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浓度Ca^(2+)对塔里木马鹿冻融精子体外获能及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木沙.托合提 张俊杰 +4 位作者 艾海提 李和平 华兴耀 敬斌宇 库尔班.吐拉克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128-2134,共7页
为探讨不同浓度Ca^(2+)对马鹿精子体外获能的影响,本研究以塔里木马鹿冻融精子为试验材料,将精子分别悬浮于含不同浓度Ca^(2+)(0、1.1、2.2、3.5、5.0mmol/L)的台氏液(sp-TALP液)中,在培养0、2、4h时,采用金霉素(CTC)染色法评价精子获... 为探讨不同浓度Ca^(2+)对马鹿精子体外获能的影响,本研究以塔里木马鹿冻融精子为试验材料,将精子分别悬浮于含不同浓度Ca^(2+)(0、1.1、2.2、3.5、5.0mmol/L)的台氏液(sp-TALP液)中,在培养0、2、4h时,采用金霉素(CTC)染色法评价精子获能状态,采用SDS-PAGE分离精子膜蛋白,进行免疫印迹分析,检测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Ca^(2+)浓度为1.1、2.2mmol/L有利于精子活力的维持(P<0.05),精子获能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浓度组(3.5、5.0mmol/L;P<0.01),精子存活时间最长(P<0.01),但高浓度Ca^(2+)(5.0mmol/L)对精子活力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精子获能率极显著低于低浓度组(P<0.01),精子存活时间最短(P<0.01);另外,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精子发生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有所不同,培养2、4h时,1.1mmol/L组精子蛋白磷酸化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高浓度Ca^(2+)(3.5、5.0mmol/L)组酪氨酸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下降(P<0.01)。结果表明,塔里木马鹿精子体外获能所需的适宜Ca^(2+)浓度为1.1mmol/L,且获能过程中Ca^(2+)的存在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马鹿 精子获能 CA^2+ 蛋白酪氨酸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毒F组份对血小板活化时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梅 余清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295,共3页
目的 :观察中华眼镜蛇毒F组份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实验分 6组 :(1)空白组 ;(2 )对照组 ;(3) - (6 )实验组加入浓度为 10 0、30、10、3mg/LF组份。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Westernblotting... 目的 :观察中华眼镜蛇毒F组份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实验分 6组 :(1)空白组 ;(2 )对照组 ;(3) - (6 )实验组加入浓度为 10 0、30、10、3mg/LF组份。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Westernblotting)测定血小板内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表达。结果 :F组份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二磷酸腺苷 (ADP)引起的分子量为 76、6 6和 37 5kD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表达 ,其中 30、10 0mg/L给药组中 ,3个分子量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 0 5。F组份对ADP引起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抑制同降低 76、6 6和 37 5kD 3个分子量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 (r=0 . 936 7,P <0 . 0 1)。结论 :中华眼镜蛇毒F组份通过抑制分子量为 76、6 6和37 5kD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表达 ,对血小板胞内信号转导过程发生影响 ,可能是其抗栓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毒液类 血小板聚集 印迹法 蛋白 蛋白磷酸化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食管癌和癌旁组织磷酸化酪氨酸蛋白的变化
3
作者 冯常炜 齐义军 +3 位作者 郭瑞锋 焦新英 李吉林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9-771,共3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和癌旁组织磷酸化酪氨酸蛋白的变化。方法 :17例食管癌切除标本 ,采用组织病理学和Western印迹技术研究食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及各级病变组织中磷酸化酪氨酸蛋白的变化。结果 :癌旁正常上皮、基底细胞过度增生、不典型... 目的 :探讨食管癌和癌旁组织磷酸化酪氨酸蛋白的变化。方法 :17例食管癌切除标本 ,采用组织病理学和Western印迹技术研究食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及各级病变组织中磷酸化酪氨酸蛋白的变化。结果 :癌旁正常上皮、基底细胞过度增生、不典型性增生和鳞癌中存在 75 0 0 0 ,6 0 0 0 0和 5 5 0 0 0 3条区域蛋白 ,75 0 0 0最明显。 75 0 0 0区域蛋白半定量结果表明癌与癌旁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是食管癌变多阶段演进过程中常见的蛋白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食管癌 高发区 人群 癌旁组织 磷酸化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方法初步研究喉癌相关基因LCRG1的功能 被引量:6
