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6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抗原蛋白表位与抗体的结构空间识别
1
作者 朱拯 陈郑珊 +8 位作者 张冠英 房婷 樊璞 毕磊 崔越 李泽亚 苏纯懿 迟象阳 于长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7-969,共13页
目的 基于甲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蛋白抗原抗体复合物结构数据,探究抗原蛋白表位与抗体的空间结构识别关系。方法 完整收集SAbDab数据库中NA蛋白抗原抗体复合物结构数据,对蛋白质结构进行处理分析,获取抗原表位和相... 目的 基于甲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蛋白抗原抗体复合物结构数据,探究抗原蛋白表位与抗体的空间结构识别关系。方法 完整收集SAbDab数据库中NA蛋白抗原抗体复合物结构数据,对蛋白质结构进行处理分析,获取抗原表位和相应抗体配位氨基酸序列和空间分布信息,统计分析结合抗体序列、基因使用频率、氨基酸使用偏好性和互补决定区(CDR)氨基酸长度;分析抗体结合的热点区域,进一步对抗体配位空间结构相似性进行计算和层次聚类,深入探究抗原表位与抗体的空间识别关系,通过生物膜干涉(BLI)实验验证靶向不同抗原表位的抗体的识别特异性。结果 SAbDab数据库中甲型流感病毒NA蛋白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结构数据以H3N2、H7N9、H1N1亚型为主,抗原表位的热点位置主要集中在催化活性位点区域,抗体物种来源以人源和鼠源为主,鼠源抗体VJ基因组合使用频率最高的是IGHV1-12*01/IGHJ2*01,人源抗体VJ基因组合使用频率最高的是IGHV1-69*01/IGHJ6*01。结合在催化活性位点区域内与结合在催化活性位点区域以外其他区域的抗体,在重链CDR氨基酸长度与氨基酸使用偏好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抗原表位与抗体配位具有特定的识别关系,部分相似的抗体配位结构特异性地识别相同的表位,可在结构上观察到结合区域的重叠,BLI实验也验证了这类抗体对表位的竞争结合。结论 NA蛋白抗原表位位点分布以催化活性位点及周围环状区域为主,空间构象互补与静电相互作用在抗体与抗原的催化活性区域识别和结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抗原与抗体存在不依赖于抗体唯一序列的空间识别关系,不同序列的抗体也可能形成识别同一抗原表位的局部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神经 抗原表位 抗体 抗体配位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中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
2
作者 丁一迪 陈芝蓄 +6 位作者 朱雪艳 曾翰霖 王珍 涂正超 汪锦才 张婷婷 江正瑾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50,共13页
目的:建立筛选中药提取物中具有良好抗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活性化合物的模型。方法:通过抗神经氨酸酶的活性测试方法发现148种中药提取物中的姜黄(Curcuma longa L.)表现出显著活性,结合高分辨活性轮廓分析(at-line na... 目的:建立筛选中药提取物中具有良好抗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活性化合物的模型。方法:通过抗神经氨酸酶的活性测试方法发现148种中药提取物中的姜黄(Curcuma longa L.)表现出显著活性,结合高分辨活性轮廓分析(at-line nanofractionation,ANF)平台从姜黄提取物中筛出活性成分,应用质谱解析明确活性成分结构,应用分子对接阐明作用基础。结果:姜黄提取物对神经氨酸酶的抑制率为92%,对奥司他韦敏感型神经氨酸酶(oseltamivir-sensitive neuraminidase,NAS)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姜黄提取物筛出的8个活性成分中,姜黄素类化合物发挥主要作用。姜黄素类化合物作用方式与奥司他韦不同,苯环上的羟基和碳链上的羰基是发挥作用的重要基团。结论:ANF技术在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的筛选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可为姜黄在抗流感病毒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抗流感病毒药物的发现提供新技术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高分辨活性轮廓分析 神经抑制剂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异分支酸酶包含域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3
作者 赵江桥 付立平 +3 位作者 杨龙 董志强 宋淑莉 杨本鑫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033-2038,共6页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异分支酸酶包含域1(ISOC1)在胃癌组织表达及诊断效能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9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AKT1、ISOC1阳性表达率及阳性评...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异分支酸酶包含域1(ISOC1)在胃癌组织表达及诊断效能分析。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9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AKT1、ISOC1阳性表达率及阳性评分;比较不同特征胃癌患者癌组织AKT1、ISOC1阳性评分;采用Spearman法分析癌组织中AKT1、ISOC1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AKT1联合ISOC1诊断胃癌的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AKT1、ISOC1及两项联合诊断胃癌的效能。结果癌组织中AKT1、ISOC1阳性表达率、阳性评分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癌组织AKT1、ISOC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KT1、ISOC1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AKT1、ISOC1及两项联合诊断胃癌的AUC值分别为0.735、0.726、0.875,(P<0.05);敏感度分别为60.00%、56.70%、75.60%;特异度分别为85.60%、83.30%、87.80%;AKT1联合ISOC1诊断胃癌的AUC值高于AKT1、ISOC1单独诊断(Z=-3.003、-3.196,P<0.05)。结论在胃癌组织中AKT1、ISOC1呈高表达趋势,且其表达会随病情进展而上调,联合检测其表达水平对诊断胃癌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苏蛋白1 异分支包含域1 临床特征 分化程度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2重组蛋白体外酶学活性和稳定性研究
