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融合课程:“人工智能+课程”教改新方向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竹立 关向东 罗霖 《开放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41,共8页
为探讨数智时代的课程改革,本文深入剖析数智融合课程的定义、内涵、核心理念,认为数智融合课程指在数智时代新知识观与新人才观指引下,深度融合数智技术与课程教学,以培养新质人才为目标的新型课程形态。其建设理念包括聚焦思维与能力... 为探讨数智时代的课程改革,本文深入剖析数智融合课程的定义、内涵、核心理念,认为数智融合课程指在数智时代新知识观与新人才观指引下,深度融合数智技术与课程教学,以培养新质人才为目标的新型课程形态。其建设理念包括聚焦思维与能力的双重培育、基于问题导向的知识体系创新、数智技术赋能个性化学习体验、师生共创情境化学习新生态以及成果导向的课程质量全面评估等。文章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程为例,提出数智融合课程的建设路径:选择新型交叉学科先行先试,理论与实践、专业与数智密切结合重构课程体系,构建数智化学习环境,构建全方位、个性化与智能化的评估体系。文章最后提出数智融合课程要以个性化学习为基、多元教学法融合和师生协同共创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融合课程 人工智能+教育 新质人才培养 数智时代新知识观 教育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b系统项目实践”产教融合课程模式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谢从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5-180,共6页
为解决产教融合课程的校企协同育人、课程内容重构和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问题,探索和实践了“四双五真”的产教融合课程教学模式。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创新教育、校企文化和劳动教育等元素,构建校企协同的具有专业特色的三全育人路径。... 为解决产教融合课程的校企协同育人、课程内容重构和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问题,探索和实践了“四双五真”的产教融合课程教学模式。有机融合课程思政、创新教育、校企文化和劳动教育等元素,构建校企协同的具有专业特色的三全育人路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和方法构建课程内容、结构和资源,实现课程内容的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衔接。构建了校企双元主体、双师队伍、双创环境和双重资源,真实的企业环境、真实的项目经理、真实的项目案例、真实的工作压力和真实的就业的“四双五真”产教融合课程模式。经过10多年探究实践,人才培养效果显著,立项建设江苏省产教融合型一流课程。154份毕业生就业调查问卷表明:69.5%的为单位技术骨干,9.1%的为项目经理,14.3%的为各级主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课程 课程思政 劳动教育 实践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专业思政融合课程的教学建设与探讨——评《化学化工专业课程思政精选案例》
3
作者 安兵 蔡慧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I0008-I0008,共1页
为了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需要,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化工人才,需加速化工专业思政融合课程的教学建设,实现知识传授与素养培育的齐头并进。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化工专业思政融合... 为了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需要,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化工人才,需加速化工专业思政融合课程的教学建设,实现知识传授与素养培育的齐头并进。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化工专业思政融合课程的教学建设。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教学实践,使学生在学习化工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素养培育 化学化工专业 高等教育机构 融合课程 化工人才 建设与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课程:打破学科壁垒的课程创生 被引量:9
4
作者 屈文霞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0-22,共3页
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全面重构课程供给结构,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设计并实施融合课程。学校研发了融合课程系列学生读本《金葵花乐园》,在实施融合课程的过程中,实现了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融合。学... 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全面重构课程供给结构,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设计并实施融合课程。学校研发了融合课程系列学生读本《金葵花乐园》,在实施融合课程的过程中,实现了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融合。学校还通过变革组织结构、整合校内外资源、完善保障制度等,为融合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课程 《金葵花乐园》读本 融合课程教室 主题融合式教学 跨学科团队教研:中关村一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体育与健康融合课程的逻辑理路与实施策略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芳丽 于素梅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2-98,共7页