4
作者 章晓鹏 肖志强 +6 位作者 李萃 李建玲 余艳辉 欧阳咏梅 冯雪萍 张鹏飞 陈主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8-516,共9页
mRNA差异显示技术克隆的喉癌相关基因LCRG1,对不表达该基因的喉癌细胞系(Hep-2)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软件分析推测,LCRG1可能在细胞信号传导中发挥作用.为进一步地研究LCRG1的功能,应用RT-PCR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证实,经多次传代的Hep... mRNA差异显示技术克隆的喉癌相关基因LCRG1,对不表达该基因的喉癌细胞系(Hep-2)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软件分析推测,LCRG1可能在细胞信号传导中发挥作用.为进一步地研究LCRG1的功能,应用RT-PCR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证实,经多次传代的Hep-2/LCRG1细胞,仍表达LCRG1,且LCRG1具有显著的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抽提Hep-2/LCRG1和Hep-2/pcDNA3.1(+)细胞系总蛋白质,应用固相pH梯度(IPG)双向凝胶电泳(2DGE),结合抗酪氨酸磷酸化抗体的免疫印迹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酪氨酸磷酸化的蛋白质.得到了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Hep-2/LCRG1和Hep-2/pcDNA3.1(+)细胞系的总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结合免疫印迹反应、软件分析和质谱技术识别并鉴定了13个差异反应的酪氨酸磷酸化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参与了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代谢等过程.推测LCRG1可能是通过调节这些蛋白质的酪氨酸磷酸化、去磷酸化状态,参与细胞增殖、代谢和凋亡等过程的调控,而发挥抑瘤作用.这为全面、真实地揭示LCRG1抑瘤作用的分子机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RG1基因 Hep-2/LCRG1细胞系 Hep-2/pcDNA3.1(+)细胞系 双向凝胶电泳 MALDI-TOF-MS 免疫印迹 磷酸化蛋白 蛋白质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精子纤维鞘多态性蛋白CABYR的寡聚化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彦锋 何畏 +7 位作者 梁培禾 张军 孙中义 张勇 王洛夫 靳风烁 Charles J. Flickinger John C. Herr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263-2268,共6页
目的验证钙结合酪氨酸磷酸化调节蛋白(calcium-binding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regulated protein,CABYR)不同异构体之间寡聚体的形成。方法人精子提取物进行非还原和还原条件下的SDS-PAGE、二维IEF/SDS-PAGE、对角线电泳、二维blu... 目的验证钙结合酪氨酸磷酸化调节蛋白(calcium-binding tyrosine phosphorylation-regulated protein,CABYR)不同异构体之间寡聚体的形成。方法人精子提取物进行非还原和还原条件下的SDS-PAGE、二维IEF/SDS-PAGE、对角线电泳、二维blue native/SDS-PAGE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在人精子中丰度最高的CABYR亚型是相对分子质量86×103仅含CRA编码区表达序列,具有钙结合能力的异构体。同时也存在既含CRA又含CRB编码区表达序列的CABYR亚型。在非还原条件下,丰度最高的130×103二聚体是由仅含CRA表达序列的86×103异构体和既含CRA又含CRB表达序列的50×103异构体组成。(200-220)×103寡聚体是由86×103、50×103异构体,以及35×103(可能既含CRA又含CRB表达序列)的异构体和仅含CRA表达序列的30×103异构体组成。结论证实CABYR异构体可形成寡聚体,CABYR主要通过86×103和50×103异构体形成异质二聚体,与其他CABYR异构体结合进一步形成更大的寡聚体,参与了人精子纤维鞘超分子结构的装配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结合磷酸化调节蛋白 精子 纤维鞘 寡聚化作用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精子获能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东全 罗光彬 +2 位作者 张小华 袁水桥 朱增娟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8期13-16,共4页
精子获能是精子能够与卵母细胞发生顶体反应和受精的一个重要生理前提。精子获能的分子机制相当复杂,许多报道表明精子获能受到多种细胞信号途径的调控。尽管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是许多研究表明获能精子发生许多结构和生化变化,包括蛋... 精子获能是精子能够与卵母细胞发生顶体反应和受精的一个重要生理前提。精子获能的分子机制相当复杂,许多报道表明精子获能受到多种细胞信号途径的调控。尽管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是许多研究表明获能精子发生许多结构和生化变化,包括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精子膜胆固醇外流、活性氧的产生及精子膜超极化,这些变化都有助于精子获能的发生。Ca2+和HCO3-通过对cAMP的调控有助于获能完成,葡萄糖、孕酮和肝素作为获能液的重要添加物,通过不同途径促发精子获能。文章从这些方面对获能做一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获能 蛋白酪氨酸磷酸化 胆固醇外流 活性氧 超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精子获能前后的理化变化及获能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贺亚南 朱化彬 +5 位作者 陈晓丽 郝海生 秦彤 赵学明 路永强 王栋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67-1873,共7页
