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4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心律失常症状心肌桥患者的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造影特点 被引量:3
1
作者 袁明远 张慧群 +2 位作者 李荣先 宁忠平 李新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80-583,共4页
目的:探讨伴心律失常症状心肌桥患者的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A)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表现有心律失常的心肌桥患者(有心律失常组)31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包括病历记录、心电图、心肌酶、超声心动图和CTA资料。重点研究其CTA影像... 目的:探讨伴心律失常症状心肌桥患者的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A)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表现有心律失常的心肌桥患者(有心律失常组)31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包括病历记录、心电图、心肌酶、超声心动图和CTA资料。重点研究其CTA影像学表现。另选取30例无心律失常单纯心肌桥患者(无心律失常组)作为对照。结果:有心律失常组31例患者均只表现为单纯心肌桥,排除了冠心病、瓣膜结构性心脏病及其它系统性疾病的病因。31例患者中心室颤动2例,心房颤动1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室性心动过速23例。31例患者中17例为深埋型,14例为浅表型。与无心律失常组比较,有心律失常组回顾性心电门控心肌收缩末期直径和心肌舒张末期直径、CTA上其壁冠状动脉横断面管腔变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心律失常心肌桥患者CTA表现无明显特点,CTA上显示的心肌桥病理解剖特点只是可用来解释部分心肌显著缺血引起的临床症状,不能完全解释心肌桥患者的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心律失常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颌面种植外科计算机辅助规划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殿良 张兴 +2 位作者 潘立锋 黄远亮 王利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716-718,721,共4页
为满足颅颌面种植外科手术术前诊断和规划的需要,开发了一种基于CT图像的颅颌面种植外科计算机辅助规划系统,提出了其系统框架结构,阐述了设计中使用的螺旋CT技术数字图像算法,并根据各种功能需求,逐一进行设计和实现。实验和临床应用证... 为满足颅颌面种植外科手术术前诊断和规划的需要,开发了一种基于CT图像的颅颌面种植外科计算机辅助规划系统,提出了其系统框架结构,阐述了设计中使用的螺旋CT技术数字图像算法,并根据各种功能需求,逐一进行设计和实现。实验和临床应用证明,该系统可以很好地应用于颅颌面外科种植手术规划,大大提高颅面外科手术规划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 手术规划 眼眶部缺损 颅颌面种植 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重建在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许清泉 黄晓波 +4 位作者 马凯 陈亮 朱积川 王晓峰 那彦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5-486,共2页
关键词 肾结石 肾造口术 经皮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检测输尿管结石CT值对结石成分、手术效果的评估价值
4
作者 莫从辉 李南南 杨珊燕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0-342,352,共4页
目的:分析螺旋CT检测输尿管结石CT值对结石成分、手术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31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资料,均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并在术前接受螺旋CT检查,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一水草酸钙结石、尿... 目的:分析螺旋CT检测输尿管结石CT值对结石成分、手术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31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资料,均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并在术前接受螺旋CT检查,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一水草酸钙结石、尿酸结石、羟基磷灰石结石CT值,根据手术效果分为完全清除组与碎石失败组,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法比较两组CT值,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值对结石成分及手术效果的评估效能。结果:尿酸结石CT值(582.09±156.32) HU,明显小于一水草酸钙结石((803.82±176.53) HU)、羟基磷灰石结石((785.38±184.72) HU)(P=0.000、0.000),一水草酸钙结石与羟基磷灰石结石CT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0.506);ROC分析显示,CT值评估尿酸结石曲线下面积(AUC)0.861,95%CI:0.774~0.947,评估敏感度78.31%,特异度81.24%,最佳截断值648.54 HU;完全清除组CT值(651.05±147.08) HU,明显低于碎石失败组(926.84±196.53) HU (P<0.05);ROC分析显示,CT值评估手术完全清除AUC为0.896,95%CI:0.813~0.980,评估敏感度88.23%,特异度80.01%,最佳截断值801.71 HU。结论:螺旋CT检测输尿管结石CT值对结石成分与手术效果具有较高评估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断层成像探索左心耳周围脂肪的影像学定量参数与房颤的关系
5
作者 吴静萍 王雪 张帆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787-790,共4页