4
作者 王玮 谭书萍 +4 位作者 黄平 国果 修江帆 尚小丽 张昌容 《贵州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77-82,共6页
【目的】探明家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2重组蛋白在体外的酶学活性和稳定性,为重组蛋白酶的体外应用和功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FITC-Casein作为底物,与常见的丝氨酸蛋白酶即胰蛋白酶(Trypsin)、蛋白酶K(Proteinase K)、枯... 【目的】探明家蝇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2重组蛋白在体外的酶学活性和稳定性,为重组蛋白酶的体外应用和功能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FITC-Casein作为底物,与常见的丝氨酸蛋白酶即胰蛋白酶(Trypsin)、蛋白酶K(Proteinase K)、枯草杆菌蛋白酶(Subtilisin)、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及纯化的家蝇Serpin2重组蛋白共同孵育,使用荧光多功能酶标仪检测荧光强度并计算剩余酶活,分析Serpin2重组蛋白对4种丝氨酸蛋白酶的体外抑制活性;分别设置不同温度、不同缓冲液pH和不同放置时间处理重组蛋白,检测荧光强度并计算剩余酶活,分析环境因素对家蝇Serpin2重组蛋白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加入25μL浓度为1mg/mL的Serpin2重组蛋白对胰蛋白酶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且Serpin2重组蛋白在30℃、缓冲液pH为7、处理15min后稳定性较强,此时重组蛋白对胰蛋白酶的抑制活性均大于90.00%。【结论】家蝇Serpin2重组蛋白具有显著丝氨酸蛋白酶——胰蛋白酶类抑制活性,且在一般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环境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蛋白抑制剂2 学活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新城疫病毒河北分离株血凝素-神经氨酸酶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5
作者 陈立功 张芳 +5 位作者 董兵 翟文栋 刘聚祥 李妹玲 李玲 任玉红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85,118,共6页
为研究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遗传变异特性,对NDV HB/1/05/Dk株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a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 protein,HN)蛋白基因进行了扩增、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的HN基因长2 002bp,... 为研究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的遗传变异特性,对NDV HB/1/05/Dk株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a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 protein,HN)蛋白基因进行了扩增、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病毒的HN基因长2 002bp,含有1个长为1 716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571个氨基酸,符合强毒株的特征。同源性分析表明,该毒株的HN基因与35株参考毒株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71.8%-99.1%和83.4%-98.9%。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毒株与基因VIId亚型参考毒株关系较近,属同一分支,与疫苗株B1、LaSota、Mukteswar株和I类毒株关系较远。因此,须加强河北省水禽NDV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血凝素-神经蛋白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丝氨酸水解酶的设计进展
6
作者 张一飞 丁于敬 佘傲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294,共4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与功能设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人工酶的从头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工具。丝氨酸水解酶因其催化机制明确,成为人工酶设计任务的代表性模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开发的重要深度学习算法及其在人...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蛋白质结构预测与功能设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人工酶的从头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工具。丝氨酸水解酶因其催化机制明确,成为人工酶设计任务的代表性模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开发的重要深度学习算法及其在人工酶设计中的典型应用,并重点介绍了人工丝氨酸水解酶的最新设计成果。这些突破性进展为创制具有更高催化效率和稳定性的人工酶铺平了道路,标志着酶设计领域迈入了新的阶段,有望带来生物制造相关产业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计算设计 深度学习 蛋白质工程 水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鳍东方鲀鱼皮胶原蛋白制备抗酪氨酸酶活性肽及其活性表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晓雅 郭明珠 +3 位作者 刘书源 桑亚新 张海恩 孙纪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15-124,共10页