综述了精子获能前后的运动轨迹和质膜微观结构的改变,及与之相伴的代谢类型、酶系活性和相关离子流动等一系列理化变化,并从胆固醇外流、活性氧产生、蛋白质磷酸化、膜电位极化等方面阐述了获能机理,同时指出,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是精子获... 综述了精子获能前后的运动轨迹和质膜微观结构的改变,及与之相伴的代谢类型、酶系活性和相关离子流动等一系列理化变化,并从胆固醇外流、活性氧产生、蛋白质磷酸化、膜电位极化等方面阐述了获能机理,同时指出,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是精子获能的关键。提出应用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结合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研究获能过程胆固醇转运体的作用方式、胞外Ca2+对获能的影响、与质膜胆固醇流失相伴的膜外Ca2+、HCO-3内流顺序及其关系、与信号传导相关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等重要获能事件,将为深入研究精子获能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获能 蛋白酪氨酸磷酸化 获能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在胎儿和成人皮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伟 付小兵 +3 位作者 孙同柱 杨银辉 赵志力 盛志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76-978,W005,共4页
为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受体 (IGF ⅠR)两亚基 (α,β)和磷酸化酪氨酸蛋白 (P Tyr)在胎儿和成人皮肤中的表达特征 ,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这 3种蛋白在 12例不同胎龄的胎儿和 8例成人皮肤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 ,在早期... 为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受体 (IGF ⅠR)两亚基 (α,β)和磷酸化酪氨酸蛋白 (P Tyr)在胎儿和成人皮肤中的表达特征 ,用免疫组化方法确定这 3种蛋白在 12例不同胎龄的胎儿和 8例成人皮肤中的定位和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 ,在早期妊娠胎儿的皮肤组织中 ,这 3种蛋白的阳性细胞率很低 ,随着胎儿生长发育 ,IGF ⅠRα、IGF ⅠRβ和P Tyr蛋白表达逐渐增强。在成人皮肤中 ,IGF ⅠRα、β主要分布于表皮细胞的细胞膜上 ,而P Tyr主要定位于表皮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中。这 3种蛋白在不同发育阶段人皮肤组织内都有表达 ,显示它们可能对皮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 磷酸化蛋白 胎儿 皮肤 基因表达 创面愈合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糖尿病病理研究进展
9
作者 宋问之 任凯 丁岩 《生物学教学》 2013年第4期2-4,共3页
Ⅰ型糖尿病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临床病理表现为免疫系统攻击并杀死全部胰岛β细胞,发病机制至今不甚明确。本文从控制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表达和编码免疫调节所需蛋白质的两种基因座切入,选取研究中的典型示例,着重介绍Ⅰ型糖尿病病... Ⅰ型糖尿病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临床病理表现为免疫系统攻击并杀死全部胰岛β细胞,发病机制至今不甚明确。本文从控制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表达和编码免疫调节所需蛋白质的两种基因座切入,选取研究中的典型示例,着重介绍Ⅰ型糖尿病病理研究在基因致病方面的最新进展和总体方向,总结概括研究者迄今已掌握的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糖尿病 病理 人类白细胞抗原 蛋白酪氨酸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PTPα促进K562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和体内致瘤性
10
作者 王红洁 蔡蓉 +4 位作者 李珂 许伟榕 乔福峰 郑新民 卢健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57-763,共7页
探讨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α(PTPα)在血液肿瘤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研究过量表达PTPα对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在裸鼠体内致瘤能力的改变.首先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3种不同类型造血系肿瘤细胞(K562、NB4、Jurkat T)... 探讨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α(PTPα)在血液肿瘤细胞中的特异性表达,研究过量表达PTPα对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在裸鼠体内致瘤能力的改变.首先应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3种不同类型造血系肿瘤细胞(K562、NB4、Jurkat T)中PTPα的表达水平.根据检测结果,选择K56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脂质体将PTPα真核表达载体转染K562细胞,通过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RT-PCR和Western印迹验证过表达情况;经MTT法检测细胞增值能力的改变;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分化状态;并将阳性克隆细胞皮下接种裸鼠,观察PTPα基因转染前后细胞系在裸鼠体内的致瘤能力及瘤体的组织化学变化.