P均>0.05);②川崎病组PECAM-1基因1688 A/G的等位基因频率及AA、GG、AG基因型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0.24,P均>0.05),川崎病组中并CAL者与无CAL者基因型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376、0.0004,P均>0.05)。结论:PECAM-1基因373C/G在川崎病中基因型构成存在差异,但与CAL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ECAM-1基因1688A/G与川崎病及其CAL的发生均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基因 基因多态性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血小板第4因子对体外扩增后脐血CD34^+细胞黏附特性和趋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桥川 李云涛 +7 位作者 孟恒星 王亚非 万长春 李新 葛薇 李茜 韩俊领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3-88,共6页
为了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对扩增后脐血CD34+细胞归巢相关功能的影响,将纯化的脐血CD34+细胞接种入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FST(FL+SCF+TPO)、FST+SDF-1、FST+PF4或FST+SDF-1+PF4,分别于培... 为了研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和血小板第4因子(PF4)对扩增后脐血CD34+细胞归巢相关功能的影响,将纯化的脐血CD34+细胞接种入无血清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组合的细胞因子FST(FL+SCF+TPO)、FST+SDF-1、FST+PF4或FST+SDF-1+PF4,分别于培养第7、10、14天检测CD34+细胞扩增倍数、集落形成能力、细胞的黏附分子表达、总黏附性、趋化功能。结果表明:①加入SDF-1的实验组CD34+细胞及造血祖细胞集落扩增倍数高于对照组;②加入SDF-1明显上调扩增的CD34+细胞CD49e的表达,加入PF4明显上调扩增的CD34+细胞CD49e、CD54的表达,在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或PF4均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总黏附性;③在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自发迁移率,但导致CXCR-4的表达和SDF-1诱导迁移率降低;而PF4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的CXCR-4的表达和SDF-1诱导迁移率;在扩增体系中同时加入SDF-1和PF4能够明显提高扩增的CD34+细胞自发迁移率和SDF-1诱导迁移率。结论:体外扩增体系中加入SDF-1和PF4能够上调部分归巢相关黏附分子的表达,保持扩增的CD34+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有利于降低体外扩增对造血干/祖细胞(HSPC)归巢相关功能的不利影响,维持扩增的HSPC的归巢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4^+细胞 脐带血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血小板第4因子 体外扩增 黏附特性 趋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高媛 高建恩 孙启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3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 基因和蛋白结构 信号转导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变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4
作者 张靖东 蔡成平 +1 位作者 魏迎风 胡楠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27-1130,共4页
背景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对DR的预防有重要意义,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是介导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介质,但其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PECAM-1水... 背景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对DR的预防有重要意义,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ECAM-1)是介导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介质,但其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PECAM-1水平变化对DR发生及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在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54例,根据检眼镜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结果,依据1987年中华医学会DR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无DR(NDR)组18例、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20例和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16例,并收集年龄和性别与患者相匹配的1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患者外周血,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PECAM一1的质量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探讨DR患者PECAM—l质量浓度与HbAlC含量的关系,并将各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PDR组、NPDR组、NDR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中PECAM-1质量浓度分别为(10.907-4-2.792)、(7.024±2.377)、(5.231±1.816)和(3.817±1.045)μg/L,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30,P=0.002),PDR组患者血清PECAM—l质量浓度明显高于NPDR组、NDR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NPDR组、NDR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HbAlC水平分别为(12.596±3.148)%、(9.118±3.356)%、(5.491±1.017)%和(4.992+-0.725)%,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30,P=0.015),PDR组、NPDR组患者血清HbAlc水平显著高于NDR组和正常对照组,PDR组PECAM一1和HbAlc水平明显高于NPDR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NPDR组、NDR组患者血清PECAM-1质量浓度与血清HbAlc水平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799,P〈0.01;r=0.647,P〈0.01;r=0.685,P〈0.01)。病程≥10年的PDR组与NPDR组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PECAM一1高表达是促进DR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密切相关,预防DR应以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 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糖化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1和干细胞因子对黑素细胞黏附和迁移影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志灵 牟宽厚 +1 位作者 张宪旗 冯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55-557,共3页