为有效利用红鳍东方鲀鱼皮制备胶原蛋白活性肽,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水解条件,制备红鳍东方鲀鱼皮酸溶性胶原蛋白的抗酪氨酸酶活性肽,通过评价经超滤分级后不同分子质量肽的抗酪氨酸酶活性、抗氧化活性、模拟消化后活性动态变化及吸... 为有效利用红鳍东方鲀鱼皮制备胶原蛋白活性肽,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水解条件,制备红鳍东方鲀鱼皮酸溶性胶原蛋白的抗酪氨酸酶活性肽,通过评价经超滤分级后不同分子质量肽的抗酪氨酸酶活性、抗氧化活性、模拟消化后活性动态变化及吸湿、保湿性能差异,探究其应用潜力。结果表明,利用中性蛋白酶进行酶解,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2.9 g/100 mL、酶解时间7.8 h、酶添加量7862 U/g。在此条件下,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为(35.14±0.03)%。酶解产物分子质量主要分布于0~5 kDa。抗酪氨酸酶活性较高组分为CP-1(<3 kDa),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9.51、2.03 mg/mL和7.29 mg/mL。经体外模拟消化后CP-1仍具有较高的抗酪氨酸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此外,CP-1具有较高的吸湿、保湿性能,可代替甘油。本研究可为红鳍东方鲀鱼皮胶原蛋白肽的精深加工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鳍东方鲀 鱼皮 胶原蛋白 抗酪活性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酪氨酸酶交联的豌豆蛋白-绿原酸-壳聚糖复合膜的构建及相关品质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倪乙丹 周泉城 +4 位作者 李娅婕 郭婷婷 白海媚 韩钦硕 盛桂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71-279,共9页
以豌豆蛋白(pea protein,PP)为成膜基质,壳聚糖(chitosan,CS)为改善成膜性材料,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为功能性成分,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为PP、CS和CA的交联剂,以甘油为增塑剂制备PP-CA-CS复合膜,测定PP-CA-CS复合膜物理指... 以豌豆蛋白(pea protein,PP)为成膜基质,壳聚糖(chitosan,CS)为改善成膜性材料,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CA)为功能性成分,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为PP、CS和CA的交联剂,以甘油为增塑剂制备PP-CA-CS复合膜,测定PP-CA-CS复合膜物理指标以及微观结构表征,旨在探究PP与CS比例、CA添加量与Tyr添加量对PP-CA-CS复合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其组分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添加CA后PP-CA-CS复合膜抗氧化性和机械性能有显著提高,并且在Tyr催化条件下,CA可与PP和CS进行共价交联,随着CA和Tyr的添加,交联度和力学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当PP与CS比例为1∶1、CA添加量为20 mmol/L、Tyr添加量为18 U/mL时,PP-CACS复合膜的机械性能、抗氧化性能、水蒸气阻隔性能表现最优。此时膜的抗拉强度为130.78 MPa,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为69.05%,改善后的PP-CA-CS复合膜与空白膜相比,机械性能增强了2.6倍,抗氧化性能提高了2.2倍,水蒸气透过率降低了8%。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结果表明,PP-CA-CS复合膜具有光滑、致密性好的特点,从而具有较优的水蒸气阻隔性能,并且通过红外光谱的分析,在成膜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官能团。本研究为新型食品包装领域开拓了新的研究思路,为可食用膜的开发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蛋白 绿原 壳聚糖 可食用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含亮氨酸重复激酶2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敏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高雄 肖胜昔 +2 位作者 郝泉水 李秀芳 吴耀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31-1237,共7页