目的:应用CT的定量参数探讨其在房颤与窦性心律患者及不同类型房颤患者中的差异。方法:选取163例窦性心律患者及134例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92例,持续性房颤42例)为研究对象,探索左心耳容积及左心耳周围脂肪组织体积在房颤与窦性心律患者... 目的:应用CT的定量参数探讨其在房颤与窦性心律患者及不同类型房颤患者中的差异。方法:选取163例窦性心律患者及134例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92例,持续性房颤42例)为研究对象,探索左心耳容积及左心耳周围脂肪组织体积在房颤与窦性心律患者及不同类型房颤患者中的差异。结果:房颤患者的左心耳容积比窦性心律患者大,持续性房颤患者具有更大的左心耳容积,且具有统计学差异。房颤患者与窦性心律患者相比,具有更小的左心耳周围脂肪组织体积,持续性房颤组的左心耳周围脂肪组织体积小于阵发性房颤组。结论:基于CT的左心耳及其周围脂肪组织的影像学定量参数在房颤与窦性心律患者及不同类型房颤患者中具有差异,有助于为房颤的诊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耳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端螺旋CT单心跳心脏技术判别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及合并基础疾病对准确性的影响
6
作者 赵宇明 侯鹏 +2 位作者 王爽 纪俊雨 赵树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研究超高端螺旋CT单心跳心脏技术判别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及合并基础疾病对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我院2022年7月—2023年1月诊断并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冠脉狭窄程... 目的:研究超高端螺旋CT单心跳心脏技术判别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及合并基础疾病对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我院2022年7月—2023年1月诊断并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Ⅰ级病变患者33例,Ⅱ级病变患者22例,Ⅲ级病变患者41例。根据斑块性质分析,其中稳定性斑块患者55例,不稳定性斑块患者41例,所有患者入组后均接受256排CT行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冠脉造影(ICA)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比较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狭窄以及不稳定性斑块的诊断效能,研究合并基础疾病对准确性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狭窄Ⅲ级病变的灵敏度为80.49%,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狭窄Ⅲ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会造成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狭窄Ⅲ级病变的效能下降。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不稳定斑块的灵敏度为80.21%,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不稳定斑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会造成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不稳定斑块的诊断效能下降。结论:超高端螺旋CT单心跳心脏技术判别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灵敏度均超过80%以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患者,会造成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判定准确性以及灵敏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冠心病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FIGO分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潘丹丹 吴磊 冯爱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7-350,359,共5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FIGO分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3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64排CT仪进行扫描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CT...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FIGO分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36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64排CT仪进行扫描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CT扫描评估宫颈癌FIGO分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依照ROC曲线下面积(AUC)对诊断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利用CT扫描检查诊断评估FIGO分期时Ⅰ~Ⅱ期60例,Ⅲ~Ⅳ期76例,利用CT扫描检查诊断评估盆腔淋巴结转移时未转移69例,转移67例;利用CT扫描方法诊断评估FIGO分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90%;CT扫描方法诊断评估FIGO分期的AUC为0.951,高于0.9,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CT扫描方法诊断评估盆腔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933,高于0.9,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论:多层螺旋CT在宫颈癌诊断和评估FIGO分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时AUC均>0.9,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淋巴转移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多排螺旋CT征象良恶性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范丽 刘士远 +2 位作者 李清楚 于红 肖湘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60-1064,共5页