目的 体外研究内皮素 1(endothelin 1,ET 1)和干细胞因子 (stemcellfactor,SCF)对黑素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ET 1和SCF处理人表皮纯化培养的黑素细胞 ,观察其在纤维连接素包裹的培养板上黏附以及通过微孔滤膜的情况 ,并... 目的 体外研究内皮素 1(endothelin 1,ET 1)和干细胞因子 (stemcellfactor,SCF)对黑素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ET 1和SCF处理人表皮纯化培养的黑素细胞 ,观察其在纤维连接素包裹的培养板上黏附以及通过微孔滤膜的情况 ,并作对照比较。结果 与SCF处理相比 ,ET 1处理的黑素细胞易黏附于培养板和通过微孔滤膜 ,尤其是当其浓度在 32nmol·L-1时 ;当浓度≥ 12 8nmol·L-1时 ,对黑素细胞的黏附和迁移却呈现抑制作用 (P <0 .0 1)。通过对黑素细胞的迁移观察 ,发现ET 1的浓度≥ 2nmol·L-1时 ,均对黑素细胞迁移呈促进作用 ,这种作用强于SCF处理的黑素细胞 (P <0 .0 1) ,并随其浓度增加而增强。结论 ET 1可以促进黑素细胞的黏附和迁移 ,其效果优于SC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细胞 内皮-1 细胞因子 黏附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及相应受体血小板源性因子受体-4在冠状动脉疾病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慕仲元 张钲 +2 位作者 白锋 张宏铃 黄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及相应受体血小板源性因子受体-4(CXCR4)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SDF-1α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流式细胞法(FCM)检测42例冠心病患者[1... 目的: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及相应受体血小板源性因子受体-4(CXCR4)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表达水平,探讨SDF-1α在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流式细胞法(FCM)检测42例冠心病患者[13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组),1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组),15例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组)]及16例正常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血浆SDF-1α和其相应受体CXCR4表达水平。同时,分离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研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DF-1α(终浓度,500ng/ml)干预前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SDF-1α表达在稳定性心绞痛组有升高趋势,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SDF-1α表达明显降低(P<0.05)。其相应受体CXCR4在稳定性心绞痛组表达有升高趋势,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CXCR4表达明显升高(P<0.01)。同时,体外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坏死因子-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SDF-1α干预后的表达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1);而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血小板源性因子受体-4 冠状动脉疾病 基因表达 促炎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对肺动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张建初 夏蕾 +2 位作者 杨卫兵 陶晓南 白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6-658,661,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低氧状态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低氧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低氧条件下不同时间点大鼠动脉内皮细胞中eNOS... 目的通过检测低氧状态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低氧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低氧条件下不同时间点大鼠动脉内皮细胞中eNOS、ICAM-1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同常氧组相比,低氧1 h时eNOS、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无变化,而6、12、24 h时eNOS、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但eNOS mRNA与ICAM-1 mRNA的表达变化在同一时间点并不一致。结论低氧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eNOS与ICAM-1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低氧性肺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 细胞黏附因子-1 低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天疱疮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测定
8
作者 陈向东 刘健航 +2 位作者 陈洪 汪蓓青 钱晖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38-438,共1页
关键词 类天疱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血清 疱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PI3K-Akt/PKB通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3
9