目的研究富含亮氨酸重复激酶2(LRRK2)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大鼠痛觉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LRRK2抑制剂组(MLi-2组)和LRRK2抑制剂+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 目的研究富含亮氨酸重复激酶2(LRRK2)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P)大鼠痛觉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LRRK2抑制剂组(MLi-2组)和LRRK2抑制剂+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激动剂组(MLi-2+Anisomycin组),每组12只。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诱导NP大鼠模型,术后第8天开始鞘内注射MLi-2(1 mg/kg,10μl)或Anisomycin(20μmol/L,10μl),每天1次,连续7 d。分别于术前(第0天)及术后第7、14天进行痛觉敏感性检测,分析各组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变化;ELISA检测大鼠脊髓背角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尼氏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元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脊髓中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背角中LRRK2、p-p38 MAPK、p38 MAPK和Iba-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大鼠右侧后肢MWT和PWTL均明显降低(P<0.01),脊髓背角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及LRRK2、Iba-1蛋白和p-p38 MAPK/p38 MAPK蛋白比值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脊髓组织中Iba-1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而尼氏小体明显减少(P<0.01)。与Model组比较,MLi-2组大鼠右侧后肢MWT和PWTL明显升高(P<0.01),尼氏小体明显增多(P<0.01),脊髓组织中Iba-1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1),脊髓背角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及LRRK2、Iba-1蛋白和p-p38 MAPK/p38 MAPK蛋白比值水平明显降低(P<0.01)。然而,Anisomycin干预可激活p38 MAPK信号通路,并部分逆转MLi-2对NP大鼠痛敏、神经炎症的改善作用。结论抑制LRRK2表达可减轻由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神经炎症引起的NP大鼠痛觉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富含亮重复激2 小胶质细胞 神经炎症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H7N9禽流感病毒流行病学特征及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分子进化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鹏媛 徐浩 +4 位作者 顾豪高 马蒙蒙 陆家海 郝元涛 张定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32-940,共9页
【目的】对中国大陆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并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宿主来源的H7N9禽流感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基因进行分子进化分析,为H7N9禽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汇总各公开网站发布的人感染H... 【目的】对中国大陆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并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宿主来源的H7N9禽流感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基因进行分子进化分析,为H7N9禽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汇总各公开网站发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信息,分析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从Genbank筛选H7N9禽流感毒株的核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利用MEGE5.0、Bioedit等软件构建进化树,分析核苷酸及所编码蛋白关键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全国共报告45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病死率为19.96%,男女性别比约为2.25:1;60岁以上(含60岁)病例占全部病例的45.76%;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四省市报告病例较多;2013年4月前后和2014年1月至2月为两个发病高峰。进化树显示H7N9禽流感毒株分为美洲来源支和欧亚来源支,分离的时间地点越接近进化关系越近。自韩国2011年野鸟中分离的H7N9毒株的NA基因与中国2013年及2014年分离的H7N9毒株NA基因进化关系较近。广东第一例人H7N9禽流感的NA基因与2013年5月分离自山东环境中的H7N9禽流感的NA基因及2013年4月来自浙江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NA基因的同源性较高。所有人感染H7N9毒株NA茎区69~73位缺失了QISNT序列。【结论】老人及男性是感染H7N9禽流感的高危人群,冬春季是疫情高发期。病例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分子进化分析表明H7N9禽流感毒株有时间和空间的聚集性。时间空间距离越短则进化关系越接近。广东地区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是北方的候鸟迁徙所致,中国H7N9毒株NA片段可能来自韩国禽类携带的毒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毒力及耐药性尚未发生变异。NA茎区69—73位缺失QISNT序列可能与该病毒具有感染人类的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H7N9 进化 血凝素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江苏省H3N2流感病毒血凝素与神经氨酸酶分子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慎骄 祁贤 +5 位作者 邓斐 彭杰夫 余慧燕 秦圆方 戴启刚 鲍倡俊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54-1258,共5页