针对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合并设课,但二者融合的方式、程度、深度等不甚理想的问题,系统搭建了实施体育与健康融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框架。其逻辑前提包括对人类健康影响因素的社会生态认知、学生核心素养导向的能力发展和培养新时代学... 针对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合并设课,但二者融合的方式、程度、深度等不甚理想的问题,系统搭建了实施体育与健康融合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框架。其逻辑前提包括对人类健康影响因素的社会生态认知、学生核心素养导向的能力发展和培养新时代学习者大格局的心智模式。理论框架包括行为主义强调学习结果的可观察性和可评估性,认知主义强调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方式的网络化和交互性,三者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内融合具有支撑作用。实施路径包括概念统整、问题统整、经验统整和教学策略统整。落实体育与健康融合教学时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应对策略应着重考虑强化培养培训提升教师胜任力、以人为本平衡各学科独特性和融合性,完善多元评价体系增强评价考核的科学性,以支持该融合课程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程 融合课程 健康教育 课程设计 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数据素养类融合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宏 高裴裴 梁赛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8-32,共5页
建设融合课程是推动“四新”专业建设的有力抓手。本文以新文科为例,研究和探索了智能计算技术服务于“四新”专业的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同时基于“五融合”的课程建设理念,建设了位于融合课程框架底层逻辑的“新文科智能计算基础... 建设融合课程是推动“四新”专业建设的有力抓手。本文以新文科为例,研究和探索了智能计算技术服务于“四新”专业的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方法。同时基于“五融合”的课程建设理念,建设了位于融合课程框架底层逻辑的“新文科智能计算基础”课程,并提出了采用研究性教学实现“五融合”及课程目标的有效教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素养 融合课程 智能计算 新文科 研究性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三性融合课程及启示 被引量:24
7
作者 谢莉花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32,共9页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专业设置以职业领域为导向,课程内容与未来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内容相对接,真正体现了学术性、师范性和职业性的融合,促进了职业教育师范生专业、专业教学和教育方面能力的提高。文章重点阐述和分析德国职业教育...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专业设置以职业领域为导向,课程内容与未来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内容相对接,真正体现了学术性、师范性和职业性的融合,促进了职业教育师范生专业、专业教学和教育方面能力的提高。文章重点阐述和分析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课程内容,以期能够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课程的开发和发展具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职业教育师资培养 三性融合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生态式融合课程 被引量:13
8
作者 屠美如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生态式融合课程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生态式教育 幼儿教育 课程模式 课程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融合课程改革及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海峰 徐辉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71,共14页
融合课程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实现移民融合的重要手段。德国的"融合课程"不仅是德语语言教育和德国国情教育,更是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教育。为促进多元文化社会发展、满足"强化融合"的时代性需求,德国取消了分立的课... 融合课程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实现移民融合的重要手段。德国的"融合课程"不仅是德语语言教育和德国国情教育,更是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认同教育。为促进多元文化社会发展、满足"强化融合"的时代性需求,德国取消了分立的课程设置,建立起联邦统一的融合课程体系。课程目标方面,正视与尊重多元文化,展现移民文化与社会多样性,培养多元文化能力。课程内容方面,充分贯彻了融合、多元、平等、实用的理念,设置德语语言课程和德国国情课程。课程实施方面,联邦层面以政策法律予以制度保障,保持联邦与地方的合作,在联邦统一政策和地方实际状况间进行弹性化管理;学校层面注重招收多元文化背景教师,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和教学活动。课程评估方面,通过第三方展开定期评价,并在评价结果上不断优化融合课程。德国融合课程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承认多元移民身份,坚持国家认同教育作为终极目标,坚持多元文化教育与实践技能的结合,体现了全球化时代对"多元一体"概念的全新诠释与实践。德国融合课程有效地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移民融合,保障德国民族性。德国融合课程改革对于指导我国当下面临的现实问题具有借鉴意义,如少数民族融合、港澳台的国家认同、公民教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留学生融入中国社会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移民教育 融合课程 多元一体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动物医学专业专创融合课程的创新与探索——以动物传染病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曾祥伟 翟博宇 +5 位作者 柴洪亮 徐晓嘉 邢明伟 孔石 冯昌军 马翔宇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第6期117-118,共2页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以动物传染病学课程为例,就动物医学专业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教育资源挖掘、有效途径、实践平台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动物医学 专创融合课程 动物传染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课程知识生成的机理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杨士连 于泽元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58,共6页