作者 王皎皎 胡燃燃 +1 位作者 张丹 谯雁彬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PI3K-Akt/PKB通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PI3K-Akt/PKB通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g3治疗高剂量组(H-Rg3组,5.0 mg·kg^-1 Rg3)、低剂量组(L-Rg3组,0.5 mg·kg^-1 Rg3),每组各15只,构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模型,共治疗28 d。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表达;HE染色和TUNEL染色分析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查ICAM-1和VEGF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组织中PI3K、Akt、p-Akt蛋白的表达;采用LY294002抑制剂(静脉注射,0.5 mg·kg^-1)验证PI3K-Akt/PKB通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凋亡细胞比例、视网膜组织中MDA和LDH表达均升高(均为P<0.05),SOD、PI3K和p-Akt蛋白表达均降低(均为P<0.05),VEGF、ICAM-1、Bad、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升高(均为P<0.05)。与模型组相比,L-Rg3组和H-Rg3组凋亡细胞比例、视网膜组织中MDA和LDH表达均降低(均为P<0.05),SOD、PI3K和p-Akt蛋白表达均升高(均为P<0.05),VEGF、ICAM-1、Bad、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降低(均为P<0.05)。与L-Rg3组相比,H-Rg3组凋亡细胞比例、视网膜组织中MDA和LDH表达均降低(均为P<0.05),SOD、PI3K和p-Akt蛋白表达均升高(均为P<0.05),VEGF、ICAM-1、Bad、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降低(均为P<0.05)。与LY-模型组相比,LY294002组VEGF、ICAM-1、Bad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升高(均为P<0.05),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LY-Rg3组相比,LY-Rg3+LY294002组VEGF、ICAM-1、Bad和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升高(均为P<0.05),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能够通过激活PI3K-Akt/PKB信号通路,下调VEGF和ICAM-1蛋白的表达,保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大鼠的视网膜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I3K-Akt/PKB通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electin和ICAM-1反义寡核苷酸对内皮细胞黏附肝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南洪 陈燕凌 +3 位作者 王晓茜 李秀金 杨焕星 朱金海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 :探讨反义寡核苷酸 (ASODN)对内皮细胞表达E selectin和ICAM 1的抑制及黏附肝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应用ASODN转染内皮细胞 ,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测定TNF α诱导后内皮细胞膜E selectin和ICAM 1的表达 ,RT PCR半定量测定E selectin和IC... 目的 :探讨反义寡核苷酸 (ASODN)对内皮细胞表达E selectin和ICAM 1的抑制及黏附肝癌细胞的影响。方法 :应用ASODN转染内皮细胞 ,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测定TNF α诱导后内皮细胞膜E selectin和ICAM 1的表达 ,RT PCR半定量测定E selectin和ICAM 1mRNA的表达 ,细胞黏附实验测定肝癌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率。结果 :裸ASODN和脂质体 ASODN均降低了内皮细胞E selectin和ICAM 1分子及其mRNA的表达 ,后者尽管浓度低 ,作用更为明显 ;E selectin的ASODN显著降低了内皮细胞黏附肝癌细胞的黏附率。结论 :ASODN能竞争性地抑制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E-选择素 细胞黏附分子-1 反义寡核苷酸 内皮细胞 肝癌细胞 抗粘附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抑制白细胞介素-18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Fractalkine表达和黏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田轶伦 姜德谦 +1 位作者 崔晓兰 廖福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97-1502,共6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simvastatin)对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e-18,IL-18)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上调表达Fractalkine(FKN)的影响以及对FKN黏附作用的干预效应。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EUVCs FKN的表达;应用Flo...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simvastatin)对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e-18,IL-18)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上调表达Fractalkine(FKN)的影响以及对FKN黏附作用的干预效应。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EUVCs FKN的表达;应用Flowchamber观察FKN介导的HUVECs与单核细胞THP-1的黏附。结果IL-18可诱导FKN mRNA表达增加,FKN表达上调可明显增加对单核细胞THP-1的黏附作用(P<0.01);PDTC能够抑制FKN表达及细胞黏附(P<0.01);辛伐他汀能够抑制FKN mRNA表达(P<0.01),100μmol·L-1辛伐他汀可抑制细胞黏附(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抑制FKN的表达以及FKN介导的黏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趋化因子 FRACTALKINE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单核细胞THP-1 黏附 白介素-18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低氧诱导因子1-α转染人骨髓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实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姜振宇 宋晓燕 +1 位作者 林海 姚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4-948,916,共6页