目的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耐药性监测目前已成为流感防控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文中旨在分析江苏省2017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基因变异及耐药性情况。方法从江苏省13个流感监测点流感毒株中选取17株H3N2亚型毒株,其中12株为2017年夏季高... 目的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耐药性监测目前已成为流感防控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文中旨在分析江苏省2017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基因变异及耐药性情况。方法从江苏省13个流感监测点流感毒株中选取17株H3N2亚型毒株,其中12株为2017年夏季高峰期分离株,4株为非高峰期分离株,1株为2016年度分离株(作为1株参考株)。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H3N2亚型流感毒株进行序列测定,从全球共享流感序列网站GISAID下载构建甲型H3N2亚型流感毒株HA(血凝素)系统进化树的骨架参考序列,使用MAGE7.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通过神经氨酸酶(NA)抑制试验,分析病毒耐药情况。结果16株病毒HA和NA基因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98.9%~99.6%、99.2%~99.3%,同源性较高。HA进化树分析显示,16株分离株中15株位于3C.2a分支,13株病毒3个C3.2a1分支关键位点(N171K、I406V和G484E)未发生变化,另外3株毒株关键位点发生变异,1株毒株发生该标志性氨基酸变异,1株毒株发生(N121K、T135K)的免疫相关突变。与2017-2018年度疫苗株推荐株A/HongKong/4801/2014相比,16株分离株抗原位点突变包括:A138S 1株,R142K 2株,R142K、R261Q 9株,R142KS144R、R261Q 1株,R142K、S144K、R261Q 1株。16株病毒的NA片段分析未发现NA耐药位点。基因型和表型分析表明,16株H3N2亚型流感毒株对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及扎那米韦均敏感,均发现与M2基因耐药有关A30T、S31N分子位点的改变。结论2017年江苏H3N2亚型流行株HA和NA基因表现出异质性特点及发生基因重配现象,随着H3N2流感病毒变异持续发生,应密切监测病毒遗传进化和耐药基因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病毒 H3N2亚型 血凝素 神经 基因特性 耐药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2013年甲型H1N1(09pdm)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资海荣 郭艳 +5 位作者 邓斐 余慧燕 王慎骄 汤奋扬 祁贤 卫平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2-822,共11页
目的 :分析江苏省2013年甲型H1N1(09pdm)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变异情况,分析其遗传进化特征。方法 :按照流感样病例定义,收集江苏省各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标本,阳性样本经病毒分离培... 目的 :分析江苏省2013年甲型H1N1(09pdm)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变异情况,分析其遗传进化特征。方法 :按照流感样病例定义,收集江苏省各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标本,阳性样本经病毒分离培养及亚型鉴定。选取2013年不同时间段、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14株甲型H1N1(09pdm)阳性毒株,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HA、NA基因,测序并分析其遗传进化特征。结果 :14株分离毒株与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H1N1)的H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6%~98.4%和96.5%~98.0%。NA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4%~98.9%和97.0%~98.5%。遗传进化分析表明,14株分离株HA和NA基因分属于不同的进化谱系。分子特征表现为HA氨基酸序列出现D114N、K300E、E516K的变异,NA分子特征表现为N44S位点变异。从2013年左右开始甲型H1N1(09pdm)流感基因多样性增加;通过FEL模型得到一个正向压力选择HA氨基酸位点310,一个正向压力选择NA氨基酸位点4,通过REL模型得到9个正向压力选择HA氨基酸位点179、180、239、301、303、310、311、312、313(含位点310),5个正向压力选择NA氨基酸位点4、23、52、287、374(含位点4)。HA蛋白具有9个潜在糖基化位点,7个位于HA1上,2个位于HA2上;NA蛋白共有9个潜在糖基化位点。14株分离毒株在NA蛋白酶活性中心及周围辅助位点上均未发现变异。结论:2013年江苏省甲型H1N1(09pdm)流感HA、NA基因变异加快,遗传多样性增加,未来的遗传进化值得进一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H1N1(09pdm) 血凝素 神经 分子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双基因重组禽痘病毒的构建 被引量:7
13
作者 乔传玲 乔传玲 +8 位作者 于康震 于康震 贾永清 刘明 刘明 孟庆文 孟庆文 田国彬 唐秀英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78-,共1页