目的分析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fGGO)多排螺旋CT(MDCT)影像的良恶性。方法回顾82例经病理或抗炎治疗后证实的fGGO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大小及MDCT征象(病灶形态、边缘形态、界面、内部结构、邻近结构)。采用Fishe... 目的分析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fGGO)多排螺旋CT(MDCT)影像的良恶性。方法回顾82例经病理或抗炎治疗后证实的fGGO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大小及MDCT征象(病灶形态、边缘形态、界面、内部结构、邻近结构)。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χ2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良恶性分析。结果 82例fGGO中恶性61例,良性21例;良、恶性fGGO间一般资料、病灶部位和大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分叶、界面和胸膜凹陷是良恶性fGGO间最重要的鉴别征象,诊断恶性的优势比分别是8.122、3.139、9.076;利用所得回归方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是93.4%、66.7%、86.6%。结论肺部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MDCT影像若表现为具有分叶、清楚毛糙的界面和胸膜凹陷征提示恶性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 磨玻璃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16层螺旋CT检查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袁涛 全冠民 +1 位作者 尚华 雷建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IAH)的16层螺旋CT检查方法,分析其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22例主动脉急症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并诊断为IAH。使用16层CT获得层厚1.25mm的图像,重组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IAH)的16层螺旋CT检查方法,分析其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22例主动脉急症患者行16层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并诊断为IAH。使用16层CT获得层厚1.25mm的图像,重组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结果:22例IAH中,A型1例,B型21例。6例IAH伴主动脉穿透性溃疡,11例有动脉粥样硬化,5例合并动脉瘤。结论:IAH的16层螺旋CT检查应包括平扫与双期增强扫描,图像观察以轴面为主。IAH主要CT表现为平扫时管壁内新月形高或混杂高密度影及内膜钙化移位,增强扫描无强化及无内膜片。IAH可合并主动脉其他病变,根据上述征象可与其他主动脉急症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主动脉 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CT容积扫描法与螺旋扫描法在低心率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兵 路鹤晴 +2 位作者 田冰 陈超 王敏杰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96-799,共4页
目的比较320排CT容积扫描法(volume法)与螺旋扫描法(helical法)在低心率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8例患者分为两组:容积扫描组(n=72)和螺旋扫描组(n=56),分别采用CT容积扫描法及螺旋扫描法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检... 目的比较320排CT容积扫描法(volume法)与螺旋扫描法(helical法)在低心率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28例患者分为两组:容积扫描组(n=72)和螺旋扫描组(n=56),分别采用CT容积扫描法及螺旋扫描法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检查时患者心率均低于65次/min),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结果容积扫描组和螺旋扫描组患者升主动脉根部CT值分别为(492.08±58.51)HU、(522.72±56.91)HU,图像噪声分别为(19.64±3.51)HU、(22.66±5.33)HU,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冠状动脉节段优秀率分别为97.5%(632/648)、96.8%(488/504),合格率分别为99.7%(646/648)、99.2%(500/5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容积扫描组、螺旋扫描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21±0.23)mSv、(13.27±2.39)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比剂用量分别为50~60mL、80~90mL。结论低心率时320排CT容积扫描法与螺旋扫描法均可获得满意的冠脉图像,但容积扫描法辐射剂量更低、造影剂用量更少,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低心率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 CT 在胆石症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肖长慧 刘建滨 +1 位作者 刘鹏 谭显政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1-684,共4页
胆石症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及时诊断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双能量CT通过物质分离技术和不同的后处理方法获取虚拟单能图像、虚拟平扫图像、脂肪分数图、有效原子序数图、电子云密度图等多种参数图,为检出等密度胆结石... 胆石症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及时诊断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双能量CT通过物质分离技术和不同的后处理方法获取虚拟单能图像、虚拟平扫图像、脂肪分数图、有效原子序数图、电子云密度图等多种参数图,为检出等密度胆结石提供新的方法,提高胆结石检出率,为诊断胆石症及其并发症提供客观依据。本文对双能量CT成像原理及其在胆石症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诊断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行多层螺旋CT扫描时减少伪影及放射剂量的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骏峰 杨长伟 +2 位作者 李明 茅建辉 鸿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时管电压和管电流与金属伪影程度之间的关系,探索适当的方案以减少金属伪影和辐射剂量。