目的:将人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染人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为探讨转染HIF1-α基因的EPCs对梗塞心肌血管修复及血管再生能力提供依据。方法:密度梯度法分离人骨髓中单个核细胞,以1×106.mL-1细胞浓度接种于用纤维连接蛋白包... 目的:将人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染人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为探讨转染HIF1-α基因的EPCs对梗塞心肌血管修复及血管再生能力提供依据。方法:密度梯度法分离人骨髓中单个核细胞,以1×106.mL-1细胞浓度接种于用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皿中,培养14d后采用RT-PCR法检测内皮细胞特异性成分ecNOS、flk-1的表达;采用acLDL-Dil和FITC-UEA-1对细胞染色;采用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PCDNA3.0-HIF1-α质粒转染EPCs,RT-PCR检测HIF1-α的转录;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VEGF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HIF1-α蛋白表达。结果:培养第5天起,部分圆形单核细胞转化为梭形贴壁EPCs,7d左右出现由数十个细胞形成的细胞集落,10d后形成明显克隆。RT-PCR检测ecNOS在548bp处出现条带,flk-1在819bp处出现条带;acLDL-Dil和FITC-UEA-1双染色阳性;RT-PCR在383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ELISA转染HIF1-α的EPCs上清中VEGF含量为(20.53±2.33)μg·L-1,未转染HIF1-α的EPCs上清中VEGF含量为(3.96±1.67)μg·L-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在相对分子质量120000处出现条带。结论:PCDNA3.0-HIF1-α质粒成功转染EP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低氧诱导因子1-α 基因转染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酸利仙含药血清对TNF-α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红 杨汝春 +2 位作者 王军 朱晓玲 洪华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8期1451-145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时间对人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 ofvessels,ECV)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中药尿酸利仙(含药血清)的干预作用。方法:①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用不同浓...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不同时间对人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 ofvessels,ECV)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中药尿酸利仙(含药血清)的干预作用。方法:①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12.5、25、50μg/mL)的TNF-α刺激,并用25μg/mL的TNF-α分别孵育细胞8、16、24、48h;②用25μg/mL的TNF-α孵育细胞16h,同时用含不同浓度(2.5%、5%、10%)尿酸利仙含药血清的培养液进行干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测定血管内皮细胞ICAM-1的mRNA表达。结果:①低、中、高浓度TNF-α刺激均可显著上调内皮细胞ICAM-1 mRNA的表达,且体现了一定的浓度梯度关系,但刺激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②25μg/mL的TNF-α在8h、16 h、24 h和48 h均可显著上调内皮细胞ICAM-1 mRNA的表达,各干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③低、中、高浓度的尿酸利仙含药血清干预均可显著降低ICAM-1 mRNA的表达(P≤0.01),并以中浓度尿酸利仙含药血清作用最为显著。结论:TNF-α能显著上调内皮细胞表面黏附分子ICAM-1的mRNA表达,而尿酸利仙含药血清抑制病理条件下ICAM-1基因水平的过量表达,可能是其减轻TNF-α诱导的人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利仙 细胞黏附分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人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静静 刘廷 董晓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53-658,共6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A.hy926细胞迁移和间质标志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发生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A.hy926,随机分为2组:(1)对照组:培养液中添加PBS;(2)TGF-β1组... 目的观察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A.hy926细胞迁移和间质标志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发生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A.hy926,随机分为2组:(1)对照组:培养液中添加PBS;(2)TGF-β1组:培养液中添加10μg.L-1TGF-β1。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TGF-β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V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波形蛋白和Twist表达变化,RT-PCR检测V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和Twist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内皮细胞呈铺路石样生长,TGF-β1组内皮细胞由铺路石样变为梭形。对照组培养24h、48h和72h时吸光度A值分别为0.4483±0.0172、0.5633±0.0087、0.7005±0.0479,TGF-β1组分别为0.3792±0.0231、0.4708±0.0185、0.5580±0.0159,2组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79、9.058、5.648,P均<0.05);划痕实验检测对照组和TGF-β1组内皮细胞迁移个数分别为每视野(47.17±8.28)个、(63.00±11.33)个,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3,P=0.02)。免疫荧光检测可见TGF-β1组VE-钙黏蛋白和β-连环蛋白在细胞连接处表达减少,胞浆内游离的β-连环蛋白增多,波形蛋白和Twist表达增多。RT-PCR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和TGF-β1组VE-钙黏蛋白目的基因灰度值与内参GAPDH灰度值的比值分别为0.8344±0.1933、0.4821±0.0909,波形蛋白分别为0.9687±0.1632、1.4404±0.1502,Twist分别为0.2316±0.0785、2.1626±0.295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38、9.933、15.465,P均<0.05)。