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是禽流感病毒(AIV)的两种表面糖蛋白,主要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本研究采用SDS-蛋白酶K法提取禽流感病毒分离株A/Goose/Guangdong/3/96(H5N1)的SPF... 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是禽流感病毒(AIV)的两种表面糖蛋白,主要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本研究采用SDS-蛋白酶K法提取禽流感病毒分离株A/Goose/Guangdong/3/96(H5N1)的SPF鸡胚尿囊毒RNA,RT-PCR扩增完整的NA cDNA基因,将其克隆到载体pSY538中的禽痘病毒早晚期启动子 LP2EP2的下游,然后再将含有启动子的 NA基因片段亚克隆到已有的AIVHA基因重组禽痘病毒转移载体pSY(HA+LacZ)中,构建了HA、NA双重组禽痘病毒转移载体pSY(HA+NA+LacZ),将它与禽痘病毒疫苗株S-FPV-017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在X-gal存在的条件下,经蓝斑筛选、六选蚀斑纯化、PCR鉴定等,结果表明已获得一株能同时稳定表达HA和NA蛋白的重组禽痘病毒,为禽流感基因工程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血凝素基因 神经基因 重组禽痘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及脊髓组织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0
14
作者 许明 张泓 +4 位作者 张健 刘继生 尹秀婷 艾坤 邓石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38-1344,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髓内细胞凋亡率及脊髓组织中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从60只雌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36只,按脊髓横断法制作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后,将符合要求的模型大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 目的:观察电针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尿流动力学、髓内细胞凋亡率及脊髓组织中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从60只雌性SD大鼠中随机抽取36只,按脊髓横断法制作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后,将符合要求的模型大鼠2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各12只,其余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各12只;术后第19天取"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行电针干预,连续治疗7天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测,并用TUNEL法测定髓内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组织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尿流动力学,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的膀胱基础压力、膀胱最大压力、漏尿点压力升高(P<0.05),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膀胱基础压力、膀胱最大压力、漏尿点压力均降低(P<0.05),膀胱最大容量及顺应性均升高(P<0.01);(2)髓内细胞凋亡率,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及电针组的脊髓组织TUNEL阳性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脊髓组织TUNEL阳性率明显降低(P<0.01);(3)Caspase-3蛋白表达,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脊髓组织中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脊髓组织中的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P<0.05)。结论:电针"次髎""中极""三阴交""大椎"可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膀胱压力、最大容量及顺应性,降低受损脊髓组织的凋亡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脊髓组织中凋亡效应蛋白Caspase-3的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骶上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尿流动力学 半胱天冬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中筛选新城疫病毒血凝素-神经氨酸酶模拟表位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林 焦新安 +4 位作者 刘文博 潘志明 黄金林 彭大新 刘秀梵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28-431,共4页
以生物素标记的抗新城疫病毒(NDV)血凝素_神经氨酸酶(HN)的单抗M22为分子探针,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筛选鉴定该抗体所识别的抗原模拟表位。经过三轮亲和筛选,得到了四个能与单抗M22反应的阳性噬菌体单克隆,分别为CLONE11、17、18、20... 以生物素标记的抗新城疫病毒(NDV)血凝素_神经氨酸酶(HN)的单抗M22为分子探针,从噬菌体随机12肽库中筛选鉴定该抗体所识别的抗原模拟表位。经过三轮亲和筛选,得到了四个能与单抗M22反应的阳性噬菌体单克隆,分别为CLONE11、17、18、20。竞争ELISA试验表明,CLONE20与M22的结合能被新城疫弱毒株LaSota特异性抑制,抑制率达67 3%。经测序,获得CLONE20的插入序列为SWFHHHQARAPM,同源性分析认为WF和QAR在HN的抗原性中起重要作用。动物试验结果表明,CLONE20能诱导SPF鸡产生一定水平的具有血凝抑制活性的特异抗体。以上结果显示SWFHHHQARAPM是具有免疫原性的HN抗原模拟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血凝素-神经 单克隆抗体 亲和筛选 模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流感病毒H1N1血凝素基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烨 于在江 +5 位作者 唐启慧 陈禹保 辛丽 陈永坤 陈清轩 舒跃龙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167,共6页
