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1
作者 王聪秀 陈文清 +2 位作者 麦若兰 刘东 管保章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4,共12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首次MHD的...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首次MHD的189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访至2022年10月31日。研究终点为进行血液透析后出现新发的心血管事件。根据X-tile软件计算出的PLR最佳截断值(133.0)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低PLR组(PLR<133.0)和高PLR组(PLR≥133.0),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线特征差异,分析PLR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曲线绘制2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概率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2组差异的显著性。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为了均衡潜在混杂因素的分布,采用逆概率加权后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探讨PLR与心血管事件的因果关系。结果:与低PLR组患者相比,高PLR组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病率、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小板计数较高(P<0.05)。PLR与CVD、CRP、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呈正相关(P<0.05)。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高PLR组与低PLR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概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7.396,P=0.007)。校正了年龄、CVD病史、舒张压、血糖、血清白蛋白、CRP等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PLR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867(1.023~3.410),P=0.042]。根据PLR分组对基于逆概率加权后建立的虚拟人群进行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PLR组的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低PLR组的1.9倍[HR(95%CI)=1.931(1.033~3.606),P=0.039]。结论:PLR可反映MHD患者炎症状态并可以用于评估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且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LR与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能存在因果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血管事件 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TACE序贯微波消融治疗肝细胞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节 李杨鼎薪 +4 位作者 王勇 李艳 李均彪 秦闫威 许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不可切除H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ACE序贯MWA治疗的110例不可切除HC...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TACE联合微波消融(MWA)治疗不可切除HC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TACE序贯MWA治疗的110例不可切除HCC患者临床资料。将中位NLR、PLR作为临界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高、低NLR或PLR组间基线特征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OS、PFS图,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与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相关因素。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变量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NLR、PLR分别为2.08、90。低NLR、PLR组与高NLR、PLR组相比,OS显著改善[1100 d(95%CI=1047.7~1153.7)比683 d(95%CI=552.5~814.8);1076 d(95%CI=996.4~1156.2)比721 d(95%CI=583.0~859.8)](均P<0.01),PFS更长[720 d(95%CI=361.6~1078.4)比298 d(95%CI=47.0~205.8);545 d(95%CI=292.3~797.7)比270 d(95%CI=213.5~326.5)](均P<0.05)。高NLR(HR=2.193,95%CI=1.358~3.541,P=0.001;HR=37.883,95%CI=4.836~296.760,P=0.001),高PLR(HR=2.117,95%CI=1.306~3.434,P=0.002;HR=6.547,95%CI=2.367~18.113,P<0.01)是不良PFS、OS的预测因素。结论术前NLR和PLR对TACE序贯MWA治疗效果有良好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细胞 微波消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冉 李文娟 +2 位作者 冯方 温丽君 李建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76,共4页
目的:评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重度颅脑损伤(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关系及其对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133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组(45... 目的:评估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重度颅脑损伤(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关系及其对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133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组(45例)与生存组(88例)临床指标的差异。根据上述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建立3个回归模型[分别纳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PLR及NLR+PLR],分析30 d内病死风险的影响因素。通过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PLR对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NLR及PLR与STBI患者预后有关(P<0.05)。NLR(OR=0.963,95%CI为0.929~0.999,P=0.044)及PLR(OR=0.995,95%CI为0.991~0.998,P=0.005)是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影响因素。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表明,PLR降低可增加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RR=0.999,95%CI为0.999~1.000,P=0.002)。结论:PLR是STBI患者30 d内病死风险的影响因素,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糖凝集素3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与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室重构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新贵 王长虹 王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4-507,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半乳糖凝集素3(Gal-3)、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变化及其与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PCI术的75... 目的探讨外周血半乳糖凝集素3(Gal-3)、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变化及其与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3年9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行PCI术的75岁以上老年AMI患者86例,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心室重构将患者分为心室重构组39例和非心室重构组47例。