知识生成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课程的价值旨归,其内涵特质、生成机理及实践路径亟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丰富。从理论体系上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课程知识生成的核心要义在于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轴,明确知识生成的融合特征,厘清人才供... 知识生成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课程的价值旨归,其内涵特质、生成机理及实践路径亟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丰富。从理论体系上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课程知识生成的核心要义在于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轴,明确知识生成的融合特征,厘清人才供需对接、产教交互赋能、学习场域跨界的生成机理。从实践层面上看,根本举措在于澄明知识构成的辩证主体,揭示知识生成的本质,建构知识生成与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课程知识 知识生成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融合课程中团队教学模式的评估 被引量:1
12
作者 安.奥曼 乔纳森.里丽 +1 位作者 王哲平 吕淑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129-135,共7页
以小型的本科新闻学专业为样本,评估新媒体融合课程的团队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的合作程度依课程标准和目标而定。与需要掌握高级的跨平台学习、知识整合及多种技能的二年级学生相比,《基础新闻学》课的一年级学生从低水平的合... 以小型的本科新闻学专业为样本,评估新媒体融合课程的团队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教师的合作程度依课程标准和目标而定。与需要掌握高级的跨平台学习、知识整合及多种技能的二年级学生相比,《基础新闻学》课的一年级学生从低水平的合作中获益更多。我们认为,团队教学和讲授媒体融合是同步的;但是,一个成功的专业取决于行政支持,取决于教师通过媒体平台合作和学习新技能与新知识的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体专业 合作学习 融合课程 团队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专—创—劳”融合课程的内在逻辑与实践向度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慧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0-155,共6页
“专—创—劳”融合课程是由专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互嵌融合形成的一类课程,具有面向全体学生、面向职业世界、动态协调性等三重特性。“专—创—劳”融合课程有助于激发高等教育改革的内生动力,加强知识世界与... “专—创—劳”融合课程是由专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互嵌融合形成的一类课程,具有面向全体学生、面向职业世界、动态协调性等三重特性。“专—创—劳”融合课程有助于激发高等教育改革的内生动力,加强知识世界与工作世界的高质量联通,促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从融合课程实现的内在依据看,本土化的制度设计、相通性的目标体系、互依性的内容结构和关联性的实践途径为“专—创—劳”融合课程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从融合课程建设的实践向度看,目标、内容、师资等关键要素的链接构成融合课程的基本架构,多层面实践基地衔接是融合课程实践的载体,多主体参与和协同合作是融合课程可持续运转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创—劳”融合课程 内在逻辑 实践向度 共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视域下高校法学交叉融合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7
14
作者 许桂敏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0-73,共4页
新文科背景下高等学校法学专业课程建设呈现出交叉融合趋势。为了顺应这一新的发展走向,我国高校应当及时总结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迎接跨专业对原有学科的补充、法学知识谱系的交叉整合、教学过程智能化与信息化的挑战,在师... 新文科背景下高等学校法学专业课程建设呈现出交叉融合趋势。为了顺应这一新的发展走向,我国高校应当及时总结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迎接跨专业对原有学科的补充、法学知识谱系的交叉整合、教学过程智能化与信息化的挑战,在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强化完善,以期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呼唤、满足高速运转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法学专业 教学改革 课程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全人教育视角看普职融合课程的价值定位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3
15
作者 赵蒙成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89-94,共6页
现阶段普职课程融通还处于简易粗放的状态,没有达到有机融合的深度。全人教育理论是分析普职课程融通成败得失适切的理论框架,从该视角看,当前普职课程融通存在着目标定位忽视品德与价值观的基础地位,普、职两类课程分立依旧,课程设计... 现阶段普职课程融通还处于简易粗放的状态,没有达到有机融合的深度。全人教育理论是分析普职课程融通成败得失适切的理论框架,从该视角看,当前普职课程融通存在着目标定位忽视品德与价值观的基础地位,普、职两类课程分立依旧,课程设计与开发缺乏理论指导,课程内容的内在价值不足等弊端,基于此,在后续的发展中,应组建有效的课程团队,开发课程时紧紧围绕促进学生整全发展的目标,努力依托项目课程,将知识、智力、操作技能、品德、价值观、审美等元素有机融合为一体,丰富课程中知识、智力和能力的量级及教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职融通 普职课程融合 全人教育 整全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思想史类课程思政要素理析与融合策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莉莉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72,共5页