方法将4枚椎弓根螺钉植入人体腰椎L4、L5标本内制成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模型用丝线悬吊固定于伪影评价专用水模中央。对其使...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时管电压和管电流与金属伪影程度之间的关系,探索适当的方案以减少金属伪影和辐射剂量。方法将4枚椎弓根螺钉植入人体腰椎L4、L5标本内制成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模型用丝线悬吊固定于伪影评价专用水模中央。对其使用不同扫描参数(主要是管电压及管电流)条件下的多层螺旋CT扫描,并测量椎弓根螺钉前端的放射状伪影长度以评价其伪影程度,记录辐射剂量。结果多层螺旋CT管电流的变化并没有明显影响金属伪影,但管电压的变化对伪影程度有较大影响,随着管电压的增大(100~140kV),伪影程度明显减小(P<0.05)。辐射剂量随着管电流及管电压的升高而升高。结论在其他扫描参数不变,能同时减少伪影和辐射剂量的方案是:高管电压(一般为140kV)并保持不变,而管电流则使用低于250~270mA常规使用值的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 图像质量 伪影 辐射剂量 植入物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管电压 管电流 扫描参数 放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的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曲新凯 方唯一 +5 位作者 关韶峰 沈艳 叶剑定 焦静 李若谷 艾力.麦合木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92-795,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方法:6只家猪开胸结扎前降支远端1/3,建立急性无再灌注心肌梗死模型,行双期螺旋CT扫描,对得到的CT影像学图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只动物全部成功建模,早期CT扫描特征为造影剂灌注缺损,...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方法:6只家猪开胸结扎前降支远端1/3,建立急性无再灌注心肌梗死模型,行双期螺旋CT扫描,对得到的CT影像学图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只动物全部成功建模,早期CT扫描特征为造影剂灌注缺损,延迟扫描时灌注缺损面积百分比明显减少[(13.52±5.22)%vs(9.07±3.47)%,P=0.004],平均下降32.14%;残余灌注缺损区域周围CT值明显高于非梗死区域[(156±21)vs(132±25)HU,P=0.004);在不同扫描时相,不同区域组织的CT值密度发生变化,心腔由(586±111)HU下降到(294±53)HU(P=0.001),非梗死区域心肌由(247±54)HU降到(132±25)HU(P=0.001),灌注缺损区域CT值无明显变化[(29±23)vs(42±14)HU,P=0.289]。结论:急性心肌梗死的双期螺旋CT影像学特征为早期灌注缺损,延迟灌注改善和残余灌注缺损;早期扫描高估梗死区域的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和经直肠超声术前评估中低位直肠癌预测手术方案选择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汪晓东 兰凯 +5 位作者 吕东昊 高强 叶文 吴俊华 时莹瑜 李立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78-683,共6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手术仍是直肠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准确的术前分期有利于直肠癌手术方案的预测。本研究比较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r tomography,MSCT)和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的... 背景与目的:目前手术仍是直肠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准确的术前分期有利于直肠癌手术方案的预测。本研究比较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r tomography,MSCT)和经直肠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und,TRUS)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评估的价值以及对手术方案选择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纳入明确诊断为直肠癌且肿瘤下缘距齿状线≤10cm的170例患者。随机分为MSCT组和TRUS组各85例,术前分别接受MSCT检查和TRUS检查,据此进行术前分期和手术方案预测,并与术后病理分期和实际手术方案比较。结果:实际纳入患者163例,MSCT组(83例)和TRUS组(80例)间基线特征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T分期准确度MSCT组为69.88%,TRUS组为86.25%,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2)。术前N分期准确度MSCT组为67.47%,TRUS组为61.2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407)。对手术方案预测的准确度MSCT组为77.11%,TRUS组为92.5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6)。分析手术方案选择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发现pT分期(P=0.002)、pM分期(P<0.001)、pTNM分期(P<0.001)和肿瘤下缘距齿状线距离(P=0.001)与直肠癌手术方案的选择相关。结论:TRUS对中、低位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度高于MSCT,并且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方案的制定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外科手术 经直肠超声 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 手术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埋伏牙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洁 刘渊 +2 位作者 贺琦 李崴 赵云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01-1203,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后的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成像技术对埋伏牙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的意义。