于PCI术前、术后3d、术后5d检测Gal-3、PLR水平,比较2组外周血Gal-3、PLR水平,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外周血Gal-3、PLR水平与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关系,用ROC曲线分析外周血Gal-3、PLR水平对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患者术后3d、术后5d外周血Gal-3、PLR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术后5d外周血Gal-3、PLR水平低于术后3d(P<0.05);心室重构组术前、术后3d、术后5d的外周血Gal-3、PLR水平均高于非心室重构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al-3(OR=1.986,95%CI:1.017~2.875,P=0.007)、术前PLR(OR=1.774,95%CI:1.132~2.428,P=0.014)均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术前外周血Gal-3和PLR联合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曲线下面积为0.882(95%CI:0.824~0.941),优于二者单独检测(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外周血Gal-3、PLR水平较术前降低,术前外周血Gal-3、PLR均是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的危险因素,联合检测对A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室重构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半乳糖凝集素3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及乳腺癌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胡赟宏 王铮元 +2 位作者 崔嵘嵘 许诚 林晓燕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0期3657-3661,共5页
目的评价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探讨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4例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病例组... 目的评价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临床价值,探讨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0年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4例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病例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NLR和PLR与不同临床特征的关系,绘制NLR和PLR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的ROC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生存曲线,采用Cox回归模型对乳腺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择同期行良性乳腺手术的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病例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80个月,共15例患者死亡,19例发生复发转移。病例组术前外周血NLR、PL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不同病理类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N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同年龄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L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临界值为2.5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4%和86.5%,ROC曲线下面积0.738〔95%CI(0.657,0.818)〕;PLR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临界值为123.8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7%和58.4%,ROC曲线下面积为0.651〔95%CI(0.563,0.738)〕。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无病生存曲线和总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NLR、PLR对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情况、生存情况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淋巴结转移情况是乳腺癌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前NLR、PLR可预测早期乳腺癌复发转移情况,但NLR和PLR不能作为预测乳腺癌复发转移和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复发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狼疮性肾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7
6
作者 李慧 孟德钎 +4 位作者 刘焱 李鞠 刘姗姗 王凯 潘文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07-1311,共5页
背景狼疮性肾炎(LN)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新的炎性指标,被用于评估许多疾病。然而目前关于NLR、PLR用于评估LN疾病... 背景狼疮性肾炎(LN)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作为新的炎性指标,被用于评估许多疾病。然而目前关于NLR、PLR用于评估LN疾病活动度度的研究尚不多见。目的探讨NLR和PLR预测LN疾病活动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8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住院的66例LN患者作为LN组,选取同时期本院体检中心的64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依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将LN患者分为LN稳定亚组(SLEDAI≤9分,16例)和LN活动亚组(SLEDAI≥10分,50例)。收集健康对照组患者和LN患者的性别、年龄,并检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和PLR;记录LN患者的疾病持续时间、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C3、C4、血浆清蛋白、肌酐、尿素氮、尿酸、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PLR预测LN疾病活动度的价值。结果 LN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NLR、PLR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LN活动亚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补体C3、C4水平均低于LN稳定亚组,NLR、PLR均高于LN稳定亚组(P<0.05)。NLR与SLEDAI呈正相关(rs=0.360,P=0.003)。ROC曲线显示,NLR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5〔95%CI(0.634,0.876),P=0.002〕,当最佳临界值为4.06时,灵敏度为68%,特异度为75%;PLR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AUC为0.698〔95%CI(0.563,0.832),P=0.018〕,当最佳临界值为184时,灵敏度为64%,特异度为75%。结论 NLR、PLR可作为新的炎性指标,被用作诊断LN疾病活动度的潜在补充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肾炎 疾病活动度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结直肠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刘海亮 杜晓辉 +3 位作者 孙培鸣 肖春红 徐迎新 李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14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分为低PLR组(PLR<250)和高PLR组(PLR≥250)...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14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分为低PLR组(PLR<250)和高PLR组(PLR≥250),采用单因素和COX回归模型分析两组患者的PLR及其它临床病理因素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低PLR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高PLR组(71.4%vs 51.5%;P=0.045);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置,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PLR对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PLR是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2.213;95%CI:1.007-4.863;P=0.0048)。结论术前PLR对结直肠癌预后评估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血小板 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8