上述实验结果表明,通过G418压力筛选获得了PTPα高表达多克隆细胞系K562-PTPα;经体外增殖实验分析,实验组K562-PTPα细胞与未转染组细胞K562和转染空载体组细胞K562-splice相比,细胞生长速度增快,G2/M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而细胞分化状态无明显变化;裸鼠体内致瘤实验显示,K562组、K562-splice组和K562-PTPα组平均瘤重分别为(1.1±0.3)g、(1.3±0.2)g和(2.5±0.5)g;病理切片显示,K562-PTPα组瘤体组织分化程度较对照组低、恶性程度高,细胞的致瘤能力增强(P<0.01).综上所述,过表达PTPα使K562细胞具有更强的体外增殖能力和体内致瘤性,表明PTPα可能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化 蛋白磷酸酶α 人红白血病 K56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00067110通过靶向Cabyr调控B16-F10细胞增殖、凋亡和黑色素生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婉赟 Ajab Khan +4 位作者 贾琼 胡世雄 焦丁兴 于雷涛 范瑞文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9-808,共10页
长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转录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现已证明,多个lncRNA是潜在的癌症治疗靶点。LncRNA00067110是从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和正常黑色素细胞转录物组图谱中发现的差异表达基因。为研究lncRNA00067110是... 长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转录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现已证明,多个lncRNA是潜在的癌症治疗靶点。LncRNA00067110是从小鼠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和正常黑色素细胞转录物组图谱中发现的差异表达基因。为研究lncRNA00067110是否调控B16-F10细胞的增殖、凋亡和黑色素生成,本文通过LncTar预测和双荧光酶活性验证了钙结合酪氨酸磷酸化调节蛋白(Cabyr)和lncRNA00067110存在靶向关系。通过构建lncRNA00067110的过表达载体,转染B16-F10细胞,经过对B16-F10细胞的转录图谱分析,并对细胞增殖、凋亡和黑色素生成的表型以及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lncRNA00067110靶向Cabyr,在过表达lncRNA00067110的B16细胞中,17个基因呈差异表达。其中,Cabyr的表达被上调,细胞增殖相关基因MEK/ERK/MNK/CREB和黑色素生成相关基因TYR家族成员及CREB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显著被下调,凋亡相关基因AKT和Bcl-2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丰度被上调。进一步通过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表型的变化验证了lncRNA00067110的功能。结果提示,lncRNA00067110通过靶向Cabyr,调控相关基因表达,从而抑制B16-F10细胞的增殖和黑色素生成,并诱导黑色素瘤细胞的凋亡,可能成为治疗和抑制黑色素瘤的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00067110 B16-F10 增殖 凋亡 黑色素生成 钙结合磷酸化调节蛋白(Caby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MOG35-55对EAE小鼠p-JAK1、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屈赵 张丽 +2 位作者 李林 王奇 尹琳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725-729,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35-55,MOG35-55)多肽片段免疫诱导C57BL/6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其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激酶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 35-55,MOG35-55)多肽片段免疫诱导C57BL/6小鼠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其磷酸化酪氨酸蛋白激酶1(phospho-Janus kinase 1,p-JAK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方法将C57BL/6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MOG35-5550μg(MOG-50)组和MOG35-55200μg(MOG-200)组。EAE小鼠分别以每只动物50μg或200μg MOG35-55的抗原皮下多点注射诱导造模,对照组乳剂中不含MOG35-55。观察各组小鼠的发病率、病死率、体质量、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并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酪氨酸蛋白激酶1(Janus kinase 1,JAK1)及p-JAK1在皮质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BDNF在皮质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MOG35-5550μg和200μg均能成功诱导EAE模型,并增强p-JAK1的表达,减少BDNF的表达。其中MOG-200组在体质量减轻、神经功能评分及p-JAK1表达方面较MOG-50组作用明显,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G-200组p-JAK1、BDNF变化明显,可以作为研究药物干预作用的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磷酸化蛋白激酶1(p—JAK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