探索高校思想史类课程思政要素具有深远意义,能够深化思政教育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思想史类课程具有历史性与思辨性结合、跨学科性与综合性交织、人文性与现实性并重、理解与... 探索高校思想史类课程思政要素具有深远意义,能够深化思政教育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思想史类课程具有历史性与思辨性结合、跨学科性与综合性交织、人文性与现实性并重、理解与解释兼顾等特点。根据《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和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属性,以高校思想史类课程内核、功能、地位和内容为出发点,将高校思想史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模块化为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科学精神与学术态度、系统性和批判性理论思维、学科情感与社会使命、道德品质与人格习惯等五大领域,通过系统化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立足学科特色发挥专业育人功能,并结合现实问题因势利导,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等策略,实现课程与思政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校思想史课程 课程思政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实践与劳动教育融合的逻辑基础、价值旨归与行动理路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敏 殷世东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7,共6页
学科实践与劳动教育融合是基础教育课程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获得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而且具有科学的学理依据和迫切的现实诉求。二者实现有机融合旨在强化学科育人价值、推动知识理念革新、驱动学习方式变革、优化劳动课程体系... 学科实践与劳动教育融合是基础教育课程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获得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而且具有科学的学理依据和迫切的现实诉求。二者实现有机融合旨在强化学科育人价值、推动知识理念革新、驱动学习方式变革、优化劳动课程体系,以突出学生的认识与实践,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联通学习场域与资源,激活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为此,该课程应立足起点融合、载体依托、过程保障与实践表征四个层次,着力于构建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网络,并立足知识统整学习内容要素,打造学生中心的学习方式集合,最终形成劳动融通的学习活动生态,以达成预期育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实践 劳动教育 融合课程 实践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环境土壤学课程教学构建与探索
18
作者 范庆锋 邹洪涛 +3 位作者 王展 安晶 何娜 党秀丽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期131-134,共4页
环境土壤学是一门融合环境科学与土壤学的交叉性综合学科,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合进环境土壤学课程各环节的教学中,是实现思想道德观念树立、基础知识传递及专业能力培育多元统一,推行立德树人融入高等教育... 环境土壤学是一门融合环境科学与土壤学的交叉性综合学科,是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将思政元素融合进环境土壤学课程各环节的教学中,是实现思想道德观念树立、基础知识传递及专业能力培育多元统一,推行立德树人融入高等教育领域目标的重要途径。该文从修改教学大纲、融入思政元素、优化教学内容、营造思政氛围、丰富教学手段、科研反哺教学和完善考核评价等多方面探讨环境土壤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构建,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土壤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科研反哺教学 课程与实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破“五育融合”课程设计困境的复杂性思维范式转向 被引量:7
19
作者 薛继红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48-55,共8页
从分科的课程设计转向“五育融合”的课程设计,本质上是通过课程的手段、知识的手段去弥合当前分科课程所导致的教育力分散乃至割裂的问题。现行课程设计中存在的点状思维、非此即彼思维、割裂思维等简单性思维影响了人们对于“五育融... 从分科的课程设计转向“五育融合”的课程设计,本质上是通过课程的手段、知识的手段去弥合当前分科课程所导致的教育力分散乃至割裂的问题。现行课程设计中存在的点状思维、非此即彼思维、割裂思维等简单性思维影响了人们对于“五育融合”课程问题的深刻理解和研判。超越简单性思维范式,代之以复杂性思维范式,需要打通课程知识的内在逻辑,建立“五育”知识的横向关联,回答好“五育融合融什么”的问题;要设计课程融合的组织形式,探索“五育”融合的多种样态,回答好“五育融合怎么融”的问题;要理顺课程融合的结构框架,实现“五育”要素的协调贯通,回答好“五育融合怎么保障”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育融合 课程设计 复杂性思维 简单性思维 课程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课标导向下跨学科美育课程的学理依据及实践路径——以科学与艺术融合为例 被引量:25
20
作者 毕小君 聂磊 +1 位作者 赵伶俐 于晓航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6-103,共8页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优化了课程设置,指向核心素养,加强课程综合,强调安排跨学科主题课程,为新时代美育课程开发设计和实施指明方向。艺术与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实现新时代学校美育课程的突破。科学与艺术本为同源...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优化了课程设置,指向核心素养,加强课程综合,强调安排跨学科主题课程,为新时代美育课程开发设计和实施指明方向。艺术与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实现新时代学校美育课程的突破。科学与艺术本为同源,两者的融合体现出独特的育人优势,进一步丰富美育课程内涵。为实现两者的跨学科融合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学科融合的内在逻辑及融合机制。从探究科学与艺术的同源性共通与差异性互补出发,寻找二者融合的内在关联与优势,在整体教育理论视阈下重新思考艺术课程理念;对科学大概念和艺术大观念进行二次解构;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倡导的“4R课程模式”,设计科学与艺术融合课程编制思路和课程组织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标准 科学 艺术 跨学科 美育 融合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