8
作者 倪婧 王永庆 +4 位作者 张英平 吴炜 曾庆曙 杨明珍 夏瑞祥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7-432,共6页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l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影响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7例经过化疗的...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l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的影响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7例经过化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NLR和PLR的截断点,并根据初次化疗前NLR和PLR将患者分为高比值组和低比值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结果:通过ROC曲线,计算出NLR和PLR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2.915和270.27。单因素分析显示,IPI评分、NLR、PLR对患者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均有影响。此外,结外受累数量、疾病分期、ECOG评分对疾病的无进展生存有影响。然而,多因素分析显示,仅NLR是影响患者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LR是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但并不影响总生存。结论:初诊时NLR和PLR值可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1
9
作者 时光 赵俊伟 明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4-88,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5月期间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262例为病例组及1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根据其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将哮喘患者分为危重组87例、非危重组175例。记录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和血常规结果,并计算NLR和PLR。比较3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小板计数、NLR、PLR的差异,以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哮喘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间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各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1)。哮喘危重组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哮喘非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LR、PLR显著高于哮喘危重组、健康对照组(P<0.0001)。哮喘非危重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PLR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784、0.873、0.795(均P<0.01)。NLR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危重患者的最佳临界值为2.58,敏感度为82.8%,特异度为81.1%。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NLR、PLR均升高,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病情监测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山长平 夏重升 +2 位作者 杨娅 王军业 苏修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374-1378,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明确的255例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诊断明确的25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以PLR中位数将患者分为低PLR组和高PLR组,分析PLR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评价PLR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术前PLR为45.45~272.66,中位值为130。低PLR组(≤130)127例,高PLR组(〉130)128例,PLR与肿瘤部位、T分期及临床分期相关(均P〈0.05)。低PLR组和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9.6%和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分化程度、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术后辅助治疗及PLR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N分期、术后辅助治疗及PLR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分层分析显示,在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低PLR与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0及0.037)。结论:术前PLR升高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肝细胞癌射频消融术后长期存活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洪海 孙玉 +8 位作者 生守鹏 李聪 孙斌 张英华 扈彩霞 崔雄伟 李星明 张永宏 郑加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14-1020,共7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射频消融术后生存期超过5年的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 目的探讨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射频消融术后生存期超过5年的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治疗且生存期超过5年的肝细胞癌患者135例。收集所有患者基线实验室及影像检查资料,根据血常规结果计算NLR与PLR。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NLR、PLR临界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将log-rank检验分析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根据ROC曲线,确定NLR临界值为2. 08,PLR临界值为96. 82。按照治疗前NLR、PLR临界值分为:低NLR组(NLR <2. 08,n=60)与高NLR组(NLR≥2. 08,n=75),低PLR组(PLR <96. 82,n=78)与高PLR组(PLR≥96. 82,n=57),结果显示低NLR组与高NLR组患者AFP、巴塞罗那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 125、9. 649,P值均<0. 05);低PLR组与高PLR组患者AFP、ChE、巴塞罗那分期、肿瘤大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 511、4. 220、9. 265、16. 403,P <0. 05)。低NLR组、低PLR组患者生存率分别高于高NLR组、高PLR组(χ~2值分别为31. 302、92. 905,P值均<0. 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PLR[比值比(OR)=9. 634,95%可信区间(95%CI):5. 167~17. 964,P <0. 001]、ChE(OR=0. 404,95%CI:0. 236~0. 692,P=0. 001)、肿瘤大小(OR=3. 861,95%CI:1. 760~8. 472,P=0. 001)、巴塞罗那分期(OR=9. 607,95%CI:1. 228~75. 151,P=0. 031)是HCC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长期存活(生存期超过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LR是影响HCC射频消融术后长期存活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PLR升高,患者预后越差,可结合肿瘤相关情况作为评价HCC射频消融术后长期存活的重要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导管消融术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对卵巢癌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立伟 潘慧颖 +3 位作者 姚晓天 王天勤 周小欣 王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临床病例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27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286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NLR、PLR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临床病例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27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286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NLR、PLR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总体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结果·卵巢癌患者术前NLR、PLR水平均高于良性肿瘤的患者(P=0.000)。