方法在获取MSCT扫描数据的基础上建立MPR、VR、MIP图像,对10例通过X线检查证实有埋伏牙存在的病例进...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后的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成像技术对埋伏牙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的意义。方法在获取MSCT扫描数据的基础上建立MPR、VR、MIP图像,对10例通过X线检查证实有埋伏牙存在的病例进行定位检查。结果 MPR可提供埋伏牙所处部位骨组织的相对密度,精确测量埋伏牙各个解剖位置与颊舌向骨壁或邻牙间的距离;VR图像可直观表达埋伏牙的立体位置及与邻牙的相对关系;MIP能显示埋伏阻生牙的解剖结构及其周围骨质密度。结论 3种三维重建图像的联合应用可精确直观地表达埋伏阻生牙的位置及其与邻牙等相关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为手术治疗或正畸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 三维重建 容积再现 最大密度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多期增强双能量成像对肺癌及肺炎性结节/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
16
作者 李洁 刘婷 +4 位作者 郭开灿 谢非 邹庆 张仕勇 马春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98,103,共5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多期增强双能量成像在鉴别肺癌与肺炎性结节/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肺结节或肿块患者行双能量平扫及肺动脉期(PP)、主动脉期(AP)、静脉期(VP)及延迟期(DP)增强扫描。测量感兴趣区的平扫CT值、PP、AP、VP及DP的标... 目的:探讨双源CT多期增强双能量成像在鉴别肺癌与肺炎性结节/肿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肺结节或肿块患者行双能量平扫及肺动脉期(PP)、主动脉期(AP)、静脉期(VP)及延迟期(DP)增强扫描。测量感兴趣区的平扫CT值、PP、AP、VP及DP的标准化碘浓度(NIC)及40 keV、100 keV图像CT值,计算PP、AP、VP及DP的40 keV图像净增CT值(d_(CT))和40~100 keV区间的能谱曲线斜率(λ_(HU))。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通过临床诊治过程明确诊断,肺癌组22例、炎性组20例。PP、AP、VP及DP的NIC值、CT值40 ke V、CT值100 ke V炎性组均高于肺癌组;AP、VP及DP的d_(CT)值及λ_(HU)炎性组高于肺癌组,PP的d_(CT)值及λ_(HU)炎性组略低于肺癌组;炎性组与肺癌组比较,VP及DP的NIC值、d_(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期增强双能量成像对肺癌与肺炎性结节/肿块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疾病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发纵隔气肿八例影像学及临床特点研究
17
作者 付强 任作雷 +5 位作者 林志强 龚剑峰 王长征 王婷 胡雅兰 谭举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0-515,共6页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影像学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胸膜下磨玻璃影、斑片状高密度影、实变影等,合并纵隔气肿者并不多见。大量气肿形成可严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导致明显喘憋、低氧血症,需积极处理。目的分析并总...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影像学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胸膜下磨玻璃影、斑片状高密度影、实变影等,合并纵隔气肿者并不多见。大量气肿形成可严重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导致明显喘憋、低氧血症,需积极处理。目的分析并总结儿童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22-12-01—2023-01-30在长江大学附属荆州医院儿科住院的8例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的患儿年龄、性别、影像学、临床特点及诊疗情况。结果8例患儿年龄3岁7个月~12岁,男女比3∶5,高分辨率CT(HRCT)均显示双肺感染合并纵隔气肿。气肿多同时累及颈部及胸壁。肺部表现多种多样:胸膜下磨玻璃影、实变、树芽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支气管壁增厚及网格征等,未见大片实变及“白肺”。1例患儿合并少量胸腔积液。临床表现除有发热、咳嗽外,均有明显气促,肺部听诊干湿啰音可不显著。4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1例合并卡他布兰汉菌感染。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者应用阿奇霉素,合并卡他布兰汉菌感染者给予头孢噻肟治疗。8例患儿均给予氧疗。1例患儿白细胞总数及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明显气急,低氧血症,常规治疗无好转,给予有创呼吸机治疗3d后好转撤机。5例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3例使用糖皮质激素。1周后复查胸部CT,纵隔气肿均完全吸收,肺部病灶明显好转。结论COVID-19并发纵隔气肿者多为学龄前期或学龄期儿童,婴幼儿少见。可同时合并颈部及胸壁积气。肺部病变可累及间质或实质、双肺均受累,表现形式多样。起病多有明显气急,积极氧疗。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同时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者,要密切关注呼吸情况,积极使用IVIG,适时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必要时采用呼吸机人工辅助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纵隔气肿 临床特征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小肠造影对小儿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活动分期的应用价值
18
作者 吴朔春 孙雪峰 +1 位作者 王文燕 杨梅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5-278,284,共5页