克隆、表达和鉴定猪流感病毒H1N1 HA,NA基因序列,为制备抗体和基因工程疫苗打下基础。在成功克隆猪流感病毒H1N1全长HA、NA基因并测序的基础上,将部分基因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上,全基因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4T-1上,构建了重... 克隆、表达和鉴定猪流感病毒H1N1 HA,NA基因序列,为制备抗体和基因工程疫苗打下基础。在成功克隆猪流感病毒H1N1全长HA、NA基因并测序的基础上,将部分基因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上,全基因序列克隆到表达载体pGEX4T-1上,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32a(+)/HA(截短),pET32a(+)/NA(截短),pGEX4T-1/NA,转化大肠杆菌BL21/Rosetta,IPTG诱导表达,利用Ni2+亲和层析柱和GSTrap 4B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用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方法检测其抗原性。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以高效表达,SDS-PAGE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与预计大小一致。ELISA和Western blotting试验证实,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本研究成功克隆和表达了猪流感病毒H1N1 HA、NA基因序列,为猪流感病毒H1N1诊断试剂和疫苗的开发等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流感病毒H1N1 血凝素 神经 克隆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2019~2020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僧明华 杨凯朝 +2 位作者 王文慧 赵升 徐瑾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59-865,共7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2019~2020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分子进化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南省2019~2020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到的22... 目的:分析河南省2019~2020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分子进化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河南省2019~2020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流感样病例(ILI)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到的22株H3N2型流感病毒株进行HA和NA基因测序,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分子特征。结果:河南省H3N2亚型流感病毒分离株的HA基因和NA基因与当年度推荐疫苗株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6.6%~96.8%、98.1%~98.6%。HA和NA进化树分析显示,22株分离株属于3C.2a1b分支,虽与当年推荐疫苗株同属于3C.2a分支,但差异较大。HA基因共发生32处氨基酸突变,涉及A、B、E共3个抗原决定簇的4个氨基酸位点变异和2个病毒特异性识别受体结合位点变异。NA基因共发生21处氨基酸突变,其中共同突变8处,未发现耐药位点突变。潜在N-糖基化位点预测结果显示,HA基因在142NWT、149NGT、174NYT位点存在缺失或增加,NA基因在329NDS位点存在缺失。结论:2019~2020年河南省H3N2亚型流感病毒株的HA基因和NA基因与当年推荐的疫苗株存在较大差异,出现了抗原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3N2亚型流感 血凝素 神经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抑郁大鼠丘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酪氨酸激酶受体B蛋白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7
18
作者 李云 彭春 +1 位作者 游俊杰 郭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6-528,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丘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在P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组、脑卒中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大鼠丘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在P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抑郁组、脑卒中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利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加以慢性不可预见的中等应激刺激和孤养方法造成PSD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后第29天丘脑BDNF和TrkB免疫阳性细胞数的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BDNF阳性细胞表达较对照组和抑郁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TrkB阳性细胞表达较对照组、脑卒中组和抑郁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0±2.12)个vs(41.22±11.91)个、(17.22±5.76)个和(33.67±8.32)个,P<0.01]。