NLR、PLR的最佳截点分别为3.0和151。NLR高水平组(NLR≥3.0)患者的病理类型、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CA125水平及腹水量与NLR低水平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高水平组(PLR≥151)患者的病理类型、FIGO分期、有无转移、CA125水平及腹水量与PLR低水平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PLR高水平组的中位OS(33个月和33.5个月)分别低于相应的低水平组(44.5个月和49.5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4和P=0.000)。Cox多因素分析显示,PLR≥151是卵巢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为1.936,95%CI为1.013~3.698,P=0.045)。结论·术前炎症指标NLR、PLR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望用于预估患者病情及指导卵巢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卵巢肿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外周血纤维蛋白原水平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的评分对结直肠癌中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4
13
作者 邓建忠 金建华 +4 位作者 陆文斌 刘迁 张华 金丽艳 李文晶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4-279,共6页
目的结直肠癌(CRC)手术切除后的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仍直接影响着CRC患者的预后。文中探讨术前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bg)水平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CRC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经病理... 目的结直肠癌(CRC)手术切除后的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仍直接影响着CRC患者的预后。文中探讨术前外周血纤维蛋白原(Fbg)水平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对CRC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经病理确诊,且行手术切除的108例CR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资料。采用ROC曲线确定Fbg和PLR阈值,并根据Fbg联合PLR评分(F-PLR)原则将患者进行分组。分析不同评分与CRC患者病理特征资料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LR在肿瘤位于左右半部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bg和F-PLR在年龄、肿瘤部位及是否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Cox回归行多因素分析显示,F-PLR评分和TNM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影响CR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Fbg和PLR联合的F-PLR评分可作为CRC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预测指标,可用于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F-plr 结直肠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14
作者 潘颖 管世鹤 +5 位作者 杨凯 陈礼文 吴园园 王爱华 孙蓓蓓 张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83-1686,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83例NSCLC患者和60例作为健康对照者的NLR、LMR、PLR,观察不同病理类型及TNM分期的NS...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83例NSCLC患者和60例作为健康对照者的NLR、LMR、PLR,观察不同病理类型及TNM分期的NSCLC患者PLR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PLR能否作为NSCLC诊断及鉴别病理类型的临床指标。结果与健康体检者相比较,NSCLC患者PLR值明显升高,鳞癌患者PLR明显高于腺癌患者。而NLR、LMR在NSCLC患者和健康体检者间无显著性差异。ROC曲线结果显示,采用PLR诊断NSCLC的曲线下面积为0.633,敏感性为0.59,特异性为0.61,界值为115.00;鉴别鳞癌与腺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608,敏感性为0.61,特异性为0.66,界值为126.5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SCLC患者PLR与TNM分期呈正相关性。结论 PLR值具有初步诊断肺癌、鉴别TNM分期及病理类型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TNM分期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阳 刘晓唤 +8 位作者 马维冬 贾珊 范雅洁 姚智会 张春艳 张岩 胡艳超 葛淼 王聪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前和再次冠脉造影(CAG)复查前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行DES植入术后再次入院造影复查的冠心病患者(12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前和再次冠脉造影(CAG)复查前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行DES植入术后再次入院造影复查的冠心病患者(123例)作为支架植入(SI)组,以同期行造影检查未见明显冠脉狭窄的非冠心病患者(NC,45例)作为对照组,测定造影检查或支架植入前外周血PLR、NLR及其他血液学指标;SI组按造影复查结果分为再狭窄(ISR)组和非再狭窄(NO-ISR)组两个亚组,并于造影前再次检测血液学指标。分别比较各组间的PLR和NLR的差异,并绘制PLR和NLR预测IS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与NO-ISR组(89例)相比,ISR组(34例)在植入DES前和CAG复查前的PLR和NL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植入DES前,PLR预测ISR的最佳截断值为107.20,灵敏度为64.7%,特异度为65.2%;NLR预测ISR的最佳截断值为2.72,灵敏度为61.8%,特异度为70.8%。CAG复查前,PLR预测ISR的最佳截断值160.08,灵敏度为26.5%,特异度为97.8%;NLR预测ISR的最佳截断值2.08,灵敏度为73.5%,特异度为56.2%。结论植入DES前和CAG复查前外周血PLR和NLR对ISR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支架内再狭窄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判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健 叶定伟 +11 位作者 姚旭东 张世林 戴波 张海梁 沈益君 朱耀 施国海 朱一平 马春光 秦晓健 林国文 肖文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7-461,共5页
背景与目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被认为是反映机体内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PLR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价值国内外尚没有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PLR在判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及... 背景与目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被认为是反映机体内炎性反应的重要指标,PLR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价值国内外尚没有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PLR在判断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3月单中心手术治疗的无远处转移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病例,术前、术后无瘤期及复发或转移期PLR。随访采用门诊与电话相结合。采用PLR=150:1为分界值将病例分为低PLR组和高PLR组,分析其与肿瘤分期、是否合并膀胱肿瘤、复发或转移、生存、肿瘤部位、术前血尿、术前肾积水、性别及年龄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不同PLR分组的无病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结果:共收集上尿路尿路上皮癌51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1(9~51)个月,出现复发或转移20例(39.2%),中位无病生存时间15(2~51)个月,死亡9例(17.6%),中位生存时间21(9~5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PLR与肿瘤分期、生存率、血尿及性别具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28、0.008、0.045、0.036。