结论TGF-β1促进内皮细胞迁移,诱导内皮细胞表达间质细胞标志蛋白,同时抑制VE-钙黏蛋白表达。TGF-β1介导的Twist表达增多,可能在内皮细胞表达间质标志蛋白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内皮细胞间质转化 TWIST基因 TWIST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对TNF-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叶泽兵 汪凡军 +3 位作者 张刚庆 杨旺民 覃海森 刘兴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37-1140,共4页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核因子-κβ(NF-κβ)激活与白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分泌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第2代HUVECs用于实...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核因子-κβ(NF-κβ)激活与白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分泌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第2代HUVECs用于实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检测细胞NF-κβ亚单位p65的表达程度,Western blot检测核内NF-κβ含量变化,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IL-6、ICAM-1浓度。结果TNF-α有效激活NF-κβ并诱导HUVECs分泌IL-6、sICAM-1增加;黄芪注射液预先孵育2h能抑制NF-κβ表达并减轻TNF-α诱导的上述反应。结论TNF-α可能通过激活NF-κβ使IL-6、sICAM-1增加,从而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黄芪注射液对上述反应有拮抗作用,推测是通过抑制NF-κβ途径实现血管内皮保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注射液 肿瘤坏死因子-α 脐静脉内皮细胞 因子-κβ 白介素-6 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微粒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表达和NF-κB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陆永光 李浪 +3 位作者 符春晖 苏强 严华 黄军章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91-1295,共5页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微粒(EM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变化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s分3大组:①EMPs不同时点观察组:用EMPs(终浓度105/ml)分别刺激细胞0、3、6、12、...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微粒(EMPs)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变化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s分3大组:①EMPs不同时点观察组:用EMPs(终浓度105/ml)分别刺激细胞0、3、6、12、24 h;②EMPs不同剂量作用组:分别用终浓度为0、102、103、104、105/ml的EMPs刺激细胞24 h;③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干预组:在EMPs(终浓度105/ml)刺激前,与终浓度为10μmol/L的PDTC共同孵育30 min。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ICAM-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核蛋白NF-κB p65和I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 EMPs可通过活化NF-κB,使ICAM-1mRNA和蛋白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表达上调。NF-κB特异性拮抗剂PDTC可显著抑制EMPs的此作用。结论在EMPs诱导的HUVECs炎性效应中,NF-κB参与调控炎性因子ICAM-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微粒 脐静脉内皮细胞 核转录因子-ΚB 细胞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CAM-1基因C373G位点多态性与子痫前期患者内皮损伤、胎盘病理损伤的相关性
17
作者 严梅 伍班名 曾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537-1540,共4页
目的:研究PECAM-1基因C373G位点多态性与子痫前期患者内皮损伤、胎盘病理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子痫前期孕妇和健康孕妇,分别作为PE组和对照组。采集外周血后测定PECAM-1基因C373G位点的多态性以及内... 目的:研究PECAM-1基因C373G位点多态性与子痫前期患者内皮损伤、胎盘病理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子痫前期孕妇和健康孕妇,分别作为PE组和对照组。采集外周血后测定PECAM-1基因C373G位点的多态性以及内皮损伤分子sFlt-1、sEng、PAR-1、ET-1的含量;采集胎盘组织并测定病理损伤分子Gadd45α、TIMP2、Fas、Apaf-1、caspase-3的含量。结果:PE组孕妇外周血中PECAM-1基因C373G位点GC和GG基因型的构成比、等位基因G的构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CC基因型的构成比、等位基因C的构成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E组患者血清中sFlt-1、sEng、PAR-1、ET-1的含量以及胎盘中Gadd45α、TIMP2、Fas、Apaf-1、caspase-3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ECAM-1基因C373G位点GC和GG基因型PE孕妇血清中sFlt-1、sEng、PAR-1、ET-1的含量以及胎盘中Gadd45α、TIMP2、Fas、Apaf-1、caspase-3的含量显著高于CC基因型PE孕妇。结论:PECAM-1基因C373G位点等位基因G的增多与子痫前期患者内皮损伤、胎盘病理损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 基因多态性 内皮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长单一序列区83基因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后人脑血管平滑肌促血管生成素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刘磊 王佳伟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9期800-807,共8页