目的:通过CT小肠造影(CTE)评估小儿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肠道状态,并探讨CTE影像与小儿UC临床活动分期及内镜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53例临床确诊小儿UC患儿的临床、内镜及CTE影像学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概... 目的:通过CT小肠造影(CTE)评估小儿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肠道状态,并探讨CTE影像与小儿UC临床活动分期及内镜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22年10月我院53例临床确诊小儿UC患儿的临床、内镜及CTE影像学资料。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判断CTE评估与小儿UC活动度分期及内镜评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小儿UC轻~重度活动期CTE影像表现为肠壁分层强化多见、肠腔狭窄、肠腔黏膜多呈卵石征及肛瘘、盆腔积液出现比例高。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结果显示CTE影像表现中病变肠壁强化方式、肠腔黏膜形态、肛瘘出现比例高,与小儿UC的内镜评分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结论:CTE的病变肠壁强化方式、肠腔黏膜形态、肠腔狭窄及肛瘘、盆腔积液出现比例参数指标对判别小儿UC活动分期有重要参考价值。内镜评分与小儿UC的CTE表现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智能检测CT肺动脉成像急性肺动脉栓塞
19
作者 李曼 蒋德攀 +5 位作者 王麦林 李艳若 张晗宇 王颖 张岚 黄婷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6-361,369,共7页
目的基于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实现CT肺动脉成像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智能检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2月—2023年5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APE行CT肺动脉成像并确诊为APE的患者。按照7∶2∶1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 目的基于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实现CT肺动脉成像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智能检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2月—2023年5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APE行CT肺动脉成像并确诊为APE的患者。按照7∶2∶1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基于Res2Net网络框架,结合多孔空间金字塔池化和注意力机制模块训练模型,对模型进行五折交叉内部验证;在测试集上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同时采用戴斯相似系数、精确率、交集比并集(IOU)评估模型的分割效能并绘制相应曲线。比较该模型与经典的U-Net模型及CE-Net模型的效能。结果最终纳入303例APE患者,训练集212例,验证集61例,测试集30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5,敏感度为0.90,特异度为1.00;戴斯相似系数为0.86,精确率为0.90,Pos-IOU为0.78,Neg-IOU为1.00。参数曲线图及雷达图显示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多项参数均优于U-Net及CE-Net模型。分割对比的可视化结果显示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对肺动脉栓子的分割精准度更高。结论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模型对APE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CT肺动脉成像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深度学习 Res2Net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和钼靶X线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观察
20
作者 尚新芳 孟令雷 +2 位作者 任少辉 李少腾 高凤霄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MSCT)和钼靶X线表现,并与病理进行比较,以提高MSCT和钼靶X线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率。方法:收集本院2022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16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术前1周内进行MSCT和钼靶X...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MSCT)和钼靶X线表现,并与病理进行比较,以提高MSCT和钼靶X线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率。方法:收集本院2022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16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于术前1周内进行MSCT和钼靶X线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在MSCT和钼靶X线中的影像学特征,并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MSCT和钼靶X线均可较好地显示良恶性乳腺肿块的特征;160例乳腺肿块患者,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共62例良性肿块和98例恶性肿块;采用MSCT检查诊断为恶性肿块86例,良性肿块74例;采用钼靶X线检查诊断为恶性肿块78例,良性肿块82例;MSCT检查诊断乳腺癌、纤维腺瘤的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MSCT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83.67%)、特异度(93.55%)、阳性预测值(95.35%)、阴性预测值(78.38%)以及准确率(87.50%)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MSCT和钼靶X线均可用于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但MSCT相比于钼靶X线诊断价值更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更有效的影像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乳房X线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