结论 PSD大鼠丘脑BDN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B蛋白表达减少可能与PSD发病机制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抑郁 丘脑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受体蛋白质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活化在胆红素神经毒性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冯洁 李梦文 +2 位作者 韦倩 李胜君 华子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796-1802,共7页
目的明确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活化是否参与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发生机制;VX-765抑制caspase1活化是否能抑制胆红素神经毒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建立胆红素脑病动物模型,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caspase-1蛋白的表达,EL... 目的明确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活化是否参与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发生机制;VX-765抑制caspase1活化是否能抑制胆红素神经毒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建立胆红素脑病动物模型,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caspase-1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IL-1β的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组织中GFAP蛋白的表达;VX-765干预后动态观察各组新生鼠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记录新生鼠体质量变化,评估生活能力。原代培养大鼠皮层星型胶质细胞分为胆红素组、VX-765组、对照组:改良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caspase-1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上清IL-1β的水平。结果胆红素脑病动物模型,建模后12 h,胆红素组较对照组,脑组织中活化型caspase-1表达增加(P<0.05),IL-1β水平增高(P<0.01),脑组织切片皮层区星型胶质细胞活化(P<0.05)。与胆红素组相比,VX-765组新生鼠建模后异常神经系统表现减少(P<0.01),生活能力改善(P<0.05)。原代培养大鼠皮层星型胶质细胞,胆红素干预6h后,活化型caspase-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胆红素组相比,VX-765干预可抑制caspase-1活化(P<0.05),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减少培养液上清IL-1β的释放(P<0.01)。结论胆红素可诱导活化型caspase-1表达增加;VX-765抑制caspase-1活化可减轻胆红素神经毒性,提高原代培养星型胶质细胞存活率,减少炎症因子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 神经毒性 星型胶质细胞 半胱天冬蛋白-1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精氨酸甲基化酶在小鼠外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中的转录表达 被引量:5
20
作者 徐华丽 徐世元 磨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20-1625,共6页
目的探讨蛋白精氨酸甲基化酶(PRMT)在外周神经损伤背根神经节(DRG)转录表达与疼痛行为关系。方法构建C57BL6小鼠双侧L4脊神经结扎(SNL)外周神经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假手术Sham组作对照,收集SNL或Sham术后第7天DRG组织,行RNA-Seq测... 目的探讨蛋白精氨酸甲基化酶(PRMT)在外周神经损伤背根神经节(DRG)转录表达与疼痛行为关系。方法构建C57BL6小鼠双侧L4脊神经结扎(SNL)外周神经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假手术Sham组作对照,收集SNL或Sham术后第7天DRG组织,行RNA-Seq测序全面分析PRMT家族9个基因在转录表达规律和组织分布情况,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建立小鼠单侧L4 SNL模型(Sham组作对照),测量各组在SNL术前(0 d)、术后3、7和14 d不同时点机械缩爪反应频率(PWF)和热缩爪反应潜伏期(PWL),收集两组上述不同时点患侧和对侧DRG行RT-qPCR验证差异基因表达情况;建立坐骨神经结扎慢性缩窄损伤(CCI)模型,假手术组Sham作对照,疼痛行为检测方法和时间点同SNL模型,RT-qPCR进一步验证CCI术后上述时点差异基因表达情况。结果(1)RNA-Seq测序结果表明,9个PRMT基因均表达与DRG内,其基础表达量最多的是Prmt2和Prmt3,最少的是Prmt6。与Sham组比较,SNL神经损伤上调DRG Carm1转录表达(增加1.7倍),抑制Prmt5、Prmt8和Prmt9这3个基因转录,其中Prmt8抑制最明显(下降16.3倍)。(2)RT-qPCR验证表明,与Sham组较,SNL外周神经损伤增加术后3、7和14 d PWF,降低PWL,上调DRG Carm1转录表达,而仅抑制Prmt8转录表达,Prmt1、Prmt5和Prmt9无明显改变。(3)同样的,CCI坐骨神经损伤亦增加CCI术后3、7和14 d PWF,降低PWL,上调DRG Carm1,抑制Prmt8在上述时点的表达。结论外周神经损伤致机械痛觉高敏和热痛觉过敏的同时,上调DRG Carm1转录表达,抑制Prmt8基因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甲基化 外周神经损伤 背根神经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