高PLR组更易发生器官非局限性肿瘤,术前PLR判断非器官局限性肿瘤的敏感性为57%、特异性为74%。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两组无病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5)、高PLR组总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PLR组(P=0.006)。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仅肿瘤分期是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29)。结论: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术前PLR是判断非器官局限性肿瘤的潜在因素,高PLR组更易发生器官非局限性肿瘤。肿瘤分期是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血小板 淋巴细胞比值 肿瘤分期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17
作者 韦玉 管世鹤 +1 位作者 周强 杨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9-411,449,共4页
目的评估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能否作为视网膜糖尿病临床诊断指标之一。方法选取94例Ⅱ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和9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91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利用Sysmex 4000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血小板、... 目的评估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能否作为视网膜糖尿病临床诊断指标之一。方法选取94例Ⅱ型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和9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91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利用Sysmex 4000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等血液学指标,视网膜病变分级采用国际临床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评分,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PLR在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价值。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PLR显著高于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患者和健康人群(P<0.001),且糖尿病视网膜增殖期病变患者的PLR值也显著高于非增殖期病变患者(P=0.000 4)。ROC曲线分析显示,当PLR高于107.5时,在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的曲线下面积为0.724,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65.2%和64.9%。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PLR比值的升高与临床分期相关,PLR比值是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良好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诊断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9
18
作者 吴凡 马俊芬 +1 位作者 平杰丹 明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PVLR)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首发并于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9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体检者126例为对照组。治疗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脑梗死患者病... 目的:探讨早期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PVLR)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首发并于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9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体检者126例为对照组。治疗前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分,轻度117例,中度46例,重度26例。检测两组血常规及血脂指标,计算MPVLR。结果:脑梗死组MPV、MPVLR均高于对照组,而LC低于对照组(P<0.05)。轻度脑梗死患者MPVLR低于重度患者,而LC高于重度患者(P<0.008)。MPV、LC及MPVLR诊断急性脑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2(0.765~0.860)、0.792(0.741~0.844)、0.851(0.807~0.895),MPVLR的曲线下面积较大。临界值取5.98时,MPVLR诊断急性脑梗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60%和81.75%。结论:早期MPVLR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平均血小板体积 淋巴细胞计数 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维维 马丹宇 +4 位作者 李小庭 胡国林 王媛媛 吕成伟 梁卫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781-3784,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164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PLR=250为临界点将患者分为高 PLR 组(PLR>250)和低 PLR 组(PLR≤250),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164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PLR=250为临界点将患者分为高 PLR 组(PLR>250)和低 PLR 组(PLR≤250),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Cox 单因素和多因素确定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低 PLR 组相比,高 PLR 组患者的中位 PFS(10个月 vs.18个月)和 OS (28个月 vs.48个月)均显著缩短(P<0.001)。 Cox 单因素显示FIGO 分期晚、腹水、减瘤不满意、术前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及PLR 的增高均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而Cox 多因素显示除 FIGO 分期晚和减瘤不满意以外,PLR 增高也是影响卵巢癌患者 PFS (HR:1.003,95%CI:1.001~1.005, P <0.001)和OS(HR:1.002,95%CI:1.001~1.004, 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PLR 可作为卵巢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刘培 刘苗 +1 位作者 叶剑荣 袁仕善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887-1890,1896,共5页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121例SLE患者与10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根据SLEDAI评分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湖南省人民医院121例SLE患者与10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数据,根据SLEDAI评分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与缓解组,分析NLR、PLR与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NLR和 PLR分别为4.78(2.82~7.80)和197.56(137.27~285.52),对照组NLR和 PLR分别为1.75(1.51~2.11)和113.84(98.65~131.11);SLE患者NLR和 PLR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01);活动组的NLR和 PLR分别为5.99(3.49~10.47)和206.81(151.33~333.47),缓解组的NLR和 PLR分别为4.02(2.16~5.37)和182.09(115.00~247.14);活动组NLR、PLR与缓解组相比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SLEDAI评分与NLR、PLR呈正相关( r =0.372、0.232, P <0.05)。结论: NLR、PLR可作为SLE疾病活动度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