目的长单一序列区(unique long region 83,UL83)基因是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再激活标志。本研究拟探索UL83对HCMV感染后人脑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中不稳定斑块破裂相关因子,如促... 目的长单一序列区(unique long region 83,UL83)基因是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再激活标志。本研究拟探索UL83对HCMV感染后人脑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中不稳定斑块破裂相关因子,如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方法 (1)采用流式细胞仪确定amidite荧光素(fluorescein amidite,FAM)标记的小干扰核糖核酸(small interfering ribonucleic acid,si RNA)通过脂质体转入人脑VSMC的转染效率;(2)将3条化学合成si RNA通过脂质体转染入已感染HCMV AD_(169)株(MOI=10)的人脑VSMC当中,结合空白组、接毒组及接毒无效干扰组筛选抑制UL83基因最强si RNA;(3)分别检测HCMV AD_(169)株(MOI=10)感染人脑VSMC后0 h、6 h、12 h、24 h、48 h以及72 h Ang-1、Ang-2及VEGF-A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 RNA)及蛋白表达变化;(4)分别检测空白组、接毒高效干扰组、接毒无效干扰组及接毒组在感染48 h后Ang-1、Ang-2及VEGF-A的mRNA及感染72 h后上述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转染6 h后,95.59%人脑VSMC转染了FAM标记si RNA。感染HCMV AD_(169)株(MOI=10)的人脑VSMC在转染siRNA 48 h后,si RNA转染组与接毒组相比,UL83 m RNA相对表达量最多下降78.7%;转染si RNA72 h后,UL83编码的pp65蛋白相对表达量最多下降81.3%。人脑VSMC感染HCMV AD_(169)株(MOI=10)0 h、6 h、12 h、24 h、48 h以及72 h时后,Ang-1 m 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下降(P<0.01),Ang-2及VEGF-A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则逐渐增加(P<0.01)。而通过转染高效si RNA抑制HCMV AD_(169)株UL83基因,使得Ang-1表达下降,Ang-2和VEGF-A表达增加均被抑制。结论 HCMV AD_(169)株具有同时促进人脑VSMC中Ang-1表达降低,Ang-2及VEGF-A表达增加功能。而通过si RNA抑制HCMV AD_(169)株UL83基因表达能够阻止上述变化。提示HCMV可能通过UL83基因造成靶细胞产生促血管新生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UL83基因 小干扰核糖核酸 促血管生成素-1 促血管生成素-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大鼠干扰素γ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爱军 马存根 +2 位作者 梁丽云 张利宏 赵海宝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69-172,共4页
目的研究脑缺血时干扰素γ与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将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6组(A、B、C、D、E、F组),每组9只。再将每组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6只)和对照组(3只)。A、B、C、D、E、F实验组用埋线法制造大鼠局... 目的研究脑缺血时干扰素γ与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将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成6组(A、B、C、D、E、F组),每组9只。再将每组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6只)和对照组(3只)。A、B、C、D、E、F实验组用埋线法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后1、3、6、9、12、24h处死大鼠,取大鼠脑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干扰素γ及ICAM1的表达。高倍显微镜下计数10个不同视野阳性细胞的平均值。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1、3、6、9、12、24h时,干扰素γ及ICAM1的表达逐渐增高,其中干扰素γ阳性的细胞是圆形、以细胞核为主的淋巴细胞,1h阳性细胞表达数为3.2±1.3;6h为7.0±2.2;24h为14.8±1.8。ICAM1阳性细胞是扁平的血管内皮细胞,1h的表达数为12.1±2.1;6h为19.3±3.2;24h为27.6±2.8。结论脑缺血时干扰素γ、ICAM1的表达随时间延长动态地增高,两者具有相关性。干扰素γ也可能是脑缺血时ICAM1表达上调的前炎性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细胞黏附分子-1 相关性研究 缺血大鼠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ICAM-1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细胞黏附分子 前炎性细胞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阳性细胞 24h SD大鼠 淋巴细胞 细胞表达 时间延长 表达上调 实验组 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Th2细胞因子对牛主动脉内皮细胞表达黏附分子的影响
20
作者 陈刚 傅志仁 +1 位作者 王梁华 焦炳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22-624,共3页
目的 研究人Th2细胞因子对活化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 (BAECs)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和E 选择素 (E selectin)的影响 ,为Th2细胞因子应用于减轻排斥反应、诱导异种移植免疫耐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不同浓度(2、5、10、2 0、4 0n... 目的 研究人Th2细胞因子对活化的牛主动脉内皮细胞 (BAECs)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和E 选择素 (E selectin)的影响 ,为Th2细胞因子应用于减轻排斥反应、诱导异种移植免疫耐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不同浓度(2、5、10、2 0、4 0ng/ml)的Th2细胞因子 (白介素 4、白介素 10、白介素 13)分别孵育BAECs2h后 ,再与TNF α(4ng/ml)共孵育 6h或 18h ;应用细胞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表面的E selectin和ICAM 1的表达。用MTT法测定药物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用一定浓度的Th2细胞因子预处理BAECs后 ,能明显抑制TNF α诱导的E selectin与ICAM 1的表达 ,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MTT法测定表明 ,各实验组细胞活性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Th2细胞因子能明显抑制TNF α活化的BAECs表达E selectin与ICAM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2细胞因子 牛主动脉内皮细胞 细胞黏附分子-1 E-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